中药基本知识之补虚药

合集下载

中药-补虚药课件

中药-补虚药课件

利水消肿
白术
功效应用
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补气健脾
脾虚水肿,痰饮
燥湿利水
表虚自汗
专入脾胃,既 补脾气,又祛 湿,为治疗脾 虚诸证要药!
止汗 安胎
脾气虚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应用
脾气虚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少便溏或泄泻
益气养阴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补脾肺肾 固精止汗
补肺、脾、肾三 脏气阴、性平力 缓,不寒不热、 不燥不腻,号称 “平补三焦良
肾虚精亏的不孕、阳萎、遗精、腰酸
温肾补精
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消瘦 乏力、产后少乳
肺肾两虚的气喘咳嗽
养血益气
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海马
功效应用 补肾助阳
肾阳虚亏阳萎精 少,尿频遗尿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当归
功效应用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补血 圣药
补精益髓
何首乌
乌须发要药
功效应用
补益精血 解毒
截疟 润肠通便
经血不足的头晕眼花、须发 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 漏、带下 疮肿,痹疬 体虚久疟 肠燥便秘
龙眼肉
功效应用
易助热 内火
心脾两虚之心悸 怔忡、失眠健忘
补心脾
益气血
安心神
气血不足证
第四节 补阴药
南沙参 北沙参 麦冬 石斛 黄精 枸杞子 龟甲 鳖甲 玉竹 百合 桑葚 蛤蟆油
麦冬
功效应用 润肺养阴
清胃肺心热 养胃肺心阴
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咳血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中药药理学精选第十六章补虚药课件

中药药理学精选第十六章补虚药课件
●有效成分 人参三醇型皂苷 ●治疗量人参对多种动物心脏,尤其心功能不全只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减弱心肌收缩力。 ●强心机理 ★ 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细胞内Na+↑Na+-Ca2+交换Ca2+内流↑→强心 ★ 促进CA释放,产生类似Adr样强心作用。
人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抗心肌缺血
补虚药常用实验方法-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B淋巴细胞测定方法 ★ IgA、IgG、IgM含量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浓度 ★ 溶血空斑试验 以绵羊红细胞SRBC腹注致敏小鼠,数天后则产生SRBC抗体(溶血素),在补体参与时,可使SRBC溶解,从而在每一个体外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空斑,计算出100万个脾细胞中PFC的均值。 ★ 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3H-TdR渗入法) ★ 血清溶血素抗体测定 用SRBC免疫动物,产生抗SRBC抗体(溶血素)释放至外周血,分离免疫动物血清,与SRBC-起温育,在补体(豚鼠血清)参与下,SRBC裂解释放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量。
●升高外周白细胞数 将生药按功能分类,再依其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强弱排列,可见大部分滋阴药处于正值; 此外,某些补气、养血药人参、黄芪等也均有一定程度的升白作用,对抗癌药环磷酰胺使用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具有保护作用。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CAMP与CGMP比值变化的影响,CAMP↑/CGMP↓→吞噬功能↑ 党参、黄芪、白术、灵芝均有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以补气药作用最明显。
补虚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补虚药主要有 ●增强心肌收缩力; ●扩血管; ●改善微循环; ●降压; ●抗心律失常; ●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这些作用为其用于治疗心衰、休克、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皮炎提供实验依据。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章-补虚药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章-补虚药

22
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 补气药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甘草 ,补血药熟地黄、当归、何首乌,补阴药 玄参、生地黄、知母,补阳药巴戟天、仙 茅、淫羊藿、鹿茸、杜仲,以及生脉注射 液等均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3
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0
• 人参、党参、刺五加、当归、淫羊藿、 补骨脂。麦冬、女贞子、黄精、墨旱莲 等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 心肌血氧供应,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 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 甘草、刺五加、淫羊藿、冬虫夏草、当 归、麦冬、生脉散、参附汤、炙甘草汤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 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物质代谢增加产热的作用。 阴虚证和阳虚证病人的血清T3和T4含量均显著低 于正常人,而阴虚证病人又明显低于阳虚证病人 。
• 紫河车、人参具有增强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 • 人参及补阳药附子肉桂合剂具调节甲状腺轴功能
• Cu、Zn、Fe、Li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非必需或有害微量元素是Ni、Pb,黄芪 、枸杞、人参、灵芝等Zn含量均较高;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
④调节环核苷酸水平
补虚药可通过影响cAM P和cGMP的含量 而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组织中的cAMP浓度而增强细胞活力 ,如黄芪、党参、甘草灌胃给药可显著升 高小鼠血浆和牌组织中cAMP的含量。

中药学精品课件24补虚药

中药学精品课件24补虚药

补气药 ……………
安胎
一、补气健脾 脾气虚证 补脾胃之要药,凡脾虚之症配伍后均可使用。
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 (大剂量)增强肠蠕动便秘 (小剂量)减弱肠蠕动腹泻
《千金良方》单用白术,制成膏剂,治疗脾胃气虚证。如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合用,疗效更加。
4.白 术
二、燥湿利尿
脾气虚水湿内停之证
补气药 ……………
根茎 【产地】主产于
浙江、湖北、 湖南等地。
4.白 术
补气药 ……………
【采制】以浙江于 潜产者最佳,称为 “于术”。冬季采 收,烘干或晒干, 除去须根,切厚片, 生用或土炒、麸炒 用。 【处方名】白术、 于白术、于术、冬 白术、生白术、漂 白术、土白术、麸 炒白术、焦白术。
4.白 术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 燥湿利尿 止汗
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 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山 药 《神农本草经》
补气药 ……………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根茎 【产地】主产于河 南省,湖南、江南 等地亦产。习惯认 为河南(怀庆府) 所产者品质最佳, 故有“怀山药”之 称。
• 山药: • 补脾、肺、肾之气,益脾、肺、肾之阴 ◆ 1.气阴双补 ◆ 2.肺脾肾兼治 ◆ 3.略兼涩性
【功效】 温补阳气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 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 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 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
(2)补心脾之气,又安神益智,治心脾气虚所致失眠、健忘、 记忆力减退等,常与其他补脾气安神药物同用。
4.肾气虚证
肾不纳气之虚喘 肾气不足之阳痿 肾精亏虚证
1.人 参
补气药 ……………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

2
对于中药材,一般采用煎服或泡茶饮用的方式 ,每日2-3次,每次100-200ml。
3
对于中成药,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疗 程服用。
注意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
01
中药补虚药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如使用不当会对身体 造成一定损害。
02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补
虚药,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阴虚体质
选用如枸杞子、麦冬、鳖甲等滋阴中药, 可改善口干、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
血虚体质
选用如当归、熟地黄、白芍等养血中药, 可改善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阳虚体质
选用如肉桂、淫羊藿、鹿茸等温阳中药, 可改善畏寒、四肢不温、腹泻等症状。
合理安排剂量与疗程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剂量和疗程, 不宜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
中药补虚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衰老作用
中药补虚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
中药补虚药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够清 除体内的自由基,抵抗衰老过程,具有一定 的保健作用。
治疗慢性疾病
美容养颜
中药补虚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 血压、慢性胃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 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根据补虚药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 药、补阴药四类。
主要功效与作用
1 2
改善体质
补虚药可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改善体质 ,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理脏腑功能
补虚药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可改善消化 、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功能。
3
抗病能力
补虚药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 引起的体虚症状。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
❖ 心血虚: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 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 肝血虚:看东西时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 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 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 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
9
❖ 三.分类及性能特点 ❖ 1.补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 ❖ 能补益脏腑之气,尤善补脾肺之气。 ❖ 2.补阳药:性味多甘、咸或辛温。 ❖ 温补人体阳气,主补肾阳。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 根。
39
❖ 党参
药材党参 40
【功效应用】
❖ 1.补脾肺气:中气不足,肺气亏虚。 ❖ 2.益气补血:气血双亏+当归、熟地。 ❖ 3.益气生津:气津两伤+麦冬、五味子。 ❖ 4.扶正祛邪:气虚外感,正虚邪实。
41
【功效鉴别】
28
❖ 【用法用量】 ❖ 1.入汤剂,5~10g;宜文火另煎兑服。 ❖ 2.用于急重证,剂量酌增为15~30g。 ❖ 3.研末吞服,每次1.5~2g。
29
❖ 【使用注意】 ❖ 1.甘温性升助火,壅滞敛邪。 ❖ 2.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 ❖ 3.不宜同时服用萝卜和饮茶。
30
【附 药】
❖ 人参叶: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解暑邪,生津 液,降虚火--用于暑热烦渴,热病伤津, 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证。
56
❖ 不同点: ❖ ┌补气之力强,善大补元气; ❖ 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安神益智; ❖ └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 ┌补气之力较弱,长于升阳举陷; ❖ 黄芪┤补脾肺为主,为补气升阳要药; ❖ └又能固表、利尿、托毒、行滞。
57
白术★★★
❖ 【药物基原】 ❖ 源于《本经》。 ❖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中药基本知识之补虚药

中药基本知识之补虚药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共同点: 白术与苍术一类二种,《本经》中只有术而无苍、白术之分,《名医别录》始分赤术、白术,《名医别录》所说的赤术即今之苍术,至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始有苍术的名称。 白术、苍术皆味苦性温,主归脾胃经,均能燥湿健脾。都可用治脾湿偏盛的大便溏泻、水肿、带下、痰饮等证。若脾虚湿盛者,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白术味又甘,长于补气健脾,燥性不及苍术。故补脾益不足,治疗脾弱的虚证多用白术。 且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也常用治: 1.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等证。 苍术味又辛,长于运脾,燥性过于白术,故运脾泻有余,治疗湿盛的实证多用苍术。 且苍术又能祛风湿、发汗、明目。也常用治: 1.风湿痹证; 2.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3.夜盲症、眼目昏涩等证。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若气脱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配麦冬、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即生脉散。 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常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药。 此外,对血虚证,气不摄血的病证,以及阳萎证,能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对体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可配伍解表药、攻里药,以扶正祛邪。 本品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注意:①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均不宜同用。②服用本品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 外,野山参补益的力量强,但货少价贵,临床少用;园参补力不如野山参,但药源充足,价格比较便宜,临床多用。 高丽参较国产红参力强。 晒参、红参药力较强,其中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而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糖参功同生晒参而药力较缓;参须药力最缓,尤宜于虚不受补者,且价格较便宜。

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
参”,补气力佳。 红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补气
次之。 白参——煮后入糖汁浸润再晒干者称“白
参”、“糖参”, 补气再次之。 参须——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补
气最弱。
【方剂举例】
n 参附汤(《世医得效力》): n 人参、附子 n 治大出血或大吐泻引起的虚脱,上气喘急,
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症。
气。)
【功效】
1.健脾益气——脾气虚证。为“脾脏补气健 脾第一要药”。
2.燥湿利尿——为治痰饮、水肿之良药,用 于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诸证, 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3.〔益卫固表〕止汗——气虚自汗。 4.〔益气〕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要点】
①释名: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潜术”、 “于白术”,简称“于术”。
【配伍】
1、因证选药。 2、气血阴阳互根互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
虚,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气药常与补阳 药同用;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虚生 化无力,可致血虚;血为气之宅,血虚则 气无所依,血虚亦可导致气虚,故补气药 常与补血药同用。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使用注意】
1.不要迷信补药。补药因虚而设,非虚不可言补。 用之不当,有害无益。大凡病人闻攻则不悦,闻 补则喜,医者不能投其所好。
【文献摘录】
《本经》:「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 气,明目。」
《别录》:「调中,止消渴。」 《药性本草》:「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
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 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 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
【主治】
1.脾气虚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 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 虚浮,甚或脏器下垂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功效: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各种虚证。

第一节补气药一、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二、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三、甘草、蜂蜜、大枣、饴糖四、刺五加、红景天、绞股蓝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太子参【性能特点】功似人参,而药力甚弱。

能补气生津,多用于气津两伤之轻症,或兼热者更宜。

【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白扁豆【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中药学PPT课件 补虚药

中药学PPT课件 补虚药

韭子
二、补肾阳祛风湿药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证及风湿久痹。
巴戟天
(鸡肠风)
淫羊藿(仙灵脾)
仙茅
巴戟天—壮阳益精、温燥之力均不及淫羊 藿,故只适用于阳虚有寒之证。
补肾阳,
强筋骨, 淫羊藿—补肾阳之中尤善益精起痿,为治
祛风湿。
肾虚精少不育之良药。
仙 茅 —温燥性最大,治寒湿久痹尤宜;且 能温脾止泻,用于脾肾阳虚之脘腹冷 痛、泄泻。
海狗肾
紫河车(胎盘、人胞、胞衣)
紫河车
1.温肾补精: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虚之不孕、 阳痿、遗精诸证。
2.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不足之萎黄消瘦、产后 乳少等。
3.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用于肺肾两虚咳喘。
菟丝子
菟丝子
1.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本品既能补肾阳、益 肾阴,又能固精、缩尿、止带。
(1)肾虚腰痛。 (2)阳痿遗精。如五子衍宗丸。 (3)遗尿、尿频。如菟丝子丸。 (4)带下、尿浊。如茯菟丸。
第十七章 补 虚 药
一、含义 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为主
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性能特点 药性偏温热或寒凉,药味多甘,归脾、肺、
心、肝、肾经。
二、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主治: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三、分类 根据其性能、功效和主治的不同,分为
(3)便血。如阿胶芍药汤。
(4)崩漏下血。如胶艾汤。
3.滋阴润燥:本品善能滋阴和润燥。
(1)肺虚火盛,喘咳咽干。如补肺阿胶汤。 (2)温燥伤肺,干咳无痰。如清燥救肺汤。 (3)热病伤阴,虚烦不眠。如黄连阿胶汤。 (4)热病伤阴,手足瘈疭。如大定风珠。
用法:烊化兑服。

中药药理学 第十二章 补虚药

中药药理学 第十二章 补虚药

7.抗肿瘤
小结
补虚药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与补充人体物质 缺乏、增强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成效相关的药 理作用主要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神经内分 泌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物质代谢, 延缓衰老,增强某些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抗肿瘤等。
人参
五加科 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 的枯燥根
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
〔3〕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促进抗体生成 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量
பைடு நூலகம்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补虚药能提高脑力工作效率和提高学习 记忆能力。
许多补虚药都具有益智作用
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补虚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 糖类、无机盐等〕可补充营养,纠正缺失。
血虚
是指血液缺乏或血液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血虚证常见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阴虚
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 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 状态。阴虚证多见于热病后期及多种慢性病。
阳虚
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缺 乏的病理状态。肾阳虚证常见于性功能障碍、 阳痿、慢性支气管哮喘等。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大多数虚证患者的内分泌腺体在组织形态上可发 生变性或萎缩,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 睾丸或卵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 补虚药具有改善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5.延缓衰老
补虚药能延长动物或细胞的寿命、改善 衰老病症、减缓衰老病症出现。
6.增强某些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心血管系统 造血系统 消化系统
当骨髓受到抑制时,人参增加外周血细胞数的作 用更为明显。

中药学补虚药-PPT

中药学补虚药-PPT

大家好
7
[用法用量]:煎服,5 ~ 10g;用于急重证,剂 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对服。研末 吞服,每次1.5~2g。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 子同用,不宜同时吃白萝卜或喝茶,以免影 响补力。和利尿药同用会引起胃出血。
药理作用;主要药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多糖, 本品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的 兴奋和抑制过程。
来源:为五加科多年生 草本人参的干燥根。主 产吉林、辽宁、黑龙江。 野生者名“山参”;栽 培者称“园参”。于秋 季采挖。园参一般栽培 5~6年后收获。园参经 晒干或烘干,称“生晒 参”;园参经蒸制后的 干燥品,称“红参”; 山参经晒干,称“生晒 山参”。切片或研粉用。
大家好
野山参
5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 经。
[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 证等均忌用。
大家好
17
❖ [性能特点]:本品甘温,入脾、肺经。既善补益脾肺 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又擅升阳气,常用于 脾肺气虚诸证,而对脾阳不升、中气下陷,症见久泻 脱肛、内脏下垂者尤为适宜。补气之中,具升发外达 之性,又能实卫固表以止汗,为治体弱表虚、肌表不 固的自汗、盗汗之良药。气旺能生血、行血、摄血、 生津,故又常用于气血两亏之证,能补气以生血;用 于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痹痛,能补气以 行滞;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能补气升提 以摄血;用于气虚津亏之消渴,能补气以生津止渴。 此外,本品甘温升补,又能托毒生肌,为“疮痈圣 药”,善治气血亏虚之疮痈脓成不溃或溃后脓出清稀、 久不收口,或阴疽流注、瘰疬痰核者。且能补气利水 以退肿,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
大家好
13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医学课件)中药学——补虚药
辨症论治
根据不同的虚症类型,采用不同的补虚药和治疗 策略。
补虚扶正
以补虚为主,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使脏腑功 能恢复正常。
中药学补虚药的配伍原则
以补为主
补虚药应为主药,根据虚症的 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

配伍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 ,合理配伍调理药物。
兼顾兼症
对于伴有其他症状的患者,应兼顾 调理,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补虚药的种类和功效
• 气虚补虚药:主要用于改善气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乏力、气短、懒言等。 •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智安神等作用,可用于改善心悸、失眠等症。 • 党参: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作用,可用于改善脾虚、胃下垂等病症。 • 血虚补虚药:主要用于改善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头晕、心悸、失眠等。 •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等作用,可用于改善痛经、便秘等病症。 •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 阴虚补虚药:主要用于改善阴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潮热、盗汗、口干等。 • 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作用,可用于改善腰膝酸软、遗精等病症。 • 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等作用,可用于改善咳嗽、喉痹等病症。 • 阳虚补虚药:主要用于改善阳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畏寒、肢冷、腹泻等。 • 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作用,可用于改善阳痿、风湿痹痛等病症。 • 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作用,可用于改善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等病症。
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 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
补虚药并非人人适用,使用不 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禁忌人群
部分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 、儿童等不适宜使用补虚药。
中药学补虚药的剂型及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学基础补虚药培训课件(共47张PPT)

中药学基础补虚药培训课件(共47张PPT)
2.用于妇科诸证 3.用于疼痛诸证。尤宜于血虚血瘀偏于寒证之多种疼痛证。
4.用于痈疽疮疡。 5.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培训专用
熟地黄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添髓
【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 2.用于肝肾阴虚诸证
培训专用
阿胶
【药性】甘,平。入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 ,滋阴润肺 【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
培训专用
龟甲
【药性】甘、咸、寒。 入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
【应用】 1. 用于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
2. 用于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
3. 用于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4. 用于阴虚血热崩漏下血。
培训专用
鳖甲
【药性】甘、咸、寒。 入肾、肝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又养血补心,安神定志,用 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心 神不宁诸证;
还固冲任止血,用于冲任不 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长于清虚热,多用于阴虚内热 证;
兼软坚散结,用于癥瘕积聚。
培训专用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培训专用
百合
【药性】甘,微寒。入肺、心、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 用于肺阴虚燥咳,劳嗽痰血 2. 用于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甘温温肾壮阳,辛温祛除风湿。常用治肾阳 虚;阳痿不育,宫冷不孕及尿频和风湿久痹,肢 体麻木拘挛,步履艰难者。
杜仲 调冲任,固经安胎 —常 补肝肾作用较强,
冲任失调胎动不安、相须 降低血压
习惯性流产、胎 合用
续断 漏下血等。
行血脉作用较强
疗伤续折
菟丝子--沙苑子
共性:
——甘温质润,归肝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肾虚腰痛,阳痿遗泄、尿频、带下等和肝肾不
本类药味粘腻,妨碍运化,故湿滞脾胃,脘 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应慎用。
当归
何首乌
阿胶
白芍
当归
- 行气,活血止痛,妇科
调经要药,润肠
熟地 —补血

(养血)
补精 主药
补血要药,滋阴
首乌 —主治心、 -
截疟、解毒,
肝血虚证
润肠通便
阿胶
-补血止血要药,滋肾润

白芍
-善补肝血,敛阴,柔肝
止痛,平肝
第四节:补 阴 药
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汁清稀或阴疽内陷。
• 使用注意:
宜从小量起用,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 阳升风动而现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现鼻衄。 凡阴虚阳亢、血热、胃火、痰热和外感热病,均 应忌用。
附:
鹿角胶:长于止血(虚寒吐、衄、崩、尿血)
鹿角霜:长于收敛止血(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亦 可用)
紫河车:
甘温温补,味咸入肾,归心补养心血;入肺 补益肺气。故还可用治肺肾两虚的喘嗽的缓解期; 用治气血不足的消瘦痿黄,产后乳少等。
等。
个性:
• 补骨脂
长于温肾,且纳气平喘。而常用治命 火不生脾土之五更泻和肾不纳气之虚喘。
• 益智仁
长于温脾,且统摄涎唾。而常用治脾 胃虚寒泄泻和口多涎唾或小儿流涎不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代替人参。但党参没有大补元气之功, 治疗气虚欲脱不能用党参代替人参。
注意:党参反藜芦,不宜同用。
太子参甘微苦平,补气之力不如党参,生津作用较党参为好,为
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常用治病后气津两伤,气阴不足之证。
人参 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同属常用名贵中药,均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
3.气血亏虚,面色萎黄、神疲、脉虚等症。
二者临床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黄芪长于补气升阳,为治气虚下陷之要药。并能益卫固表,利水
消肿,托疮生肌,补气行滞。又常用治:
1.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以及气虚外感;
2.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3.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证。
本品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而升阳的作用好,为补气升阳的要药,
善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脏器
脱垂。
并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又常用治:
1.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
2.气虚水湿失运,浮肿、小便不利;
3.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证。
正祛邪。
本品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
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注意:①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均不宜同用。②服用本品
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
此外,野山参补益的力量强,但货少价贵,临床少用;园参补力不如野
山参,但药源充足,价格比较便宜,临床多用。
若气脱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配麦冬、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即
生脉散。 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常 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药。
此外,对血虚证,气不摄血的病证,以及阳萎证,能益气生血,益气摄
血和益气壮阳;对体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可配伍解表药、攻里药,以扶
1.脾气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肺气虚弱,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虚等症。
3.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症;
4.气虚不能摄血,便血、崩漏;
5.气津两伤,短气口渴,消渴等证。
不同点:
人参补气之力强,善于大补元气,用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者。
并能安神增智,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根。皆能补气生津。都可用治热伤气津,烦倦口渴,以及消渴等证。
二者入汤剂均宜文火另煎。
不同点: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本品甘微苦微温,善于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补气的力量强。主治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
气亏虚的病证。
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
忘等证。人参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高丽参较国产红参力强。
生晒参、红参药力较强,其中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而红参适用于
气弱阳虚者;糖参功同生晒参而药力较缓;参须药力最缓,尤宜于虚不受补
者,且价格较便宜。
党参味甘性平,益气生津之功与人参相似而药力较缓,为补中益
气的良药,并能养血。多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肺气亏虚,气津 两伤,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气虚外感、正虚邪实之 证。
注意:白术甘苦温燥,适用于中焦有湿的病证,对于阴虚内热的病证不
宜使用;而山药养阴助湿,可用于阴虚内热的病证,对于湿盛中满者不宜使
用。
白扁豆甘微温,补力较弱,但长于化湿,为健脾化湿之良药,且补脾不
腻,除湿不燥,多用治脾虚湿盛之便溏泄泻,白带过多等证。
并能消暑,也可用治暑湿伤中、脾胃失和之呕吐泄泻,脘腹胀痛。
本品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山药甘平,既能益气,又能养阴,为平补脾肺肾三经的良药,且兼涩性,
又能固精止带。也可用治:
1.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
2.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肾虚不固,以及脾肾两虚的带下清稀,绵绵不止;
4.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等证。 山药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西洋参补气养阴生津的力量强,清火的力量也强,
气阴两伤而火热热之力亦弱,气津两
伤而火不盛者多用太子参。
若气津两伤、气阴不足的轻证,可用价廉的太子参
代替贵重的西洋参。
人参 黄芪
共同点:
人参与黄芪皆味甘性微温,均能补脾益肺,以及益气而补血、摄
血、生津止渴。都可用治:
脾燥湿之要药,故脾虚湿盛的大便溏泻尤为适宜。并常用于脾虚不能
运化水湿,水湿停留(脾虚水停)所致的痰饮(常配伍桂枝、茯苓等
药)、水肿(常配伍茯苓、泽泻等药)、带下等证。凡脾虚湿盛者,
白术均可使用。
同时,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又常用治:
1.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等证。(白术补脾益气而安胎)
党参长于补中益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常用药。并能生津,养血,
又常用治:
1.气津两伤,气短口渴等症;
2.气血双亏,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共同点:
白术、山药与扁豆皆味甘,归脾经,均能补脾止泻。都可用治脾
虚泄泻,大便溏薄,食少体倦等症,三者常相须为用,常配伍人参、
茯苓等药。
不同点:
白术苦甘温,主归脾胃经,善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补气健
此外,扁豆能解酒毒,解药毒,解河豚鱼毒。
本品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白术 苍术
共同点:
白术与苍术一类二种,《本经》中只有术而无苍、白术之分,《名医别录》
始分赤术、白术,《名医别录》所说的赤术即今之苍术,至宋代《经史证类备急
此外,黄芪对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
滞。
本品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
方面多生用。
黄芪 党参
共同点:
黄芪与党参皆味甘,归脾肺经,均能补脾益肺(补益脾肺之气)。
都可用治:
1.脾气虚弱,中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2.肺气虚弱的咳嗽,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虚等症。
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本品苦微甘寒,补
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养阴清火生津,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
尤宜于气阴虚而有火热者。
同时,本品也可用治:
1.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
2.肠热津亏的便血等证。
西洋参 太子参
共同点: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能补气生津,都可用治气津两伤,
气阴不足的病证。
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