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投顾国内生存土壤调查

人工智能的产业浪潮可能才刚刚开始。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和产业变革将逐步凸显。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于投资界的产物——智能投顾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6年为中国的智能投顾元年,各类投资工具应运而生。去年12月,招行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吹响银行业进军智能投顾的号角,其目标都是看到了国内逐渐崛起的理财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巨大的理财市场空间开始显现,而传统投顾人员数量不足,覆盖不足,于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智能投顾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政策监管,用户习惯,底层资产三个方面进行了国内外的对比,由此发现目前国内发展智能投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中国智能投顾的发展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一. 国内外智能投顾发展现状

国外智能投顾起步很早,据美国金融监管局的资料,智能投顾最初的雏形诞生于投顾——金融机构采用科技手段来辅助金融从业人员进行用户画像,准备销售材料等,后来逐渐演化为提供资产配置、优化投资组合。

90年代后期,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智能投资工具开始出现。2005年,美国证券商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NASD)颁布的解释文件NASD Interpretative Material (IM) 2210-6生效,允许证券经纪人使用投资分析工具(investment analysis tools)帮客户理财,建立了智能投顾的法律依据。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初创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投资服务工具,包括智能投顾,这些公司中很多都出身科技行业,比如Wealthfront,以往仅限于金融从业人员使用的智能投顾才大面积开放给普通用户。

2015年左右,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布局,开发自己的智能投顾产品。但即使是智投管理资产最高的先锋基金,智投产品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截至2016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3.5万亿美元,其中智投管理的规模不到500亿美元。

但是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这类传统金融巨头的管理规模很快赶上前期初创的智投公司。据Statista统计,截止2017年2月,国外主要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显示,先锋基金的规模遥遥领先。

图1:国外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数据

(数据来源:Statista,截至2017年2月)

智能投顾由于将大量问题标准化处理,极大的节省了专业投顾的信息获取时间,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覆盖了更多的普通投资者,AT Kearney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2万亿。

在国内,2016年被业界成为“智能投顾元年”,各种主动性、被动型智能投资工具应运而生。去年6月,广发证券推出的“贝塔牛”;10月,华泰证券以7.68 亿美元并购美国资产管理软件生产商AssetMark;8月,璇玑智投成立;12月,招商银行推出“摩羯智投”,在业界轰动一时,成为大型传统金融机构进军智能投顾的一大旗帜。

二. 巨大市场潜能待释放

驱动国外智能投顾快速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巨大的、未被传统投顾覆盖的中低端人群的理财需求,国内也面临相同的情况。

中证登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3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的持证上岗投资顾问数量为37933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3月10日投资者周报显示,投资者数量12136万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为12103万人,也就是说投资顾问与投资者数量的比例接近1:3190。

除了主动投资领域投顾人员覆盖不足,在更宽广的理财需求方面中国需求才刚刚显现。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5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从投资品种上,投资比重最高的金融产品是银行存款,配置占比达到41.3%,其次是公募基金占比22%,银行理财产品占比20%,资产分散程度不足。但有接近一半的投资者表示需要投资顾问的建议,20%的投资者认为资产配置服务很有必要。

报告同时指出,77.2%的基金投资者金融资产规模小于50万元,这远远小于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的私人理财资产门槛。智能投顾投资门槛低,提供分散资产管理,管理费用低的优点切中广大投资者的痛点,使得其在中国具有巨大的空间。

图2:国内基金投资者金融资产规模

(图表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2015年度)》)

三、国内外生存土壤对比

海外智能投顾的发展与其金融大环境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政策监管,用户习惯,资产池,传统投顾覆盖不足等方面,下面的分析主要以美国为例。

1)政策环境

根据美国证监会监管条例,所有的投资顾问都必须在美国证监会或者所在州相关证券监管机构登记注册,称为RIA (注册投资顾问),RIA 可以根据用户的委托进行投资,并管理客户账户。

其次,美国对智能投顾也有具体的监管规定。2016年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发布了一份数字化投顾的创新监管指引,其中对投资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对新技术的使用和影响都做了相关指导,内容涵盖:

•客户信息采集时应涵盖的内容 •对算法技术的监管意见

•对智能投顾建立管理和监管的架构及流程的建议

•对客户和金融专业人士的教育和培训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指引规定平台方需要负责人为算法负责,投顾平台需要充分了解其使用的算法,包括算法背后的假设和偏向,并且评估算法是否符合预设的投资理念。

目前,国内对技术金融的监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行业监管尚未出台明确的针对智能投顾的监管条例,但传统投顾平台及投顾服务人员均应取得相应资质。

25.80%

23.40%

28.10%

12.20%

7.20%

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