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类型
人格障碍的类型一.临床表现1.共同临床特征人格障碍的特征,国内资料将其归纳为:(1)早年开始,一般在青春期开始,男性可以更早表现。
(2)严重的人格缺陷,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且性格的某些特征过分发展。
(3)人格偏离的牢固性一旦形成后不易改变,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但到40~50岁以后可渐趋缓解。
(4)对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5)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动机所驱使。
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
(6)适应不良,自己感到痛苦又贻害于周围。
2.临床分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是以明显的猜疑或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型人格(fanatic personality),诡辩型人格(querulant personality)。
这类人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
如受到置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感,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易发生偏执狂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归纳如下:①敏感多疑,患者往往把别人无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为表现,误解为怀有敌意或轻蔑,或者没有足够根据即猜疑别人伤害自己。
②有一种将周围事件解释为具有某种“阴谋”的不符合事实的先占观念。
③极端地自信、自负,自尊心很强。
④固执己见,常常认为只有自己是最正确的,听不得不同意见,不相信反面证据。
⑤记恨,对拒绝、侮辱、伤害不能宽容,久久耿耿于怀,并将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⑥个性很强,主观性强,工作能力强,好与人争辩,并固执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或权利,不相信别人,很难以事实或说理来改变他们的认识或想法。
人格障碍—李孟潮自编
6
分类DSM-IV and DSM-IV-TR Personality Disorder Clusters
DSM-IV将10种人格障碍划分为3大类群:
12
13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猜疑、偏执
表现为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过分
警惕
临床发现男性居多
0.5-2.5% of the population. o Men > Women. o Higher incidence in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s. o Higher among minorities, immigrants, and the deaf.
31
形成原因
生物学
可能有与孤独症类似的生理机能缺陷
心理动力学
基本的接触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认知治疗
Treatment Options
Few seek professional help on their own Treatment focuses on development of trust Cognitive therapy to counter negativistic thinking Lack good outcome studies
20
形成原因
生物学原因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较多
人格障碍
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 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 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 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 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 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 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 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 利影响。
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 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 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 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 极作用不可忽视。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迄今为止,有关人格障碍患病率的资料较少。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目前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从得到的有限 的资料来看,中国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比似乎特别低,这可能是中西方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诊断工具 的不一致及文化差异造成的。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病因学
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 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
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 价值观念;
结交品行障碍的“朋友”; 法律观念淡漠; 模仿/教唆;
11
三、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一)
起病时间不明确,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 一般过程。 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 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人格显著偏离正常,行为模式与众不同。
19
五 、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
依赖性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其他类型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恋性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被动-攻击性格障碍(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循环性人格障碍(cyclothymic personality disorder)
静坐不能/激越
OCD
7
边缘叶
焦虑
多巴胺通路
基底节 伏隔 核 黑 质
a
b
c
hypothalamus 下丘脑
d
被 盖
9
人格障碍病因学
心理发育影响:
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父母离异 父爱剥夺 母爱剥夺 孤儿院成长 教养方式不当 不良“示范”作用 过于苛求或要求过高 失败/排斥
认知异常偏离。 情感的异常偏离。 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简述人格障碍的定义
简述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这种障碍使得患者难以适应社交环境,影响其个人和职业生活。
人格障碍通常在成年早期开始发展,并且持续存在。
这篇文章将对人格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人格障碍的类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分类标准,人格障碍分为三个群体,每个群体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1. 奇怪或离奇型奇怪或离奇型指的是那些表现出离奇或古怪行为模式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孤立、冷漠或者敏感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怀疑和不信任他人的行为模式。
(2)孤僻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远离社交活动和疏远他人的行为模式。
(3)古怪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奇怪或古怪的行为模式,例如言语和思维上的离奇。
2. 情感不稳定型情感不稳定型指的是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易于产生冲动行为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易怒或者过度依赖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极端的情感波动和自我中心,同时也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无视他人权益、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等行为模式。
(3)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刻板固执以及完美主义等特点。
3. 焦虑型焦虑型指的是那些容易紧张、担忧和害怕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谨小慎微、敏感或避免社交等特点。
这一类人格障碍包括:(1)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避免社交、害怕批评和拒绝等行为模式。
(2)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依赖他人、不善独立和决策等行为模式。
(3)强迫-恐惧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刻板固执以及完美主义等特点。
二、人格障碍的症状每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都有不同的症状,但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持续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持续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人格障碍
病因
3.社会-文化因素 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 成人格障碍的温床。 观察 模仿 教唆 潜移默化
临床表现
偏执性人格障碍
也称妄想性人格 主要特点:猜疑和偏执 始于成年早期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
偏执性人格障碍 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 解为敌意或轻视;
临床表现
强迫性人格障碍 至少有下列3项 ①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 疑及过分谨慎; ②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 其烦; ③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 忽视全局;
临床表现
强迫性人格障碍 ④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 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⑤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 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⑥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⑦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病因
2.心理因素 母爱被剥夺:儿童早期母爱被剥夺可形成 缺乏感情的性格。(幼儿在3岁以内缺乏与 母亲(或起母亲作用的一个人)接触的机 会,或在3岁内有一段时间完全被隔离或频 繁地更换乳母。)容易形成动作过分活跃 或过分被动。易表现爱挑衅、易冲动和反 社会行为。
病因
2.心理因素 父母过于严厉:儿童往往形成焦虑、胆怯 的性格;而过于溺爱,往往形成被动依赖 的脆弱性格。
临床表现
依赖性人格障碍 至少有下列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 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 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 要求;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诊断标准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长期以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一种持续性、刚性的人格特征,这种特征导致其在多个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同,并且给个体本人和周围人带来明显的功能损害和社会冲突。
人格障碍的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躁狂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格障碍的种类和诊断标准。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不清、冲动和自杀行为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患者常常因为对他人的认同需求极强而追求亲密关系,但又担心他人离去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感。
2. 情感不稳定:患者情绪波动大,经常出现强烈的愤怒、易怒和悲伤等情感,容易因为小事情而产生强烈的反应。
3. 自我认同不清:患者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经常存在不确定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
4. 冲动和自杀行为:患者经常出现冲动行为,包括物质滥用、自残和自杀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对自我认同的混乱和无助感所引起的。
5. 空虚感:患者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单,需要通过刺激性的行为来填补这种空虚感。
二、躁狂型人格障碍躁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永久性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过于激动和冲动行为。
该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过于激动:患者情感反应很强烈,常表现出极度的喜悦、愤怒或兴奋,情绪波动大。
2. 冲动和冲动行为:患者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冲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包括赌博、滥药或冲动购物等。
3. 自我感觉良好:患者对自己有过高的自信并且认为自己特别伟大和重要,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4. 注意力易分散:患者关注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或一个主题,并且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5. 言语过多:患者口若悬河,言辞流畅,话题经常跳跃,难以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三、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与他人保持距离和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ppt课件
三、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 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 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 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 教养或父母的溺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 因。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 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 有一定关系。
患病率:
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 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 率高;兰格和迈克尔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 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雷登则认为 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 总发生率大三倍 。
1、发达国家总患病率2%—10% 2、英国13%美国11%挪威9.4%瑞 典2.7%德国2.8% 3、中国 1999年12地区调查2.5%
人格障碍
概述
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的差异很重要,因为它可能是 精神障碍的易患素质,也可说明某一精 神障碍的少见特征。它们是病理的塑型 因素—即他们说明疾病不同寻常的特征, 并可影响患者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态度。
定义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 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 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 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 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偏执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ICD-10)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 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 种普遍倾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友 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3、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 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上述表现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现, 延续至成年; 5、这一障碍会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苦 恼,但仅在病程后期才明显; 6、这一障碍通常会伴有职业及社交的 严重问题,但并非绝对如此。
第六章 异常心理 (1)
廉价卖给他人,或在学校附近勒索单独行走
的小学生。至初中二年级时年16岁,因严重 品行问题加上长期旷课,被学校除名。此后, 张某更加肆无忌惮,夜不归宿,致使一女青 年怀孕后自杀。又因打架斗殴致另一伙人数 名青年被砍成重伤,而被判处六年徒 刑,……。
张某出狱后,和两个小兄弟一起私自非法开办了一小 煤窑,雇佣三个外地民工。张某用极其简单的工具逼 三人干活,仅给予很少的报酬,自己却每天饮酒闲荡。 张某失意时则打骂工人,高兴时又作弄工人。一次夜 间张某饮酒至兴处,就拿一瓶酒强迫一名工人喝下, 被拒绝后破口大骂,余怒未消,又用木棍追打该民工。 该民工被打倒在地苦苦求饶,他仍不罢休,还撒泡尿 在这民工脸上。由于不堪忍受张某的虐待和侮辱,该 民工于当夜自杀身亡。导致当地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并 关闭其小煤窑。张某却大吵大闹反而要求赔偿损失, 并到处告状,声称“不达目的,死不罢休。”最后, 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并对其提出起诉。
人格障碍的临床现象类型
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型,即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
容易与人产生对立。 主要表现是对别人有一种普遍的、无法理 解的多疑倾向,认为别人总是在贬低或威 胁自己,对自己不公平、不信任或不忠实, 因而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而且容易因为觉 得自己吃了亏而激怒。因为多疑,所以不 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自己 的家人在内。
2、意志行为障碍: (一)量的方面变化 (二)质的方面变化 (三)意识障碍: 二)自我意识障碍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 ppt课件
人格: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情感表达
的固定模式
广义:所有类型的不正常人格 病态人格 狭义:反社会人格
人格障碍 人格的特质招致严重的适应不 良和显著的功能障碍
人格改变 多因器质性疾病所引起
人格障碍三要素:
早年起病,始于儿童或者青少年 人格障碍的某一些方面过于突触或者显著增强,导致持久的适应不良
正常人可有一些强迫现象,不应与强迫型人格向混 淆,后者的职业或社交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可资鉴别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
主要临床相:
25岁以下的患者,往往伴有乙醇中毒、药物依赖和职业不稳定等病史。 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常以自我表扬你,过分的做做和夸张 行为引人注意 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部位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 极端的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 对人情感肤浅,使得他们难以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 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 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
六、冲动型人格障碍
又称爆发型人格障碍
主要临床相:
情绪不稳定,缺乏冲动控制能力 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暴发很常见,在其他人加以批评时,尤为如此
他们在不发作时是正常的,对发作时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但是不能防 止再发。
这种冲动也常因少量饮酒而引起
区别与反社会性型人格 障碍的重要特征
七、边缘型人格障碍
不停的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像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
外表和行为显示不恰当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展 表演型人格与癔症间的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 (4)抑郁质——秋天落叶 • 特征: • 行动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
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
小测验:猜猜他们的气质类型
• 银行的出纳台前,等着存钱或取钱的储户排成长龙,出纳 员熟练而迅速地为储户办理着手续。突然,缓进的长龙停 顿下来,原来站在柜台前的一个老年人取出一大叠现金, 动作迟缓地填写存款单。于是,排在后面的小王轻声咒骂 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脚碾着烟蒂,同时又点上了另一支烟 ;小王身后的老张眼看要误了开会,也怒火中烧,但自知 无可奈何,于是一边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边思 考其他事情;紧挨着老张的李小姐似乎知道今天银行里人 一定很多,所以并不着急,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翻 阅手中的时装杂志。
•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夏季打 渔,冬季打猎,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挡雨。
•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社会 结构松散,无政治与宗教权威。
• 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使其具有适应独立生 活的能力。宽松、自由,不受打骂
• 孩子的人格特点——坚定、独立、爱冒险
四、几种重要人格成分
• (一)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
• 研究表明,慎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 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设计中成绩优秀;冲 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学习能力缺 失。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 目标从它的背景中隔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者在对信息 进行加工时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不太依 赖于外部环境,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在与人交往 时很难体察入微。
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 普遍行为方式表现为过分的情绪性和追求他 人注意,从成年早期开始,在多方面都有所 表现,至少符合下列中的四条: (1)不断寻找或要求 得到保证、同意或赞扬。 (2)在外表或行为上显出不适当的性挑逗。 (3)过分关注外表的吸引力。
(4)情绪表达有不适当的夸张,如:拥抱略微 相识者,经常多愁善感地哭泣,大发脾气。 (5)在自己不能成为注意中心的场合,便感到 不舒畅。 (6)情绪表达肤浅而且变化迅速。 (7)自我中心,所作所为是为了立即得到满足, 不能忍受满足推迟的挫折。
六、人格障碍的表现和分类
精神障碍《诊断统计 手册第三版修订 本》(DSM——R)美国精神病学会87 年5月 多轴诊断系统
轴1 临床综合征和编码的情况 轴2 发育障碍和人格障碍 轴3 躯体疾病和情况 轴4 心理社会紧张因素的严重程度 轴5 功能的整体评价
偏执性人格 A.普遍地、无根据地将他人的行为解释为对自 己 的有意贬低或威胁,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 就开始,在多方面都有所表现,至少具备下 述中的四条: (1)无足够证据认为自己受人剥削或伤害。 (2)无正当理由怀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诚或可 靠。
反社会人格障碍 A.现年至少18岁。 B.15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即往史中存 在下述的至少三条。 (1)经常逃学。 (2)与父母或抚养人一起生活时,逃离 家庭过夜至少两次(或离家不返一次)。 (3)经常挑起斗殴。
(4)不止一次地使用武器斗殴。 (5)强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 (6)残害动物。 (7)虐待他人。 (8)蓄意 毁坏他人财物(纵火除外)。 (9)有意参与纵火。 (10)经常撒谎(为逃避体罚或性的凌辱 不在其列)。
严重标准:使病人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现年18岁 以上,已持续2年。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持续存在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的异常或失常,导致其个人、社交和职业功能受损的一类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早成年期开始出现,并以持续存在为特征。
人格障碍可以分为三个簇,即A簇、B簇和C簇,每个簇包
含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A簇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妄想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为过于怀疑和敌对、不信任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出现情感不稳定、行为古怪的特征;妄想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明显的妄想信念和幻觉。
B簇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
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着恐惧、焦虑、情感不稳定等特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不尊重他人权益、违法犯罪的倾向;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追求成为关注焦点、渴望被赞美和赏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过于自大、自负,对他人缺乏关心和理解。
C簇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害怕社交场合,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他人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有着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以及过分关注细节的倾向。
以上只是人格障碍的一些常见类型和特征,每种人格障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功能。
然而,由于人格障碍的慢性持续性特点,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的支持和管理。
人格障碍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3. 分析人格障碍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提高对人格障碍的认识。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1. 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2. 如何关爱和帮助人格障碍患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人格?人格障碍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人格障碍的定义:个体内部经验和行为的持续模式,背离正常文化背景。
(2)人格障碍的分类: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型、依赖型、回避型、强迫型、表演型、边缘型等。
2.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1)偏执型人格障碍:多疑、固执、敌意等。
(2)分裂样人格障碍:孤僻、冷漠、情感淡漠等。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缺乏责任感、冲动、欺骗等。
(4)依赖型人格障碍:缺乏自信、依赖他人、害怕独处等。
(5)回避型人格障碍:自卑、害怕社交、回避冲突等。
(6)强迫型人格障碍:完美主义、担忧、反复检查等。
(7)表演型人格障碍:夸张、寻求关注、情绪波动等。
(8)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难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和帮助人格障碍患者。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人格障碍有哪些特点?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分组讨论:如何帮助人格障碍患者改善生活。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子评分与那些生活在一起的相似,提示遗传有重要影响
脑电: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EEG有大量的、皮层活动的突然爆发, 可能与失去控制能力、冲动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关
内分泌激素——睾酮:长期被监禁的进攻型男性与不使用暴力的
罪犯相比,其血浆中激素浓度显著增高 多Y染色体:染色体畸变47XYY
15
心理因素
20
趋利避害 个体 不良行为 行为衰退
21
社会文化因素
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人 格障碍的温床 美国的犯罪率在所有先进工业国家中居首位。 人格障碍的病人也多,显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 种种弊病如家庭破裂、偷盗、抢劫、卖淫和流 氓活动、酗酒、吸毒以及不正常的娱乐媒介有 关。社会下层的人遭受失业、受歧视、居住拥 挤、得到教育机会少,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不 良影响。许多青少年吸毒、酗酒、道德败坏, 还有乱伦、儿童怀孕等畸形社会现象
3
2000年冬 -阜阳杀3人强奸1人 2001年 -临颖县巨陵乡杀3人强奸1人 2001年秋天 -周口市西华县康楼乡杀2人 2001年冬天 -平顶山叶县杀2人 2002年 -临泉县苗岔镇杀3人强奸1人 2002年夏天 -周口市柴冈乡杀4人强奸1人 2002年下半年 -临颖县南石桥乡杀2人 2002年7月28日 -邓州市杀4人强奸2人 2002年10月22日 -西平县杀2人强奸1人 2002年11月8日 -上蔡县杀4人强奸2人 2002年11月16日 -尉氏县杀2人强奸1人 2002年11月16日 -尉氏县杀2人强奸1人 2002年12月4日 -鹿邑县杀2人强奸1人 2002年12月13日 -鄢陵县杀3人强奸1人 2002年12月6日 -西平县杀4人强奸2人 2002年冬天 -信阳与正阳县交界处杀1人 2003年1月27日 -通许县杀3人强奸1人 2003年2月5日 -襄城县杀3人强奸1人 2003年春 -西华县杀4人强奸2人 2003年3月23日 -民权县杀4人强奸1人 2003年4月 -曹县桃园乡杀2人强奸1人 2003年8月5日 -邢台县杀3人强奸1人 2003年8月8日 -石家庄桥西杀5人强奸2人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14(2):96-98
25
三、人格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26
人格障碍的评估
一、结构化临床会谈 临床会谈是医生依据一定的诊断标准同病人进 行面对面的会谈,需时较长。如WHO在20世纪 80年代初所作的流行病调查中,人格障碍的结 构会谈,一般每个病人需要大约6~9个小时
16
心理因素
儿童早期经验对情绪和社交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儿童人格的发展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关 系
父母或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度地保护的纵容,会使儿童形 成人格幼稚和神经质,孩子可能变得极为自私,不知助人,自我中 心,认为一切都不合己意,而性情暴躁,易发脾气或情感脆弱 对儿童管教过严则会形成畏惧、胆小怕事、依赖、缺乏自信心,或 对抗、粗暴及违拗等特点 从小生活在极不和睦的家庭中,常被打骂,常看到父母争吵、斗殴, 或被父母遗弃等,都会使孩子的人格变得冷酷无情、脾气暴躁、好 斗或者变得胆小、畏缩、消沉,不知互助互爱,无同情心,且会象 父母样粗暴地对待别人,以发泄自己的积愤,可能无故打人或破坏 东西 父母教养态度无常或不一致,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难以形成 明确的是非观念
儿童早期经验对情绪和社交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儿童早期母爱被剥夺可形成缺乏感情的性格 早期母爱被剥夺,指幼儿在3岁以内缺乏与母亲(或起母亲作 用的一个人)接触的机会,或在3岁内有一段时间(至少三个 月以上)完全被隔离,或在幼儿期频繁地更换乳母 幼年恒河猴剥夺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部分隔离还是完全隔离 的幼猴,在社交能力、情绪方面均有显著改变。禁闭6个月以 上的幼猴表现出严重的情绪不安、害怕、退却、摇晃、踡缩 的行为,很少交游和探究 在人类,孤儿院内对早期剥夺的观察,也有类似的情形。这 些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有些人直至青少年时期仍然表现 爱挑衅、易冲动和反社会行为。动作显得过分活跃,或显得 过分被动
22
社会文化因素
恶劣社会环境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其温床
23
二、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
24
人格障碍的发病率
Lewis(1974)报道农村中,男性为9-18%,女性为5-11% 1979-1981年,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支持的五城市流行 学责任区(ECA)调查结果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终生患病率 为2.6%;大学学生中反社会人格患病率为4.6% Gunn等(1978)报道犯人中人格障碍患病率为70% 1986年,Casey和Tyrer在英国系统调查了200人,13%的人有 人格障碍 Weissma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为2-4% 台湾林宗义运用临床会谈调查39024人,人格障碍患病率为 0.1% 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
10
人格障碍概念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版 对广泛人际或社会处境产生固定的反应,他们 与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一般人的感知,思维, 情感,特别是待人方式上有极为突出或明显的 偏离 这些行为模式相对稳定,对行为及心理功能的 多个重要环节均有影响。他们常常,但并非总 是,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的苦恼及社会功能与 行为方面的问题
11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
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在多方面, 如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 同的态度和行为 患者具有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精 神疾病发作期;患者的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 得社交适应不良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患者智能正常,主观感到痛苦,但不能吸取教训 患者的特殊行为模式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中年以后出现的往往不是人格障碍,现年18岁以上, 持续2年以上
27
二、自陈量表 自陈式量表(self-report questionnaire)是 具有结构性的人格测验,一般以问卷形式出现。 问卷的项目以有一定数目的答案可供选择,一 般是2~5个选择,结果的分析通常是定量的 Millon临床多轴量表(MCMI),明尼苏达人格障 碍量表(MMPI)以及人格障碍问卷(PDQ)等 三、临床评定 临床评定是介于结构会谈和自我报告之间的一 种测定方式,有熟知病人情况的医生对某些症 状作出判断。施行的条件是病人必须长期住院 或多次在某一心理医生处就诊
33
临床表现
他们讲话常常言不由衷,做事不坦率,不承 认缺点,易妄自尊大,坚信自己有不寻常天 资,能够取得成绩,若没有取得,便认为别 人捣乱拆台,对他们玩弄诡计。敏感增加, 易于羞惭,从而可能会出现攻击和暴力 亚型:
PD)
将别人的行为毫无根据地解释为恶意的、威 胁性的这样普遍一种倾向,多敏感多疑,固 执,自我中心 患病率不详 男性居多
32
临床表现
敏感多疑,患者往往把别人无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为 表现,误解为怀有敌意或轻蔑,或者没有足够根据即猜疑 别人对自已伤害 有一种将周围事件解释为具有某种“阴谋”的不符合事实 的先占观念 极端地自信,自负,自尊心很强 固执已见,常常认为只有自已似乎是最正确的,听不得不 同意见,不相信反面证据 记恨,对拒绝、侮辱、伤害不能宽容,久久耿耿于怀,并 将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个性很强,主观性强,工作能力强,他们好与人争辩,并 固执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或权利,不相信别人很难以事实或 说理来改变他们的认识或想法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教学时间:2012年2月28-29日 刘旭峰 副主任、教授
1
横跨皖豫鲁冀4省系列杀人犯
杨枝牙(又名杨柳、杨新海),35 岁,河南省驻马店市人,身材矮小,初 中毕业。 曾因盗窃、强奸被判刑和劳教,在 河南、山西和河北省石家庄等地服刑和 劳教,女朋友因此与他分手。杨枝牙为 此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曾在河南、 安徽、山东等地疯狂作案,且手段非常 残忍,行凶时不留活口,不少家庭(灭 门惨案)毁于他的手中。 2000-2003年四年间流窜4省22个 市、县、区,抢劫、杀人、强奸、故意 伤害作案26起,其中杀死67人,伤10人, 强奸妇女 6人,侮辱尸体19具。 2003年11月被抓,2004年2月被执 行枪决。
17
心理因素
儿童早期经验对情绪和社交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儿童人格的发展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关 系 人格障碍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受环境影响而获 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
18
行为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B.F.斯金纳 (1904—1990) 美国心理学家
19
时间:2004年4月20日上午9:00 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 人物: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 事件: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 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 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蹦过 去。这时场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个了,弘弘和新迪同 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 来。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说:“不对, 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 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 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新迪 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 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 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 抓起新迪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松开 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12
一、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发展
13
人格障碍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14
生物学因素
双生子研究:单卵孪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平均高达67%,双卵
孪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Shields1962年调查44对单卵双生子, 其中有些出生后就分开生活。人格测验结果显示,分开长大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