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合集下载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PPT精品医学课件
•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oran和Suster分类(1997)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呼吸系统外科学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性质、 生长速度等密切相关
诊断和治疗
诊断手段基本同肺部肿瘤 治疗:除了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外,
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恶性胸腺瘤可结合放化疗
纵隔分界
前:胸骨 后:胸椎(包括脊柱旁肋
脊区) 左右:纵隔胸膜 上:胸廓入口 下:膈肌
纵隔分区
四分法 上下纵隔
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线
前中后纵隔
心包前后界
纵隔内器官
心脏 大血管 食管 气管 胸腺 胸导管 神经 淋巴组织以及脂肪组织
胸腺瘤
位于前上纵隔 3型: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 良性多见,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MG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或胸腺组织
异常增生 恶性胸腺瘤预后不良
神经源性肿瘤
多数起于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肿瘤
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多位于肋脊区内 单侧多见 少数肿瘤生长入椎管内 恶性者多为母细胞肿瘤或肉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 根据外、中、内胚层来源分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10%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为恶性
纵隔囊肿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良性,边缘清楚,壁较薄
其它纵隔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 淋巴源性肿瘤 血管瘤 间叶组织肿瘤等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Horner综合征,声音嘶 哑,臂丛压迫症,截瘫,上腔静脉 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胸痛、胸闷 刺激症状 特异性症状:如肌无力
诊断和治疗
诊断手段基本同肺部肿瘤 治疗:除了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外,
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恶性胸腺瘤可结合放化疗
纵隔分界
前:胸骨 后:胸椎(包括脊柱旁肋
脊区) 左右:纵隔胸膜 上:胸廓入口 下:膈肌
纵隔分区
四分法 上下纵隔
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线
前中后纵隔
心包前后界
纵隔内器官
心脏 大血管 食管 气管 胸腺 胸导管 神经 淋巴组织以及脂肪组织
胸腺瘤
位于前上纵隔 3型: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 良性多见,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MG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或胸腺组织
异常增生 恶性胸腺瘤预后不良
神经源性肿瘤
多数起于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肿瘤
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多位于肋脊区内 单侧多见 少数肿瘤生长入椎管内 恶性者多为母细胞肿瘤或肉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 根据外、中、内胚层来源分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10%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为恶性
纵隔囊肿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良性,边缘清楚,壁较薄
其它纵隔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 淋巴源性肿瘤 血管瘤 间叶组织肿瘤等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Horner综合征,声音嘶 哑,臂丛压迫症,截瘫,上腔静脉 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胸痛、胸闷 刺激症状 特异性症状:如肌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人的护理课件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症状
可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多种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组织活检来确 诊。
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病人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病人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改善症状
通过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措施来减轻病人 的症状。
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改善评估
通过定期的评估量表,观察病人症状的变化。
如疼痛评分、呼吸功能测试等。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提升反映了护理的有效性。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心理状态评估
定期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
定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记录症状变化。
可以使用量表和问卷来量化病人的症状。
如何进行病人护理?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目标、干预措施及预期效果。
如何进行病人护理? 与医疗团队合作
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其他专业人员密切 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需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护理措施。
谢谢观看
病人的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病人的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环境管理
保持病人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安静,减少干扰 。
应确保病人有充足的休息和恢复空间。
病人的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增加高热量、高 蛋白的食物。
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
病人的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教育PPT
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原发性纵隔 肿瘤的首选方法 放疗和化疗:辅助手术或术前术后联合 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五、预后与护 理
五、预后与护理
预后:预后与肿瘤的类型、大 小、位置以及治疗时机有关 护理:提供患者身心的支持和 照顾,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 中的困难和不适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病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目前 尚不清楚 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以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呼吸困难 、咳嗽、胸痛、咳血等 检查与诊断:通过胸部X线、CT 扫描、组织活检等方式进行诊 断
四、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教育PPT
目录 一、定义与分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方法 五、预后与护理
一、定义与分 类
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 源于纵隔内的肿瘤 分类: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 间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和混 合性肿瘤
二、病因与发 病机制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五、预后与护 理
五、预后与护理
预后:预后与肿瘤的类型、大 小、位置以及治疗时机有关 护理:提供患者身心的支持和 照顾,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 中的困难和不适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病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目前 尚不清楚 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以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呼吸困难 、咳嗽、胸痛、咳血等 检查与诊断:通过胸部X线、CT 扫描、组织活检等方式进行诊 断
四、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教育PPT
目录 一、定义与分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方法 五、预后与护理
一、定义与分 类
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 源于纵隔内的肿瘤 分类: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 间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和混 合性肿瘤
二、病因与发 病机制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
胸椎下缘连线为界将 纵隔分成上下纵隔。
纵隔分区
上纵隔又以气管为 界分为前后纵隔。
纵隔分区
下纵隔分成三部, 心包、心脏和气管 分叉所在部位为中 纵隔,在其前方为 前下纵隔,后方为 后下纵隔。
好发部位
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 上纵隔:胸腺瘤、淋巴瘤、甲状腺瘤、甲状旁腺瘤。 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肠源性囊肿。 中纵隔: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治疗(掌握)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治疗,除淋巴肉 瘤等恶性肿瘤适用于放射治疗外,绝大多 数应行外科治疗。
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及囊肿,手术切除为宜。
治疗(掌握)
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纵隔肿瘤,没有远处转移和呼吸、 循环功能衰竭者。
治疗(掌握)
手术禁忌证: 1.淋巴源性肿瘤(孤立结节者除外); 2.恶性肿瘤已侵袭食管、气管、喉返神经 者; 3.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临床表现及诊断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病人大约1/3无症状,一 般因体检时发现.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人 的年龄,肿瘤和囊肿的位置,大小,良性 或恶性,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特殊的内分 泌功能以及并发全身疾病的情况.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因体检时发现的纵隔肿瘤和囊肿, 95%是良性的,有者症状,良性或恶性各 占一半.
临床表现及诊断
X线透视及正侧位胸片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正侧位胸片可以 了解肿瘤和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密 度,有无钙化;透视观察肿瘤和囊肿有无 搏动,是否因吞咽上下移动,能否因体位 或呼吸而改变形态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
CT和MRI B超:囊性或实性 同位素扫描 活检:穿刺等 其它:造影,食管镜,气管镜等
纵隔分区
上纵隔又以气管为 界分为前后纵隔。
纵隔分区
下纵隔分成三部, 心包、心脏和气管 分叉所在部位为中 纵隔,在其前方为 前下纵隔,后方为 后下纵隔。
好发部位
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 上纵隔:胸腺瘤、淋巴瘤、甲状腺瘤、甲状旁腺瘤。 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肠源性囊肿。 中纵隔: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治疗(掌握)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治疗,除淋巴肉 瘤等恶性肿瘤适用于放射治疗外,绝大多 数应行外科治疗。
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及囊肿,手术切除为宜。
治疗(掌握)
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纵隔肿瘤,没有远处转移和呼吸、 循环功能衰竭者。
治疗(掌握)
手术禁忌证: 1.淋巴源性肿瘤(孤立结节者除外); 2.恶性肿瘤已侵袭食管、气管、喉返神经 者; 3.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临床表现及诊断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病人大约1/3无症状,一 般因体检时发现.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人 的年龄,肿瘤和囊肿的位置,大小,良性 或恶性,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特殊的内分 泌功能以及并发全身疾病的情况.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因体检时发现的纵隔肿瘤和囊肿, 95%是良性的,有者症状,良性或恶性各 占一半.
临床表现及诊断
X线透视及正侧位胸片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正侧位胸片可以 了解肿瘤和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密 度,有无钙化;透视观察肿瘤和囊肿有无 搏动,是否因吞咽上下移动,能否因体位 或呼吸而改变形态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
CT和MRI B超:囊性或实性 同位素扫描 活检:穿刺等 其它:造影,食管镜,气管镜等
纵隔原发肿瘤PPT课件
纵隔原发肿瘤
—概述
临床与病理
➢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 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 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
➢ 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 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 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 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
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发生在 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 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 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
➢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 (NHL);
➢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 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
X线表现
➢ 部位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 脉连接区。
➢ 形态 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
➢ 密度 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 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 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 化。
畸 胎 瘤
恶性畸胎瘤 (合并胸水)
➢ 轴面上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椎骨侵蚀; 矢状面可见椎间孔扩大;冠状面可见瘤体 呈哑铃状,位居椎管内外。
➢ 瘤体内可见囊变区,呈更长T1与T2信号。 ➢ 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MRI表现
注:MRI扫描在淋巴瘤放疗后的随访中有重 要意义。放疗所致的纤维性肿块在T1、T2 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而复发的肿瘤在T2 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纵隔原发肿瘤
—支气管囊肿
临床与病理
—概述
临床与病理
➢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 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 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
➢ 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 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 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 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
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发生在 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 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 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
➢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 (NHL);
➢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 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
X线表现
➢ 部位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 脉连接区。
➢ 形态 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
➢ 密度 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 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 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 化。
畸 胎 瘤
恶性畸胎瘤 (合并胸水)
➢ 轴面上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椎骨侵蚀; 矢状面可见椎间孔扩大;冠状面可见瘤体 呈哑铃状,位居椎管内外。
➢ 瘤体内可见囊变区,呈更长T1与T2信号。 ➢ 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MRI表现
注:MRI扫描在淋巴瘤放疗后的随访中有重 要意义。放疗所致的纤维性肿块在T1、T2 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而复发的肿瘤在T2 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纵隔原发肿瘤
—支气管囊肿
临床与病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纵隔肿瘤
一、定义:
纵隔():
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的部分,前为胸 骨,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 肌。
二、纵隔分区: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下缘连线为界 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部。
纵隔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 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管等组织。
上纵隔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的部分) 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的部分)
畸胎瘤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 目不等的囊肿.囊壁常有钙化片,内有 来自内、中、外胚层的组织,囊肿内含 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织;还 有肌肉、腺体;及支气管、肠壁等组织。
10%畸胎类瘤为恶性.
.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 缘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包膜完整.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两大类:
(1)植物神经系统肿瘤:大多起源于交感神 经.恶性的有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 胞瘤,良性的有神经节细胞瘤.尚有少数发生 于迷走神经的神经纤维瘤.
() 起源于外围神经的肿瘤:良性的有神经鞘瘤和 神经纤维瘤.临床上这两类肿瘤表现相似,故 有人统称为神经纤维瘤.多发生于脊柱神经根 或其近侧段,亦有少数来自肋间神经.恶性者 有恶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肉瘤.
.食道症状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特异性症状:
对确诊意义较大
如随吞咽运动上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 畸胎瘤;
伴重症肌无力为胸腺瘤等。
六、诊断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 义外,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
1胸部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透视检查可观察 肿块是否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 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线正侧位胸片可显 示肿瘤的部位,密度,外形,边缘清晰光滑度, 有无钙化或骨影等。断层摄片,或核磁共振更 能进一步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必 要时做心血管造影或支气管造影,能进一步鉴 别肿瘤的相通部位以及与心大血管或支气管, 肺等的关系,提高确诊率。
.胸痛、胸闷:
最常见,一般不重,只感胸骨后隐痛。 是恶性肿瘤侵入临近神经和骨骼时,则 疼痛剧烈。
.压迫神经系统
如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综合症 压迫喉反神经出现神经嘶哑, 压迫臂丛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疼
痛及向上肢放射性疼痛。 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
起截瘫。
.呼吸道症状:
2.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3.放射性核素 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性 率—。近年,胸内甲状旁腺、胸腺、肠原性囊肿 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素扫描帮助诊断。
4.活检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 其他恶性肿瘤。
5.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上纵隔 后纵隔
中
胸腺瘤 神经原肿瘤 心
淋巴瘤 肠原性囊肿 支
甲状腺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纵隔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较少。
四、常见的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的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 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 区内.以单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 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 痛.
()咳嗽(肿瘤压迫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甲状腺 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
至咳血。
.压迫大血管: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 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 胀发绀,颈浅静脉怒张,前胸静脉迂曲 等征象的上腔静脉综合症。
.畸胎瘤、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 前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为: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 牙齿、神经组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 皮脂、牙齿、神经组织等外,还有肌肉、 腺体。
较常见的有: 支气管囊肿:中纵隔,多位于隆突、气
管附近,特点:内膜为柱状纤毛上皮,囊 壁有平滑肌、软骨,囊液为糊状黏液。
食管囊肿:后纵隔,特点:内膜为鳞状上 皮,囊壁较厚,有结组织和平滑肌,囊液 为颜色较深的糊状液。
心包囊肿:中纵隔,多位于右心膈角处,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 性肿瘤(恶性)等 。
下纵隔
前纵隔(心包前) 中纵隔(心包、心脏、气管分叉所在部位) 后纵隔(心包后)
三、好发部位
前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 前下纵隔:畸胎瘤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前纵隔 纵隔
胸腺瘤 包囊肿
畸胎瘤 气管囊肿
淋巴管瘤 血管瘤 脂肪瘤
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
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 官.
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反之,重症肌无力 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 常.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胚胎期有造血功能)
功能:.产生淋巴细胞。
.分泌胸腺素。
重量: 出生:ຫໍສະໝຸດ 青春期:成年:部位:前上纵隔
6.诊断性放射治疗(小剂量10~30) 在短期内能否缩小,有助于鉴别放射性治疗 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等。
.血浆内某些激素的测定:
怀疑
甲状旁腺瘤 ——甲状旁腺素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氨
如:淋巴肉瘤,病等。肿块常呈双侧性 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手术,多 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其他肿瘤
一般有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 织性,来自肌组织等间叶组织肿瘤。
较为少见
五、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 位、生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 说:三分之二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 线发现。
外形:“”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
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
力——呼吸困难。
.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 引起,属良性,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 边缘界限清楚.
一、定义:
纵隔():
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的部分,前为胸 骨,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 肌。
二、纵隔分区: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下缘连线为界 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部。
纵隔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 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管等组织。
上纵隔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的部分) 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的部分)
畸胎瘤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 目不等的囊肿.囊壁常有钙化片,内有 来自内、中、外胚层的组织,囊肿内含 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织;还 有肌肉、腺体;及支气管、肠壁等组织。
10%畸胎类瘤为恶性.
.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阴影或分叶状,边 缘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包膜完整.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两大类:
(1)植物神经系统肿瘤:大多起源于交感神 经.恶性的有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 胞瘤,良性的有神经节细胞瘤.尚有少数发生 于迷走神经的神经纤维瘤.
() 起源于外围神经的肿瘤:良性的有神经鞘瘤和 神经纤维瘤.临床上这两类肿瘤表现相似,故 有人统称为神经纤维瘤.多发生于脊柱神经根 或其近侧段,亦有少数来自肋间神经.恶性者 有恶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肉瘤.
.食道症状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特异性症状:
对确诊意义较大
如随吞咽运动上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 畸胎瘤;
伴重症肌无力为胸腺瘤等。
六、诊断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 义外,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
1胸部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透视检查可观察 肿块是否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 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线正侧位胸片可显 示肿瘤的部位,密度,外形,边缘清晰光滑度, 有无钙化或骨影等。断层摄片,或核磁共振更 能进一步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必 要时做心血管造影或支气管造影,能进一步鉴 别肿瘤的相通部位以及与心大血管或支气管, 肺等的关系,提高确诊率。
.胸痛、胸闷:
最常见,一般不重,只感胸骨后隐痛。 是恶性肿瘤侵入临近神经和骨骼时,则 疼痛剧烈。
.压迫神经系统
如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综合症 压迫喉反神经出现神经嘶哑, 压迫臂丛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疼
痛及向上肢放射性疼痛。 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
起截瘫。
.呼吸道症状:
2.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3.放射性核素 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性 率—。近年,胸内甲状旁腺、胸腺、肠原性囊肿 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素扫描帮助诊断。
4.活检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 其他恶性肿瘤。
5.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上纵隔 后纵隔
中
胸腺瘤 神经原肿瘤 心
淋巴瘤 肠原性囊肿 支
甲状腺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纵隔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较少。
四、常见的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的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 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 区内.以单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 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 痛.
()咳嗽(肿瘤压迫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甲状腺 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
至咳血。
.压迫大血管: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 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 胀发绀,颈浅静脉怒张,前胸静脉迂曲 等征象的上腔静脉综合症。
.畸胎瘤、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 前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为: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 牙齿、神经组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 皮脂、牙齿、神经组织等外,还有肌肉、 腺体。
较常见的有: 支气管囊肿:中纵隔,多位于隆突、气
管附近,特点:内膜为柱状纤毛上皮,囊 壁有平滑肌、软骨,囊液为糊状黏液。
食管囊肿:后纵隔,特点:内膜为鳞状上 皮,囊壁较厚,有结组织和平滑肌,囊液 为颜色较深的糊状液。
心包囊肿:中纵隔,多位于右心膈角处,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 性肿瘤(恶性)等 。
下纵隔
前纵隔(心包前) 中纵隔(心包、心脏、气管分叉所在部位) 后纵隔(心包后)
三、好发部位
前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 前下纵隔:畸胎瘤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前纵隔 纵隔
胸腺瘤 包囊肿
畸胎瘤 气管囊肿
淋巴管瘤 血管瘤 脂肪瘤
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
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易浸润附近组织器 官.
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反之,重症肌无力 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 常.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胚胎期有造血功能)
功能:.产生淋巴细胞。
.分泌胸腺素。
重量: 出生:ຫໍສະໝຸດ 青春期:成年:部位:前上纵隔
6.诊断性放射治疗(小剂量10~30) 在短期内能否缩小,有助于鉴别放射性治疗 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等。
.血浆内某些激素的测定:
怀疑
甲状旁腺瘤 ——甲状旁腺素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氨
如:淋巴肉瘤,病等。肿块常呈双侧性 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手术,多 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其他肿瘤
一般有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 织性,来自肌组织等间叶组织肿瘤。
较为少见
五、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 位、生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 说:三分之二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 线发现。
外形:“”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
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
力——呼吸困难。
.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 引起,属良性,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 边缘界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