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讲义皮肤及其衍生物形2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

■ 3.3.2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3.3.3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一、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

(1)头与躯干的分界线: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

(2)躯干与尾的分界线:肛门(硬骨鱼)或泄殖孔(一)体形:多数为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久地游泳。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多种衍生物。

1.粘液腺:单细胞腺体。

2.鳞片:盾鳞骨鳞(圆鳞、栉鳞、硬鳞)(三)侧线(lateral line):鱼类体表特殊的皮肤感受器。

功能: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

(四)鳍,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尾鳍:原尾、歪尾、正尾和等尾。

◇胸鳍:①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②除有高低变化外,位置一般比较恒定。

③基本功能为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

④软骨鱼类中的鲨鱼,其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虹与鳐类的胸鳍特别扩大并与躯体结合形成体盘,因而成为主要的运动工具。

⑤硬骨鱼类的胸鳍较小,且与体轴成垂直排列。

当鱼类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主要由胸鳍起着船桨的拨水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胸鳍举起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

二、鱼类的骨骼(见下页)头骨:脑颅和咽颅奇鳍:鳍担骨和鳍条四、鱼类的消化系统1、消化管:口咽腔→食道→ (胃) →肠→肛门◇ 鱼类取食和消化系统的特点出现上、下颌。

出现真正的牙齿。

牙齿与软骨鱼的盾鳞同源。

出现鳃耙。

着生在鳃弓的内缘,滤食器官。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

独立的消化腺:肝脏、胰脏或肝胰脏(硬) 五、鱼类的呼吸终生用鳃呼吸,呼吸运动:主要以口和鳃盖的运动共同 完成。

鳃的形成过程:胚胎时期咽部后端两侧的内胚层 发出一些向外突出的鳃笼(鳃片),同时正对鳃笼的外胚层 向内凹入形成鳃沟:内外穿透形成鳃裂,前后鳃裂以 鳃间隔分开,鳃间隔是由内、中、外胚层发生,鳃间隔 基部长有鳃弓,两侧长出鳃丝,鳃丝起源于外胚层 (圆口类鳃丝起源于外胚层)。

(鱼类学教学课件)1.2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学教学课件)1.2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2020/10/23
15
鱼类的体色
鱼类的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自己、攻击对 方或迷惑对方、逃避敌害的作用。这对鱼类的生存有 着特殊意义。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 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 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2020/10/23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2020/10/23
7
一、盾鳞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 特有的一种鳞片,系由 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 成对角线排列。在外形 上可分为鳞棘和基板二 部分。又称为皮齿 (dermal teeth)。
鲨、鳐体表的棘刺、 锯鲨和锯鳐吻锯两侧的 锯齿,均为盾鳞的变异。
2020/10/23
红娘鱼、绿鳍鱼:背鳍基 部两侧也有一行粗大的棱鳞;
箱鲀:骨板; 海龙目:环状骨片; 鲀形目:骨刺。
2020/10/23
13
四、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一般包括三方 面: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The skin and its derivatives
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 第二节 鳞 片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2020/10/23
1
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
一、皮肤(skin)
表皮:起源于外 胚层,一般可分为生发 层和腺层两部分。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化 程度极低,甚至一点也 没有。 2.具大量单细胞腺。
8
二、硬鳞
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 皮形成,系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 形骨板。一般都具有硬鳞质,一 般不作覆瓦状排列,鳞片间以关 节突相关连。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 醇 酚 第2课时 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 醇 酚 第2课时 酚

第2课时酚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酚的结构与性质1.(江苏沭阳高二下期中)下列实验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是( )A.苯酚在常温下溶解度不大B.苯酚可与FeCl3反应C.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D.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后,浊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2.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冲洗皮肤的试剂是( )A.40%NaOH溶液B.NaHCO3溶液C.65℃以上的水D.酒精3.(浙江湖州中学高二下期中)下列有关苯酚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OH 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A.苯酚能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醇B.苯酚能和Na2CO3溶液反应C.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D.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4.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HC 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Na2CO3B.2+H2O+CO22+Na2CO3C.+NaHCO3+H2CO3D.+Na2CO3+NaHCO35.(北京高二期末)依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苯酚具有酸性B.苯酚酸性比乙酸弱C.碳酸酸性比苯酚强D.实验1用NaHCO3溶液替代NaOH溶液现象相同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根据下图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

A.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B.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H2C.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D.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C—H键易于断裂题组二酚的检验与分离、提纯7.(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下期中)下列实验操作简便、科学、易成功且现象正确的是( )A.将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液注入浓硫酸中制备乙酸乙酯B.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再移至内焰,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C.在试管中注入2mL苯酚溶液,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后,溶液中有紫色沉淀生成D.向苯酚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溴水出现黄色沉淀8.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 )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若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分层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A.仅③④B.仅①③④C.仅①④D.全部9.(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二下期中)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3章 第4节 第2课时 羧酸衍生物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3章 第4节 第2课时 羧酸衍生物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酯基和酰胺基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酯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酯和酰胺的化学性质。

2.结合乙酸乙酯和酰胺水解反应的原理,能推理出酯类物质和酰胺水解反应后的产物。

一、酯1.酯的结构特点(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可简写为RCOOR′。

(2)官能团:酯基()。

(3)通式①酯的通式一般为RCOOR′或,其中R代表任意的烃基或氢原子,R′是任意的烃基,R和R′都是烃基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②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通式是C n H2n O2(n≥2)。

2.酯的物理性质、存在及命名(1)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许多酯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2)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里含有乙酸异戊酯等。

(3)命名酯的命名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如HCOOCH2CH3命名为甲酸乙酯。

命名为苯甲酸乙酯,命名为二乙酸乙二酯,命名为乙二酸二乙酯。

3.酯的化学性质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

(1)酯的水解原理酯化反应形成的键,即酯水解反应断裂的键。

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的原理:。

(2)实验探究①酸碱性对酯的水解的影响实验操作试管中均先加入1 mL乙酸乙酯实验现象a试管内酯层厚度基本不变;b试管内酯层厚度减小;c试管内酯层基本消失实验结论乙酸乙酯在中性条件下基本不水解,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比碱性条件下的慢②温度对酯的水解的影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试管内酯层消失的时间比b试管的长实验结论温度越高,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越快思考(1)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是不可逆的。

(2)控制实验条件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通过乙酸乙酯水解条件的探究,你对这一方法有何体会?提示(1)在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与碱反应生成了乙酸盐,消除了乙酸乙酯水解平衡中的生成物,使乙酸乙酯水解的平衡一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反应是不可逆的。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 羧酸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 羧酸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2课时) 教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一、内容分析本节包括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两部分内容,羧酸衍生物主要包括酯、油脂和酰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课程标准没有提及油脂,教材仍然把油脂作为羧酸衍生物进行了介绍。

另外,课程标准对胺和酰胺这两种烃的含氮行生物的要求较低,学生只需知道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介绍羧酸衍生物教材先结合些常见水果中含有的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酯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再选取乙酸乙酯作为酯的典型代表物,通过“科学探究”介绍乙酸乙酯在碱或酸催化下的水解反应。

第二部分介绍油脂。

必修教材已对油脂的概念和结构作了简单介绍。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写出硬脂酸、油酸分别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教材根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有酯基和不饱和键)介绍油脂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在酸或碱催化下发生的水解反应和油脂的氢化反应。

教材同时指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被称为皂化反应。

第三部分介绍胺和酰胺。

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知道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教材无绍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并以苯胺为例说明胺类化合物具有碱性。

接下来,介绍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酰胺在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自主找出氨、胺、酰胺和铁盐在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上的差异,进一步认识胺和酰胺。

二、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分析和推断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能描述和分析酯,油脂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了解酯水解反应的化学键变化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物,了解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羧酸衍生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及性质教学难点:酯类水解,酰胺水解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断键规律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酯、酰胺。

第三章皮肤及其衍生物ppt课件

第三章皮肤及其衍生物ppt课件
角分为角根、 角体和角尖三部分。
10/12/2024
25
10/12/2024
26
19
10/12/2024
20
(二)皮脂腺
皮脂腺位于真 皮内,毛囊和立毛肌 之间。在有毛的部位, 其导管开口于毛囊, 无毛部位,则直接开 口于皮肤表面。
皮脂腺分泌脂 肪,有润滑皮肤和被 毛的作用。
10/12/2024
21
10/12/2024
22
(三)蹄
1、不同动物的蹄 (1)牛羊猪:偶蹄动物,每肢有4 蹄。
10/12/2024
15
牛毛球
10/12/2024
16
狗触须
10/12/2024
17
Hale Waihona Puke (二)皮肤腺皮肤腺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包括乳腺、汗腺和皮脂腺。
10/12/2024
18
(一)汗腺
汗腺多开口于 毛囊,少数直接开 口于皮肤表面。 汗腺分泌汗液, 起排泄废物和调节 体温的作用。
10/12/2024
10/12/2024
6
10/12/2024
表皮层
真皮层 皮下组织
9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10/12/2024
角质层 乳头层 皮脂腺
10
10/12/2024
11
二、皮肤衍生物
(一)毛
毛干

毛球
毛根
毛囊
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10/12/2024
12
10/12/2024
13
10/12/2024
14
第三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10/12/2024
1
皮肤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皮肤衍生物 毛、皮肤腺、蹄、角

皮肤及其衍生物(共51张PPT)

 皮肤及其衍生物(共51张PPT)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表皮 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
半桥粒 基底膜带
真皮
透明层(板层素) 致密层(Ⅳ型胶原)
致密下层(Ⅶ型胶原)
基底层具有防紫外线损伤、吸收、代谢及免 疫作用。
表皮
• SC: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 SL: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一、皮肤的结构
二、表皮的结构及功能: 表皮(epidermis):主要来源于外胚叶层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5层细胞

黑素细胞
树枝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组成
默克尔细胞
皮肤组织切片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细胞间
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同阶段与特 点,光镜下分为5层:
(Hair follicles)
漏斗部:毛囊口 脂腺开口处
乳头层:与表皮突呈犬牙交错样相接, 同一个人的面、乳晕、腋、外阴部黑素小体数目较多。
1、来源于中胚层,不同部位厚薄不一,眼睑
头发生长速度约0. 毛基质:是毛发和毛节的生
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游
皮脂腺内寄生菌(棒状杆菌、糠秕孢子菌)的脂酶,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酸脂分解成脂肪酸,能抑制部分细菌和真菌。
颗粒细胞层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表皮最外一层为5~20层已死亡的、无核无细胞器 的、扁平细胞。其上部的桥粒消失而易脱落,而 下方角质细胞间尚可见桥粒。此层于掌跖处最厚 ;眼睑、额部、四肢屈侧、包皮最薄。具有对机 械性刺激、物理、化学因素的防护作用。
透明层
透明层
(二)非角质生成细胞

《皮肤及其衍生物形》课件

《皮肤及其衍生物形》课件

日常护肤技巧
1 洁面
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清洁。
2 保湿
每天使用合适的面霜和身体乳液保持皮肤湿润。
3 防晒
外出时要使用防晒霜,避免阳光下暴晒。
结论和总结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它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了解皮肤的结 构和发生的病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同时提高我们的 生活质量。
《皮肤及其衍生物形》 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皮肤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皮肤的重要功能。了解皮肤的基本知 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
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表皮
包括表皮细胞和皮肤附属器官,如毛囊和汗腺。
真皮
包含皮肤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皮下组织
主要是脂肪组织,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
皮肤的功能
1 保护
皮肤病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不适和疼痛。
心理影响
皮肤问题可能会降低自尊心,影响个人形象和心理健康。
困难。
常见皮肤问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痘痘
银屑病
常见于青少年,使用适当的 护肤品和保持清洁可以改善。
红斑、鳞屑和瘙痒,需要医 生的治疗和药物控制。
湿疹
干燥、瘙痒和炎症,需要保 持皮肤湿润和使用合适的护 肤品。
防止外界物质和细菌进入身体。
2 感觉
通过感受温度、触摸和疼痛来传达信息。
3 调节体温
通过出汗和血管收缩扩张调节体温。
皮肤发生的病变类型
1
过敏反应
2
如湿疹和荨麻疹,由过敏原引起。
3
感染性疾病
如水痘和疱疹,由病毒或细菌引 起。
皮肤癌
如黑色素瘤和基底细胞癌,由遗 传或环境因素引起。
皮肤病的危害和影响
身体健康

《皮肤及其衍生物》课件

《皮肤及其衍生物》课件

3 皮下组织
位于真皮下方,含有脂 肪细胞,提供隔离和绝 缘功能。
皮肤的功能
保护功能
皮肤作为身体的外壳,保 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 和感染。
感知功能
皮肤可以感知外界的温度、 压力和触觉,帮助我们与 环境进行互动。
调节功能
皮肤可以调节体温,通过 出汗和血管收缩来维持恒 定的体温。
皮肤的类型与特征
干性皮肤
循环系统
皮肤的血管网络供应养分和氧 气,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皮肤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湿疹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性物质,应用抗炎药物。
痤疮
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面部,避免油脂和细菌滋生。
皮炎
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度清洁和过敏原。
色素沉着
使用美白产品,避免阳光暴晒,做好防晒措施。
人种、地理环境和遗传差异导致不同人群的皮肤色素呈现出多样性。
真皮层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胶原蛋白 弹力纤维 血管和神经
提供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使皮肤具有回弹性和张力。 供应血液和神经信号,维持皮肤的健康。
皮肤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关系
免疫系统
皮肤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神经系统
皮肤与神经系统密切相连,负 责感知触觉和传递神经信号。
《皮肤及其衍生物》PPT 课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拥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这个课件将带 你深入了解皮肤的组成,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关系。
皮肤的结构
1 表皮
由表皮细胞、角质细胞 和色素细胞组成的最外 层,起到保护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真皮
位于表皮下方,包含胶 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提 供皮肤的弹性和支撑。
通常缺乏油脂分泌,容易干 燥和脱皮。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 1.杯状细胞 2.颗粒细胞 3.棒状细胞 4.浆液细胞 5.线细胞
2019/9/20
4
粘液的生物学意义
1.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 的游泳速率。
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 脱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 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2019/9/20
15
鱼类的体色
鱼类的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自己、攻击对 方或迷惑对方、逃避敌害的作用。这对鱼类的生存有 着特殊意义。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 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 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2019/9/20
2019/9/20
5
(二)毒腺(poison gland)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有三 种类型: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我国约 有100多种。
2019/9/20
6
第二节 鳞 片
2019/9/20
11
骨鳞的结构(二)
鳞嵴(ridges):鳞片表面形 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又称环片 (circuli),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 同心圆排列。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鳞焦 所在位置因种而异,有鳞焦基位、 鳞焦顶位或位于鳞片中心。
鳞沟:鳞片上从鳞焦向四方辐 射排列的凹沟。鳞沟在形状上的变 异亦因种而异。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一般包括三方 面: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12/3/2019
16
两栖类:古代坚头类有真皮形的骨板,现存的两栖 类真皮鳞消失,皮肤裸露。与角质化相联系,蜕皮现象 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爬行类:皮肤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皮肤衍生物 为指(趾)端的爪、角质鳞和真皮骨板。
12/3/2019
17
鸟类:羽毛、腿脚部的角质鳞。羽毛和角质 鳞为同源结构。
哺乳类:表皮衍生物毛发和爪、蹄、指甲、 角等,是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和爬行动物的角 质鳞以及鸟类的羽都是同源结构。
1.杯状细胞 2.颗粒细胞 3.棒状细胞 4.浆液细胞 5.线细胞
12/3/019
4
二、仔鱼黏附器
12/3/2019
5
三、毒腺(poison gland)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有三 种类型: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我国约 有100多种。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The skin and its derivatives
第一节 皮肤的构造 第二节 皮肤的衍生物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体色 第四节 鳞片 第五节 皮肤的功能
12/3/2019
1
第一节
一、表皮
表皮:起源于外 胚层,一般可分为 生发层和腺层两部 分。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 化程度极低,甚至 一点也没有。
12/3/2019
11
第三节 色素细胞与体色
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12/3/2019
12
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具二核,产生黑色素,是一种不 可溶性蛋白质,性状较稳定,不溶于醚、乙醇或 丙酮。

第三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形2

第三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形2
沂光性,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 色彩,一般分布于鱼体腹面较多,
• 色素细胞的分布
• 色素细胞在体表的分布并不均匀,一般色素细 胞多集中在鱼体背侧方,而腹部是虹彩细胞占 了主要地位。
• 鱼类的色泽并非固定不变的,可因环境、年龄、 性别、健康状况和情感冲动而变动
第四节 发光器
• 海洋鱼类中特别是那些深海大洋鱼类具发光器 (1uminescent organ)的种类常普遍。现在已知 能发光的鱼类总共在240种以上,其中大多数 活动在深海中,少数栖息在浅海,一般栖息于 400米左右深度的水域内,
变异鳞: 1、棱鳞,2、腋鳞,3、骨板,4、骨环、
5、骨刺,6、绒毛状鳞,7、尾鳞,8、 甲壳状鳞
骨 板
骨板
• 侧线鳞和鳞式 • – 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 – 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
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这种式子称鳞式。
• –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 • –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
• 发光器系由皮肤衍生而成,其形状、大 小、数目及位置随种类而异,有的位于 腹部,有的位于头顶部,也有位于眼的 周围,甚至也有位于皮瓣末端。数目从 一个、二个直到数百个,
• 鱼类发光器的结构在各类群中差异很大, 典型的发光器一般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及色素罩等组成。
• 有些鱼类没有一定的发光器官但皮肤组 织中具有一种能发光的细菌,或由皮肤 分泌出一种能发光的液体,
• 具二核,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黄 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组成,属脂色素族,可 溶于纯酒精、乙醚及其他脂肪溶剂中,因此浸 制标本黄色消失,

三、红色素细胞
•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 素,也系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 乙醚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栖类骨质鳞消失而角质鳞尚未形成, 皮肤呈裸露状态。
• 从羊膜类开始,表皮衍生物发展,形成 角质鳞和由角质鳞发展出来的鸟羽和兽 毛;而真皮衍生物则趋于退化。

• 腺体的变化是由单细胞腺(水栖动物以单 细胞腺为主或仅有单细胞腺)发展为多细 胞腺;腺体由位于表皮层而下陷到真皮 层内。
• 爬行类、鸟类的腺体一度失去其重要性 而减少,到哺乳类又得到极大发展
四.鳞片变化的趋势
•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存圆口类无鳞,但其祖先有硬甲;
• 软骨鱼类——盾鳞
• 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硬鳞
• 真骨鱼类——骨鳞:圆鳞——栉鳞

有鳞——无鳞
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衍生物
•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 圆口类: 除在口漏斗和舌端有角质齿外,
无任何其它的表皮衍生物。 • 鱼类:体表被鳞
2、真皮 • 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3层 • 外膜 • 疏松层 • 致密层:皮革
第二节 鳞片(scale)
• 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 主要特征之一
• 现存圆口类无鳞,但其祖先有硬甲;鱼类大多 具鳞,少数无鳞为次生现象
• 按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可分:盾鳞、硬鳞 和骨鳞
一、盾鳞 placoid scale
毒液 • 1、杯形细胞: 最常见,释放粘液物质 • 2、棒状细胞: 七鳃鳗,不产生粘液;鲤形目、鲶形目,
呈圆形或椭圆形,称警戒物细胞。 • 3、颗粒细胞: 不产生粘液。 • 4、浆液细胞:分泌物不直接排到体表,而排放在细胞
间隙。
• 毒腺 • 表皮细胞衍生而来,单细胞或多细胞 • 分布: • 存于口腔:海鳝 • 存于体表:七鳃鳗 • 存于鳍棘:
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 物变化的趋势
• 表皮的变化是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 (圆口类以上);
• 由不角质化(圆口类、鱼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 栖类)的过渡到高度角质化(陆生羊膜类)。
• 真皮的变化是由簿(无羊膜类)到厚(羊膜 类,但鸟类例外)。
• 外骨骼的变化是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 陆栖羊膜类的角质鳞。
第三节 色素细胞与体色 • 一、 黑色素细胞 • 二、 黄色素细胞 • 三、 红色素细胞 • 四、虹彩细胞
一、 黑色素细胞
• 黑色素细胞具二核,产生黑色素,是一种不可 溶性蛋白质,性状较稳定,不溶于醚、乙醇或 丙酮。
• 同种鱼在同一固定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形状一致, 具有分类价值;
• 二、黄色素细胞
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 –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 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类,数字后 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类, 数字后用A表示)的鳞片数。
• 侧线鳞和鳞式 • 有些鱼类如鲱形目鱼类没有侧线,它们即
以纵列鳞和横列鳞来记录鳞片数目。 纵列鳞数──体侧中部从鳃盖后方直到尾 鳍基中部的纵行鳞片数目。 横列鳞数──体高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 到腹面正中的鳞片数目。
三、骨鳞 • 为真骨鱼类特有 • 发生与排列方式:真皮、呈覆瓦状 • 形态特点:扁簿,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鳞片坚 固。
•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成,使
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 生长特点:骨质层由内往外长,纤维层 由上往下长
精品
第三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形2
第1节 皮肤的机能及其基本构造
• 保护 • 感觉 • 分泌 • 呼吸
一.机能
二、基本构造 • 表皮、真皮及其附属结构
二、基本构造
1、表皮 • 特点: • 无角质层 • 文昌鱼为单层 • 其他为多层,可分生发层和腺层
• 生发层(germinal layer):分生 • 腺层(glandular layer):由多种细胞组成,分泌黏液、
• 具二核,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黄 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组成,属脂色素族,可 溶于纯酒精、乙醚及其他脂肪溶剂中,因此浸 制标本黄色消失,

三、红色素细胞
•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 素,也系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 乙醚中。
四、虹彩细胞或称反光体
• 具一细胞核,内含乌粪素颗粒。 • 不溶于水、酒精、乙醚及醋酸中,有强
沂光性,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 色彩,一般分布于鱼体腹面较多,
• 色素细胞的分布
• 色素细胞在体表的分布并不均匀,一般色素细 胞多集中在鱼体背侧方,而腹部是虹彩细胞占 了主要地位。
• 鱼类的色泽并非固定不变的,可因环境、年龄、 性别、健康状况和情感冲动而变动
第四节 发光器
• 海洋鱼类中特别是那些深海大洋鱼类具发光器 (1uminescent organ)的种类常普遍。现在已知 能发光的鱼类总共在240种以上,其中大多数 活动在深海中,少数栖息在浅海,一般栖息于 400米左右深度的水域内,
• 两栖类:古代坚头类有真皮形的骨板,现存的 两栖类真皮鳞消失,皮肤裸露。与角质化相联 系,蜕皮现象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 爬行类:皮肤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皮肤衍 生物为指(趾)端的爪、角质鳞和真皮骨板。
• 鸟类:羽毛、腿脚部的角质鳞。羽毛和 角质鳞为同源结构。
• 哺乳类:表皮衍生物毛发和爪、蹄、指 甲、角等,是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和 爬行动物的角质鳞以及鸟类的羽都是同 源结构。
• 为软骨鱼类特有,成对角线排列 • 发生: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牙齿同源也称皮齿 • 生长特点:盾鳞一经形成,大小不变,但可再生,
且鳞数随鱼体生长而增加 • 在外形上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二、硬鳞
• 为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雀鳝)特有 • 发生:由真皮构成 • 排列方式:成行,不呈覆瓦状 • 形态特点:坚厚,鳞间以凹突关节面嵌合
变异鳞: 1、棱鳞,2、腋鳞,3、骨板,4、骨环、
5、骨刺,6、绒毛状鳞,7、尾鳞,8、 甲壳状鳞
骨 板
骨板
• 侧线鳞和鳞式 • – 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 – 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
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这种式子称鳞式。
• –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 • –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