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失业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之失业(精品PPT课件共37页)

宏观经济学之失业(精品PPT课件共37页)
25
6.3.3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 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工人的健康 工资高的工人因其饮食的营养更丰富,所以更健康、更有生
产率。 这种效率工资理论并不适用于美国这类富裕国家的企业。这
些国家大多数工人的均衡工资都远远超出保证充足饮食所 需要的水平。较适用于欠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些国家, 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问题。
21
6.3.2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union):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 的工人协会。
美国现在有13%工人属于工会,在40-50年代,大约有1/3人 加入工会。在瑞典和丹麦,3/4以上的工人属于工会。
工会成员占就业人数百分比
国家 瑞典 丹麦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工会工人百分比 国家
13
6.2 寻找工作
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 过程。
6.2.1 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 经济总是在变动。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就业最多的四个行 业是棉纺织品、毛制品、男士服装及木材。现在就业最多 的四个行业是汽车、飞机、通信与电子元件。随着这种转 移的发生,一些企业创造出了工作岗位,而另一些企业中 的工作岗位则消失了。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更高的生产 率和生活水平。但伴随这一过程,处于衰落行业的工人发 现他们失去了工作,并要寻找新工作。经济学家把不同行 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成为部门转移(sectoral shift)。
8
fU=sE 用公式(1)替换E fU=s(L-U) 两边同时处以L fU/L=s(1-U/L)
失业率
U/L=s/(s+f) 这个式子表明,稳定状态失业率U/L取决于离职率s和就业率f。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有关通货膨胀原因的三个方面:
货币数量论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 重要性;
利用总需求与总供给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 给的角度的解释;
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
19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源于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想: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每一次 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出发点: MV=Py
注意:
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是一种非稳定状态。 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
13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价格指数 用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
平均数。 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一组相对固定的商品和劳务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 比值。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致新的产品和产业变化、新技术的进步导 致产业的变化等。
4
3.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一般 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5
4.其他的失业类型: 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隐性失业
6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自然失业率
定义:指当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17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出人 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 涨。
➢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指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1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 都会从货币供给数量、总需求、总供给、经济结构等方 面促成通货膨胀。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

AP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之——失业据360教育集团介绍:1. 失业基本概念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没有职业,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不称为失业者。

对失业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所不同。

在美国,年满16周岁而没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称为失业者。

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1)没有工作,即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2)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就是在最近期间采取了具体的寻找工作的步骤,例如到公共的或私人的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到企业求职或刊登求职广告等方式寻找工作。

2. 失业的种类(1)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

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第十二章失业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失业及其成本1.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凡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已退休、丧失工作能力、在校学习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均不得计入失业人数,也不得计入劳动力人数。

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发的失业,它是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经济正常时期存在的失业,又称为长期均衡失业。

失业是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根据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成本,双方互相匹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

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职业再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兴部门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

结构性失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转移成本的高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的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引言失业是一种严重的经济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可以通过多个理论模型解释,并且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失业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失业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失业率的定义与测量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测量失业率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劳动力调查,调查样本中的被调查者会回答是否有工作,以及是否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根据这些回答,可以计算出失业率。

失业的类型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1.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失业。

它一般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关。

例如,某个行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该行业的工人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由供给方面的因素引起,解决结构性失业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劳动力转移和重组。

2.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寻找匹配工作的时间所导致的失业。

当个体找到一份工作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工作性质、薪资待遇等信息,同时雇主也需要时间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主要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匹配效率有关。

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方法包括提供更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改善人才配对平台等。

3.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在经济增长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较低;而在经济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周期性失业主要与经济活动的波动性有关。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稳定的经济政策来减轻周期性失业的程度。

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两个方面。

需求不足指的是经济总需求不足以吸纳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供给不足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的问题。

具体原因包括:1. 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有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常常用来反映就业或者失业状况。

2.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往往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自然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既有社会影响也有经济影响。

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降下来,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胀的衡量: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究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①宏观经济学中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上平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②宏观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得价格指数包括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③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④有了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1---=t ttt p ppπ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宏观经济学__失业

宏观经济学__失业
就业
WE
E
另外,还有非市场因素(法律、制度) 如最低工资法 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失业。 ①最低工资法 ②工会和集体谈判 ③效率工资理论
N1
NE
N2 N*
N
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一、失业的影响
(1)对个人来说,非自愿失业会使得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美国公共健康的研究表明,失业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退化:较多的心脏病、酗酒和自杀。 •对许多人来说,非自愿失业会对他们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灵创伤。
NE
就业
自愿 失业
N*
N
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
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解释
在没有伸缩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上。
设 P=1

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 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 。
W
D
非自愿 失业
S

出现劳动过剩(N2 - N1 ) 为非自愿失业。
W**
(2.234亿)
失业者 (0.081亿)
计算2004年美国的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
非劳动力 (0.76亿)
如何衡量失业?

计算2004年美国的失业率和劳动力参工率
失业率 = 0.081 失业人数 100% = ——————· 100% = ————· 1.474 劳动力人数 5.5%

失业率
10

劳动力需求相对较低的原因:
①技术变化; ②消费者偏好变化; ③劳动力的不流动性。
问题思考: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失业的分类
3.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宏观经济学——失业精品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失业精品PPT课件
(两者都是外生给定的)
第六章 失业
5
失业与就业的转变
s E
就业者
失业者
f U
第六章 失业
6
稳定状态的条件
▪ 定义: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那么就说劳动
市场处于稳定状态或者说长期均衡状态
▪ 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s E = f U
就业人群中失 去或离开其工 作岗位的人数
找到工作的失业 人数
第六章 失业
7
求解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12
部门性变动
▪ 定义:不同产业或地区间对工人需求构成的变动。 ▪ 例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增加了对计算机维修人员的
需求,但减少了对打字机维修人员的需求。
▪ 再如: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协议会造成出口部门对工
人的巨大需求,但可能会导致进口部门对工人需求 的减少。
▪ 工人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需要花费时间,因此,部
f U = s E
= s (L –U )
= s L – s U
为求解 U/L,有:
(f + s)U = s L
因此,
U s L s f
第六章 失业
8
举例:
▪ 每月有 1% 的就业工人失去他们的工作
(s = 0.01)
▪ 每月有 19% 的失业工人正在寻找工作
(f = 0.19)
▪ 找出自然失业率:
工资刚性的原因
1. 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线 2. 劳动工会组织 3. 效率工资
第六章 失业
23
最低工资法
▪ 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最低工资线大大低于
均衡工资水平,因此,它不能解释大多数的 自然失业。
▪ 然而,最低工资线可能超过非熟练工人的均

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与失业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广阔领域中,就业与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计和福祉,更是整个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

就业,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能够找到工作,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

一个充分就业的社会,意味着大多数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

充分就业时,经济通常运行良好,人们的收入稳定,消费能力较强,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现实中,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

失业,指的是那些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往往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或者劳动者在转换工作过程中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产生。

比如,一个人刚刚毕业,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或者一个人辞去了旧工作,正在寻找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这种失业通常是短期的,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流通和个人的不断寻找,一般能够较快地解决。

结构性失业则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技能、教育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不匹配。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淘汰,而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具备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如果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无法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就可能会陷入结构性失业。

这种失业相对摩擦性失业来说,解决起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劳动者通过再培训、提升教育水平等方式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

在经济衰退期,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而在经济繁荣期,企业扩大生产,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率则会下降。

这种失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往往随着经济的复苏而逐渐缓解。

失业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失业意味着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可能会陷入困境,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讲就业与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讲就业与失业
1、失业人群
社会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种族。
2、失业的持续时间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当大一部分(近2/5)的失
业是短期失业(<5周)(1996年);长期失业则 很少,<1/5。
欧洲 长期失业达50%(90年代中期),引发社会
问题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施祖麟
13
以美国为例,按口统计分组的失业情况
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Phillips)对英国100多年的失业 和货币工资的数据进行了仔细观察。
发现:失业与工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原因:在可选择的工资较少时,人们要求增加工资的愿望
不那么强烈,而且当利润较低时,企业也会拒绝工人增加 工资的要求。 隐含一种重要的用于通胀的计算:假定劳动生产率年增1% (稳定),平均工资上升4%,那么平均劳动成本将上升 3%;这就是说,价格也将上升3%。(价格与劳动成本同 步变化)
失业持续时 (周间1,99年 6 )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施祖麟
15
七、失业的治理
1、对摩擦失业的治理:
摩擦失业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信息不完备;劳动力流 动需要一定时间。
解决方法:提高信息流通和传播: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 务机构。
2、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市场分 组
不同组别的失业率(占 不同组别在全部失业中的 该组劳动力的百分比) 分布(占总失业的百分比)
衰退(1982 繁荣(1989 衰退(1982 繁荣
年)
年) 年)
(1989年)
按年龄
23.2
14.7
18.5
17.7

宏观经济学第六课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六课 失业与通货膨胀

最主要。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工会组 织、工资刚性等原因,工资过高,工资增 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
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 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 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
利润推动: 垄断利润推动产 品销售价格上升。
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 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 过成本上涨的速度。
中间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总 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是由 于劳动、资本等不足,导致 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 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 式通货膨胀。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充 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 导致价格上涨,收入不变。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原因
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迅速满足总 需求的增加 AD0AD1,Y0Y1 , P0P1。
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
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 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 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 加以解决。 失业率可以通过承受 较高通货膨胀率得到 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 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 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 • 反之亦然。
1.失业的损失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
• 收入、生活水平下降;Arther·OKun),
•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 政府福利支出;
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
• 国民收入减少。 • 等等。。。。。
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 者2.5个百分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概述 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 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课件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课件ppt课件
财政主义:货币政策无效
.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自 然灾害和种植结构调整
.
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的一份报告
目前无城市户口农民工已占据第二产业岗位57.6%, 商业和餐饮业52.6%,加工制造业68.2%,建筑业 79.8%,农村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已逐年降低,2011年左右 劳动人口就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出现负增长。
如果禁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话,最迟到2009年,我 国城市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构成我国的“比较优势”,限制 劳动力转移将使 “比较优势”源头缺水,同时会加 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
.
失业分类: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 求不足导致生产周期 性变动和生产规模下 降,社会不能提供足 够就业岗位而形成的 失业
日本在1997年经济衰退期间 自杀率上升18%。
1976-1990年失业问题,1百分点失 德国精神病学家认为,失业
业引起:谋杀升6.7%-年730起;中 1年后的焦虑和其他精神错
风死亡升3.1%-年1386人;致命心 乱会减少5年寿命。
脏病升5.6%-年17654人;暴力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

等存性 。用效这劳劳正性 放劳失 员,营性 业的寻者
方,失 、率种动动常失 弃动业 在从活失 失失找失

面主业 人的流力力流业 现力: 淡而动业 败业工业
与要: 尽提动资的动: 有不与 季使具: 等。作:

空由显 其高的源正过由 工满非 失得有由 。比但劳
缺于著 才。结配常程于 作足自 去在强于 如没动
在适龄劳动力人口中,有约6760万人游离在劳动大军之外, 即无职位也不寻求工作;愿意工作者13760万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2、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与产出的影响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 显著。 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
对于储蓄者不利。
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 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 周期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经济周期
一、失业概述
1.失业
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 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衡量失业的最终的 经济指标: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和周期性失业(P15)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古典失业: 认为不存在失业,如果存在只是摩擦性和自愿失业。
P3 P2
P1
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 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 发挥作用。
AS
AD y
通货膨胀螺旋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1、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鞋底成本” 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公众对存款信心的下降,比起储 蓄人们也许更加愿意将货币置换成其他商品,比如房产 或者黄金,以避免实际购买力的降低。 这样的话,银行所持有的货币减少,银行持有的货币量 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利润,所以银行会提高利率来吸引储 蓄。 这种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持有量下降而带来的不方 便用术语说就叫做“鞋底成本”,这个词源于因为常常 去银行所造成的鞋底的磨损。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货币供给的过度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 的迅速增长。
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 平*交易量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 失业
目录
• 失业概述 •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 •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业 • 政策干预与治理失业措施 • 长期中降低自然失业率途径 • 总结与展望01失业概述源自失业定义与类型失业定义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现象。
失业类型
根据失业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等 类型。
04
政策干预与治理失业措施
财政政策对治理失业作用
扩大政府支出
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政府支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减税政策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留存收益,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 增长和就业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提供就业信息和指

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劳动者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 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 就业。
鼓励劳动力迁移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 鼓励劳动者从失业率较高的地区 或行业向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或 行业迁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减轻其生活压力,同时促进其积 极寻找工作。
02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概念及意义
自然失业率定义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 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 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意义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即就业机会不足导致一部分人口无法找到工作。

下面是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的一些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失业率通常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在经济衰退或低迷期间,企业可能减少招聘或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

而在经济增长期,企业增加招聘需求,失业率相应下降。

总需求不足:失业也可以是总需求不足的结果。

当整体经济活动减弱,消费和投资减少,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某些行业或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该领域的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解决结构性失业可能需要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转岗培训。

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或职业在特定季节或时间段需求减少导致的失业。

例如,旅游业、农业等行业在淡季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失业问题,通过调控经济政策、提供职业培训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关注并努力解决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4.“创新”经济周期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非连续和 非均匀导致经济波动。 5.心理预期理论: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导致 了经济中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6.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进 而影响工业和整个经济。 7.政治周期理论
28
(二)二战后的理论
1.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原理:回忆投资乘数 Y ki K
(一)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间英国失业率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提出。 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交替关 系: 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
14
2.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
9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惯性
——导致通货膨胀的初始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可以 自行持续下去。
原因: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 工人要求提高W
生产成本上升,P进一步上涨
W进一步提高
10
通货膨胀的持续性
AS2 P4 P3 P1 P0 AS1 AD2
工资增加导致更多消费 ,P进一步上升
AD0
工资上升使AS上移,P AD1 进一步上涨 总需求冲击使P上涨
真实性。
2.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降低固定收入阶层实际收入水平 对储蓄者不利:考虑实际利率 通胀使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受益 将居民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
3.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会 对产出带来影响。
13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引言:回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P↑,且y↑ P↑,就业↑ P↑,u↓
补充1: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组合的理解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 生产者价格指数( The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33
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度量在不同时期城镇居民为购 买一蓝子商品和服务时所支付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统计
17% 食物
31
二、几点鉴别:
• 不是物价总体水平的轻微上升。 • 是指物价总体水平的持续上升。 •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而不一定是每
一种商品有同一水平上升。 • 这也不一定是生活水平的下降,因为收入水平有
可能有或可能没有同一水平上升。 • 通货膨胀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给
32
三、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19
最低工资法
• 最低工资法确定了企业要为其雇员支付的工资的 法定最低水平。
• 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失业的影响最 大。领取最低工资的300万工人中,1/3以上是青 少年。
• 建议允许降低青少年的工资,从而减少它们的失 业,并使他们得到培训和工作经验。
• 税收减免是增加工作着的穷人收入的一种更好的 方法。它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不会减少企业需 求的劳动量。
8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 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 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其特点:失业和职 位空缺并存。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 • 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 • 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 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 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 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3.10)
u 代表失业率, u * 代表自然失业率。将式(13.10)代入式(13.9),就得到了最终版本
的菲利普斯曲线:
E (u u* )
0

0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
• 在理性预期成立的情况下,人们对
经济变量未来的走势时,会利用所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LPC
政策性含义:
• 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因此,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就是沿





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选择,
SPC2
SPC1
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
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
0
失业率
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
通货紧缩的定义
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
菜单成本 : 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成本。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
产品的报价,就会使得成本开支更大。
税收扭曲 : 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
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
通货膨胀的影响
➢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 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这一通货膨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造成通货膨胀持
续发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
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
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鞋底成本 : 持币者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实际上它指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U = 非工会组织工人失业率 wage ratio = 100(工会 工资+非工会工资)/(非工会工资)
工资比 率
103.4 151.0 105.9 127.8 104.2 105.8 117.8 90.1 103.3 121.1 118.0
slide 27
效率工资
▪ 是关于高工资会提高工人生产率的理论:
每桶油价
70
劳动力的部门或地
60
区转移开始减少。
50
40
30
20
10
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按美元通货计(名义) 按今天的美元计(实际)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5
解释这种倾向:
人口统计学
▪ 1970年代:
婴儿潮时期的一代人正值年青时期。
年青的工人们频繁地变换工作 (这时s很高)。
12% 35% 35% 27% 20.1% 13.5%
第六章 失业
从1980年代早期, 自然失业率与工会 组织成员都有所下 降。 但从1950年代到大 约 1980年,自然失 业率上升而工会组 织成员却在下降。
slide 34
解释这种倾向:
部门性变动转移
90
从1980年代中期开
80
始,石油价格趋稳,
• 注意:你的政策目标可以是摩擦性失
业,也可以是结构性失业。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9
美国的失业持续时间(1993-2002间的平均数)
失业周数
占总失业人数的百 分比
这些工人失业时间占 总失 5-14 15 以上
第六章 失业
39% 31% 30%
6.5% 20.5% 73.0%
美国实际和自然的失业率
占劳动力百分比
11 10 9 8 7 6 5 4 3 2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2
解释这种倾向:
最低工资
8
7 6
美 元 /小 时
5
实际最低工资的趋
4
势与自然失业率有
▪ 然而,最低工资线可能超过非熟练工人的均
衡工资,特别是青少年的均衡工资。
▪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预计到,增加最低
工资可能会在这些人群中形成失业。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4
现实中的最低工资:
▪ 1996年9月,最低工资从 $4.25 上涨到 $4.75。
其结果是:
青少年
失业率,前 & 后
1996年第3季度 1997年第1季度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
自然失业率模型
符号说明:
L = 劳动力人数 E = 就业人数 U = 失业人数 U/L = 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slide 4
假设前提:
1. L 是外生给定的。
2. 在任一给定的月份,
s = 就业人群中离开其岗位的人员比例, f = 失业人群中找到工作的人员比例。
两种解释:
1. 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内容丰富的社会保障计 划
2. 由于技术变化,对劳动的需求由非熟练性转 向熟练性
这种需求的转移也发生在美国。但工资刚性在 这里不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这种转移只是加大了熟练工人与非熟练 工人间的工资差额,而不是导致增加失业。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8
本章总结
1. 自然失业率 ▪ 长期平均失业率或“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 决定于离职者和就职者的比率
找到工作的失业 人数
第六章 失业
slide 7
求解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f U = s E
= s (L –U )
= s L – s U
为求解 U/L,有:
(f + s)U = s L
因此,
U L
s
s
f
第六章 失业
slide 8
举例:
▪ 每月有 1% 的就业工人失去他们的工作
(s = 0.01)
▪ 每月有 19% 的失业工人正在寻找工作
(f = 0.19)
▪ 找出自然失业率:
U L
s
s
f
0.01 0.05, or 5% 0.01 0.19
第六章 失业
slide 9
政策含义:
▪ 任何一项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都
应该既降低离职率s,又提高就职率f.
第六章 失业
slide 10
为什么会产生失业?
▪ 如果寻找工作可以一蹴而就 (f = 1),那么,
实际工资刚性造成的失业
如果实际工 资保持在均 衡水平以上, 那么,就不 会有足够的 工作岗位提 供。
实际 工资
实际 工资 刚性
第六章 失业
雇用的劳 动量
供给
失业量
需求
劳动 愿意受雇用的劳 动量
slide 21
实际工资刚性造成的失业
如果实际工 资保持在均 衡水平以上, 那么,就不 会有足够的 工作岗位提 供。
▪ 1980后期到现在:
婴儿潮时期的一代人已经成年。中年的工人
很少变换他们的工作(这时s很低)。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6
欧洲失业率的上升
失业率
12
10
8 6
4
2 0
1960 1965 1970
第六章 失业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年份
slide 37
欧洲失业率的上升
– 吸引高素质的工人 – 提高工人努力程度,减少“偷懒” – 减少工人轮换,这是存在成本的 – 改善工人健康状况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使劳动成本高于均衡工
资水平。
▪ 结果是:失业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8
问题讨论:
• 运用我们前面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
或一组政策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那么,厂商只能提供不足的工 作岗位。
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 和工作岗位不足供给造成的失业。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2
工资刚性的原因
1. 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线 2. 劳动工会组织 3. 效率工资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3
最低工资法
▪ 对于大多数工人而言,最低工资线大大低于
均衡工资水平,因此,它不能解释大多数的 自然失业。
3
相似的行为表现
2
1
0 194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名义工资 (按美元通货计) 实际工资 (按今天的美元计)
第六章 失业
slide 33
解释这种倾向:
工会成员
工会成员(所选年份)
年份
占劳动力百分比
1930 1945 1954 1970 1983 2001
趣是保持高工资。
▪ 失业者,即外部人 ,他们可以接受低工资,
(因此,对他们的需求大于供给,他们会获得 足够多的工作岗)。
第六章 失业
slide 26
工会成员与不同产业的工资比率( 2001)
产业
雇佣人数 总失业 非工会成
(1000s)
率 员失业率
采掘业 建筑业
531 6,881
12.3% 12.9%
▪ 在动态经济中,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一些小的 部门(尽管仍然重要)间的劳动转移更加频繁。
第六章 失业
slide 16
公共政策与寻找工作
政府计划影响失业 ▪ 政府就业服务机构:
发布岗位空缺信息,服务就业 ▪ 公共职业培训机构:
帮助从衰退产业中退出来的工人获得进入新兴 产业必须的技能。
第六章 失业
失业的这段时间就会很短,自然失业率就会 趋近于零。
▪ 但有两个原因决定了为什么 f < 1:
1. 寻找工作 2. 工资刚性
第六章 失业
slide 11
寻找工作与摩擦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寻找工作耗费时间而
造成的失业。
▪ 即使工资具有柔性且可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摩擦性失业也会发生。
▪ 这是因为:
者中
第六章 失业
slide 40
本章总结
5. 美国的自然失业率状况
▪ 1950年代到1980年代早期上升,然后下降 ▪ 可能的解释是:
实际最低工资,工会成员,部门间劳动力流动 的盛行以及婴儿潮时期的一代逐渐成熟.
6. 欧洲的失业 ▪ 从1980开始快速上升 ▪ 可能是由于那里内容丰富的失业保障和技术驱 动的由非熟练向熟练转移的劳动需求。
macro
第6章 失业
宏观经济学 第五版
N. G. 曼昆
教学幻灯片 制作: Ron Cronovich
© 2002 Worth Publisher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章目标
自然失业率:
▪ 含义 ▪ 产生原因 ▪ 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第六章 失业
slide 1
自然失业率
第六章 失业
slide 14
美国各产业占 GDP的份额(1997) 72.0%
8.5% 17.8% 1.7%
第六章 失业
农业 制造业 其它产业 服务业
slide 15
部门性变动大量存在
▪ 更多例子: ▪ 十九世纪后期:农业比重减少,制造业比重提高 ▪ 二十世纪后期:制造业比重开始下降,服务业比 重开始上升 ▪ 1970年代,能源危机使得汽车需求由耗油大的 汽车转向耗油低的小型汽车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