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思考)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农民、农村与农业问题是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紧密相连的。
有人说,正是由于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无私奉献,才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资金积累,使新中国仅用3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欧美国家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历史进程。
但是,工业化并不等于现代化。
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而且农村中的某些固有问题比建国初期更加复杂和严重。
中国农民对工业化的奉献是不是得不偿失?中国的农民、农村与农业问题是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紧密相连的。
有人说,正是由于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无私奉献,才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资金积累,使新中国仅用3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欧美国家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历史进程。
他们进而认为,在建国初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现代工业还不到国民经济的10%的基本国情下,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和包围之中,要打下工业化这一前无古人、震古烁今的宏伟基业,只能要求甚至强迫农民兄弟做出牺牲。
这既为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概言之,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中国的工业化注定要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
但是,工业化并不等于现代化。
以剥夺农民为代价的工业化必定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农业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农民的职业化(多数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其他职业)、乡村的城市化和农业的产业化。
工业化期间,我国的农村人口翻了两番;乡村贫穷落后依旧,城乡差距拉大;农业生产仍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一句话,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而且农村中的某些固有问题比建国初期更加复杂和严重。
若以“三农”现代化而不是工业化的标准来衡量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农民几十年的巨大奉献是不是得不偿失?我们不禁要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不是当时中国惟一的选择?至少,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民供奉=工业化的新中国工业化的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关键 词 : 业化 、 工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 ; 中原经济 区; 三化” “ 协调发 展示范 区
中图分类号 :0 1 5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3 7 1 2 1 )3 o 3 4 10 —0 5 (0 1 0 —o 7 —0
一
、
什 么 是“ 三化 ” 协调 ?
收稿 日期 :0 1 3 1 2 1— — 4
肥、 农药 、 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 , 农业现代化就缺乏
作者 简介 : 永苏, , 王 男 中共河南省委政研 室巡视 员, 河南大学 中原发展研 究院讲座教 授( 郑州 400 ) 502 。
7 3
中州学 刊 2 1 年 第 3期 0】
物质基 础 。所 以 , 业化 是农业 现代 化 的必要 条件 。 工 同样 , 城镇 化也 是 农 业 现代 化 的必 要 条 件 。在 耕 地 面积 和总 人 口一 定 的条件 下 , 城镇化 率越 低 , 民越 农
小 , 业 劳动生 产 率 和农 产 品商 品率 就越 低 ; 之 , 农 反 城镇 化率 越高 , 民越 少 , 农 农业 人均 耕 地 就 越 多 , 农 业生 产经 营规模 就 越 大 , 业 劳 动 生 产率 和 农产 品 农
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面积不减少 , 土地“ 红线” 不突 破, 粮食生产能力有提高 , 食物安全有保证。
机械化 , 就是运用先进装备代替人力 、 , 畜力 在产前 、 产中、 产后各环节大面积采用机械作业 , 从而降低劳 动的体力强度 , 提高劳 动效 率 , 为生 产农业剩余产
品、 减少 农业 人 口创造 条件 。没 有工 业提 供农 机 、 化
的必然结果 , 是不 可抗拒 的客观规律 和发展趋势。
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及启示
局限 , 他们根本不打算去认真解决 。在这种情 使
况下 , 土地 的高度集 中就越来 越严 重 , 成 了大 造 量无地或少地 的贫困群体。15 年 , 9 0 估计有 6 % O 以农业为生 的人是无地的农业 工人 , 如果把那些 只占有经济上无效用土地 的人计算在 内, 际上 实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是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因此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本文转自中国农村研究2006年第35期作者翟雪玲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研究人员赵长保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43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后, 尽管从经济结构上看 , 巴西仍是一个 以农 产 品为主的初级产品 出口国,但是 已建立起 自己
的非 耐 用 消 费 品工 业 体 系 ,为 进 一 步 工业 化 准
发展 ,并未使 巴西真正成为经济现代化 的国家 ,
甚 至还 造 成 了严 重 的社 会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 出
现 , 巴西工业化 、 与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 化的推进 方式有密切关系。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 国,
时期 。
一
值年均增长率为 7 %。 . 3
从 2 世纪 5 年代后期开始 , 0 0 巴西工业化一
巴西工业化稳步发展时期主要的工农业
、
反传统进程 , 资金来源不再 以国 内储蓄和资金为 主, 转而依靠国外资本 , 开始大量举借外债 , 国 外 资本和技术成了巴西工业的主要推动力 。 依靠 国
场的大地产所有者 , 他们不支持进行土地制度改
年 以后 ,咖啡成为巴西第一位 的外 贸出口货物 ,
为巴西换 回大量外汇。1 世纪 中叶 , 9 咖啡种植迅
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概述五化建设是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然而,在五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城市化问题1. 城市规划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城市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高层建筑过多,导致房价飞涨;某些地区的交通状况十分拥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2. 城乡差距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区的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等),这部分人群很难融入城市生活。
他们面临着就业难题、住房困境等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发展的加速,很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在北方地区,雾霾天气现象频繁发生,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三、工业化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在一些地区,工业化进程过于迅速,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例如,在某些城市中,仅有某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存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十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2. 能源消耗大: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这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在某些地区,燃煤电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3. 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很多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在江苏、山东等地区,水体受到了重度污染。
四、信息化问题1. 数字鸿沟:在信息化进程中,很多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如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无法享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2.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例如,在某些地区,黑客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3. 私人信息泄露:在信息化进程中,很多企业或机构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用户的私人信息泄露。
例如,在某些购物网站中,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被黑客盗取。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使中国在世界上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特殊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1 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近代以来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中国内战、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这些事件都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中国的政治制度变化: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
这些变化都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进程都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这些挑战和问题包括:1 地区差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西部地区快得多。
2 社会不均衡: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社会不均衡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
3 环境污染: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4文化丧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着文化丧失的问题,这使得中国的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
在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这些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1 强调自主创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强调自主创新,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发展。
2 强调全民参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全民参与,通过加强民主监督、科学决策和公众参与,使中国的社会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3重视环境保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环境更加清洁、健康和可持续。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从互动关 系上对工 业化 、 城 镇 化 和 农 业 现 代 化 的理 解
一、Leabharlann 从工业化 、 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 相互影 响 、 城 相互关 联 的角度 , 中外学者 对三个概念作 出了解释 。 首先 , 工业化 作 为人 类社 会经 济发 展 必经 的一 个 历 史 发展阶段 , 业化 的演 进也 是农 业 经济 发展 和城 镇 化 工
第2 8卷第 4期
21 0 2年 7月
移 ( 会科 学版 ) 社 Ju a o h n o gU i ri f eh o g ( oi c ne ) o r l f a d n nv syo c nl y Sca Si cs n S e t T o l e
Vo . 8, . 1 2 No 4
结构 的调整和人 口由乡村到城镇 的转移等 。 其次 , 城镇 ( ) 市 化是工 农业 经济 发展到 一定历 史 阶 段的必然 产物 , 人 类社 会 文 明程 度提 高 的重 要 标 志 。 是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 现 代化 进程 加快 , 人类 社会 逐 步向现 代城 市社会 转型 , 人类 生产 、 生活 活动 逐渐 向城镇集 中 ,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0 0 2 1 ) 40 2 - 6 204 (0 2 0 -0 70 4
实现后还会 向服务业为 主的阶段 过渡 。3 还 有学 者认 【
长期 以来 , 工业化 、 城镇化 和农业 现代化 已经成 为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三大趋势 , 三者 之间相 互影 响、 互促 相
主体并 向农村 扩散 的过 程 , 同时农 村 中城 市特 质不 断增 加 。 其实 , 现代城 市是 工业 化革命 的产物 , 国家或 区 是 域 内的政 治、 济 、 经 文化 和信 息 中心 , 具有 产业 、 富 、 财 人
城市化与农业和工业化的互动分析
要 集聚状 态 , 只有社 会成 员 的活动 集 中才会 降低 生产成 本 ,
才会 形成 社 会 资源 的集 聚 效 应 。 因此 , 市 化是 必 然结 果 , 城
是生产力发 展规律 的外在 表现 。 特别是在 我 国当前的经 济形 势下 , 村的城 市化 , 农 对改变 有效需 求不足 的顽症至 关重要 。 因为规 模 巨大 的农村 市场 由潜在 转 变 为现 实将 促进 我 国几 乎所 有经济 门类 生产 的再 启动或 全面 提速 , 以说 , 村 的 所 农 城 市 化建 设 是 我 国 , 也包 括许 多发 展 中 国家农 业 现 代化 发
就成 为 第三产 业发 展的拉 力 , 带动 第三产 业 的迅速 发展 。
( ) 事 非农 产 品 的人 口随 着 企业 的增 加 而积 聚 在 城 2从 镇 。 中 国 当前的经 济技 术条 件 下 , 在 非农 产 品 的效 率 高于 农
业, 因而城镇 居 民收 入要 高于 农村 居 民收 入 。 就 意味 着从 这
市场 看 。 当前 我国每 增加 1个城 镇 人 口 , 约要 增 加城 镇建 大
设投 资 6亿元 , 2 0万 人进 入城 镇 , 么将 创造 76 0亿 元 17 那 2 的 投 资需 求 , 用于 交 通 、 讯 、 宅 、 通 住 学校 、 医院 等方 面 的城
市建 设 , 从而 促进 国民经 济 的增长 。
城市 化是 由传 统 的农业 社会 向现 代化 城市 社会 发 展 的
自然历 史过程 。 表现 为人 口向城 市 的集 中 、 市数 量 的增 它 城 加 、 模 的扩大 以及 城 市现 代 化水 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提高 , 规 是社会 经 济结 构发 生 根 本变 革 并获 得 巨大 发 展空 间的 表现 , 市化 进 程 城 与农 业 、 业 的发展 密不 可分 。 市化 的程 度是衡 量 一个 国 工 城 家和 地 区经济 、 社会 、 文化 、 科技 水平 的 重要标 志 , 是衡 量 也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和集中的过程,而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既存在相辅相成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市化使得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压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提供了机会。
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相对充足,农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学习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业现代化也为城市化提供了支持。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生产更加稳定,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健康食品。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带动了一系列农村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兴起,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减少了贫困人口,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然而,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缺乏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生产。
由于农民离开农村,农田荒芜,农产品减少,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
其次,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的城市扩张和农村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土地开发过度和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质量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田被占用,农村的土地资源受到浪费,使得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土地压力和资源短缺的困境。
为了解决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和矛盾,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简单孤立的城市化建设,而是注重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并行发展,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作为城市化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城市化的内涵发展道路。
首先,工业化导致大量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中,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是推进城市化良性内生增长模式,重点关注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注入内在活力,实现长期,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是通过信息化,高科技使用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四是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它还为工业化和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交通运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产业。
在美国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因素的跨域流动,支持了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了城市社会的有序运行,引导了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
改善城市空间格局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太平洋(601099)铁路法案》和《现金补偿法》来支持铁路建设。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北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和圣斐铁路相继建成。
它们已经渗透到美国领土并渗透到西部腹地,推动沿着铁路建设新城镇。
为了促进郊区化,联邦政府于1916年通过了“补贴道路建设法”,以改善州际公路和改善公路系统。
各州还发行了巨额公路债券,以促进城市向郊区的发展。
1956年,通过了“高速公路法”。
在12年中,它拨款250亿美元建造了一条41,000英里的州际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联邦高速公路信贷基金建立,以征收汽油和汽车轮胎的消费税,并直接支持道路建设。
交通第一,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运输体系,对于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美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并认为市场自发地调节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在美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政治体制的局限,联邦政府的控制措施薄弱,政府不立即发展资本型城市化根据市场需求,监督,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全面郊区化,造成城市规划结构不平衡,城市混乱,土地资源泛滥,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城市化程度50%是政府政策调整的最佳投入。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三大动力之一,从而使整个社会迅速发展壮大。
城镇化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一种重要策略,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城镇化是以改变农村生产效率和经济结构为核心,推进农村城镇二元化发展,改变经济社会风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工业化是指以工业生产作为主要发展动力,融入新技术、新科技,逐渐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和其他一系列产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发展模式。
通过推进城市和非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确保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不改变。
农业现代化是指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增加投入和集成带动农业生产力等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率,而且可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构成当前改革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促行、相互滋养,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呼应。
它们的共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就业率,推动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建立一个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良性发展,使中国继续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世界前列。
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一直把农业当做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所需的相关配套性政策措施还不够。
国家应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农业服务与市场化,农村向城市化转型,小康、藏富于民与国家复兴,农业对抗通货膨胀的定海神针作用等五个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第一国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农业安全;农业战略一、我国“三农”问题及农业现状“三农”问题是指我国由于历史因素形成的彼此关联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质是涉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以及国家的产业战略布局的大问题。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看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是明确的、迫切的。
但是,对于影响“三农”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及如何解决、处理和平衡三者的关系问题,理论界尚存争议,需进一步厘清。
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1]也有人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模式和基本方向。
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受利益驱使,以发展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名义,违反农民意愿,在农村大搞“并户拆村、进城上楼”的政策,对农业生产资料强行征购和整合。
本文认为,改变“三农”问题现状及诠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彻底改变农业生产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落后的状况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变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为内需导向型增长方式,带领农业人口和地区走向共同富裕,使农业在防止未来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冲击、扭转通货膨胀长期向上的趋势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占比较高。
现代化主要内容
现代化主要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代化是指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进步与改善。
下面将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之一。
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
工业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它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劳动力的转移、生产方式的改变等。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率的提高等。
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科技的应用,它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科技的创新等。
科技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现代化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它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众多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
能源技术的创新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资源的优化等方面。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指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指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资源的优化是指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现代化包括文化观念的更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的推动等方面。
文化观念的更新是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指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例如电影、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
文化创意的推动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使得文化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
农村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
农村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一、城市和城市化简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物。
在地理经济学中,城市被定义为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有足够多的非农人口,并具有生活必须的住宅、公共设施伴随着生产、交易、消费等活动的综合聚合体。
城市化也称作城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是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不断扩散过程。
简单的理解,就是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既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经历了城市化才能真正的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二、我国农村城市化现状农村城市化是让农民进城,并且改变他们的就业与收入结构。
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乡村衰弱,向城市化兴起的一个过程。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推动着我国社会的转型。
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
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
从21世纪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发展新时期,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17.92%上升到2010年的45.7%,年平均提高1%以上。
但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遇到了“瓶颈”——城市化规模扩张的制约与品质提升的压力逐渐凸显。
在中国,城市化所承载的,不仅是发展经济,还有城乡一体化、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浅议我国农垦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是“ 二五 ” 十 时期 的一 项重 大任 务 。从 国 际经验 和我 国实际情 况看 ,推 进 “ 三化” 同步发 展 ,关键 是要 加 快推进 农 业现 代化 ,充分发 挥 工业 化和城 镇 化对 农业 现代 化 的支撑 与 带动 作用 , 实现 工
学会年 会 暨“ 三化 ” 同步研讨 会 以此 为主 题进 行 了深 入讨 论 ,本 期特 设 专栏 刊发 三篇 相 关文 章
会发展新阶段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
重 大 任 务 。我 国农 垦事 业 创 建 六 十 多年 来 特 别 是改 革 开 放 以来 ,就 是 在 不 断推 进 体 制机 制 创 新 , 加 快结 构 调 整 ,积 极参 与市 场竞 争 ,提 升 经 济实 力 的 同时 ,围绕 工业 化 、城镇 化 、农 业 现代 化 的
以期 引起 学术 界 的进 一步思考 和研 究
浅 议 我 国农 垦 在 “ 业 化 城 镇 化 工
农 业 现 代 化 ” 程 中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 进
贾大明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 中心,北京 10 “ 三化 ”进 程 中 勇于改 革 ,大胆 实践 ,经 济社会 发展 取得 突 出业
战略 目标 ( 以下简称“ 三化”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发挥着重要 的示范引领作用。我 国农垦正从 )
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 ;正从单一的从事农业为主向农工商运建服多种经营转变 ;从单一 国有 经济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 ,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从封闭经营向市场全方位开放经
营转变。我 国农垦在加快“ 三化” 进程 中建设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 取得显著的业绩。
绩 ,在现代化 农业 建设 中发挥 示范 引领作 用 ;当前存在 着体制机 制缺 陷和 主要 矛盾 ,鉴 于农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1500字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1500字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了独特的路径和策略,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特点。
下面从国家发展目标、政府主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发展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追求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
相较于西方国家更强调政治现代化和个体权利的追求,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建设,通过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一目标的关注点使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政府主导。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西方国家主张市场经济、政府少干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因为中国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政府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模式的区别在于,中国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中国重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这种注重社会稳定和和谐的理念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有所不同。
正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以上的特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而且,中国的现代化也带动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和引领者。
然而,中国式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主导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治理和社会参与的不足,缺乏民主监督和公平竞争。
与此同时,由于文化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中国式现代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等。
新四化”的内容(一)
新四化”的内容(一)
新四化
一.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信息化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与变革。
二. 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将农业国家或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发达的国家或社会的过程。
•工业化的前提是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规模化和精细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和安全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新四化”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
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
这些变革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积极适应和
参与其中,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也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入,专业化生产的现代经济取代传统的自然经济,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并向一定区域集中,现代城镇由此产生。
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工业发展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极大增加,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
而且,现代交通不断改善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集中节约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自然条件对工业发展的限制。
农业是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发展需要农业为其提供生产原料。
如果农业生产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工业原料,工业生产将受到极大限制。
反过来,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支撑。
工业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现代机器开始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
由于劳动、资本、技术在农业投入结构的变化,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比重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城市化的物质基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需要农业生产为城市人口提供基础性物质保障。
由于城市人口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业除了提供粮食等基础生活资料外,还必须满足城市人口的其他要求。
这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市场化、商品化的条件。
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资金以及市场等外部条件。
这其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使工业化的规模效应增加和交易费用的降低。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这样一种趋势开始出现。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明显脱节。
由于工业化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人们进入城市后不能寻找到工作机会,出现大规模的非正式就业人群,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且,激进的城市化过程并没有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反而破坏了农农业发展的基础。
城市的扩展侵占了大量农村土地资源,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生产要素单向地流向城市,大量地农村资源
被城市低价甚至无偿征用。
要素的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出现“塌陷”,农业生产的基础性条件被削弱,反过来又制约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因此,一些地区出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断裂的趋势,三者之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
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长期脱节将会冲击我国现代化过程,给我国的现代化带来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