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江苏制造业发展状况
1、江苏制造业的概况江苏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制造业产业总体规模大,有活力,基础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江苏有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劲需求。
随着江苏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江苏制造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产销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10.9万亿元与10.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034.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以上,总量占比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3.8%;利税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突破100家。
全年全省414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16.1亿元,增长24.1%。
全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3.8%与17.7%。
全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3773.3亿元,增长20.4%。
装备制造业产销规模首超4万亿元,增长26.2%,占全省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2%,占比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重工业、高加工度化趋势明显江苏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重加工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1999-2010年间,江苏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9年的54.60%提高到2010年的73.37%。
从重加工制造业行业产值比重变化来看,带动江苏制造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的主要产业是六大装备制造业。
从产值比重看,江苏装备制造业占该区域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比重从1999年33.06%上升到2010年的44.83%。
以六大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加工度化行业在重工业中逐渐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
3)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江苏全省新兴产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比重稳步提高,投资依然强劲,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全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产值、销售分别达27476.6亿元与2609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5.3%与24.4%,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与1.6个百分点;产值增长30.9%,高于全省工业5.4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6.4%,高于全省工业2.3个百分点。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1
结合材料,思考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材料 江苏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标准比较 农业产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 (%) 国际标准 江苏 (2007年) <15 7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 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 <20 27.6 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 重(%) >60 53.2
结论:江苏省
城市化
滞后于
工业化
。
苏南, 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 也是江苏最快的增长极!
第11届全国县域经 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县江苏省有29个, 其中进入前10的是 1 江苏江阴市 1 江苏昆山市 1 江苏张家港市 1 江苏常熟市 2 江苏吴江市 4 江苏太仓市 5 江苏宜兴市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 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 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苏州、 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 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 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 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 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 射能力较强。在这些优势条 件下,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 快速发展,推动农村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B
A
D
根据以上材料,将代号填入下面的框图中,完 善因果关系框图: A.工业化 B.乡镇企业发展 C.大城市扩散 D.城市化
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三市交 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围出了名的 穷窝子。
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农村城 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现在 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须半小时车程。
城市化
• 1.城市化的内涵: • 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化过程;经济结构的 变化过程。 • 2.城市化的标志(特征、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升;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数量增加,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 • 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 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 围出了名的穷窝子。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农民 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20世纪80 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于路 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簸近 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 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业的 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须 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镇的 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均纯 收入已达6 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 000名员工中, 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
小结: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是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的,发达 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个过程,城市化水平也基本稳 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 验,不断纠正我们的发展方向、速度和策略。 •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要加快实现的内容,不 正确的是: D A.城市现代化 B.农村城市化 C.城乡一体化 D.城市特色化
新型工 按照“城市 业化布局全 现代化,农村城 面展开,沿 镇化,城乡一体 沪宁线高新 化”的总体思路, 技术产业带、 加快城市化进程。 沿江基础产 优先发展中心城 业带、沿东 市尤其是大城市, 陇海线产业 加快推进南京、 带构建了新 苏锡常、徐州三 型工业化布 大都市圈建设。 局的新平台。
措施三: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红豆服饰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城市化的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 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江苏申论作文
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江苏申论作文心是人的灵魂所在,心连心才能润心暖心凝聚民心。
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为民心凝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从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心连心对于民心凝聚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在润心暖心凝聚民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本文将从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社区建设等多个角度对江苏省的民心凝聚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最终,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为江苏省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心连心的重要性心连心不仅是一种情感连接,更是一种信任感、认同感和向心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复杂化,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变得愈发困难。
而心连心作为一种情感纽带,能够加强人际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认同,从而促使民心向心力的形成。
特别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心连心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的省份,心连心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首先,心连心有助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经济的核心,而员工是企业的基石。
只有企业和员工之间充分沟通,形成相互信任和认同的关系,才能够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心连心的渠道,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其次,心连心有助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而民众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
只有政府和民众之间能够形成积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政府才能更好地倾听民意,更好地关心民生,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通过心连心的方式,政府可以密切联系民众,了解民众的需求和诉求,进而出台更加贴近民生的政策,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心连心有助于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江苏城市化进程及发展趋势分析
江苏城市化进程及发展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城市化稳步推进,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每年有200万左右的乡村人口进入城镇,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均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目前,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已达50%以上,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正在向比较成熟的城市社会推进。
加强对人口城市化发展历程、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性分析,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转变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内需、实现地区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江苏城市化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发展历程。
1949年,全省共有城市10个,建制镇703个,到2005年,城市数量增加到40个,建制镇增加到1025个;市镇人口规模由1949年的43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775万人,增加了7.6倍,年均增长3.9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2.4%上升到2005年的50.5%,上升了38.1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68个百分点。
1949-2005年期间,江苏城市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全省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发展态势良好,市镇人口由435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6%,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5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8年间上升了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79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波动阶段(1958年至1978年)。
这期间,江苏城市化水平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1958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19.5%,1960年最高,达到20.62%。
1961年起城市人口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
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口的集中 ,人与人 之间距离 的缩短 ,信息交流更加频 繁 ,
有利于创新观念的产生。同类企业的集 中,促进 了竞 争 , 加速了技 术创新的扩散 和采用 。不 同企 业 的集 中 ,城市 规 模 的 扩 大 ,更有 利 于教 育 和 科 技 的 发 展 。 因 此 ,城 市 化对 工业化的促进 作用在 于城市 集 聚经济 和规模经 济效 应的发挥。
12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 演 进 的 阶段 性 特 征 .
较少见 。因此 ,本 文从 工业 化 与城市 化 关系 分析 入手 ,
分析 改革开 放 以来江苏 省工业化 与城 市化发展 中的协调
性 问题 ,并对促进工 业化与 城市化进 一步协调 发展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和 对 策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演进在 不 同发展 阶段呈 现不 同的 特征。一 般规律是 ,在工业化 和城 市化 的初 期 ,工 业化 影响和推动城市化是重 要特征 ,城 市人 口主要 是 由于工 业的发展 带动。在 工业化 和城市 化 中期 ,双方 互动 发展
1 工业 化与 城市 化 的关 系
1 1 工业 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性 . 工业化与城 市化 的关 系可概括为 ,工 业化 是城市 化 发展的动力 ,城市化发 展到一 定阶段会 促进工业 化 的发 展 。工业化 的发展促 进了 分工的细化 ,提高 了劳动生 产
城市化
协调发展
[ 中图分类 号]F9. ( 21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在一个 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 过程 中 ,工 业化 与城 市化分别 反 映产业 结构 和空 间结 构 的变 化。一般来 说 , 工业化意味着产业和 就业结构 的转变过 程 ,即农业 为主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2章-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量指标,城 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城市文明 向广大农村地区
市化内涵 降到 20%以下;城镇总人口占 扩散
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60%
关 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位于长江 、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 阶 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 平均水平。
保证
处,从而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
政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 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 增值
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拓展提升]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出现的 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②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
大量占
城镇规模要适度,要适合资
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
图表 解读 悟技 巧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2000 年
2013 年
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 12.0∶51.7∶36.3 6.1∶49.2∶44.7
的比重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
44.84%
93.84%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42.7∶30.2∶27.1 20.1∶42.9∶37.0
江苏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1.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对外开放 → 外资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0981地理-2013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第 五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江 苏 省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的 探 索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 主导地位 发展并达到占_____________的过程,即国民经 农业 济 结 构 发 生 了 从 以 ________ 占 主 导 地 位 向 以 工业 ________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农业产值 农业就业人数 城镇人口
2.城市化 城镇地区 (1)概念:指居住在___________的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增长的过程,即_____________向非农业人口转 农业人口 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人口 (2) 内 涵 : a.____________ 向 城 市 集 中 ; 农村地域 城市文明 b.__________向城市地域转化;c.___________向广 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 推动力 要________,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工业化 相互影响 与城市化是一个__________、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1) 前 景 : 到 2010 年 , 城 市 化 进 程 将 进 入 量质并重、稳步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阶段;到2020年,全 现代化 省基本实现_________。 (2)推进的主要措施 a._____________,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调整行政区划 组团式 b.“_________”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 圈”。 c.以____________促进小城镇建设。 工业发展 体制 政策 d.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_______和_______保证, 农村 ______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社会资金 存量土地 e.广泛吸纳____________、盘活城市__________、 市场 将土地推向_______以得到增值。
对江苏_以工促农_以城带乡_的浅析及思考
江苏省依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为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江苏不仅成为经济大省,同样也是农业大省,而且农村小康建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路的演进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整个宏观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日臻完善的。
(一)“以工促农”战略的演进与创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江苏凭借乡镇企业在全国率先“异军突起”的优势,开始了“以工促农”的探索与实践。
最初的提法是“以工补农”,后来演变为“以工建农”。
当初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全省各地对所有乡镇企业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工建农补农资金(一般在0.5-1%之间),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还根据乡镇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村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再从企业中无偿划出一定的资金,反哺当地农业及农村社会建设。
这一做法后来随着税制改革,不同企业国民待遇的实施而取消。
九十年代中期,针对农业产业链短、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全省实施贸工农一体化战略,后来即称产业化。
这以1995年省委在镇江市召开贸工农一体化会议为起点,全省全面实施产业化战略,当年省里财政拿出5000万元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这笔资金现已增加到了13000万元。
目前全省拥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3家,带动农户200多万户。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推出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的战略举措。
各类非农资本大举进入农业领域,大大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近几年来,农业领域招商引资的资金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
2006年以来,江苏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工业化理念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路和相关举措。
基本做法是:一是借鉴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农业园区1100多个。
二是借鉴工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农业,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公司化运作,在一些地方土地使用权变成了股权,农民变成农业工人。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2002年12月27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第三次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省城市化水平已由2000年底的41.49%提高到44.7%,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经营城市思路不够开阔,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城市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需要继续加强。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富民强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推进城市化,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说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并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发展前景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重点)自主研习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占主导地位向以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15%以下20%以下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问题磁场(1)工业化为什么不单纯用工业发展指标来衡量呢?2.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2)内涵:①市集中;②域转化;③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4.江苏省概况:位于长江、下游,黄海之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5.现状(1)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水平较高。
(2)总体上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6.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
(3)城市化有待提高,城乡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待进一步改善。
问题磁场(2)城市化若滞后于工业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7.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1)前景010年,城化进程将进入量质并重、 的新阶段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2)推进的主要措施①,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盘活城市、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问题磁场(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南距江苏省省会南京市188公里,东北距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市135公里。
必修三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慢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
据此回答3~5题。
3.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市场广阔②资源丰富③海运便利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
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7.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台北“中央社”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8~9题。
学案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学案】———39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纲解读】1、了解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措施。
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条件,学会分析该区域迅速发展的特殊的国际条件和国内背景。
3、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二个阶段的进程、特点。
4、通过学习,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基础回顾】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课本74页,图4.17)珠江三角洲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中山、肇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课本79页活动,掌握图4.24课本82页活动【课堂探究】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进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9 资料二:见图20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资料三:见图21图21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县高级中学高-三级-地理-科目集体备课教案中心发言人:李晓春授课人:
第二课时
考点2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措施
1、区域特征:
(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
.............的人口就超过50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工业化中期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存在问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3)乡镇工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
(4)城市规模相对在缩小
(5)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
(6)缺少特大型城市。
4、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
(2)发展城市群,建设3大“城市圈”。
(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护。
措施记忆简图:
措施记忆简图: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治理污染
(1)据材料一分析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发展的特点。
备课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