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9db6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2.png)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准则,由法国作家塞内卡尔所提出。
这些法则旨在规范戏剧创作,提倡合理性、秩序性和均衡性,追求意义和价值的传达。
以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的几个关键原则:
1. 五个单元:古典主义戏剧要求将故事限定在一个地点、一段时间和一条情节线上,以保持戏剧结构的简洁和紧凑。
2. 三个统一:古典主义戏剧要求情节、时间和主题的统一。
情节应该按照逻辑顺序发展,时间应该是连续的,主题应该是统一的,以确保戏剧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3. 三位一体:古典主义戏剧要求角色、故事和语言的一体化。
角色应该具有明确的性格特点和动机,故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冲突,语言应该真实、自然,符合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4. 艺术的目标:古典主义戏剧追求以艺术的方式揭示道德、伦理和哲学的真理。
戏剧不仅仅是娱乐,还应该具有教育和启迪的作用。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戏剧中占主导地位,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戏剧技巧融入国中英语教学之实施研究
![戏剧技巧融入国中英语教学之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e07cde5022aaea998f0f57.png)
戲劇技巧融入國中英語教學之實施研究基隆市國教輔導團英語領域輔導員王菀詩壹、研究動機與目的英文課的學習印象該是如何?是整整齊齊地統一背誦著英語教科書的句子,還是三兩成群,在台上或台下賣力地舞動雙手,精亮的雙眼搭配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出英文句子的表達,英文是不是就“活”了起來。
自九十一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以來,在國中英語領域課程的改革上,強調營造自然、愉快的學習環境,教材內容生活化、實用化與趣味化,透過多元的活動練習讓學生藉由多方面語言接觸,實地應用來學習英語。
而國中的視覺藝術與音樂結合並納入表演藝術,形成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表演藝術的核心「戲劇」最具統整性,若能與英語領域結合,相信自然能讓英文活起來。
此外,在英語聽說讀寫的分段能力指標當中,也明確訂定國中階段學生要能看懂、聽懂簡易影片與段落的大致內容,同時能參與短劇表演,瞭解並欣賞短劇,甚至能樂於參與有助於提升英語能力的活動,如英語短劇等,因此將戲劇技巧融入英語領域課程中是值得嘗試的方法。
戲劇這個課題自2000年才開始受到重視,在國內算是起步較晚,以國外實施戲劇課程的經驗而言,在教室內應用戲劇的課程源於二十世紀初。
美國在一九六五年通過中小學教育法案,正式將戲劇納入課程當中,形成重戲劇的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DIE),是單科性的課程教學;英國的教育戲劇也是經驗豐富,到一九六八年時,已有很多教師將教育戲劇列為主修課程,到了九○年代陸續通過戲劇學習相關的教育法案。
而教育戲劇似乎已成為戲劇教學上的統稱,美國著重於戲劇的本質教學,以創作性戲劇為主要的教育內涵,英國則著重於教育戲劇之統整教學,以教育目標為重,明確規劃各學習階層的戲劇學習教育目標。
自開始重視教育戲劇之後,近年來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也正積極規劃設計。
以英文領域為例,有全國國中暨高中英語短劇比賽,各縣市政府也有辦理各校英語短劇比賽,同時各校也陸續辦理相關活動,將教育戲劇融入英語課程似乎是熱潮之一。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https://img.taocdn.com/s3/m/41fca43b453610661ed9f4f1.png)
颠倒每一对关系比的顺序可创设另外10 种关系比。
2016/3/22
• 伯克将关系比看作为因果关系。 • 场景—— 行为关系比指在某一场景所发生的行为, 这是由行为发生需要场景所要求的, 行为的恰当与 否取决于场景。 • 例如, 一个教堂场景决定只有某些有某种特征的行 为才会在那里发生。比如, 祈祷行为在这种场景中 是合适的, 而高声喧哗则是不合适的。 • 方法——行为关系比指明执行某一行为的方式。 例如, 如果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达观点, 要求形成 某种韵律与节奏的形式。
Dramatistic pentad
Attitude
• 除了行为、场景、执行者、方法和目的五 个因素外, 伯克有时还在分析动机中包括"态 度"( attitude) , 方法就是指完成某一行为的 方法, 态度则指完成某一行为的方式。
• 比如, 用锤子修造某物是工具或"方法", 而勤 奋地去做则是"态度", 即"怎样去做" ( 1969: 236) 。态度是发出某种行为的心理准备, 它 使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为, 但它不一定 总能引起行动。
2016/3/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 elements
• 五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 伯克引入了"关系比"( ratio) 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五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 一种共存的关系, 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 • • • • • 场景——行为 场景——方法 行为—— 目的 行为——方法 执行者——方法 场景——执行者 场景——目的 行为——执行者 执行者—— 目的 方法——目的
2016/3/22
戏剧语篇的策略泛指研究-策略泛指
![戏剧语篇的策略泛指研究-策略泛指](https://img.taocdn.com/s3/m/f2c901423c1ec5da50e270d2.png)
2. 1. 1 有指与无指
无指是说者通过无指 N P 指向可能世界的对象或对象的属性 。 中外文献中对有指 、 无指的界定存在有争议 。 ( ) 从思维 、 命题等 哲 学 角 度 对 “ 指 称 与 非 指 称” 进 行 了 讨 论。 他 认 为 B a c h 2 0 0 8 哲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 : 有的表达式具有指称功能 , 有的则 无 指 称 功 能 。 故 他 决 定 ( 在文中以 “ 单称 词 项 ” 来代替“ 指 称 表 达 式” 这 一 说 法, 目的是避免 s i n u l a rt e r m) g “ ) 某指称表达式不指称 ” 这样矛盾的话 。 巴赫 ( 认为 , 指称某物就须对该物 2 0 0 8: 1 8 ( ) , 形成 “ 个体思维 ” 感 知 它、 了 解 它、 记 住 它。反 之, 则 为 非 指 称。 s i n u l a rt h o u h t g g ) , 非指称表达式所 指称表达式所在句子表达的是特 殊 命 题 ( t i c u l a rp r o o s i t i o n a r p p ) 。 在句子表达的是一般命题 ( e r a l r o o s i t i o n e n p p g ( ) 将专有名词 、指示词 、 B a c h 2 0 0 8: 3 3-3 4 t h e +N P等单称词项的描述用法和 ( 谓词 用 法 都 看 成 是 非 指 称 用 法 。 如 : 1) B o z ot h i n k st h a tM i c h a e lJ a c k s o ni s ) [ ] , ’ M i c h a e l J a c k s o n.( 2 b u m e r s t i c k e r I f o ur e a dt h i s o u r eg e t t i n o oc l o s e . p y y gt ( ) 他还认为 , 非限定摹状词不 3 N e v e rp u to f f t ot o m o r r o ww h a ty o uc a nd ot o d a . y ( 。 一 般 来 讲, 指称 , 只提及( 它们可用于专指( a l l u d i n o) 2 0 0 8: 2 8) i f i c s e c gt p ) , 即说话人心里有一 个 具 体 的 个 体 , 但是他并未传递出心里所想为哪个 r e f e r e n c e 个体 , 因为他并不想让听者识别出来 , 如丈夫 对 妻 子 说 : l dg i r l f r i e n dw i l l c a l l A no 。R 借以指称某物的 唯 一 手 段 通 常 是 限 定 摹 状 词 ( t o d a .再者 , 2 0 0 8: 2 2) u s s e l l认 y “ 为, 限定摹 状 词 不 具 指 称 功 能 , 但B a c h 的 看 法 相 反。 他 举 例 说: T h ep l u m b e r i s ”按 R ( ) 它表达的是一般命题 , 但B 认为它表 e r n i c i o u s . u s s e l l的看法 , a c h 2 0 0 8: 2 3 p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8d91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1.png)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一、戏剧策略的定义与特点戏剧策略是一种以实现语言交际为目标,通过戏剧演绎活动来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
它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将学习置于沉浸式的、真实的社交练习环境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
戏剧策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戏剧策略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要在演绎活动中主动思考、表达和互动。
2. 创设真实的情境戏剧策略强调的是真实、实践的语言应用,把语言学习置身于真实的语境中,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3. 联结情感和认知戏剧策略强调的是情感和认知的联结,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在情感元素,进而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以下几点。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经典的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在词汇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以不同的情商和语境去运用目标词汇,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演绎语言,提高词汇的语境化运用能力。
2. 话题式教学通过话题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去感受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比如,在学习关于食品的单词时,通过品尝不同的食物、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提高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竞赛式活动在词汇教学中,引入竞赛式活动,将语言学习和游戏化的互动加以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也享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
4. 课堂小剧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运用课堂小剧场这一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相关的英语短剧,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集体创作、个人表演、集体表演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注意事项虽然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贯穿整个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
艺术完整性与程式--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戏曲导演制
![艺术完整性与程式--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戏曲导演制](https://img.taocdn.com/s3/m/1a7540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b.png)
艺术完整性与程式--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戏曲导演制周夏奏【摘要】The establishment of director center system of Chinese opera benefited from the spread of the Stanislavsky system and Chinese drama theories influenced by the Stanislavsky system.In this process, Chinese opera drew the artistic integrity of performance into its own concept system.To di-rector center system of Chinese opera, thi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Stanislavsky sys-tem.Meanwhile, the Stanislavsky system also impacted the acting of Chinese opera,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helping the average actors experience and get into roles.An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cting system of Chinese opera and the Stanislavsky system allow the former to learn from the lat-ter.However, as the learning deepening, the directors of Chinese opera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learning must be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opera itself, that is, stick to the acting system of Chinese opera in which the formulated movem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Only in this way could the direc-tors find the foothold of the chinization of the Stanislavsky system.%戏曲导演制的确立得益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传播以及受斯坦尼体系影响的话剧理论,而其中的关键是戏曲从两者中引入了“演出的艺术完整性”这一观念。
Theatre & Drama戏剧词汇
![Theatre & Drama戏剧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0fffeec551810a6f52486fd.png)
英语词汇-戏剧 TheatreAbsurdism 荒诞派(戏剧)Act 剧中的一幕Aisle (座位中的)走道Announcer / Master of ceremonies 报幕员Antagonist 反面人物。
Applause 喝采,鼓掌Apron 台口(舞台大幕前面的区域)。
Arena Stage 中心式舞台、圆形舞台、包围式舞台。
Art director 艺术指导Aside 旁白Audience / Spectators 观众Audition 试演Auditorium 礼堂Avant-garde 先锋、前卫(戏剧)Back Light 背光Backdrop 背景幕布Backstage 后台Balcony 三层楼座Beijing / Peking opera 京剧Black-box Theatre 黑匣子剧场Blocking 舞台调度Broadway 百老汇Box 包厢Box-office / Ticket office 售票处Business 舞台上人物的细节动作,又称Stage businessCallback (选演员过程中的)复试Casting 分派角色Catharsis 情感净化、宣泄Character 剧中人物Chief / leading actress 女主角Chief / leading actor 男主角Chorus 歌队Cinema 电影院;某种题材的电影Climax 高潮Cloakroom 衣帽间Comedy 喜剧Commedia dell’Arte 即兴喜剧Company / Troupe 剧团Concert hall 音乐厅Costume 服装Convention 戏剧惯例、程式Critics 评论家Critique 评论,批判Cross Fade (灯光)暗转Cue 提示暗号,Q 点Cue Sheet 提示表,节目进行表Curtain 幕Curtain Call 谢幕Day show matinee 日场Denouement 结局,收场Dimmer 调光器Director 导演Downstage 舞台前部Drama 戏剧艺术,注意和Theatre 的区别Dramatic action 戏剧行动Dress circle 楼厅(二楼)前座Dress rehearsals 彩排Dressing room 化装室Encore! 安可!再来一次!to give an encore (演员)再来一次Ensemble 全体演员Entrance 入口Epic Theatre 史诗戏剧Episode 情节中的插曲Evening show 夜场Exit 出口Farce 闹剧,滑稽剧Farewell performance 告别演出First performance / Premiere 首次演出Flat (软)景片Focus 焦点Footlight 脚灯Found Space 非常规表演空间Gallery 顶层楼座;美术馆、展览馆Give Notes 导演给演员关于排演的反馈意见Green Room 演职员休息室Ham 过火表演,拙劣演员Historical play 历史剧House Curtain 大幕House full / Full house 客满,满座Improvisation 即兴表演Intermezzo 间奏曲Interval / Intermission 休息Kabuki 日本歌舞伎Leading role/character 主角Levels 舞台上的台阶或坡道Libretto 歌剧脚本Lines 台词Lobby / Foyer 休息室Mask 面具Make-up 化装Make-up man 化装师Melodrama 情节剧Mime 哑剧,默剧Mobile troupe 巡回演出队Monologue / Soliloquy 独白Morning show 早场Motivation 人物(行动)动机Musical 音乐剧Objective 人物的任务,目的Off-Broadway 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 外外百老汇,实验戏剧Offstage 后台One-act play 独幕剧Open-air theatre / Amphitheatre 露天剧场Opera 歌剧Operetta 小歌剧Opera glasses 看戏望远镜Opera house 歌剧院Orchestra pit 乐池Part / role 角色Pantomime / Mime 哑剧Performance Area 表演区,也作:Acting Area Pit 正厅后座Play / Stage play 话剧Playwright 编剧,剧作家Play the role of... 扮演(某一角色)Plot 情节Possible encore 预备节目Present on the stage 搬上舞台Producer 制作人Production 作品Programme 节目单Prologue 序幕Prompt 提词Prompter 提词人Prompters’ box 提词厢Prompt Book 演出台词本Props (or properties)道具Property man 道具管理员Proscenium Stage 镜框式舞台Protagonist 主人公,主角Put on a play 演出,上演Puppet show 木偶戏Puppet show theatre 木偶剧场Read-through 对台词Refreshments room 小吃部Rehearsal 排演(rehearse动词)Repertoire 保留节目(总称)Revolving stage 旋转舞台Row 排Scene 剧中的一场Scene-man 布景员Scene-painter 布景画家Scenery / decor 布景Setting designer 布景设计人Sound effect 音响效果Stage 舞台Stage Directions 舞台提示Stage effect 舞台效果Stage illumination / lighting 舞台照明Stage manager 舞台监督Stage version 上演本Stalls 正厅前座Spotlight 聚光灯Subtext 潜台词Synopsis 剧情简介Tableau 舞台上的活人造型Tech Rehearsal 排练中偏重技术的合成阶段Tempo 演出节奏Theatre 剧场艺术,戏剧Thrust stage 伸出式舞台Title role 剧名角色Top light 顶灯Tragedy 悲剧Traditional theatrical pieces 传统剧目Upper circle 楼厅(二楼)后座Upstage 舞台后部Usher 男引座员Usherette 女引座员Walk-through 走台Xiqu /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 戏曲West End, London 伦敦西区(英国著名商业戏剧区)。
戏剧语篇的策略泛指研究-策略泛指的语用—认知机制
![戏剧语篇的策略泛指研究-策略泛指的语用—认知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af573582e3f5727a5e962d2.png)
) 例( 1 H ew a n t s t om a r r o m a nw i t hl o t so fm o n e . yaw y ) 例( 2 T h e r ew a sn os i no f t h ek i l l e r . g
这两句话根据说者所知 , 都有两解 。 该区分的意义在于 : 名称本身不对应于指 1 2 9
章 策略泛指的语用—认知机制 第
某种语言形式使得听者或读者能够辨识某个对象 。 说者对指 称 形 式 的 选 择 在 很 大 程度上基于说者对听者所掌 握 信 息 情 况 的 判 断 。 在 共 享 的 视 觉 语 境 中 , 那些作为 指示语的代词能顺利地实现 指 称 行 为 。 但 当 指 称 对 象 难 以 识 别 时 , 复杂的名词短 语就会被选用 。 如 : 笔者在从曼 城 到 兰 卡 的 火 车 上 , 碰 见 一 位 美 国 妇 女, 我们聊得 …… 所 很投机 , 临别时 互 留 邮 箱 , 她 给 我 写 的 是: el a d o um e t i nM a n c h e s t e r t h yy 以, 指称与语言使用中说者目的 ( 使对方能够识别某物 ) 和说者 所 信 ( 对听者知识水 平的判断 ) 密不可分 。 为保证指称成功 , 我们还必须认识推 理 的 作 用 。 因 实 体 和 语 词之间本没有直接的关系 , 因此听者的任务就是要正确推断出说者通过使用某一 表达式意欲何为 。 指称成功不 依 赖 于 说 者 选 择 正 确 的 名 称 , 而是在交际语境中选 择合适的 表 达 式 以 确 保 指 称 成 功 ( 只 知 道 特 征 不 知 道 姓 甚 名 谁, l e 的 例 子: Y u ) 。听、 说者之间必要的协作是指称成功的保证 , 即 M i s t e rA f t e r s h a v e i s l a t et o d a y 双方都要估算对方的所知所想 。 在交际中 , 说者的 “ 识别意图 ” 和听者的“ 认识该意 图” 同样重要 。 表达式和指称对象并非一一对应还体现在 : 人名 ( 莎士比亚) 可指称 、 , 。这是语用 物( 书、 课程 、 戏剧等 ) 食物名称 ( 三明治 ) 可指称人 ( 点三明 治 的 顾 客 ) 指称观才 能 解 释 的 指 称 现 象 。 个 人 语 境 、 社会语境都会决定说者的意图指称 ) ) ( 和听者的推断指称( 是 否 一 致。 这 一 点 跟 t e n d e dr e f e r e n t i n f e r r e dr e f e r e n t i n ) ) ) 的语篇模型异曲同工 。 名称 ( 和对象( 不对 B i r n e r( 2 0 1 2: 2 5-2 6 n a m e s r e f e r e n t s 应的情形还可以说明 : 言外之义的丰富性 。 由D 对t Y u l e提到了能够说 明 指 称 动 态 性 的 另 一 个 例 子 : o n e l l a n( 1 9 6 6) h e+ ( 认 为, N P 所做出的描述用法和指称用 法 的 区 分 。Y u l e 1 9 9 6: 1 8-1 9) t h e +N P和 其 区 分 的 依 据 是: 说 者 对 指 称 对 象 的 了 解 程 度, 如果 a +N P 都可以有这两种用法 , 仅仅知道对象的描述性特征 , 那 么 就 是 描 述 用 法, 如 果 对 对 象 有 实 体 性 了 解, 那么 就是指称性用法 。 如 :
戏剧教学法习式应用于美术课堂之由——以戏剧性导览习式为例
![戏剧教学法习式应用于美术课堂之由——以戏剧性导览习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e16afadd3383c4bb4cd2dd.png)
戏剧教学法习式应用丁美术课堂之由——以戏剧性导览习式为例□王巧思摘要:随着戏剧教学法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其可以运用的习式也逐渐增多。
具体到美术学科中,该文基于教学实践提取较适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戏剧教学法习式——戏剧性导览,并阐释其具体含义和运用缘由。
关键词:戏剧性导览习式应用美术课堂教学戏剧教学法教学习式的核心词之一为“教学习式”,即教学过程中惯用的戏剧方法。
具体的习式方法能让学习者在课程中身兼演出者和观看者的角色,在角色内外围绕主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甚至就社会性议题展开批评性的探讨,可避免学习者因受限于再现式的戏剧框架而无法在真实层面进行多元的表达与沟通。
戏剧教学法教学习式的核心词之二为“戏剧”,即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
角色扮演对个体发展十分重要,是一种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社会的途径。
换言之,戏剧可以使学习者在想象中体验社会身份认同。
文章紧扣两个核心词,从美术类展览中的观展形式出发,阐述戏剧性导览习式的具体含义及其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适切性。
一、戏剧性导览的含义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亦在寻找作品对其的意义,他们往往运用既有的经验和知识自发地解读作品。
因此,引发观者欣赏兴趣的前提,是为作品与观者搭设知识和经验的桥梁。
唯有使作品与观者紧密关联,赏析的共鸣和乐趣方能从中产生。
在常规的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往往担当展览馆中的导览者角色,导览方式仅停留于画面本身。
让学生看色彩、看结构、看画面中描绘的内容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生活中少有观画的经验,但对于阅读文本却非常熟悉,因而常规的美术鉴赏课经常变成画本阅读课也就不足为奇。
对此,教师只有通过一定途径引导学生走进画家内心、走向画面深处,观赏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
现今,戏剧性导览作为一种创新的导览形式出现在国内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活动中(图1),它指在“以物件为导向”“以物件做连接”的前提下,通过活泼或沉浸的戏剧形式,尝试在观展过程中适时地与观者互动,使之能够与“传统、未知脉络、教材、未知物发生交互作用,得到一个辩证的结果”。
戏剧学中的戏剧理论与实践
![戏剧学中的戏剧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e2c20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b.png)
戏剧学中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而戏剧学作为研究戏剧的学科,更是为我们揭示了戏剧的深层次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戏剧学中,戏剧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验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作戏剧作品。
首先,戏剧理论是戏剧学的基石。
戏剧理论是对戏剧艺术的研究和总结,它包括了对戏剧的定义、分类、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探讨。
其中,戏剧的定义是一个基本问题。
戏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剧本对话和舞台布景等手段来传达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戏剧的分类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比如根据题材、形式、表演方式等等。
戏剧的结构也是戏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阶段,通过这些阶段的有机衔接,戏剧才能够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此外,戏剧的语言也是戏剧理论中的关键问题,不同的戏剧形式和风格会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舞台剧强调对话和动作的结合,而音乐剧则注重歌曲和舞蹈的表演。
其次,戏剧实践是戏剧理论的验证和应用。
戏剧实践是戏剧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实际的演出和创作活动来验证和应用戏剧理论。
戏剧实践可以是对经典剧目的演绎,也可以是对新剧目的创作。
在戏剧实践中,演员、导演、编剧等各个角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演员通过表演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导演则负责整个演出的组织和指导,编剧则负责创作剧本。
在戏剧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到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戏剧作品的艺术效果。
通过实践的过程,戏剧理论得以验证和完善,同时也为戏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
最后,戏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戏剧学的核心。
戏剧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实践则为理论提供了验证和应用的机会。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使戏剧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戏剧学中,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实践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而实践的反馈又能够为理论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试论安托南·阿尔托的戏剧思想和舞台追求
![试论安托南·阿尔托的戏剧思想和舞台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1cbce12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e.png)
戏剧研究Drama research引 言作为现代主义戏剧流派“残酷戏剧”的创立者,阿尔托的戏剧理念对20世纪及以后的欧洲戏剧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最早是以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1]为中国戏剧界所知晓,但对于他的戏剧创作和导演理念的研究仍是薄弱的。
因而,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阿尔托的剧本创作主要有短剧《血喷》( Spurt of Blood, 1925)、戏剧《征服墨西哥》(The Conquest of Mexico,1933)、悲剧《钦契》(The Cenci,1935)等,他还创作了《十八秒》(Eighteen Seconds,1926)、《贝壳与僧侣》(The Seashell and the Clergyman,1927) 等电影剧本。
本文着重分析阿尔托戏剧理念的形成、戏剧创作与活动实践,以及对中国戏剧的意义。
一、阿尔托与巴厘戏剧经历了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探索后,阿尔托指出:“自莱辛以来,心理戏剧所造成的损害,使我们对直截而强烈的动作戏剧感到不习惯。
”[2]他志在探索一种能抵达内心的戏剧表现形式;直到他观看的那场1931年的巴厘戏剧,才促使阿尔托真正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戏剧观的初建立。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步就实现的。
1921年,阿尔托曾经参加吕涅·波的作品剧团,作品剧团的宗旨启蒙了阿尔托的戏剧观:反对自然主义客观至上的理念,提倡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追求内心的真实。
随后他又加入杜兰创立的工间剧团。
1924年,他的兴趣转向电影与文学创作,还参加了超现实主义小组。
直至1925年阿尔托创作《血喷》时,他的思维还带有鲜明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强调潜意识,超脱于理智与一切束缚之外,旨在更真实地反映事实。
超现实主义运动具体到对于阿尔托本人的影响,他更加彻底地挣脱了社会、道德、精神、文化、思想习惯上的束缚,探求不受外在道德意识影响的“潜意识”里包含的“精神的原始力量”[3]。
1931年,法国在位于巴黎东南郊万塞讷的多梅尼勒人工湖举办“巴黎殖民地博览会”(又称“万塞讷博览会”)。
drama英语派生词
![drama英语派生词](https://img.taocdn.com/s3/m/b2fc3c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1.png)
drama英语派生词"Drama"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戏剧或剧本。
在英语中,它不仅作为名词使用,还可以派生出一些形容词和动词。
以下是一些与"drama"相关的英语派生词:1. Dramatic,形容词,表示戏剧性的、引人注目的。
例如,a dramatic performance(戏剧性的表演)。
2. Dramatist,名词,指戏剧家或剧作家。
例如,Shakespear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in history(莎士比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3. Dramatize,动词,意为将故事或事件改编成戏剧形式。
例如,The novel was later dramatized for the stage(这本小说后来被改编成舞台剧)。
4. Dramaturgy,名词,指戏剧艺术的理论和实践。
例如,She studied dramaturgy in college(她在大学学习戏剧艺术)。
5. Dramaturge,名词,指为戏剧制作提供艺术指导和批评的专家。
例如,The theater company hired a dramaturge to assist with their production(剧院公司聘请了一位戏剧导演来协助他们的制作)。
6. Melodrama,名词,表示情节曲折、感情夸张的戏剧或故事。
例如,The play was a classic melodrama with exaggerated emotions(这个剧本是一部情节曲折、感情夸张的经典戏剧)。
7. Dramedy,名词,指结合了戏剧和喜剧元素的作品。
例如,The TV show is a perfect blend of drama and comedy, it's a dramedy(这个电视节目完美地结合了戏剧和喜剧元素,是一部戏剧喜剧)。
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中英文课程纲要
![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中英文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2b24158bed5b9f3f80f1c05.png)
社區劇場實務
本課程介紹社區劇場的概念與各種操作的方法,授課重點置於一人一故事劇場與波瓦(AugustoBoal)的被壓迫者劇場。課程透過工作坊及討論方式進行,並將安排學生進入社區見習或操作,使同學能體驗、瞭解並反思社區劇場的目標與策略。
英文
Community Theatre
This courseis an introduction to various ideas and practices of community theatre. Among others,playback theatreandAugustoBoal’s 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will be emphasized.Through discussions,workshops and placement,students are expected toexperience,understand, and reflect upon the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communitytheatre.
中文
戲劇製作演出(一)
透過實際參與,讓同學學習戲劇製作的分工與流程。
英文
Drama Devising and Performance I
Through participation,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the way ofcollaborationin and the working procedure of th綱要
課程名稱
課程綱要
中文
表演(二)—角色創作與發展
本課程介紹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與方法演技,授課主題包括放鬆與專注、感官及情感記憶、文本分析、角色的給定情境、角色目標與阻礙等等。透過課堂中排練片斷場景的練習,期使學生能體察如何扮演好各種不同的角色。
戏剧表演方法论
![戏剧表演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1cf4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f.png)
戏剧表演方法论The art of drama performance is a fascinating blend of creativity, skill, and emotion. 演戏是一门融合了创造力、技巧和情感的迷人艺术。
From the moment actors step onto the stage, they have the power to transport the audience to another world.从演员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能力将观众带到另一个世界。
It is a craft that requires dedication, preparation,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they portray. 这是一个需要奉献、准备和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的艺术。
The method used to approach drama performanc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e overall production. 接近戏剧表演的方法对整个制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drama performance is theability to connect with the character on a deep emotional level. 戏剧表演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能够与角色在情感层面上建立深刻的联系。
Actors must embody the thoughts, feelings, and motivations of the character they are portraying in order to create a believable and compelling performance. 演员必须体现出扮演角色的想法、感受和动机,以便创造出真实和引人入胜的表演。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2f17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c.png)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理论探讨
1.戏剧策略的定义
戏剧策略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它的出现源于戏剧的
学科领域,旨在将戏剧元素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情和
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戏剧策略具有生动、活泼、富有创造力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
学习英语的热情。
(2)促进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
戏剧策略在运用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因此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听力能力以及互动交流能力,并让学生在一些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3)增加词汇学习的记忆效果
戏剧策略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场景中
学习词汇,提高词汇的记忆效果。
二、实践探讨
1.以角色扮演为例
(1)教师可以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护士、患者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所学词汇,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语法错误,巩固所学内容。
2. 以情境再现为例
(1)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如,在教授“食品”类词汇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购买餐食的场景,了解外卖点餐、堂食点餐的相关词汇。
(2)在情境再现中,教师可以模拟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表达能力。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StrategiesandConventions)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StrategiesandConventions)](https://img.taocdn.com/s3/m/73392e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a.png)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StrategiesandConventions)戲劇策略和習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下⾯舉出⼀些教案中羅列的教學策略。
除此之外,Jonothan Neelands和Tony Goode 還有專書介紹其定義的眾多「習式」。
11.講故事(Narration)教師敘述劇情,以介紹戲劇情境或把劇情推進。
透過恰當的語氣和表情製造氣氛,能認領學⽣投⼊劇情。
2.教師⼊戲(Teacher-in-Role)教師按戲劇的需要扮演⾓⾊,與學⽣⼀同演戲,直接對話。
這個習式的好處是教師可以透過話語、表情、肢體語⾔,更⽴體地交代資料,向學⽣提問,甚⾄質疑學⽣某些既有觀念。
以這種形式教學,教師可以在「戲劇中」控制意念的發展。
「教師⼊戲」要求全組⼀同參與戲劇,可說是「焦點⼈物」(⾒下)的複雜版本,因為連學⽣都要進⼊⾓⾊才可跟⼊了戲成為焦點⼈物的教師交流。
3.焦點⼈物(Hot-Seating)某學⽣或教師以⾓⾊⾝份接受眾⼈(通常以⾃⼰的⾝份)提問。
教師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能會把正在進⾏的戲劇暫停,讓其他⼈向⾓⾊提問以取得進⼀步資料。
教師亦可以讓⼀個戲劇⾓⾊成為「焦點⼈物」以開展戲劇,請學⽣盡量找出關於⾓⾊的資料,從⽽引⼊課題或故事,甚⾄發展劇情;教師可以⾃⼰扮演這個⾓⾊,⽀援學⽣,引導探索。
有時,請學⽣扮演⼀般性的⾓⾊如記者、村民、社會⼯作者等進⾏提問以獲取資訊,亦是⼀個好策略。
4.定格形象(Still-Image)這可以是⼀個⼩組、全組或個⼈活動,把某個意念或事件某⼀刻的影像呈現出來。
「定格形象」的英⽂有不同稱謂,如Frozen Moment、Still Picture、Tableau、Freeze-Frame等。
採⽤「定格形象」來表達意念的好處,是學⽣能把意念的精粹表達出來,⽽且在定鏡時,動作和關係都⽐較清晰易⾒,容易集中焦點。
1「習式」,即「習慣模式」的意思。
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过程戏剧(上)
![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过程戏剧(上)](https://img.taocdn.com/s3/m/0f7060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2.png)
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过程戏剧(上)懵了很久的三个名词,参考资料对知识结构做梳理。
略长,分了上下两篇,各位老师多多交流指导??一、创造性戏剧起源:Winifred Ward-Creative Dramatics戏剧性扮演(dramatic play)——故事戏剧化(story dramtization)——从创作扮演到戏剧演出[初中阶段]——运用创作性戏剧于正式演出发展:Siks Macaslin[儿童是戏剧的参与者]—[肢体与声音的表达运用][儿童是戏剧的制作者][以故事戏剧为主的戏剧创作][儿童是戏剧的欣赏者][透过戏剧欣赏来增进审美能力]创作性戏剧的课程与教学:以戏剧本质的学习内容为主,强调透过联系、游戏以目标导向的角色扮演,激发创意的表达和想象式回应,从戏剧扮演到创作到演出。
这个体系影响了美国戏剧教育的课程设计。
从美国到台湾:張曉華(1999)提出的程序包含:1.計畫>2.解說與規範>3.演練>4.評論>5.複演五個階段;林玫君(2005)則就故事和戲劇之間的交織與轉化分析,分析其進程是:1.故事之導入—引起動機、暖身活動、介紹故事>2.故事之發展—討論與練習>3.戲劇之分享—計畫與呈現>4.故事之回顧—反省與檢討>5.故事之再創—二度計畫與戲劇呈現。
——《推本溯源探究竟—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與過程戲劇》陳韻文创作性戏剧从初阶的放松练习、感官练习、戏剧性游戏、想象到进阶的角色扮演、默剧、即兴表演、说故事、偶戏与面具、戏剧扮演到创作性戏剧成果的示范演出。
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象、假设自己是某人或某物时已进入创作性戏剧教学领域。
教学实用:一些戏剧性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感官练习可以打开学生观察感知能力,通过想象定格、活动塑像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把握住一些场景的主要特征等等。
许多活动形式在课堂上较为方便操作和延伸。
二、教育戏剧图表整理得很清楚,简单梳理一下。
英语戏剧教学范式
![英语戏剧教学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7f7bff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1.png)
英语戏剧教学范式英语戏剧教学范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将戏剧元素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互动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英语戏剧教学范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学习者的益处。
一、英语戏剧教学范式的定义英语戏剧教学范式是一种基于戏剧元素的教学方法,它将表演、角色扮演、创作和合作等元素融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
通过利用戏剧的形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文化和交际技能。
二、英语戏剧教学范式的特点1. 教材多样化:英语戏剧教学范式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戏剧仿真和演绎教材,帮助学习者吸收和运用英语知识。
这包括剧本、戏剧片段、角色扮演和戏剧游戏等。
2. 互动合作:英语戏剧教学范式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戏剧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可以在戏剧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对话和演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综合技能:英语戏剧教学范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演绎等综合语言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戏剧表演来提高听力技能、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4. 文化理解:英语戏剧教学范式鼓励学习者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剧作品。
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戏剧教学范式对学习者的益处1. 提高语言能力:英语戏剧教学范式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自信心:参与英语戏剧教学活动,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表演。
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创造力:英语戏剧教学范式鼓励学习者进行创作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剧本,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加深文化理解:通过接触和探索不同文化的戏剧作品,学习者可以增加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结:英语戏剧教学范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结合戏剧元素和英语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互动的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范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自信心、激发创造力,并加深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d011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9.png)
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过度侧重于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而戏剧策略的运用可以通过情境提供更加生动和实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词汇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讨论戏剧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其优势和可行性。
1. 提供真实情境学习词汇的最好方法是将其应用于真实情境中。
戏剧可以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沟通情境中使用词汇。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所学词汇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词汇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其记忆和运用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戏剧策略,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参与各种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戏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词汇的语境、词义和用法,提高自己的语感。
学生在表演中需要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种锻炼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如地运用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戏剧策略的具体运用1. 角色扮演2. 制作小剧场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题材和词汇,自行进行小剧场的制作。
他们可以编写剧本、设计舞台道具,操练角色扮演,最终进行表演。
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词汇进行沟通和协商,从而提高他们的词汇应用能力。
3. 戏剧游戏戏剧游戏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适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使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自己掌握的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戲劇策略和習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下面舉出一些教案中羅列的教學策略。
除此之外,Jonothan Neelands和Tony Goode 還有專書介紹其定義的眾多「習式」。
1
1.講故事(Narration)
教師敘述劇情,以介紹戲劇情境或把劇情推進。
透過恰當的語氣和表情製造氣氛,能認領學生投入劇情。
2.教師入戲(Teacher-in-Role)
教師按戲劇的需要扮演角色,與學生一同演戲,直接對話。
這個習式的好處是教師可以透過話語、表情、肢體語言,更立體地交代資料,向學生提問,甚至質疑學生某些既有觀念。
以這種形式教學,教師可以在「戲劇中」控制意念的發展。
「教師入戲」要求全組一同參與戲劇,可說是「焦點人物」(見下)的複雜版本,因為連學生都要進入角色才可跟入了戲成為焦點人物的教師交流。
3.焦點人物(Hot-Seating)
某學生或教師以角色身份接受眾人(通常以自己的身份)提問。
教師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能會把正在進行的戲劇暫停,讓其他人向角色提問以取得進一步資料。
教師亦可以讓一個戲劇角色成為「焦點人物」以開展戲劇,請學生盡量找出關於角色的資料,從而引入課題或故事,甚至發展劇情;教師可以自己扮演這個角色,支援學生,引導探索。
有時,請學生扮演一般性的角色如記者、村民、社會工作者等進行提問以獲取資訊,亦是一個好策略。
4.定格形象(Still-Image)
這可以是一個小組、全組或個人活動,把某個意念或事件某一刻的影像呈現出來。
「定格形象」的英文有不同稱謂,如Frozen Moment、Still Picture、Tableau、Freeze-Frame等。
採用「定格形象」來表達意念的好處,是學生能把意念的精粹表達出來,而且在定鏡時,動作和關係都比較清晰易見,容易集中焦點。
1「習式」,即「習慣模式」的意思。
Goode, T. & Neelands, J. (2000). Structuring Drama Work: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一書提及超過90種習式,是一本實用的教師手冊。
(中譯本: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成長基金會。
)
採用此策略時,教師應藉提問協助學生深入閱讀定格形象所表達的意思,但要避免使成為一個「競猜遊戲」,有時同一個形象可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甚至超乎設計者原來的構想,教師應盡量鼓勵學生以多國度詮釋這些形象。
5.思路追蹤(Thought-Tracking)
在進行「定格形象」時,教師把手放在學生的肩膀上,讓他們以角色身份說出心裡的想法,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想法和感覺,這些感覺是角色的內心思想,也許跟該角色在戲中所說的話吻合,也許不吻合。
6.「閒言閒語」(Gossip Mill)
學生代入角色,講出對某事件或某人物曾聽過的「閒言閒語」,用以引導出有關劇情的背景資料或猜測。
學生通常以「我聽說……」作為句子開端,有助他們了解所說的一切,只反映角色對事件的猜測,未必一定是真的──一切得留待接下來的劇情中繼續探索。
7.默劇(Mime)
學生只運用身體動作去表達一個戲劇意念,或演出故事中的一個片段。
可以敲擊聲、音樂等配合形體畫面。
還有另一種默劇,名為「幹活默劇」,意思是用形體(不用道具)表達手上正在幹著的事──如耕田、打獵、造船等,但卻如常地說對白和做反應。
8.片段演繹(Short Scene Enactment)
學生根據某一課題,分組設計戲劇片段,以表達對一件事或一個處境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須留意要給予學生清晰的重點、判斷尺度或動機去設計戲劇片段。
一些基本的問題能有助學生設計場面:
a.這個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b.在哪裡發生?
c.發生什麼事?
9.回音巷(Conscience Alley)
在這個習式中,學生面對面排成兩行,代表相反的看法。
戲劇中的主角走過兩行人中間的小巷,每當經過一對學生時,兩位學生都說出一句話,去影響那個角色,說服他/她做出合乎自己一方看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