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戏曲教学方法浅谈

戏曲教学方法浅谈戏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然而要把它引入幼儿的教学,必须得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

中班幼儿虽比小班时期在思维方面有阿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的行动依然是依靠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的,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于直接感知过的形象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本人在戏曲欣赏的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依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a、故事理解法在本研究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认识服装、乐器及欣赏学习有代表性的唱段来感知戏曲的特殊表现风格的。

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况且对于能力尚未完善的幼儿来说,戏曲的内容本来就难以理解,这也是戏曲教学在幼儿园尝试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本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故事理解法,故事理解法主要是以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剧情内容、人物性格、唱腔特点,以更好地去欣赏、理解、唱腔和表演。

1 / 6

如:

越剧《红楼梦》、京剧《红灯记》在欣赏唱段或学唱唱段前先把剧情内容讲给幼儿听,使幼儿理解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内容和角 se-qing 感,对欣赏和学唱产生兴趣。

b、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之中。

寓教于乐一直是推崇的教学方法,戏曲教学更应如此。

因为戏曲知识的掌握是枯燥的,为了让幼儿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在戏曲欣赏和教学的同时,本人将戏曲的学习结合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幼儿对戏曲活动的兴趣。

如在认识乐器的过程中运用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方法,在认识戏曲表演角色时采用教师语言描述幼儿动作表演的形式进行,这种游戏的学习方法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幼儿对不同乐器音色和角色的有效识记,达到了快乐学戏的目的。

c、降调与改词法中国戏曲是为成年人填词谱曲的,适合于成人表演,故一般曲调较高、唱词深奥难懂。

幼儿期喉头柔嫩,声带发育未成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较欠缺,他们的身心条件还达不到戏曲教学的要求。

鉴于这个条件和特点,本人在研究中采用了降调与改词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法,降调是将原来的音高进行适当的降低,以保护幼儿的声带,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机器处理法,另一种现场伴奏降调法。

机器处理法是通过翻录伴奏,用 VCD 机进行同步降调,以达到降低音高的目的;现场伴奏降调法是请乐队现场进行伴奏降调。

本研究的上半期,幼儿学唱了少量有代表性的唱段,在初步掌握旋律的基础上,本人邀请了原嘉善越剧团乐队的马阿筱和刘嘉鹏等师傅来园做伴奏,他们不仅为幼儿介绍了专业的戏曲演奏乐器京胡、二胡、柳琴、扬琴、阮、笛子等,并按要求进行了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京剧《我是一个中国人》、《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的降调伴奏,引导幼儿进行演唱,使幼儿学习及表演的兴趣倍增,这种方法无论在降调效果还是在幼儿的学习兴趣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改词法则将幼儿实在难以理解或不适合幼儿的唱词改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唱词,以更好地为幼儿理解、接受、表演,如黄梅戏《女驸马》中谁料皇榜中状元一段曲调优美动听,但唱词尤其成人化,通过改词将唱段变成了有情节的游戏性的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喜爱程度。

d、角色表演法角色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

在戏曲欣赏学习过程中,本人借鉴了角色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参与游戏与表演,从中体验角se-qing 感,感受角色游戏般的表演乐趣。

3 / 6

e、评价与鼓励法兴趣源于自信,而幼儿的自信则是通过成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幼儿,以正面、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产生自信心。

如,班里的男孩子在表演方面能力较弱,在开展表演的比赛中多次输给女孩子,因此在参加表演的时候显得比较胆怯,鉴于此,在日常活动中除了给男孩更多的机会练习外,注重以鼓励和正确的评价来激励他们,如给有进步的小朋友适当的物质奖励,当面告诉家长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增加自信,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f、请教与展示法在研究过程中,请教即请有表演、演唱和演奏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或来园为幼儿做现场示范表演,弥补教师在戏曲专业知识经验方面的不足,如在京剧的表演方面,本人请教了擅长京剧表演的曲世惠老人,在越剧表演方面请教了曾是越剧专业演员的於佳和贝丽华老师,在伴奏方面则请教了专业乐队的马阿筱和刘嘉鹏老师。

展示即在幼儿的学习表演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时,抓住一切表演的机遇,鼓励幼儿进社区、上舞台为大家作展示表演。

在本研究末期,适逢大班毕业汇报演出,中班小朋友每班排一个节目参加欢送会,我利用这个时机组织排练了京剧戏舞《梨园小精灵》,为幼儿的展示表演创设机会,孩子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教师和家长们的肯定,同时也带给本人及孩子们以更多研究和学习的动力。

---------------------------------------------------------------最新资料推荐------------------------------------------------------ g、家园合作法戏曲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化妆、服装、表演、器乐等多种门类的较复杂的艺术,在研究中光靠正规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必须的正规教学活动,还应和家长共同配合,一方面要做好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特别是有戏曲爱好和擅长表演家长的支持,如我班的江祁安、朱明洁等家长。

另一方面要通过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共同为幼儿营造学习的氛围。

h、多通道参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通道参与的音乐教育模式理论。

在本研究中,通俗地说,就是不能仅仅用耳朵来欣赏戏曲,而要将戏曲教学建立在异质同构、通感、多通道感知、类比、整体感知这些理论基础上的,因此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努力优化组合各种音乐的(倾听、演唱、表演、奏乐)和非音乐的(文学、美术、游戏)活动经验,如通过看表演、画脸谱、化妆、穿戏服、参与打击演奏等活动,用眼睛、耳朵、动作、情感的表达来感受和诠释对戏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戏曲的总体经验。

5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