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3)学会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2. 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诗文内容;3.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2. 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两首诗的文本、作者背景、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2. 准备古典诗词鉴赏的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2)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初步感受诗文内容。

2. 教学《示儿》(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4. 对比分析(1)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2)学生合作探讨,总结两首诗的异同。

5.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鉴赏其他古典诗词。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及鉴赏心得。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陆游的《示儿》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和杜甫的生平背景,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同情心。

第二章:陆游《示儿》2.1 诗歌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作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以爱国情怀和咏史抒怀著称。

《示儿》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子女的期望。

2.2 诗歌解析2.2.1 内容理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家园的眷恋。

2.2.2 意象分析: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家庭景象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2.2.3 表达技巧: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具表现力。

第三章: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1 诗歌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其诗作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为己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3.2 诗歌解析3.2.1 内容理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痛恨,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渴望。

3.2.2 意象分析:通过描绘战争场景、百姓生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3.2.3 表达技巧: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具表现力。

第四章:对比分析4.1 诗人背景对比:陆游和杜甫均为爱国诗人,但生平背景有所不同。

陆游生活在南宋,面临金国的侵略;杜甫生活在唐代,经历安史之乱。

4.2 诗歌主题对比:《示儿》关注家国命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关注国家战乱。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诗歌主题。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象。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诗句进行解读。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6篇)《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杜卫忠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

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相当于“只”。

九洲:指全国。

同,指统一。

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分析1.1 教学背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情况:初中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但对《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和背景了解有限。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理解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文本分析《示儿》: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背景,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悲愤。

第二章:教学目标与方法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互动式教学: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步骤3.1 《示儿》引入:介绍陆游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3.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入:介绍杜甫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悲愤。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课堂讨论: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任务,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造力。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相关作品欣赏:教师推荐与《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关的其他作品,供学生进一步欣赏和阅读。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 诵和背诵,培养学生的 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 ,通过诵读比赛等活动 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 意识和表现欲望。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和文化内涵。同时,鼓 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 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04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讲述古代历史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诗歌所 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该诗的历史背景、作者杜甫的生 平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人听 到祖国重新获得统一时欣喜若狂的心 情。
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
通过对两首诗歌的深入解读,提 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 诗歌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的 赏析。
历史文化
让学生了解唐朝和宋朝的历史文 化背景,加深对两首诗歌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意境。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 出感情。
讲解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 大意,解释重点词句的含 义,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儿》
通过分析诗中的“悲”、“盼”等词 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对 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深切期盼,感受诗 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古诗词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和情感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多 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
历史背景了解
由于两首诗歌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需要教师 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及《示儿》教案

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及《示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和《示儿》。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把握其主要内容。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把握其主要内容。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和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两首古诗中汲取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感悟的文章。

3. 进行古诗知识拓展,了解杜甫和陆游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利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从两首古诗中汲取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故土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3.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2. 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

3. 诗文翻译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了解诗文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两首诗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总结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鉴赏文章。

8.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主题思想:家国情怀、热爱故土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情感表达:喜悦、忧伤、坚定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写作背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以提问、讨论、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两首诗的文本、注释、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注意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解决自己的疑惑。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诗人的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范文最新推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1/ 12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范文最新推荐------------------------------------------------------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

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 12(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会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历史的热爱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理解。

2. 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体会诗中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两首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解读。

2. 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两首古诗的原文、注释、翻译和分析。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准备写作素材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提问:同学们对这两首诗有什么了解?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主题?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翻译,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特点。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的家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灵感,结合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古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诗词意境的体会。

2. 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两首古诗的全文、翻译、作者简介、写作特色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诗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朗读与背诵(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两首古诗,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翻译、填空、问答等题目。

8. 课后反思(课后)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两首诗的意义理解、意境体会和写作特色分析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推荐相关古诗文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1. 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法:详细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背景。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河南河北地区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3. 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背景和意义。

4.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唐朝时期的河南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详细讲解唐朝时期的河南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步骤:1. 讲解唐朝时期的河南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背景和原因。

3. 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经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经过。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战役过程。

2. 分析战役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详细讲解战役过程和重要事件。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

教学步骤:1. 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战役过程。

2. 分析战役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其中。

第四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的影响。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两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艺术风格;(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两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观念的深入理解;(3)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如课本、笔记本等;(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题材,初步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注意认读生僻字词;(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进行初步理解;(3)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总结和归纳;(2)教师强调古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的重要性;(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示儿》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

(重点提示:祭,读jì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听到过关于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故事,或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简要介绍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事件发生?这对当时的人们有什么影响?1.3 教学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话题的了解和观点。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加互动性。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内容: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定义:解释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相关历史事件:介绍与官军收河南河北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定义和相关历史事件。

学生笔记: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后续复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历史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的历史背景。

3.2 教学内容:时代背景:介绍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因:分析导致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的原因。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加互动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第四章:影响与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官军收河南河北对当时的人们和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影响:分析官军收河南河北对当时的人们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义:探讨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加互动性。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4、古诗两首拟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一、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即:就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解释字意,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这狂喜的时刻。

精彩创意搜集信息(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

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

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

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

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

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

《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

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

无同勿,不要。

乃翁你们的父亲。

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

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

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背会后试着默写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无限牵挂之情朗诵古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停顿和重音提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九)扩写练习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首诗,理解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练习2、3的题。

(二)试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涕(t@):眼泪。

洛(lu^):洛阳,地名。

闻:听说。

收:收复。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说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地反映,被评为一代诗史。

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公元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从而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激情的七言律诗。

(四)自由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想想作者那么兴奋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参照课文注释,不懂的可,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教师适时点拨。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忽传忽然间传扬。

收收复。

蓟北指现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乱的巢穴。

这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这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愁忧愁,忧伤。

何在哪里还有?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

这句的意思是:我随手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

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

巫峡三峡之一。

这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北省。

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

这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六)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学说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泪水湿透了衣裳。

再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孩子,他们心中的忧愁也不知哪去了。

我随手把诗稿和书本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白天里,也要高声唱歌,开怀畅饮,春天的美景将伴随着我回家乡。

马上就要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直奔襄阳,再从陆路回到洛阳。

(七)抓住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喜欲狂是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的意思。

先写诗人初闻时涕泪满衣裳的反常情态,接着写诗人狂喜的情态: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写出了狂喜的场面,然后写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描绘。

)(八)感情朗读,深化理解,熟读成诵停顿和重音提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九)齐读两首古诗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六、布置作业1.填空并解释所填词语的意思,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

王师()中原日,家祭()告乃翁。

2.背诵两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