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艺术教育132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赵丹青 葛朝晖内容摘要:关 键 词:文章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设计思想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的分析,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发展、高峰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建筑设计发展的建筑思想,并简要评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与社会规律的关系以及其优缺点。
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发展轨迹 发展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后期,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设计变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而一战后设计的发展逐渐走向了统一, 走向了现代主义设计。
从整体上讲,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一战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2.两次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3.“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高峰;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逐渐衰落。
一、“一战”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广泛传播着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一些设计师也开始探索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如何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也萌芽于这一期间,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即在承认工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注重建筑的功能设计。
例如美国的沙里文在1907年总结设计原则时说,设计上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
这一背景成为新的思想和探索产生的前提。
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20世纪初在欧美展开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提倡功能性的新的建筑设计形式也在酝酿着。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建筑界逐渐倾向于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新建筑六原则:1.重视建筑的功能;2.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3.突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原则;4.反对装饰;5.具体设计中空间的考虑;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美的装饰性。
世界现代设计史之现代设计的演进时期:现代主义设计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现代设计史
二、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
1.德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德国工业现状和设计的落后,引起德国政府的
重视,并进行改革。至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工
业和技术上已超过了英国,但工业的快速发展,
导致了设计存在外观设计丑陋的问题。
2.德国工业同盟组织与设计主张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现代设计史
贝伦斯设计主张:强调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1922年,他在制造联盟的刊物《造型》中他写 道:“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使生活更为简朴、更为实 际、更为组织化和范围更加宽广,只有通过工业, 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又指出:“不 要认为即使是一位工程师在购买一辆汽车时会把它 拆卸开来进行检查,甚至他也是根据外形来决定购 买的,一辆汽车看上去应该像一件生日礼物。”这表 明设计的直觉方面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也反映了 他对产品市场效果的关注。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现代设计史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现代设计史
德国工业同盟的六点设计主张:
(1)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 水平,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 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质,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要求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 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 (5)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6)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 术的基本要求。
现代设计史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辩论。
现代艺术辩论的废除是必要的,因为现代艺术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艺术性质,变得过于随意和缺乏内涵。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往往缺乏观赏性,让人难以理解和欣赏。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的抽象图案或者随意的涂鸦,缺乏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过于随意,让人感到艺术家缺乏对艺术的尊重和认真态度。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只是将各种材料随意拼凑在一起,缺乏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和尝试。
最后,现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往往模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和感受。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的堆砌各种符号和意象,缺乏对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因此,废除现代艺术辩论是必要的,以重新审视和重塑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名人名句,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曾说过,“艺术是一面镜子,艺术家应该反映现实,而不是随意捏造。
”这句话表达了对现代艺术缺乏对现实的反映和表达的批评。
经典案例,美国艺术家马克·罗斯科曾经创作了一系列的抽象绘画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对艺术传统的背弃和对观众的挑衅,导致了对现代艺术的质疑和批评。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辩论。
现代艺术辩论的废除是不必要的,因为现代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并不取决于传统的美学标准,而是在于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需要观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感受,而不是依赖于传统的形式和技巧。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是多样化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包括了声音、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观者感受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体验。
最后,现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是开放的,观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赋予作品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包含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和表达,让观者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新启蒙辩证法”———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

“新启蒙辩证法”———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摘要]文章介绍了哈贝马斯对以“合理化”概念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反思,指出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的规范理想和它的不合理的实现形式,认为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危机并不等于现代性和理性本身的危机,并认为,不论哈贝马斯面对现代性的辩证态度,还是他现代性理论的研究纲领本身,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不能像哈贝马斯本人那样,认为它能够取代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关键词]合理化|启蒙辩证法|现代性|生活世界|殖民化一、哲学与现代性RJ伯恩施坦曾敏锐地指出:“也许我们可以把哈贝马斯的整个理智方案和他的基本立场概括为写一部新的《启蒙辩证法》———一部既公正地对待启蒙传统的阴暗面,解释它的原因,又要兑现和阐述自由、正义和幸福的希望这些仍然固执地向我们诉说的东西。
现代性方案既不是残忍的幻想,也不是一个已经变成暴力和恐怖的幼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个仍然引导和为我们行为规定方向、并有待实现的实践任务。
”①这段话对理解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主旨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始终贯穿着一种现代性的问题意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理论、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其核心问题都是对理性在现代性中的命运做出诊断。
哈贝马斯正是在这一传统中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和问题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阅读阿多诺给了我勇气,去系统把握卢卡奇和科尔施历史地陈述的作为韦伯意义上的合理化的物化理论。
也就是在那时,我关心的问题就变成了现代性问题,即理性在历史中以扭曲形式实现的现代性病理学。
”②作为合理化的现代性理论要解释的不仅是理性概念本身,而且也包括它在现代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中的表现。
但是,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韦伯、卢卡奇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存在着问题。
他们从传统意识哲学出发对理性和合理化的研究,无法全面把握合理性概念的内涵,《启蒙辩证法》得出的理性悲观主义结论已经表明,批判理论陷入了危机。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必将有其适合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理性也有者其必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相继而来城市问题,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等等,共同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问题等人类中的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化力量也削弱了众多国家、地域、种族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对科学和理性的一味推崇也造成了对人性自然和个性的忽视。
当这种种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呈现的时候,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批判现代主义的声音在20世纪50、60年代推动建筑发展的部分建筑师中已经出现。
50年代末期,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中分离出来的第十次小组已经十分尖锐地揭示了功能城市规划思想的不足。
代表人物是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以一种更接近现象学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以之与功能城市的功能分区概念相对抗。
在20世纪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理论著作开始了对现代建筑的公开严肃的反击,第一步是美国的城市理论家J-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在书中他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功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公开挑。
战她指出,被现代建筑师忽视的那些隐藏在街道中的秩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都市生活,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模式,有人际关系的网络,对于这些城市现从价值的保持才是规划中极为关键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R-文图里所著作的《城市建筑》,在书中批判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理性排斥了建筑所应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要向历史吸取经验。
像这样的对现代建筑进行反省批判的著作还有如埃及建筑师H-发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建筑理论家柯林-罗的著作《屏贴城市》等。
在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设计思潮可谓活跃,大体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的新发展、新现代、简约的设计倾向这几种建筑的思潮。
室内装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

室内装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室内装修设计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的领域,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功能设置,还要求设计者注重细节和装饰风格。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了室内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因为后现代主义强调自由和多元文化,提倡把装饰和实用性结合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室内装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介绍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历史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它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思潮,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它强调现代主义的缺陷和问题,并试图通过对传统知识和文化的重新挖掘来弥补这些缺陷。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多元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分裂性。
它推崇个性、自由和反传统,主张用多种文化和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的背景是现代主义的瓦解和崩溃。
二十世纪前半叶,现代主义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主义强调机械化和合理性,追求简洁干净的线条和空间布局,但同时也抛弃了传统的建筑和工艺技术。
然而,二战后,人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局限性,认为它过于冷漠和抽象,与实际的人性需求不符合。
于是,后现代主义开始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同。
在室内装修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和折衷性:后现代主义拒绝一种统一的设计风格,而是鼓励多元文化和各种风格的混合,创造出独特的个性化空间。
例如,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风格的混合,或者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2. 色彩和材料的丰富性:后现代主义强调色彩和材料的多样性,鼓励设计师创造出充满生动性和活力的色彩搭配和材料组合。
例如,流行的金属、石材和玻璃的运用等。
3. 意象和符号的运用:后现代主义通过使用复杂的意象和符号来表达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人类学意义,以此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和有趣。
4. 自然元素的融入:后现代主义注重与自然的关系,常使用天然材料装饰室内空间,例如石头、木头、水和绿色植物等等。
后现代主义在室内装修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1. 利用居室的功能特性,使设计更符合人文气息。
对现代主义设计装饰内涵的探讨

设计学135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2012 · 04■ 范丽青对现代主义设计装饰内涵的探讨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及其产品摒弃了以往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主流派重视装饰的特征,以极力强调对于机器生产的适合性为标志。
现代主义设计极力反对装饰,认为装饰破坏了工业生产的秩序性,是对机器美学的否认,是对功能的贬低。
客观上,现代主义设计产品的装饰是隐藏在产品形式内部的一种更加隐蔽的装饰。
现代主义设计 装饰内涵内容摘要:关键词:适合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设计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显著标志,其实,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因为大机器生产的需要,现代工业产品显示出了与传统完全迥异的特征。
现代工业设计产品因为批量生产的需要,造型呈几何化形式,形式化一而色彩单一,表面光滑而质感柔和,功能相对单一并与造型统一。
这与传统手工产品相比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传统产品和以往产品重视或强化装饰,现代主义设计产品可以称为无装饰产品。
恰恰相反,现代主义强调无装饰是一种极端主义主张,它的装饰是隐藏在产品内部的,具有深刻文化语义的装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形式符合功能,反对不必要装饰现代主义发轫于大机器生产时代,是从历次的设计与运动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适合大机器生产的设计思想、主张,以及表达形式的总和。
现代主义设计最大的成功所在,就是克服了过去设计运动中给机器生产带来的障碍,它用几何形式来表现设计产品的造型,以适应大机器的成批量生产。
一般来讲,设计是以实用功能为目的的造物实施计划及其结果。
既然强调设计时的功能,所以形式就理应在次要地位,装饰也就显得更无足轻重了。
因此,从设计的目的上说,现代主义设计主张是正确的。
事实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和主张及其成果也是正确的,它完善了设计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关系,科学地解决了设计与技术、设计与艺术以及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例如,早年英国的魏德伍德所组织的陶瓷生产,事实上就是接近现代设计与机器生产之路的,魏德伍德的陶瓷厂使用了机械化设备,并实行劳动分工,在陶瓷产品装饰技术上采用印刷图案转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陶瓷产品批量生产的装饰问题。
解释现代主义设计

阿尔瓦?阿图是芬兰设计家,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有机功能主义的原则,把现代主义单调面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奠定了斯坎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强调功能和民主化的同时探索更具有人文色彩、更重视人心理需求的设计方向。作品轻松、流畅,喜用木材,注意环境的协调,使单一的设计具有多层面的意义。他的设计理论包括信息理论(设计具有信号特征)、表现理论(表现主义可以屈从基本的功能要求)和人文风格(建筑应具有人情味)。对米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人情化的风格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单调,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对各国设计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米斯?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则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曾任工业同盟主席,后任包豪斯校长。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是国际主义产生的重要人物。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等一些作品奠定了他现代主义大师地位。战后的重要作品有西格兰姆大厦、柏林新国家画廊。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
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
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
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
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
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品的设计。
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
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过度崇拜。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产生原因、贡献和局限性。

辉煌。它试图打破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界限,内容几乎涉及所有
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
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
爱米勒·加雷是南斯
派 的创 始人,他 在 设
•
计艺术方面 的 成 就 主
要表现 在 玻 璃 设计
上。他大胆 探 索与材
料相 应 的各种 装 饰,
用机器制造外观和抽象的纯设计服务。
• 玻璃制造使这种风格找到一个可以展示惊人表现力的领 域,例如:路易斯·蒂凡尼在纽约的作品、艾米里·加利和 法国南西市的Daum兄弟。
• 新艺术风格的流
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 1910年左右,是指当 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 的装饰艺术运动。这 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 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 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 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 装饰特色,
一度在巴黎举行的)沙龙画展,而
把风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览。
在意大利,用伦敦商店的橱窗为来
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又归于好的现
代设计,命名为自由风格。其包括
新艺术运动的商业外观,同时又保
留了意大利重要特色标志。
•
• 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它与前拉 菲尔派和象征主义
的画家具有某些密切的关系, 就像某些名人如奥伯利·比 亚兹莱。可以把阿尔丰 斯·穆卡、爱德华·伯纳-琼斯、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 让·图洛普归入多于一 种风格中。不像象征主 义画家,无论如何,新 艺术运动具有一个自己 的特殊形象,而且不像 保守的拉菲尔前派,新艺术运动没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
用过去的建筑方式,而是经常把各个年代的建筑 样式综合起来,有意识地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
1857—1860年,瓦格纳在维也纳工程技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点及历史意义并以实例进行阐述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点及历史意义并以实例进行阐述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兴起,二战时期通过美国在世界范围影响,但在六七十年代逐渐走向衰落。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更是提出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要求,它摒弃世袭的传统,附加装饰等。
现代主义设计想要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来表现出强烈的民生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
在工业革命取得极大的辉煌时,欧美各国的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但各种形式的工艺运动都试图避免机械化的生产,尝试发展新时代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在新旧问题的交织下,现代主义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它的第一次尝试是在建筑上,而后逐渐在其他的领域得到发展,因此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也就正式走进历史的视野。
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传达设计等构成的。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
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
设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
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浅析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之处

浅析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之处作者:李丹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5期摘要: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他的设计思想与实践活动对于整个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的思想与实践中产生了自相矛盾之处,本文阐述了威廉·莫里斯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之处并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以供我们更客观地去评价威廉·莫里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矛盾;原因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25-01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开始到结束,威廉·莫里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相继而来的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及包豪斯学校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的设计思想可以说对当时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整个设计界不伦不类的设计现象的重大撞击,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
然而,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也有它的自相矛盾之处,我们在看到威廉·莫里斯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思想的局限性和矛盾性。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威廉·莫里斯这位现代设计先驱,重新审视当时整个设计界的是非,对于以往的设计发展状况以及现代设计思想的演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带来了新技术,而且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伴随而来的就是设计和制造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和生产的人员。
机器生产带来的是标准化和一体化的产品,虽然可以批量生产,但是与古代工匠们手工制作的产品完全不同,他们一个个冷漠又毫无生气,在形式上也是千篇一律,这在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上暴露无遗。
威廉·莫里斯也是这场博览会的参观者,他对这些展品反感至极,这也成为他日后发起运动的关键诱因。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摘要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
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
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
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
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
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
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
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引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
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
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
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设计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来创造新型建筑。
犹豫新建筑的革新,他们的思想很多设计家,而这些设计师的思想特征也很明显,大概分为三种:明主主义、理想主义、精英主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可以改造社会,造福社会大众从而拯救众生。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5篇)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总结现代主义建筑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篇1标题:现代主义建筑:从工业革命到全球影响一、引言现代主义建筑,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其设计理念和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建筑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简洁、高效和功能性的设计,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被认为是受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出现对传统的建筑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一批设计师开始尝试打破旧有的建筑模式,创造一种新的、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设计理念。
他们主张建筑设计应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如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追求建筑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倡导简约主义,注重形式的简洁和内在的逻辑;追求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强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四、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包括: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赖特的“草原教堂”(TheUsonianHouse,1935年)、勒·柯布西耶的“巴黎住宅”(LeCorbusier'sUnitéd'Habitation,1952年)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BarcelonaPavilion,1929年)。
五、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表现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表现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表现。
首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一些作品难以理解,甚至让人感到困惑和不适。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一块颜色的涂抹或是一些随意摆放的物品,让人难以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使得观众难以产生共鸣,也难以真正欣赏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其次,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一些艺术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艺术家为了追求独特和突破传统,而放弃了对艺术作品质量的要求,导致了一些艺术作品的浅薄和缺乏内涵。
这种情况下,废除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促使艺术家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提高整体的艺术水准。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表现。
首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正是其魅力所在。
艺术是自由的,艺术家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而不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预。
废除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将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导致艺术创作的单一化和呆板化。
其次,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是多样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废除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将会剥夺观众欣赏和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限制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
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让我们认识真理。
”这句话表明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另外,现代艺术作品《分裂的天空》以其抽象的表现形式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和热烈的反响,这也表明了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感受,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废除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将会限制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剥夺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也将限制观众欣赏和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
因此,不应该废除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笔记一、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在 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
然而,早期的工业制品往往粗制滥造,缺乏美感。
这一时期,现代设计开始萌芽。
工艺美术运动应运而生,它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反对机械化生产带来的粗劣制品。
威廉·莫里斯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主张回到中世纪的手工传统,认为只有手工制作才能赋予产品真正的美。
莫里斯亲自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的家具、壁纸和纺织品。
他的作品注重自然主义的图案和优美的线条,强调材料的天然质感。
比如他设计的红屋,就充分展现了他对于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独特理念。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工业化的负面影响,但它过于强调复古和手工艺,忽视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未能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
二、新艺术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和美国兴起。
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新艺术运动并不排斥机器生产,而是试图在艺术与工业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是弯曲的线条、自然的形态和有机的形式。
它受到了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的启发,追求流畅而富有动感的装饰效果。
在建筑领域,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极具代表性。
他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在平面设计方面,阿尔丰斯·穆夏的招贴画展现了优美的女性形象和华丽的装饰风格。
然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过于追求装饰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终也逐渐式微。
三、装饰艺术运动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一运动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和古代埃及、玛雅等文化的影响。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是采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强烈的色彩和奢华的材料。
在建筑方面,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成为了这一风格的经典代表。
在产品设计领域,装饰艺术风格的家具、灯具和餐具等展现出了时尚与精致。
装饰艺术运动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于豪华和现代化的追求,但在大萧条时期,其奢华的风格逐渐失去了市场。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 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现代艺术?- 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已经远离了普通大众的审美观念,很多现代艺术作品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往往缺乏美感,有些作品甚至令人感到恶心和不适。
例如,有些现代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令人反感的题材和形式,让人无法欣赏。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定价过高,这使得艺术品成为少数富人的玩物,而普通大众难以享受到艺术的美好。
再者,现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和手法过于随意和随心所欲,缺乏规范和约束。
这导致了大量的低质量作品涌现,使得艺术市场充斥着垃圾作品。
名人名句,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使我们认识真理。
”现代艺术作品的谎言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使得人们难以认识到真理。
经典案例,2019年,一幅名为“气球女孩”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拍卖会上以超过11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这种天价背后的逻辑已经远离了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追求,而更多地成为了富人的炫耀和投机。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是多元化的,包容了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和前卫性为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通过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得不同文化和民族的艺术家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归属感。
再者,现代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和价位并不代表作品的真正价值,艺术品的价值应该是由其内在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所决定,而不是由市场的炒作所左右。
名人名句,著名艺术评论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艺术是无用的,因为它不追求任何实际目的。
”现代艺术作品的无用性正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受外界功利和市场的影响,而是追求纯粹的艺术表达。
经典案例,2018年,一幅名为“终局之境”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这幅作品通过抽象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现代科学的局限与可能性

现代科学的局限与可能性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引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然而,正如任何一种人造工具一样,科学也有其局限性。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汲取了大量的知识,也逐渐意识到科学的某些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现代科学的局限,并探究科学仍然存在的潜力与可能性。
一、科学的局限性1. 方法论的局限科学研究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
通过实证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科学家试图找出自然界的规律。
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事物和现象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科学预测和解释存在困难。
其次,科学研究的过程必然受到科学家的主观意识、个人经验和研究偏向的影响。
2. 学科分割的局限现代科学依靠学科的分割和专业化来进行深入研究。
这使得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然而,学科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很多现象是跨学科的。
由于学科分割,科学家难以综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限制了对复杂问题的全面认识。
3. 理论的局限科学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上。
科学理论在一定范围内解释了许多现象,并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然而,科学理论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局限性,可能无法完全解释所有现象。
随着科学发展,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已被证明不准确或不完全的理论。
因此,科学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修正理论,以适应新的发现。
二、科学的潜力与可能性1. 跨学科研究的潜力尽管学科分割存在局限性,但跨学科研究给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不同学科的合作与交叉,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视野和理解。
例如,在医学领域,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前沿科技的应用现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新的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观测和实验那些以前无法触及的领域。
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观测到分子和原子尺度上的结构,为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科学哲学的发展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意义,为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
性与局限性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论
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作者:李墨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系
2005年6月
论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李墨纯
人类追求自身尽善尽美的生活,是基于时代要求与物质基础前提下的不断推进与提升。
无论何种主义、思潮还是流派最终都归结至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艺术,在其自身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漫长道路中亦不约而同的走向了现代主义,这是20世纪上半叶设计艺术领域巍巍壮观的一幕繁华景象,也是最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艺术理念之一。
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在穆特休斯倡导下于1907年10月6日成立的德国工业联盟(Deutche Werkbund),在荷兰风格派(De Stijl)、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德国包豪斯(Bauhaus)等的发展和完善下,到20世纪30年代趋于成熟,50年代趋于衰落的一种设计艺术思潮。
由于其在设计艺术理念上注重理性思考、注重产品的功能,因此又称为“理性主义”(rationalism)或“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欧洲,其代表就是集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于一体的包豪斯,它是现代主义的设计艺术发展到高潮的集中体现。
随后,特别是1937年包豪斯的一些设计大师们到了美国之后,便以统一的设计艺术理念和设计风格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而被称之为“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
当然,我认为这正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大成功之处,也是其最大局限之处,更是其走向必然消解的缘由。
起初,现代主义设计师们以诚挚与理性的思考取代“新艺术运动”那种狂热的设计艺术梦想,也就是以科学性取代艺术性,由此被称之为“机械时代的设计美学”。
它那种“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思想与20世纪初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密切吻合,因此,现代主义设计无疑成为工业车轮飞速运转的润滑油,为产品的机械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这便是我要求证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
谈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其时代背景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
1996年出版的朱铭、荆雷所着的《设计史》中明确指出:作为设计领域的现代主义时期是从包豪斯的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是工业设计的成长期。
此时工业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单就设计领域而言,现代主义第一次被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并体现出理性、功能、实用的审美原则。
而工业设计无论是在理论、实践还是教育上都已形成了统一体系。
总之“形式服从功能”是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从理性、功能、实用的审美原则出发,现代主义设计师们不仅摆脱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与束缚,而且达成了设计与工业艺术的密切结合,从而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紧密相连,以至技艺联手为大众服务,实现了时代发展的理想。
作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由格罗佩斯领衔的包豪斯不仅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时代的优秀代言,而且也名副其实的被人称之为现代主义建筑,乃至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核心。
不愧为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教育的集大成者,包豪斯设计大师的思想和设计实践代表着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主流和趋势。
其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功能主义原则。
设计的出发点是功能,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方便性和成本核算。
②“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现代主义
对设计形式的主要观点,追求形式简约和简单的几何造型。
表现在建筑设计上有以下特征:六面体建筑,即我们所说的“火柴盒”建筑;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批量化的基础,实现批量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施工可以采用组装的办法,组装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手段;反对装饰。
③重视设计对象的成本核算,经济问题成为设计考虑的因素之一,以使设计达到实用
和经济的目的。
事实上格罗佩斯认为艺术与手工艺并不是绝然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
他建立包豪斯的目的就是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与艺术、艺术与工艺的分离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为此,在教学上他采用“双轨教学制度”以争取技艺结合,并创建了许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如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书籍装帧工厂等。
格罗佩斯的种种努力与开拓,促使包豪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迈进,为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建立起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系统化主体课程。
包豪斯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合理性达成了某种默契,并以理论上的通畅与实践上的成功做出明证。
但是,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本身必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因此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此外,虽然包豪斯是一个设计组织,但其人员很是复杂,特别是先锋派艺术家占据主导地位后,“工艺”因素超过技术因素,产品设计往往停留在传统产品设计与研究上,而对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却少有探讨。
特别是对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一些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对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因此,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亦存在着不可回避与彻底调解的局限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科学的、物质的法则、规律和原理,已经迅速为设计者所掌握,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适用性也不再成为设计中的难题以用来判断设计水平的高低。
恰恰相反,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多彩化强烈要求着设计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提升其艺术趣味、审美格调等精神因素。
与此同时,工业品亦被要求具备文化品格,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人为环境中产生审美的情感效应。
此外,社会生活的个性化与社会群体的阶层化,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强烈的呼吁个体关注与多元架构。
而这些都是现代主义设计所难以抵达的个性追求,其多元、人文、热情、个性的重要特征,正是现代主义设计单一、机械、冷漠、缺乏情感的生硬、突兀所难以通融的。
在现代主义设计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初、中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制约迫使其与自身追求的理念相互妥协或矛盾,这尤其表现为包豪斯在德国存在的十几年中,其设计思想实际上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里,直至二战后,经商业发生的美国的发展和传播,才完成了
包豪斯的历史使命。
但历史对此似乎并不慷慨,经济车轮的飞速运转终于不早不迟的甩掉了曾经为工业车轮的运转提供推进作用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机械、单一而冷漠的形式追求难以应对、满足市场主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多样化需求。
经济、技术的发展,消费主体的变化,使西方社会由二战前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并进入了真正意义的消费时代。
消费市场出现了更加活跃、更加丰富的局面。
而人们对“生活样式”(Life style)和“自我意象”的不断追求更难以从现代主义设计那里得到满足,因此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样式和统一的设计理念必然走向瓦解,走向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发展方向。
此外,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样式和统一的设计理念难以应对商品多样化的挑战与更新,而生产厂家则把设计的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况且随着消费者设计意识和个性消费意识的普遍提高,设计不再单纯是厂家和设计师的事情,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和审美追求已经成为左右设计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设计的概念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充实和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单纯考虑产品:“功能、结构”的观念显然难以适应与满足。
尤其是人体工学的大量应用促使设计逐渐由产品本身扩展到由产品组成的人为环境。
这一切都昭示着现代主义设计的某些弊端与局限,也暗示着其忽略人的个性和心理需求的理念必然走向消解。
当然,设计与人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想,只要有人在,便有不断行进着的设计与思想。
但归根结蒂都是脱离不开人的设计,更脱离不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而且还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存在着的并拥有审美追求的人。
我们拥抱时代的大生产,但更青睐个性十足的设计风采!现代主义设计走向了终端,但其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及其呼应时代而投入到工业化大生产的历史业绩将被永记。
(李墨纯,字咏训,陶艺诗人、咏陶创始人、山东尚林陶瓷艺术馆馆长、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
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齐鲁师范学院实训导师)
200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