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与“夏朝”、历法、干支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 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26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项目 发明过程 造 西汉:植物纤维纸 纸 东汉:“蔡侯纸” 术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
印 刷 术 火 药
要书写材料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 传入欧洲 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外传 影响 经阿拉伯人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 传到非洲和 取代中世纪使用的羊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 欧洲 化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 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 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势力创造了条件
唐末:应用于军事 宋朝:火药武器广 泛运用
28
【典型题例】(2010· 天津河东一模)公元751年,唐 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 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 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 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 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 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公元751年”、 “唐朝”,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 纸术。
4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1、造纸术
5
பைடு நூலகம்
龟 甲 和 兽 骨
青铜器
帛书 竹简 1竹木简牍沉重 2丝织品昂贵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中国古代史(远古、夏、商)历史及其阶段特征远古时期(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政治:禅让制、公天下、部落联盟。

经济:1.农业:经济形态从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北方种植粟麦,南方种植稻谷);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4.水利:大禹治水;二、手工业:制陶(白陶、黑陶、彩陶)、养蚕并有丝织品;三、商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文化:1.书法:仓颉造字,原始文字;2.绘画:《鹳鱼石斧图》;3.戏剧:傩戏;科技:远古时期的科技不太发达。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政治:1.中央:制,王位继承的传子有制被破坏,井田制出现;2.占卜来神化王权;二、手工业:青铜铸造;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和伯;(方国联盟,“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

“方国”一词最初由孙怡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

《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

“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四、中央官制:相、卿士,相权力大,甚至可以放逐王(伊尹放逐太甲);文化:1.书法:象形文字;2.历法:《夏小正》;科技:夏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政治:启以王位制取代禅让制;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发展,村社结构仍有保留;生产工具:少量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2.手工业:冶金、制瓷、纺织;3.商业:商人善经商,名称由来;文化:1.书法:甲骨文,文字成熟;2.历法:殷历——①干支纪日法;②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月,1年12月,闰年13月;③大月30天,小月29天;科技:商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总体: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中国从远古的夏朝沿用至今的历法

中国从远古的夏朝沿用至今的历法

中国从远古的夏朝沿用至今的历法,称为夏历;因为古代历法需由皇家发布,故亦称为皇历。

西方的历法传入中国后,称为公历,而把传统的皇历称为农历,为什么称为农历呢?因为传统皇历中的时令节候,与农业耕种活动密切相关,故称为农历。

公历是太阳历,故称为阳历;农历是置闰月的太阴历,我们一般口头上称为阴历,如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是阴历正月初一。

但从学术意义上讲,农历是阴阳合历,即农历同时具有阳历和阴历的历法内涵。

如阿拉伯国家使用的就是纯粹的阴历,没有置闰月,不含有阳历历法的成份,所以阿拉伯世界的新年有时在冬天过,有时在夏天过。

因为阴历十二个月的天数,少于阳历十二个月的天数。

以下是学术面的解释:关于中国的农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合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农历、藏历。

所以,中国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

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阳历成份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

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太阳、月亮是人们挂在天上的日历。

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农历: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

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 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 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干支历法

干支历法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干支纪日、纪时
干支纪日
(甲骨文时期开始)
干支纪时
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时段 夜半 鸡鸣 昧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时间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时段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间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干定岁运
五运六气历
“六气”的划分原则 分则气分,至则气至
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大寒 春分 小满 大暑 秋分 小雪 立春 雨水 惊蛰 清明 谷雨 立夏 芒种 夏至 小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寒露 霜降 立冬 大雪 冬至 小寒
六十甲子 只记天干 不记地支
夏 春 冬 秋
第四节
干支历法与中医药学
一、中医学的“天人一体观”
1 年节律—生理变化
夏热
面白尿多
面红汗多
春 暖
阳 长 阴 消
阴 长 阳 消
秋 凉
春弦夏洪
冬寒
秋毛冬石
一、中医学的“天人一体观”
1 年节律—季节多发病
夏善病胸胁
夏热
阳 长 阴 消 阴 长 阳 消
秋善病痎疟
二、子午流注
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由于时辰变化,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1.寅时( 3点至5点 ) 肺经旺,肺朝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干支纪年法农历

干支纪年法农历

干支纪年法农历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

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

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

(一)干支纪年法的传统算法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

以此类推。

(如下表)十二生肖年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

(如下表)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子丑寅卯辰己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午未申酉戊亥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二)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传统的计算法,必须知道一个已知年,然后往前后推算,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年份的最后一个数字就对应天干的相应的字,然后用年份除以12所得的余数,用这个余数去找相对应的地支字和十二生肖字,于是天干地支字的组合便是干支纪年,对应的生肖字便是生肖纪年。

如2006年,6对应的天干字是丙字,2006除以12的余数是2,2所对应的地支字是戌字,所对应的生肖字狗字,所以2006年是丙戌年,狗年。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专题知识归纳(一)科学技术篇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

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

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
时间管理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珍贵和有限性,这对现代社会的时间管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 规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与历史观紧密相连,这种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反思。
浑天仪的功能
浑天仪是古代中国用于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通过它可以测定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以 及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等。
圭表测影原理及实践应用
圭表测影原理
圭表由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标竿(表)和一把水平放置的尺子(圭)组成。当太阳照射到表上,会在圭 上投下影子,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和时间。
在传承古代历法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国际传播
将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其独 特魅力和价值。
谢谢
THANKS
实践应用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利用圭表测影的方法,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如《夏小正》、《月令》等,为农业生 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其他天文仪器简介
01
漏刻
漏刻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组成,通过
滴水和指针的移动来显示时间。漏刻的种类繁多,有沉箭漏、浮箭漏、
漫流漏等。
02
天文图
文学艺术创作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 中会借鉴古代文学的时间表现手法,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06 总结: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的历法

古代的历法

中元 七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之母坠入饿 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 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
中秋 八月十五日。 重阳(重九,九日)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 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 登高饮酒的习惯。 冬至 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 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5、干支纪年法 自东汉元和二年(85年)实行,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至 今没有中断。历史学家上推至公元前841年,知道这一年 是庚申年,《中国历史年表》排出从公元前841年至公元 1949年逐年的干支。公元85年以前的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 上去的。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 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 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 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 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 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娶訾
月份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十四节气 节气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立春
中气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雨水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
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夏历是以冬至 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 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依次直到十 月为建亥之月。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 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 历十一月。

夏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生活

夏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生活

夏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生活概述大约在公元前22世纪,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夏代。

由长期生活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的夏族创造的物质文化,考古界称为夏文化。

夏王朝建立后,夏代的历史则不仅仅是夏族的历史,而是中国各地不同部族的共同历史。

夏的统辖地域主要在黄河中游一带,其周围则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城邦。

夏代的经济在龙山文化晚期的变革中发展较快,考古发现表明,夏代纪年内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城址,不少聚落遗址和公共墓地出土的遗物都反映出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天文、历法、铜器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掠夺和兼并也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战俘和奴隶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丰富的陶器、玉器、骨角器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则表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

继夏代之后,公元前17世纪末中国历史到了商代。

商族把东方沿海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经验与中原的科学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发展了自己商品交易的特长,从而使社会经济空前活跃起来。

由于商代统治的地域更加扩大和生产规模更大,出现了比较固定的采矿、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生产基地。

造型多样、图案庄严神秘的大批青铜器皿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新技术的推广,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使桑蚕业和纺织业、畜牧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造车和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物资的交换、生产技术的传播和商品的交流;商代的玉器、竹木器、漆器、骨角器等手工业的全面发展,使社会经济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雄伟城市。

虽然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边鄙地区还存在生产力低下、只知渔猎不知稼穑的氏族部落,但总的看来,商王朝统治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东方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1世纪建立的西周,经济的发展为更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西周的经济制度比较完善了,使全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纳入统治者宏观调控的轨道向前发展。

夏朝的科学文化

夏朝的科学文化

夏朝的科学⽂化 1)⼆⾥头⽂化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献记载既少,⼜多模糊不清。

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作,⽬前还在继续探索中。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西南部等地,发现了⼀种介于河南龙⼭⽂化和郑州⼆⾥岗早商⽂化之间的⽂化遗存,以河南偃师⼆⾥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头⽂化”。

这⼀⽂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范围内。

⽬前,虽然还没有⾜以确定它是夏代⽂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地推动了探索夏代⽂化的⼯作。

2)⼲⽀纪年纪⽇法 中国传统的⼲⽀纪年纪⽇法,起源是很早的。

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天⼲为名,说明当时⽤天⼲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当时已能依据北⽃星旋转⽃柄所指的⽅位来确定⽉份,夏历就是以⽃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为岁⾸。

保存在《⼤戴礼记》中的《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献。

它按夏历⼗⼆个⽉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中的星象、⽓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它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产发展⽔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3)原始⽂字 从仰韶⽂化到⼤汶⼝⽂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

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字和⾦⽂,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字,是基本成熟的⽂字。

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九百年,夏代已有⽂字和⽂献记录,是⽆可怀疑的。

马贺⼭认为:商朝的⽂字是成熟的,夏朝的⽂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字,是夏篆. ⼀提篆字,⼈们⾃然会想到⼤篆和⼩篆,所谓⼤篆,即指周篆;所谓⼩篆,即指秦篆。

篆字,就是官⽅⽂字。

历史上还有夏篆⼀说,由于⼈们未发现夏朝⽂字,所以⼈们⼀直对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字。

⼀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篆》⼗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之‘篆',泛称也。

中国农历发展简史

中国农历发展简史

中国农历发展简史农历,指的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又称旧历、夏历。

与古巴比伦历、古印度历、犹太历等历法一样,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即同时兼顾朔望月周期和回归年周期,使每个月符合月亮盈亏变化,每一年符合春夏秋冬的变化。

除此以外,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法也是中国农历的重要元素和特征。

我国自先秦至清末,正式的历法(包括没有施行的)据统计共有102种之多。

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开始施行公历,即格利高里历(但纪年用的民国纪年,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但农历仍然在民间被普遍使用。

古历频繁更改,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历法超前或落后于实际天象,修订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年的平均长度尽量接近回归年,使月的平均长度尽量接近朔望月,并寻找合适的置闰周期。

从早初人们的观象授时,到反复制定和修改而成精确适用的历法,经历了几千年观测和推究。

这里我们就中国农历的发展轨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中国农历的发展进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上古时期,指从远古传说时代至夏商周时期,没有证据表明该时段已经制定过成文的历法,但天象观测和历法研究已经开始,并取得显著了成绩,为成熟的历法制定准备了条件;2)古历时期,指春秋至秦汉之交,从古代文献推断,当时已经产生了六部正式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合称“古六历”;3)中法时期,指从汉武帝太初改历至明末,之间多部历法,几经改革,但基本原则和模式未变,均为中国人独立创建,此称中法时期;4)中西合法时期,指明末清初,由于传教士的进入,开始采用西方的数据和方法,以中国体例制定历法,故称中西合法时期。

(此后即进入公历时期)。

本文将先对以上各个阶段中重要而有代表性的成就和特点进行介绍,中间会穿插阐述一些必要的天文和历法的基本概念。

有关二十八星宿、干支纪法、星期制的起源及其与历法发展的关系等内容很有意思又颇有争议,我们将另设专题介绍。

(一)上古时期历法,简单来说就是合理安排年月日时,以指导生产生活。

夏朝天文历法成就大全

夏朝天文历法成就大全

夏朝天文历法成就大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

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天文历法成就大全,希望你喜欢。

夏朝天文历法成就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

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夏代在承袭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天文历法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

如《左传》所引《夏书》中的“辰不集于房”,就是记录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

描写了当时还没有认识日食的自然规律的人们鸣鼓奔走的景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又如《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时“夜中星陨如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

在历法时,我国传统用六十甲子记日的方法,可能夏代已经存在了,如在夏王朝后期的诸王中,胤甲、孔甲和履癸等都是用日干为名。

夏代的历法,依据北斗星的旋转确定月份,并把斗柄的正月定为岁首,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

孔子说“行夏之时”,《大戴礼记》保存的《夏小正》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夏时”。

它虽然不可能是夏代人写的书,但其中却很可能包含着夏代已经积累起来的天象和物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夏小正》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依次载明了每月的星象,动植物的生息变化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活动。

商朝时期的天文历法商人不知有否占星术,但他们已会观察天象而定历法。

在甲骨卜辞中已有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日蚀和月蚀的蚀字,甲骨文写作、等形。

卜辞中所记日蚀,目前已知的仅二见:癸丑贞,日夕[(有)]食……田(上甲)?(《京》3965)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又(有)食,非若?(《佚》374)这里的“日有食”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同。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度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人物:禹(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5)末代国君:桀(6)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7)启继承王位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7)夏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2.商朝的统治:(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建立人物:汤(3)都城:亳、殷(盘庚迁殷)(4)末代国君:商纣王(5)盘庚迁殷:原因:躲避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

3.西周的兴衰:(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人物:周武王(3)建国之战:牧野之战(4)都城:镐京(5)末代国君:周幽王(另外一个暴君是周厉王)(7)西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

分封对象:宗亲(主体)、功臣等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作为藩篱拱卫周朝)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评价: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刘向《战国策》而得名)1.王室衰微:(1)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背景:礼崩乐坏,分封制等各种制度瓦解。

干支纪年的表示方式

干支纪年的表示方式
如: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与历法

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与历法

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与历法中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历史纪元,其纪年方法与历法对于后世的历法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与历法,并探讨其在后来历法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在中国夏朝时期,人们主要采用夏代的君主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方法来纪年。

1. 君主纪年夏代的君主纪年是以君主在位年数为标准进行纪年的方法。

每位夏代的君主上位之后,年号就会更替,国内外的事件也会以君主的年号进行记载和纪念。

这种纪年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方便记录和辨认。

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夏代的君主纪年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2. 干支纪年夏代还采用了干支纪年方法,即以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

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干,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支。

这样组合可形成六十个干支纪年的周期。

例如,甲子、乙丑、丙寅等依次循环。

干支纪年的特点是周期性强,易于推算,因此广泛应用于中国历史纪年和农历编制。

二、中国夏朝的历法夏代的历法基本上以农业生产和天象观察为基础,主要包括夏历和夏曆这两种形式。

1. 夏历夏历是中国夏朝使用的一种日历形式。

它主要以太阳为基准,按照公转一周365.25天的周期来计算。

夏历将一年分为十个月,依次为仲春、孟夏、仲夏、孟秋、仲秋、孟冬、仲冬、七月、八月和九月。

每个月都按照早晚长短来确定一月有几天,这种月历形式更加贴合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

2. 夏曆夏曆是中国夏朝另一种历法形式。

它基于农业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将一年分为六季,即孟夏、仲夏、孟秋、仲秋、孟冬和仲冬。

每个季节再分为八个节气,共计四十八个节气。

这种季节历法的特点是更加强调农时和物候,有利于农民农业生产的安排。

三、历法的影响与发展中国夏朝的纪年方法和历法对于后世的历法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1. 影响纪年方法中国历史上君主纪年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年号和纪年法来标示君主在位的年份,例如明代的洪武年号、清代的康熙年号等。

夏朝的制度

夏朝的制度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帝位传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

这种传承主要有“家”传承、诸侯国传承、天下传承等。

世袭制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国家形成之后,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

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世袭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因为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

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

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的十二神法,在历法及气象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月干支是其中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预测气候变化和活动时间。

月干支计算方法,是一种用以确定中国传统月历中月份名称的一种计算方法,它以每个月的天数为基础,以十二生肖来代表不同的月份,每月的月份名称也会随之改变。

在这种计算方法中,每年的月份用“干支”表示,它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等十二个符号表示。

月干支计算方法可以从公元前四千年起就可以追溯到小燕炎帝时期。

在这段历史上,月干支曾经被用来记录大小寒暑,预测气象变化及活动时间。

按照月干支计算方法,中国新年以正月为开始,正月的月干支即为本年的月干支。

比如,2012年的月干支是“辛丑”,即第九月是辛月,第十月是丑月。

而在2020年,月干支则是“庚子”,即第七月为庚月,第八月为子月。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是通过一种叫做“六十值天干”的方法来实现的,每一年中的月份和日期皆可通过这个方法来计算得出。

其原理是通过六十种值天干来表示每一天,它们由七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结合而成,其中每个天干、地支分别为十二分之一,即五个月,所以六十种值天干可以作为一年的计算基础,用来确定每一天的月份及日期。

月干支的计算也与每年的节气有关,比如立春时就是“丙寅”,清明就是“庚辰”,立夏就是“丁卯”,小满是“壬申”,大暑是“癸酉”,立秋是“戊戌”。

节气期间,日月干支自重新开始排列,从而定义出新的季节。

月干支计算方法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时间,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也被用于其他领域,如风水学和预测学,也越来越被用来帮助人们在不同的领域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机会和减少风险。

夏朝的政治制度简介

夏朝的政治制度简介

夏朝的政治制度简介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

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

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

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

夏后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

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

《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

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子则帑僇女。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

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

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

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

“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

右,车右。

”“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后氏官百”中当有诸多官员专司赋役征发事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与“夏朝”、历法、干支“夏”与“夏朝”、历法、干支在篆文中,“夏”是由“頁”、“夊”和左右分离的“臼”组成。

“頁”就是起头之义。

“夊”在篆文中由“人”和阴符“乀”组成,是下肢没有进化(发育)齐全的会意。

“夊”字的本义就如此。

“臼”,为相反的会意,也是对立的会意。

这个相反,也许是与“当代”人的肢体差异,也许是建立以相反性为认识核心的体现天体运行规律的文化。

全字综合起来分析,应该是代表着周朝对这一时期的分析:这一时期的人,尚属于“小人”时期,下肢没有进化齐全,但这时,已经着手研究天体运行规律,建立了初步的历法。

这种历法是有其证据的,那就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提到了古代陶片记载的24个字符,它是干支文化的雏形。

那时有没有王朝呢?既然存在这种文化,就必然有君主进行管理,形成了面积较广阔的集权,各司其职。

有些专家否定夏朝是一个朝代,这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四季中有“夏季”之谓?夏季中的夏至,是天体测量中的一个中心点,当月食发生在夏至这一天,就视为起元的依据,其年记戊午(戊在天干中,属于中心位置),其日记戊午(甲骨文中的“午”字就揭示了日月之间的关系,由两个●●组成)。

这一理论应该是夏朝传承下来的。

为了纪念这一时期,就将这一时间段称为夏季,这一历法,称为夏历。

为什么要以夏至为依据,而不以春分为依据?首先是要解决记录日期的记录问题。

外界的能量——太阳,是认识阴阳,分辨义理的依据,客观认识,太阳起于晨落于昏,其中心在中午。

在年月日时的计算中,都存在地支十二的周期,它的表述也在同一个圆圈中,实现了彼此的.“同”。

这个“午”,既是午时,也是午日,既是午年,也是午月。

当这一天文现象出现时,这一日就是戊午日,这一年就是戊午年,由此可以找到起点干支甲子。

为什么以寅为岁首是科学的?先得明确,静态是建立在动态基础上的认识理论,它存在中心,起整体的调节作用。

地球运动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周年南北视运动,一是周日东西视运动。

两种运动构成了整体。

如前所说,太阳周日客观运动,起于晨,相当于卯时。

周年的客观运动起于冬至,在地支子。

立足中心认识,就是子卯之间的中心点,即以立春为界。

故以寅为岁首,反映了一种系统思维。

为何一日不起于卯时,而要从子时开始?它还是相反思维的结果。

年起于寅(立春)是局部得出整体的思维反应,日起于子是整体决定局部的体现。

年是整体,日是局部,整体以冬至子为起点,它就决定了一日的起点在子。

那么,24个节气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是天体运动的共性划分理论,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的,之所以要牵涉到农事活动,就在于我们处于温带地区,气候的变化也反映了天体运行节律,同时,古人研究干支理论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计算天气变化规律,为农事服务,甲骨文中大都是记录天气情况作为研究资料的,故节气与气候、农事活动相关联。

但这一理论只看到了共性,没有看到天气的变化与各地所处的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维度等个性因素密切相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但是它反映了地球上带普遍性的规律,按整体之大决定局部之小的原理,还有着巨大的理论开发前景。

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单以月亮运动为依据的阴历算法?尽管干支的起点反映了整体理论,结合了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形成了三位一体。

但运行中,只体现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还有一个月亮与地球的运行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应形成平行的两种规律,即月地的运行规律和日地运行规律。

因此,体现月地的运行规律的阴历理论是不能少的。

目前使用的公历并不科学,可一些人并不知道谁是谁非。

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也就附和了他们的历法体系。

笔者在一首诗歌中指出:“西历三十改前科,莘莘才子不知何”(见《谜语和古诗结合的创意》)。

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说的。

网友还可以参看本网发的《干支理论与天文、哲学的意想》。

根据本人推算,这一天文现象最近的一次当发生在公元前1203年,是否发生在公元前1203年,还有待天文学家的精密计算。

这一时间当属于商朝武丁时期(前1250年——前1192年),但干支的雏形早就出现了,得上溯到上次月食与夏至相并的时间,那就是商朝前,也就是夏朝。

这一时间当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了以后9595年的运行规律。

按一周期28次月食计算,即经过5050个月食周期,这个数是1加到100的整数,是天体的“理性”再现。

这一大周期结束,又得重新建立干支起点。

现在的公元计算法,没有天文依据,科学的计法应该以此为起点。

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自西向东转动具有不变性。

这种不变性决定了起点的不变性。

假若从气候分析,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冬季,起点就有两个,是否存在两种计算法,即两种计年方法呢?划分是不以暖冷季节论的,四分法所形成的四季是天体运行的动态划分,结合静态三分,就形成了十二月的划分依据。

这就牵涉到对“形”与“象”的认识。

大统摄小,高控制低,是形象的基本理论,也是系统认识的方法论。

对地球来说,这种统摄就得从山脉来分析。

北半球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这就决定了以北半球的青藏高原为起点的计算方法。

故中国上古就留下了脚印在那里。

这有地名为证。

其中一个叫“中堆”。

“堆”的左边是“土”,就是古代的量天仪,与“圭”字相仿,有测量天文之义。

右边是“隹”,用鸟会意天上的日月星辰。

“中堆”的意思是:测量天文的中心地点。

因为测量点有一个土堆,以稳定仪器,于是后来将“堆”字引申为累积在一起的物质。

古代人也在摸索这个测量地点,故在中堆不远处(以东)还有与天文测量有关的两个地名:定日。

读者不妨去翻翻地图册。

其它周边的地名都是藏语的音译,唯独这些与天文有关的地名,能通过字义来领悟。

可以肯定,这些天文地名都是汉人保留下来的。

再过来30度(相当于一个时辰),在同一经线上的周边,还有大量与天文测量有关的地名,如广东的甲子,江西的星子,河南的会亭(高午的会所),总共有六七个。

按时间计算,彼此不过相差两三分钟,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

喜马拉雅山脉之所以这样雄伟,应该与北斗七星有一定的联系,古代总是非常重视斗柄所指方向(斗宿在十二次丑宫,为冬至子所在地),是否该山脉的隆起与斗柄有某些内在联系,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尽管从现代天文的角度认识不可能,离我们似乎太遥远。

由此想到了另一问题,即珠穆朗玛峰地区原来是不是海洋的问题。

据教材介绍,珠穆朗玛峰南坡发现有海洋鱼类化石,于是一些地理学家断定,该地区以前是海洋。

这就关系到先有山脉还是先有水的问题。

无疑,水同其它矿物质一样,都是原始物质泥石演变而来,这种变化得以地球整体形态的变化为依据,即以山脉的隆起为前提,否则,就不可能衍生出水和其它万物来。

那么,鱼类化石从何而来?如果我们将思维拓展一下,就不会限定在这个独有的原因上。

印度洋上的形成的龙卷风完全有可能将鱼类卷到南坡,而泥石流又将其掩埋,变成了化石。

干支除了表面的年月日时的运行记录外,还存在深层次的形而上的运行,其理论极为深奥,它存在正反六种运行记录方法。

现将东经100.4度~130.4度的干支运行规律列表于后(以公元前1203年为依据)-KH "^4 f:s!%*?-9Hm-e\ hQ\a|dXjL_S&论文中国t0(sJ ]F!D]AY;18B;"1Ro =5Og公元前1203年日食发生在夏至戊午-戊午-戊午-癸丑(按这一空间计算,午时应该是11点13分24秒~13点13分24秒)论文“夏”与“夏朝”、历法、干支来自.66WEN.免费论文网列公元/运1-运2-运3-运4-运5/运6 公元-运1-运2-运3-运4——运5——运6-1203*乙丑*乙丑*戊午*戊午*丁巳*己未6398—癸酉-己酉————壬寅————乙亥-1103———甲子———丁巳———庚申6498————戊申————辛丑————丙子-1003———癸亥———丙辰———辛酉6598————丁未————庚子————丁丑-0903———壬戌———乙卯———壬戌6698————丙午————己亥————戊寅-0803———辛酉———甲寅———癸亥6798————乙巳————戊戌—己酉-己卯-0703———庚申———癸丑———甲子6898—甲戌-甲辰————丁酉————庚辰-0603———己未———壬子———乙丑6998————癸卯————丙申————辛巳-0503———戊午-己未辛亥———丙寅7098————壬寅————乙未————壬午-0403———丁巳———庚戌———丁卯7198————辛丑————甲午————癸未-0303———丙辰———己酉———戊辰7298————庚子————癸巳————甲申-0203—丙寅乙卯———戊申—丙辰己巳7398—乙亥-己亥————壬辰————乙酉-0103———甲寅———丁未———庚午7498————戊戌————辛卯————丙戌-0003———癸丑———丙午———辛未7598————丁酉—己巳-庚寅————丁亥+0098———壬子———乙巳———壬申7698————丙申————己丑————戊子+0198———辛亥———甲辰———癸酉7798————乙未————戊子—戊申-己丑+0298———庚戌———癸卯———甲戌7898—丙子-甲午————丁亥————庚寅+0398———己酉———壬寅———乙亥7998————癸巳————丙戌————辛卯+0498———戊申———辛丑———丙子8098————壬辰————乙酉————壬辰+0598———丁未-庚申庚子———丁丑8198————辛卯————甲申————癸巳+0698———丙午———己亥———戊寅8298————庚寅————癸未————甲午+0798—丁卯乙巳———戊戌—乙卯己卯8298————己丑————壬午————乙未+0898———甲辰———丁酉———庚辰*************************************+0998———癸卯———丙申———辛巳1898年起,100年内的大环境运行+1098———壬寅-辛酉乙未———-壬午排年-运1-运2-运3-运4——运5―—运6+1198———辛丑———甲午———癸未-——戊辰-———壬戌-——-甲寅-—+1298———庚子———癸巳———甲申1898—戊辰-甲午—丙寅—丁亥—癸丑—庚寅+1398———己亥———壬辰———乙酉1908—己巳-癸巳-丁卯-丙戌—壬子—辛卯+1498———戊戌-壬戌辛卯———丙戌1918—庚午-壬辰-戊辰-乙酉—辛亥-壬辰+1598———丁酉———庚寅———丁亥1928—辛未-辛卯-己巳-甲申-庚戌-癸巳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