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8)
一、判断题1.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N2.能量通过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由低向高流动时逐级增加,形成能量金字塔。
N3.能量通过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由低向高流动时逐级递减,形成能量金字塔。
T4.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或遭受毁灭。
T5.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或遭受毁灭。
N6.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
T7.池塘污染造成鱼死亡,大量鱼死亡后造成池塘污染更严重,从而造成更多的鱼死亡,这种现象是正反馈。
T8.池塘污染造成鱼死亡,大量鱼死亡后造成池塘污染更严重,从而造成更多的鱼死亡,这种现象是负反馈。
N9.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N10.生态系统物质流动是循环不灭,而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递减的。
T11.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T12.食物链上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的总和被称为一个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是固定的。
N13.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被称为生物群落。
N14.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有十分之一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N15.有毒物质地点富集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降低的现象。
N16.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指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T17.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可能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T 18.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四川农大考纲
四川农大考纲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四川农大,是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的一所以农学为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高校。
下面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四川农大的考纲。
一、学科设置四川农大设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草业科学、林学、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建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法学、社会工作、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口腔医学等42个本科专业。
二、教育理念四川农大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目标四川农大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教学模式四川农大秉承“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科研成果四川农大在农业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社会服务四川农大注重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7)
一、判断题1.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越来越小。
N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T3.种内互助对种的生存有利,种内斗争对种的生存不利。
N4.捕食动物有时变成了猎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T5.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弱;种群越大,遗传漂变越强。
N6.生物的适应性不一定会创造“最好”或“最优”的表现型。
T7.社会生活对每一个社会性生物总是非常有利的。
N8.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N9.耐受性定律指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N10.耐受性定律是指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T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是指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T1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是指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N 13.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T14.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T15.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T16.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表面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表面积相对较小。
N17.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大的趋势。
N18.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T19.生物学零度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T20.有效积温是指所有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恒定的。
N21.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则K值随种群数量上升而下降。
西南大学657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13)
一、判断题1.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
T2.生命依靠能量的不断输入一直在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作抗争。
N3.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会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T4.慢跑时,细胞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
N5.慢跑时,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T6.谷氨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中心。
N7.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34或36个ATP。
N8.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进行。
T9.无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进行。
N10.三羧酸循环可得30个ATP。
T11.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CO2。
N12.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两者循环交替发生。
N13.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而暗反应则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N14.根据在光合作用中作用的不同,光合色素可分为作用中心色素和聚光色素。
T15.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在暗反应中被释放。
N16.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生O2的。
T17.光反应将二氧化碳合成糖类。
N18.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景天科植物酸代谢。
T19.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一般植物在全年生长季中约为1%~2%。
T20.只有当铁蛋白和钼-铁蛋白同时存在时才能催化固氮的作用,否则就没有活性。
T21.有些固氮微生物不与植物共生也能固定分子态的氮。
T二、单选题1.生物体属于( A )。
选项A)开放系统选项B)闭合系统选项C)隔离系统选项D)都不是2.下列对于自由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选项A)自由能是恒温、恒压条件下总能量中可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选项B)自由能是一种过程函数选项C)自发过程自由能从大到小选项D)自发过程自由能从小到大3.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 C )。
选项A)CTP选项B)葡萄糖选项C)ATP选项D)脂类4.动物细胞的ATP是由( C )过程所产生的。
选项A)吸收作用选项B)同化作用选项C)分解作用选项D)合成作用5.人体主要的ATP代谢来源是( B )。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11)
一、判断题1.C、H、O是构成糖类的主要元素。
(T)2.微量元素的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1%以下。
0.01%(N)3.Cl、Na、K、Ca、Mg都属于常量元素。
(T)4.硼是某些绿色植物和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哺乳动物不需要它。
(T)5.氟与牙齿健康有重要关系(T)。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硅和铝。
(T)7.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氧、碳和氮。
(T)8.碘的日推荐量为40~150ug,过量食用容易引起碘中毒。
(T)9.硒毒性很大,但对防治大骨节病有效,并可以抗衰老。
(T)10.铜具有细胞毒性。
(T)11.铜能抑癌但又可损害正常细胞。
(T)12.铜﹑硒和碘等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T)13.有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必需摄入量和表现有害毒性剂量之间的差别不大。
(T)14.铜﹑硒和碘等的毒性和人体摄入剂量有关。
(T)15.水生生物和幼年动植物含水分多于陆生和老年动植物。
(T)16.细胞水含量通常在60~95%之间。
(T)17.细胞无机盐含量通常在2~5%之间。
(T)18.水和无机盐都有离子态和结合态两种状况。
(T)19.铁参与叶绿素形成。
是镁(N)20.糖类由氢﹑氧和碳组成。
(T)21.葡萄糖是五碳糖。
是六碳糖(N)22.细胞内最重要的单糖是六碳糖和五碳糖。
(T)23.几丁质参与昆虫外骨骼的组成。
(T)24.脂质由氢﹑碳﹑磷﹑氧和氮组成。
(T)25.脂质全部都难溶于水。
(T)26.蛋白质由氢﹑碳﹑硫﹑氧和氮组成。
(T)27.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破坏,即氨基酸序列被破坏。
蛋白质空间构象破坏(N)28.核酸由氢﹑碳﹑磷﹑氧和氮组成。
(T)29.核苷包括核糖和碱基。
(T)30.单核苷酸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
(T)31.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T)32.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N)33.核苷酸包括1个戊糖,一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氮碱基。
(T)34.原生质是指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9.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复习题
9.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复习题9、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复习题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根据研究层次来划分,生物学的分科主要有()。
(1)细胞生物学(2)分子生物学(3)生态学(4)解剖学2、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1)生态环境多样性(2)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3、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创立了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4、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6、()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1)施莱登(2)摩尔根(3)达尔文(4)孟德尔7、()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施莱登和施旺(2)沃森和克里克(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4)孟德尔和摩尔根8、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包括()等,已成为现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4)酶工程二、判断题1、非生物具有远远超越任何生物的高度有序性()。
2、生物能对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运动常被当作动物和人类生命存在的标志特征()。
4、人类是唯一不适应特定环境,而又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生物()。
5、多细胞生物只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6、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
7、发生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实现了从流动的渔业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变迁()。
8、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9、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常分为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四个步骤()。
10、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三、名词解释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四、简述:生物的同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宇宙、地球与生命一、选择题1、原始地球上存在有机物质,其可能的来源有()等几个途径。
川大考研普通生物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及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生物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的分子结构上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
2干扰素3 稳态:生物体使内环境的性质维持不变的能力。
4 光周期诱导5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能量通过磷酸化贮存在ATP 中的过程。
6光敏色素7无氧呼吸8细胞呼吸:细胞氧化葡萄糖,脂肪酸或其它有机物以获取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9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到根的皮层中,和根形成特定的结构,即菌根。
10双受精:特指被子植物的受精现象,指的是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
11 生物节律12 等位基因13细胞分化:是指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在细胞之间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上稳定性差异的生命活动过程。
14基因库15内皮层:皮层最里面的一层紧密相连的细胞。
15 再生作用16适应:P317原核细胞18氧化磷酸化:代谢物的氧化作用与ADP的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19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没有氧参与,代谢物氧化及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排部而生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0体液免疫:靠B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的方式21形成层22克隆23 共质体途径:植物组织中细胞以胞间连丝互相连接而成一个整体,水和无机盐在这个整体中顺离子浓度穿过胞间连丝向根中部运输的方式。
24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
25三羧酸循环26 世代交替:如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包括产生配子的配子体和产生孢子的孢子体2个世代。
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27 蛰伏28 应激性29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30 原肠胚:囊胚腔缩小或消失,褶入的细胞层形成的一个新腔。
31中心法则32协同进化:关系密切的生物,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因而在进化上发展了互相适应的特性,这种互相适应的现象称为协同进化。
33光能细菌34病毒粒子35 反馈调节:一个系统本身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
新版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
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
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3)普通生物学(854)生物化学基础参考书目为:1.《陈增阅普通生物学》(第三版) 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2.《生物化学》王镜岩、朱圣庚、许长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1、单词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川农-细胞工程-知识点重点
上篇+中篇知识点1.2章1. 生物工程:又称生物工艺学,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细胞工程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创新新物种的一门综合技术2. 细胞工程:应用生物科学理论,借助工程需原理和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进生物的遗传现象,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3. 1885年卢克斯发现鸡神经细胞可以在生理盐水中存活并使用组织培养一词4.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反之利于茎或芽的分化,比例想当时只分裂不分化5. 细胞工程的特点6. 细胞全能性:指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展成完整个体的潜力7.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分化8. 脱分化: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分化功能的为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即分化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变为胚性状态而重新获得分裂能力的过程9. 顶体反应:精子的头部接触到卵子表面时,位于其头部顶端的细胞器之一-顶体发生顶体反应,由顶体部分伸长为顶体丝,并分泌出多种酶蛋白(顶体蛋白)顶体蛋白溶解卵膜,使精子头部进入卵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子,完成受精的过程10. 精子获能:刚排出的精子运动能力不能穿过卵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受雌性生殖道的分泌物(获能因子)作用后具有受精能力,这种作用称为精子获能11. 桑椹胚:动物胚胎的在64细胞以前的实心体12. 囊胚:在桑椹胚后,细胞团内部空隙扩大,成为充满液体的囊胚腔,此时的胚胎称为囊胚13. 受精后卵子通过两种机制阻止精子的进入:1.膜瞬间去极化2.通过皮质反应,破坏精子受体和形成精膜3章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诱导成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1)便于人工控制培养条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2)占地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3)利于筛选突变体,是优良的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4)利于繁殖珍惜、濒危动物,保持品种的特性3.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①器官发生途径②体细胞胚发生途径p32自己看一下体细胞发生途径具体内容4.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调节物质:(1)植物激素: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的原料为色氨酸,主要在顶端和幼嫩的叶片中合成,根也能合成作用:细胞水平上,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枝的伸长,根的生长,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并促进其生长的植物激素,自然状态下主要在根中形成(4)赤霉素:5.常用培养基:(1)富盐平衡培养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如LS、MS 特点是:微量元素种类齐全、浓度高;元素间比例适当,离子平衡好,具有将强的缓冲能力,稳定性好,营养丰富,一般培养时无需加入有机成分(2)高硝态氮培养基:B5 N6 SH 特点是:硝酸钾浓度高,氨态氮浓度低,含有较高浓度的硫胺素(3)中盐培养基:代表培养基:Nitsch 特点是:大量元素无机盐为MS的一半,微量元素种类少,但含量高,维生素种类比MS多(4)低盐培养基:特点:无机盐有机成分含量浓度低,多用于生根培养6.试管苗玻璃化现象(1)玻璃化:组织培养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试管苗呈变透明状,外观形态异常的现象,又称过度水化现象(2)原因:适应性的生理问题,是不能很好适应培养基和培养环境的结果(3)防治措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助于克服玻璃化;注意通气,尽可能的降低培养容器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改善氧气供应情况;适当降低培养基中NH4浓度;注意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配合以及激素与钾离子的配合使用;控制温度,适当进行低温处理,避免过高的培养温度有利于消除玻璃化7.褐变(1)原因:当外植体处于机械损伤等逆境时,细胞膜的结构被破坏,酚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使其发生氧化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和水;醌类物质经过非酶促聚合形成黑褐色物质(2)防治措施:选择适宜的外植体;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细胞筛选和材料预处理;使用抑制剂;使用吸附剂8.微生物污染问题措施:(1)改进外植体消毒方法。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14)
A一、判断题1.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一个座位。
T2.生物的表型由基因决定,环境不会对生物的表型产生影响。
N3.玉米的高秆和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
N4.在分子遗传学中,有一个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多种形式是等位基因。
T5.用两株水稻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N6.大写的英文字母总是表示显性基因。
N7.基因符号总是以一个英文字母表示。
N8.含有不同基因的个体为杂合体。
N9.如果同时考虑4对基因,A A B b C C d d这样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T10.在小麦杂交试验中,用高秆的F1自交,在100株F2中出现了27株矮秆植株,推测是出现了基因分离现象。
T11.用红花豌豆的F1自交,在100株F2中出现了2株白花植株,这是由于基因分离引起的。
N12.分离定律的本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T13.分离定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相互分离。
N14.杂合的红果番茄(红果为显性,黄果为隐性)所产生的配子中,50%的配子带有黄果基因。
T15.杂合的红果番茄(红果为显性,黄果为隐性)所产生的配子中,75%的配子带有红果基因。
N16.我国婚姻法中近亲5代内不准结婚的规定就是根据分离定律和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做出的。
T17.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T18.测交试验可以测知显性表型个体的遗传组成。
T19.用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杂交称为测交。
T20.测交试验在现代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不大。
N21.高秆(显性)玉米与矮秆玉米的杂交后代中,一半为高秆,一半为矮秆,说明高秆玉米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T22.高秆(显性)水稻与矮秆水稻的杂交后代中,一半为高秆,一半为矮秆,说明高秆水稻的基因组成是纯合的。
N23.孟德尔用豌豆进一步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分析,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T24.用黄色饱满豌豆与绿色皱缩豌豆杂交,杂种F1将出现四种表现型。
N25.用黄色饱满豌豆与绿色皱缩豌豆杂交,杂种F2将出现两种重新组合的新表现型。
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普通生物学知识点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生态系统,以及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物间的关系以及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它对于推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普通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前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胞: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等过程。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传递、表达和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演化。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生物进化: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和机制。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和功能机制。
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普通生物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世界的奥秘,并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特点使得细胞能够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结构细胞由许多不同的结构组成,每个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的外层,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细胞膜内部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质。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并调控细胞的活动。
线粒体:细胞中的能量发生器,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细胞使用。
液泡:细胞内的储存器,负责存储物质,如水分、营养物质等。
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官,负责分解和消化细胞内的废物和损坏部分。
高尔基体:细胞的包裹物,负责合成和包装分泌物质。
核糖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工厂,负责合成蛋白质。
细胞功能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协同工作以完成生物体的各种活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功能:新陈代谢:细胞通过代谢过程产生能量,同时合成和分解分子。
普通生物学笔记(49页)
前言这门课要讲的内容—学什么?这门课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处?1 与我们的专业密切相关2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方法—怎样学?1理论联系实际2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生命系统的层次: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群落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系统:2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 H2O、葡萄糖、DNA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
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B结构和功能的统一B生物和环境的统一复习细胞学知识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细胞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
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
信息传递,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细胞器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
能量的用途: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12)
一、判断题1.噬菌体是最小的细胞。
N(支原体)2.细胞的形状与其所执行的生理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T3.高等动物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壁。
N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N5.原核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拟核组成。
T6.原核细胞的拟核由环状DNA分子构成。
T7.电镜下,细胞膜的切面图是明-暗-明三层结构。
N8.细胞膜对生物大分子不能渗透。
T9.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初生壁、次生壁和胞间层三层结构。
N10.尽管细胞在形态上各不相同,但植物细胞壁的构造却基本一致,都是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构成。
N11.植物细胞壁胞间层的作用是保护原生质体。
N12.胞间层是细胞分裂中最早形成的,初生壁是细胞初期形成,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
T13.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次生壁。
T14.陆生植物的叶片、花瓣和果实表皮常常发生角质化。
T15.木材通常非常坚硬,与木材中的导管、纤维等细胞壁木质化有关。
T16.粗面内质网常出现于脂类合成旺盛的细胞中。
N17.不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功能可能不同。
T18.高尔基体是从动物细胞中发现,植物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
N19.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由大、小两亚基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
T20.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T21.溶酶体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具有溶解和消化作用。
T22.溶酶体含有多种碱性水解酶,具有溶解和消化作用。
N23.一旦溶酶体的膜破裂就会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T24.过氧化物酶体常和叶绿体及线粒体一起参与植物的光呼吸。
T25.乙醛酸循环体常和圆球体及线粒体一起将脂类转化为糖类。
T26.月季花瓣表现出红色是因为其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
T27.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内。
T28.液泡主要具有渗透调节、储藏、消化等生理功能。
T29.所有生活的植物细胞都具有中央大液泡。
N30.红海椒表现出红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中含有有色体。
2022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095105养殖
不怀亮、李学伟、赖松家、吴登俊、李志琼、王继文、严太明、杜晓惠、白 林、杨 淞、朱 庆、张明旺、唐国庆、张红平、刘贺贺、刘海峰、朱 砺、杜宗君、张 明、李明洲、赵小玲、刘益平、李 利、韩春春、仲 涛、赵 叶、胡耀东、杨建东、张顺华、李 亮、何 桦、尹华东、王 讯、周光斌、许恒勇、蒋岸岸、姚永芳、黄小丽、曾长军、李 岩、康 波、姜 俊、王 彦、姜冬梅、陈仕毅、王林杰、杨明显、陈德芳、赵柳兰、何 智、牛丽莉、唐茜子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品质遗传育种
经济和特用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
生物技术与育种
作物基因组研究
黄玉碧、牛应泽、柯永培、石海春、佘跃辉、蒲至恩、李 壮、武晓玲、胡育峰、田孟良、王 强
①101 统考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统考英语一③655 植物生理学④854 生物化学
0901Z1药用植物学
农业害虫及其防治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杨群芳、王海建、李 庆、蒋春先
①101 统考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统考英语一③655 植物生理学④854 生物化学
090403农药学
农药毒理学
生物源农药
乐贵洲、杨春平、王学贵
①101 统考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统考英语一③655 植物生理学④854 生物化学
095101作物
①101 统考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统考英语一③656 动物生理学④854 生物化学
090504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特种水生经济动物养殖
蜂学
黎德兵、杨明显
①101 统考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统考英语一③656 动物生理学④854 生物化学
四川高二生物知识点框架
四川高二生物知识点框架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知识体系。
在高二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本文将以四川高二生物知识点为基础,为大家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以便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包裹着细胞的外层薄膜,起到选择性渗透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 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包括细胞器、细胞骨架等。
-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化和储存等。
- 生长与分裂:细胞通过各种代谢过程实现生长,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胞分裂。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传递-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
- DNA复制:细胞分裂前,DNA能够复制生成完全相同的复制体。
- 遗传信息传递:包括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2. 生物进化-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分布等证据支持物种的进化。
- 进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
三、维持稳态1. 环境适应与稳态调节- 全身代谢调节: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
- 细胞内稳态调节:如渗透调节、酸碱平衡调节等。
2. 免疫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机制。
- 急性炎症反应: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四、生殖与发育1. 生殖方式与生殖器官-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包括受精与无性繁殖。
- 生殖器官:包括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2. 发育过程与调控- 胚胎发育:包括受精、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等过程。
- 发育调控: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控机制。
五、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由不同种群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2. 生态学原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基因表达一、植物细胞全能性1.概念:是指每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包含有整个植株的全套基因或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
2.植物细胞全能性是细胞分化和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二、植物细胞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1.植物细胞基因的类型、结构基因:指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顺序,是遗传信息传才递、表达、性状分化发育的依据。
原核生物的基因:为一条裸露的、连续的DNA分子,很少有间隔序列和重复序列,为多顺反子,有操纵子。
真核生物的基因:由DNA与组蛋白及大量非组蛋白结合形成的嵌合体,包含外显子(DNA上编码的部分)和内含子(DNA上不编码的部分),基因序列往往是不连续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基因为单顺反子。
植物细胞基因的结构:由以下4个区域结构组成○15′上游区:转录启始点,含启动子和与表达调控相关的许多元件。
○25′非翻译区:转录启始点到翻译起始密码子之间的序列。
③编码区:翻译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即外显子。
④ 3′非翻译区:终止密码子后面的一段序列及其调控元件,它们对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的效率有重要调节作用。
植物细胞基因组:细胞中携带生命信息的DNA及其蛋白质复合物的总称为基因组。
植物的基因组有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
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但其中的大部分多肽是由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由转运肽引导进入相应的细胞器内。
因此属于半自主细胞器。
2.植物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2.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成RNA,再加工成mRNA,进一步翻译成多肽并折叠成有活性的蛋白质的过程。
原核生物中参与表达只有1种R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中参与表达有3种R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Ⅰ(负责rRNA的合成)、 RNA 聚合酶Ⅱ(负责形成mRNA)、 RNA 聚合酶Ⅲ负责tRNA和小分子RNA的合成。
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学(专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88605--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学(专科)期末备考题库8860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B.核酸C.脂类D.水正确答案:D(2)下列()碱基不是RNA、DNA所共有的。
A.腺嘌呤AB.鸟嘌呤GC.胞嘧啶CD.胸腺嘧啶T正确答案:D(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和交换规律是()。
A.遗传学第一定律B.遗传学第二定律C.遗传学第三定律D.遗传学第四定律正确答案:C(4)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质体D.线粒体正确答案:D(5)()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A.施莱登B.摩尔根C.达尔文D.孟德尔正确答案:D(6)下列不是动植物细胞主要区别的是()。
A.细胞壁B.质体C.核糖体D.液泡正确答案:C(7)下列不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是()。
A.细胞壁B.质膜C.核糖体D.中心体正确答案:D(8)()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A.施莱登和施旺B.沃森和克里克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D.孟德尔和摩尔根正确答案:B(9)下列哪一种细胞器不是由双层膜所包被的()。
A.细胞核B.过氧物酶体C.线粒体D.质体正确答案:B(10)X连锁显性遗传()。
A.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每代都有患者C.女性患者的女儿都为患者D.男性患者的子女患病机会为1/2正确答案:A(11)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A.累加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遗传学说奠基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
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于1909年发现。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简介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
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
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
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带完全相同。
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值,以扩大种群的数量。
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
[2]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
两年生的嫩枝条,出图中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
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
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
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分株繁殖在我国最早于公元4世纪开始使用,西欧和南亚早于我国开始使用。
东汉崔䈕《四民月令》讲到用“栗树”与“栎树”嫁接,使用芽接,在古罗马时代的农书里也可看到果树嫁接的记载。
芽接是嫁接形式的一种,而嫁接是无性繁殖的高级形式的一种,至今也被普遍使用。
[3]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
个体基本相同。
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
(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
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
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
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
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如马铃薯的块茎,吊兰和草莓的匍匐茎等都能长出独立的植株,植物的压条、扦插等也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来。
包括嫁接繁殖和自根繁殖。
[1] 1)嫁接繁殖就是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组织器官接到另一带根系植物的适当部位,使接穗基部的形成层与砧木上部的形成层相互贴近,在两者连接部位新生出导管和筛管等维管组织,使接穗和砧木愈合而成为新植株。
2)自根繁殖就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的再生能力及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使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再生根,芽或枝而成为一个独立个体。
[4]
此外,还有单性繁殖、再生繁殖、克隆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但不具有普遍性。
而且有一定的非自然性质。
还有些动物是两性同体,如蜗牛、蚯蚓、吸血虫、乌贼等,并非单性或无性。
[1]
无性繁殖遗传稳定的细胞学基础
植物的受精卵是一个胚性细胞,在这个细胞里具有一整套来自双亲的遗传基因,当受精卵进行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分成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含有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基因,这样不断分裂形成千百万个子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分裂过程不仅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各部位的细胞进行分化,产生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从植物体上取下来的每个细胞都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形成一个新植株的可能
[5]
(1)获得的苗木其遗传性和母株基本一致,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苗木生长整齐一致,很少变异。
(2)由于新株的个体发育阶段是在母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因此可以加速生长,跨越生理(发育)阶段,提早开花、结果。
(3)对一些不易结实或种子很少的植物,无性繁殖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存。
[6]
研究意义(植物)
1)加速发展优良品种
嫁接是快速发展无性系的主要手段,因为一棵树有大量的芽,一个芽就可以嫁接成一颗新的树苗。
1962年,日本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富士”苹果,到上世纪80年代正式推广,很快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性系,我国的“富士”苹果已引入发展了20多年,现在国内约半数以上的苹果都是“红富士”。
所以用无性繁殖可加速发展优良品种,包括林木、果树、花卉以及草莓、白薯、马铃薯等农作物,药用植物亦可以用无性繁殖来加速发展优良品种。
2)发展用种子繁殖困难的植物
有些果木不能形成种子,例如香蕉、无核葡萄、无核柿子、无核
蜜桔等,这些果实食用方便,果品的质量好,但由于没有种子,所以必须用无性繁殖;有些植物很难形成种子,例如大蒜、马铃薯、白薯等,必须要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种子。
如大蒜必须在高山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开花结籽。
白薯长大后,北方进入冬季,植物即冻死。
因此它必须在生长后期不发生冻害的地区才能开花结籽,这类植物也需要用无性繁殖来发展。
3)缩短或保持童期
在无性繁殖时,如果采用幼龄树上的纸条或芽为材料,其无性系开始则处于童期阶段,表现出童期生长特点;如果采成年树上的枝条或芽为材料,其无性系生长开始即处于成年树的阶段,表现出能提早开花结果。
再生产上,当需要幼苗生长快、不要过早开花结果时则可采幼树的枝芽进行繁殖;如果需要缩短童期提早开花结果,则需要采成年树上的枝芽进行繁殖。
[5]
存在问题
1)病毒危害
无性繁殖是采用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引起病毒病的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等
微生物可以从母体传到繁殖的后代,直接在无性系中传播,因此无性繁殖很容易引起病毒病的危害。
2)无性系发生体细胞的变异
无性繁殖能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这是相对的,因为体细胞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异。
例如最近提出的太空育种就是植物在宇宙射线影响下发生的变异。
在植物组织培
[5]
词条图片(6)
无性繁殖(植物)(6)
三、细胞分化
四、细胞凋亡
五、遗传变异
六、基因工程
七、异养生物的作用
八、中心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