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导学案预习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一、分数乘法新课题知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课型探编号 Zzzxx6101 究学习内教科书第2页-3页学具准容及相应习题备 1、我会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学习目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标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学案自学自学教材第2.3页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班级展示教师点评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1.2.3题。

教后反思在复习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乘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表示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表示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简单、易懂。

课题一、分数乘法新课型知编号 Zzzxx6102 分数乘法(二)探1 / 40究学习内教材第3页及相关学具准容教学内容” 备学习目我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标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习过程学案自学自学教材第3页小组合作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

班级展示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4、5题。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新课题一、分数乘法课型知Zzzxx6103 分数乘法(三)探编号究课本第5页的例4,学习内完成“做一做”和容练习四的第3、6、7、学具准备 9题。

6.5《纳税问题》(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6.5《纳税问题》(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6.5《纳税问题》(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纳税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公民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选择了苏教版的《纳税问题》这一章节来进行讲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纳税问题》这一章节。

我将带领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掌握纳税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纳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纳税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纳税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和相关的实例资料。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纳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会讲解纳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辅助讲解,突出重要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纳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3. 请谈谈你对纳税的理解和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纳税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了解更多的纳税知识,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纳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公民意识。

前置性导学单(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前置性导学单(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前置性导学单(导学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引言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前置性导学单(导学案)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数学学习方案。

本导学单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力求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分数、百分数、圆、比和比例、统计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导学单包括六个单元,分别为:分数乘除法、位置与方向、圆、百分数、数据处理、比和比例。

第一单元:分数乘除法1.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及简便计算方法。

3. 教学策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教学重点: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绘制简单路线图。

2. 教学难点:方位角的计算及应用。

3. 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圆1.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及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含义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3.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百分数1.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策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 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及数据分析。

3.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导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整数:a)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b)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c) 整数的乘法运算;d) 整数的除法运算。

2. 分数:a)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b)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c) 分数的乘法运算;d) 分数的除法运算。

3. 三角形与四边形:a) 三角形的分类与特性;b) 四边形的分类与特性;c)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4. 数据统计与概率:a)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b) 图表的制作与分析;c)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5.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a) 数学中的逻辑关系;b) 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c) 推理、证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导学方法:1.预习导学: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2.课堂探究: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

3.练习巩固:课后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四、学习建议:1.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学习目标和要点。

2.课堂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提问,与同学讨论和交流。

3.课后及时复习,做好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学习成果:通过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与特性,能够计算周长和面积。

同时,同学们还将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总结: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导学案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数学的指导方案和学习建议。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3)计算: =++636261 =++103103103 计算10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2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2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2相加的和。

(3)比较39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纳税问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税收,税收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纳税情况,以及纳税的目的和意义。

3.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例子和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税收。

2.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税收?1.税收是指国家通过税法规定,从社会上各个方面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税收主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直接税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直接以所得或财产等形式计算征收的税。

•间接税是指在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征收的消费税、关税、营业税等。

2.纳税的目的和意义1.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2.纳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运转所需的政府运营费用,从而维护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3.学生生活中的纳税情况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常见的纳税情况,如购买物品时的消费税、餐馆收取的餐桌费等。

2.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纳税情况。

4.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根据教材上给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让学生了解税率表的计算方法。

2.提供具体的数值,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税收的认知程度,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理论讲解(10分钟)–让学生认识税收的概念和种类,以及纳税的目的和意义。

3.学生生活中的纳税情况(10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纳税情况。

4.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税收的概念和种类,以及纳税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讲解、实例练习、问答互动等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纳税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税收意识。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

§1.1 分数乘法 总第1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学习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演示,感悟算理,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1.计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更简单?) ①列式计算: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②=++103103103=+++75757575 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1,指名读题。

(1)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2个”意思什么?( ) (2)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个(3)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92+92+92 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392⨯ (4)比较39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392⨯三、合作研讨,探究解疑: 探究点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根据教材P 2页例1中392⨯的算式可以知道此算式即可以表示 ,又可以表示 。

探究点二: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根据教材P 2页例1,完成以下问题:=⨯4152 = =812 = =⨯432 = =47 = =35= 通过以上运算你有什么启发?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分母 。

并且能约分的要先 。

四:自我检测:班级pk 赛 我要当第一 1、75+ 75+75 =( )×( )=( )61+ 61+61+61=( )×( )=( )2、52×4表示( )3、准确计算:132×5= 193×6= 114×3= 4、15个43是多少? 187的9倍是多少?5、解决问题(1)、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1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六、反思总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问?§1.2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总第2课时 科目:六年级数学 备课人:×××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类推、归纳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堂点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堂点睛

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导学案课堂点睛更是教师们备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对导学案课堂点睛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课堂点睛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包括对导学案内容的透彻理解,以及对课堂点睛的整体规划。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准备好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确保课堂点睛的高效进行。

二、课堂点睛的具体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点睛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学素材、提出引导性问题、进行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导学案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点睛的时间,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错误或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理清思路。

三、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课堂点睛的延伸和深化。

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导学案中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巩固的时间,对学生在课堂点睛中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总结回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堂点睛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导学案的全面理解、精心的课前准备、精彩的课堂点睛和巩固复习,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导学案的深入挖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课堂点睛作为导学案的教学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点睛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点睛中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引导和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
2.掌握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3.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培养学生的财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税收种类和计算方法;
2.认识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出主题: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述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

2.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且记录,分享自己的想法。

3.反思小组活动中讨论到的问题及答案。

2. 点拨
1.讲解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税收和税收计算的方法。

2.讲解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纳税的重要作用。

3. 练习
1.给学生出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份简化版,让学生自由讨论其中哪些内容是涉及税收的。

2.让学生练习计算个人所得税,以巩固所学的税收计算方法。

4. 拓展
1.让学生以纳税人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纳税和如何更好地纳税。

2.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于税收及纳税的短片,引导他们对税收和纳税有更深刻的认知。

5. 总结
1.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记叙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同类型
税收和其计算方法。

2.和学生共同探讨纳税对于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性。

五、作业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纳税的小调查。

例如,调查大家在一年内纳了多少税;学生可以选择采访父母或亲戚朋友、调阅相关资料等。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第一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执笔人:王燕燕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结合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完成下列各题。

1、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面.2、()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 。

二、课堂反馈1。

长方体的特征:①长方体有()个面,长方体的面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条棱,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 )个顶点。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 )组,每组棱的长度().2.正方体的特征:①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的面积都相等②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③正方体有()个顶点.3、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

4、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三、当堂检测(一)填空起跑线.1、右图是一个长方体(1、)它的前面是( )形?与它相对的面是( )(2、)上面的长是( )宽是()(3、)下面、后面与左面分别与哪些面相同?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法官我来当(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课:数的读写与比较【导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和分数;2. 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的大小比较。

【导学内容】1. 数的读写:a) 整数的读写方法;b) 小数的读写方法;c) 分数的读写方法。

2. 数的大小比较:a) 整数的大小比较;b) 小数的大小比较;c) 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实际问题运用:a) 根据所给情境判断应使用哪种数的比较方法;b)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步骤】一、数的读写:1. 整数的读写方法:例如:正整数用汉字读写,如1读作“一”,负整数在正整数前加上“负”字,如-1读作“负一”。

2. 小数的读写方法:例如:小数点前面的数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按照数位读法读,小数点后面有连续的0时可以省略,并在最后有非0数字的地方加上“点”,如0.3读作“零点三”。

3. 分数的读写方法:例如: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读法遵循整数的读法,用“分之”连接分子和分母,如1/2读作“一分之二”。

二、数的大小比较:1. 整数的大小比较:a) 当两个整数绝对值相等时,比较正负号,正数大于负数;b) 绝对值不相等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

2. 小数的大小比较:a) 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小数部分;b)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数值大的小数大。

3. 分数的大小比较:a) 分数相同分母时,分子大的分数大;b) 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c) 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时,可以通过转换为通分分数进行比较。

三、实际问题运用:1. 根据所给情境判断应使用哪种数的比较方法:a) 比较整数大小方法适用于正负数的比较;b) 比较小数大小方法适用于非整数的比较;c) 比较分数大小方法适用于部分数量的比较。

2.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校六年级有A、B、C三个班级,A班级有25名学生,B 班级有30名学生,C班级有20名学生,请问哪个班级学生人数最多?通过比较班级学生人数的整数大小,可以得出B班级学生人数最多。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页-3页及相应习题学习目标:1、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知识链接:(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因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61+62+63= 103+103+103= 112 +112 + 112 112 +112 + 112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一、 自 学自学课本8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1)112 +112 + 112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12×3)(2)112 +112 + 112=116,那么112 +112 + 112=112×3,所以112×3=____________=116。

同学们想想看,103×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二、研学1、我能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112112112一个数乘以分数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页-5页及相应习题 学习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类推、归纳能力。

知识链接:从图可以看出,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既是: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112是多少?列式:( )2、我能计算83×6 =( )(1)根据计算结果,小组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2)A 、先约分再计算;B 、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

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作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同时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认识到抽象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实的问题入手——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的设计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三峡每个泄洪孔每秒泄洪的体积、蓄水池蓄水的体积、长城砖的体积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1单元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1单元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学习目标:1、弄清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35 × 4 = 715 ×5= 920 ×8= 合作探究(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

例1、李伯伯家有一块21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 。

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2、动手操作,①操作画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21公顷②求21公顷的15,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一份。

即21的51。

由此得出21×5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21的21是多少?”即:把12再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 )。

3、根据涂色结果得出21×51=101,由此推导出计算方法:21×51=5211⨯⨯=101 4.归纳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先在书上的方格中涂一涂,再填一填。

分析:把12再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其中的3份就是这张纸的( )( )。

我发现: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的35是多少,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二):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分数乘整数我的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线段图或饼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我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

学习流程知识链接1、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表示()个()相加。

(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3 + 13 + 13 +13 =()×()表示()个()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2、试一试。

○161+62+63= ○2103+103+103=想一想: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自主学习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自学课本第2页例1。

(1)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个()是多少?用()法。

(2)加法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三个加数相同()×()表示求()个( )是多少或求( )的()倍是多少。

(3)列式计算: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是求( )。

我还发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乘整数的积作分子,()不变。

合作探究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计算:交流:(1)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能使计算简便?(2)谁和谁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学习流程归纳反思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和()相乘的积作(),分母()。

在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达标测评1、我会算。

92×2= 5×103=121×3=65×2= 127×9=87×4=87×3=145×2=2、列式计算。

(1)6个187相加的和是多少?(2)73的5倍是多少?3、下面的算式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再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
【学习内容】
课本第98~99页例5
【学习目标】
1、明确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2、知道什么是应纳税额和税率。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活动一】自学课本第98页后完成下面各题。

1、纳税是根据( )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 )或( )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 )。

税收是( )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 )、( )、( )、( )和( )等事业。

2、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 )的义务。

3、税收主要分为( )、( )、( )和( )等几类。

4、缴纳的税款叫做( ),( )与( )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 ×100%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99页例5后完成下面各题。

根据:应纳税额=( 各种收入 )×( )
列式计算:
答:
【达标检测】
1、一家饭店八月份的营业额约是45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八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万元。

2、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审稿费为200元。

为此她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 ) ( )
3、明明的爸爸每月工资3000元,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收入超过2000元的部分应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明明的爸爸每月实得工资多少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