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ppt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的形成过程
一、对内改革的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 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 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 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 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 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 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 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 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
WG
0902
组长:王乐乐 组员: 何文志 付鸿鹏 雷艳丽 李配配 胡春燕
关于改革开放的介绍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 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 —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 文化大革命” 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 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 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 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 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 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ppt模板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 ,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 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社会参与与国际合作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支持农 民合作组织、民间团体等参与新农村 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 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经 验,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05 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展望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政策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 减免等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
制度创新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 度等方面的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
技术进步
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 现代化。
农村文化传承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农村文明建设
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农民文明素 质。
04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案例
成功案例一:某村的农业合作社模式
总结词
农业合作社模式
详细描述
某村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创新
01
未来新农村建设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
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制。
强化科技支撑
0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
加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绿色发展
专题:-乡村振兴PPT课件
益由全体成员共同享受。本村村民凡升入大学或外嫁者,须将户口迁出,不再享受本集体
经济组织所有权权益分配。 2.村委会每年6月30日、12月31日公布上下半年的账目,全体村民有权查验细目并要求相
关人员作出解释。 6.村民要遵纪守法。凡发生打架斗殴、盗窃等行为,先经村委会教育;不听教育者,送司
法机关惩处。 8.全体村民要厉行节约,倡导文明新风。凡婚丧嫁娶需办酒席者,需提前向村委会提出申 请。每桌酒席不超过300元,酒不超过50元/瓶,烟不超过10元/包。违者按酒席总额的20%
.
25
• 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培育了 良好的乡村文化环境;
• (2)激发村民文化创造活力,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 的主体作用;
•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村规民约、村风村讯, 增强了村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4)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 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
13
参考答案
问题
一家一户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品牌意识;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 建议 产业单一,收入渠道较窄。
促进水果产业升级发展:建立合作社(或通过土地流转由农业公 司统一经营)改进技术、改良品种、创立品牌、创新销售方式。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利用古民居、桃花风景发展乡村旅游、休 闲产业;设立工厂,把桃子加工成罐头或桃干等休闲食品。
法治、德治、自治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补充,用法治手段维护公平正 义,用道德力量纠正失德行为,用自治方式激发治理活力,从而提升了乡 村治理的能力。
.
23
(四)加强“三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
• 1.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 • 2.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证 • 3.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的支撑 • 4.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
目前各地在建设新农村中普遍重视规划先行,但在编制规划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一)重视村容规划,忽视发展生产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全面,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大搞“农民新村”建设,忽视了发展生产。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划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二)规划期限较短,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某些地方有短视现象,规划的年限较短,有的甚至仅是一个5年规划,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
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三)规划积极性高,依法性较弱我国许多地方的村庄规划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从头做起,当地政府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编制人员的水平局限,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到建设内容与土地法、环保法、水利法等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矛盾,如有些村庄的规划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情况难以遏止,市场规划与国家建设标准相冲突等,从而为进一步实施埋下了纠纷和隐患。
新农村建设规划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依法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划农村,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新农村建设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加之我国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
脱贫攻坚振兴新农村PPT
战略预期效果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提高农民收 入水平。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 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环境改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
乡村治理能力增强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 升治理能力。
05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某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加强水利建设
修复和新建农村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 生活用水。
3
提升农村电力设施
优化农村电网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特色农业
01
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2
鼓励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
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交通不便、电力和通讯设施薄弱等 问题。
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地区经济普遍较为落后,产业结 构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产业 支撑。
贫困原因分析
偏远
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山 区或边疆地区,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制约了经济发 展。
生态环境恶化
贫困地区可能为了生存而过度开发 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03
脱贫攻坚政策及实施情况
政策概述
政策目标
通过脱贫攻坚政策,实现农村贫 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提升农村经 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政策内容
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 扶贫、金融扶贫等多方面措施, 旨在从多个角度解决农村贫困问 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跨越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不是梦想。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 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
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 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 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 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 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 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和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四)深化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要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协调、平等发展的有 效机制,着力建立要素合理配置、产品有序流动的 市场体系,着力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 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水:目前,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水。 路:有相当一部分村庄仍不通油路。 电:农村电网改造成效显著,但后续建设任务很重。 气:农村沼气建设一举多得,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 建设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 增收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84年为 1.81:1 1994年为 2.86:1 2005年为 3.22:1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2005年的32.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康社会进程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
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
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 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 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 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 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
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 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 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 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 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 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 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 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 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 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 改为现金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
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 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 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 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 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 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提出背景:
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 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 ;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 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 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十 六届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 20字:“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核心仍然是发展生产力。但是,新农村建设是 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是单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20 字”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党的建设。同时,要正确处理加大外部支持和挖掘农村 内部潜力的关系,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同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825美元、人均137美元,1978年为3893美元和700美元。 从横向比较来看,农民收入迅速接近甚至反超城市居民。1967
年农民户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之比达到最低点为0.6:1,1970年
这一比值略有提升达0.67:1,到1974年这一比值首次达到1:1 ,说明农村家庭收入开始超过城市家庭收入。
韩国新村运动建设项目图示
新村运动
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1972年.韩国政府引进了有“奇迹稻米”之 称的水稻高产品种“统一稻”。 1973年韩国加大了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先 后培育了“维新”、“密阳23号”、“密阳 30号”、“水原264”和“鲁丰”等新品种
。
时政与相关理论专题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概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个重要标志。
从⼗六⼤到三中、四中、,党中央进⼀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标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六⼤以来党中央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
2005年9⽉,党的⾸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战略决策。
12⽉31⽇,中央⼀号⽂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出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件。
要点阐释1.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城乡差距、全⾯建设⼩康的重⼤举措。
【考点拓展】党的强调:增加农民收⼊,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提⾼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改善农村教育、卫⽣、⽂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腿长、⼀条腿短”的问题。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全⾯深化农村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计增加农民收⼊,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考点拓展】党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以下原则:⼀是规划先⾏、因地制宜。
⼆是突出重点、⽰范引路。
三是政府⽀持、农民建设。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五”时期要⾼举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旗帜,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按照“⽣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二元性的态势:城市繁荣发展,农村却逐渐萎缩。
为了促进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速,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和资源的配置上,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尽量将双方的发展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野,不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一项为了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性举措,它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我们必须要将其与城乡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第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整合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第四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城乡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战略,其旨在推动农民进一步富裕,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和健康水平。
这也有利于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互动机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增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的转化,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人力来源。
2.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利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同时也能够消除由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生态和城乡的相互融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
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崇安村
石门镇崇安村位于石门镇西约二公里,村域内河道纵横,灌溉方便,通过多 年的整治工作,地形平坦,交通发达,自然环境优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十一五”期间,全村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强民 富村”,早日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 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纵观 “十一五”期间,是我村历史上经济实力提高最快、村面容面貌变化最大、 人民得实惠最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崇安村的 五年来的荣誉:桐乡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平安 村、全面建设整治达标村、三无达标村、生态示范村、桐乡市卫生村、先进党支 部等众多荣誉称号 。
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
白沙村由原来的太子庙村、白 沙村、龙须山村三村合并而来,位 于临安市的西北角,是太湖水系的 源头,距离杭州七十公里。全村总 面积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 96%以上。白沙村是一个典型的山 区村,全村十里长谷蜿蜒,两侧峰 峦起伏,溪流急湍,水清石现,有 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白云深 处有人家”的绝妙意境。自从 1998年太湖源风景区成功开发以 来,积极引导村民走“发展休闲旅 游、体验休闲农事”的致富增收之 路,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通过多年的努力,白沙村的特色农 家乐休闲旅游已名扬长三角,成为 集自然保护、生态观光、“农家乐” 休闲旅游、体验传统生态农事活动 为一体的“全国生态文化村”、 “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 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杭州最美 丽的村庄”。2010年全村的人均 纯收入达到了18000多元,而这其 中有65%来源于旅游三产的收入。
生态型新农村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 农村交通便捷性和安全性 。
农村水利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需 求。
农村电力设施
完善农村电力设施,提高 农村用电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农村卫生
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 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等 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 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的 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05
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总结词
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 村产业升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方向。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 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农业规模化 和专业化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 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留 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结词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 题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前言农村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民是国家的支柱,实施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必要途径。
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一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全面建设、高效生产、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乡村。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农村,必须紧扣现代化要求,以现代化理念为基础,以产业化为支撑,以市场化为手段,既具有农业的生产要素,又具备非农活动的经营机会,拥有与城市接轨的交通、通信、能源、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1.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和生态环保水平等,使农民拥有更好的生活保障。
2.增强农业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农村以新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使农村逐步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扩大农业市场规模,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3.实现城乡融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促进城乡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消除城乡差距和削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间的均衡发展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乎乡村的基础建设,也关系到农业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资金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投入大量资金。
通过财政补贴,加大对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在村民收入方面获得更大的改善。
同时,为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现象,政府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真正起到造福农民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任务。
(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 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位于“五个统筹”之首。
7
(4)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 “三农问题”这个用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两个趋向” 的重要论断,明确中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5)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 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 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 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 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9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公共工程:道路、大坝和灌溉及排水 用渠道工程;
(3)交通设施:城市与城市间道路、城市 公共交通、港口、航道和机场。
农村基础设施:生产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 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15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 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 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2
3
名村名镇:华西,好强一个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新农村示范村典型 中国农村出现大村庄发展趋势
4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 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受到专家学者和政 府人士的重新关注,新时期,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始作诵者”首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
林毅夫在《中国物资流通》1999年第10期和《今日 中国》2000年第3期撰文指出,为了刺激国内消费 需求,使我国早日从通货紧缩的陷阱中摆脱出来, 我国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 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 加快农村地区和生活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内涵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这20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
12
生产发展——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二三 产业,农村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生活宽裕——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乡风文明——就是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遵纪守法和睦诚信。
村容整洁——就是农村规划建设有序,卫生 整洁。
管理民主——就是农村政治民主,人人都能 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够统一集中。
13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4
根据世界银行归类,基础设施一般包括: (1)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 生设施以及排污、固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管道煤气等;
10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是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有利于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
有利于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不断 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 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创造条件。
5
十六大以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六大以 来党的“三农”工作和政策的延续和深化。认识发 展的线索是:
(1)世纪之交,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全面 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除了受 资源约束,更严重地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党中央及 时提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心任务是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用 语和思维,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呼之欲出。
至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变成具有崭新和鲜 明时代内涵的国家战略。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十一 五”规划纲要均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历史任务
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 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