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花总黄酮对3T3_L1细胞增殖活性评价_郝云芳

合集下载

比较3种杨树桑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抑菌活性

比较3种杨树桑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抑菌活性

比较3种杨树桑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抑菌活性刘梦凡;殷朝敏;张琪;范秀芝;史德芳;高虹【期刊名称】《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年(卷),期】2024(15)3【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制备了3种不同杨树桑黄[吉林椴木仿野生栽培桑黄(JL)、远安人工袋料栽培桑黄(YA)和武汉人工袋料栽培桑黄(WH)]粗多糖和醇提物,比较了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性、降血糖及抑菌活性。

结果吉林桑黄粗多糖(JL-P)中总糖含量最高(38.73%);吉林桑黄醇提物(JL-E)中总酚(38.50%)、总黄酮(7.39%)、总三萜(6.42%)和总甾醇(7.07%)含量是最高的。

不同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活性最好的为JL-E。

体外降血糖实验表明,JL-E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大多数桑黄粗多糖和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都高于阿卡波糖,但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都低于阿卡波糖。

抑菌实验结果显示醇提物具有更好的抑菌活性,且远安桑黄醇提物(YA-E)和武汉桑黄醇提物(WH-E)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较好。

结论桑黄醇提物比粗多糖具有更好的抗氧化、降血糖和抑菌活性,其中JL-E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更好。

本研究将为桑黄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总页数】8页(P18-25)【作者】刘梦凡;殷朝敏;张琪;范秀芝;史德芳;高虹【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冷链物流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水芫花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2.桑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3.桑黄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冻干粉抗氧化、抑菌活性的研究4.桑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5.深共熔溶剂提取杨树桑黄多酚类物质工艺优化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
的筛选及鉴定
马丁;秦双霞;郝慧超;邓放明;赵玲艳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24(45)6
【摘要】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

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株乳酸菌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己糖胺酶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具有作为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可能性。

4株菌株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各1株。

【总页数】9页(P55-63)
【作者】马丁;秦双霞;郝慧超;邓放明;赵玲艳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3
【相关文献】
1.具有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益生菌的体外筛选及鉴定
2.体外检测RBL-2H3细胞脱颗粒方法的研究进展
3.一种筛选抗过敏药的模型——天花粉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组织胺释放反应
4.山茱萸抗过敏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5.抗炎免疫调节活性益生菌的体外筛选及其相关组分的初步鉴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葵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龙葵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龙葵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贾艳菊;代玲;张灿【摘要】用MTT法观察龙葵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TUNEL染色法检测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浓度为100 μg/mL~800 μg/mL的龙葵生物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TUNEL染色结果提示400 μg/mL的龙葵生物碱处理HeLa细胞48 h后,能够诱导更多的细胞出现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400 μg/mL的龙葵生物碱处理HeLa细胞48 h后,会使HeLa细胞中PCNA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龙葵生物碱在体外具显著抗宫颈癌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更多的细胞出现凋亡而实现的.【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8【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龙葵生物碱;MTT;TUNEL染色;PCNA;突变型P53;HeLa细胞【作者】贾艳菊;代玲;张灿【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北邢台,054000;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中药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茄科植物龙葵的地上部分,其全草含多种甾体生物碱,包括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碱(solasonine)、龙葵碱(solanine)等,也含皂甙等成分。

生物碱类化合物大多都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细胞凋亡的通路受阻造成的[1-2]。

一些研究报道表明,龙葵的醇提物能够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并能诱导细胞凋亡[3],其中的澳洲茄边碱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4]。

龙葵制剂对无转移恶性葡萄胎、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后绒毛膜癌、卵巢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展开;对食道癌、膀胱癌抑制机制的研究已有报道[5],但龙葵生物碱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进展与抗肿瘤临床应用

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进展与抗肿瘤临床应用

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进展与抗肿瘤临床应用*何俗非1 王邈2(通讯作者)1. 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 301617;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天津 301617摘 要 癌症是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克服多药耐药性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挑战。

网络药理学由于其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与中医整体观念有共通之处,结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在中药复方药物、中医病证结合和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等领域近年来均有进展,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网络药理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其进行药物组合设计,充分利用SL大数据,有望发挥中药多靶点作用特点和组方用药模式的优势,实现肿瘤中药/成分“合成致死”配伍组方,提升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疗效。

关键词 中医药复方;药性;病证结合;网络药理学;抗肿瘤应用Advances in Network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Antitumor Clinical ApplicationHe Su-fei1, Wang Miao2(corresponding author)1. Ministry-Provincial Co-constructed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2.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Abstract Cancer is a complex and systemic disease. Overcom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cancer treatment. Network pharmacology has made progress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pound drugs, TCM disease-syndrome combination and TCM drug property theor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CM holistic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multi-components and multi-targets. It has also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antitumo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technology, the drug combination design and the full use of SL big data are expe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multi-target effects and the advantages of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mode, realize the “synthetic lethal” compatibility prescription of tumor TCM/compon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in tumor treatment.Key words TCM compound; drug property;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network pharmacology; antitumor application引言近几十年来,一种候选药物从I期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的成功率约为10%-20%[1]。

蒲黄总黄酮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家族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蒲黄总黄酮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家族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p rxs me Po rI r c ia e e e tr ( P s eo i o fe ao— t td rc po s P AR )d 7 3 6 s s i n lz t o sbe me h ns i r f a v , ,l o a o a ay e i p s il c a im i / s 1
维普资讯
中西 医结 合学 报 2 0 0 8年 9月 第 6卷第 9期
J u n l f hn s n e r t eMe i n .S pe e 0 8 Vo. ,N . o r a o ie eI tg ai dc e e tmb r 0 . 16 o 9 C v i 2
9 3 -4 . HeYM,Wa gWJ n ,Ch nW H,YigJ i n e rMe o g X H ,如 HeXu o 0 8;6( ):9 9 9 1 e n .JCh n I tg d/ n eBa .2 0
Reev dJn ay2 ,2 0 ;p bih do l eS p e e 5 0 8 cie a u r 4 0 8 u l e ni e tmb r1 ,2 0 . s n F e u e t( r e f n t x PDF)i a alb e a s v i l twww.cmj u n 1 c r . a ii o r a . o n
目 的 : 察 蒲 黄 总黄 酮 ( olnT p a oa f v n s P F 对 脂 肪 细 胞 糖 脂 代 谢 和 过 氧 化 物 酶 体 增 生 物 激 观 P l y h e tl l o e . T ) e t a 活 受 体 ( eo i mepoi rtrat ae ee tr P AR) 族 基 因表 达 的 影 响 , 分 析 其 改 善 胰 岛素 抵 抗 p rxs r leao—ci tdrcpo , P o f v 家 并 的可能机制 。 方 法 : 黄 总 黄 酮 干 预 3 1脂肪 细 胞 , 时定 量 荧 光 多 聚 酶 联 反 应 检 测 脂 肪 细 胞 分 化 相 关 基 因 P A 家 蒲 T3L 卖 P R

龙血竭中芪类化合物对HSC-1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龙血竭中芪类化合物对HSC-1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龙血竭中芪类化合物对HSC-1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刘芳;戴荣继;邓玉林;吕芳【期刊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34)10【摘要】应用人黑色素瘤HSC-1细胞模型,对三种芪类分子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从龙血竭中分离的三种芪类化合物中,除了紫檀芪外,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乙烯及白藜芦醇都具有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HSC-1增殖的作用,并具有时效和量效关系.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乙烯、白藜芦醇在IC50浓度下作用72h,能引起HSC-1细胞的极显著凋亡(p<0.001),并使HSC-1细胞极显著积聚于亚G0/G1期(p<0.001),使G0/G1期、S期、G2/M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果表明,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有效抑制体外癌细胞增殖是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乙烯和白藜芦醇的抗癌作用机制之一.【总页数】4页(P1090-1093)【关键词】龙血竭;芪类;黑色素瘤;抗癌;活性【作者】刘芳;戴荣继;邓玉林;吕芳【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相关文献】1.4种典型谷物中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癌细胞增殖活性 [J], 姚惠;赵彬;崔洁媚;段玉清;张海晖;张迪;蔡梅红2.氧代固醇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4 胆甾烷-3β,5α,6β(6α)-三醇和胆甾-4-烯3β,6β(6α)-二醇的琥珀酸单酯钠合成与抗癌活性 [J], 张新华;阎少羽;李惠琴3.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J], 徐方野;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高苗苗;盛磊;王永波;阿布力孜·阿布杜拉4.黄酮类化合物Davidigenin的合成及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J], 高苗苗;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徐方野;盛磊;王永波;阿布力孜·阿布杜拉5.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牡丹籽粕低聚芪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 [J], 寇丽莎;齐永红;张璇;申少斐;王德富;牛颜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藤黄有效成分的纳米囊制备及其抗糖尿病活性评价

藤黄有效成分的纳米囊制备及其抗糖尿病活性评价

藤黄有效成分的纳米囊制备及其抗糖尿病活性评价作者:战鹤韩璐何忠梅时坤赵岩宗颖陈维佳杜锐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09-1075-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09.09摘要目的制备藤黄酸(GA)、新藤黄酸(NGA)的纳米囊(GA-LNCs、NGA-LNCs),并进行其抗糖尿病活性评价。

方法以水为水相、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GA-LNCs、NGA-LNCs。

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利用单纯型网格设计法优化上述2种纳米囊的处方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给予GA-LNCs、NGA-LNCs(剂量分别为1.92、2.42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

结果这2种纳米囊的最优处方均为60%水、10%中链甘油三酯、30%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三者总量固定为2 g)以及35 mg GA或NGA。

以最优处方制得的GA-LNCs、NGA-LNCs的包封率分别为(92.01±0.68)%、(93.12±2.11)%,载药量分别为(0.99±0.21)%、(1.21±0.22)%;两者均为黄色均一透明液体,无沉淀,微观形态均为类球形,且具有明显的壳膜结构,粒径分别为(28.11±9.76)、(22.06±6.84) nm,Zeta电位分别为(-4.09±1.00)、(-17.40±1.32) mV,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93±0.06、0.74±0.12。

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时间维度特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新策略

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时间维度特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新策略

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918:59: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306.1728.054◇实验方法学◇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时间维度特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新策略刘芳彤1,邢淑雁2,刘孝云3,4,5,6,叶冬雪3,4,5,6,杨 佳2,张国英2,容 蓉2,4,杨 勇3,4,5,6(山东中医药大学1.中医药创新研究院、2.药学院、3.实验中心,4.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中医药基础研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6.山东省中医药抗病毒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355)收稿日期:2023-12-05,修回时间:2024-0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21807066)作者简介:刘芳彤(1997-),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抗病毒的药效及机制,中医药抗肿瘤的生物疗法探索,E mail:li ufangtong2021@163.com;容 蓉(1970-),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通信作者,E mail:rosierong@163.com;杨 勇(1972-),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抗病毒的药效及机制,中医药抗肿瘤的生物疗法探索,通信作者,E mail:yy7204@163.comdoi:10.12360/CPB2024010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3-0592-07中国图书分类号:R284 1;R329 2;R734 2;R979 1摘要:目的 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timecellulara nalysis,RTCA)技术,以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和顺铂为例进行抗A549、H1299肺腺癌活性分析,建立一种反映时间维度变化特征的EC50评价新策略。

方法应用RTCASoftwarePro数据分析及GraphPadPrism、OriginPro做图,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时间维度表征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顺铂受试液/药的体外抗A549、H1299肺腺癌活性。

芸豆不同发芽阶段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

芸豆不同发芽阶段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

芸豆不同发芽阶段生物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率研究摘要:芸豆种子经保温保湿催芽,分别于发芽1d、3d、5d、7d、9d取出烘干,经乙醇提取得不同发芽阶段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

经实验得出结论:1)芸豆种子发芽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下降,且发芽时间越长,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下降越多。

2)随着芸豆发芽时间的延长,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同一发芽阶段,随着原液稀释程度的提高,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总体也表现出下降趋势。

3)芸豆不同发芽阶段黄酮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相同浓度Vc溶液,说明芸豆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关键词:芸豆不同发芽阶段黄酮清除自由基The Study on Elimination Efficiency of Bioflavonoid of Kidney Beans under DifferentGermination Periods to the Free Radical DPPHAbstract:Various extracted liquids of bioflavonoid compound of kidney beans are made after temperature-keeping and humidity-keeping germinating of time length respective 1, 3,5,7,9 days and baking treatment. The test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 three items.1)The bioflavonoid compound content decreases after germination of kidney beans, and the lesser of the content, the longer of the germination time length.2)Generally speaking, the elimination efficiency to the free radical DPPH tends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lution degrees.3)All the elimina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bioflavonoid compound liquids made under different germination periods to the free radical are far bigger than the vitamin C liquids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which shows that kidney beans have stronger capability to eliminate the free radical.Key words: kidney beans;Different Germination Periods;bioflavonoid compound;elimination;the Free Radical芸豆又名四季豆、棒豆、菜豆等,属于豆科菜豆属。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 2021,41(3):1109~1118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张春晖1*,刘育1,唐佳伟1,王文倩1,唐元晖1,许斌2,邓建军2,贾广如2,王健2,魏巍2,杨林浩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郸 056015)摘要:通过分析镀铬、农药、纺织等行业对PFCs的应用及排放情况,总结了各类工业废水的特点及分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半导体废水、镀铬废水等实际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等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废水中的机理及利弊,以期为今后PFCs 实际废水处理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全氟类化合物;工业废水;吸附;高级氧化技术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21)03-1109-10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ZHANG Chun-hui1*, LIU Yu1, TANG Jia-wei1, WANG Wen-qian1, TANG Yuan-hui1, XU Bin2, DENG Jian-jun2, JIA Guang-ru2, WANG Jian2, WEI Wei2, YANG Lin-hao2 (1.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2.HBIS Group Hansteel Co., Ltd, Handan, Hebei Handan 056015,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41(3):1109~1118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discharge of PFCs in the industries of chromium plating, pesticide, textile, et al.,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 FCs removal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cluding chromium plating wastewater and semiconductor wastewater was reviewed. Mechanism,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adsorption and advanced oxidation in prac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analyzed. This work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FCs wastewater treatment.Key words:perfluorinated compounds;industrial wastewater;adsorption;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氟原子取代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C-F键的高键能(484kJ/ mol)使得PFCs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以及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以至于其在高温、强光、生物降解等作用下不易被降解,因此被广泛用于纺织、皮革、涂料、化工、食品包装等领域[1-2].全球流通的商用全氟类化合物种类高达2060种,其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与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是多种PFCs转化的最终产物,在环境中最为常见,因此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3-4].PFCs结构稳定且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导致其可在全球范围环境中持久存在,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日本、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地表水、饮用水中均检测到了不同浓度全氟化合物的存在[5-8].PFCs伴随饮用水、地表水及其他介质进入生物体中,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至较高浓度,对人体的生殖、免疫等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5月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将PFOS及其盐类、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因此寻找控制并去除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技术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水中PFCs去除方法的研究已非常详尽,吸附法、膜分离法、光催化降解以及电化学法为主要去除方法[9-10].童锡臻等[9]利用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实验室配水中PFCs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微孔比表面积增大的改性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去除PFCs效果良好;PMIA中空纤维纳滤膜对水中PFOS去除率可高达99%[11];卓琼芳等[12]分别利用11种阳极材料对水中PFOA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发现当阳极材料为掺硼金刚石(BDD)时,去除率高达98%;除此之外,二氧化钛在光催化条件下对低浓度PFOA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而Ag、Pd等贵金属的掺杂可进一步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效率[13].收稿日期:2020-07-08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402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406400)* 责任作者, 教授,********************1110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PFCs去除方法的研究为治理环境中全氟污染物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中英文文献高达500篇,然而以上大部分去除方法研究中所用水样为实验室配水,但目前环境中全氟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为镀铬、化工、农药、皮革纺织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水质复杂,以实验室配水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强,无法准确反映实际废水中全氟类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实际应用结果有较大出入,因此将具有良好去除率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从而探究PFCs去除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镀铬、农药、皮革废水等典型全氟化合物工业废水的来源、分布以及水质特点,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实际废水中PFCs各种去除技术的机理、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PFCs工业废水来源、分布及特点PFOS因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于镀铬行业、消防泡沫以及磺胺类农药的合成,我国PFOS年生产能力约为100t[14].镀铬行业中PFOS常被用作铬雾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为全氟醚基磺酸钾(F-53)、全氟辛基磺酸钾(FC-80)、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胺(FC-248)[15-16].镀铬过程中加入少量铬雾抑制剂形成致密泡沫层防止含铬氧化物溢出达到抑雾效果,减少铬的排放与原料损失,但其会随着最终产品出槽而被带出[16].我国镀铬行业每年向水中排放PFOS约3.6kg,远低于欧盟国家[17].其中,江苏、广州、浙江等沿海城市镀铬行业较发达,企业密集,废水带来的PFOS污染较严重.氟虫胺是一种防治蚂蚁和其他爬行昆虫的原料为PFOS的有机氟杀虫剂,每年约有4~8t PFOS用于生产氟虫胺[18].农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原料废水,其中含有大量全氟化合物,除此之外,农药杀虫剂等作用于农田后会残留大量全氟类化合物,伴随降雨等行为进入水体中产生农药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全氟类农药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江西等地,农药废水污染也多聚集于这些地方.PFOS可提高水成泡沫的性能阻止油类等燃料的再燃,故常用于生产消防泡沫灭火剂.统计发现, 2001~2008年中国消防行业累计使用PFOS约131t,生产PFOS类泡沫灭火剂约24224t[19].2008年我国用于消防灭火的PFOS约6.15~8.61t,集中分布于广东、黑龙江等石油化工产业密集的省份[20].C—F键的极高键能使得PFC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热稳定性和疏水疏油性能,因此皮革、纺织等行业常利用全氟类化合物增加皮革制品以及纺织制品的舒适性以及防水性能[21].除此之外,PFOS还作为表面防污处理剂广泛用于造纸生产企业;不粘锅涂层、食品包装等也常用到PFCs,工业废水来源广泛,具体种类、特点及分布如表1所示.表1典型全氟化合物工业废水种类、特点及分布Table 1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perfluorina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产业名称主要PFCs种类废水特点主要分布城市镀铬废水 PFOS、F-53B pH值低,呈酸性,Cr浓度较高江苏、广州、浙江农药废水 PFOS生化性差,含盐量高[22]江苏、江西消防泡沫废水 PFOS / 广东、黑龙江皮革废水 PFOA、PFOS、PFOSA[9]铬含量高,pH值为8~10,氯化物,磷酸盐浓度高[23]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纺织废水 PPFCAs碱性高、pH值变化大[24]广东、浙江、江苏2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2.1吸附法吸附是将某种吸附剂加入到污水中,对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吸附进而将污染物与水体进行分离达到去除污染物目的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25].除常见吸附材料活性炭外,离子树脂、沸石、针铁矿、碳纳米管等都被证实可去除纯水配水中的全氟化合物[26-29].活性炭比表面积大,成本低廉,官能团较少,是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全氟化合物的吸附剂[30].Du等[31]发现利用商用椰子基活性炭(CAC)通过氢氧化钾(KOH)一步活化过程制备的颗粒活性炭(R-CAC)对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1 镀铬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性能最优时,PFOS、F-53B、TOC去除率分别为64%、78%、45%.R-CAC孔隙大,疏水基团较多,相比于CAC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对污染物的吸附,但废水中有机物会与PFOS竞争吸附点位,影响R-CAC对PFOS的吸附性能(图1).实际废水处理应用中应调整KOH/C与活化温度使得R-CAC吸附性能最优并预处理消除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吸附性能的影响.ABAPFOS分子有机物分子图1 镀铬废水中有机物与PFOS竞争吸附点位机理Fig.1 Competitiv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rganics and PFOS in chromium plating wastewaterA:静电作用、B:疏水作用表2不同吸附方法对实际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去除的研究Table 2 Removal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from wastewater by different adsorption methods废水来源废水特点初始浓度吸附材料吸附条件去除率(%) 参考文献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较高;PAM等无机离子含量较高,同时存在部分有机物PFOS:44.1 µg/L R-CAC吸附时间:34h吸附剂用量:10mg/LPFOS:62F53B:79 [31]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高,有较低浓度的六价铬/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10mg/LPFOS:47.8F-53B:37.6[33]垃圾渗滤液 COD浓度较高,含有多种PFCs COD Cr:483.2mg/LPFH x A:1435ng/LPFHpA:423ng/LPFOA:2683ng/LPFNA:221ng/LPFDoA:53ng/L煤基粉状磁性活性炭(MAC)吸附剂用量:8g/150mL吸附时间:2hPFHxA:83.2PFHpA:78.5PFOA:89.6PFNA:79.5PFDoA:72.8[36]竹源活性炭(BAC)吸附剂用量:1.9g/L吸附时间:48hpH:4.0PFHxA:92PFHpA:96PFOA:96.6全氟辛烷磺酰氟(PFOSF)洗涤废水PFHxA、PFHpA、PFOA的浓度较高,TOC浓度较高,SO42-、Mg2+、Na+、Ca2+的浓度较高PFH x A:0.10mmol/LPFHpA:0.11mmol/LPFOA:0.29mmol/LTOC:63.2mg/L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1.5g/L吸附时间:48hpH:4.0PFHxA:90PFHpA:95PFOA:95.5[34]1/19-MF-VT吸附剂用量:150mg/LPFOS:98PAC吸附剂用量:250mg/LPFOS:38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PFOS浓度高,TOC含量较多,pH偏中性PFOS:22.5mg/LTOC:2234mg/LpH = 6.4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250mg/LPFOS:50[35]活性炭(AC)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70.5PFOS:67PFOA:68.2涂覆有ZnO的活性炭(ZnO/AC)黑暗环境;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76.8PFOS:76PFOA:75污水处理厂污水COD含量高,含多种PFCs,PFOA、PFOS浓度相对较高,COD:92±2.8mg/LPFOS:175ng/LPFOA:166ng/L涂覆有ZnO的活性炭(ZnO/AC)光照环境;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86.5PFOS:82.1PFOA:86.5[37]除活性炭外,离子交换树脂也常用于去除废水中PFCs.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由树脂骨架以及离子1112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活性基团构成,离子活性基团包括固定基团以及交换基团,交换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自由基团,与水溶液中具有相同电性的离子进行交换,将其从水溶液中去除[32].Gao等[33]发现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工业园区中的镀铬废水中PFOS及F-53B的去除率可达到48%和39%,但废水溶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等其他无机离子会在处理过程中与PFOS和F-53B形成竞争关系,竞争离子交换点位,降低处理效率.此外,Du等[34]利用IRA67分别对实验室配水以及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F)企业洗涤废水中PFCAs进行吸附去除,发现实际废水中Na2SO4的二价阴离子与PFCAs在吸附过程中也形成了竞争关系,降低了去除效率;但废水中存在的高浓度盐促进了PFCAs胶束的形成,与Na2SO4的竞争作用相抵消,故整体去除效率与实验室配水相差不大.与非离子交换树脂(XAD4、XAD7HP)、煤基活性炭(CAC)相比,BAC、IRA67对废水中PFOA去除率较高,其中IRA67对实际废水中PFOA去除率可达90%,循环利用率高.实际废水中存在的其他离子对吸附剂吸附PFCs具有抑制作用,故寻找制备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吸附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杜子文[35]将磁性氟化蛭石(1/19-MF-VT)吸附剂用于处理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结果表明Fe3O4的嵌入使吸附剂表面变为亲水性,分散于水中为PFOS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相同条件下其对AFFF废水中PFOS去除率远高于离子交换树脂和粉末活性炭,且废水中其他有机物质对磁性氟化蛭石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对PFOS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法去除效率高、成本低、工艺简单,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与实验室配水水样实验结果一致,适用于处理镀铬废水以及氟化企业洗涤废水,但实际废水中存在硫酸根等多种离子以及其他有机物分子(NOM)会与目标全氟污染物竞争吸附剂上的吸附点位,降低污染物去除率.各种吸附材料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及条件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不同吸附材料对不同实际废水处理研究,发现众多吸附剂中离子交换树脂IRA67因对PFOS选择性较强,受废水中其它离子影响较小,在实际废水中吸附效果较好,故离子交换树脂IRA67作为吸附剂处理实际工业废水具有可行性,而研究制备选择性良好的吸附剂成为吸附法处理实际废水中PFCs的关键.2.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利用液体中不同粒径混合物通过特殊膜的能力不同,将混合物选择性分离的技术[38].特殊膜孔径不同,可选择分离的物质也不同,常见用于分离全氟类化合物的膜包括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纳滤膜成本低,水通量高,可有效分离出分子量为200~2000的有机物等,NF 270,NF 200,DK和DL 四种纳滤膜均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全氟表面活性剂[39-40].王钦等[41]利用NAS-4010型膜在最优条件下对生产聚四氟乙烯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酸铵(APFO)废水进行二级纳滤处理(图2).整个过程APFO总去除率高达97%,最终透过液中APFO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而浓缩液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回收用于生产聚四氟乙烯,整个处理过程成本低,效率高,可回收生产原料,经济效益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处理中.相比纳滤法,反渗透膜由于其膜孔径较小,表面致密,具有更好去除效果.反渗透膜耗能低,工艺简单,可截留溶解盐离子及部分有机物,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良好[42-43].Tang等[44]利用反渗透膜这一特性对半导体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几种不同反渗透膜对废水中PFOS截留率均达到99%,同时废水中异丙醇对膜通量有一定影响,故利用反渗透膜处理半导体工业废水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目标污染物浓度选择相应反渗透膜,同时预处理消除异丙醇的影响.图2 二级纳滤处理低浓度全氟辛酸铵废水工艺流程[46] Fig.2 Treatment of low concentration ammonium perfluorooctanoate wastewater by two stage nanofiltration1:废水存储池 2:泵 3:过滤单元 4:微滤装置 5:一级纳滤装置 6:一级纳滤透过液存储池 7:二级纳滤装置 8:一、二级纳滤浓缩液存储池9:二级纳滤透过液存储池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3单独使用膜处理工艺处理PFCs废水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且能耗较大,工艺流程复杂,所以越来越多研究学者将膜处理技术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南碎飞等[45]将纳滤与泡沫分离技术结合处理聚四氟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酸铵废水.预处理的废液进入泡沫分离塔,分离后的稀液进入膜分离装置进行纳滤,总去除率高达91%;而分离出的泡沫消泡后可回收利用.整个处理流程能耗小、效率高,可用于实际废水处理.Tsai等[46]利用电微滤装置对台湾一家电子/光电制造厂废水进行处理,电微滤过程中的电场作用可以改变微滤膜通量,而膜电位产生的电泳引力、静电斥力以及液体动力共同作用于PFOS和PFOA,使其从废水中分离.除此之外,工业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存在会影响膜通量,降低全氟化合物去除率.膜分离法本质是利用物理方法对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处理,并未对污染物结构造成影响,在净化废水同时还可回收利用原料,但膜分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易造成膜污染导致处理效率降低,故可与其它处理方法联合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实际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其中溶解性有机物由于粒径原因可能影响膜通量,从而降低全氟化合物去除率,在实际应用时应预处理降低其它有机物的影响. 2.3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工艺即通过光照、超声、电解、添加催化剂等一系列手段使溶液中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OH,与溶液中全氟化合物反应从而将其去除,常见高级氧化工艺包括直接光解、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超声降解等[42,47]电化学氧化法即在高电流密度下,使全氟化合物在阳极上直接或间接氧化从而得以去除的方法,由于其无二次污染、能效高,已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常用电极材料包括硼掺杂的石墨烯(BDD)、PbO2、TiO2等[48-49].本课题组[50]曾分别利用铝、不锈钢、钛和涂覆有纳米氧化锌的钛作为阳极构造电化学体系对北京市密云污水处理厂污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去除,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提高了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全氟化合物降解效率,成为四种阳极材料中最优材料,部分全氟类化合物去除率可达60%及以上.Schaefer等[51]研究了Ti/RuO2作为电化学反应器阳极对含AFFFs消防基地地下水处理的效果,处理过程中PFOS与PFOA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通电9h,地下水中PFOS、PFOA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大部分PFOS、PFOA转化为挥发性气体被回收.除此之外,BDD作为阳极分别处理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废水、垃圾渗滤液均有良好效果,对水样中PFOS、PFOA去除率均高于70%,对于废水中TOC 去除也有一定效果,但是该种方法能耗较高[52-54].尽管实际废水水质复杂,但以上各个研究表明,电化学氧化法可彻底去除废水中某种PFCs,处理效率高,去除过程均遵循一级动力学,与之前实验室配水研究结果一致,但能耗较高.表3不同高级氧化法对实际废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率Table 3 Removal efficiency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by different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处理方法废水来源废水水质去除效率(%) 参考文献电化学氧化(纳米氧化锌电极) 污水处理厂污水 PFCs种类多,TOC等含量较低部分PFCs达60 [50] 电化学氧化(Ti/RuO 2作阳极) 含AFFFs消防基地地下水硫酸盐浓度高,包含多种PFCs PFOA、PFOS均达到90 [51]电化学氧化(Ti4O7作阳极)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 TOC/氯化物含量高PFOS:100PFOA:100[59]地下水 TOC含量低,中性 PFOA:90 [52]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 PFCs种类多,含量高,中性PFHpA:90;PFH x A:99PFPeA:97;PFBA:75[53]电化学氧化(BDD作阳极)垃圾渗滤液 COD/氨氮/氯离子含量高,PFOA:80PFOS:75[54]UV/PS光催化氧化污水处理厂 / PFOS:50[55]臭氧氧化半导体工业废水 / PFOA:92PFOS:100[56]超声氧化填埋场地下水含有少量有机化合物,中性PFOS:90 [58] 注:“/”为未获得相关数据.光化学氧化即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多数情况下会添加光催化剂促使1114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反应发生,常见催化剂包括H2O2、过硫酸盐等.Qian 等[55]利用紫外线/过硫酸盐(UV/PS)去除消毒后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PFOA,去除率约为67%;对比发现氯离子含量较少的地表水中PFOA去除效率约为80%,且反应时间较短.考虑到氯离子对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处理实际废水时应对水中氯离子进行预处理消除影响.臭氧氧化是通过O3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反应去除污染物的过程,臭氧分解过程中会产生•OH,促进反应进程.Lin等[56]对半导体废水进行臭氧预处理后将废液pH值调至11,确保臭氧充分分解为羟基自由基,从而促进典型全氟类化合物的降解去除.研究发现,处理6h后,PFOA去除率达到92%而PFOS被完全去除,pH值也由11降为6左右,变为中性,能耗较低,去除率高,应用潜力大.超声辐射水溶液使得超声波在水中传播形成气泡,气泡压缩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使得水热解产生•OH与O、H原子,从而导致PFCs降解,反应环境要求低,降解迅速[42,57].Cheng等[58]对超声降解填埋场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水样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导致液面温度降低,抑制了全氟物质的分解,故与超纯水配水相比,填埋场地下水中PFOS降解速率与效率均较低.高级氧化法的本质都是通过溶液中羟基自由基促进全氟污染物降解,研究表明电化学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均可促进实际废水中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去除各类工业废水中全氟类化合物,但由于实际废水成分复杂,各种高级氧化法去除机理不同,不同高级氧化工艺在处理实际废水过程中都受到水中其他有机物或无机离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也有所区别(图3),表三列举了近年来相关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其中电化学处理受水中其他物质影响较小,光催化氧化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受其他有机物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臭氧氧化法对处理环境要求较高,但去除率高.尽管实际废水与实验室配水在水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区别,但研究发现实际废水处理中也符合一级动力学.实际应用高级氧化法去除废水中全氟化合物时,应根据水中离子、有机物的种类对去除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方法.污水处理厂含FFFs地下水地下水半导体工业废水地表水20406080100PFOA去除率(%)废水来源图3 各种高级氧化法最优条件下对不同类型废水中PFOA去除率对比[51-52, 55-56, 58]Fig.3 Comparison of removal rate of PFOA in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water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variousadvanced oxidation methods2.4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工艺并不能将水中PFCs降解去除,其浓度降低主要依靠活性污泥对其吸附作用.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工艺的活性污泥对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具有一定去除效果.王凯等[60]研究了辽宁4个不同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个污水处理场中PFCs去除主要依靠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与具体微生物处理工艺形式无太大关联,其中短链全氟化合物去除率最高可达85%,而长链去除率仅为10%以下.范庆等[61]通过对北京三个污水处理厂中各流程进出水中全氟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得知全氟戊酸(PFPA)、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烷磺酸(PFH x S)三类短链物质因生物降解性较差,在经过二级处理后由于活性污泥的吸附浓度有轻微降低.以上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法可将部分长链全氟化合物降解为短链化合物,但并不能完全去除,实际废水中PFCs去除主要依靠污泥吸附作用.2.5其他去除技术除了常见氧化法去除全氟化合物,利用水合电子对PFOA的还原作用也可使C-F键断裂,从而将其去除.在紫外线照射下,碘化钾光解产生水合电子,促使PFOA还原脱氟,Qu等[62]研究了通过向溶液中添加碘化钾光还原去除其中全氟化合物并将该方法用于去除江苏省特氟龙生产厂生产废水中的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5PFOA.结果发现,照射12h后,废水中约96%的PFOA 被有效去除,其他全氟化合物去除效率也均在38.3~ 62.0%之间,具有低能耗、高去除率等优点.F-53B作为铬雾抑制剂大量存在于镀铬废水中,具有抗氧化性,Bao等[63]发现紫外线/亚硫酸盐(UV/Sulfite)还原法可完全去除镀铬废水中的F-53B,但由于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干扰,速率低于超纯水配水.在实际处理全氟化合物废水过程中,除单独使用各种工艺外,许多学者及工厂将多种工艺联合使用,提升处理效率,降低能耗.黄俊[64]对哈尔滨市某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工艺过程全氟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混凝沉淀、生物降解等过程,研究发现经过初沉池、二沉池后,污水中的PFOA浓度分别降低约20%和30%,而PFOS浓度降低约45%和10%;A/O工艺中的厌氧段对PFOA和PFOS降解率分别为13%与4%,BAF工艺对PFOA与PFOS的去除率分别为33%与12%.由此可知在污水厂整个处理工艺流程中,相比初沉池以及二沉池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率,生物降解工艺对其降解效果微乎其微,不能作为PFCs主要处理手段,但将生物降解工艺与混凝沉淀结合可有效提升PFCs的去除率.2.6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效率对比表4列举了几类主要废水以及最优去除方法,生物处理工艺作为工业废水主要处理技术对全氟化合物有一定去除效果,但由于全氟化合物性质稳定不易被降解,故生物法处理含PFCs废水主要依靠活性污泥对其的吸附作用,去除效率低;而吸附法作为PFCs去除技术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方法操作简便,去除效率高,应用范围广,能耗低,但水质复杂的实际废水中的多种物质会干扰吸附材料对PFCs的去除,与其竞争吸附点位,随着研究深入,各种吸附材料层出不穷,但寻找选择性高、再生性能好、吸附稳定的吸附材料仍是当前研究热点;膜分离法根据全氟化合物的不同粒径选择不同膜对其进行去除,操作简便能耗低,但废水中有机物的存在会影响膜通量,降低去除效率,除此之外膜污染也是该方法的缺点之一;电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超声辐射等高级氧化法均能对实际废水中PFCs进行去除,去除效果可观,但部分方法受实际废水水质影响大,操作能耗较高,实际应用推广仍有较大困难.不同类型PFCs废水由于水质不同适用处理方法也不同,但表4结果表明,吸附法与膜分离技术作为较常用水处理技术成本低,去除效率高,可作为去除实际废水中PFCs的主要方法,但吸附剂性能以及膜分离性能会受到水质不同程度影响,故对实际废水进行预处理以及研究开发选择性强的吸附剂成为当前吸附法与膜分离技术处理实际废水中PFCs的关键;除此之外,将吸附法,膜分离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减轻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是去除废水中PFCs的可行性方法.表4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最优去除技术Table 4 Optimal removal technology of PFCs in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废水类型水质特点去除方法去除效果优点缺点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高、各种有机、无机离子含量较高吸附法(R-CAC)PFOS、F-53B去除率均50%以上能耗低,成本低去除能力受废水中其他离子影响较大垃圾渗滤液有机物含量高、PFCs种类多吸附法(MAC)多种PFCs去除率均70%以上能耗低,操作简便去除效率受其他离子影响全氟辛酸铵(APFO)废水 APFO浓度较低,pH偏高纳滤法 97%以上工艺简单、节能、回收率高长期运行会出现膜污染现象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 吸附法(1/19-MF-VT)PFOS去除率98%对PFOS吸附选择性好,能耗低\半导体工业废水PFOS浓度较高同时含有异丙醇反渗透法 90%以上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受异丙醇影响较大,需预处理注:“\”表示未获得相关数据.3结语全氟化合物作为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因其疏水疏油的特点在工业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可忽视.当前关于处理含PFCs 实际废水的研究主要涉及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淫羊藿总黄酮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淫羊藿总黄酮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淫羊藿总黄酮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作者:谷雨王皓田苗悦王晓雯孙佳文陈文芳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討淫羊藿总黄酮(H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方法;常规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LPS组、20 mg/L HEP+LPS组、40 mg/L HEP+LPS组、60 mg/L HEP+LPS组,后3组先用相应浓度HEP预保护1 h,再给予1mg/L的LPS处理细胞6 h。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

结果1 mg/L的LPS和20、40、60 mg/L的HEP对BV2小胶质细胞活力没有影响(F=0.59,P>0.05)。

LPS可明显上调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F=28.94、53.28,q=5.908、20.930,P结论HEP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IL-1β 和TNF-α mRNA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关键词];淫羊藿;黄酮类;小神经胶质细胞;脂多糖类;炎症[中图分类号];Q426;R592;R3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532(2019)01-0006-04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EPIMEDII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BV2 MICROGLIAL CELLSGU Yu, WANG Haotian, MIAO Yue, Wang Xiaowen, SUN Jiawen, CHEN Wenfang(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Epimedii (HEP)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BV2 microglial cells.MethodsBV2 microg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n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LPS group, 20 mg/L HEP+LPS group, 40 mg/L HEP+LPS group, and 60 mg/L HEP+LPS group. The cells in the latter three groups were pretreated with HEP for 1 hour and then treated with 1 mg/L LPS for 6 hours.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cell viability, and real-time RT-PC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β (IL-1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ResultsLP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mg/L and HEP at concentrations of 20,40, and 60 mg/L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BV2 microglial cells (F=0.59,P>0.05). LP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L-1β and TNF-α inBV2 microglial cells (F=28.94 and 53.28,q=5.908 and 20.930,P<0.01). Compared with the LPS group, the 20,40, and 60 mg/L HEP+LPS groups ha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L-1β and TNF-α induced by LPS (q=5.097-7.669,P<0.01).ConclusionHEP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L-1β and TNF-α induced by LPS in BV2 microglial cells, suggesting that HEP may have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KEY WORDS]Epimedium Brevicornum; flavones; microglia; lipopolysaccharides; inflammation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慢性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等的发病密切相关[1-4]。

响应面优化闪式提取代代花黄酮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

响应面优化闪式提取代代花黄酮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

响应面优化闪式提取代代花黄酮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隋志方;高愿军;秦令祥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22(35)3
【摘要】以代代花(CAVA)为原料,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代代花黄酮(CAVAF),以CAVAF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1∶1(mL/g)、提取电压145 V、提取时间100 s,在此条件下,CAVAF得率为10.81%。

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CAVAF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CAVAF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5.51%和81.19%,表明CAVAF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总页数】5页(P127-131)
【关键词】代代花;黄酮;闪式提取;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
【作者】隋志方;高愿军;秦令祥
【作者单位】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漯河市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1
【相关文献】
1.响应面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凤眼莲黄酮工艺及其不同部位黄酮抗氧化活性分析
2.响应面法优化马鞭草中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3.响应面优化鼓槌石斛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4.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代代花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响应面法优化同步提取黑蒜中多酚与黄酮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张国荣翟丽霞王燕萍周燕来源:《中国药房》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了解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以期为药用植物保护、天然药物资源扩展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对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内生菌从寄主植物中吸取营养并通过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物含有许多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从川芎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川芎嗪,从雷公藤内生曲霉属真菌中可分離新的丁烯酸内酯,从内生放线菌可分离产生生物碱、多肽、聚酮类、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产物的活性甚至要强于宿主植物的活性物质,而且其还含有许多具有新的生物活性的物质;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高血糖、抗寄生虫等。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庞大的潜在药用物质资源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内生菌离开宿主药用植物后的培养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开发。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07-0880-05植物内生菌(Endophytes)是寄生于活体植物各组织和器官内的寄生菌,其不会引起明显的宿主植物外在感染症状,且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放线菌等[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一些内生菌与其宿主植物间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内生菌从植物中吸取营养,其次级代谢产物又可调节植物的免疫系统、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对生物(病原体、害虫和动物等)或非生物(温度、pH值、盐、碱、重金属、渗透压、紫外和海拔等)胁迫的耐受性[3-9]。

研究指出,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激活宿主植物的免疫应答系统,增强植物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谱[10-11]。

1993年,Stierle等[12]从短叶紫杉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并发现其能产生与宿主植物一样的抗肿瘤物质紫杉醇,提示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合成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能力,从此也启发了国内外研究者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思路。

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

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

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刘新迎;王培训【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年(卷),期】2018(38)1【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芪调脂作用的部分机制。

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

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

结果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均能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对Leptin分泌均有促进作用,而二者对PAI-1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结论中药黄芪调脂机制复杂,其可能通过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影响脂肪细胞分泌功能而达到调脂作用。

【总页数】4页(P86-88)【关键词】黄芪提取物;3T3-L1细胞;增殖分化;分泌作用【作者】刘新迎;王培训【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红景天提取物对3T3-L1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的影响 [J], 李新明;高忠东;李群;田志芳;郭志利2.杜仲叶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月桂对KK-Ay 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针刺承山、飞扬、昆仑对肾俞反应性的影响 [J],3.黄芪多糖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J], 翁孝刚;白立炜;刘宏志;王涛;陈璐璐4.川木瓜醇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其分化细胞的影响 [J], Lu Feiyan;Jiang Yan;Pan Dong;Zhang Yuting;Li Rong5.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及细胞分化的影响 [J], 王树海;王文健;汪雪峰;陈伟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提取物对NIH-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黄芪提取物对NIH-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1 0 - ’ g e L, a n d t h e r e w a s a s l a t i s t ;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o mp a I e l d w :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 P<0 . 0 5 ) T h e r e w a s 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1 _ e r e n c e w ; t h d r u g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8 x 1 0 一 ' g / L , 1 . 6 x l O 一 ' g / L , 3 . 2 x 1 0 L a f l  ̄ r c e l l s w e r et ea r t e df o r 2 4 h . ( P <O . O 1 )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S - p h a s e
g e n s y n t h e s i s . C e l l s we r e c u l t u r e d i n v i t r o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n d we r e t r e a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i t h RAE a t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
浓度的黄芪提取 物干预细胞 2 4 h , 分别 采用 C C K 一 8 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 流式细胞术检测 细胞周期 比例 , 羟脯 氨酸试剂盒检测 细胞胶原分 泌含量 。试 验结果表 明 , 黄芪 提取 物浓度为 6 . 5 x 1 0 g J L时 , 吸光度与对照组相 比, 差 异显著 ( P <0 . C 5 ) , 当黄芪提 取物浓度为 8 x 1 0 g e L, 1 . 6 x 1 0 g / L , 3 . 2 x l O g / L时 , 干预细胞 2 4 h , 吸光度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 P<0 . 0 1 )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 测细胞周期 同样 证明 了在浓度 8 x l O - g / L, 1 . 6 x 1 0 ~ g J L , 3 . 2 x l O g , I 时干预细胞 , S 期 比例较对 照组 差异 极显著( P<0 . 0 1 ) , 羟脯 氨酸试剂盒检测 黄芪 提取物干预细胞合成胶原含量均有增加 , 且8 x l O - 一 g / L, 1 . 6 x 1 0 g e L 浓度时 , 差异极显著 ( P<0 . 0 1 ) 。从而 表 明, 黄芪提取 物能促进 N i t / - 一 3 T 3 细胞 增殖 , 促进胶原合成 。

大黄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大黄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Ef f e c t O f Rhe i n o n 3 T3 一L1 Pr e a d i p o c y t e D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d Re l a t e d Ge n e Ex p r e s s i o n
积 累, 同 时显著 降低 3 1 3一L 1脂 肪 细胞 中 T G含 量 , 并且下调 3 T 3细胞 中脂肪 分化 相 关 基 因 P P A R  ̄ / 、 C / E B P o t 、 F A S u t R N A的表 达 。结论 : 大黄 酸能 够抑制 3 T 3一L 1脂肪 细胞 的诱 导分 化 , 降低 细胞 内 T G含 量。 其作 用机 制 可 能与 下调脂 肪 分化相 关基 因 P P A R  ̄ / 、 C / E B P e t 、 F A S mR N A 的表 达有 关。 关键 词 : 大黄 酸 ; 3 T 3一L 1前脂肪 细胞 ; 增殖 分化 ; 基 因表达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5 .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2 4 0 6 ( 2 0 1 7 ) 0 1— 0 0 0 1— 0 5
L I J i a— j i a , L I A N G Y a o— y u e , D O N G S h i —f e n ,Y A N G R o n g— f a n g , X I A O C o n g— r u i , WA N G J i n g
( S c h o o l o fC h i n e s e P h a r m a c y , B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B e i j i n g l O 0 1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 T h e e f e c t o f r h e i n( 1 , 8一d i h y d r o x y一 3一c a r b o x y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 R h e i n , R h )o n t h e p r o -

中药材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中药材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问题[1]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 1. 1. 2 动物 本研究采用 ♂ Sprague2Dawley 大鼠
毒 ( HIV) 感染人群体内 ,由于抗氧剂消耗量的上升 , (150~200 g) ,在实验室条件[ (21 ±2) ℃,12/ 12 h 昼
进而导致了体内抗氧化剂的缺乏 。因此推测提高抗 夜循环 ]下 ,用标准啮齿类食物饲养 。
300071 , China ;2.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Hong Kong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at whether the extracts of ten herbs tested having antioxidative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2 ities. METHODS Biological assay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s of erythrocytes hemolysis ,lipid peroxidation of brain hemogenates and DNA damage. Chemical assay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s of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RESUL TS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Eucommia ulmoids Oliv. , Senecio scandens Buch2Ham , Paeonia suff ruticosa Andr. and Epimedium sagit2 tatum (Sieb. et Zucc. ) Maxim. among ten herbs had strongly antioxidative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and low side2effects. CON2 CL USION There were antioxidative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omponents in several herb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to research further. KEY WORDS :herb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茶多酚与茶黄素对前旨肪细胞3T3-L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茶多酚与茶黄素对前旨肪细胞3T3-L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茶多酚与茶黄素对前旨肪细胞3T3-L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孙世利;凌彩金;刘军;潘顺顺;苗爱清;李家贤;庞式;赖兆祥;黄华林【摘要】利用MTT法检测了经不同浓度茶多酚和茶黄素复合物处理24h后的3T3-L1细胞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外观形态,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分化程度,并检测了分化成熟的3T3-LI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经茶多酚与茶黄素处理后,3T3-L1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以60μg/mL的浓度处理时,细胞存活率最低;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贴壁细胞变大变圆;茶多酚与茶黄素明显抑制了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分化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茶多酚与茶黄索对前脂肪细胞3T3-L1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8)012【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茶多酚;茶黄素;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者】孙世利;凌彩金;刘军;潘顺顺;苗爱清;李家贤;庞式;赖兆祥;黄华林【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54;S57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城市有10%~15%的人患有肥胖症,且有逐年增多和年轻化的倾向。

随着肥胖发病率的迅速增加,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也呈增长趋势,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石症和某些癌症等[1]。

茶叶起源于我国,目前茶叶饮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30 16:06:35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4.1620.TS.20160630.1606.030.html现代食品科技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 Vol.32, No.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301453);作者简介:郝云芳(1987-),女,博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方向通讯作者:姜建国(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方向杨丽(1983-),女,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方向代代花总黄酮对3T3-L1细胞增殖活性评价郝云芳,杨丽,姜建国(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本文研究了代代花总黄酮抑制3T3-L1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不同浓度的代代花总黄酮作用于3T3-L1细胞24h 之后,采用MTT法检测代代花总黄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 V-EGFP/PI 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PI标记法检测了代代花总黄酮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

结果表明,高浓度(300μg/mL,400μg/mL)的代代花总黄酮可显著抑制3T3-L1细胞增殖,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8%,63%,且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显著升高了细胞内ROS浓度。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代代花总黄酮可诱导3T3-L1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100μg/mL,200μg/mL,300μg/mL代代花总黄酮处理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6%,15.7%,22.5%;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4.4%,8.3%,32.2%。

而细胞周期实验则表明,处理后3T3-L1细胞G0/G1期细胞数比例从58.9%下降到51.4%,而相应的S期细胞数比例呈小幅度增加,G2/M期细胞数比例变化不明显。

凋亡相关基因p21及p5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及促凋亡基因bax与抗凋亡基因bcl-2比例的升高使3T3-L1进入细胞凋亡程序。

关键词:代代花总黄酮;3T3-L1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Effect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itrus maxima on Proliferation andApoptosis of 3T3-L1 CellsHAO Yun-fang, YANG Li, JIANG Jian-guo(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itrus maxima (TFC)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3T3-L1 Cells. the 3T3-L1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by TFC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24h. Effect of TFC on cell proliferation level was examined by MTT Assa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3T3-L1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inverted microscope. The cell apoptosis rate was detected by Annexin V-EGFP/PI double staining. PI staining was used for cell cycle. The concentration of ROS was also been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apoptotic gene was tested by RT-PCR.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FC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3T3-L1 cells and resulted in apoptosis in 3T3-L1 cells. High concentrations groups (300μg/mL and 400μg/mL) of TFC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in cell viability,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3T3-L1 cells was changed obviously. Concentration of ROS in cells w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reatments with 100μg/mL,200μg/mL,300μg/mL TFC for 24h, the early apoptosis rate were 4.6%,15.7%,22.5% and the late apoptosis rate were14.4%,8.3%,32.2%. The cell cycl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atio of G0/G1 phase was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 phase was increased a little. The ratio ofbax and bcl-2 and the expression of p21, p53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promoted 3T3-L1 cells in the process of apoptosis.Key words: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itrus maxima; 3T3-L1 cells; cell apoptosis; cell cycle脂肪是生物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代谢密切相关。

脂肪组织包括脂肪细胞、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前体等,而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导致脂肪过度沉积所引起的[1],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主要诱因之一。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离自小鼠胚胎(17~19d)的Swiss 3T3细胞,能特异性地被诱导分化成成熟的脂肪细胞[2]。

由于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的取材较为方便,并且关于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研究技术较成熟,使得3T3-L1 前脂肪细胞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研究脂肪代谢的细胞模型。

代代花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干燥花蕾,具有消食,化痰的功效,常被用作减肥茶的配方[3]。

代代花还具有抗凝血、抑菌、抗肿瘤及抗氧化等作用[4-7]。

而国内外对代代花的减肥活性研究教少,本文研究了代代花总黄酮对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代代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减肥活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代代花,产自广西,购于广州清平药材市场;3T3-L1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1.2 试剂芦丁标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ll Cycle staining kit,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NAiso Plus,TaKaRa;Transcriptor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SYBR Green,Roche公司;MTT,sigma;细胞培养相关试剂均来自美国Gibco公司。

1.3 主要仪器设备倒置显微镜,上海光学仪器六厂;CO2细胞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流式细胞仪,英国Malvern公司;多功能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

1.4 实验方法1.4.1 代代花总黄酮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准确称取代代花粉末1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80%乙醇,料液比1/10。

加热回流提取1h,真空抽滤,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到乙醇粗提取物,将乙醇粗提取物在4℃冰箱冷置24h,4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而后用水溶解,作为上样液。

将上样液缓慢加入到大孔树脂上面之后,先以蒸馏水洗脱5个柱体积,洗去样品中水溶性杂质,再以30%乙醇进行洗脱5个柱体积,去除样品中酚类物质,最后以70%乙醇洗脱5个柱体积,减压浓缩后真空干燥,得到70%部分即为总黄酮类[8]。

精密吸取芦丁标准溶液(C= 0.2mg/mL)0、2、4、6、8、10mL于5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然后加入5%NaNO2溶液2mL,摇匀,静置6min;再加10% Al(NO3)3溶液2mL,摇匀,静置6min;最后加入4% NaOH 溶液20mL,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将代代花总黄酮样品按上述标准曲线方法进行操作,计算代代花总黄酮含量[9]。

1.4.2 3T3-L1细胞的培养细胞在含有10% 胎牛血清、100U/L 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的DMEM 高糖培养液中(以下简称DMEM 完全培养基),于37℃、5%CO2、饱和湿度环境下常规培养。

当细胞生长至80%~90% 融合时,用胰蛋白酶-EDTA 溶液消化细胞。

1.4.3 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10]将3T3-L1细胞以每孔8× 103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100μl/每孔),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24h 后弃去培养液,依次加入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代代花总黄酮培养液(50, 100, 200, 300, 400μg /mL),以不含样品的DMEM完全培养基为空白对照,每个浓度设5个平行。

在37℃、5% CO2 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后去除培养基,加入200μl含有5mg/mL MTT 的DMEM培养基,培养箱孵育4h。

小心吸弃孔内的细胞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震荡10min,置于多功能酶标仪中测定570nm波长处的OD 值。

1.4.4 细胞周期[11]细胞处理: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3T3-L1细胞调成浓度为每孔4×105个后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