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 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 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 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 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南京条约》内容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 和平状态。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 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 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 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 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 “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2017
1840-1919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清政府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 告终。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 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 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 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 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 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中 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 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 失败告终。
【拓展延伸】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 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 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 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 封建统治。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 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 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 习等。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 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 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 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拓展延伸】 运用多元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是物质生活、交 通、通讯、大众传媒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时可以运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不同的史观、不同的 角度来分析理解。 1.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是伴随着外国入侵而来的,也破坏了中国具有民族特 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优秀 、健康的文明成果,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物质生 活和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话题。
辛亥革命的鼓舞作用;一战期 为新民主主义
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 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一系列特权,包括贸易特权、传教权、领事裁判权等,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
2. 经济体系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所控制。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打击了中国的手工业和农业,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 国家主权的丧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例如,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中国的海关自主权、司法主权等也受到严重侵犯。
4. 思想文化的启蒙:鸦片战争促使一部分中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 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人们开始反抗外国侵略,掀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总之,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体系,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以下是一些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鸦片战争导致清政府的失败,它标志着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削弱了清朝的国力:鸦片战争后,清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等地给英国,赔款巨大,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拓展了中国的对外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开放向外交往,与西方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外交关系,拓展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危机,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的尝试,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尝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志士开始呼吁保卫祖国、振兴中华,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中国近代史讲解
中国近代史讲解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丑条约(1840-1901)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走向了一个悲惨的时期。
18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造成了对社会的极大动荡,太平天国失败后,中国还遭到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此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国力,采取了改革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派遣留学生去欧洲、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884年至1895年,中国与法国的战争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1895-1911)戊戌维新期间,一批官场革新派推出一系列变革,包括设立新式的海陆军、新学堂以及新的行政机构。
然而,由于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戊戌维新最终失败。
此后,慈禧太后又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1905年,清政府发起了维新派的党人招考和立宪讨论,但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终于在1911年爆发,袁世凯执政,随后曾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日本支持之机成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对其进行了背叛。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1911-1937)到了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掌权,开始了着重东北问题和统一中国的政策。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接着于1927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大规模革命行动基本失败,随后中国共产党脱离地下状态,开展进攻性的土地革命。
日本于1931年占领了中国东北,此后中日战争就开始了。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荡而疆界分明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导致灾难性的国际和内部局势,但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
这段历籍也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需要避免的错误和对我们自身的认识,以及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
• 政治 •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条 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三元 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 • 经济 • 经济结构发生质变:自然经济解体;出现外资经济、 洋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运动。 • 文化 • 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萌发;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 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韬、冯桂芬、郑观应的早期维新思想。 • 社会生活 • 物质生活(长袍马褂、西装、改良旗袍);轮船招 商局;唐胥铁路;第一条电报线;《申报》。 • 通史书第7讲 重点强化、主题深化
• • 政治 • 中国主权遭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 成时期;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经济 • 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 文化 • 天朝上国受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 思想的主流。 • 社会生活 • 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向近代社会迈进
•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1840鸦片战争—1895甲午战争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局
2019高考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2.(2017· 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 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 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 “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 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1840-189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与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
--1840——1894年的中国
西 方 工 业 文 明 的 冲 击
①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 进一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 甲午 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 鸦片 半封建社会 战争 ②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 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片战争 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 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 自然经 被迫卷入济体系 民族资 刺激了 西方的经济附庸,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 济开始 本主义 有利于 ②内忧外患的促动和欧风美雨的刺激,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产 运动 解体 的产生 生,开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第二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第三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1840年1856年1851年1894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利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被迫卷入济体系理论上学习技术实践上引进技术洋务派中体西制度上学习西方早期维新思想社会生活洋布西餐西装西式住宅新式交通大众传媒传入中国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18401894年的中国1860年1870年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主题二
近代列强侵华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特征:(1)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列强侵略以发动战 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 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 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 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 门——商品输出市场、 原料产地——资本输出这一主线来回 答, 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知识来回 答。
答案 侵略活动: ①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 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中国 内地市场;③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 洋行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
2.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 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 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 (2) 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则是以扩大资本 输出为目的,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综上所述,列强侵华的手段多样,但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产物。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相联 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彻底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陷入低谷,人民处于沉重的压抑之中。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因此被迫开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经济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了列强的排挤和割据,中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半殖民地状态。
为了摆脱这种情况,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措施。
首先,废除农业赋税和营业税,降低了各个行业的税收负担,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
其次,开放了海关,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线——京张铁路开通,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后,自西向东修建的铁路陆续开通,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此外,中国还开发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兴产业,如电气机械、制药、纸张和化肥等。
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要滞后一些。
这是因为早期的政治现代化改革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阻碍。
但是,中国正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政治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虽然这个政权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但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经验。
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推进选举制度和制定宪法。
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文化现代化进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也是早于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了,但在鸦片战争后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相对滞后下,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改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在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中国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他们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鸦片战争后,著名的思想家严复所奏的《天演论》就提出了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了语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其一,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 其二,是1949 年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 其三,是1978 年的改革开放。
共和国
封建王朝
共和政治
现代文化 民主体制、民主意识 自然经济
传统政治
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 资本主义
+
广大人民群众虽然不完全理解和适应新的民主共和制度,但历史 潮流也不允许中国社会再倒退到封建王朝时代。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或 其后任掌权时代,虽然不断涌现一股股复辟逆流,妄图重现王权政治, 但是,皇帝偶像、君主尊严,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信仰。中 国政治不可能再开倒车,它只能以一种新旧混杂的面貌展现出来。因 此我们认为,北洋政府是一个具有两重性质的政权,它既保留了许多 传统政治的痕迹,同时,更多地采纳了新的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北 洋时期的中国政治逐步走向多元化。它的政治体制,采用欧洲的“责 任内阁制”,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的政治权力。但是, 北洋时期的军事分权政治,使国会、内阁等,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民主 效能,军人的专制独裁成为北洋政治的重要特色。北洋时期的军事力 量,虽然较多的为各军事集团所控制,与军队国家化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北洋的军制改革,军事训练的进步,它又标志着中国军事现代 化的起步。
+ 一、从政权结构看,
国注定了其灭亡的命 运 + 改良和革命在赛跑 + 人民的大觉醒 + 清末的仁人志士
共和政体不可动摇 + 二、从思想观念看,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民族主义 + 民生主义 + 民权主义
+ 强制拆迁、征地、司
法不公、劳资纠纷等 问题引发的矛盾将继 续演变,权力与权利 的冲突不会消失,官 场腐败不会消失,普 通公民的不信任感会 持续加深。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毒气的使用
这场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格局。日本利 用欧洲列强忙于战场厮杀,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机, 夺取了德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在山东的各种权益,并 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 生怀疑和动摇,由此开始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 思和批判。
落后就要挨打: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订立 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了圆明园。 1858年至1864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140多万平方公里的 土地。 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与法国订立了不平等条约。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进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北 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陷入混战
北洋军阀的 黑暗统治,激起 了社会各阶层群 众的不满和反抗。 孙中山领导了护 法运动,蔡锷在 云南组织护国军, 发起护国战争。 图为护国战争时 的朱德
民族资本是 中国资本主义经 济中的中小资本, 同帝国主势力联 系较少,发展十 分缓慢。从行业 看,民族资本在 工业方面发展最 快的是棉纺织业 和面粉工业
以《新青年》 的出版为标志兴起 的新文化运动,使 20世纪初的中国, 开始经历一场深刻 的思想革命。在这 场激烈的思想文化 斗争中,陈独秀表 现得十分勇敢和坚 决,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将。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 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 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两大苦基本口号, 一日民主,二日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剧变。
(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大量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剧变。
(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大量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社会矛盾方面,由于巨额的赔款,劳动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并由此把旧式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2)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西方列强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进行早期资本输出,沿海和长江流域直接受到列强经济入侵,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在思想观念方面,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鸦片战争首先使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显示了“向西方学习”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开启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和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到向西方学习和接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百态的探讨。
一、西化与传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接触西方文化,许多中国人希望能够借鉴西方文化以发展中国的国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保留了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文化中,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传统形式与西方文化的一些新思想和技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混合文化。
二、文学与诗歌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学和诗歌创作大发展。
文学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各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新思想的涌现,如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科技和医学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医学。
西方医学成为主流,并在中国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使用西方的机械工具。
这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宗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宗教环境面临着巨大变革。
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开始普及,对传统宗教信仰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而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依旧充满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信仰在中国社会也极其普遍。
五、教育和智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
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赋予大学更多的权力,并建立多所大学和高等学院。
中国的知識分子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和科技。
在中国,教育与智识的发展被视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演艺与音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演艺和音乐也受到了影响。
新的音乐形式和剧本被引入中国,如歌剧,音乐剧,钢琴和小提琴等西方音乐。
同时,传统戏剧和音乐形式依然流行在广大的民间艺术家和民众中。
总之,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文化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思想、技术和艺术形式从西方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今天仍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挑战:鸦片战争后的现实情况
中国的挑战:鸦片战争后的现实情况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严重的挑战,这场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现实问题。
从这场战争开始,到现在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挑战仍然存在,但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聚焦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I.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些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些变化包括:国家体制改革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清政府开始逐步成立各种管理机构,与西方议会形式很相似,如山东、广东巡抚止、河北巡抚署等。
此外,在外交方面,中国也开始调整。
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新约等,这些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更多的特权和利益,降低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II. 社会问题的加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问题的加剧也是一大挑战。
第一,经济上的落后。
清朝时期的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农业,而且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这导致了中国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发展缓慢。
第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在清朝时期,光绪帝颁布了《遗民录》,将自己的致力于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的想法写下,并交由皇太后审批。
但是他的此项改革永远没有得到实施。
第三,教育问题。
在清朝时期,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情。
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事业难以发展,这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断出走。
III. 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政治制度改革是中国面对挑战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必然要发生一些改变。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机遇,例如,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以加速政治改革的进程。
此外,中国还应该重视民主制度的发展,政治权力的透明度和政治民主化都应重视。
IV. 双重挑战:中国的环境问题和饮食安全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环境问题和饮食安全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由于大量的工业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引入的空气、水、土壤污染,中国的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改变了,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底半封建社会,从此之后便进入了中国近代史,人民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归根结底来说,它实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当清王朝还在安于现状闭关锁国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他们来到了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当然国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于列强的胯下,而是不断得探索,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从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论是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先人们,还是如今人人称颂的英雄们,他们都是值得历史记下一笔的.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然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闭塞心理和狭隘守旧的状态,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圣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向西方学习的自发状态和被动局面.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诛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破产.从此,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兴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同盟会,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他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民主义.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最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袁世凯文化上的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展开了一次最猛烈的冲击,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五四运动,从学生到工人阶级都义无反顾进行反抗,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最终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地签字仪式,它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从此之后,中国革命就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从国共两次合作两次破裂,到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爆发,最终中国共产党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之后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虽然几十年中有过文化大革命、生产大跃进这样的倒退,但整体是前进的.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人民大众的生活已经与一百多年前的清政府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开始注重人的发展,人们真正做起了自己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到2008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整整延续了30年.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细节上来看,我们伟大的祖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具有较强同质性的社会,而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市场化程度的增加更是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特征.并且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表现出的巨大的国家能力,以及“以人为本”的立国精神和开放心态,都为中国人民生活变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代背景.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人们的衣着原料和质地提高,成衣率也不断提高,购买原布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数量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服装生产量只平均每人一件,而今高档商场、品牌专卖店里的国际名牌服装琳琅满目,各种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争奇斗艳,使我国居民服装绮丽多彩.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在粮食消费内部构成中,对玉米、高粱、红薯等粗粮消费明显下降,而对大米、小麦等精细粮消费上升.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平方米,增长了倍.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截止2000年末,有%的城镇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74%的家庭居室内有厕所和浴室,%的家庭用上了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家庭有可取暖的空调或其他暖气设备.农村居民平均每户使用住房面积由1978年末的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末的平方米,增长了倍,人均住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占81%,住房质量不断提高.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各地的城市公用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铁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出租车随叫随到.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使居民的生活比过去舒适和快捷.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性增大,地区、城乡交往频繁,民族、国际往来增多,城乡二元结构已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打破,国人已经走出国门,日益和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打交道.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大国.5.用: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同时,城乡居民家庭用品的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经历了由“老四件”向“新六件”的转换过程.近几年又开始转向以电话、家用电脑、商品房、家用轿车等为主要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耐用消费品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城乡居民消费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探索经历了沉甸甸的一百多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变化:
1.领土割让和剥夺:根据《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
岛,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等五个通商口
岸。
这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削弱和失去对自身领土的控制。
2.赔款和关税提高:根据《南京条约》,中国被迫支付大量
赔偿款项给英国,同时还需要提高关税以满足对外贸易的
需求。
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3.不平等条约签订:《南京条约》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
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开放外国驻在权、承认外
国在中国的司法管辖权等内容,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自主
权。
4.经济开放和贸易不平衡:鸦片战争后,中国迫于压力开始
进行经济开放,引入西方资本、技术和商品。
然而,这种
开放导致了贸易不平衡,中国逐渐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地位的经济附属品。
5.内外勾结和政治动荡: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内部腐败严
重,外国势力逐渐渗透,导致了政治动荡和分裂。
西方列
强通过与中国政府勾结,干涉中国内政,煽动分裂和动乱。
6.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国渐渐开始反思和
探索自身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激进的变革思潮涌现,中国进入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时期。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领土割让、赔款和关税增加、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开放和贸易不平衡、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等多方面的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促使了后续的历史事件和改革运动。
1840年-1894年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
“半封建”:是指封建制度已遭瓦解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内容
(1)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2)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3)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文教:兴办学管,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1)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影响: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军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由进攻转向防御,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四)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干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1.提出: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有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有原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由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侵略。
由于他们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上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我就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1、鸦片战争前的形势。
战前形势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已腐朽没落,经济上民生凋敝,许多地区的流民饿殍载道,军事上军备废弛,武器装备非常落后,为数不多的炮台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无力抵御外来侵略。
清朝的武官在思想上,陈腐的程朱理学,使人们只知纲常名教,沉湎于科举,思想文化非常落后。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在迅速发展,1840年,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外扩张,拥有大量的殖民地。
法、美、俄、德等国同样也都向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英国对闭关锁国的中国实行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本是从罂粟浆液中提炼而成的药材,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将鸦片特别调制,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然后由商人大量运往中国,让中国人吸食。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暴利,一箱鸦片的利润率,最高时可达924%。
依靠鸦片贸易,英国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而给中国则带来了严重危害。
首先,鸦片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1821到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
第二,鸦片输入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官员利用鸦片走私和禁烟缉私牟取暴利。
第三,鸦片输入造成工商业的萧条和衰落。
因种植罂粟的利益数倍于种植小麦,十倍于种稻,因此大片良田被改种罂粟。
第四,吸食鸦片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鸦片含有大量毒素,长期吸食者精枯骨立,无复人形,丧失谋生和育子能力,不少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
2、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其代表人物是龚自珍、魏源。
龚自珍对清朝统治的腐朽黑暗极为痛恨,为此他大力倡言变法改革,认为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他又主张以武力抵抗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一、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战后的变化①.政治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②经济上: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近代城市的出现: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
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②买办势力和早期产业工人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有相当的实力,受到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买办商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社会的转型实 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 济制度、 政治制度、 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A 项反映农民小农意识;B 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 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 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工业 化特点;C 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和制度,是传统封建 等级思想,不符合政治的民主化的特点;D 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 行业的担保制度,有利于社会的诚信发展。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 特点。
解析:天京变乱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导致的阶级局限性。C 项与材料的意思相符。 答案:C
历史
5.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 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 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 )
历史
第7 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历史
第一阶段1840-1860
【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 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传 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芽状态, 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 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 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 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 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答案:D
历史
3.(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 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 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 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考查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A
历史
2. (2013· 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 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考查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历史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 规定外国军舰可以驶进中国长江各口岸,据此可知D项正 确。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未获得军费赔偿,A项错误;《辛 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B项错误;《马关条约》 规定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C项错误。
历史
解析: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宣扬拜上帝教,反 对孔子思想,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却大力宣扬孔子的思 想,这说明原来的拜上帝教不能稳定政权,故选A项。太平天 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 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A
历史
[第三步:预测押题不可少] 1.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
答案:B
历史
2.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 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 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 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 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
过 程
重要 纲领
历史
6.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 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 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 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 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 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 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历史
解析: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清政府 此举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外交发展的趋势,走向近代外交,所 以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 并不是制度性的改变,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 两项叙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C
历史
4.(2011· 新课标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 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 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 “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 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 主要是因为( )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阶级关系 社会思想 社会习俗
历史
归纳· 深化]————————— ———————[拓展·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史观 整体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历史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历史
7.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爆发背景新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外国侵略战争后因战争赔 款加重人民的负担而爆发的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起义形式新 利用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 帝教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 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 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 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南京条约》。
历史
2.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社会政治 社会经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 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导致清朝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 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 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 化,农民起义爆发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
————————————————————————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理解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部分而不 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指中国逐渐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 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 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历史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 《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历史
[第二步:经典考题领悟好]
1.(2013· 上海高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 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 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 考查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 B.鸦片战争 D.夷匪犯境
历史
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 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 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 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Fra bibliotek识中价值标 准。
历史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
起 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时间范围 主要人物 重大 事件
民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1851~1864年 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洪 仁玕 金田起义(开始)、定都天京(发展)、北伐西征(全 盛)、天京事变(转折)、天京陷落(失败)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提出平 均分配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主张,具有革命性 和空想性;②《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 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 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历史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关键信息“交英国管事官依 情处罪”,这说明中国官员无权管外国人,也就破坏了中国 的司法主权。
答案:C
历史
3.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 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