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进城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较多。
一方面,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城中村,卫生条件差、安全问题突出。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经常被迫承担高昂的租房、教育和医疗费用。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提供稳定的住房和降低生活成本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较突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的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着职业发展困难和职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早期教育不完善,学历低和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市民化的难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他们实现平等竞争提供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往往面临着语言沟通、社交网络和文化价值观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在退休、医疗和其他重大风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城市落户难问题是一个主要障碍,许多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导致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无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福利。
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许多农民工子女难以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和获得良好医疗服务。
社会融合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他们往往面临着与城市居民融合不畅的困境。
农民工的法律权益保障也亟待加强,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遭受不公平待遇,却没有有效的法律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待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为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是当前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2. 正文2.1 城市落户难问题城市落户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户口政策上。
农民工想要在城市落户并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福利,往往受到限制和歧视。
一方面,城市户口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门槛,如稳定工作、购房条件等,而这对于刚进城的农民工来说可能较难达到。
城市户口的数量有限,很多城市已经面临户口指标紧缺的情况,农民工想要落户就更加困难。
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会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他们在城市工作多年,却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利和福利,这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城市落户难问题使得很多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处境艰难,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难度。
为解决城市落户难问题,可以通过放宽城市户口政策、加大户口指标分配、建立更加公平的城市公共服务制度等方式来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只有解决了城市落户难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才能真正得到推进和落实。
2.2 教育医疗保障问题教育医疗保障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包括学校招生政策不明确、学费负担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公共服务不足问题与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不足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公共服务的定义、不足的表现、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社会和政府提供思路和帮助。
一、公共服务的定义公共服务是指国家和政府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和利益而提供的一种普遍性、均等性、基础性的服务。
公共服务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这些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还能够提升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二、公共服务不足的表现虽然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较为显著,但面对实际情况,公共服务仍然面临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不均衡,区域差距明显。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有些地方存在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的情况,而有些地方则盈余过剩,导致资源浪费。
2.服务质量不高,满意度低。
公共服务的质量是关系到人们的利益和权益,透明度和公正性的直接体现,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服务质量并不高,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3.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公共服务的提供离不开管理体制的支撑,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科学往往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和乱象丛生的情况,给市民带来诸多困扰和不满。
三、公共服务不足的原因公共服务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一些地方,由于资源的错位分配,导致了公共服务缺乏,而在其他地方则出现了资源过剩的情况,这就为社会分配不公甚至社会矛盾埋下了隐患。
2.缺乏政策支撑。
政府、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支持是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但目前由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到位和不充分。
3.管理体制落后。
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落后和不完善是造成公共服务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是明显。
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影响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1.政策和制度因素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政策和制度差异非常突出。
城市地区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投入,而农村地区则常常被忽视。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进而形成了城乡差距。
2.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资源被吸引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更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不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影响1. 加剧了城乡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严重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城市,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在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异越来越大。
2.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均等将导致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医疗条件的不足将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会加剧,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背景公共服务是政府对公民提供的基本保障和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方面,是一个城市能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因此,公共服务满意度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部分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低于预期水平,造成了人们的不满和不良评价。
为了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各地政府和部门应该深刻洞察这一问题,探索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服务方式不人性化公共服务机构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些服务方式不人性化,让人们感到不舒适和不方便。
例如,一些部门采取强制排队的方式,让群众等待时间过长,服务过程繁琐复杂;有些部门在提供服务时态度恶劣,有时缺乏沟通和解释,让群众感到不被尊重和不被关心。
服务效率较低公共服务效率也是一个令公民不满的问题。
例如,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办理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等上很长时间,没有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让群众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一些服务网点的人员不足,导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服务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整改措施:改善服务方式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应该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过程,要求服务机构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和便利的服务环境。
公共服务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素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确保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应积极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可以加强监管,让公共服务机构根据相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机构应增加服务设施和人员,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还可以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如“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进城就业困难使城市化进程受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农村城镇化才能顺利推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化、政策支持、环境保护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之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相较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城镇化也可以促进农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可以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村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综述公共服务是政府向民众提供的基本服务,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
然而,当前我国公共服务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人员不足和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行业面临人员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困扰。
一方面,在一线岗位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过剩且编制繁杂,导致资源浪费。
2.管理体制滞后公共服务行业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快速发展的需求。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导致责任落实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3.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尽管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例如,医院挂号难、教育资源差异大、道路拥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4.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公共服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现象较为突出。
部分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缺失,导致民众无法正常获取相关信息,影响了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整改措施针对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整改措施来提升服务质量并促进行业发展。
1.人员培训和管理优化加强人才培养,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从事公共服务行业。
同时,要进行编制精简和分配优化,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并提高工作效率。
2.完善管理体制和责任划分落实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并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推动相关单位提高工作效能。
3.提升服务质量与可及性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增加资源供给;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优化公共交通和城市规划,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加强信息公开与互动沟通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公开,并推行网上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互动平台,鼓励民众参与决策过程,增加透明度。
5.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城镇居民享受到的服务水平要优于农村居民。
这是因为城市资本的积累带来了更多的资源,而农村地区缺乏发展经济的机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对策,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资源分配不均:城市相对农村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科技和知识资源等,导致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农村。
2.投资不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也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较城镇居民差。
3.服务覆盖范围差异大:城市中的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1.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投入,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政府应推行城乡公共服务联网,完善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优化公共服务布局:政府应当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让服务更好地覆盖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
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应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结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也需要广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状态。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陕西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陕西省服务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陕西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一、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1. 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GDP比重较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7.6%,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服务业在陕西省经济中的地位不高,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 服务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服务业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为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旅游、住宿等。
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也相对薄弱。
服务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陕西省服务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高端服务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传统观念和待遇不佳等原因,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服务业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二、政策建议为了促进陕西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应该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服务业的投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降低服务业企业的税收负担,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入,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培育和支持高端服务企业发展。
加大对高端服务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政府还需要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促进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政府应该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服务业人才。
鼓励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从事服务业工作,并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加强对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服务业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4. 完善服务业监管体制政府还需要完善服务业监管体制,制定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对服务业的监管水平。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优化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这一进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公共服务作为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支撑,其供给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问题1、资源配置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导致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质量,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
例如,城市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而农村学校往往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条件简陋的困境;城市医院拥有高端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才,农村居民却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供给主体单一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依赖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较低。
这种单一的供给主体模式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此外,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存在着协同性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
3、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现象。
例如,一些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态度不佳,办事流程繁琐,导致居民办事难;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其正常使用。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意义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能够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城市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满足公共需求的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医疗卫生领域的变化可能最为明显。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例如,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此外,城市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城市中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同时,贯通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3+3+4”一体化改革,也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城市教育更具有现代化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服务质量不平衡和服务能力不足。
在城市发展欠缺规划、服务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例如,在有些城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对于教育领域,城市“名校”效应凸显,导致基础教育教师和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此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
例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公共服务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一些城市虽然已经拥有了高楼大厦和大型商场,但小区内的非法建筑和道路地下管线却不得不被人们接受。
安全问题也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一大难点。
在城市交通、建筑、消防管理方面,有些地方违规、违法现象严重,公共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解决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必须拥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是亟需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管理机制,保障公共服务的顺畅实施。
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部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对群众的诉求和需求反应不够敏感。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效率低下。
部分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群众办事难、办事慢。
(2)态度恶劣。
部分工作人员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甚至出现侮辱、推诿等现象。
(3)推诿责任。
部分工作人员在面对群众问题时,推诿责任,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 服务流程不够优化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办事流程不够优化,导致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反复跑腿、重复提交材料。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办事流程繁琐。
部分办事流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需要提交大量不必要的材料。
(2)信息不对称。
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导致群众对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不够了解。
(3)线上线下服务脱节。
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线上线下的服务不够衔接,导致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需要反复跑腿。
3. 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不足。
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2)服务设施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导致群众在享受服务时存在地域差异。
(3)服务设施维护不到位。
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设施损坏、功能不全。
二、整改措施1. 提高服务意识(1)加强教育培训。
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2)完善考核机制。
将服务意识纳入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工作人员进行约谈、整改。
(3)强化责任追究。
对服务意识不强的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推诿、敷衍、恶劣态度等行为。
2. 优化服务流程(1)简化办事流程。
对现有的办事流程进行梳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务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恶劣、文化融合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在城市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工作,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
其次,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一旦遇到疾病或意外,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由于文化融合不足,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融入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
大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
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改
善工作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总之,农民工务工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社会和企业
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相信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虽然我们的城市公共服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城市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与问题1、公共交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公共交通服务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由于城市车辆增多,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乘客的正常出行。
其次是公共交通覆盖不足,有些社区和偏远地区缺乏公共交通线路,导致居民出行不便。
此外,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2、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城市环境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当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大,一些公共垃圾桶频繁溢满,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其次是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不足,城市需要更多公园和绿地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城市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但当前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社区医疗服务不足,一些社区没有医疗卫生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陈旧,这给疾病预防和治疗带来了一些难题;其次是社区教育服务不足,一些社区学校教育资源不完善,学生教育条件较差。
此外,社区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4、公共设施的问题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首先是公共厕所设施不足,城市公共厕所数量较少,而且条件较差,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其次是公共自行车服务不足,现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的点位和数量不足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城市的公共停车场和路边停车泊位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解决之道针对上述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之道:1、公共交通服务问题的解决加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优化线路规划和运营管理。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城镇化背景这部分内容应该围绕城镇化背景展开,详细介绍城镇化的概念、背景、现状和趋势。
可以从城镇化的定义入手,介绍城镇化的历史背景,探讨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城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还可以就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城镇化的速度、规模、效果等方面,并对未来城镇化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引言部分应该是整篇文章的开篇,要引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意义,为接下来的分析与论证做铺垫。
1.2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意义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关乎社会发展稳定和全面进步的重要议题。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市民化关系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随着农民工不断迁徙至城市,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和城市居民的交流互动,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的相互融合和共享。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这将推动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群体问题,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只有充分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2. 正文2.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开始融入城市生活,但在市民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社会融合难题。
由于他们与城市居民在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融入城市生活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遭遇的就业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户籍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文化认
同差异、生活困境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户籍限制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
落户非常困难,造成了城市居民身份的不平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改革户籍制度,放
宽城市落户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农民工获得城市居民身份。
社会保障不完善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往往面临着缺
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确保他们在城市工作时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文化认同差异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文化背
景的不同,往往存在着沟通交流困难、融入城市社会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
接纳,促进双方的交流和融合。
生活困境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时往往面临着住房困难、
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工资待遇不公等生活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
设力度,提供经济适用房给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应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
对农民工工资的监管,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居住地域的转移,更是角色意识、心理认同、行为方式及社会权利的转变,是由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住房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该项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之路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收入水平不高,影响在城市定居的意愿。
预期在城市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定居,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越高,其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就越大,城市定居的意愿就越大。
目前我市农民工一般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分布以一线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别,实际经济差距更大。
二是就业结构失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流动性强、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类型来看,农民工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窄,就业结构失衡,职介、培训、社保等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就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建筑施工、住宿餐饮、工厂加工等低端劳动力市场,在要求具有较高文化或技术水平、较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技术加工、文化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大多数农民工对工作的环境场所、职业类型要求不高,且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不强。
因此,虽然相关部门通过多渠道拓展就业渠道、多形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覆盖面不宽、影响力不足,服务效果不大,就业服务市场不完善,农民工培训有待改进。
三是工资福利较低,维权意识淡薄。
一是大部分农民工聚集于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受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差,就业领域窄的限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徘徊在较低水平,且社保福利等得不到保障。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公共服务建设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像是玩拼图,总是发现有块拼图不见了。
首先,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就像是天壤之别。
大城市的公共设施五光十色,像个热闹的集市,而小乡村却只能在角落默默等待。
听说过“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吧?很多人对服务的不满,恰恰源自于这种不公平。
再说,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些地方的服务态度差得像是被雷劈过,一问三不知,简直让人心累。
有时候,跑了一趟,连个热水都没得喝,真的是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好的服务就像是润滑剂,能让整个社会的运转顺畅,反之则会像卡壳的机器,让人觉得无奈。
那么,咱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得加强对基层服务的投入,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没有好的基础设施,服务也无从谈起。
我们可以考虑在乡镇设立一些培训中心,专门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技巧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明白,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至上,才是真正的王道。
此外,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
要知道,企业的参与不仅能带来资金支持,还能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就像“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快实现目标。
接着,建议大家多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便民服务平台,方便大家反馈问题。
有时候,服务员在忙碌中可能错过了顾客的声音,而通过平台,大家就能轻松表达意见。
比如,设立一个服务评价系统,让大家在用完服务后,简单打个分,提供些反馈,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点一滴的改进,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再说,宣传也很重要。
让更多的人知道公共服务的存在,了解这些服务的功能。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原来可以在社区里享受到这样的服务,难免错失良机。
通过宣传,让大家都来参与,形成“人人关心公共服务”的良好氛围。
这样一来,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都会提升,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便利。
最后,咱们还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现行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尽管一些地区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门槛和限制,导致农民工难以真正落户城市。
就业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而且,在就业市场中,他们还经常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如就业歧视、劳动合同不规范、工资拖欠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和发展。
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障碍。
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农民工很难购买商品房,而保障性住房又往往将他们排除在外。
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工棚里,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
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困扰着农民工。
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入学手续繁琐、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获取、高额的借读费等。
这不仅影响了子女的教育质量,也给农民工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顺利落户城市,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工。
其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进城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陕西调查(第24期总第297期)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西农民工人数已达662.9万人,外出农民工444.6万人,其中举家外出的有76.6万人。
为了解当前进城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状况,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整体部署,6-7月,陕西调查总队以西安、宝鸡和商洛三市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通过走访政府管理部门、与农民工和用工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劳动合同签订及劳动争议解决、医疗保障、居住服务、子女上学、进城落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一)就业服务多措并举成效显著,技能培训服务需强化近年来,为做好进城农民工就业服务,陕西省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在用工信息共享、人才市场交流、对口劳务输出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每年春节过后,各市、县政府通过“春风行动”平台,集中组织召开用工单位和农民工见面交流会,为农民工及时就业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参与的农民工人数愈百万。
省教育厅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工8万人次;省农业厅实施“阳光工程”,每年培训农民工13万人次;省人社厅每年组织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达13万人次。
但是,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没有完全延伸到农村,农民只有在进城后,才有机会享受到免费职业介绍、指导签订合同等就业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通过中介组织和政府单位介绍就业的仅占6.6%,而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就业的占46.2%,自发外出打工的为45.5%,通过其它方式的为1.7%。
外出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28.1%。
从培训内容看,目前政府主导的面向农民工的就业培训,主要以“引导性培训”为主,即帮助农民工转变思想观念,培植健康心理,保障自身权益等,涉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少,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关系农民工从业技能提升,更关系到其个人素质的提高。
商洛市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工为20.1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达16.3万人,占81.1%;职业技能培训只有3.8万人,仅占18.9%。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高,劳动争议法律意识需加强调查显示,近年来,陕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对有效保障农民工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每年的二至五月份,省人社厅都会组织实施“春暖行动”,重点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平均年涉及用工企业2万户,涉及农民工50万人。
宝鸡市调查的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78.3%,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1.7%;略阳县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到66.5%,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为三分之一。
从维权意识看,农民工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全省农民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一成,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调查中发现,虽然全省各地法律援助平台建设比较完善,但农民工知之甚少,对政策法规也不甚了解。
农民工遭遇劳动争议时,不知如何依靠法律援助途径解决,在处于弱势地位时,不是群体上访酿成极端事件,就是忍气吞声,选择无奈放弃。
安康市调查显示,当遇到劳动争议纠纷时,94%的农民工选择“放弃解决”,2%的农民工选择“找用工单位解决”,仅有4%的农民工选择“找劳动仲裁机关解决”。
(三)医疗服务渠道增加,医保地域限制需突破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脏、苦、累、险的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工伤事故风险大,因此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是农民工最现实的需求。
2006年,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范围,使农民工在参加医保时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一些取得居住证的农民工,按政策可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参加了户籍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又相对较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鉴于收入水平较低,无心也无力缴纳城镇社会保险费,因而农民工及用人单位参加城镇医保积极性不高。
受就医成本影响,大部分农民工小病一般在打工地的小诊所治疗,大病回老家诊治,往往因路途遥远导致小病酿成大病,丧失了最佳医治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2%的进城农民工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仅占13.7%。
(四)公共住房服务滞后,居住质量需提高现行保障房制度下,廉租房、限价房和经适房的申请需要城镇户口,农民工只能申请公租房,但数量有限,能够如愿以偿的微乎其微。
面对价格高企的商品房,绝大多数农民工望尘莫及。
宝鸡市、安康市、略阳县调查显示,当前尚没有农民工能够享受政府公共住房保障服务。
80.9%的农民工主要居住在出租房或者单位宿舍、工棚,回家居住和其他居住方式的占18.7%,购买商品房居住的仅占0.4%。
随着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进程的加快,房租上涨进一步加大农民工生活负担和就业成本,农民工寻求合适的租住房愈发困难。
47%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保障性住房,53%的农民工希望用人单位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
(五)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公共文化服务需拓宽城镇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桥梁。
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及场所对农民工没有限制,农民工可以自由参加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但由于政府针对农民工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偏少,加上农民工劳动时间长,闲暇时间少,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太多机会享受到城镇公共文化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25.3天,43.9%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
大多数农民工的业余文化活动就是“看电视”。
略阳县、旬阳县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占农民工总数六成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打游戏。
定期的文艺演出、免费的书报杂志和图书馆,对于农民工而言,尚不具备时间和条件去参与。
(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保障,学前教育机构需完善2011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可以在打工地享受基本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创造了条件,但是,如果农民工希望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则需自行承担借读费、择校费等大额支出。
调查显示:宝鸡市64.5%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市上学,30.2%的在家乡上学,5.3%的在第三地学习;商洛市随迁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中小学的占89%,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占11%。
相对于义务教育,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就学凸显困难,机构少,费用高,使很多低龄儿童成为农村的留守儿童,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安康市调查显示,农民工随迁幼儿只能进入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每学期的收费是4500元,高出公立幼儿园一倍以上,高额费用使多数农民工随迁幼儿被拒之幼儿园门外。
(七)进城落户意愿强烈,中小城市成为首选目前,我国城镇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主要与户籍挂钩,没有城镇户籍,则无法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因此,进城农民工落户愿望普遍强烈。
宝鸡市农民工调查显示,79.3%的农民工希望落户城镇,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对进城落户愿望更为强烈。
宜君县53.2%的农民工希望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落户,37.9%的希望在县城或小城镇落户,希望返乡的仅占8.9%。
2010年9月起,陕西开始部署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工作,逐步放宽进城落户标准,为农民工进城落户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截止2013年6月,全省农民工进城落户人数累计达到347万人。
各级政府通过就业培训、统筹建设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使落户农民工进得来、落得住、过得好。
但受城市规模限制,西安市落户门槛较高,要求连续缴纳社保满8年方可落户;宝鸡、商洛等中小城市落户门槛较低,缴纳社保满3年即可落户。
因此,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落户在中小城市。
宝鸡市调查显示,针对目前实施的进城落户政策,仅有13.3%的农民工认为可以接受,36.7%的农民工认为基本可以接受;50%的农民工认为不太符合实际,需进一步改进。
二、影响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突出问题(一)农民工管理部门众多,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目前,陕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承担全省农民工管理工作,主要由省人社厅牵头,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等3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管理,管理部门众多,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缺少有效的协作机制,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对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就农民工就业培训而言,省级层面就存在人社部门的“创业培训”,教育部门的“人人技能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办的“贫困人口培训”等,五、六个单位各自进行,培训资源缺乏统一,资金利用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二)户籍问题成为阻碍农民工享受保障房、城镇低保的主要障碍户籍问题是农民工无法享受保障房的主要原因。
由于制度因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还没有覆盖到农民工群体,大多数农民工仍然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只有具有本地城镇户籍的居民,才有申请保障房的资格。
此外,城市低保审批按照户籍属地管理,使得农民工难以纳入流入地低保救助范围,不能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永远成为城镇化生活的另类群体。
(三)城乡社会保险不衔接成为农民工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农民工参与城镇各类社会保险在制度上并不存在障碍,并且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农民工参保率依然不高。
由于城镇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是按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的,而农民工的平均工资远低于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所以农民工如果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就要承担较重的缴费负担,也相应的增加了企业的缴费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劳资双方也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
多数农民工依赖于参加农村相关的社会保险,而城乡社会保险不能有效衔接,使农民工丧失了更多的权益保障。
三、进一步做好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农民工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的弱势群体。
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注重宣传,增加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维权意识就业是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农民工能否在城市稳定生活,就业是重要保障。
应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规范“马路劳务市场”,对用工单位进行登记、分类、审核,同时按照技能、工种对农民工进行分类,明确双方的责任并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约定,建立合法的劳资关系。
加大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在免费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