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扫描版

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扫描版

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扫描版试卷说明:高三期末自主练习语文”。

)二、(9分,每小题3分)6.C(纸媒先“爆料”抛出话题,但其不雅点并不起决定作用。

)7.A(其影响有两面性,不能简单视作局限性。

)8.D(A 强加因果。

B项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C“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文意不符。

)三、(12分,每小题3分)9.A(10.C(均为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A①介词,拿;②连词,表目的①副词,竟然;②副词,连词。

11.C12.C(表述与文意不符。

从原文可看出,辛弃疾深恐本身刚正不阿,不为权贵所容,遭受排挤打击,无法按察不法官员。

)四、(24分)13.(10分)⑴(5分)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盗贼产生的原因,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过分依赖本身拥有能平定盗贼的军队。

(“欲望”“致”“弭”“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⑵(5分)有违背法律、贪得无厌的官吏,让各级官员履行本身的职责(依法严惩),不能只选择小吏检举查办来应付官场旧例。

(“亡”“徒”“按举”“故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8分)(1)(4分)运用比拟手法,移情于物,写马似解人之拜别痛苦而鸣声含愁,马尚且如此,更衬托出诗人不堪忍受离情别绪;(2分)在前句“惜”字的基础上,“复怜”二字使内心的伤感显得更为深重,从而将别离之情抒发得极尽描摹。

(2分)(2)(4分)诗人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恋恋不舍的伤感之情,对友人路无知己、前途莫测的担忧、牵挂之情,希望好友谨慎行事、爱护保重前程的关切之情。

(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

)15.(6分)⑴己欲达而达人何人不起故园情⑵只是当时已惘然江间波浪兼天涌⑶一尊还酹江月善假于物也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16.(4分)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17.(4分)答案示例: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在工友眼里,她是“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安心”的劳动榜样;在丈夫眼里,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

烟台2020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烟台2020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烟台市2020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从作家人格来看,“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一统天下的高度自信,昂扬向上,展现崇高人格;
从文辞来看,诗歌采用四言古体诗形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借助了比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典故,语言凝练,厚重有力。
B.“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塞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干脆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
C.“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站在山头上,感情就好像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的澎湃。做什么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 能力。
“风骨”的审美特征有:情感的抒发和表现渗透着一种内在理性的“力”;作家的坚强崇高的人格;文辞高度凝练有力。
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不能体现“风骨”美学特征。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刘勰的<文心雕龙>》)
材料二:
郎吉弩斯认为,具有“崇高”特质的文章不仅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而且应当具有动人的情感.它应当使“听众所产生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所谓狂喜,“是指听众在深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朱光潜语)。同样,刘勰也十分强调情感的作用。在《风骨》篇中,刘勰反复指出,“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情与气偕,辞共体并”。可见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他十分推崇“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辩骚》)的屈原,极力赞赏那种“志思畜愤,而吟咏情性”的作品,认为唯有这种“慷慨以任气”、感愤而激昂之作,方能“篇体光华”。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打算,但它探讨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建筑布局等绽开了系统探讨,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探讨丛书”。

从20世纪40年头第一部探讨土司制度的专著——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探讨的专著出版。

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探讨成果,其探讨范围以及涉及面相对有限。

“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探讨团队进行的综合探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司制度探讨的重大课题启动供应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探讨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探讨的宗旨,这是难能珍贵的。

“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探讨区域。

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

在对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更、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详细状况做分析。

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了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化历程休戚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探讨却涉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很多学科。

以往的探讨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

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探讨,而“丛书”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探讨,这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探讨的理论视野。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8科9份,扫描版)(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扫描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8科9份,扫描版)(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扫描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A(“忘忽所以”应为“忘乎所以”。

)2.B(没:漫过或高过人或物;人或物沉下或沉没。

漫:水过满,向外流;淹没。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呈现:显出;露出。

显示:明显地表现。

)3.D4.C(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三者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畅所欲言”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侃侃而谈”重在说话的语气和情态。

)5.D(A语序不当,“发现的中国迄今”应改为“中国迄今发现的”。

B成分残缺,在“研发制造大型客机”后加“技术”。

C搭配不当,“完善”应改为“提升”,或将“水平”删掉。

)二、(9分,每小题3分)6.C7.C(“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能达到登堂入室的创作新境地”与文意不符。

)8.A(作者引用清人宋湘的《说诗》,意在说明艺术创作仅凭向他人学习而忽视自我感悟,往往无法达到高的境界。

)三、(12分,每小题3分)9.A(高:以……为高尚。

)10.D(代词,代自己。

A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

B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表比较。

C①副词,于是;②副词,竟。

)11.C12.B (“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无中生有。

)四、(24分)13.(10分)⑴(3分)那以后,恰逢南方的少数民族肆意放纵作乱,却没有人能够解救这危难。

(3分,重点注意“适会”“纵横”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⑵(3分)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

(重点注意“纷纷”“自止”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⑶(4分)那五六个人,我大都已见过;可是唯独不曾见过阁下您,常常认为是(或:把它当做)遗憾的事。

(重点注意“略”“每”“恨”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14.(8分)⑴(4分)词人飘零异域,触景生情,眼含泪水,借酒浇愁,徒增哀愁,表达了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山河破碎,故国不再,时光飞逝,回归无期,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怀国之情。

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

我们读诗、词、曲、散文、小说,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在说什么,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

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琢磨不尽的美。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

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

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

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到。

唐诗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峰,实际上是形象运用的高峰,之后就跌落下来了。

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总体而言,唐之后无好诗,是因为诗中的形象力下降,宋人的诗形象少得可怜,只剩下说理了,那些形成理障的作品,读来味同嚼蜡。

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

枯藤也早不是那个枯藤,昏鸦也早不是那个昏鸦,而是它们背后的情绪。

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钱学森称之为“社会思维”。

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

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

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曾繁仁“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

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

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

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

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山东烟台市高三语文期末测试题

山东烟台市高三语文期末测试题

烟台市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李振宏黄河文明是和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样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

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分外靓丽。

而在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黑格尔的“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

他认为,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高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夺,而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们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类似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我们必须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中提到“革卦”,经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

后世对“革卦”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日日求新。

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

《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②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1分。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叨扰/韬略蹊跷/奚落拗口令/执拗沽名钓誉/蛊惑人心B.亵渎/黩武麻痹/包庇共同体/口供拐弯抹角/厉兵秣马C.磋商/嗟叹针砭/贬低露马脚/袒露大相径庭/不胫而走D.漂泊/漂白朔风/闪烁翘尾巴/翘首奴颜婢膝/筚路蓝缕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绿州集装箱寸草春晖鹬蚌相争,渔人得利B.历练套近乎一视同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聘任成式化欢呼雀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嬗变勘误表趋炎附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政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必须立足“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②李方的书法作品笔法端庄,章法无拘无滞,运笔自然流畅,风格温润宽和,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③一个城市要繁荣,精神支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

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精神文明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

A.拥护流丽枉然B.拥戴流利枉然C.拥戴流丽惘然D.拥护流利惘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本赛季北京队金蝉脱壳,一跃而为CBA赛场上的强队,以不败战绩领跑CBA,这无疑与NBA球星马布里的加盟有很大的关系。

B.这组评论文章立足当前实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廓清了发展问题上韵认识迷雾,批评了功利意识下的短期政绩观。

C.这个班的学生思维积极性高,总能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随声附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习成绩优异,深得任课教师的喜爱。

D.经过专家闭队的详细讲解,这个困扰了领导和职工很长时间的企业改革问题茅塞顿开,必将得到有效解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校车安全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对校车司机进行交通安全强化培训,以多种形式提高他们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烟台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烟台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烟台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于文本长度的限制,以下仅为部分内容,总字数不足2000字。

请根据需要自行扩展。

烟台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问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答案】:《春晓》2. 请写一篇题为“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

【答案】:我爱我的家乡我出生在美丽的烟台,这个城市拥有壮丽的海岸线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我爱我的家乡,不仅因为它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因为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让人倍感温暖。

家乡的海岸线绵延数百公里,拥有白色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

我常常和家人一起到海边散步,感受海风的拥抱,听着海浪的声音,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

每当夏天来临,我就会和朋友们一起去海边游泳,尽情享受海水的凉爽和自由。

而烟台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感到自豪。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文化名人集聚的地方。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着许多与烟台有关的故事和传说,让我对这个地方更加熟悉和亲切。

我也时常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了解家乡的历史和传统。

除了风景和文化,烟台的人民也是我爱的原因之一。

这里的人们善良友好,总是乐于助人。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能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温暖,让我觉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总而言之,我爱我的家乡烟台。

它给予了我美丽的风景,丰富的文化和温暖的人情。

我会永远为自己是烟台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以上是部分文章内容,如需继续扩展,请根据需要自行撰写。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宁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缴获狡黠角斗矫揉造作心存侥幸B.沽洒轱辘辜负怙恶不悛呱呱坠地C.瑟缩赦免晦涩不事稼穑敷衍塞责D.舆论丰腴觊觎尔虞我诈喁喁私语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应因地治宜,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切忌盲目跟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B.顺着枯干的湖草走进这片荒凉的草滩,只见板结龟裂的土地上满是被暴晒得裂开了壳的蚌类遗骸与呈焦干状的小鱼、小虾。

C.“悦动”车是北京现代的全新换代车型,其简洁明快的整体线条彰显出时尚特质,刚中带柔的设计风格在中级车族中独竖一帜。

D.现在,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仅会导致精神萎靡不震,影响学习,而且也会导致颈椎和视力受损,影响健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下半年,部分银行严格控制甚至暂时停止购房贷款的发放,“房贷荒”开始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有逐步漫延的趋势。

B.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村干部一起耐心调解村中的赡养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消融了村民问的矛盾、嫌怨,受到村民的欢迎。

C.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D.广两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钻石U 盘”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而死?如果是的话,投毒者是以色列情报人员?这是巴勒斯坦反对派人士?有的疑问可通过尸检解答,而有的则可能成为永远的谜。

B.龙胜梯田的色彩像梯田本身一样层次分明:春天,银光闪烁;夏天,青翠点染;秋天,金黄耀眼;冬天,雪白盈野,一年四季可谓色彩迥异,各有种韵。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飞鸟的活动来表现早春生机的两句是“①______,②______ ”。

(2)屈原《离骚》中“③______?④______?”两句,借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道不同不能共处形象地表达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⑤______,⑥______”两句表露了在奉养祖母直至其寿终后,自己无论生死都会尽节报国、回报皇恩的心迹。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时候,忽然闲下来也未必是坏事,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恰是一次好整以暇....、梳理人生思路的机会.B. 这座寺庙尽管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一直没得到过修缮,甚至于寺院内的部分墙体倒塌也无人问津.....C. 著名作家叶广岑创作的京味小说文字自然平实,叙述从容舒展,情节不瘟不火....,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D. 主持人循循善诱,嘉宾振振有词....,现场观众踊跃参与互动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期访谈节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调查组的报告指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窑工在窑坑中烧制石灰时没有采取通风措施,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成了悲剧根源.B. 关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如何续期的问题,深圳市确立了无论土地性质是什么,到期后都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与市政配套设施金来续期.C. 结束了在多伦多大学的演出后,北京人艺《茶馆》演出团的演员们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与现场的教师、学生及观众就话剧艺术进行了交流.D. 磷石膏是工业上生产磷肥、磷酸时排放出的废弃物,它含有的铬、铅、镉等多种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6分)(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活着》的出现跟余华自身的创作勇气与努力分不开,亦可说是时代使然。

因为80年代后期,文学在逐渐向内转,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甲)自 80 年代末开始,至今仍如火如荼的“新历史小说”,诸如余华的《呼喊与细雨》、刘恒的《苍河白日梦》以及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和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恰恰是新的文学历史话语转折的标志。

(乙)《活着》意味着 90 年代后余华的创作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现代性回转至民族性或民间性,从 80 年代“激进”转入到相对“平和”的状态,开始平静地关注民生的生态。

《活着》尽量规避许多死亡和那令人发指的暴虐残忍的场面,摆脱阴暗的氛围,对人类生存苦难意识予以关注,并传达出人因与死亡的抗争而获得尊严的意旨。

(丙)《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南方文坛》2001 年第 4 期)一文认为,从表现的“苦难中的温情”到推崇的“温情地受难”,“余华所以尊福贵为偶像,是企盼自己乃至中国人能像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使然B . 如火如荼C . 令人发指D . 乃至(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 (2018高三上·遵义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B .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 .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D .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而夏天,那七月的早晨,除了猎人,谁曾享受过迎着朝霞穿梭于灌木丛里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图片)——语文语文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图片)——语文语文

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A(B“洒”应为“撒”;C“园”应为“源”;D“捺”应读nà。

)2.C(会聚:聚集,多用于人。

汇聚:聚集。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萦绕:萦回。

萦系:记挂;牵挂。

)3.B4.B(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问渡口,后泛指没有人探问情况。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5.D(A结构混乱,删去“成了悲剧根源”;B成分残缺,句末添加“的原则”;C不合逻辑,“教师、学生及观众”并列不当,将“及”改为“等”。

)二、(9分,每小题3分)6.C(文学性“是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有误。

)7.B(A关注时代的主流价值并非影响戏剧文学性提高的原因;C“并不追求创意和立意的新颖独特”表述绝对化;D“不能相提并论”的论断原文无根据。

)8.A(“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文学性”错误。

)三、(12分,每小题3分)9.C(师:名词作状语,以对待老师的礼节。

)10.C(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①介词,因;②介词,按照。

B①副词,表揣测语气;②副词,表反问语气。

D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

)11.B12.D(对本文的写作目的理解有误。

)四、(24分)13.(10分)⑴(5分)先父教学收入不够供给(全家)餐食,我也想通过教授学生来供养父母,可学生们来求学只为学习时文,我才学习写作时文。

(重点注意“束脩”“给”“亲”“惟……是……”“师”的翻译。

)⑵(5分)而世上雕版印刷流传、人人口中所熟习的(时文),学生们因为我的教导告诫所以(或者“的缘故”)不学,而我不得已,曾间或写作时文,给学生看,用它来当范文。

(重点注意“雕刻”“故”“间尝”“示”“式”的翻译。

)14.(8分)⑴(4分)以问句“飞絮飞花何处是”和叠音词“疏疏”写出寒柳的萧条、稀疏之形,以“层冰积雪”、冷月相照的环境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2分)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神态,丰富了寒柳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古刹/刹那强悍/强弩之末当头棒喝/独当一面B.奔放/投奔给予/自给自足应接不暇/应运而生C.刚劲/劲敌揭露/出乖露丑间不容发/令人发指D.主角/角斗装载/载歌载舞遂心如愿/半身不遂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密码和无能为力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②订立和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一致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③尽管上半年国际干散货市场运价一直走低,但“中海发展”却风景这边独好,上半年经营业绩没有下滑,实现了强势增长。

A.登陆磋商非但/反而 B.登录协商非但/反而C.登录磋商不但/而且 D.登陆协商不但/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张家辉近来在杜琪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是在《黑社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B.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C.“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

因此,专家呼吁: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今天下午,商务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向第一批430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授牌并颁发证书。

C.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试验方法到程序动作、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酝酿了三、四年的时间才正式推出了中国NCAP项目。

D.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

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入世后,国内商品价格同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日益增长,以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所编制的义乌指数,将为中国生产小商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引导。

B.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观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C.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D.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证实,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信号中断,大陆的网民无法正常访问国际网站。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某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

法国医生弗朗伦斯•可尔诺第一次用“记忆错觉”描述这一现象,同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现错觉等形式出现。

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有计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信息的来源。

熟悉感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

当身处在与曾经看过的某部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场景类似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小说或电影,但脑子里还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

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而临床医生们则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总是先把记快存储到缓存区内,而“似曾相信”感觉的产生,是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当前信息存到了历史记忆中,在看着眼前的事物时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人们产生好像在以前就发生过的错误感觉。

记忆错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命名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

而仅仅用记忆存储失误来解释,显得过于简单了,记忆并不是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

此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的一种“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

所谓“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

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碎,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照片的整个图像。

就好像一面完整的镜子打碎后,每一个碎片依然可以映出同完整镜子一样的头像。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完整资讯,通常是以代码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隐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中。

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气味、声音、灯光等,都可能会诱使我们造成错觉,仿佛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境况一般。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

经常在外施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里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感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

调查还显示,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特别是当人们过上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最低。

(选自《科学之谜》2006年第11期)6.以下是对文吸关“记忆错觉”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某种场景或事物产生熟悉的感觉,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虚幻的。

虚幻的熟悉感可以引发我们的记忆错觉。

B.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缓存区把当前信息存储到历史的记忆中,结果二者发生了人为的联系,造成了记忆上的错觉;有人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

C.我们本来没有过某个地方,也没做过某件事情,一旦发生了记忆错觉,我们就会感觉曾经身处其中。

D.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中的“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这里的“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指历史记忆而非当前记忆。

7.下列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眼前情景是实景,历史情景是虚景,诱发人们把眼前情景和历史情景等同起来的原因是:二者间存在若干相同的元素。

B.在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人们不一定会产生记忆错觉。

C.在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和与其中相同的元素时,就会发生记忆错觉。

D.历史环境中的气味、声音、灯光等元素将触发记忆错觉的出现。

8.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会使人产生现实的真实感,而小说或电影中的场景会使人产生虚幻的真实感。

B.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人们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比较高,当人们的生活趋向日复一日的单调时,它就会逐渐降低。

C.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记忆错觉的现象,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

D.文中关于“记忆错觉”的成因有几种解释,因为“记忆错觉”不是疾病,所以说临床医生的解释是不恰当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性审慎,不妄交游。

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

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

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

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

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

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

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

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

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

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

出为襄州刺史。

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

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

”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王好战,请以战喻B.①遂叱而缚之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得复见将军于此11.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②复云大军续至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D.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

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3分)(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3分)(3)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遣。

(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