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一.对中日关系的回顾1.古代的中日关系宋朝以前,日本称臣于中国,而中国人毫无保留地传授文化与技术,特别是在唐朝,日本人多次派人到中国求学,而中国也有鉴真东渡等。
从明朝开始,则是日本人对中国不断侵略、破坏,不断残杀中国人的历史。
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而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中日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违背事实提出中日友好的虚幻概念只能是误国误民。
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
唐太宗时朝鲜内乱,中国应新罗之请以宗主国身份平乱。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与这一幕何其相似,同样是朝鲜内乱,中国以宗主国身份平乱,然后日本乘机寻衅。
然而,强弱易势,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欢乐和利益。
以唐朝之强势,日本人吃了败仗之后自然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犯,而且他们表面上还对中国非常恭敬,不时派人朝贡,领取赏赐。
但一旦中国势弱,日本立刻变了态度。
宋朝抑兵太甚,版图收缩,国力疲弱,于是日本便不再朝见中国天子,而向北方势力日盛的辽国称臣,只是从中国引进历法、医药、印刷等技术。
2.近代的中日关系一九二七年,田中义一的占满蒙、灭中国的详细计划可以说是集日本人三百年研究之大成,其对中国的资源人文的了解程度与其用心之险恶、计划之周密,任何不麻木的中国人看了都会出一身冷汗。
缺乏危机感的中国人却似乎并未把日本的威胁放在心上,使一直在暗中窥视等待时机的日本人终于找到机会,刚从西洋学会了制造枪炮,便立刻拿中国人开刀。
一八九四年诱清朝出兵朝鲜,后借保护侨民等为由,向中国不宣而战,攻城掠地,奸淫杀戮,逼迫清庭割地赔款。
此后中国人在日本人眼里更是猪狗不如,成了杀光、枪光、烧光的对象,男人脖子被当做比试刀锋的试验品,女人被日本人任意奸淫然后开肠破肚,儿童成了日本人刺刀上的玩物....。
一、中日关系概况
1978年10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赳夫(前左三)欢 迎邓小平访日。
1998年11月26日江泽民主席和日本明仁天皇在东京迎宾馆前庭广场举行的欢迎仪 式上。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 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 晋三。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 的互惠关系
2006年4月21日,96名日本不同 党派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2007年8月15日前往东京靖国神社的日本民众明显少于2006年。
3、领土磨檫,主要是钓鱼岛问题
• 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 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 了此间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 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 大局的谅解。
• 照片2个小孩子的模样是接受糖果时应该有的表情吗,图上的日 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日本'人'给中国小孩吃奶糖.你看看,除了2个 小孩惶恐的眼神,其它都是假的
• 市场内,日本兵和中国小贩
• 这个惨无人道的日本军官在杀死人后,提着一个 砍掉的脑袋的耳朵,洋洋得意地照相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图”证如山
日本 把台湾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
• 1978年日美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97年9月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把日 美防卫合作范围包中国的台湾地区。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
•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分子从事 分裂活动,阻碍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
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一直 对中国台湾抱有领土野心
• 2005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 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
中日关系
2006年,也许正是中国人回首过去五百年和前瞻未来五百年的的时候。至于中日关系走向,目前可以预知的是,日本政府右翼倾向可能较小泉更过,对其不可抱太大希望;相反,中国对日民间工作倒是刻不容缓。中国方面只有从加强对日民间工作着手,才能以最冷静的态度,区分政坛右翼和民间两个不同的层面,区分几种不同的日本人,尤其要团结健康、理性的力量,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努力!
日本通向“政治大国”之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是步履艰难的。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冷战后,中国经济不仅承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日本正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实施“政治大国”的战略。在当前这一背景下,情况是复杂的:一方面,日本的很多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合作,“综观整个亚太,中国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在亚洲的地位已超过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等地区都潜藏着爆发争端的危险,而这些问题都与中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日本外交需要有一种牵制力量,使中国无法越出与我交往的伙伴关系框架。强化与印度、越南等的关系就属于这类牌,是对华外交中强化我讨价还价能力的一种选择”。另一方面,日本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战略上,日本出于地缘政治和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目的,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政治上日本不愿美一极独霸世界;外交上极力谋求增大国际上的发言权,日本在对美外交中必然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助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将是困难的。其次,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日本也需要借助中日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化世界,但面对中俄法等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有失落感。冷战结束初期,日本主张建立“日美欧”三极世界,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美谋求独霸世界和欧洲主张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使日本感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中日关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因素。
中日关系
2)历史问题产生的积极作用:
当时日本政界大多数对侵华战争抱有很强的负 罪感,这对推动中日关系发展有利。当时对推 动中日关系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力量,无论在日 本政界,还是学界、财经界,都绝对居于主流。 由此也可看出,在相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于 中日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
3)贸易支柱:
日本属于外向型,开拓海外市场对它的生存发 展很重要,而当时中国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显 然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当时白 费待兴,需要日本的官方援助、直接投资、技 术转让等。中日建交后,贸易额迅猛增长。
二、建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 1、1972-80年代初:蜜月期 奠基这种密切关系基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 1) 战略合作: 70年代,国际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霸权 主义随其1979年入侵阿富汗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 程度,进而成为当时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作为 同与苏联存在领土问题的中国和日本,共同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因而很自然 地成为双方合作的战略基础。当时,不仅限于中 日关系,中美关系也是,共同防苏和联手反苏都 是促进相互合作的一个重要战略条件。
三、其它问题
台湾问题
经济贸易摩擦 反恐怖主义 全球气候问题 政策上表现得亲中的首相执政时间都不长:
田中角荣、福田康夫、安倍晋三等都因丑闻 或其他而黯然下台。
四、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政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右翼
势力在日本政界的抬头,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非常敏感。 经济:彼此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 的规模很大、领域很广,同时贸易摩擦。 文化:交流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学术 方面,尤其是对于二战历史的认识上, 民间的学术交流在发展,这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1、古代:(1)、汉朝:中日交往最早始于西汉;东汉时: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
(2)、唐朝与日本交流::①、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西来,鉴真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3)明代戚继光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
2、近代:①、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②、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一战期间,日本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④、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把山东的主权归还给中国;⑤、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并建立“伪满洲国”;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⑦、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3、现代:①、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②、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史实,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一个突出表现为“篡改教科书”,另一个是参拜供奉着日本历史上在侵略战争中丧命的所谓“英雄”的——“靖国神社”4、启示(要点):①、由日本侵华及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得到的启示:中国人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如日本的差距,看到中国面临的潜在威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的复活。
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
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确保受侵略受奴役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之,中华儿女必须牢记国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②、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首先,日方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应采取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履行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领导互信互访,而不要做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和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样才能互信互利地加强合作;其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应在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相互合作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有影响。中日关系史可划成两段,或者说过去的中日关系有“两个历史”,一是两千年中日交往史,二是从1894 年到1945 年大约50 年的日本侵华史。在两千年中日交往过程中,两国基本上是和平共处的,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中国强、日本弱。后一个“历史”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中国弱、日本强。而中日关系开始“第三个历史”是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1952 年日本取得战后独立后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则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起点,至今已有30 年。这样,可以说中日关系有了“三个历史”,在前两个历史时期,中日关系一直“一强一弱”关系,而在中国成立后,这种“一强一弱”关系终成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在中日走向“强强型”关系过程中,有人说中日在东亚将形成“一林不容二虎”的紧张关系;有人则期待中日合作并成为推动东亚地区发展的“双引擎”。总之,未来一段时期中日关系可能形成相互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局面。
现在是中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国需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需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伴。建立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是中国所期盼的。同样,日本的发展已经与中国密不可分。改善中日两国关系最突出的是历史问题,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当前,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尚未彻底解决。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向前发展,同时,也只有使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历史问题才能得到较彻底的解决。
中日关系
1、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得的蜜月期。
2、冷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严峻的政治 考验
3、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趋势
4、未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 定性因素
二、中日政治关系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历史问题 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精神支柱
当前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目前 双方政治关系有回暖的趋势
(一)双边经贸合作广泛而深入 1、中日经贸合作空前发展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新的机 遇
3、对日经贸合作有利于中日产业结构调整 和扩大就业。
(二)两国政治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把握“形势与策” 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要求与尺度: 要有大局的意识: 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 2、评价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基 是“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3、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 看“三个充分” 三个充分”
4、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三个 、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三个局部” 总体、三个局部”
(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 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 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在受到干扰和 冲击。
(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 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 系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四)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1、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历史及现状
• 2012年,中国与日本因钓鱼岛主权问题矛盾再度激化。 • 2013年4月23日上午,中国海监船编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 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上演“驱逐与反驱逐”。
钓鱼岛问题
• 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 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各200海里,附 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 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 •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 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 陆性岛屿。
江主席对日国事访问
中日关系历史及现状
④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 ⑤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 ⑥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迎春之旅”。 ⑦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展开对日“暖春之旅”。 ⑧2008年,5.12汶川地震日本派出救援队,中日关系缓和。 ⑨2010年9月7日,钓鱼岛附近撞船事件, 钓鱼岛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 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 后来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 冲撞、截停、登船、检查。 ⑩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国即时援救, 改变了很多日本本土人民对中国的 看法,国家形象显著提高。
中日关系
中国地图
日本地图
中日关系历史及现状
1.中日关系的前天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 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 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 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 渡日本。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 上,慢慢的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 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是两国人民长 期享受和平安邦外交环境,长期 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 会文史及现状
2.中日关系的今天
①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 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 关系正常化。 ②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 好条约》,同年10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 问日本。
中日两国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洪欣2015213748 中国与日本是邻邦,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对中国的态度,从古代的学习到近代的侵略,再到现代的蠢蠢欲动。
历史上,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秦始皇。
唐时,日主要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及生产技术的。
在唐之前,中日之间没有发生过有记载的战争。
中日之间有战史,主要是因为朝鲜。
元明时代,中日之间有过几次交战,但都以日本失败告终。
从明到清,日本基本独立于中国之外,有时也会来朝贡,但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
所以,古代时期,日本曾两次想扩张到大陆,但都失败了。
而大陆历朝除元以外,均未远征日本。
到了近现代,在日本明治以前,也就是1868年以前,中日相互交往主要是有民间贸易比较活跃。
但各自都被西方人所侵扰。
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在日本上层引起很大的震动。
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自强运动,也叫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坚船利炮。
随后不到十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也向西方学习。
中国向西方主要学军事,日本很快发现西方人的强大除了军事以外,法律与政治制度是基础,于是日本提出脱亚入欧战略,全面西化。
也就在这一时期,中日开始国家间的互动。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
双方正式建立近代意义的双边关系。
1874年发生侵台事件。
而后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之后,中日关系的平等交往不复存在,日本成功跻身列强之列,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
日本殖民朝鲜。
日俄战争,为争夺中国东北,日本打败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又抢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
1930年代,日本发动征服中国侵略战争,直到二战结束。
而到了现代,1978年双方签《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后渐渐恢复外交。
但日本仍对我国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越演愈烈。
日本上届首相不顾中国人怕反对,屡次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综上,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或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的态度对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
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日本侵略者)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2、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3、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4、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引发五四运动。
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5、为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设立了伪“满洲国”。
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也是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政治问题。
中日间的历史摩擦在复交谈判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1972年9月25日,为复交谈判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抵京当天出席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到那场战争时,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给中国“添了很大的麻烦”,为此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在整个复交谈判中,中日双方围绕历史问题等,多次展开激烈交锋。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表现虽然常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应该说是有所进步的,特别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发表谈话说,日本在一段时间里实行了“错误的国策”,“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与痛苦”。这一讲话可以说是一次有诚意的表态,至今仍为历任首相所承袭。
Hale Waihona Puke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尽管也出现过摩擦与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的演进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
台湾问题:
日本频频制造“中国威胁论”,其目的是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并为其扩军找借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在暗中采取行动支持“台独”。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时有出现。这里涉及到国家利益与战略空间的问题。众所周知日本是岛国,能源极其缺乏,而它大量的物资进口都靠海运,并经过台湾海峡。一旦中国统一,台湾海峡就完全由中国控制,从此日本的能源动脉就被中国牢牢捏在受中,处处要看中国脸色了,这显然是日本极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台湾一旦统一,将大大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而中日是邻邦,那么日本的战略空间必然被压缩,这也是日本所担心的。于是日本和美国签署的“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协议”将台湾纳入其防卫范围。一旦今后台湾海峡有事,美国如果介入的话,日本作为其盟国有“必须支援美国的义务”。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的争端,阻挠中国的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中日关系
一、古代中日关系:中强日弱友好为主(一)隋唐时期:以华为师隋唐时期: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13次)来华学习。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后来中了进士,留在唐朝做官。
唐玄宗时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抵日本,留居十年,对建筑、医学、艺术有突出贡献。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筑类似长安。
唐诗、书法、饮食和风俗习惯在日本广泛流传。
(二)明朝时期:侵犯失败明朝时期:倭寇侵犯;戚继光抗倭。
1565年,浙东、福建、广东倭寇基本肃清。
二、近现代中日关系:日强中弱日本侵华(一)清朝时期:屡次侵华在过去历史中,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日本曾是中华东亚秩序的一员。
但是,甲午之战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向日本割地、赔款,从此中日力量对比彻底倒置。
中国丧失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历史机遇,而日本却由此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此后,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多次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中日关系由古代的友好相处转为近代日本多次对中国侵略欺压,甲午战争是转折点。
甲午之战,即发生在东亚文明板块内的激烈撞击,是由东亚秩序与西方秩序之间的冲突引发的。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东亚秩序遇到破坏,而日本随后成为东亚秩序挑战者。
一些政治学家认为,西方秩序是以帝国式等级体系将许多国家联系在核心国家周围。
即强国将弱国作为经济政治附庸,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源掠夺。
这种国家关系结构是西方社会强盛的制度基础。
东亚秩序则是自由松散地组成宗主国与其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即“封贡”关系。
尽管藩属国“纳贡”也有贸易的成分在其中,但不占主要地位。
东亚秩序是僵化的、未受挑战的。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虽然有一些少数民族对东亚秩序进行挑战,并取得一些成功,但从未改变这种秩序结构。
而西方秩序则呈现着现代结构,充满竞争活力。
大陆型封闭式的中华秩序,最终被海洋型开放式的西方秩序撞了个粉碎。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东亚传统秩序遭到破坏,日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当日本发现西方力量的强大,便决定与之合流;对西方列强来说,他们在向中国进击时如能有一个东亚同谋者,那将极为有用。
中日关系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指政治关系,现在中日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名词。
中日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
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战争赔偿问题。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虽然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与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终不曾褪色。
面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有太多不一样的情感了。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有关,把以历史为鉴作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人民不能忘记日本侵略军在这片黄土地上所犯下的罪行。
这段屈辱的历史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
我们以此来看待中日关系虽然不算错误的,但却不够全面和理性。
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简单、片面地去看待中日关系,我们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方面我们要牢记历史,但同时也不应该像个怨妇只知道痛陈往事,而对今天和未来的行动毫无思路。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如果加害者不忘记过去,而受害者又尽可能地忘记过去的话,两国关系就会变好’。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历史,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处理好中日关系。
但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日两国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双方关系搞坏了,只能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就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抵制日货”,作为每个国人个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
我们市WTO的缔约国,我们要要兑现自己所做出的承诺。
虽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越来越好。
不能因为日本做错了,我们也要违反原则的做错。
所以我们要以伟大的胸怀对待日本,但不能忘记血的教训。
教训不要变成仇恨,我们中国人应要有把爱丰献给全世界的胸怀。
中日关系
三.中日关系的新近动态
温家宝总理访日----融冰之旅 温家宝总理访日----融冰之旅 ---2007年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 11日至13日 日至13 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努力构筑“ 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 达成一致,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融冰之旅” 系”达成一致,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融冰之旅”实现了 两国领导人互访,使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良好开端, 两国领导人互访,使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良好开端,增强了人们 对中日关系未来的信心。 对中日关系未来的信心。
前几年中日关系的特点
政治关系冷淡 经济关系密切 军事关系紧绷
自2001-2006年,中日两国首脑五年没有进行过高层互访, 2001-2006年 中日两国首脑五年没有进行过高层互访, 甚至在国际会议上都尽量回避见面。 甚至在国际会议上都尽量回避见面。 另一方面中日经济间相互依存:2007年中日贸易额达到 另一方面中日经济间相互依存:2007年中日贸易额达到 2300亿美元 依据日本的统计, 亿美元, 2300亿美元,依据日本的统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 一大贸易伙伴。 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的南进政策
9.18事变 事变 纪念碑
(1931)
7.7卢沟桥 卢沟桥 抗战
(1937)
美国原子弹袭击日本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导致与美、英的矛盾激化, 导致与美、英的矛盾激化, 1941年12月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 洋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 洋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 投降。 投降。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中日关系的外交实践:1、中日关系的三种类型:强弱型: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不过那时中国的历史已经前进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交替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居住在日本群岛上的居民,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阶段,就是说,国家还没形成。
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弱强型: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野心膨胀,发动倾华战争平等型:而自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总体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和共同利益:1、主要障碍:其一,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日本经济构成威胁缺乏足够的依据。
思想意识问题:历史问题:参拜问题、修改教科书问题边界争端问题:钓鱼岛东海海域和大陆架划界与开发问题台湾问题:美国因素:美国利用中日的相互不信任来维持在东亚地区的均势,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和共同利益:2、共同利益:经济领域:(1)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
(2)对华直接投资在起伏中上升,投资领域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3)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1)中国加入WTO将成为中日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动力。
(2)中国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将为中日两国深化合作提供可能。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国政治领域: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国台湾问题地缘政治方面:东亚地区合作、缓和地区热点、东亚合作的进展将为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平台维持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2.中日两国文化异同①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②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③饮酒习俗的不同④待客方面的差异(5)茶文化的异同。
(6)文化教育的异同总结:历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以对抗的方式来解决中日矛盾,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尽管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分歧和摩擦,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双方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但应该看到,在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历来备受瞩目。
纵观当前中日历史,其和平发展与危机冲突相互交织,两国关系之复杂内容,非一言半语可以道尽。
因此,要真确看待当前的中日关系便显得尤其重要。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
中日关系,即是双边关系,又是国际关系。
中日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从而影响两国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影响两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当前”永远不能抛开“过去”而孤立存在,要真确看待中日关系,回望过去也必不可少。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和平与冲突并存。
日本文化,甚至日本文明,都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中国文化;唐汉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到高峰;但行至近代,甲午战争,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这些都成了中华民族有缘的血泪史。
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失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一、日方始终不肯正视历史,正确对待,甚至歪曲事实,否认事实。
二、钓鱼岛与领海主权归属问题。
日方始终否认钓鱼岛归中方所有,并且妄图对其加以掠夺。
三、台湾问题。
台湾在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领土,而日本却三番五次插手台海。
这些问题始终阻碍着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损害着中日关系,若不能正确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必然导致中日关系僵化,影响两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经济交流程度日益加深。
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前景广阔。
双方应本着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加强政策协调经一步加深两国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和繁荣。
政治上“政冷”特点显著。
国际环境的演变和各自国内条件的变化,使得中日两国在政治上的形式不容乐观。
对于钓鱼岛问题,中方对钓鱼岛以及其附属岛屿又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领土,而日方多次借口挑衅,挑起激烈争夺,但中方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这也使得双方关系语法趋于紧张。
中方一直致力于缓和中日关系,积极推动中日政治关系改善,致力于消除相互间的戒心,增进互信。
专题11中日关系
专题11中日关系1. 中日关系是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民间交流活动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1) 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2) 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 据材料三,概括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加以说明。
(4) 据材料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小题1】九一八事变;意义: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小题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小题3】原因:全民族抗战。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小题4】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中日关系从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卑弥呼朝贡,倭王赞朝贡。
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就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的发展,直到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露梁海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用武力侵占朝鲜,并于7月偷袭中国海陆军而引起的。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我们可以看出,中日关系在明朝前都是友好地发展,两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明清后到民国,两国更多的是冲突,武力,战争。
而其中,是日本对我国的侵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二、中日两国的关系现状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互设大使馆。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钓鱼岛问题。
第二,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问题。
第三,日本某些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首先说说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某些政坛人物诸如石泉慎太郎之类抛出的购买钓鱼岛的荒唐理论,他们所谓的法理依据是钓鱼岛是私人拥有的(笠原家族),假使真的是这样那么笠原家族在何时“拥有”钓鱼岛的?答案是,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清廷台湾割让给日本后,这个时候他们把琉球王国灭了,变成了它的领土(琉球王国是清朝的附属国,情况类似于古朝鲜),直到1932年日本政府才把钓鱼岛“租借”给笠原家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记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
• 1972年建交,周总理 会见日首相田中角荣。 • 1978年邓小平与日首 相官邸互978年10月23日, 1978年10月23日 邓小平副总理携夫 人在日本皇宫与裕 仁天皇和皇后良子 会见。 会见。 • 1992年,江泽民在 1992年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会见并宴请了日本 明治天皇和皇后美 智子。 智子。
中日关系
• 中日历史渊源 • 中日当今关系 • 中日未来展望 • 中日关系对我们的影响
中日历史渊源
• 中日古代历史友好与对抗 •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日侵略 •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
中日当今关系
• 从政治上看 • 从经济贸易上看 • 从文化交流上看
中日未来展望
• 友好是主旋律 • 总会有斗争的插曲
中日钓鱼岛争端
返回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不能盲从 不能盲从 •近日的反日游行 应合法游 近日的反日游行 行,成为政府对外的坚强后 盾,而不是阻碍 闹事起哄 行为坚决禁止
我们的主要任务
• 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 综合实力
增强爱国意识
• 我们应不忘国耻 • 努力学习谋求发展 •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能 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为两国发展提供良 好环境 • 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 平与稳定有重要意义
斗争插曲
• 参拜靖国神社 • 近日的钓鱼岛事件
•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 郎无视国际社会、 郎无视国际社会、 亚洲邻国和日本人 民的反对, 民的反对,悍然于 8·15” “8·15”日本战败 纪念日参拜供奉有 14名甲级战犯的靖 14名甲级战犯的靖 国神社。 国神社。
两汉时期与日本的交往
• 政治交往 • 经济交往
唐朝时与日本关系
唐 代 服 饰
宋元时与日往来
•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朝时与日的对抗
• 明朝的倭患
清朝时与日的交流
• 闭关政策 • 晚清时期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 中日甲午战争 • 七七事变与八年抗战 • 这是我们的耻辱—— 这是我们的耻辱——
中日关系对我们的影响
•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 我们的主要任务 • 增强爱国意识
中日古代友好与对抗
• • • • • • 大秦时徐福东渡 两汉时期与日本交往 唐时日派使者来中学习 宋元时与日本往来 明朝时与日对抗 清朝时与日交往
秦时徐福东渡
• 公元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童男童女 年 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 人及工匠、 人及工匠 技师、谷物种子, 令徐福再度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令徐福再度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但徐福却一去不回。 但徐福却一去不回。
经济上看
• 相互依赖 • 中国从日进口高科技产品 • 日本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 中日经济实力人存在很大差距——中 中日经济实力人存在很大差距—— ——中 国现阶段应主要谋求发展
从文化上看
• 世界全球化 • 文化交流日益 频繁 • 图为 图为2007年温 年温 家宝出席中日 文化体育交流 年活动
友好是主旋律
• 1998年4月,正在 1998年 日本访问的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国家副主席 胡锦涛与日本首 相桥本龙太郎在 东京首相官邸会 见。
从政治上
•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外交政策 • 友好合作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的基本内容 • 中日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 • 许多问题存在分歧(钓鱼岛、 许多问题存在分歧(钓鱼岛、 台湾问题…… ……) 台湾问题……)
• 不忘国耻 • 努力学习 • 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