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

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

”[1](P.231)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

”[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

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当前中日关系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

关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
当前中日关系是两国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于两国和整个亚洲地区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然而,随着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中日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题。

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地区和全球的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中日关系能够不断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历史问题的挑战
中日关系受到历史问题的影响。

过去的战争和侵略行为给两国关系带来了重大的阴影。

历史问题的解决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双方以真诚和实际行动来面对历史,并通过对话与磋商进行和解与处理。

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
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挑战。

随着局势复杂化和各种地缘政治争端的增加,中日两国需要共同努力来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通过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中日关系可以更好地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为了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拓展合作领域,改善历史问题,维护地区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政治对话和高层交往,增进互信。

2. 扩大经贸合作,促进贸易与投资的互利互惠。

3.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4. 建立有效的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地区挑战。

5. 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合作,推动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动,中日关系有望实现稳定发展,为两国和整个亚洲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与福祉。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得的蜜月期。
2、冷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严峻的政治 考验
3、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趋势
4、未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 定性因素
二、中日政治关系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历史问题 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精神支柱
当前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目前 双方政治关系有回暖的趋势
(一)双边经贸合作广泛而深入 1、中日经贸合作空前发展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新的机 遇
3、对日经贸合作有利于中日产业结构调整 和扩大就业。
(二)两国政治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把握“形势与策” 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要求与尺度: 要有大局的意识: 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 2、评价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基 是“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3、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 看“三个充分” 三个充分”
4、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三个 、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三个局部” 总体、三个局部”
(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 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 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在受到干扰和 冲击。
(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 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 系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四)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1、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中日关系讲座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作为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日关系的讲座,聆听了专家学者对中日关系的深入剖析,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讲座中,专家首先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从古代的交流到近现代的碰撞,再到当今的合作与竞争,中日关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日两国既有友好交往的时期,也有冲突对抗的时刻。

然而,总体来看,中日关系在近代以来一直呈现出波折性发展的态势。

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复杂敏感”的状态。

一方面,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政治互信等方面存在分歧。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1. 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

我国政府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稳定。

2. 历史认识: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犯下的侵略罪行,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个敏感问题。

尽管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反省,但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态度依然模糊,给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3. 政治互信: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互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日本政府对我国发展模式的警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对我国的遏制,使得两国政治互信面临严峻挑战。

三、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1. 加强沟通与合作:面对复杂的中日关系,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寻求共同利益,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2. 处理好敏感问题: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等方面,中日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处理敏感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3. 推动区域合作:中日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4. 增进民间友好: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石。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中日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复杂的,由于历史问题的阴影,两国间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

但是,随着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面临了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的兴起,两国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两国在安全领域内存在一定的分歧。

此外,历史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两国之间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增强。

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互补性较强,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

其次,中日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水资源合作机制”等多边机制的推动,两国间互信得到了增强。

此外,在日本国内,一些主张中日友好关系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这为改善两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的趋势应该是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大以及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日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反过来,中国也可以得到日本在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软件、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想要实现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仍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历史问题应该得到妥善解决。

日本需要认真反思历史,向中方表达真诚的歉意,并通过行动来弥补历史留下的伤痛。

同时,中方也应该适当释放历史问题的紧张气氛,解开心结,跳出历史的泥潭。

其次,两国领导人应该高度重视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促进两国间的官方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和联动。

最后,在民间交流与文化交流方面,中日两国应该更多地加强互动,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总之,现在中国和日本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合作和共赢是两国未来的选择。

中日关系现状及展望分析

中日关系现状及展望分析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展望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到今天,中日关系的特点最好的表述就是友好与摩擦并存。

具体来说,中日关系始终有一个结,那就是日本侵华事件,这也是两国人民正常交往的隔阂所在。

抛开这个结来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之间共赢与共识绝对是上策。

就目前来看,国人对日本的态度褒贬不一。

很多青少年非常喜爱日本的动漫、游戏等,但很多中老年人对日本仍然恨之入骨。

总之,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并不够客观。

但是,中国政府对日是很宽容的,比如在去年,日本地震、以及核泄露后,中国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并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灾区进行救援,还捐助3000千多万的物资。

但结果很让人尴尬,对于中国的积极援助,日本政府决定不接受中国海军的医疗船帮助,还拒绝了中方出动军方援救的提议。

更令人意外的是,日本主流媒体看不到关于中国援助的报道。

明显,日本对中日安全还存在很深的疑虑。

另外,核辐射事件刚过去半个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全部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这个审定在中国刚刚给予日本大量帮助的情况下,显得非常不合时宜,这也是对中国政府非常不尊重,对中日建交也极其不利。

而日本政府竟然还不承认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

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膨胀,右翼政治势力愈加活跃,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大开倒车,不仅一再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当前复杂局面,这样的结果不利于日本,也不利于中国。

但中日两国之间的问题不能通过军事力量解决。

如果中日发生军事冲突,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对于周边地区都是一场灾难。

其实,中日缺失的都是一种信任和理解,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和谐相处下去。

现在,日本采取的是追随美国的政策,二者形成了一定的同盟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及其进程还受中美关系影响,无法避免的要遇到来自美国的阻力和影响,中日关系的单独自由发展暂时还无法实现。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近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谈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对策态度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

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冒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曼城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用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的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喝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啊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的互访。

着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两国间最大的猪呢股指障碍时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对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转台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没好感情鱼和平气氛,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中逆转对后来的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起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1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1

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相关海域发生的 那起冲突,正随着日方的一意孤行而影响 扩大。一夜之间,因“破冰”而看上去风平 浪静的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 至冰点以下。
日本外交大臣前原诚 司2011年3月6日晚突 年 月 日晚突 然宣布辞职, 然宣布辞职,就收取 韩国店主( 韩国店主(一个老妇 人)伍万日元的政治 献金一事承担责任。 献金一事承担责任。 首相菅直人当天接受 了前原诚司的辞职请 前原诚司现年49 求。前原诚司现年 岁,是日本少壮派政 治家, 治家,被媒体认为是 菅直人的接班人之一, 菅直人的接班人之一, 外交立场十分亲美。 外交立场十分亲美。
2009年9月16日日本召开特别国 年 月 日日本召开特别国 会,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正式 当选日本第93代 当选日本第 代、第60位首相。 位首相 鸠山由纪夫 本人高度重视中 日关系, 日关系,他一直 认为日本和亚洲 的发展、 的发展、东亚共 同体的实现都离 不开中国的帮助, 不开中国的帮助, 所以更该强化中 日关系。 日关系。
2007年12月27 年 月 日至30日 日至 日,日本首 相福田康夫对中国 进行正式访问, 进行正式访问,被 称为“迎春之旅” 称为“迎春之旅”。
2008年国家主席 年国家主席 胡锦涛5月 日开始对日 胡锦涛 月6日开始对日 本进行国事访问, 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 年 后再次访日。 后再次访日。被称为 暖春之旅” “暖春之旅”。
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 人民, 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 史责任。 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 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中日关系浅谈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中日关系浅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电子商务学生姓名:学号: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中日关系浅谈“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这两句话曾是中国人与“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国关系的概括。

处理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中国和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友好则互利,交恶则两伤”。

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中日两国人民的福祉,同时也关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看待中日关系,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而现代化社会对思维的要求恰恰是理性化。

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下,必须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处理好对日关系。

回顾中日关系,可谓密切交往与深仇血战相互转换,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是力量对比。

中日之间关系悠久,经历了“中强日弱、日强中弱”,近些年才转入“两强并立”。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

汉朝时的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较高,中日两国人民间最初的密切交往,就是在汉族的经济、文化影响下实现的。

自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总体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特别是1998年底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

1999年7月,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双方再次确认了江主席1998年访日时达成的一系列重要政治共识。

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深化了互利合作,事实上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然而,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日以压制中国为共同战略目标的同盟关系的确立,日本在各个方面日益右倾化,并加快了军国主义的步伐。

随着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其对华政策也渐趋强硬。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

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

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

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浅析当前中日关系发展

浅析当前中日关系发展

浅析当前中日关系发展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仅有一海之隔。

中国与日本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对中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在历史上中国与日本既有友好的时期,也有关系极为恶劣的时期,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这些给中国人民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但是我们必须把眼光向前看,在当今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国际化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

因此,我们必须排除偏见,为的是国家的发展前景。

俗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机会,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战乱的和平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各界公认的主题。

而发展,依然是现在我们祖国最根本的问题,实现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

但就近些年来的一些报道而言,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似乎越加地强硬,并且一些做法,是令人愤怒并且难以容忍的。

这对我们国家十分不利,不少国民开始高呼“抵制日货,抵制日本”的口号。

但是,排除美国这一大国而言,日本将是我们祖国的一个重要经贸伙伴,因此,在处理一些问题之际,国民不可以用一种偏激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难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国际分工的深化,一般商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在中国生产的成品、半成品、零部件返销日本。

随着日本经济衰退,日本企业和个人对于中国商品购买愿望将减少,使得中国对日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

因此,我们不能低估日本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

而日本正在萧条的经济要想复苏也离不开中国。

在拉动日本经济方面,中国已超过美国的作用。

因此在这一个互助的基础下,发动抵制,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中国不能因为一些外来的压力而放弃自身发展的机会,自改革开放到如今时期,我们国家已经从一个被挨打的国家到一个前途无可预测的潜力国家。

若果就在这一问题放弃经济贸易、放弃自身利益,谁可预测我们祖国的经济要倒退多少年呢?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日本如今还对我们祖国施加了许多政治因素的压力。

当前,中日关系主要面临着五块“绊脚石”,阻碍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学院:**** 专业:**** 班级:****姓名:孙* 学号:09******摘要:当前,中日关系现状的主要特点是“政冷经热”。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大学生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正文: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一)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领会【篇一:说说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说说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善,五十年对峙。

”中白天的友善交往和文化沟通能够追忆到秦始皇期间,而在隋唐期间,中日沟通达到巅峰,日本皇室为吸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代修睦。

而近代以来,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跟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 1972 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波折频频。

1972 年中日两方发布《中日结合申明》,标记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向来到 1989 年,中日两方的关系向来朝着和平友善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 90 年开始,两方关系向来波折频频,直到 2001 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两方 72 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期间。

2006 年,安倍晋三入选日本首相并于 13 往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认可了继承“村山讲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场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以后温总理接见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 08 年胡锦涛主席接见日本极大促使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布了《中日对于全面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结合申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稳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增强战略互信三、深入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成立健全各领域合作体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域事务中的合作固然以后的日本首相更迭屡次,但不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以后踊跃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增强。

可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边就影响中日关系的要素就以下简要剖析。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中日关系作为两个重要亚洲国家的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应对之道。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但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争端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双方的高层互访增多,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深入,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中日之间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逐渐找到了一些合作共识,例如对抗气候变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等。

此外,两国还缓解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

中方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并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上,日本政府的表现仍然不够明确和坚定。

其次是领土争端。

中日在东海上存在主权争议,例如钓鱼岛问题。

两国之间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峙事件,并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

解决领土争端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此外,两国的安全关切也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

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日本采取的安全政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受到中方的关注和忧虑。

如何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是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了解,从而为解决双方分歧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合作,扩大投资,并在创新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

日语中日关系演讲稿范文

日语中日关系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日关系这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亚洲大家庭,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中日关系也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时期。

今天,我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谈谈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 古代友好交往中日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3世纪,日本就开始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在佛教、汉字、诗歌等方面交流频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奠定了基础。

2. 中日战争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段历史,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3. 战后和解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此后,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二、当前中日关系现状1. 经济合作近年来,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双方在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文化交流中日两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近年来,两国在影视、音乐、艺术等领域交流不断,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政治关系在政治领域,中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在领土、历史、安全等问题上,双方仍存在一定分歧。

三、中日关系未来展望1. 坚持对话与合作面对未来,中日两国应坚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 历史问题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双方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 领土争端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中日两国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4. 安全问题在安全领域,中日两国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汇报人:日期:•中日关系概述•大学生在中日关系中的角色与责任目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当代大学生在中日关系中的实践与行动•正确看待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01中日关系概述中日两国在古代就有频繁的友好往来,如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古代友好往来在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曾发生过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冲突和战争。

近代冲突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正常化的转变,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现代关系发展中日历史关系回顾中日两国在政治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进行交流。

政治关系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长,投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包括教育、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

030201当代中日关系现状中日关系对两国及世界的影响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两国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也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对世界的影响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日关系的走向也对其他国家与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02大学生在中日关系中的角色与责任多数大学生对中日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历史认知大学生普遍关注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现实关注对于中日关系的看法,大学生观点多样,既有友好合作的愿望,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观点多元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认知现状大学生在中日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文化交流使者大学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通过学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民间外交力量大学生在民间外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传递友好合作的信息,促进民间友好往来。

推动友好合作大学生在学术、科研、经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通过参与各种合作项目,推动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是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关系早已超出两国关系的范畴,深刻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发展。

但是中日关系因为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关系一直时好时坏,时刻牵动着包括中、日、美等大国和世界的神经。

如何理性看待和解读中日关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日前在日本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显然在东京的活动比在首尔和济州岛要活跃,清晨一大早就到东京涩谷的代代木公园跑步,还在公园内与其他晨运的日本市民谈话交流,又加入一群正在打太极拳的东京市民,一起打太极,又与东京市民一起做「电台体操」,跟随电台播放的音乐拍子,伸展手脚四肢。

接着,又到东京上智大学,与大学生一起打棒球,再展球技。

大家还记得三年前,温家宝在2007年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访问时,也曾与京都立命馆大学的学生一起打棒球,在日本赢得了「35号球员」的雅号。

温总理还与日本文化人士举行了座谈,充满了人文情怀。

从温家宝总理在日本访问,我们联想到历史上所有中国领导人对日本的访问,其实都发现同一种现象,那就是不管当时中日两国关系处于怎样的温度,热烈也好,冰冷也好,这些领导人在日本的个人经历,都是比较轻松,而且也相当人文的。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中日两国历史渊源开始。

勿庸讳言,由于日本先于中国进入现代化强国,在上世纪以前那种弱肉强食的国际森林法则流行下,先发展起来的日本对于其他亚洲贫穷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占领和资源掠夺,伴随着的是对于当地人民的野蛮奴役。

可是,历史也记录到,在日本侵华之外的其他时候,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名人往来十分频密。

想当年日本与帝俄在中国领土上打仗,当日本胜利时,中国媒体热烈欢呼,称之为亚细亚黄种人首次打败欧洲列强的壮举。

而中国近代史以来,从康有为、孙中山、周恩来、汪精卫、蒋介石等政治强人,到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和牟宜之等文化先驱,都曾经东渡扶桑学习现代化途径,更有无数民间往来联姻佳话绵延不绝。

即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蒋介石到毛泽东,都在不同场合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们对于日本的好感。

不管日本人认为中国的大唐时代是他们真正的祖国发源地,还是我们有领导人说过日本侵华是「学生打老师」,中日关系的渊源,首先就是来自于那种历史的、文化的,甚至可以说种族血缘上的基因感觉。

不过,中日两国两民族有着先天的近亲血源般的情感,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或明或暗的争夺,也是历史上注定的命运。

日本乃一岛国,岛国国民的危机感,先天地甚于大陆居民。

也许正因为这种地理环境,迫使日本维新改革,促使日本领土扩张,也推动日本在战后奋发重建,成为高科技创意导向的经济大国。

然而,中日之间不管是亲善还是友好,有个根本的矛盾无法消除,就是生存环境与资源的竞争。

历史上的例证不说了。

就在今天,中日领导人一边讲友好,中日在东海石油区划分还有钓鱼岛冲之鸟等海洋势力范围的敌对立场,仍然不会改变。

这就是所谓身不由己,这也是大自然最残酷的法则,即使双方都期待友好,甚至双方都爱慕对方,但是在生存竞争方面,却无法放弃己方的利益。

所以说,中日两国这种一衣带水的关系,必定是情感与利益的混合体,结了婚的两口子都各自有小算盘呢,何况东亚两大国?所以,在未来,如何处理这种情感与利益的混和关系,从而保证两国共同发展,过去日本语中叫做共存共荣,这才要看中日两国领袖的智慧呢。

尽管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依存度升高,但是中日两国各自谋国家利益最大化,推动利益空间的强劲外延,无法游离于政治达尔文主义规则之外的国家本质和人类发展模式仍然支配着中日两国的现实抉择和未来走向。

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审视中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日关系才会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日本作为亚太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一直未变: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自主和领土的完整;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拥有庞大的包括核武器的非常规武器库;拥有正常国家的国际法律地位,持有国际行动自由;争取入常,提升日本的政治地位;推广西方价值和政治制度;主张建立单极世界。

而所有这些均服务于日本的富国之梦的主体目标。

而中国的国家战略内容具体表现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维持现有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既要防止向传统文化的复古,又要警惕西方价值的颠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建立多极世界;营造稳定有利的国家环境,推动世界的共富、和平和世界和谐,最为快捷的实现国家的再度复兴。

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国放弃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路线,不再纳入国家主体目标,务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比邻的地缘政治,历史上的恩怨、共同进入崛起时段,特别是美国的强势存在,使中日因交叉性战略内容和目标而麻烦不断的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矛盾、对立此起彼伏。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不能容忍中国的崛起和再度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对于中国目前的复兴趋势和日本朝向“正常化”国家的新动向,以及现在两国的紧张局面,各种成因和诸多解释。

今天引入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嵌如国际关系领域,或许更能破解当前困局。

所谓木桶理论,即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工夫补齐最短木板的长度。

回顾中日两国的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经历了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当时中国由于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日本。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在世界的位次,以GDP衡量已排在世界第四位。

从地缘政治考虑,以美国为参照,总结人类社会庞大帝国的共性,中日两国都不具备强国的条件。

中国的劣势主要集中在经济、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原始性创新、社会组织和制度、文化吸引力等领域,而优势则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实力等方面。

而日本的劣势则集中在政治、“和平宪法”对其政治和军事大国制约、资源匮乏和能源进口等方面,优势集中在经济和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高素质人口等方面。

如果将“木桶”理论引入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不妨做如下表述:如果决定一国国力的因素强弱不一、大小不等,那么决定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将取决于一个或几个最为薄弱的因素,将主要受制于瓶颈因素。

但是近几年的重大变化或者潜在巨变恰恰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薄弱领域,而这将比各自国家优势领域所继续保持的领先地位更为引人注意和警觉,因为这些变化更能急速主动地提升两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突破瓶颈的掣肘,所以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因历史主权和利益线的收缩扩张与美日同盟造成的戒备态势。

对于日本今后的走向,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会突破和平宪法,重蹈军国主义之路,引发东亚局势的持续紧张。

但是对于日本的动态也不必过分夸大,实际上日本作为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法规,要对其修改,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

《宪法》规定:“本《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各议院全体议员2/3以上的赞成,由国会创议,向国民提出,并得其承认。

此种承认,必须在特别国民投票或国会规定的选举时进行投票,必须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

“所以修改《宪法》绝非易事。

同时日本的精英和国民大多数还是赞成工业贸易立国学说的,大多数民众还是反对战争的。

日本战后的发展之路也显示了它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通过政治、经济、贸易获取利益的新手段。

而且日本致命的资源和能源缺乏也会大大限制其战略意图,即使有所企图,恐怕日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近日来日本地震使得该国
的各方面都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在此看来,日本的资源和能源缺乏更加严重,日本即使想有企图,只怕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

相对于能源、军事、领土和入常等外在和显性领域的矛盾,双方在历史、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方面的差距更为尖锐且短期内难以调和。

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虽然没有进入历史的死胡同,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特别是两国的民间情绪化环境更大大地压缩了两国的退却空间,限制了两国政府的现实选择余地。

但是中日两国只要保持耐心、冷静灵活、不为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所束缚、不有意示强,彻底进行国内改革,中日两国还是会进入理性、成熟、稳定与和谐的境界的。

孔灿 2011年3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