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各章习题_百度文库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配套习题班级:姓名:学号:第1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2、生化药物3、生物制品二、填空题: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把生物药物分为()、()、()、()、()、()、()七类。
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分为()、()、()、()、()五大类。
3、肝素的化学成分属于一种(),其最常见的用途是()。
4、SOD的中文全称是(),能专一性清除()。
5、辅酶在人体内的酶促反应中起重要的递H、递e等作用,有药用价值,请任意列举4种人体生化反应中重要的辅酶:()、()、()和()。
6、前列腺素的成分是一大类含五元环的(),重要的天然前列腺素有()、()、()等。
三、选择题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最主要的用途是()A,治疗肝脏疾病;B,为重症患者提供蛋白类原料;C,为病人提供能量;D,用做稀释抗生素类药物的载体。
2、某些氨基酸的衍生物具有特殊药效,例如()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
A,N-乙酰-Cys;B,S-甲基-Cys;C,S-氨基甲酰-Cys;D,L-多巴(L-二羟-Phe)3、下列药物其本质不属于多肽的为()A,催产素;B,加压素;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4、细胞因子如EGF、EPO等对特定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重要医用价值,目前发现的细胞因子,其成分主要为()类。
A,蛋白或多肽;B,多糖;C,固醇;D,核酸5、下列()药品目前已主要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
(多选)A,乙肝疫苗;B,胰岛素;C,人生长素;D,抗蛇毒血清6、抗生素的成分大多为()A,多糖;B,多肽;C,脂类;D,小分子化学物质7、cty C (细胞色素C)参与代谢的机制是()A,参与细胞内的无氧酵解;B,参与细胞内的有氧呼吸,是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C,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反应;D,参与核苷酸的合成8、胰岛组织中胰岛素的含量仅为()A,0.5%;B,0.2%; C,0.02%; D,0.002%四、简答题1、请说明酶类药物主要有哪几类,并分别举例。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 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 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 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 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 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 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 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 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1 Biologics 生物制品:一般指的是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为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而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2 Electroporation 电穿孔:是指在高压电脉冲的作用下使细胞膜上出现微小的孔洞,外界环境中的DNA穿孔而入,进入细胞,最终进入细胞核内部得的方法。
该方法既适合于贴壁生长的细胞,也适合用于悬浮生长的细胞,既可用于瞬时表达也可用于稳定转染。
3 Microcarrier culture 微载体培养:微载体培养是使细胞贴附在微小颗粒载体上,它创造了相当大的贴附面积,供细胞贴附生长、增殖。
载体体积很小,比重较轻,在轻度搅拌下即可使细胞自由悬浮于培养基内,充分发挥悬浮培养的优点。
4 Conventional filtration 常规过滤:是指料液流动方向和过滤介质垂直的过滤方式。
常规过滤时,固体颗粒易被填塞在过滤介质上,形成滤饼。
料液必须穿过滤饼和过滤介质的微孔。
恒压下,随着滤饼厚度的增加,滤液不断减慢。
5 SCF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温度(TC)和超临界压力(PC)以上的特殊流体。
当气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不会凝缩为液体,只是密度增大,因此,超临界流体相既不同于一般的液相,也有别于一般的气相,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6 Adsorption method 吸附法: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他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7 Compound affinity 复合亲和力:即吸附剂的亲和结合过程,既涉及离子效应的应用,又有疏水作用,且这两种弱的作用还彼此增强,其结果使亲和力大大增强。
8 Thymus hormones 胸腺激素:胸腺是一个激素分泌器官,对免疫功能有多方面的影响。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
09生物工艺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YX/S是细胞关于基质的得率系数,即每消耗1g基质所生成的细胞克数.2、诱变育种一般分为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和筛选三个步骤3、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4、微生物具有高RNA含量。
通常在细菌中RNA占5%~25%,在酵母中占2.7%~15%,在霉菌中占0.7%~28%。
5、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时,当PH为2.5以下时,以分子形式存在,进入有机相;当PH大于2.5时,以离子形式存在,进入水相。
6、四环类抗生素是一类以氢化直骈四苯为母核的一族抗生素;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7、红霉素是由红色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多组分抗生素,其中红霉素A为有效成分,红霉素B和红霉素C为杂质。
8、链霉素在中性溶液中以链霉素三价阳离子形式存在,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9、金色链霉菌发酵生产四环素时,最适当的生长繁殖温度为33-31℃,中后期最适当的生产温度是31℃--30℃--29℃,过低则生成金霉素。
10、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IFN 干扰素;IL-2 白介素-2 ;TNF 肿瘤坏死因子。
11、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D )A5:1 B25:1C40:1 D80:112、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A 5.0-6.0B 3.0-4.0 C8.0-9.0D7.0-7.513、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8.0-9.0 D7.0-7.5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1、生物需氧量(BOD):在有氧的情况下,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并达到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与强氧化剂作用所消耗的氧量。
3、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C与N的比值。
4、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完全培养基:若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就可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需求,这种培养基称为。
生物制药工艺学
缩写:非处方药(OTC),聚乙二醇(PEG),超临界流体(SCF),葡聚糖(简称Dextran),AOT(丁二酸乙基己基酯-磺酸钠),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类),琼脂糖类凝胶(Sepharose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构特点:金属酶),干扰素(IF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
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康复保健药2、药品: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产品,是特殊商品。
3、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药学等原理与方法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通常按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分类命名。
5、DNA重组药物:即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
6、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和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酸等。
7、反义药物:反义药物又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是指人工合成长度为10~30个碱基的DNA 分子及其类似物.。
其核苷酸序列可与靶mRNA或靶DNA互补, 抑制或封闭基因的转换和表达,或诱导RnaseH 识别或切割mRNA, 使其丧失功能.8、基因治疗:就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纠正肿瘤细胞基因的结构及或功能缺陷,或者间接通过增强宿主对肿瘤的杀伤力和机体的防御功能来治疗肿瘤.9、凝聚作用: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聚集的过程.10、絮凝作用: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生化生产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是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酶解法:是利用专一性很强的的淀粉酶剂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为糊精和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酶酸法:将淀粉乳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再用酸水解成葡萄糖工艺。
复合反应:在淀粉酸水解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催化影响,能通过糖苷键的聚合,失掉水分子,生成二塘、三塘、和其他低聚糖等。
淀粉的糊化:指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相互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淀粉的老化:指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生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重结晶过程。
糖化:利用糖化酶将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和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饱和溶氧浓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mol/m3)临界溶氧浓度:当培养基中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不影响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溶解氧的浓度。
(mol/m3)比耗氧速率(呼吸强度):单位质量的干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用Qo2摄氧率r: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耗氧的量。
氧的满足度:溶解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之比生物反应过程:一般将由生物细胞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参与的生产过程。
全档板条件:指在搅拌发酵罐中增加挡板或其他附件时,搅拌功率不在增加,而漩涡基本消失。
发酵染菌: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液,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倒种”:当种子受到杂菌污染又无备用种子时,为了保证发酵生产正常进行,从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中挑取一部分当作种子,接入到新的发酵罐进行发酵生产,叫“倒种”。
设备渗漏主要是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管道阀门等,由于化学腐蚀、电化学、磨蚀、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发生渗漏染菌。
死角:是指由于操作、设备结构、安装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屏碍等原因,引起蒸汽不能有效的到达预定的灭菌部位,从而不能达到彻地灭菌的目的。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及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
代谢控制发酵:利用生物化学或遗传学的方法,人为地改变或控制微生物代谢,使其有用产物大量积累的方法。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的能形成酸性的无机氮源称为生理酸性物质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的能形成碱性的无机氮源称为生理酸性物质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微量的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DE值: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是指葡萄糖(所有测定的还原糖权当葡萄糖来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代谢产物糖类厌气代谢产物特点:(1)微生物类型,厌气性菌或兼性厌气菌,这种类型发酵都在厌气性环境下进行的厌气性发酵;(2)代谢途径明确,EMP、HMP、丙酮酸循环;(3)产物率高、产量大、原料广,与消耗碳源有准量关系,产物有:酒精、丙酮。
糖类好气性代谢产物特点:(1)好气性微生物,有氧呼吸好气发酵。
菌体生长速度降低或停止生长时,产物才能大量生长;(2)代谢途径清楚;(3)与消耗碳源无准量关系。
次级代谢产物定义:既不作为细菌或酶的结构成分,也不是一般的细胞储存物质,它对产生菌本身的生理功能物不明确的一类代谢产物。
培养基定义: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提供除营养外的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营养、环境条件)要求:(1)都必须要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2)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3)一定的PH条件;(4)工业生产培养基所用的原材料还必须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质量稳定;②根据生产菌的营养特性与产物合成两者兼顾;③符合工艺、设备的要求(配制培养基时要有利于发酵液质量)。
作用: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是否恰当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物的形成、提取工艺选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培养基成分碳源:(1)形式:糖类、油脂、有机酸、低碳醇等(2)功能:①为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②为合成目的产物提供所需的碳成分。
《生物工艺学》试卷A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工艺学》课程考试试卷A答案专业:考试日期: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闭卷试卷总分:100分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任选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2.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3.临界氧浓度:当培养基中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不影响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4.缓效氮源:指需要菌体产生蛋白水解酶将之水解后缓慢被菌体利用的氮源。
5.产物得率系数: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产物的克数。
6.比基质消耗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消耗的基质量。
7.微生物对数残留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受热死亡遵照分子反应速度理论。
在灭菌过程中,活菌数逐渐减少,其减少量随残留活菌数的减少而递减,即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
8.分批发酵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1.玉米浆、蛋白胨、黄豆饼粉、酵母膏。
(任意三个)2.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法。
3.湿热;过滤。
4.搅拌、空气的线速度、空气分布管、培养液的性质、表面活性剂、离子强度、菌体浓度(4个空中必须含有前2个)5.设备渗漏、空气中有杂菌、种子带菌、灭菌不彻底、技术管理不善(任意四个答案)。
6.基质消耗速率、用于维持的基质消耗速率、用于菌体生长的基质消耗速率、用于产物合成的基质消耗速率。
三、问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第1小题——斜面培养基:1. 富含有机氮源,少含或不含糖分。
有机氮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能获得更多的细胞。
2. 对于放线菌或霉菌的产孢子培养基,则氮源和碳源均不宜太丰富,否则容易长菌丝而较少形成孢子。
3. 斜面培养基中宜加少量无机盐类,供给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
种子培养基:1. 必须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需要充足的氮源和生长因子。
2. 种子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
供孢子发芽生长用的种子培养基,可添加一些易被吸收利用的碳源和氮源。
生物工艺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物工艺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生物工艺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生物学基础B. 生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C. 工业生产技术D. 化学工程原理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工艺中常用的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枯草杆菌D. 蓝藻答案:D3. 发酵过程中,控制pH值的目的是:A. 增加氧气供应B. 维持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C. 促进微生物代谢D. 抑制微生物生长答案:B4. 以下哪个是生物工艺中常用的生物反应器类型?A. 搅拌槽B. 离心机C. 过滤机D. 干燥器答案:A5. 基因工程在生物工艺中的应用主要包括:A. 提高产品产量B. 改变产品性质C. 增加产品种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生物工艺中常用的发酵方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固态发酵;液态发酵7.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进行改造。
答案:基因工程8. 在生物工艺中,_________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关键因素。
答案:环境条件9. 酶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稳定性;重复使用性10. 生物工艺产品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对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安全性的检测。
答案:纯度;活性三、简答题11. 简述生物工艺中发酵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答案:发酵过程通常包括三个基本阶段:首先是接种阶段,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其次是对流阶段,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最后是产物积累阶段,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逐渐积累。
12. 描述生物工艺中常用的几种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答案: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搅拌槽、气升式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等。
搅拌槽通过机械搅拌提供混合和氧气供应;气升式反应器利用气体上升的动力进行混合;膜生物反应器则利用半透膜来控制物质的进出,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生物工艺过程。
四、论述题13. 论述基因工程在提高生物工艺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菌种的扩大培养:菌种的扩大培养就是把保藏的菌种,即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再经过扁瓶或药瓶和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培养过程。
2、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对产物而言,便是不影响产物合成所需的最低浓度。
4、诱变育种: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5、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细胞的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6、前体: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7、反复补料培养:随着补料的进行,培养液体积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部分培养液从反应器中放出,剩下部分继续进行补料分批培养,如此反复进行。
8、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9、临界稀释率:10、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11、补料分批培养:一种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操作方式,在进行分批培养的时候,向反应器内加入培养基的一种或多种成分,以达到延长生产期和控制培养过程的目的.12、竞争性抑制:若在反应体系中存在着与底物结构相类似的物质,该物质也能在酶的活性部位上结合,从而阻碍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下降,这种抑制为竞争性抑制。
13、培养基的分批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放在发酵罐或者其他的容器中,通入少量的蒸汽将培养基和所有设备仪器灭菌的过程,也称实罐灭菌。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生物药物2、效价3、种子级数4、反萃取5、补料6、盐溶7、差异毒力8、配料比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09.是利用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生产制造或从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功能的物药。
A 生物技术药物B 生物技术产品C 生物技术制品D 生物药物10. 青霉素的抗菌能力主要取决于()A β—内酰胺环B 羧基C 氨基D 噻唑环11. 红霉素中的去氧氨基已糖和红霉糖的碳架来源于()A蔗糖 B乳糖 C 甘露糖 D葡萄糖12、利用产氨短杆菌发酵法生产肌苷酸,第一步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缺乏哪种酶的腺嘌呤缺陷型菌株,并在发酵培养基中提供亚适量的腺嘌呤。
()A.SAMP合成酶 B.SAMP裂解酶 C.PRPP转酰胺酶 D.IMP脱氢酶13、蛋白质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往往是多步骤的,其前期处理手段多采用下列哪类的方法。
()A.分辨率高B.负载量大C.操作简便D.价廉14、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A.水B.高盐C.低pHD. 高pH15、凝胶层析中,有时溶质的Kd>1,其原因是()A.凝胶排斥B.凝胶吸附C.柱床过长D.流速过低16、在酸性条件下用下列哪种树脂吸附氨基酸有较大的交换容量()A.羟型阴B.氯型阴C.氢型阳D.钠型阳17、亲和层析的洗脱过程中,在流动相中加入配基的洗脱方法称作()A. 阴性洗脱B. 剧烈洗脱C. 竞争洗脱D. 非竞争洗脱18、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9. 在青霉素的发酵培养过程中补加的前体为。
20.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化学灭菌、辐射灭菌、和。
21、多氧大环内脂的作用机理是与的特殊部位结合,选择性的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
22、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相似,功能接近的生物调节蛋白。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药品:一定剂型与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就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与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就是指借助于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工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和改良,并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转化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特点:①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②反应过程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③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能源、环境保护)。
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酶、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的总称,它们在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4、生物反应过程的定义、类型及其组成单元。
生物反应过程: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统称为生物反应过程,其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类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组成单元:培养基或底物溶液的制备,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及控制,产物的分离纯化。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哪些步骤?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蛋白酶产生菌?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样品分离源)的选择。
②分离源材料的预处理。
③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④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培养。
⑤菌落的选择和纯化。
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①从蛋白质加工厂(豆制品厂、肉制品厂)附近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源。
②用富含蛋白质的原料(豆饼)为培养基对样品分离源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菌数量和生长势达到优势。
③样品分离源经富集培养后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涂布于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培养基。
经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后,选择分解酪蛋白形成透明圈的菌落。
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值大的菌落编号后移接于试管斜面培养基,经保温培养长出丰厚的菌落。
④将试管斜面培养基长出各菌株,按编号分别进行小型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结果的蛋白酶活力,筛选出产酶活力高菌株。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 4 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2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3 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 或 DNA 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 DNA 片段,重组疫苗, : 反义药物和核酶等.4反义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 它能与模板 DNA 或 mRNA 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 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 翻译 , 从而达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5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6RNA 干涉: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dsRNA 引起同源 mRNA 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7 siRNA:是一种小 RNA 分子(~21-25 核苷酸) ,由 Dicer(RNAase Ⅲ家族中对双链 RNA 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siRNA 是 si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由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解旋酶等构成,作用是对靶 mRNA 进行识别和切割)的主要成员,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 mRNA 的沉默.8酶工程 :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9固定化酶: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酶经固定化以后稳定性有所提高, : 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并能实现反应连续化,自动化,简化产品的纯化工艺.10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壁去除,制成原生质,再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融合子的技术. 1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一般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通过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菌株.杂交后的杂种不仅能克服原有菌种活力衰退的趋势,而且,杂交育种使得遗传物质重新组合,扩大了变异范围,改善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12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有意识地将生物体暴露于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一种或多种诱变因子下,促使生物体发生突变,进而从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13感受态细胞:在分子克隆过程中,宿主细胞需经过人工处理成能吸收重组 DNA 分子的敏感细胞才能用于转化,此时的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14原代细胞:是直接取自动物组织器官,经过分散,消化制得的细胞悬液.15二倍体细胞系:原代细胞经过传代,筛选,克隆,从而由多种细胞成分的组织中挑选强化具有一定特性的细胞株,其特点是:1)染色体组织仍然是 2n 的模型;2)具有明显贴壁依赖和接触抑制特性;3)具有有限的增殖能力;4)无致癌性.16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17 Ks 盐析:在一定的 pH 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 Ks 盐析法.Ks 盐析法多用于提取液的前期分离工作.18β盐析: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 pH 和温度进行盐析,称作β盐析法.在分离的后期阶段,为了求得较好的分辨率,或者为了达到结晶的目的,有时应用β盐析法.β盐析法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沉淀分辨率比 KS 盐析法好.19亲和沉淀:利用亲和反应原理,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亲和沉淀剂) ,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20吸附法: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21 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在合成树脂时,加入一种惰性组分,它不参与聚合反应,但能和单体互溶,称为致孔剂. 待网络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水洗蒸馏的方法将致孔剂去掉,就留下了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永久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到100nm 甚至 1000nm 以上,故称"大孔".与大孔网状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它不含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团,仅保留了多孔的骨架,其性质与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相似,称为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22全排阻: 当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高聚物溶液从柱中通过时,较大的分子完全不能进入颗粒内部,只能从颗粒间隙流过,称"全排阻".其流经体积最小,等于外水体积 V 0.23类分离: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如蛋白质与盐类,称作类分离或组分离.选择凝胶时,应使样品中大分子组的分子量大于其排阻限,而小分子组的分子量小于渗入限.大分子的分配系数 Kd=0,小分子的 Kd=1.24分级分离:将分子量相差不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以分离,如分离血清球蛋白与白蛋白,分级分离应尽量使待分离各物质的 Kd 值相差大些,并使分子量分布不在凝胶分离范围的一侧.25柱比:层析柱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称作"柱比".26操作压:凝胶层析柱由于进出口之间液位压力差形成的对凝胶颗粒的压力称作"操作压". 石皮石卒整理第11页27全渗入:被分离组分的分子量小于该种凝胶的渗入限,其分子可以自由进出凝胶颗粒,这叫做"全渗入". 其流经体积最大,等于外水体积与内水体积之和,V 0 + Vi. 2(Vel Ve 2 ) Vel Ve 2 Ve28分离度 Rs: R s = = = W1 + W2 2(σ1 + σ 2 ) 4 σ式中 Ve1,Ve2——对应于两个峰的淋出体积;W1,W2 和σ1,σ2——两个峰宽度和标准偏差.29蛇笼树脂: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在季胺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如Dowex)中聚合而成的一类树脂称蛇笼树脂.它是一种两性树脂,它适宜于从有机物质(如甘油)水溶液中吸附盐类,再生时用水洗,就可将吸着的离子洗下来. 1 Z1 m1 1 Z2 m2 1 Z2 C2 1 Z1 C130尼柯尔斯基方程式: = K, 即 1 Z1 m1 1 Z2 m2 =K 1 Z1 C1 1 C2 2 Z 其中 m1,m2 及 C1,C2 分别代表树脂上和溶液中的两种离子的浓度.K 值的大小取决于树脂和交换离子的性质,以及交换条件.K>1 时说明离子 A1 比离子 A2 对树脂有较大的吸引力;反之,K<1 时树脂对 A2 的吸引力大于 A1.31偶极离子排斥作用:许多生化物质都是两性物质.其中有些是偶极离子.因为它们即使净电荷为零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并不重叠,遂成偶极.偶极离子在离子交换过程中的行为是很特殊的.现以氨基酸的离子交换为例. + SO 3 Na + + H 3 NRCCO + SO 3 H 3 NRCOO + Na + 式中由于使用了钠型树脂,被吸附氨基酸的羧基所带的负电荷与树脂磺酸基之负电荷产生排斥力.这就是所谓偶极离子的排斥作用.因此使树脂对氨基酸的吸附量大大降低.32亲和反胶团萃取:是指在反胶团相中除通常的表面活性剂(如 AOT)以外,添加另一种亲水头部为目标分子的亲和配基的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亲和配基与目标分子的亲和结合作用,促进目标产物在反胶团相的分配,提高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和反胶团萃取分离的选择性.33亲和膜:利用亲和配基修饰微滤膜为亲和吸附介质亲和纯化目标蛋白质,是固定床亲和层析的变型.将一张微滤膜比喻为一个固定床,则膜厚即为床层高度.优点是传质阻力小,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短,配基利用率高;压降小,流速快,设备体积小,配基用量低34二次作用亲和沉淀:利用在物理场(如 pH,离子强度,温度和添加金属离子等)改变时溶解度下降,发生可逆性沉淀的水溶性聚合物为载体固定亲和配基,制备亲和沉淀介质.亲和介质结合目标分子后,通过改变物理场使介质与目标分子共同沉淀的方法成为二次作用亲和沉淀.35亲和萃取:利用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x)或聚乙二醇/无机盐等双水相系统萃取分离蛋白质等大生物分子,特别是胞内酶的双水相萃取法.利用偶联亲和配基的 PEG 为成相聚合物进行目标产物的双水相萃取,可在亲和配基的亲和结合作用下促进目标产物在 PEG 相(上相)的分配,提高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36亲和吸附剂:由载体及配基偶联构成,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基(Ligand) ,与配基结合的层析介质称为载体(Matrix) .37负洗脱:在双底物反应中,与配基互补的酶的亲和吸附,如果吸附取决于 A 物的存在与否,则洗脱液中除去 A 物时,吸附在配基上的互补分子也会洗石皮石卒整理第17页脱下来,这种洗脱方法也称负洗脱.38相对离心力: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而受变化,RCF 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39 离心力:在一定角度速度下作圆周运动的任何物体都受到的向外的力.离心力(Fc)的大小等于离心加速度ω2r 与颗粒质量 m 的乘积,即:F=mω2r.40 沉降速度:即在离心力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41沉降系数:在单位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速度谓之"沉降系数". 42不对称膜:又称各相异性膜,该类膜正反两方面不一样,膜质分为两层,其功能层是具有一定孔径决定膜的选择性透过,另一层是孔径大得多的支持层 , 它增大了膜的机械强度,又使膜不易堵塞.对称膜易于堵塞.43 超滤:超过滤(简称超滤)是一项分子级膜分离手段,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一般用于液相分离,也可用于气相分离.44 浓差极化现象: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于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这就是浓差极化现象.45容量因子: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定义为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总摩尔数与流动相中总摩尔数之比.当色谱柱,溶剂和分离温度一定时,容量因子为常数.46 分离度:在色谱分析中,表示各组份之间分离程度的参数.其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峰底宽之和一半的比值. R = t r2 1 t r1 2 1 (W 2 = ) 2 (t r2 1 t + W r1 2 ) + W W填空题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1)化学药物(2)生物药物(3)中药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 1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2基因药物3天然生化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1IFN(Interferon) 干扰素IL(Interleukin)2白介素 3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集落刺激因子4 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 5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 6NGF(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 7 rhGH(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重组人生长激素8In s(Insulin)9胰岛素 10HCG(Human Choriogonadotroph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1 LH 促黄体生成素12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13tPA 14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 ;四环类抗生素土霉素有 ;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 ;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 ; 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 ;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CDR(决定簇互补区) 仅FR( 骨架区) 为鼠源, 其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1质粒2噬菌体(phage) 3黏粒(cosmid) 4病毒载体.等.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天然大分子药物时,常采用的措施有1 采用缓冲系统2添加保护剂3抑制水解酶作用等.8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1 盐析浓缩2有机溶剂沉淀浓缩3超滤浓缩4真空减压浓缩或薄膜浓缩5用葡聚糖凝胶浓缩6用聚乙二醇浓缩.9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1 减压干燥2喷雾干燥3冷冻干燥.10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 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11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可以用的方法有1 平板划线法2稀释后涂布平板法 .12微生物菌种的自然选育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变型菌落,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13诱变时选择出发菌株时应考虑出发菌株的稳定性,选用具备某种优良特性,对诱变剂敏感,菌种的生理状态及生长发育时间等问题. 14目前常用的诱变剂可分为 1物理诱变因子2化学诱变剂3生物诱变因子三大类.15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1斜面低温保藏法2液体石蜡封藏法3冷冻干燥保藏法4液氮超低温保藏法5甘油保藏法6沙土管保藏碳源等.16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 1氮源2能源3生长因子4无机盐5水 6碳源17生物药物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灭菌及除菌方法有1加热灭菌2辐射灭菌(紫外杀菌) 3介质过滤除菌4化学灭菌法18获得具有遗传信息的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1鸟枪克隆法(DNA 文库 ) cDNA 文库法2化学合成法3PCR 法19PCR 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3 个基本反应组成20基因工程中原核表达常用的宿主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等;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酵母,动物(植物)细胞, 等.2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缺点是不能进行翻译后加工(糖基化) , 因而像 EPO 等基因的表达需使用真核(酵母) 表达系统.22分泌表达是指将目的基因嵌合在信号肽基因下游进行表达,从而使目的基因分泌到细胞周质或培养基中.23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1 吸附2包埋3交联4共价键结合四大类24下面酶固定化示例图分别代表哪种固定化方法: . A.吸附 B. 共价键结合 C. 交联 D. 包埋25.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 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等电点沉淀法4结晶法5淀方法等.26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27.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1无机盐的种类2溶质的种类3蛋白质的种类4温度5PH的影响28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形成过饱和溶液 (2)晶核形成 (3)晶体生长.29影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与 1过饱和度2温度3搅拌速度4晶种.等直接有关30.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纯度等 3 个方面3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如活性炭,淀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大孔吸附树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32,常用的吸附剂有 1活性炭2硅胶3白陶土等.3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 ,其孔径远大于 2~4nm,可达孔隙,100nm. ,故称"大孔".3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 1 非极性2中等极性3极性4强极性等吸附剂四类35,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1平衡排除理论2扩散分离理论3流动分离理论 .这三种分离原理是互相补充的,在通常情况下平衡排除理论起主导作用; 扩散分离理论的作用随流速增加而加强;只有在流速很高时流动分离理论才起作用.36琼脂糖凝胶的一个特征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非常大,其分离范围随着凝胶浓度上升而下降,颗粒强度随浓度上升而提高37凝胶粒度的大小对分离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细粒凝胶柱流速低,洗脱峰窄,分辨率 ,多用于等.粗粒凝胶柱流速高,洗脱峰平坦,分辨率高,多用于精制分离等.38在作分级分离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多采用比样品体积大25 倍以上的柱体积, 25以上的柱比,较大吸液量,较细粒的凝胶固定相. 39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流动相中传质阻力,固定相中传质阻力.,40葡聚糖凝胶的孔径大小取决于交联度 ,其越小,凝胶孔径越大 ;而琼脂糖凝胶的孔径却依赖于琼脂糖浓度. .41离子交换剂由 , 惰性的不溶性载体,功能基团和,平衡离子组成. 平衡离子带 ,正电荷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平衡离子带负电荷. 称阴离子交换树脂.42,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等.4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有有尽可能大的交换容量,有良好的交换选择性,化学性质稳定,化学动力学性能好和物理性能好. .44,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离子价与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与离子浓度,交换环境,树脂结构,偶极离子排斥, 等.45,请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的名称和类型:CM-C 的名称是羧甲基纤维素,属于弱酸型阳离交换纤维素; DEAE-C 的名称是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属于子强碱型阴离子交换纤维素;. 46,色谱聚焦(chromatofocusing)是一种高分辨的新型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它是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 ,结合离子交换技术的大容量色谱 ,能分离几百毫克蛋白质样品,洗脱峰被聚焦效应浓缩,分辨率很高,操作简单. 47,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类型: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724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717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CM-C阳离子交换纤维素 , DEAE-C,阴离子交换纤维素 ,PBE94,阴离子交换剂. .48,在采用多缓冲阴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聚焦色谱过程中,当柱中某位点之 pH 值下降到蛋白质组分PI(等电点), 值以下时,它因带正电荷而下移,如果柱中有两种蛋白组分,pI 值较大 ( 高 )者会超过另一组分,移动至柱下部 pH 较高的位点进行聚焦 . 49,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有影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与离子浓度,交换环境,树脂结构,偶极离子排斥.50亲和层析洗脱方法有非专一性洗脱,特殊洗脱,专一性洗脱. , 51亲和力大小除由亲和对本身的解离常数52亲和层析中常用作分离酶的配基有酶抑制剂,辅酶,底物,底物结构类似物.4,亲和层析中非专一性吸附有离子效应,疏水基团,复合亲和力.53亲和过滤指的是将亲和层析和膜过滤技术亲和纯化技术 , . 决定外,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 ,亲和错流过滤,亲和膜分离., , , , 结合运用54制备型离心机的转子有角度转子, 水平转子, 垂直转子, 区带转子.55密度梯度的制备方法有,亲和错流过滤,亲和膜分离.反复冻融法 , 56 梯度的取出和收集方法: 取代法,穿刺法,切割法,虹吸法.57微孔滤膜孔径检测方法有气泡压力法, 细菌过滤法 ,水流量法, 58克服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有震动,搅拌,错流 ,切流,59 实验用超滤器的类型有 ,无搅拌式装置 , 搅拌或振动式装置 ,小棒超滤器 , 浅道系统超滤装置(中孔纤维系统超滤器) .60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参数:分离度,分离速度,回收率,样品载量.61色谱介质按分离机理分为反相色谱,正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亲和色谱.62 蛋白质分离的主要依据有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结构特异性简答题1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答:基因重组药物是指应用重组 DNA 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 药物的化学成分属于多肽或蛋白质;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 或 DNA 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 DNA 片段 , 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药物的化学成分为核酸或其衍生物. 2,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 答:1)药理学特性有:药理活性高;治疗针对性强;毒副作用较少,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等.2)理化特性有: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生物药物制剂有特殊要求.3, 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包括:1)重组细胞因子类:如干扰素(IFN) 白介素 , (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2)重组生长因子类:如表皮生长因子(EGF) ; ,神经生长因子(NGF) ,以及促进造血系统的生长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集落刺激因子等(CSF) 3)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如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 ; ,重组人生长激素等(rhGH) 4)心血管病治疗剂及酶 ; 制剂:如水蛭素,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天冬酰胺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重组疫苗及单抗制品: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酵母) , 肿瘤疫苗等.4生物药物分离制备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2)有些化合物在生物材料中含量极微;3)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因而须注意保护其生理活性;4) 生物制药中的分离方法常带有很大的经验成分;5)生物制药中的分离方法多采用温和的"多阶式"方法进行;6)生物产品最后均一性的证明与化学上纯度的概念不完全相同.5简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的制备原理. 答:B 细胞群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针对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一个集体可产生多达 100 万种特异性不同的抗体,但一个 B 细胞却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将 B 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用有限稀释法把产生不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开,挑选出单个杂交瘤细胞,每个杂交瘤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使之无性繁殖形成细胞集落(称之为克隆) ,同一个克隆的杂交瘤基因相同,合成并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质地均一,这种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6 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答: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是: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凝胶过滤等;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逆流分配法,分配层析法, 盐析法,等电点沉淀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选择性吸附与吸附层析等;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如亲和层析法等.7什么是盐析作用?盐析的原理是什么? 答: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逐渐加入中性盐,在高盐浓度时,蛋白质溶解度随之减小,发生了盐析作用.产生盐析作用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盐离子与蛋白质表面具相反电性的离子基团结合,形成离子对,因此盐离子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电排斥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盐析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而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由于疏水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其沉淀.8.如何选择盐析所用中性盐? (1)盐析作用要强.一般来说多价阴离子的盐析作用强,有时多价阳离子反而使盐析作用降低. (2)盐析用盐要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尽可能小.这样便于获得高浓度盐溶液,有利于操作,尤其是在较低温度下的操作,不致造成盐结晶析出,影响盐析效果. (3)盐析用盐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不致影响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活性,最好不引入给分离或测定带来麻烦的杂质. (4)来源丰富,经济.9.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什么? 答: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
生物工艺学 作业题含答案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一、填空题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L-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和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它可分为_同型__ 和_异型__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___壳寡糖_。
7、ω-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______。
8、我国白酒的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香型分类为常用,一般认为白酒以香型分类可分为四种,即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酒)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9、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10、称啤酒为液体面包的主要因素是啤酒的发热量高。
11、啤酒中的CO2溶解量取决于温度和压力,温度越低,溶解的CO2越多,压力越低,溶解的CO2越低。
12、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3、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4、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β-界限糊精。
《生物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工艺学》课程补考试卷B专业: 考试日期: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 闭卷 试卷总分:100分(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 合成培养基2. 间歇灭菌3. 比耗氧速率4. 分批培养5. 发酵染菌6. 产物得率系数(Y P/S )7. 发酵染菌8. 临界氧浓度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6分)1.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催化剂不同,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一般有 、 以及 等三种。
2. 工业上,培养基、发酵设备一般都采用 灭菌,而对空气则采用 的方法除菌。
3. 发酵培养基中常用的有机氮源主要有 、 、 等。
4. 微生物细胞主要有 、 、 等元素组成。
5. 一般的湿热灭菌条件为 ℃, 分钟。
6.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实验方法主要有 、 、 等。
7. 影响体积氧传递系数的因素主要有 、 、 、 等。
8. 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引起温度变化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包括了 、 、 以及 等。
9. 流加补料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补充生产菌体所需的 、 、 和 等物质。
10. 培养基中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或溶解氧不足,致使糖等营养物质的氧化不完全,从而使pH ;培养基中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会使pH ;培养基中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使pH ,生理碱性物质的存在使pH 。
三.问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请从各自的培养目的出发,简要分析微生物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对营养物质有哪些要求?2.请说明发酵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控制溶氧?3.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要分析泡沫对发酵的利弊。
4. 在发酵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液pH 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5.与分批培养方式相比较,补料分批培养有哪些优缺点? 6. 请谈一谈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你所学专业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 (共1小题,12分)背景资料:大肠杆菌W3110(pEC901)表达干扰素时受trp 启动子调控,当培养基中存在色氨酸时干扰素表达受到阻遏,不存在色氨酸时干扰素基因表达。
《生物工艺学》试卷A【考试试卷答案】
《生物工艺学》课程考试试卷A专业: 考试日期: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 闭卷 试卷总分:100分(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任选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发酵热 2.摄氧率 3.临界氧浓度 4.缓效氮源5.产物得率系数 6.比基质消耗速率 7.微生物对数残留定律 8.分批发酵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1.发酵培养基中常用的有机氮源主要有 、 、 等。
2.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催化剂不同,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一般有 、 以及 等三种。
3.工业上,培养基、发酵设备一般都采用 灭菌,而对空气则采用 的方法除菌。
4.影响体积氧传递系数的因素主要有 、 、 、 等。
5.发酵染菌的原因主要有 、 、 、 等。
6.公式–dS/dt=m s X+(1/Y X/S )·dX/dt+(1/Y P/T )·dP/dt 中,–dS/dt 、m s X 、(1/Y X/S )·dX/dt 、(1/Y P/S )·dP/dt 分别表示 、 、 、 等。
三、问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请从各自的培养目的出发,试述微生物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的特点? 2.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在时间t 1处一次性补加一定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pH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问:(1)试述图1中t 1- t 2时间段的pH 和CO 2变化原因;(2)在发酵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液pH 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有哪些?3.发酵液中供氧和需氧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氧的平衡最终反映在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上面,可用下式推出:溶解氧变化=供氧–耗氧,即dc/dt=OTR-OUR=Kla(C*-C)-OUR 。
如果发酵过程溶解氧处于临界氧浓度之下,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4.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请分析其原因,且染菌后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5.某人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的KH 2PO 4浓度对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菌体生长以及螺旋霉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不同浓度KH 2PO 4对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发酵的影响试述元素P 的代谢规律,并分析以上结果。
生物工艺学试题库
代谢控制发酵试题库1.代谢工程指应用重组DNA技术和应用分析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学手段进行有精确目标的遗传操作,改变酶的功能或输送体系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能,以改进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操作工作(包括代谢分析、代谢设计、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
2.积累反馈抑制指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都独立于其他末端产物,以一定百分比控制该途径第一个共同的酶所催化的反应。
当几个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它们对酶反应的抑制是累积的。
各末端产物之间既无协同效应,也无拮抗作用。
3.代谢互锁指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酶受一种与此代谢途径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且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的。
4.原生质融合指是一个人工实验系统,是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通过基因重组,形成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新细胞的过程。
5.转导指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DNA导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6.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地在脱氧核苷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7.营养缺陷型: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8.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9.诱变: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程。
10.转化:指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考研分子生物学378个名词解释(最全)
考研分子生物学378个名词解释(最全)名词术语解释1、mRNA丰度(Abundance of an mRNA):是指每个细胞平均拥有的某一种特定mRNA的分子数。
根据丰度的差异可将mRNA分为两种不同的等级:其一是富裕型的,每个细胞拥有的平均拷贝数为1000~l0000,属于此型的mRNA 约有100种;其二是稀少型的,每个细胞拥有的平均拷贝数仅有l~10个上下,属于这一类型的mRNA达10000多种。
2、富裕型的mRNAs(Abundant mRNAs):见《mRNA丰度》。
3、抗体酶(Abzymes):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兼具抗体及酶催活性的工程蛋白质。
也就是说,其行为如同蛋白酶一样,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一类新型的抗体。
4、受体拼接位点(Aeceptor splicing site):间隔子的右端和与其相连的表达子的左端之间的接合点。
5、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疾病,它最早于1980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现。
HIV病毒通过血液和精液在人群中传播,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会使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淋巴结病(lymphadenopathy),并增加对机会病原体(opportunistic pathogen)的敏感性。
这种综合征是由于HIV病毒的感染以及CD4类T细胞功能破坏所致。
T细胞表面CD抗原CD4是HIV病毒的受体。
HIV病毒的感染使T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大的合胞体(syncytia)并最终裂解。
AIDS是致命的,目前尚无法有效治疗也无有效疫苗可用。
6、激活物(Activator):能够通过与结合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使RNA聚合酶启动操纵子进行转录反应的一种正调节蛋白质。
7、激活位点(Activator site):位于启动子上游能同激活蛋白质结合的DNA序列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原料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2 发酵工程: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生物方面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技术的开发产业化。
3,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变异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等方法,排除衰变型菌株,从中选择维持原菌落生产水的菌落,并获得纯种4 随机筛选:将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的菌株凭经验进行筛选,以从中挑选出目的菌株的过程5 理性化筛选根据遗传学原理,设计选择性筛子,从将目的菌种筛出来6目的筛选在理性化筛选的基础上,每一次摇瓶筛选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指导,使变株的选出频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筛选的目的7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以吻合后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8 原生质体融合: 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包裹的球状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融合,由PEG作为助融剂,使期发生细胞融合,使两亲本基因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组合9 简述传统生物技术与现在生物技术的区别:传统生物技术:利用现有生物、宏观水平、传统技术、注重产量的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改造的生物、微观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注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10 简述发酵工艺的历史和特征、历史:天然发酵时期,对微生物本生与缺乏的认识;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发酵技术的建立是第一个转折期,人为控制微生物的时代;通气搅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业第转折期,发酵工程的开端,青霉素发酵的开始;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三转折期,氨基酸,核苷酸的发酵;发酵原料的转换,糖质原料到非糖质原料;基因工程的运用;,广泛的生物产业,固定代细胞技术,单棵隆抗体。
特征:常压常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材料多价格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原料,不需要精制反应自动调节反应途径高度专一和选择性,对环境污染少,生产过程无害,可以不增加设备而增加产量,投资少见效快。
11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1菌种的筛选及新的活性物质的筛选,2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进行的研究,3使用新的发酵工艺和新的控制程序12微生物来源的途径:传统生态途径:土壤筛选;现代遗传途径:对现有菌种进行改造;基因突变:诱发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克隆,原生质体融合14 获得菌种的方法步骤有哪些?1样品收集,2采集后处理,3菌种培养4纯化15 纯种的常规分离方法有哪些?理平板划线法,倾倒平板法,涂布培养,毛细管法,小滴分离法,显微操作16 富集培养的选择压力有哪些?温度,渗透压,氧气,光,PH与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抗生素17 工业微生物分离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的来源,丰富,价格低;温度选择常温或偏高;不需要特殊的生产设备;菌种遗传稳定性好;发酵的浓度高,产物收率高;产物容易提取18 菌种选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有哪些含义:把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用随机或理性方法获得目的变体。
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利用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将菌种进一步纯化改变,以获得优良的品种。
主要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19 摇瓶复筛的目的是什么?考查菌种生产的自然波动范围;考察菌种的稳定性;更接近生产工艺; 获得更的种子量20 简述诱变育种的步骤: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理板挑取单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摇瓶复筛。
21 如何进行诱变因子的分类,有效因子的判别分类:物理诱变剂,生物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判别:以营养缺陷型诱发率为主要指标:以死亡率为辅助指标22菌种退化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群体变异中负变大于正变:1自发变异的产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2遗传的不稳定性,代谢机制的自我作用;3遗传基因的分离;4诱变处理后的退化变异.23,如何筛选抗性茵株?药物临界致死浓度法,梯度分离法,滤纸小片法24 简述几种常见突变株的筛选?代谢转化率突变株的筛选;有效组分纯度高的变株筛选;生长势变壮菌株的筛选;适应酶的调节变株的筛选;代谢阻断突变株的筛选;突变合成新物质的筛选25如何选择出发菌株和诱变剂?出发菌株的选择:1,有利于生产的菌2有优良性状的菌株3稳定性好的菌株(不是特别的稳定也不是不稳定而是处于是间状态);诱变剂的选择:作用原理,菌株系谱,菌株的特点,剂量的选择。
26,如何进行营养突变型菌株的筛选?1诱发:点突变; 2检出:夹层培养法,3限量补充法;4鉴别:氨基酸,维生素,生长谱27 简述放线菌杂交育种的程序:1原始亲本的选择:有标记,两亲本亲缘关系远,优势明显,稳定,基本培养苦上孢子丰富。
2标记:常用营养缺陷型,颜色等,诱发,分离,鉴定;.3 混合培养,培养时间(短,异核系少)同步性,接种量;4重组子筛选13简述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步骤:1菌丝体培养2,原生质体制备:洗涤,酶解,离心洗涤,测定,3原生质体的再生,4融合,5钝化: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原生质体,使其成活率在10-5-10-614 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方法有哪些?1 自发突变2,诱发突变3:固体法,液体法。
15菌种保藏原理和方法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孢子或菌体的生长代谢活动量尽量降低,以减少变异方法:低温保藏法,定期移植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菌丝速冻法,沙士保藏法,硅胶保藏法,冻干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第四章1培养基配制的原则是什么?生产中还有哪些要求?原则:1,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的要求;2,注意浓度配比;N:C影响菌株发酵方向;3 PH 多用缓冲剂的调节;4,根据培养目的选择配比。
生产中的要求:1,价格低,2细胞生产系数:消耗单位原材料所得菌丝重量3.转化率:消耗单位原材料所得产物的重量,4杂质少5质量稳定,6对工艺、质量、三废影响小2什么是前体和促进剂,它的作用是什么?前体:目的产物的前身或其一部分,直接参于产物和合成而自身无变化。
作用:提高产理,质量(其它杂质减少而产量增加)促进剂: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可增加产量的物质。
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推迟菌体自溶,与呼吸强度有关,降低细胞产物的浓度。
3 简述培养基的几种分类方法,了解孢子,种子,发酵培养基的特点按纯度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形态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特殊作用分: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按生产用途分:孢子培养基(营养不太丰富,氮不多),种子培养(营养丰富,容易吸收),发酵培养基(营养适当,全面有特点,稀)4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有哪些:1原材料质量的影响:有机氮源,碳源,其它2灭菌(蒸汽):营养的减少,破坏,各成分间受热反应,PH变化;3其它因素:水源,黏度第五章1对种子的要求是什么?1 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到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2生理性状稳定。
3菌体总理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4无杂菌污染。
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2 放线菌类种子制备工艺流程:保藏管(沙土管),母斜面,子斜面,摇瓶种子(菌丝)种子罐发酵罐3 种子罐接种的方法有哪些,引起种子异常的原因?小罐接种法:微孔接种法,压差法,火焰接种法;大罐接种法:罐间接种法,小罐到大罐,常用压差法4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是什么:1原料的质量:微理无素,清毒不彻底引起的杂菌,消毒温度过高,时间过长,PH变化;2培养条件:温度,温度通气量;冷藏时间:斜面孢子10天内,真菌大小类孢子2周到一个月;3孢子龄与孢子量:对数生长期,7%-10%,量少则菌丝浓度过大,提前进入生长高峰,营养不足,时间短,产量少5制备过程中,无菌检查的方法有哪些?生化分的项目有哪些?无菌检查的方法:显微镜检查,酚红肉汤培养,琼脂斜面。
生化分析项目:C P N PH 色泽,菌丝浓度效价,菌丝情况第六章1 试述分批发酵及其类型和分期分批发酵是一种准封闭式系统,种子接种到培养基后除了气体流通外,发酵液始终留在生物反应器内类型:生长关联型,非生长关联型,混合型。
分期: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2 补料分批发酵优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维持较低的基质浓度,除去快速碳源的阻遏效应,避免培养基中有毒物质的积累3连续发酵及其与分批发酵的区别:连续发酵是发酵过程中一边补料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
区别是连续发酵体积是不变的,而分批发酵体积在不断的变大4 什么是发酵热,温度对发酵热有什么影响?发酵热是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影响:1,通过影响酶而影响发酵,2,影响菌体的合成方向3影响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产物的合成4影响代谢调节机制5 决定氧量的标准是什么?溶氧的异常说明生产的哪些情况异常?1 染菌,好氧菌溶氧下降,2发酵液变稀:溶氧上升,可能染了噬菌体,3,补料,加油4故障,停电,停搅拌5质量控制指标,6发酵的中间控制手段6 影响微生物的需氧和培养液中溶氧的的因素有哪些?需氧:1 培养基:组成,配比,物理性质,补料2 菌种:种类菌龄3 培养条件4 是间产物积累(有毒物质)5 挥发性产物的损失6其它(加油或者消泡剂)溶氧:1 温度2溶液性质,不同的液体对同一气体有不同的溶解度3 氧分压当系统压力《49KPA时,溶氧与氧分压成线性关系。
7如何控制发酵液的PH?1 加入缓冲剂:CACAO3等,2直接加入酸碱:适用于PH偏差很大的情况,忌讳来回调整PH 3,加入生理性的酸或碱补料,4,其它,调节温度,调节溶氧8 二氧化碳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
机理:影响细胞膜结构影响:1 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菌体生,产物的合成起抑制作用 2 二氧化碳同时也起了指示的作用,其量的多少与菌体的代谢成正向关系3 影响菌丝的形态9 为什么高基质浓度的菌的生长速度下降?1 基质过浓可导致抑制作用,便生产速度下降2传质状况差,用于非生产能量的增加3可引起代谢物阻遏现像。
10 补料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补料的控制?原则:有利,按需,适量;方法:连续流加,为速流加,恒速流加,对数流加11 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发酵的影响。
原因:机械搅拌,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影响:1 一定数量的泡沫是正常的,泡沫可以增加界面,提高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气泡有一定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溶氧,蛋白质是发泡因素2 过多:降低了发酵罐的发填料系数,增加了菌群的非专一性,增加了染菌机会,直引逃液,消泡剂的加入有时会影响发酵或给提炼工序带来困难12 泡沫的性质用其消长规律,清除和控制方法。
性质:机械性泡沫由机械搅拌引起,泡沫大,界限也清淅,流态性泡沫,由菌体呼吸引起,泡沫小,不易打碎。
清长规律:1 与通气搅拌的剧烈程度有关,2 与培养基的配比和原析料有关,3与菌种的种子质量,、接种量,菌丝阶段接种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