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货币的演变历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掌握货币的一般职能、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货币制度。

为后面的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一、货币定义的方法1.货币=现金2.货币=财富3.货币=收入4.经济学定义货币的方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研究法到底货币定义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本书认为应该从职能入手。

二、货币的一般职能1.交换媒介: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是以货币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但是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货币的购买能力不降低;买者应支付一定的利息;确保到期债务偿还。

4.价值贮藏手段:发挥的条件:货币的价值或者购买力稳定;流动性高;安全可靠。

三、货币的职能定义1.交易媒介论:主要是在于货币克服了交易双方的需求上、时间上、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佩赛克和萨文: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却不是其他人的债务,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

纽伦和波特:货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交换行为的两个阶段:W-G,G-W。

2.价值贮藏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能使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的购买力的暂栖所。

英国财政部成立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货币就是流动性。

一、货币的演变 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标准(一)统计口径实际货币供应量: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的货币存量。

1.我国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三个层次:M0 =流通中货币M1= M0+单位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保证金(2001年修改加入)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货币与准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1章

货币银行学第1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逐渐 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中国夏商周钱币史
商品货币
从远古直到1971年,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间接地 与一种商品相联系。
在历史上,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曾经被 用作为交易媒介:家畜、烟草、皮革、啤酒或酒 类,铜、铁、金、银、戒指、钻石、印第安人的 珠串或贝壳串、巨大的岩石和地形标记。
(3)能够避免实物货币流通遭受 磨损使价值不足而带来的麻烦
4、信用货币
是凭国家信用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不需要贵金属作 为发行准备,也不能与贵金属相兑换。现代社会使用的纸币 是典型的信用货币。
特点:
第一,信用货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
第二,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货币。信用货币则主要是由现
金和存款组成,是银行债务的凭证。
货币的主要形态和特征
续表
续表
第四节 货币本位制度
一、基本概念
货币本位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 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 个有机整体。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1.货币材料;
2.货币本位;
3.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4.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 5. 准备金制度。
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无金币铸造和流 通,无金块可供兑换。 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本国货币与
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再兑换成黄金,
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4 、布雷顿森林体系
3、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货币单位有法定的黄金含量,金币由政府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什么是货币?
货币(money),是在特定国家或经济区域中 用于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媒介,也是代表财 富的一种象征,还可以是偿还债务的工具,以 及记账、结算的单位。货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 以及各种储蓄存款。除现金的使用外,很多交 易使用支票、银行卡或电子货币。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货币在兑换时,则涉及外汇及汇率问题。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非金属实 物货币
春秋 西周 公元前 2000
金属实 物货币
秦 清末
北洋政府
1927年
圆形 银铸币: 龙洋 方孔钱
银元
天然贝壳
骨贝、 铜贝、铜钱
铜铸币
袁大头
<一>商品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物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 非金属实物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 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此时,货币的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 是一致的,所以也称其为商品货币或实物货币。如早期人们为了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 便以物易物,如以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这有时会受到交换物品种类的限制,为寻找 双方都能接受且公平的交换物品,便产生了最原始的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充当 非金属货币的实物有牲畜、贝壳、粮食、布帛等。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新石器晚期 的天然贝壳,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春秋之后,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 需求量大增,贝壳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商周时期出现了人造货币,即骨 贝、铜贝和铜钱,由此完成了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实物形态的货币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商 品交换对于货币的需求。由于一些非金属实物货币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 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一些非金属实物货币具有不稳定性,接受范围有 限;或使用的机会成本高,或难以分割,或缺乏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等,于是,伴随 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替代了实物货币,使金属货币逐渐成为普遍的交易媒介。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当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重点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重点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2.货币形式的演变。

3.货币的本质。

4.货币的职能。

5.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6.货币制度的几种类型。

35张要记住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你喜欢货币(money)吗?▪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说过:缺钱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多数犯罪与金钱有关,许多刑罚也是以货币来衡量的。

▪资本主义社会信奉“金钱万能观”▪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缺少资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货币过多。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商品。

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也处处有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

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如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

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当时英国议员格来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货币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成了一个谜。

但这又是一个非解开不可的谜,因为了解货币的起源是认识货币本质、职能与作用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正确认识货币金融理论的起点。

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

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

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马克思是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分析的。

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

课程《货币银行学》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件

课程《货币银行学》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件
总结词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 等。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企业则 通过融资和投资活动参与市场。金融机构是市场的中 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 市场。
详细描述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各方的行为都会对市场产生 影响。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的利率 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企 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融资,并使用这些资金 进行投资活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作为市 场的中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贷款、证券交易等 。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市场,实现财富的保值 和增值。
币和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职能
03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衡 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能够使商 品和服务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 间流通。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的支付工具,能 够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税款等 经济活动。
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 ppt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 信用与金融市场 • 利息与利率的决定 • 货币供给与需求
01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货币的起源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通过物物 交换来满足各自需求。随着交换 的频繁,某些物品逐渐成为交换 媒介,货币由此产生。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能够被 人们贮藏以备未来使用或传承
给下一代。
02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货币的形态
01
实物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Currency的异同——••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流通1.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货币对外交往——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货币的权势1. 为什么“钱能通神”?•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2. 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但约束并不可能使之消除;必然存在的只能是约束与反约束的持续较量。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

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对此,有种种论证: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n 指商品数量):只要是市场经济,就离不开货币1.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2. 20世纪,以扬弃商品、市场为目标的计划经济,实际上也把取消货币的任务推至“遥远”的将来!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绪论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绪论

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
• 金钱是万能的 • 宏观调控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银行 • 有价证券 • 外汇 • 利率
金钱是万能的
• 《钱神论》-----其中精彩的片段如:“钱之
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 莎士比亚-----对金钱的描述:“金子!黄黄
• 与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在2013年整体呈回暖态
势:美国去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从一季度的1.1%大幅攀升至4.1%;欧元 区终于摆脱了长达6个季度之久的经济衰退;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强力 拉动下结束了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呈现新兴市场经济 疲软、发达经济体转向复苏的两极分化格局,这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或将 由新兴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
• 首先,横向比较来看,发达国家方面,G20集团剔除欧盟以外的其他
发达国家平均直接融资比重(即按广义口径计算的国债+股票+企业债/ 金融资产总量)为70%,美国这一数字为82%,即使是人均GDP尚不 如中国的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国平均亦为66%,而中国仅为42%。 其次,纵向比较来看,中国金融资产中过去五六年发生的一个变化是 银行融资占比从2007年的53%增长到现在的73%。
危机后,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 回首过去的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化与转折:美联储宣布启
动量化宽松(QE)退出计划、欧洲经济重回增长、日经指数突破16000大关, 发达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向好。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却因贸易萎缩、流动性趋 紧等多重原因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困境。纵观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似有重新切换至发达经济体的趋势。
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 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 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 年,懦夫变成勇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世界货币 1)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作 用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表现 (1)国际间的支付手段 (2)国家间的一般购买力 (3)社会财富的一般手段
1.2.2
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货币的职能
Money is something act as medium of exchange and store as value.
名义价值
< = >
实际价值
4.支付手段 1)概念:当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先于或 后于商品运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2)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 3)货币需要量公式 货币需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 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总额)/ 同 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名义价值

实际价值
假设:发行了9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 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高于一件 商品,理性的人必然会将原先收藏起来的金币或金 属条块重新投入流通。
名义价值

实际价值
因此: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 较、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发挥着货币流通 的调节器的功能,货币过多时会自动趋于减少,在 过少时会自动趋于增加,货币具有自我调节机制, 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既不过多, 也不过少。
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 1、需求的双重巧合 2、时间的双重巧合 3、地域的限制:郑和下西洋与丝绸之路
物物交换
1.1.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 2、解决了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 3、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4、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 配置:货币选票
1.2
活学活用: 在现行工资制度下,货币在工资的发放中执行支付 手段职能还是流通手段职能? 分析出发点: 二者的区别在于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之间是否 存在时间间隔。流通手段下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钱货两清,商品让渡与货币回流之间不存在时间间 隔;支付手段下商品让渡与货币回流之间存在时间 间隔。在现行工资制度下,无论是月工资制度还是 周工资制度,劳动是每天每时每秒进行的,而工资 只在某一天发放,因此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而非 流通手段职能。
1.1.1
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
1. 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 2. 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 3. 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 分资源拥有所有权,想要拥有别人拥有所 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1.1.2 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 介的交换 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 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
3)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举例分析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即货币 的购买力),又有实际价值(自身内含的价值量)。 假设社会上有1000件等价值的商品,一件商品内 含的价值量与一枚金币内含的价值量一样,同时假 设一枚货币在一年只流通一次,则社会上需要 1000枚金币。
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
反证:假设发行了11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 金币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低于 一件商品,理性的人必然将金币从流通中撤出一部 分,以金属条块的形式保持价值。
3)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及其等分。如1两黄金,1两又分为 10钱。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 (1)联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 技术性的规定。 (2)区别 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 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金属 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 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 就比较稳定。
货币的职能
1.2.1 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 1.2.2 西方货币银行学中货币的职能
1.2.1
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1.价 Nhomakorabea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在五大职能中,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最 早的、最基本的职能,而价 值尺度又先于流通手段职能。
1.价值尺度 1)概念: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 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 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3)价格标准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
1.货币作为交换媒介——首要功能 2.货币作为记账单位 3.货币作为价值的贮藏 4.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
1.3
货币的形式
1.3.1 货币的定义 1.3.2 货币形式的发展 1.3.3 现代货币概念的延伸
1.3.1
货币的定义
1.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2.现代货币定义
1.3.1
货币的定义
1.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现代货币定义 货币是一种具有普遍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 段并能清偿债务的支付工具。
1.3.3
现代货币概念的延伸
1.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创造出了一系 列类似于活期存款的金融工具,如NOW、 ATS等。 2)货币金融资产说:任何具有流动性或货币 性的金融资产都应被视为货币。如储蓄存款 或定期存款。
2.货币层次的划分 1)依据:流动性或货币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2)层次:
2.流通手段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 行者流通手段职能。 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货币必要量公式 货币必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 货币流通速度
3.贮藏手段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 发挥着贮藏手段职能。 2)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 具有完全价值的货币,即必须是金银。 3)货币流通的调节器
M0=现金(C)
M1=现金(C)+活期存款(Dd) M2=M1+储蓄存款(Ds)+定期存款(Dt)
M3=M2+短期政府债券+其他金融工具
第一章
货币概说
本章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应重点掌 握和理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掌握货币的 职能和货币形态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 同时了解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
货币概说
1.1 货币的产生 1.2 货币的职能 1.3 货币的形式
1.1
货币的产生
1.1.1 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 1.1.2 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1.3 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3.2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3.代用货币 4.信用货币
货币形式的发展
货币形式发展的基本规律
4.信用货币 1)概念 2)形态 (1)流通中的现金:辅币和纸币 (2)银行存款:主要是银行活期存款
货币形式发展的基本规律: 货币必须具有实际价值即必须是商品 的属性日益减弱,货币的普遍接受性特征 日益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