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模式_李杰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着重于自身国情的深入研究,也应当立足国际视野,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得到启示,进而把握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演变规律(一)从总体趋势看,经济发展水平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1、城镇化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000—10000美元阶段,城镇化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美、法、德、日、英、韩六国城镇化率平均为72.6%;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为74.5%;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达到75.5%。
2、发达国家城镇化主要呈现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化率平稳上升”,以美国为代表。
1964年,美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为71.5%;1973年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6%;1978年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7%;2011年人均GDP达到48112美元,城镇化率上升至82.4%,比196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第二种模式是“经济波动性增长—城镇化率阶梯式上升”,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和日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分别为71.4%和74.2%;70年代中期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2.9%和75.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3.2%和76.5%;2011年人均GDP分别达到42377美元和45903美元,城镇化率进一步上升至85.7%和91.1%,分别比1960年提高23.9个和27.9个百分点。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家和政府也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来已采取了 一些对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区间发展差距, 但效果不很明显。比如近几年中国向西部投入是巨大的, 但收效甚微。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倾斜的政策和思路。 农村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有力杠杆。大力推进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以农村城 市化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运用政府 力量引导和促进落后地区开发和农村城市化建设。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2、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城市化提供强有力 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 的资金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政府实施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倾斜与援助方式,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是世界各国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城 市化发展的通行做法。借鉴世界其他各国的经验,中国政府为推进 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建设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强化财 政转移方式,以直接或通过商业贷款贴息的方式,加强落后地区城 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其次,以财政补贴为基础,改 善落后地区城市的经济结构;再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给落后地 区减免税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落后地区投资,为落后地 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最后,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 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落后地区城市的产业开发。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3、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其区域经济发展中 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的主导功能
世界各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中间化趋势导致的结果是,人口和 产业越来越多地向处于中间层次的城市集中,从整个城市体系看, 应是“纺锤型”化,这些处于中间层次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既可以 避免规模过大的城市和规模过小的城市各自的弊端,同时又可以兼 顾城市的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可以提高城市体系的平衡性和稳 定性。在中国落后地区的西部,城市体系极不完善,中间层次的城 市相当缺乏,已出现断层。为此,在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中,必须 强化中间层次城市建设,优先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 经济要素向中间层次城市集中,以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竞 争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引言
国外城镇化是指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其相关政策和实践。
通过研究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外城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国外城镇化的定义与背景
1、国外城镇化的定义
2、国外城镇化的背景
三、国外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3:政策因素
4、环境因素
四、国外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1、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
2、住房供应与保障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公共服务配套
5、城市治理与管理
6、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五、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政策和实践
2、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
4、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
5、环境保护在城镇化中的重要性
六、我国城镇化的借鉴与改进
1、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2、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
七、附件
1、国外城镇化相关政策法规
2、国外城镇化案例分析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
高的过程。
2、城镇化政策:指为促进城镇化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
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1、城镇化的概念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
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
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
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
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
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
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张玉;李蓓蓓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30
【摘要】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走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在总结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和分析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有所助益.
【总页数】3页(P12178-12180)
【作者】张玉;李蓓蓓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
【相关文献】
1.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J], 赖光宝
2.国际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J], 郝世绵;胡月英
3.浅析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比较 [J], 刘一鑫;王鹏飞
4.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J], 陈艳峰;赵丽娟
5.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J], 陈艳峰;赵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外城镇化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国外城镇化政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进行和分析,并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一些建议。
2. 国外城镇化政策的经验2.1 灵活的政策制定国外城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灵活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和发展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城镇化政策。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激励措施来吸引人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和住房问题。
2.2 多部门协同合作国外城镇化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
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民间企业等需要形成合作共识,并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3.1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注重人的需求,即人本主义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重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开发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3.2 可持续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国外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师们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4. 国外城镇化对中国的启示4.1 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4.2 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
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国外农村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对新疆的启示
国外农村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对新疆的启示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较为落后。
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村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得出一些结合新疆自身城镇化发展特点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农村城镇化;经验教训;启示进入21世纪,美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80%,日本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
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4.9%,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纵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新疆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城镇化发展,是促进整个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外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这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因此,有必要对国外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考察,以探求对新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一)发达国家简介1、美国。
美国是一个地多人少的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自1776年建国至20世纪初,美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各国移民为了心中的“美国梦”蜂拥而至,移民的大量迁入满足了美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要,另外,这些移民带来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对美国的城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国城镇化的另一个推动力是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交通革命。
交通革命使美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城镇通过铁路网连接起来。
铁路运输不仅促进了美国的西部开发和城镇化发展,而且大大刺激了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起了关键作用。
2、日本。
日本的城镇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以农业为主的农村阶段。
1868年,第一产业人数占日本就业人数的87.9%,第二产业只占4.1%。
(2)城镇化的逐步推进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较为集中的城镇转移。
农村城镇化的功能及实现途径
农村城镇化的功能及实现途径
李洁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还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民进一步增收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农村城镇化。
必须按照阶段性的区域不均衡投入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分步骤、分阶段地培育重点的农村小城镇。
同时,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一些致富速度快、条件好的村庄。
【总页数】1页(P23)
【作者】李洁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管理科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3
【相关文献】
1.浅析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实现途径 [J], 高玉柱
2.试论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实现途径 [J], 高玉柱
3.高校声像档案的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以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为例 [J], 帅斌;黄瑶;梁和成
4.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J], 陶玉宇;赵艺
5.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 [J], 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城市化与国内城市化的模式对比(同名9890)
国外城市化与国内城市化的模式对比(同名9890)国外城市化与国内城市化的模式对比摘要:尽管现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7%),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同世界(75%)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为此,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抉择。
然而,由于时空的差异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特点,盲目追求城市化的量化指标,照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将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积极稳妥健康地发展。
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外城市化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有利于提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化启动机制动力机制模式工业革命以前,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并且,人口城乡构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较低,即一个国家总人口规模与大,经济越发达,人口规模增长较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城乡构成变化不大。
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增长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呈现出负相关。
从人口城乡构成来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城乡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种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现象,就被称为城市化。
近260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迈入新世纪,人类将开创一个新的城市纪元。
全世界60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将居住在城市这在人类有史以来是第一次。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去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城市化率从不到20%增长至如今的5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3%)。
到2011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发展正成为世界城市化的标志。
然而两类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各具不同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唯有正确认识和分析这种客观差异,才能从容应对全球化给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最终实现全球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与我国的创新思路
二、我国乡村治理的创新思路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在我国,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科 学的乡村发展战略和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提升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确 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评价。
2、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 与我国的创新思路
目录
01 一、国外乡村治理经 验
03 三、结论
02
二、我国乡村治理的 创新思路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外,乡村治理已经 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议题,而在中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治理也面临着新 的挑战和机遇。本次演示将探讨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经验,并提出我 国乡村治理的创新思路。
创新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动力。要创新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新路径。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治理模式 和实践经验推动乡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可以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多 元参与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治理模式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下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需要适当放权,将事权和财 权下放到基层政府和企业手中。通过权力下放,可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和灵活 性,促进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服务型政府: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公共 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加强城乡融合发展ຫໍສະໝຸດ 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趋势。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和 协同发展。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的共享和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 的引导和利用,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扩散和渗透。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经验和教训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从建立多层次城镇体系、开展城镇建设均衡发展、采取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形式、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到制定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政策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美国城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期间也走过弯路。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O 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美国城镇化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视农业技术进步,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四是平衡城郊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享受如同现代化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方式与观念的全面升级。
城市化发展中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百科知识 2019.06 C城市化发展中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魏 伟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逐渐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型城市社会的转变。
所以,城市化又叫做城镇化。
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因为在转变过程中涉及到人口、地理、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概念,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城市化会有不同的理解。
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和生活模式必将会得到调整。
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中,复杂的体系使得城市化发展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也应向城市化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借鉴相关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各国城市化发展特点(一)速度快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首先以美国来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是世界国家中最高的,它的城镇体系多元化,建设发展均衡,将对运输的建设作为先导,市场与政府齐头并进,对农业政策的建立完善,促进了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城市乡村一体化。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城市化的国家,与同时期的美国相比差不多提前了70年,早在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就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
但英国在发展城市化的道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夺取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使用权和所有权,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圈地运动”,贵族将无家可归的农民收做自己的奴隶,不仅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还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劳动力的减少,不受重视的农业逐渐走向错误道路,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化的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虽说地方小,但是在城市化发展上一向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一直借鉴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使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其他发达国家用了将近一个世纪才达到的城市化水平,日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二)发展的空间较为集中在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中小型的城镇众多,所以成为重点发展对象。
国外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
国外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作者:罗平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2期摘要:农村集镇,是指县、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具有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属性的商业中心。
如果有序的规划农村集镇发展,它能成为一片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关键词:农村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化农村集镇并不具有行政区域的属性,它只是农村及城市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一种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人们群居在此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非建制镇。
一、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目标我国农村出现中心集镇有两个因素。
第一,地域因素,一般集镇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第二,集镇是因为方便开展集市活动及商品交换,而产生的,人们为了商品交换而在聚集在集镇中,并且在该区域居住及发展。
第三,集镇是因为商品交换而产生,然而却可能由于商品交换而变得繁荣以后,脱离了商品交换这一经济发展渠道,因此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行政建制的属性,比如当劳动力变多、交通变得发达、各种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以后,该地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脱离商品交换,可以多元化发展产业的区域,此时,为了便于管理,国家或政府会给予集镇行政编制,将集镇的管理纳入到专门的行政管理范畴中。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要挖掘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把具有潜力的中小城市逐渐发展为重要的中心城市,使它们能够起到辅射作用,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
集镇属性,让它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目标为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二、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中心集镇的发展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缺乏基础设施,因为集镇是民众为了开展商业活动自发聚集的一片区域,所以当初政府部门就没有为集镇的发展做好相应的规划,导致集镇的基础设施不足。
比如集镇的供电、暖、气的设施不能满足集镇发展的需求;排水、排污的规范不足,导致集镇脏、乱差;交通运输的建设缺乏协调性,缺乏航空、高铁、城市轨道等运输工具的支持。
第二,缺乏产业的引导,集镇是因为商品交易而形成的人群聚集的区域,在它还没有形成多产业发展的前提下,集镇发展的基础为商品交易。
国外城镇化经验启示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n g t a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 b1 - 3 2 No . 4
Aug. 201 4
国外城 镇 化经 验 启 示
高达 0 . 9 8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 1 8 6 6 . 1 9 4 6年 间 ,法 国工业 化 与城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奇 。特别是近十年, 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 1 . 3 5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
高 。然而 ,城镇 化 的高速发 展不仅 带来 城镇 规模 的 扩 大和 城镇数 量 的增 加 , 更 加剧 了城镇 化过 程 中存
1 . 城 镇化与 工业化 相辅 相成
金属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为环境和资源带来沉重 的负担 。 但经过 1 0 0 多年的发展和改进, 伯克利市 在经济 结 构 、能源 、交 通 、规 划等 方面 不断 向生态 城市的 目标迈进,成为 “ 生态城市”的样板。
3 . 以市场 机制 为主 ,政府 调控 为辅 从 国外发 展城 镇化 的经验 来看 , 城 镇化 以市 场
启示 。
关键词:国外城镇化;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F 2 9 9 . 1 ;F 2 9 9 . 2 2 文 献标识码 :A
从建 国伊 始 ,到 改革 开放 ,再到 十八 大 以来 ,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 - 6 1 2 9( 2 0 1 4 ) 0 4 . - 0 0 7 0 L . - J 0 3
市化 的相 关系数 也高 达 0 . 9 7 0 ,而整 个发 达 国家为 0 . 9 9 7 。这 表 明 ,城镇 化 与工 业化 之 间具 有 密 切联 系 ,二者 相辅 相成 ,相互 促进 。 2 . 注 重环 境和 资源 的保护 国 外在 发 展 城 镇 化过 程 中十分 注 重 对 环 境和 资源 的保护 。虽 然 ,西方 发达 国家在城 镇化 和 工业
国外城镇化经验借鉴及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
邱 晖 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杜忠连 哈尔滨学院政法学院摘要: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城镇化道路。
西欧和日本选择了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美国选择了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拉美、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遭遇了过度城镇化的问题。
这些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的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不能离开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规模和城镇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
其他国家的城镇化经验对教训对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重视城镇化与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坚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F29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142-02自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起,城镇化的浪潮就迅速波及到全球,可以说,城镇化引领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但是,城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都是深深植根在它固有的自然条件、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
因此,在人类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今天,科学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合理选择城镇化道路有借鉴意义。
一、城镇化的类型(一)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这种类型的城镇化以西欧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为代表。
这些国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生产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运用公权力、通过经济、行政及法律等诸项手段,力图引导城镇化向着合理的方向前进。
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其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等都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政府政策的边界存在日益扩展的趋势。
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及其评述
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及其评述
3、中心与增长极理论
早在1933年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 年克里斯塔勒( 早在 年克里斯塔勒 ) 就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就提出了中心地理论,他认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存在着中心地, 存在着中心地,中心地是为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 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后来, 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后来,美国学者贝里 (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 )和加里森( ) 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发展,做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发展,做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及其评述
空间区位理论认为, 空间区位理论认为,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生 产方式, 产方式,它以社会生产的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 集聚为特征, 集聚为特征,并通过要素的不断流动形成聚焦 作用,城市就是网络中的结节点。 作用,城市就是网络中的结节点。整个社会经 济系统由结节点连同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 济系统由结节点连同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不 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城市 体系,城市对区域的影响类似于磁铁的场效应, 体系,城市对区域的影响类似于磁铁的场效应, 随着距离由远而近, 随着距离由远而近,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力逐渐 增大,这就是城市化的动力源泉。 增大,这就是城市化的动力源泉。空间区位理 论的贡献在于,它揭示了城市集聚效应, 论的贡献在于,它揭示了城市集聚效应,分析 了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了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及其评述
目前, 目前,农村城市化不仅是中国政府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而且也是理论界研究 的热点,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于 的热点,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 农村城市化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农村城市化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国内 外学者在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建设上做出了大量 的努力,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理论、 的努力,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理论、观点 和政策主张。 和政策主张。 从国际上看,有较大影响的理论主要有空 从国际上看, 间区位理论、结构转换理论、中心增长极理论、 间区位理论、结构转换理论、中心增长极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等。 核心边缘理论等。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引言
城镇化作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城镇化的背景和现状
1. 国外城镇化的背景
2. 国外城镇化的现状
三: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
1. 宏观管理与规划
a.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
b. 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机构
c. 加强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2. 基础设施建设
a. 发展先进的交通网络
b. 完善城市供水、排水和电力系统
c. 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3.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a. 健全住房保障机制
b.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c.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
4. 城市环境保护
a. 提高环境意识,加大环保投入
b.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
c.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
5. 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
a. 促进城市创新和创业
b.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c. 加强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城市规划法:指促进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以人口、经济、文化、国土资源等发展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交通、水利、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等
要素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城市、建筑、园林、交通、环境等综合规划的法律。
2. 城市管理法:指对城市面貌、城市环境、城市秩序等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五: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国外城镇化的案例分析报告、国外城镇化的相关数据和统计表等。
国外城镇化经验借鉴及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启示
。
1 9 世纪初至 l 9 世 纪 末 为 初 步 化 城 镇 化
阶段 ,1 7 9 0年美 国城 市 人 口仅 占总 人 口的 5 ,而
此 阶段 ,纽 约 、费 城 、 巴尔 的 摩 和 波 士 顿 等 的人 口
二 次世 界大 战 前早 期 城 镇 化 、第 二 次 世界 大 战 初 期 城 镇化 、高 度城 镇 化 后 和 完 善 时 期 等 4个 阶段 。1 9 世纪 6 0年代 开启 的 明治维 新 到 2 0世 纪 2 0年 代 是 日 本早 期城 镇 化 阶段 ,也 开 启 了 日本 现 代 化 的 进 程 。
协 调发 展 。伦敦 政 府 颁 布 了 《 绿 带 开 发 限制 法 案 》 , 德 国颁 布 了 《 联 邦 建设 法 》等 ,发 挥 城镇 对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辐 射带 动作 用 。二是 重视 城镇 化 发 展 战略 。 德 国城 镇 空 间 规 划 由联 邦 政 府 和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构 成[ 3 ] 。三是 工业化 与 城镇化 相 互促 进 。英 国的伦 敦 、 利 物浦 、曼 彻 斯 特 制造 业 、金 融 业 的 兴 盛 吸 引 了 大 量人 口 ,政 府 引 导下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融 资 渠道 多
规模 最 大 的 国家 ,共 有 5 1个 州 3 0 4 3 个县 ( 郡) , 3 5 1 5 3 个市 、镇 ,逐 渐 形 成 了 层 次 分 明 、功 能 互 补 的城镇 化 体 系 。卫 星 城 镇 和 工 业 区 相 互 交 错 发 展 , 第三 大城 市带 处 于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绵 延 到墨 西 哥 边
元化 。
控 ,土地 、交 通 、环 境 等 问题 通 过 政 府 行 政 和 法 律 宏观 引导 。英 国在第 二次 世 界 大 战后 工 业 经 济 迅 速 发展 ,给 经 济 、社 会 和 环 境 带 来 了损 害 。伦 敦 政 府 引导 城市 建设 用 地 的规 范 开 发 ,形 成 了城 镇 化 与 社 会各 方 面协 调 发 展 的 局 面口 ] 。德 国也 是 最 早 完 成 工 业化 的西欧 国 家之 一 ,经 济 发展 在 整个 世界 处 于 先 进水 平 ,社会 福 利 也 达 到世 界 领 先 水 平 ,城 镇 化 表 现 出不 同等 级 的城 镇 均 衡 发 展 ,及 城 乡统 筹 、分 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模式山西省繁峙县县委党校 李 杰[摘 要]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其根本有效的办法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农村城镇化模式,结合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发展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国外经验 农村 城镇化 模式 一、绪言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以及生态环境、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广泛研究。
研究好这一课题,势必对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其发展速度都远远超过我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以美国、英国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作为典型代表,也被称为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美国模式、城镇化与农业不协调发展的英国模式就给世界各国留下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1)美国模式。
所谓“美国模式”,是指在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重视农业发展,使农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在协调中共同顺利发展。
美国是后开发的新大陆国家,开始也是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拉动了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到1920年其城镇化水平就已经达到了51.2%,目前已经超过了85%。
美国在农村城镇化推进中主要有四点经验可以借鉴:首先是从土地制度上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宅地法》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的繁荣;其次是重视农业的技术进步,通过颁布法案免费拨地建立高等院校、拨款兴建农业研究机构来形成富有效率的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是重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出售西部土地给农民的同时,又实行赠与铁路公司土地的政策,使通往西部的铁路建设得到加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第四是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于30年代初率先对农业实行了价格支持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等。
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政策的实施不是单项的操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快速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2)英国模式。
所谓“英国模式”,是指在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农业发展的受阻进一步制约了城镇化的推进,使城镇化过程经历了曲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率先启动农村城镇化的国家,其城镇化人口到1851年就达到了50.1%,比美国同期水平相比整整提前近70年。
虽然英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与美国相当,但由于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的不够重视,导致走了许多弯路。
英国模式留给我们的教训主要有四点:一是“圈地运动”对农民财产的剥夺,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大量破坏,使农业劳动力过量减少;三是“圈地运动”也造成了农业结构一定程度的畸形发展,制约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农业中大地主所有者、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矛盾和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了破坏。
(3)其它经验。
由于发达国家中各国经济社会条件和发展的不同,其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和经验也会有所不同。
但综合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做法,还有几点内在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城镇体系。
主要以建立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众多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形成大“都市圈”和“城镇带”,同时重视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最终实现城市、城镇与农村基本融合为一体。
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
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聚集、关联和协调发展,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扩展和升级。
以工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
以日本为例,日本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推动城镇化发展,日本政府在变革农村经济制度、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下优先扶持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融合,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政策推动工业化发展,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产业前提。
市场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前提。
产业聚集和扩散的统一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没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产业聚集,没有产业的聚集就不可能形成聚集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尤其是人的自由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产业关联,城乡融合就不可能实现,城镇化也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要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打破条块垄断和市场分割的局面,取消各种限制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实行国内外开放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才能加快城镇化发展。
在强调市场化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为产业发展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营造一个社会化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经历了艰难的起步阶段,从1843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间,城镇人口由2070万增加到5765万,人口城镇化率由5.1%增加到10.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曲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1956年),农村城镇化率约5.91%;调整和曲折发展时期(1957 -1978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盲目冒进阶段(1957-1961年),被迫调整阶段(1961-1965年)以及停滞和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年),人口城镇化率经历了上升至31.4%到降为14%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时期(1979至今)我国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速度大大加快,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开始形成。
2003年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0.53%, 2006年底城镇化水平达到43.9%。
根据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1)以工业兴镇。
即通过设立工业小区,招商引资,集中发展乡镇工业。
有区位优势和乡镇企业基础的镇适宜采用这一模式,其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发展实力强。
(2)以商业兴镇。
即建立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或综合市场,吸引客商,以商业繁荣带来城镇经济的繁荣,推动城镇建设和发展。
(3)以农业产业化兴镇。
即以市场为导向,组织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基地、兴办绿色企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及创汇产品。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4)以房地产开发兴镇。
地处市郊和工矿区的小城镇可以开—67—发房地产业,吸引城市退休职工、城市青年上班、工矿职工或附近农民购买,所获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滚动开发。
(5)以名特优产品兴镇。
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投入市场,富镇富民。
(6)以旅游开发兴镇。
即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建设配套设施,促进城镇建设,搞活当地经济。
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思考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城镇化都的类型各有不同。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吸取其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发展水平及当地条件的不同,在发挥地方特色经济过程中,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本地区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在以上对国内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分析上,本文认为要加快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地区产业发展、区域规划、资金支持以及政策优惠等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增强中心城市的二、三产业聚集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以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2)加快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
县城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其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聚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要牢固树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力的思想,总体规划县城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而且超前性的原则,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树立全新的融资观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多元投资体制和建设体制。
资金短缺是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要坚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集体和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4)深化政策制度改革,以制度创新作为城镇发展的新机制。
建立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制度是城镇化发展的外在要求。
从发展中所遇到的政策制度问题,应积极以下改革: 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稳定联产责任制和土地承包权三十年不变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土地政策。
五结束语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两条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支撑力。
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使农民消费需求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和共同作用,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2]陈映.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6:264-267.[3]Cities in the developing w or ld:issues,theor y,and poli-cy;edited by Jo sef G ugler;publishing co mpany:N ew Yo rk:Ox-fo rd U niv ersit y P ress,1997.[4]张莹.“以工兴镇”农村城镇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 2002,1:29-31.[5]柯炳生.对推进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0,(9)[6]刘洪,平卫英.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因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4:16-20.(上接第66页)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二)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类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外延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