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

合集下载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范文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纪录片创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还需对新媒体传播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出高质量的纪录片。

二、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1.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如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平台等。

这些渠道使得纪录片的传播范围更广,观众群体更加多元化。

2. 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观看习惯和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

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纪录片的题材、风格、叙事方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3. 创作手段的革新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拍摄等。

这些技术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视觉冲击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策略1. 选题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选题是纪录片创作的关键。

创作者应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人文关怀等题材,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选择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主题。

2. 叙事策略叙事是纪录片的灵魂。

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应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同时,要注重节奏把握,避免内容过于冗长。

3. 技术应用策略创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纪录片增添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后期剪辑和音效设计,以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

四、高质量纪录片的创作要点1.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但艺术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创作者应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手法提高作品的观赏性。

2. 深入挖掘与思考纪录片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对事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创作者应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揭示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3. 故事性与人文关怀的体现故事性和人文关怀是纪录片的两大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在这种背景下,纪录片作为一种传统的影视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向新媒体领域延伸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和创新,并试图从中探讨对于纪录片创作的启示和拓展。

一、新媒体对纪录片的影响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网络上。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传统的影视形式,也逐渐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新媒体的发展为纪录片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视听创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观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因而纪录片也更需适应不同人群的观看方式和习惯。

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创新,纪录片可以更好地融合视听元素,制作出更为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乃至利用360度拍摄技术等,使得观众能够参与到纪录片的场景当中,从而增强纪录片的实感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2、内容范围拓展新媒体的互联网视野和全球化趋势,也使得纪录片的内容范围得到了拓展。

传统的纪录片往往是对一个地区、民族或社会事件的深度关注。

但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探究更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现象,如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互联网安全等。

在新媒体的互联网平台上,这些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传输、分发和获取,更为广泛地影响和受众。

3、表现范式创新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为纪录片的表现范式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新媒体的交互式、跨平台化、创意设计等创新元素,也为纪录片的创作和宣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例如,目前许多纪录片不再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而是采用以人物访谈为主的形式,在视听上结合互动内容来制作,展示一段充满张力、感性和艺术性的故事。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表现形式,如虚拟现实、互动剧场等,通过互动性和沉浸感引入观众的参与,增强了纪录片的感染力和视听体验。

二、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观众的需求时,纪录片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文/孟旭舒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思维助推选材互连互动选材的确立框定着纪录片的主题内容。

现实题材纪录片可撷取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至时政新闻、法律法规,下至风土人情、家长里短,都是其表现对象。

但是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尤其是网生代的成熟,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盛行,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往的传者本位逐渐向受者本位转变。

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其兴趣与要求成为了纪录片在选材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洞察受众需求,建立多维连接。

当今是一个注重连接的时代。

从最初的终端连接,到内容连接、关系连接,再到现在的服务连接,互联网将各种连接相融合,建立起了多维的立体连接。

通过谷歌、百度,人与信息连接;通过ebay、淘宝,人与商品连接;通过MSN、,人与人连接。

连接是共享的前提,也是协作的基础。

因此,纪录片寻求市场化的生存之路,必须与受众建立连接,以充分了解其观赏意愿、信息接受偏好,从而给纪录片的选材与制作提供依据。

而连接的形成依赖于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把握,现实题材纪录片只有选材于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将作品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入洞察之上,才能使作品获得最大的认同。

以掀起全民美食狂欢的纪录片典范《舌尖》系列为例,它看起来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其实则是以美食背后的人、家庭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主要呈现对象。

作品关注了当下中国最普通的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对某种食物的偏爱,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先将食物与人连接,继而连接起一个家庭、一方水土、一种文化,最终将千差万别的受众连接到一起。

浅析中国纪录片市场化发展困境与出路

浅析中国纪录片市场化发展困境与出路

浅析中国纪录片市场化发展困境与出路作者:夏秋悦陈红梅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年第04期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国民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娱产品,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获取知识和信息、体会人生与人性、探寻时代变革的重要文化载体。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不断革新,媒介生态融合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市场逐渐打开,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中国纪录片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迷茫。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其次探究市场化发展困境并总结归纳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困惑与迷茫发展策略一、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一)初期电视纪录片(1958年-1978年)新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起步于1958年,从1958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二十年间,这一时期中国纪录片的主要功能是宣传教化,无论从立意还是选材的角度,或者是主题思想,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和一定的政治宣传要求。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纪录片内容,绝大多数表现的是国家大事方略、为英雄谱写赞歌等主题。

其中最为熟知的比如《海河战歌》、《黄河万里行》、《红旗渠》、《牧马姑娘》等优秀作品,所反映的都是这一时期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和时代风貌。

最令人称道的则是1966年拍摄的《收租院》,被业界公认是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的代表之作。

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收租院》以其深刻的立意和真实的情感再现变革时代的文化和历史面貌,其解说词曾被选入语文教学课本,成为一代人的教育养料。

(二)改革开放后的黄金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1980年后,我国的纪录片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

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走进了以“纪实主义”为主的客观记录创作黄金发展期。

众多专业创作人员,发挥他们的无限想象和激情创作,拓宽了中国纪录片的类型,诠释出改革开放之后纪录片事业百花齐放的新风采。

比如风光文化片《话说长江》、历史纪录片《莫忘八·二九》、政论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等,无论从题材还是创作手法的革新来说,都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新的篇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创作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和受众观影方式正在被新媒体所颠覆,纪录片创作者正不断探索着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段。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具有更广泛的传播途径。

传统的纪录片通常在影院或电视台上映,受众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观看。

而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传播。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扩大纪录片的受众群体,还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观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观看的纪录片,而非被动地接受电视台或影院的播放安排。

其次,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参与性赋予了纪录片更多样化的创作手段。

传统的纪录片通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创作者的视角和叙事方式。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评论、弹幕和多媒体素材等方式参与到纪录片创作中。

一些纪录片制作团队也开始尝试与观众互动合作,让他们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使纪录片更能够传达多元的声音和视角。

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还赋予了创作者更多的创作自由。

传统的纪录片制作通常受到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创作者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后期制作过程和繁琐的市场宣发。

而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制作的成本和时间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创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也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叙事风格和创作形式,以追求更深入的表达和更广泛的影响。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现象使得观众的关注时间变得短暂,纪录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清晰的信息和情感。

其次,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竞争激烈,纪录片需要与其他形式的内容争夺观众的关注。

因此,创作者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的创作策略,提供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内容,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2024年新媒体时代我国纪录片传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我国纪录片传播发展研究》范文

《新媒体时代我国纪录片传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纪录片传播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纪录片的传播发展,分析其特点、问题及未来趋势,以期为纪录片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特点1. 传播渠道多样化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渠道愈发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电影院等媒体平台外,网络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都成为了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

这为纪录片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纪录片。

2. 内容丰富多元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从历史、文化、自然到社会、人文等各个领域,纪录片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呈现。

同时,新媒体还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

3. 观众参与度高新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途径与纪录片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性使得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纪录片的传播和推广中,进一步扩大了纪录片的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问题与挑战1. 内容同质化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纪录片市场呈现出内容同质化的趋势。

这使得部分纪录片在主题和内容上缺乏新意,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水平,打造独特的作品。

2. 盗版侵权问题严重新媒体时代,盗版侵权问题对纪录片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非法平台擅自上传和传播盗版纪录片,侵犯了创作者的权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四、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未来趋势1.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将为纪录片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和体验。

这些技术将使纪录片更加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

2. 多元化传播模式未来,纪录片的传播模式将更加多元化。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性的影像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记录、传播和探索社会现实的重要角色。

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关注。

本文将从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以及受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纪录片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二、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内容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内容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因此,纪录片开始尝试采用非线性叙事、交互式体验等方式来呈现内容,从而提供更多元化与个性化选择。

2. 多平台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观众获取信息和观看影视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机或电影院。

纪录片制片方开始将作品发布到多个平台,如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以便更好地触达观众群体,并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3. 跨界合作与创新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创作领域,而是更加开放和多元。

纪录片制片方开始与其他领域的创作者进行合作,如科技公司、游戏开发者等,以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和创新元素,为纪录片带来更多可能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技术创新1. 虚拟现实(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像中所展现的场景和情境。

例如,在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时,通过VR技术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动物栖息地中,并亲身感受野生动物们的生活。

2. 增强现实(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为纪录片增添了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扫描纪录片中的图像,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或进行互动操作。

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人工智能(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纪录片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AI 技术,制片方可以更快速地进行素材整理和剪辑,提高工作效率。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人类学纪录片是通过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我们需要思考在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人类学知识和文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人类学纪录片,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样一来,人类学纪录片的受众范围将大大扩展,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提供更多样化的观看体验。

相较于电影院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互联网上的人类学纪录片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观看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交互式的方式参与到片中的故事中去,甚至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角进行观看,增加了观看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可以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人类学纪录片通常关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进行观看,限制了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而在新媒体时代,人类学纪录片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让观众不仅仅是中国本土观众,更可以触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这将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全球多元文化的共融。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可以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创新。

人类学纪录片作为传播人类学知识的一种形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媒介语言,能够生动地展示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观。

这对于人类学研究和学术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比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都为人类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付费意愿
消费者对付费观看高质量纪录片的意愿逐渐增强,为纪录片市场提 供了更多商业机会。
03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具有真实性、纪实性、艺术性和 社会性,能够反映社会现象、传 递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
纪录片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纪录片:20世纪初,电影技术逐渐成熟,卢米埃 尔等人的作品开启了纪录片的先河。
输标02入题
发展历程: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真实记 录的需求增加,纪录片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北方 的纳努克》、《夜邮》等经典作品。
01
03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04
当代纪录片: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 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出现了《地球脉动 》、《我们的星球》等高质量作品。
02
纪录片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
全球纪录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 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增长动力
纪录片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者 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增加、新媒体平 台的普及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
市场竞争格局
竞争激烈
纪录片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各 大媒体集团和独立制片公司都在寻求创 新和差异化。
VS
品牌建设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纪录片制作公司 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和口碑传播。
消费者需求与行为
内容品质
消费者对纪录片的内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真实性和深度 。
收视习惯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流媒体平台观看纪录 片,同时更加注重互动性和社交性。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6
目录
• 纪录片行业概述 • 纪录片市场现状 •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 纪录片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纪录片行业未来展望

产业视角下的中国新媒体纪录片发展态势

产业视角下的中国新媒体纪录片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不断重塑传媒生态,产业版图发生重构。

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板块的整体投入于2018年就已达到10亿元量级,并呈现连年增长趋势,2020年局部生产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整体投入仍然与2019年基本持平,约为13亿元。

[1]新媒体在纪录片产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历史节点重新梳理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和态势,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疫情时代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面貌。

下面本文将侧重在产业视角下,从历史沿革、内容生产、传播趋势和运营模式等角度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辨析。

一、历史沿革与概念生成互联网与纪录片并非初次相遇就碰撞出了火花。

从刚起步时的被动地位,到如今纪录片产业的核心力量,新媒体纪录片经历了一段不断升级的发展历程。

根据平台的发展特征,大致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2005年到2010年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新媒体主要扮演传播平台的角色,传统媒体的纪录片内容被直接搬运到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片源主要依赖采购和用户上传。

[2]2005年前后在线视频的出现为新媒体纪录片划出了开端,但前面四年其实只是预热,2009年才真正起跑。

搜狐网和央视网率先于2009年成立纪录片频道,爱奇艺、网易、凤凰网、腾讯网、激动网和酷6网等多家网络平台随后在2010年也成立纪录片频道,“网络纪录片(online documentary)”于2010年在海外也成为热词。

2011年到2014年是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增强和自制内容发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视频高度普及,尤其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为纪录片传播插上了起飞的翅膀,新媒体不再是纪录片播出的一种辅助手段,而逐渐成为更加独立而专门的播出渠道。

[3]2012年央视首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现象级IP 就与互联网助推密不可分。

[4]在这一阶段,新媒体平台更多体现的依然是技术侧的优势,主控内容生产的能力还偏弱,网民自发上传的UGC 作品和平台购入的产品成为平台主要内容。

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发展生态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发展生态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发展生态研究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发展生态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纪录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传统的电视台播出模式逐渐式微,而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网生纪录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的热门媒体形式。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的发展生态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下网生纪录片的特点1. 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电视台的固定播放时段和内容受限制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而互联网上众多的视频分享网站、自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为网生纪录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观众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平台去观看纪录片,这也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发展机会。

2. 用户参与度高与传统电视台播出模式相比,网生纪录片更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和用户参与。

通过评论、弹幕和分享等功能,观众能够直接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于剧情走向和内容表达产生影响。

纪录片创作者也可以通过观众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和观看体验。

3. 生产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纪录片,网生纪录片的制作成本较低。

传统纪录片需要庞大的制作团队、专业的设备和长时间的拍摄制作周期,而网生纪录片则可以依靠互联网上的智能设备和轻巧灵巧的手持设备进行创作。

加之互联网上的便捷传播和分享,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制作成本,为纪录片创作者带来更多创作自由和灵感的发挥空间。

二、新媒体时代网生纪录片的影响1. 突破传统纪录片创作的限制传统纪录片受制于播放平台和时间限制,同时大量拍摄材料的整理和后期制作也是一个漫长而耗费资源的过程。

而网生纪录片则可以更短的制作周期内完成,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

同时,传统纪录片对于内容的传达也较为局限,而网生纪录片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能够更好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传达更加精准的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传播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传播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传播的发展策略1.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电视媒体播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观众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观看纪录片节目,增加了传播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2. 互动性的增强:新媒体环境下,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弹幕评论等方式参与到纪录片节目的讨论和传播中。

观众的参与度提高了纪录片节目的传播效果。

3. 数据化的传播效果评估: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的传播效果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可以根据观众的点击量、转发量、评论量等数据来分析传播效果,为后续的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二、当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 发展现状: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观众参与度增加,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一些优质的纪录片节目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得了更大的关注度,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 面临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节目传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平台上充斥着大量雷同内容的纪录片节目,观众对于内容的选择面临了困难。

其次是传播平台的规范问题,一些不良平台上传播了大量低俗内容的纪录片节目,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多元化内容创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的内容创作需要更加多元化,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文关怀,还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要避免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提升纪录片节目的独特性和品质。

2. 差异化传播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节目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观众需求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要加强传播平台的规范管理,遏制不良内容的传播,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

3. 提升互动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纪录片节目应当加强互动体验,在节目制作中融入更多的互动元素,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要加强社交媒体的传播,借助社交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思考人类学纪录片是以人类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纪录片作品,它以人类社会和文化为题材,通过对人类生活、习俗、传统、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向观众展现出多样化的人类生活和文化现象。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价值不容忽视,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了特殊的潜力和机遇。

新媒体技术为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过去,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面临着诸多技术和成本上的限制,使得这类作品往往只能在一些局部的传媒渠道上得到展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高清摄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传播平台等,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不再受到地域和技术的限制,可以更加广泛地触及全球观众,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为人类学纪录片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在过去,人类学纪录片的制作往往是由一些独立的电影人或学术机构独自完成,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导致作品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制作团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借助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和资源,开展更广泛和多样化的创作和合作,从而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人类社会和文化画卷。

新媒体时代为人类学纪录片的受众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传媒平台的多元化,观众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和观赏各种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作品,人类学纪录片也能更加灵活地适应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而且,新媒体技术还能为人类学纪录片提供更加便捷的观赏体验,如在线直播、虚拟现实影院等,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文化和社会的真实与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为人类学纪录片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传播渠道。

在过去,人类学纪录片的传播面临着传统电视、院线电影等传统媒体渠道的限制,导致作品的传播受到局限。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类学纪录片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自主传播,也能够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影展、讲座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展示,使得作品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有声有色。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及未来走向初创期1958-1978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20年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

纪录片初期几乎就是政治的传声筒。

1958年6月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仰人民》孔会铎、庞一农拍摄。

该片被称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初创期还有《长江行》《欢乐的新疆》《中会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等,都具有较为浓烈的政治教化特征。

发展期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时期以来,纪录片逐渐摆脱了政治宣传片的特点,开始着意于节目本身美质的建构。

《丝绸之路》是1979年由中央电视台和日本广播协会NHK联合摄制的一部纪录片。

是我国电视广播历史上第一个长篇系列节目,是我国首次与外国电视机构合拍大型纪录片。

《话说长江》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2年该时期是中国电视艺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方面在数量上大量出现,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夜显出不俗的表现。

如《新丝绸之路》《幼儿园》张以庆拍摄《舟舟的世界》《大国崛起》《百年小平》便是这一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翘楚之作。

创新期2010年至今2010年电视纪录片延续着以往的强劲势头发展,开始在拍摄理念、手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舌尖上的中国》未来展望如何让纪录片走出困境一是大力支持纪录片原创。

原创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二是借力新媒体。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纪录片的发展应当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一方面进行产品有效推介,另一方面扩大纪录片的播出平台,从而提高其影响力。

三是加强国际营销力度。

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能走出国门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少之又少。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纪录片的国际营销力度,向国外观众,大力推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质作品,以此来塑造和展示中国的强国形象。

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是从电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表达系统,其目的是表达或传播关于某个重要主题领域的一套连贯的意义,这些意义产生不同电视话语的组成方式。

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中国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记录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反映和记录着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 国纪录片的发展状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报告将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纪录片开始逐渐复苏,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创作数量增 多,题材和形式也开始多样化。90年代以后,中国纪录片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 业化,这一阶段产生了许多高质量的纪录片作品。进入21世纪,中国纪录片的 创作水平和制作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些优秀的作品甚至在国际上获得了 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完善盈利模式:网络平台和制作机构应该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如会员制、定制服务、衍生品开发等,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 界也应该加大对网络纪录片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市场认知度和广告主的投放意 愿。
2、加强版权保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 版行为,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方也应该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 理,防止侵权内容的传播。
三、中国网络纪录片面临的挑战
1、盈利模式不成熟:目前,中国网络纪录片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主要依靠 广告收入和付费观看。由于纪录片本身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广告主投放广告的 意愿不强,导致广告收入有限。同时,付费观看的普及率也不高,需要进一步 提高用户付费意识。
2、版权问题突出:在网络时代,版权问题一直是困扰纪录片产业的一大难题。 盗版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纪录片创作者的利益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5、强化行业自律:网络纪录片行业应该加强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推 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行业协会和组织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网络纪录片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当纪录片遇见新媒体——解读纪录片的跨媒体生存

当纪录片遇见新媒体——解读纪录片的跨媒体生存

顺应变迁 : 纪 录 片 的 跨媒 体 传 播 优 势
聚 合 小众 力 量代 ,纪 录 片一 直被 视 为 是带 着 高雅 艺 术 光环 的 精英 化 作
品 。尽 管 在 栏 目化 、 日常 化 播 出 需 求 的压 力 下 , 纪 录 片 开 始
中, 为 数不 多的几 家 电视 纪录 片频 道也 是 在 “ 摸 着石 头过
河” 。随 着纪录 片与新媒 体联姻 的不 断探 索和 尝试 , 纪录 片 的 网络 化生 存呈现 出一片欣 欣 向荣 之景 , 也引 发 了人们 对 纪录 片跨 媒体 生存的思考 。
频、 中国 网络 电视 台 、 爱奇艺( 原 奇 艺网 ) 、 凤 凰 视频 、 网易
转 向“ 讲 述 老百姓 自己的故事 ” , 并且 在大 众化 创作 方 面做 出了诸 多 尝试 , 但是 纪录 片“ 小 众” 收 视 的境况 并未 得 到根 本扭 转。在新媒体 时代 , 这 种局面 显然得 到改观 。 视频 调查
化 发展道路 . 形成规模 化效 益。到 目前 设 置纪 录片组 , 形成 完整 的 制作体 系 , 新鲜 血液 的流入 。最后 , 应 该把幕 后纪 为止 .中国没有 一 家专 门的 影视 幕 后 实现 制作 公司和 媒 介的结 合 ,配合 影 录 片 当作 商 品 、 当作 产 业来办 , 把 它看 纪录 片制作 公 司和 团 队 ,大 多数 作 品 片 的 宣 传 需 要 制 作 不 同 样 式 和 类 型 的 成 是 一种 制造 业 .这 样 才能体 现 它 的 都是 各 自为 战 , 没 有统 一 的风格 , 作 品 幕后 纪录 片 ,在不 同 的媒 介 平 台进行 商业价值 , 形 成规 范合理 的产业链 。
视频、 腾讯 视频 、 激 动 网和酷 6网 , 各知 名视 频分 享类 网站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形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呈现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趋势。

首先,从制作层面来看,新媒体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更广泛的素材来源和更低的制作门槛。

以往,纪录片的制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设备支持,这使得许多有创意和想法的个人或小型团队望而却步。

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任何人都可以用手中的设备拍摄有价值的素材。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和视频分享网站为这些素材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使得更多普通人的视角和故事能够被记录和展示。

这种“全民记录”的趋势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题材和内容,也让纪录片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真实。

在叙事方式上,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更加注重故事性和个性化表达。

过去,纪录片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客观事实的呈现和知识的传播,但现在,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纪录片开始借鉴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手法,通过设置悬念、构建情节冲突等方式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此外,个性化的表达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导演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讲述方式,而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个人情感的融入,让纪录片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比如,一些纪录片以导演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为线索,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世界。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是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除了传统的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成为了纪录片传播的主阵地。

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纪录片频道,不仅购买国内外优秀的纪录片版权,还投入资金制作原创纪录片。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纪录片的片段和相关话题能够迅速传播,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得纪录片能够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娱乐。

观众需求的变化也在推动着纪录片的发展。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观众对于纪录片的观看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倾向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观看短小精悍的内容。

论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策略

论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策略

市场需求分析
广告市场
02
纪录片在广告市场中的价值逐渐提升,成为品牌宣传的重要渠道。
版权市场
03
中国纪录片版权市场尚不成熟,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和版权保护机制。
竞争格局分析
电视台竞争
国内电视台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力量,但制作水平和资源差异较大。
03
核心竞争优势与短板分析
文化丰富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独特且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纪录片的支持力度。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中国纪录片的市场机制和产业模式。
加强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合作的研究。
关注新技术在纪录片制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结合其他学科领域,开展综合性研究。
THANKS
市场规模
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了以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独立制片人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其中电视台是主要制作机构。
产业现状
当前市场规模与产业现状
主要类型
中国纪录片主要分为历史人文类、社会纪实类、自然环保类、人物传记类等类型。
题材分布
纪录片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等各个领域,如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社会底层等题材。
要点一
要点二
品质提升
随着制作技术和创作水平的提高,中国纪录片的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优秀的作品将涌现出来。
多元化发展
在题材和形式上,中国纪录片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要点三
1
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机遇
2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的兴起,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作者:何加晋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中国纪录片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道路曲折。

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

在与新媒体的联姻中,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本文通过梳理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崛起之路,阐述了新媒体如何为纪录片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并对如何促进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传播发展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揭开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序幕。

但是,在传统的电视、影院时代,纪录片却一直被视为带着高雅艺术光环的精英化作品。

①长期以来,它的发展似乎一直处于困局之中。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

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逐渐受到关注与热捧,多家电视台与网站也进行了摸索与尝试。

一、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崛起之路2008年以前:初步试水阶段。

2008年之前,纪录片与网络视频的合作形式仅限于单一的栏目播出形态,基本上处于零星状态。

2008年7月,专注于纪录片领域的垂直门户“良友纪录”网正式开通,不仅为广大纪录片爱好者和纪录片从业人员提供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纪录片资源,而且还搭建起一个服务于纪录片的文化交流平台。

截至2013年6月,良友纪录片库共有片源3988部,吸纳了86923名论坛会员。

2009-2010年:大力崛起阶段。

2009年7月,中国首部手机版文献纪录片《新中国日志》正式发行,标志着文献纪录片与移动手机视频业务的首次结合。

2009年8月,搜狐视频推出国内首个高清纪录片频道。

12月底,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依靠中央电视台的大量正版节目资源,开辟纪实频道。

此外,纪实台还推行台网联动,跟进重点纪录片的拍摄,展现动态过程。

随后,凤凰网、爱奇艺、网易视频、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也纷纷开启纪录片频道。

截至2010年12月,国内共有8家知名网站开辟了纪录片频道,对纪录片的上载分享高达上万条。

2011年至今:品牌竞争阶段。

2011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更多的视频网站开办了纪录片频道。

搜狐、中国网络电视台、凤凰网、爱奇艺等发展较为成熟的纪录片频道在频道建设上更是加大了投入,找寻差异化生存空间。

如搜狐视频的《搜狐大视野》开创了自制纪录片的先河;爱奇艺致力于精品大片的收购和播放,并尝试进行会员制收费模式;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提供丰富的片源外,打造“微纪实”、“名人工作坊”等板块。

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频道百花齐放,竞争激烈,在品牌的打造方面下足了功夫。

二、新媒体为中国纪录片开辟新的生存空间1、基数庞大的网民是纪录片的潜在受众作为“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一直以来,纪录片被视为高品位的影视形态,它给人的感觉是曲高和寡、小众传播。

②尽管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的探索过程中,尝试以平民化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力图表现人文精神,但是它的收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热衷于纪录片的仍然还只是“小众群体”。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状况似乎得到了些许改观。

据CNNIC 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72亿,占网民的65.9%,手机视频用户为1.34 亿,使用率达到32%。

③此外,有视频调查数据显示,网民最期待看到的视频内容中,“纪录片”以高达35%的投票率排名第一,远远超过了28%的美剧、22%的日韩剧等。

④可见,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将吸纳更多网民前来观看,而基数庞大的网民正是中国纪录片的潜在受众,暗含着纪录片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2、新媒体有助于纪录片更好满足受众需求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

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由媒体“推”过来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出”信息成为可能。

新媒体在纪录片和受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纪录片不用苦苦寻觅受众,而受众也不用被动坐等。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看什么、不看什么。

并且,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使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纪录片成为可能。

此外,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还可以参与评论、交流和分享。

这为那些更加小众的纪录片开辟了生存空间。

无疑,市场是检验纪录片质量的最好标尺。

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纪录片作品的竞争更加公平。

一方面,制作方可根据受众对作品的反馈提高作品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挖掘受众需求,为更精准的受众服务,这正是新媒体的意义所在。

3、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促发纪录片新样态在当前媒介融合时期,作为纪录片的主要传播载体,电视媒介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正在逐步改变着纪录片的生产、传播、营销过程。

⑤新媒体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碎片化,即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日趋碎片化,愈发趋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捕捉信息。

由此促生了纪录片的新样态——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时长约为5-25分钟,是用微电影的语言,纪录现实社会生活的片段或再现真实的历史。

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微纪录片的突出特征是“短”,也正是这个特征使之可以迅速完成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记录与传播。

微纪录片逐渐受到业界、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绩,如《故宫100》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与业界的好评。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发展1、鼓励原创自制,避免同质化新媒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视频网站纷纷高价购买电视剧、纪录片。

但是,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容同质化。

要想在众多视频网站中脱颖而出,就要避免同质化,找寻自身的差异性。

网络视频的用户多为年轻受众,如何捕捉住他们的喜好,吸引这部分用户,是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应该鼓励各视频网站原创自制,投入资金进行纪录片创作。

原创自制不仅可以摆脱“买剧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节约很大部分成本,而且还可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UGC(用户自制内容)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如今,我国可创作视频硬件设施普及率不断提高,手机多带有摄像功能。

人们便可以利用这类手机将拍摄的纪录片第一时间上传到视频网站和广大用户分享,如优酷网在2011年8月上线的纪录片频道。

新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创作与表达的平台,也拓宽了视频网站与主流媒体找寻优秀纪录片创作的渠道,为丰富中国纪录片库奠定基础。

2、开发APP软件,多渠道进行传播近年来,“苹果”公司的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使APP成为新媒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鉴于苹果系统与安卓系统的手机日益成为主流,以及平板电脑的盛行,不论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抑或广播媒体、网络媒体,都纷纷投入到APP的开发应用之中。

许多视频网站,如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等的APP中,都设有纪录片频道。

但是,却只有爱奇艺一家视频网站开发了只针对纪录片的APP软件——爱奇艺纪录片。

APP之所以受到热捧,源于每一个APP软件可以很好地迎合受众需求,致力于服务更小众、更细化的受众。

无疑,受众目标越明晰,就越能领会到精确受众的需求,在用户体验的设计方面也将更加完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纪录片必然会成为其传播的主要内容,因此,各大视频网站不妨也投入资金对纪录片的APP进行研发,或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3、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近几年,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国外的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一场微革命。

截止到2012年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达到5.03 亿,全年增长率为73%。

⑥腾讯微博注册账户数已达到5.4亿,微信与“WeChat”的注册账户总数已超过3亿。

⑦在此不得不提《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微博营销:通过微博中网友的热议,产生良好的口碑传播。

据中国传媒大学舆情口碑研究所与艾利艾咨询在2012年5月14-28日的调查,对微博2305 条样本分析中,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正面评价44.34%,对其负面评价4.86%,中性评价50.8%。

⑧从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数据悬殊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在新媒体中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在微博之后发展起来的微信也不失为中国纪录片传播的新途径。

不同于微博“面向公众”的传播方式,微信致力于打造朋友圈社交,旨在朋友圈中产生影响力。

一方面,用户可以将纪录片相关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中,或发送给指定朋友,引起关注与互动;另一方面,纪录片的内容制作方、媒体及运营商还可以在微信上开设公众账号,只要用户关注该公众账号,便可定期向用户推介相关信息,这个方法顺应了新媒体的“推介”文化,即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内容,以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结语中国纪录片自1958年诞生以来,发展历程较为艰辛,一直处在边缘化的状态中。

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纪录片开始摸索其新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空间。

我国网民基数大、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碎片化的特点,因此,新媒体为纪录片开辟了一条发展道路。

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进行纪录片的网络化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网站的纪录片频道;另一方面,顺应媒体融合趋势,研发微纪录片这一新样态。

但是,互联网的资源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因此,应当鼓励纪录片制作方和广大网友进行纪录片的原创自制,谋求差异化生存,同时,最大化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质产品——APP软件和社交媒体,以实现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飞跃。

参考文献①徐展,《当纪录片遇见新媒体——解读纪录片的跨媒体生存》,《声屏世界》,2013(1)②牛广夏,《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青年记者》,2013(4)③《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1-15④搜狐:《高质量高品位视频内容凸显商业价值》,http:///20090904/n280345304.shtml⑤何苏六,《2012中国纪录片行业盘点》,《电视研究》,2013(4)⑥新浪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⑦腾讯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⑧何苏六主编:《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361(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研究生)责编:周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