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过程中如何控制公蛙和母蛙的比例
林蛙养殖技术新法
林蛙养殖技术新法【林蛙养殖技术】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
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
野外半人工(散放)养殖林蛙是当前东北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很多养殖户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掌握了独到的养殖方法和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同时孵化由于蛙卵产出时间不一致,在卵团孵化过程中,往往同一池中的蝌蚪大小不一,容易出现大蝌蚪食小蝌蚪、小蝌蚪食未孵化的卵团及卵胶膜的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养殖场采用将同期产的卵集中放在同一池中的办法,但林蛙产卵期长达15 天左右,每天产量不等,有时1~2 天所产的卵团才能装满 1 个孵化池,有时不够,这样所需孵化池的数量就要多,耗费大量人力来分池。
在饲喂蝌蚪过程中,还要分池投放适合不同阶段蝌蚪的饵料。
汪清林业局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集中管理、同时孵化的办法,效果较理想,值得一试。
做法如下:在仓库(东北叫仓房)中,掘一深坑(长、宽、深度灵活掌握),用不漏气的塑料薄膜平铺在里面,将每天所收集的卵团集中到这里,灌水,水深以浸没卵团为宜,坑上覆盖不透光的物品,如麻袋等。
之所以选在仓库里,是因为仓库不透光,而且温度适宜。
只要不见阳光,这些卵团可保存长达十几天,等到数量攒足时,再一起移送至孵化池中进行同时孵化。
2 光盘惊鸭目前,困扰林蛙养殖户的难题之一就是天敌。
野鸭就是林蛙蝌蚪期的主要天敌,成群的野鸭飞到孵化池中,肆无忌惮吞食蝌蚪,有时几只野鸭半天时间就可以将整个池中的蝌蚪全部食光,危害严重。
而野鸭又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明令禁止捕捉。
有的养殖户用稻草人、。
全人工养殖林蛙管理过程中的成活率统计
全人工养殖林蛙管理过程中的成活率统计陈夷在全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前,如何正确评定其技术水准和效益水平,以衡量技术发展的状态和进入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性探讨的问题了。
随着进入正式生产性养殖的即将到来,对这个评定方法需要做出一个基本的分析和确定是大势所趋。
笔者推荐在全人工养殖管理中采取成活率统计的方法,来作为养殖过程中技术水平和效果的评估参数之一(另两个参数为:生长量、雌蛙率)。
关于当前近似采取回捕率统计方法的精度情况回捕率是半人工养殖所使用的评估形式,目前有两种评估方法。
一种是不考虑孵化情况只考虑投放数量;另一种是考虑孵化情况的。
但两种方法都不考虑秋后下山蛙的性别而仅统计投放总数与回收总数的百分比,并以此来衡量养殖的效益和技术水平。
以下对该方法的精度作一个分析:假定某现场存活5.12万蛙,而投放卵团为110团,平均每团卵为800粒。
按半人工计算如下:方法一:回捕5.12万蛙。
那么有(5.12/8.8)* 100% = 58.18%的回捕率。
方法二:依据蛙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当时实际情况,参照经验换算得有效孵化数量为5.28万,最后目测数量平均值为5.12万,则回捕率为(5.12/5.28)* 100%= 97%。
显然,第二个方法的精度比较高。
但是注意这里所谓“有效孵化数量”和最后的“目测平均值”都是基于估算而不是统计,显然其精度是存在问题的,同时对经验的依赖性较强。
如果该数据与实际相差较大,则不可避免地将对整个全人工养殖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显而易见,对全人工养殖是以计划管理为特点来讲,必须有更高精度的方式对现场实际水准做出评估。
关于成活率的定义与统计成活率是在经过单位时间的养殖,实际生存数量与投放数量之比的百分率。
传统上成活率,是以每团蛙卵的基本含卵量为投放数量,单位时间内(常以年度为单位)成活蛙的数量为分子求出成活率的。
从这个计算方法来讲,就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
首先,每团蛙卵的含卵量是一个变数。
林蛙的管理方法
林蛙的管理方法林蛙的活动及采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早晨的4~8时和黄昏的16~20时。
阴雨天林蛙活跃,活动量大,活动和采食时间相对延长。
因此,诱虫和补充人工饲料应选择在林蛙活动旺盛期进行。
1.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送,动作要轻而快,以免引起蝌蚪死亡。
人工繁殖并饲养的林蛙蝌蚪数量大且密度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成活率并能达到一定的体重。
1~7日龄的蝌蚪一般不投料。
8~14日龄的蝌蚪每万只投放动物性饲料(鱼粉或肉屑)250克,豆腐或细豆渣250克。
15~35日龄的蝌蚪每万只饲喂公式是:(动物性饲料250克)+玉米面250克乘以饲喂次数。
阴雨天停止喂食。
36~50日龄的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出现前肢为标志),此期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至停止饲喂。
51~60日龄,幼蛙由水中上岸采食,开始吃些微小昆虫。
此项可投放少许人工饲料如黄粉虫、蚯蚓等。
池水要注意水质和水温,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流灌入蝌蚪饲养池。
当发现饲养池中有较多蝌蚪的头露出水面时,可推断池水缺氧,要及时向池内注入新水,替换池内废水。
池水不能超过24℃,若温度高,可以注入新水以降温,使池水温度低于24℃。
2.变态期的管理当蝌蚪生长到35天以后,进入变态期,这时应在池边放树枝,供幼蛙上岸栖息。
蝌蚪经过40多天生长,50天后变成幼蛙,由水中转到陆地生活,并开始采食一些微小昆虫。
60日龄以后,幼蛙全部上山,开始林中生活。
变态期要加强管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并要防止畜禽、鼠类、蛇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入变态期后,要适当地疏散,防止变态幼蛙在繁殖场附近密度过大,造成食物等生活条件无法满足而大批死亡。
其方法是在蝌蚪开始变态时,用网捞取置于水桶(桶中放水)中,迅速转运至变态池。
林蛙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林蛙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作者:张建柴秋泉来源:《吉林蔬菜》2017年第02期由于多年来我省养殖技术良莠不齐,各蛙场生产水平差距明显,提高蛙农的养殖技术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站建立起一批标准化的林蛙养殖基地,推广“林蛙养殖配套技术”。
这项技术较传统养殖技术有许多创新。
一是在蛙场建设上将以往的修建“三池”、“四池”变为修建多功能的“一池”,既节约了土地,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有利于管理;二是采取“全价饲料投喂技术”,在蝌蚪期饲料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维生素E、山皮土等微量元素及动植物蛋白,使蝌蚪变态率大大提高;三是采取“围栏保护措施”,减少死亡率,增加产量;四是采取“防控结合、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控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蛙、鼠、鱼”五害,保证林蛙的健康生长;五是采取“冰水分离、缓水越冬”措施,提高林蛙的越冬存活率。
1蛙場建设技术1.1林蛙场的选择1.1.1地形地势的选择以自然形成的山沟为单元,也就是“两山夹一沟”或“三夹两沟”的小流域,沟长2-10公里,沟宽200米以上,且溪流的两岸较为平缓,这样的山形地势作养蛙场最合适。
1.1.2植被条件的选择林蛙必须要在阔叶林或以阔叶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地带,不能选择在大片针叶林或落叶松林为主的林地,同时要考虑林相结构,最好有乔、灌、草三层遮阴的林地,要保证林下光线暗淡、湿度大、盛夏季节温度低,郁蔽度在0.6以上。
林下地表植被要茂盛,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有零星分布的灌木丛,林缘有塔头草甸植被,这样地带能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昆虫和小动物,使林蛙有较好的潜伏环境。
1.1.3水源条件的选择水对于半人工养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离开水,林蛙半人工养殖便无从谈起。
因此在选择蛙场时,即使是其他条件都具备,但没有水源,这个地方也不能养殖东北林蛙。
这里所说的水源,是指蛙场内终年流淌的小溪、河流。
如果没有这样的水源条件,则必须有一个丰水期可用于补水的季节河。
然后在蛙场的低洼处挖出能常年蓄水的小水库或小塘坝,这样既可以保证东北林蛙生存空间的足够湿度,又能保证林蛙安全越冬。
林蛙的饲养技术
林蛙的饲养技术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
那么林蛙要怎么饲养?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饲养技术吧。
林蛙饲养技术选种采卵选种目前养蛙主要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购。
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
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
林蛙产卵高峰期一般在早晨5~8点,因此捞取蛙卵最佳时间应在上午6~11点。
目前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色比较好。
春采种卵林蛙一般在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出河,4月中旬到4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秋采种蛙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
捕捉种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等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
收购通过购买种卵、种蛙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也是许多养殖户解决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春季收购种蛙时应注意掌握好雌蛙排卵时间,准备翌年产卵,且须掌握好回捕时间和方法。
运输种卵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
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无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
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在笼内加盖稻草等覆盖物,并经常洒水,保持湿度;中途必须用干净河水冲洗,避免蛙体干燥造成死亡。
春季运输时要掌握好运输时间,不能长途运输,如果超过5~6天,种蛙就会不经“抱对”而排未受精卵。
产卵方法人工修建的产卵场与天然产卵场有较大的区别,而且人工繁殖种蛙密度大,林蛙不愿意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
林蛙养殖的雌性化问题
林蛙养殖的雌性化问题
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雌蛙的输卵管,雌蛙输卵管的风干品,即哈士蟆油,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有“软黄金”之称。
在南方,由于繁殖季节温度相对偏高,会导致中国林蛙胚胎的生殖腺向雄性方向分化,导致雄性比例偏高,因此中国林蛙南方养殖的雌性化问题就显得更加关键。
1.原理中国林蛙在胚胎发育初期性腺并没有分化,当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其原生殖细胞向雌性和雄性两个方向分化。
中国林蛙胚胎的生殖腺由皮质、髓质和原生殖细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如果原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皮质部分,生殖腺向雌性方向分化;如果原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髓质部分,生殖腺则向雄性方向分化。
在性腺分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激素诱导或改变环境温度,均可促使其生殖腺向某一性别方向发育,并永久保持这一性别特征,而且不影响繁育后代。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在一定时期施加一定浓度的激素可以提高雌性中国林蛙的比例,一般可以达到70%~85%。
在变态初期对幼蛙进行比较发现,施加性激素的中国林
蛙明显比没有加性激素的中国林蛙强壮。
2.雌性诱变方法目前中国林蛙雌性诱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控温法,另一种是性激素诱导法。
其中控温法比较安全,经济实惠,但是不易操作,雌性诱变率不稳定。
与控温法相比,激素诱导法比较容易操作,雌性诱变率又比较稳定,但是从长远考虑,激素诱导法对中国林蛙的品质可能会造成影响。
(1)控温法:即通过控制蝌蚪养殖期的水温来调节中国林蛙雌性个体的比例。
在中国林蛙生殖腺分化期间,温度对生殖腺的分化发育的方向有。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引言东北林蛙(学名:Rana dybowskii)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属于赤蛙科(Ranidae)。
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新鲜食材的需求,东北林蛙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东北林蛙养殖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有意从事东北林蛙养殖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养殖场选择东北林蛙的养殖需要较为湿润的环境,对水质要求较高。
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选择位于山区或有充足水源的地区,以方便供给养殖所需的水源。
此外,应选择拥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的场地,确保养殖环境的舒适性。
池塘建设养殖东北林蛙,需要建设合适的池塘。
池塘的规模和设计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个池塘的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
池塘的深度应为1.5米左右,以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栖息环境。
在池塘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底部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池塘底部,以防止底部渗漏和水土流失。
- 水质处理:在池塘建设前,应对水质进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东北林蛙的要求。
可以通过增加氧气和控制水温等方式来提高水质。
- 养殖设备安装:安装充气管、过滤设备等养殖设备,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
种苗选购种苗的选购是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养殖水平和保证个体的质量,选择健康的种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选购种苗的要点: - 外观:选择外观健康、有充足体态的种苗,体色鲜艳、皮肤细腻的个体,身体无明显伤病。
- 活动情况:观察种苗的活动情况,选择活跃、敏捷的个体,不选择行动迟缓、不爱进食的个体。
- 供货渠道:选择正规的供货渠道,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饲料配制东北林蛙的饲料配制很重要,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东北林蛙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以下是一些饲料配制的要点和建议: - 饲料种类:选择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饲料,如虫类、蚯蚓、小鱼等。
可以根据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添加其他营养配料。
人工养殖林蛙的蝌蚪饲养方法
人工养殖林蛙的蝌蚪饲养方法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
商品名哈士蟆。
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
西伯利亚、朝鲜等也有分布。
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
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
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用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
而蝌蚪的饲养是直接关系到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幼蛙的质量。
一、铒料的种类及加工铒料分精料和粗料。
精料主要是玉米粉、豆饼粉、麦麸等,粗料主要是各种植物的嫩茎叶,如:蒲公英、蒿草等(有毒的除外)。
精料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把玉米粉、豆饼、麦麸按3:1:1比例,适当加工入少量鱼粉,均匀混合,加水煮成糊状,冷却后饲喂。
粗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将嫩茎叶加工成2—3厘米的小段,然后煮熟冷却备用。
二、饵料的投放将煮熟、冷却后的饲料,投放在边缘的浅水区,以便于蝌蚪采食。
投放方法:用一米长左右的蒿杆枝条等,把饵料粘在其上,投放到水中,让其漂浮在水面上,或者两头架起固定,既有利于蝌蚪均匀采食,又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污染水质。
也可用宽2厘米、厚1厘米、长1米左右的窄木条,效果更佳。
饵料的投喂量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确定:蝌蚪初期,大约一周左右可以不喂饵料;7—10日龄左右,每天上午投喂一次即可;10—25日龄上、下午各投放一次;25—35天左右,食量大,到高峰期,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各投一次。
饵料量目前尚无明确标准,可按蝌蚪数量适量投喂,以每次投喂稍有剩余为标准,在35日龄左右,每万只蝌蚪食量可达到2—3公斤。
蝌蚪到40日龄进入变态期,已基本停止进食,因为蝌蚪发育快慢不一,所以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灵活运用饲喂方式及饲喂养,以免饵料不足或过剩。
另外用取油后的林蛙副产品(肢体)磨碎加工是一种极好的饲料。
饲喂方法:将加工好的饲料粉配合少量的玉米粉和青菜按上述方法投喂即可。
三、灌水技术蝌蚪期必须保证池内有充足的水量,因此正确地掌握灌水技术是蝌蚪饲养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林蛙养殖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林蛙养殖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林蛙养殖技术,分享成功经验,为我国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全体养殖户发言,与大家交流一些关于林蛙养殖的心得体会。
一、林蛙养殖概述林蛙,又称青蛙,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和中医药市场的扩大,林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林蛙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林蛙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1. 选种与育种选种是林蛙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繁殖能力高的优良品种。
同时,通过人工育种,提高林蛙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确保养殖效益。
2. 环境控制林蛙对环境要求较高,应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1)水源充足,水质清澈,pH值在6.5-7.5之间;(2)温度适宜,夏季不超过30℃,冬季不低于10℃;(3)光照充足,保持林蛙养殖场内的生态环境。
3. 饲料营养饲料是林蛙生长的关键。
应根据林蛙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
饲料应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确保林蛙健康生长。
4. 养殖技术(1)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林蛙因过度拥挤而影响生长和繁殖;(2)水位管理:保持水位适宜,避免水质恶化;(3)温度控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养殖场内的温度;(4)疾病防治: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三、林蛙养殖成功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养殖户采用人工育种,成功培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2. 案例二:某养殖户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饲料质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使得林蛙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养殖效益显著。
3. 案例三:某养殖户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如自动控温、水质净化等,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成本。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经验交流会,我们了解到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和成功案例。
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雌性诱变技术研究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雌性诱变技术研究
王日昕;石戈;申望
【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4)001
【摘要】当前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但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严重,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浙江省新昌县新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蛙养殖中心采用控温及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双重调控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林蛙雌雄比例达到7:3.为促进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雌性诱变技术.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王日昕;石戈;申望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4+9
【相关文献】
1.南移养殖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J], 王健鑫;金宇斌;王日昕
2.南移养殖中国林蛙幼蛙期饵料的选择研究 [J], 王日昕;石戈;申望
3.南移养殖中国林蛙繁殖习性研究 [J], 王日昕;石戈;申望
4.中国林蛙南移人工养殖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J], 钱伟平;陈朝霞
5.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J], 刘登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蛙 。体 型 :雄 蛙身 长 5~8 厘米 ,体 重
l 5—3 0 克 ,雌蛙腹大而 丰满 ,身长 6~ 9 厘米 ,体重为 2 5 —5 5 克 。颜 色 :背部
设灯 光诱 引昆虫 ,种植蜜源植物招引昆
虫 ,用 秸 秆 ( 野草 )混 合 圈 粪 ( 鸡、
内基本停 止产 卵。中 国林蛙 卵为黑色 , 刚排 的卵 团直径 3 厘米 ,含卵粒 1 0 0 0~ 2 5 0 0 粒 ,体 外受 精 。卵 团翻过 来 呈黑 色 ,为受精卵团 ;卵粒半黑半 白 ,则是 未受精卵团。待卯团吸水膨胀有弹性时 再将其捞 出孵化 。
2 01 5 , 1 0/29
皮肤 黑褐 色并有黑斑 ,背上部正脊处多
有1 个 “ 八 ” 字 形 黑 色 条 纹 ;雄 蛙 腹 部
5 . 放养上 山。一般完全变态幼蛙集
中 在 2~3 天 即 可 全 部 上 山 。期 间 注 意 增 加 地 面 湿 度 ,收 集 行 动 迟 缓 幼 蛙 ,数
2 . 5 —3 米 ,保 证 冰 下 不 冻 水 层 在 1 . 5 米
科 ,蛙属 ,具有药用 、保健 、食 补等 功
能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采用 “ 人养蝌 蚪 天养蛙 ”的模式 ,得到 了广泛应 用 。 现将其 设 施
1 . 产 卵孵化池 。修建产 卵孵化池选 择在窝风 向阳 、不漏水 、 r ± 也 势平坦 的溪
种 草 、割 棵 子 、搭 遮 阳 网 和用 塑 料 围栏
降雨等,光照条件 1 0 0 %。林 蛙更喜欢老
林蛙怎么养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怎么养林蛙养殖技术现在养殖也业的发展起来,有很多的特种都既有很多的研究作用,林蛙养殖在东北已经开展多年,有很多的成功的例子,那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林蛙的养殖技术。
图:林蛙网箱的制作网箱是以木板为框、上覆塑料薄膜;下铺塑料纱窗的一个半封闭的箱子。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以制作材料和越冬池面积的大小而定。
为便于管理,一般不宜超过2×3m。
取厚1~2cm、宽20~30cm、长1~3m的4块木板为框,钉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箱框。
箱底用塑料纱窗(网眼最小的那种)订好,不要留有缝隙;箱盖用软木棍或木条支成拱形,拱顶距箱底高50cm,拱上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两端要各比箱长出60cm以上,下垂后要遮住箱体两侧。
卵团孵化在养殖场内修建若干林蛙产卵池,水深20~40cm,面积不限,可人工挖掘。
林蛙产卵高峰期要经常巡视,发现池内有卵团要及时收走,放入网箱内,每平方米网箱最多可放40个卵团,3天之内产下的可放在同一网箱内。
网箱装好卵团后要马上放入越冬池内,这时要在网箱周围用绳子系上塑料桶做为网箱的浮子,否则网箱就会沉在水中。
塑料桶即市售的盛装酒、油的塑料制品,所用塑料桶的多少以池水将网箱内的卵团刚好浸没为标准,一般1.5×2m的网箱用10kg的桶8个左右。
网箱两侧的塑料薄膜在水中飘浮时,可将其直接绑在网箱上,或悬挂木板等物体使其下垂,从而将网箱密封。
要将网箱用绳索固定在越冬池内,以防刮风时网箱移动和晃动,影响水温的提高。
由于网箱是密封的,即使是在春季的冷水中,网箱内的水温也在15~18℃,卵团可以很快地孵化,而且孵化的速度相当齐,一般10~15天就能孵化成蝌蚪。
蝌蚪养殖蝌蚪孵出后,第1周可不必喂饵料。
第2周开始饲喂,饵料以豆饼、米糠、玉米面为主,粉碎后加水制成馒头状,蒸熟,用手捻成粉状投喂,每天喂1次,以吃完、不剩为宜。
第3周开始,蝌蚪食量增加,每天要喂3~5次。
蝌蚪对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需求也很高,所以,此时应适当添加青饵料。
林蛙养殖技术药用价值
林蛙养殖技术药用价值一、种蛙的选择模拟野生环境进行林蛙的养殖,要求种蛙的品种纯正,雌雄比例均衡(1∶1),蛙龄以2~4龄为好、体型大且具有较高的活跃度。
可在林蛙的产区捕捉野生林蛙作为养殖的种源,经过选优去劣,对一些较次的林蛙个体予以淘汰。
二、养殖场地的选择及建设林蛙养殖场地要求水源、空气、土壤均没有污染,且周边无噪声源,地势稍有坡度,以便于排水,确保场地内不积水。
地势低洼的位置不适合进行林蛙的养殖。
养殖场地内土质类型最好选择有较好渗水效果的沙壤土,确保大雨后雨水可以及时排走。
场地周边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包括天然溪流、井水、池塘水、自来水等,要求水源清澈、水质优良。
养殖场地选择好后即可进行建设,包括晒水池(用于提前准备林蛙饲养阶段需要的温度适宜、水量充足的水)、蝌蚪孵化饲养池(长、宽、高分别在4米、2米、0.5米左右,林蛙卵团的投放量为每平方米1~2团)、变态池(在蛙圈之间的中央区域设置,每个蛙圈均需要10平方米变态池1个,要求有排水、供水的管道,管道口处用网罩等密封住,每个变态池蝌蚪的投入量一般约2万尾)、越冬池(面积宜大,对于永久性越冬池,深度约1.2米,宽在3~4米,具体长度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池壁高 1.2米、宽50厘米,底部铺上水泥、沙石等)、饲料繁育室(饲养场地内空闲的屋子可作为饲料繁育室,黄粉虫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房间15~20 盘)、饲养圈(长、宽、高分别为15米、8米、1.3米)等。
场地内可种植南瓜、葡萄等遮阴植物,并在围墙处堆放破瓦乱石等,为林蛙栖息、繁殖、捕食等提供便利。
三、蝌蚪的养殖蝌蚪孵化之前的2周左右,将蝌蚪饲养池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并选择漂白粉(用量45克/公顷左右)、生石灰(450千克/公顷左右)等进行消毒处理。
当药剂的毒性逐渐减弱、消失后即可进行蝌蚪的养殖。
孵化后6~10日龄的蝌蚪,用蛋黄水进行饲喂,控制在每万只蝌蚪蛋黄用量1个左右。
对于孵化后10~20日龄的蝌蚪,可选择经过煮熟处理的玉米糊以及复合饵料等进行投喂,投喂量为每日2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1~2小时吃完即可。
封沟养殖林蛙提高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措施
封沟养殖林蛙提高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措施封沟养殖林蛙,完全依靠自然条件,而不加强人为管理时,易造成林蛙孵化后各生长期成活率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
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山区封沟养殖林蛙这一产业,就要重视林蛙孵化后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提高。
一、提高蝌蚪成活率的措施此期若饲养技术不过关,易造成蝌蚪大量死亡。
其原因主要是饲喂不当、管理不细、水污染、水中缺氧、放养密度过大等。
因此,要养好蝌蚪提高蝌蚪成活率须抓好以下工作:1、放养密度要合理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密度过大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中午时有大批蝌蚪的头顶出水面,死亡现象较重。
这样育成的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且大部分二年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也推迟一年。
因此,要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15日龄前放养密度为3000只/ m²,15-25日龄为2000只/ m²,25日龄到变态初期为1500只/ m²左右。
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快速放入新水池。
2、合理灌水、保证水温适宜蝌蚪15日龄前,晴暧白天浅灌水,水深10~15cm左右,以增高水温;夜间和阴雨天深灌水保温,水深30cm,采取串灌法或者全封闭、半封闭式灌水。
15日龄后,蝌蚪食量大,耗氧量增加,采用开放式流水灌注法,加大水流量、流速,保证水中溶氧量和水的清洁,严防水温超过28℃,造成蝌蚪死亡。
此期既要防止断水,又要预防洪水冲毁池塘,使蝌蚪大量流失。
灌水时水流速度要缓慢,保持池水平静和水温持相对稳定,水温变化幅度过大会引起蝌蚪的不适,摄食量减少,变态推迟。
山区日照后水温才上升。
因此,换水时间应在中午或下午为好。
3、科学喂食发育不同期的蝌蚪,食性和食量不同。
周龄前蝌蚪以卵胶膜为食;7~10日龄摄食少量软嫩食物,可补喂少量加工成2—3厘米、煮软的羊铁叶、黄花菜、山芝麻等,每天上午投喂一次即可;10~20日龄左右还要加喂谷物类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麦麸按2:1:1比例,适当加工入少量鱼粉(注意鱼粉的质量和含盐量,防止中毒),煮成糊状,冷却后投喂,每日投放两次;20—35天左右,蝌蚪食量达到高峰期,且择食性不严格,除食植物料外,还特别喜食动物性饵料。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也叫圈养,是针对半人工养殖而言的,是利用人工办法在林蛙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推行一套人工养殖技术措施,达到人工养殖目的。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广大养蛙户经验的总结,证明了人工养蛙的技术是成功的,尚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继续研究解决和完善,人工养殖的林蛙二年成熟,达到商品蛙标准的占总数85%以上,按放养数量回捕率达46%以上,雌蛙占总数的80%以上,比野生蛙群高30-40%。
经检测人工养殖的林蛙质量与野生林蛙的质量无差异。
所以人工养蛙的产业发展较快,已在东北三省和其它地方发展起来。
人工养蛙主要技术环节都有哪些?首先解决林蛙的饲料问题。
目前,以黄粉虫为主体饲料,以自然昆虫和幼小动物为辅助饲料;选择山间溪流两侧平地或农田、菜地、庭院作养蛙场地;设置围栏解决逃逸和天敌危害;设遮阴、培育植被和充足水源,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推行快速育蛙和雌性诱变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推广多种有效的越冬办法,解决人工贮蛙大量死亡的问题;研究解决林蛙病害及防治办法,提高养蛙成活率。
下面详细介绍:(一)场地的选择及建设人工养蛙的场地面积较小,但建筑设施较多,养殖密度大,需要集约化经营管理,尤其是要满足林蛙特殊需要的水陆两栖环境条件。
在山林区养蛙场必须选择在气候湿润、接近自然的环境,比半人养殖要求严格,同处一地要有水池、草地、灌丛和树林等多层次遮阴的环境。
场地的类型不同,决定采取放养方式不同,一般露天养蛙圈开放式养蛙,需要选择在山间平地,场内有溪流贯通或溪流从一侧通过,要求在大片森林附近,场内有疏林灌丛和草地,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有较好的地被物,有的场内要有搭头草甸或暖泉水流,有三面环山,背风向阳,交通方便,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和公路铁路。
如果场内原有水池、塘坝旧房层等设施就更为理想。
另一种场地是在城镇、村屯居民区附近,可选用肥沃的农田、菜田或宽阔的庭院,也可以利用废弃厂址或蔬菜保护地。
这种场地要采用遮阴或全封闭网棚养蛙形式,切忌在没有遮阴的场地养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蛙养殖没有完全的人工,一般都是培养出小林蛙以后再放回林子里。
以前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蛙受精卵没有性别,它是在蝌蚪的孵化过程当中决定的性别,比如酸碱度和水温高低,特别是水温对它有重要影响。
据了解,大自然中两栖动物都有环境温度控制性别的特性,像鳖、鳄鱼都是。
林蛙的受精卵也是没有性别的,一般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需要7-10天的时间,蝌蚪的生长期大概有40-50天左右,直至蝌蚪的生长末期,才逐渐有了性别分化。
可以说在变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环境和水温决定了到底是公蛙多,还是母蛙多。
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束了冬眠的林蛙,逐渐从水塘底下浮上来交配产卵。
研究证明了,就是水温越高公蛙越多,也就是雄蛙越多,水温越低母蛙越多,也就是低于20度的水温,母蛙就多,如果在孵化这个过程当中,水温高于20度到25度,那么公蛙的比例就大。
此内容由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 整理,转载请标明来源,谢谢。
话说东北有个养林蛙的人,他的林蛙不仅越养越多,也是越养越出稀罕事。
这两年,他家林蛙养殖场里的母蛙总能比别人家的多。
您要知道,这雌蛙的价格比雄蛙价格要高十倍,甚至十倍以上,谁不想能多养母蛙。
而母蛙贵,贵就贵在母蛙的体内含有林蛙油,食用、药用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林蛙油。
林蛙油营养丰富,当地人还把它比作“软黄金”。
虽然被叫做林蛙油,其实是母蛙的输卵管,既然输卵管只有母蛙有,取油靠的就是母蛙,养林蛙的谁不想多养母蛙,获得高效益。
养林蛙的人那么多,好事为什么偏偏就让这家养殖户摊上了呢?母蛙能赚钱,他家的林蛙就母的多?其实,为了得到今天的成功,人家在养殖林蛙上也没少吃苦头。
在自然界中,公蛙和母蛙也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自然情况下母蛙还要少一些。
这家养殖户第一年养蛙,产了2000斤的成品蛙,其中1600斤是雄蛙,只有四百斤是雌蛙,辛辛苦苦养出来的林蛙,公蛙竟然占了80%,问题出在哪呢?
以前有研究证明,林蛙受精卵没有性别,它是在蝌蚪的孵化过程当中决定的性别,受到酸碱度和水温的影响,特别是水温对它有重要的影响。
其实,两栖动物都有环境温度控制性别的特性,像鳖、鳄鱼都是。
林蛙的受精卵也是没有性别的,一般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需要7-10天的时间,蝌蚪的生长期大概有40-50天左
右,直至蝌蚪的生长末期,才逐渐有了性别分化。
可以说就是在变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环境和水温决定了到底是公蛙多,还是母蛙多。
这位养殖户,第一次养林蛙时没什么经验,准备了小池子浅水来养殖林蛙的蝌蚪。
他想,池子里的水比较浅,这样水温比较高,蝌蚪生长发育会好。
到三四月份,结束了冬眠的林蛙,逐渐从水塘底下浮上来交配产卵,这位养殖户就把卵放进小池子里,进行孵化。
池水浅,阳光晒一晒,水温很容易升高,正好有利于孵化,到小蝌蚪成形后也生活在这个浅水池里,水温高一些蝌蚪自然又活跃,长得又快。
养殖户看着自家池子里的蝌蚪快活的成长,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到回捕的时候,他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了,公蛙竟然占了一大半。
让他没想到的是,恰恰就是较高的水温坏了大事。
研究表明,水温越高公蛙越多,水温越低母蛙越多。
在蝌蚪孵化过程当中,如果水温低于20摄氏度的水温,母蛙就多;水温高于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公蛙的比例就大。
到了蝌蚪的变态后期,养殖户一测蝌蚪池里的水温,已经高过25摄氏度了,难怪公蛙格外多。
养殖户当时就在这一点上吃了亏,第二年他吸取经验,他对蝌蚪池进行了改进。
把小池子改成大池子,建了大的水面,水池也挖到了2米—5米深。
这样一来,太阳照下来照不到底,即使水面的温度高了,底层水的温度也不会很快升上去。
为了能得到一个恒定的低温,养殖户还引来了山里的山泉水,不断地注入池中,从山里流进来的水水温低,这样不断有较冷的水注入,也就基本能保证池水低温状态了。
可是水温要是控制得太低也不行。
水温过低就不利于蝌蚪的发育了,为了防止水温过低,他建了一个大的晒水池,也叫储水池,山间溪流从上面下来以后,先在这里面缓冲一段时间,既能使水增肥,又可以调节水温。
山泉水的进进出出,有效地控制了池子里水的温度,要是池子的水温低了,就在晒水池晒一晒;水温高了,就增大水的流量。
这样不仅确保了低温,还保证了水质的清新。
山泉水经过蓄水池流到蝌蚪饲养池里,能够达到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正好适合蝌蚪生长发育的需要。
这种大水池,不仅起到了控温的功效,使母蛙越出越多;还带来了其它的好处,比如说,水深水大了,溶氧多了,水生微生物多了,蝌蚪的食物也会比较充足,长得更加健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