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2. 《丁香结》——通过对丁香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3. 《石灰吟》——通过赞美石灰工人,展现了劳动者的伟大。

4. 《竹石》——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崇尚高尚品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石灰工人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拼写并理解其含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生字词。

2. 黑板右侧:课文主要内容、难点句子、作业布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3)写一篇关于赞美劳动者或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文内容。

(2)例:像草原一样辽阔、像丁香花一样美丽、像石灰工人一样勤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历史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全套2. 板书课文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选择一篇课文,概括文章主旨,不少于100字。

(3)以“我爱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1)略(2)例:《草原》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朗读不够流利,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的历史和自然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完整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花之歌》 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在阅读中领略课文的意境美,从而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章节内容:第一至第三段,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2. 《丁香结》章节内容:第一至第四段,通过描绘丁香花的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美好。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草原和丁香花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出生词和优美句子。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修辞手法,解读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教师讲解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作文。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生词。

2. 黑板右侧:课文结构、修辞手法、情感体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仿写《草原》或《丁香结》中的一段,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仿写段落:略。

作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3.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课文阅读与解析;2. 《丁香结》课文阅读与解析;3. 《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与赏析;4. 语文园地一的学习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赏析,以及语文园地一的学习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导入新课;2. 课文阅读与解析:a) 学生自读《草原》,教师引导分析课文,讲解生僻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b) 学生自读《丁香结》,教师引导分析课文,讲解生僻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c) 学生自读《古诗三首》,教师进行赏析,讲解诗句的意境与修辞手法;3.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4. 语文园地一的学习与实践:a)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b) 教师点评,指导学习方法;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课文主题、生僻字词、作者情感;2. 《丁香结》板书:课文主题、生僻字词、作者情感;3. 《古诗三首》板书:诗句意境、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b) 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文字;c) 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明理由。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仍有待加强;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作品,如《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及内容包括:1. 《草原》(1)草原风光;(2)牧民生活;(3)草原文化。

2. 《丁香结》(1)丁香花的描写;(2)作者情感抒发;(3)寓意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学会运用修辞手法;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②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③ 学生随堂练习,进行仿写。

(2)学习《丁香结》①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②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寓意;③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3. 课堂小结4.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2)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草原风光牧民生活草原文化2. 《丁香结》丁香花描写作者情感寓意探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析文章结构,判断修辞手法;(3)仿写练习。

2.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会运用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写作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展开学习。

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草原》,通过阅读理解,我们将详细探讨课文描绘美丽景色和背后所蕴含情感。

我们还会学习相关词汇、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

2.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重点:词汇理解与运用,以及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词汇学习:讲解课文中重点词汇,让学生结合字典进行学习,提高词汇量。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6.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重点词汇:碧绿、辽阔、一望无际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段落。

(2)运用课文中学到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作文。

2. 答案:(1)略。

(2)例文: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金色晚霞。

那片晚霞如同仙子手中锦缎,轻柔地覆盖在天空之上。

晚风轻拂,树影摇曳,仿佛在为这美丽景色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积累更多词汇和写作素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感悟等方法,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a. 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b. 夜书所见:解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体会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登高意象:无边落木、长江情感:忧虑国家兴亡2. 夜书所见意象:银烛、秋光、流萤情感:思念友人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意象:僵卧孤村、戍轮台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秋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秋天的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篇章:《草原》2. 课文:详细讲解《草原》这篇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草原》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标注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语言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草原》2. 内容:a. 课文结构:总分总b. 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c. 思想感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c. 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a. 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一碧千里:形容草原辽阔,景色优美。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郁,如同流动的溪水。

襟飘带舞:形容风吹动衣襟和裙带,翩翩起舞。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析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 《丁香结》介绍了丁香的寓意和象征。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古诗两首》《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导入新课。

a. 学生分享对草原和丁香的了解。

2. 课文学习:a. 学习《草原》,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i.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ii.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

b. 学习《丁香结》,了解丁香的寓意和象征,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i.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丁香结的寓意。

ii.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

c. 学习《古诗两首》,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i. 学生朗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ii. 教师讲解古诗,分析意境和作者背景。

3.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a. 《草原》:优美词语、句子、作者情感。

b. 《丁香结》:寓意、象征、修辞手法。

c. 《古诗两首》:韵律、意境、作者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作文。

b. 课后阅读一首古诗,分析其韵律、意境和作者背景。

2. 答案:a. 作文: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阅读与写作》中的文章《草原》、《丁香结》、《竹石》以及《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草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 《丁香结》: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会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3. 《竹石》: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

4. 《文言文二则》: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 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阅读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2)学习《丁香结》,通过找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旨,进行阅读分析。

(3)学习《竹石》,体会诗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学习《文言文二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3. 随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巩固词语记忆。

(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4. 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词语积累,表达方法2. 《丁香结》:关键词句,文章主旨3. 《竹石》:诗的意境,情感表达4. 《文言文二则》:文言词汇,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篇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生字词学习;(2)课文朗读与解析;(3)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

2. 《丁香结》篇章: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情感表达。

(1)生字词学习;(2)课文朗读与解析;(3)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和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学习《草原》篇章:a. 生字词学习;b. 课文朗读与解析;c. 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d.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进行互动交流。

(2)学习《丁香结》篇章:a. 生字词学习;b. 课文朗读与解析;c. 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介绍;d.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丁香花,描述其特点,进行互动交流。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分析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草原》篇章:a. 生字词;b. 课文主要内容;c. 作者情感。

2. 《丁香结》篇章:a. 生字词;b. 课文主要内容;c. 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生字词;a. 《草原》一文中,作者为什么热爱草原?b. 《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如何表达对丁香花的喜爱?(3)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

分析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修辞手法。

2. 《丁香结》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习《丁香结》,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修改、评价。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草原美景牧民生活修辞手法2. 《丁香结》板书:丁香描绘思念家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作文。

a. 《草原》中,作者是如何描绘草原美景的?b. 《丁香结》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答案:(1)略。

(2)a.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辽阔、壮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作者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草原》章节内容:第13节,详细描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2. 《丁香结》章节内容:第46节,通过描绘丁香花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步骤一: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步骤二:展示丁香花图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2. 新课内容学习:步骤一: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二:学习《丁香结》,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步骤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步骤二: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式,设计仿写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随堂练习:步骤一: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步骤二: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步骤二: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关键词:草原、美丽、广阔、感受2. 《丁香结》板书:关键词:丁香花、美好、向往、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示例:草原辽阔,天空湛蓝。

白云飘过,牛羊悠闲地吃草。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选编了《草原》、《丝绸之路》、《开国大典》和《长城》四篇课文。

内容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教学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

难点: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了解历史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文赏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草原丝绸之路开国大典长城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赏析,写下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描绘。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激励。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和了解历史文化。

解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大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知识的启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秋天的雨》一文。

该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绘了秋天雨前的景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描述了雨后的秋天景色。

详细内容涉及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秋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单、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3. 课文解析:a.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秋天的美好。

c.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句分析和讲解。

4. 实践活动:a. 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秋天景色,进行描绘。

b.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秋天主题的手抄报。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主要内容:a. 雨前的秋天:凉爽、干燥、丰收b. 雨后的秋天:清新、湿润、多彩3. 重点词语:清凉、丰收、湿润、五彩缤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解释其含义。

b.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描绘秋天景色时,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 拓展延伸:a. 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 1899 年 2 月 3 日- 1966 年 8 月 24 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 迎客 -- 待客 -- 话别)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作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

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

)(板书:风光美)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 ,感受“洒脱”“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 :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激(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

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情盛情尽情深情( 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板书: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 5)深情话别:①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

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丁香结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 5 个生字,会写“缀”、“幽”等11 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 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 丁香结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 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