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比长短
第3课时比长短比高矮二年级上册
第3课时比长短比高矮学习内容课本第9~10页,第12~13页练习一第5~8页。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课文讲解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
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
因此,课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第9页的主题图是一个观察操作活动。
有两个同学把纸条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三个同学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
接着,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得出“长”、“短”的概念。
第10页的主题图是一个比身高的活动。
同学们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
辅导精要打开课本,让孩子说一说比长短的图意。
比纸条。
有两个同学拿出4根纸条比长短,引导孩子指着图上的纸条说,第一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三根短,第三根纸条比第四根长;反过来,第四根纸条比第三根短,第三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一根短。
也可以说,第一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一根短;……。
还可以任意选择两根纸条比长短。
比铅笔。
有三个同学拿出3根铅笔比长短,让孩子自己说比较结果。
建立概念。
比较两根铅笔,第一根长,第二根短。
在“长”、“短”字作记号。
让孩子指着这俩字读几遍,记住字形。
指导孩子书写“长”、“短”。
“做一做”,图中有各种活动,两个同学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两个同学比绳子,家长和同学比手掌,一个同学自己比两只手掌,得出一样长的结论。
在孩子知道物品有长有短之后,再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孩子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①看出来的。
②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上(或手上)比出来的。
③把两根绳(红、绿色)拉直,发现红的两头都比绿的两头短,判断出绿的长……。
不管孩子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5篇教案1:一、教学内容:探索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学会使用比较来确定物体的长短。
2. 发展观察和动手技能,增强大小比较的实际操作经验。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亲自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
难点:让幼儿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长度比较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木棒、小纸条、玩具模型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盒子,内含各种长度的小木棒、小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导:教师展示两根小木棒,询问幼儿:“这两根小木棒长短如何?”鼓励幼儿观察并回答。
2. 讲解:通过直观的示范,教授比较长度的方法,让幼儿跟随操作。
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让孩子们相互合作,比较小组内物品的长度。
4. 独立实践:教师提供一系列物品,指导幼儿独立比较它们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长度比较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出一些物品,进行长度比较的游戏。
2. 画一张画,展示自己今天学到的重要长度比较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本次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确保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习需求。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角色扮演等元素,让幼儿在更加生动的情境中学习长度比较。
通过这种方式,教案样本的文本质量得到了提升,更贴近教学实际,同时也更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参与。
这种修改符合了教案修改的要求,即在保持原有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使文本的表达更加自然、生动,更具有教育实效性。
《比较长短》幼儿园的精品教案精选
《比较长短》幼儿园的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较长短”。
主要内容为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理解长短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长短概念,正确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理解长短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
学具:画有长短不同物体的小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
2. 讲解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长、哪个短。
(2)教师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比较。
(3)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幼儿对长短概念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小卡片,让幼儿用彩色笔将长短不同的物体进行连线,巩固比较方法。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长短2. 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长短物体,并与家长分享比较方法。
(2)完成练习册P1617页的练习。
2. 答案:(1)略(2)见练习册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长短概念的理解程度。
(2)关注幼儿在比较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发现并纠正错误。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比较方法,如高矮、粗细等。
(2)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
(○ )
(√ )
(
)
整理学具
要
求
1、把最长的纸条和小棒放在土黄色的信封里。 2、把最短的纸条和小棒放在白色的信封里。 3、把剩下的纸条和小棒也放在白色的信封里。 4、装好后放在桌面上,坐端正。
猜一猜,谁长?谁短?
两只小猴跑得一样快,谁先抢到桃子吃请圈出来?
比 长 短
到 底 信 里 装 的 是 什 么 呢 ?
到 底 信 里 装 的 是 什 么 呢 ?
物体有长、有短。
小组合作探究
比 长、短
一般要把比的几 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再比长短。
长、短
长
短
做一做、比一比
在短的动物后面画√
哪根绳子最长,在后面画“√”
( √)
在最长的后面画√
下面的绳子在最长的下面打“√”,最短的下面画“○”
《比长短》教案
《比长短》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幼儿园儿童的注意力发展和思维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比较物体的长短差异,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通过游戏和示范,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比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2. 引导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
3.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物体的长短差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1. 物体:长条形的木块、短方形的木块等。
2. 教具:画板、彩色粉笔、黑板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枚长条形的木块和一枚短方形的木块,并问幼儿:“这两个木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Step 2: 探索(10分钟)教师将长条形的木块放在画板上,然后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块木块很长。
接着,教师拿起短方形的木块放在画板上,然后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块木块很短。
通过示范,引导幼儿理解长短的概念。
Step 3: 游戏(15分钟)教师将教室里的物体分成长的和短的两组,然后让幼儿按照不同的要求找出长的或短的物体。
例如,教师说:“请你们找一样的长的东西。
”或者,“请你们找一样的短的东西。
”通过游戏,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Step 4: 思考(10分钟)教师将两个木块放在一起,并问幼儿:“这两个木块哪个更长?”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得出答案。
Step 5: 梳理(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你觉得这个长吗?那个短吗?”通过梳理,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教师评价(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教学延伸:1. 给幼儿更多的比较物体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精选
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长度》第三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会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比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掌握长短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短概念的认识,使用直尺进行比较。
难点:观察、判断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长短线、挂图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操作卡,若干长短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小兔子比尾巴》引入长短概念,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a. 教师展示直尺,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
b. 幼儿操作长短线,用直尺进行比较,学会判断长短。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b.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示范操作。
c. 幼儿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点评。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完成操作卡上的练习题,巩固长短比较。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b. 提问幼儿,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长短2. 内容:a. 长短概念b. 直尺使用方法c.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操作卡上的练习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步骤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指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长短概念的认识及使用直尺进行比较,难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
第三课时比长短
课型
新授
课题
比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法。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比长短
课时教案
知
识
积
累
1、在短的后面打对号2、在最长的后面打对号
教
学
后
记
1、在比长短这节课当中,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比较,而不只是通过以往“看出来”来得出结果,有的学生对借助纸条来比较长短不是非常地了解,这就需要亲自演示给学生。
2、当物体没有一端对齐时,灵活地用画格的方法或者借助纸条来解决问题
教师姓名
周春光
引导学生比一比,同学间的手,文具,胳膊
观察法比较长短
2.比长短
一端对齐法
3、总结方法
4、动起来比一比
向学生展示两枝颜色不同,长度相差很多的铅笔问:哪一支长?你是怎样知道的?
拿出两只颜色不同,长短相近的铅笔,问:哪一支铅笔长?仅凭眼睛观察能比较出来吗?动手试一试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掌握“长”和“短”的概念;能够用“长”和“短”来描述物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长”和“短”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出物体的长短。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长”和“短”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长”和“短”来描述物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长绳子比短绳子长。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比较长短铅笔、绳子等物品,引导幼儿理解“长”和“短”的概念。
(2)教师示范如何用“长”和“短”来描述物体,并请幼儿模仿。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如:“哪个铅笔长?哪个铅笔短?”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有长短铅笔、绳子等物品的练习纸,让幼儿用彩笔圈出长的物体。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并描述自己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板书内容:(1)长:铅笔、绳子(2)短:铅笔、绳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纸上画出三根不同长度的铅笔,并标注“长”、“短”。
(2)找一找家里的长短物品,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较并描述。
2. 答案:(1)长的铅笔:①③(2)短的铅笔: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掌握了“长”和“短”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长短现象,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比长短》精选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比长短》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理解长短顺序,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长短的概念,能够分辨物体的长短。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理解长短顺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尺子等。
2. 学具:长短不一的纸条、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铅笔、绳子、尺子等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长短不同。
2. 讲解概念:(1)教师展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感知长短。
(2)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长短概念,让幼儿理解长短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两根铅笔,一根长,一根短,让幼儿判断哪根长,哪根短。
(2)教师引导幼儿用尺子或绳子进行比较,验证答案。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长短不一的纸条、玩具等,让幼儿自己比较长短,并说出理由。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2)教师出示一组物体,让幼儿按照长短顺序排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内容:长短概念、比较方法、长短顺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中的长短不一的物品,进行比一比,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家长可根据幼儿找到的物品,进行判断,并引导幼儿理解长短顺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理解长短顺序方面仍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高矮、胖瘦等概念,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比较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案(精选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长短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辨别物体的长短;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长短概念,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长短概念的建立,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比较方法,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
学具:每组一份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邀请两名幼儿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使幼儿理解长短概念。
(2)教师示范比较方法,如:直接观察、重叠比较等。
(3)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学会比较长短。
(4)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比较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铅笔A比铅笔B长,铅笔C比铅笔D短。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长短》2. 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直接观察、重叠比较(3)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铅笔、绳子、尺子的长短,用语言表达结果。
(2)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比较长短,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铅笔A比铅笔B长,铅笔C比铅笔D短。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掌握了比较长短的方法。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课件.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课件.一、教学内容《比长短》课件主要依据幼儿园小班数学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比较”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长短概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判断和表达能力;运用长短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长短的概念,能够分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短。
2. 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和表达物体长短的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长短概念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如铅笔、绳子、尺子等)。
2. 学具:铅笔、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物体的长短,激发幼儿对长短概念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PPT课件,呈现不同长短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判断。
(2)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如何比较长短,让幼儿模仿学习。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比较学具的长短,并分享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板书内容:(1)长短概念及表示方法(2)比较长短的方法(3)生活中的长短现象七、作业设计(1)找出家里的三个长短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解释比较长短的方法。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操作和表达能力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比较长短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将长短比较拓展到其他维度(如高矮、胖瘦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互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长短概念的理解和比较方法的掌握,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进行观察、判断和表达。
小班数学比长短课件.
小班数学比长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二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长与短的概念,学会用直观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掌握长与短的基本词汇,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与短的概念,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表达物体长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长与短的概念,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直观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长度的铅笔、绳子,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些铅笔、绳子有什么不同吗?”2.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拿出两支长度不同的铅笔,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直观比较法比较铅笔、绳子的长短。
c.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铅笔、绳子的长短,如:“这根铅笔比那根长。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用铅笔、绳子进行长短比较,并记录结果。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a.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
b. 教师点评,强调比较长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内容:a. 铅笔、绳子的直观比较法b. 长短描述词汇:长、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家里长短不一的物体,用直观比较法比较它们的长短,并记录下来。
b. 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长短。
2. 答案:a. 学生需提交比较记录。
b. 语言描述需准确表达物体长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比较长短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比长短》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比长短》【教案】比长短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比较长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比较长度的词汇。
2.通过比较,能够判断出物体的相对大小。
3.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长度的比较。
4.能够将物体按照长度从小到大排列。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比较长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比较长度的词汇。
2.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长度的比较。
3.能够将物体按照长度从小到大排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橡皮擦等。
3.长度不同的毛线。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根铅笔,然后出示一根较长的书,引导学生说出铅笔和书的长度的比较关系,指导学生使用“长短”这个概念进行比较。
2.探究(1)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不同的毛线,要求学生判断两根毛线之间的长度关系。
(2)教师出示一根较长的毛线和一根较短的木棍,要求学生判断毛线和木棍之间的长度关系。
(3)教师出示一根铅笔和一个橡皮擦,请学生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并说出原因。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逐渐认识到比较长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长短”这个词语。
3.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刚才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长度的词语有:长、短。
4.练习教师出示两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比较长度的概念,判断两组物体中哪一组物体较长,并说出原因。
5.拓展教师出示一组物体,包括了铅笔、书、橡皮擦等,要求学生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这些物体。
6.综合应用教师出示一组长度不同的毛线,要求学生使用这些毛线将自己的手臂长度进行量化,并说出自己手臂长度的相对关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逐渐认识到比较长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长短”这个词语。
通过练习和拓展,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班数学优质课《比长短》教案
小班数学优质课《比长短》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度”概念;2.能够通过应用“长短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重点1.长短比较;2.观察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1)导入1.显示图片,“长条和短线”,引导学生说出“长”、“短”的概念;2.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强化“长度”概念。
(2)新知讲授1.显示多组物品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长”、“短”,如下图所示.| 长笛 | 尺子 | 短袖 || :-----:|:------:| :------:|| 短粗杆 | 微距镜 | 长筒袜 |2.通过对其中一组物品的比较,引入“长短比较”方法,并带领学生逐一比较;3.充分让学生理解长短比较的概念和方法,鼓励他们用比较法做一些练习。
(3)课堂练习1.准备一些物品,给学生进行观察比较;2.引导学生运用长短比较法,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物品;3.辅导学生进行长短比较运算,算出各物品的长度差。
(4)课堂互动1.学生在做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同时给予奖励和表扬;2.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讨论、比较,增强互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1.可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和思维的发散性等;2.可以通过开展小组竞赛、个人作业等方式,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因人而异,评价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长度概念,学会了比较法,并且实践了长短比较运算,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评价和反思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估。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长短》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长短》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短”概念。
2.能够用“比…长”、“比…短”的语言描述长度关系。
3.能够比较、判断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短”的概念。
2.能够运用“比…长”、“比…短”的语言描述长度关系。
3.能够比较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比…长”、“比…短”的语言描述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于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较和判断。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尺子、图书卡片、白板、彩笔。
2.教学材料:图书卡片《长短问题》。
五、教学步骤1. 热身:长短比较•让学生比较课堂里不同物品的长度大小关系,如:手指、笔、橡皮、书、课桌、黑板、教室等。
•让学生口头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长短关系,如:这支笔比那支笔长;黑板比橡皮长;我的手指比橡皮短等。
•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可以用来表示长短关系的特殊语言。
2. 导入:学习长短关系的特殊语言•出示图书卡片《长短问题》,教师向学生解释语言“比…长”、“比…短”的含义及如何使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这种特殊语言描述不同物品的长短关系。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结果,教师应及时纠正或补充。
3. 训练:图形作比较•教师出示两种物品的插图,例如一支笔和一根铅笔,让学生用“比…长”、“比…短”的语言描述它们的长度关系。
•随后,教师把三种不同长度的物品放在白板上,让学生用“比…长”、“比…短”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学生依据描述结果,从短到长排列出物品。
4.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任务——描述教室里相邻两个课桌之间的长短关系。
•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每组学生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其他组的学生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口头表达与回答,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教学应当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来演示长度关系,而不是仅从图形和单元格角度出发。
•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不同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幼儿园数学小班比长短课件
幼儿园数学小班比长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小班教材第二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长短”。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长短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长短的概念,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理解长短概念。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尺子、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操作卡,铅笔、绳子、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猴子比身高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铅笔、绳子、尺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师通过比较,讲解长短概念,让幼儿理解长短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长短。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比较过程,其他幼儿观察并发表意见。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操作卡,幼儿用铅笔、绳子、尺子进行实际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板书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3)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一找家里的长短物体,用比较的方法判断它们的长度。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用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2. 答案:(1)家长辅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长度。
(2)幼儿画完水果后,家长帮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精品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幼儿园小班数学》第三章节“比较长短”的内容,详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长短。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习使用“比较”方法,通过身边的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和“短”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长短。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判断。
教学重点:长短概念的建立,以及比较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铅笔、绳子、小木棒等)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测量工具(尺子或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短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学具测量、比较铅笔、绳子、小木棒等物品的长度。
5. 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一个“比长短”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比长短2. 内容:长短概念比较方法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中找出三个长短不同的物品,用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比较过程。
2. 答案:作业答案不唯一,只要幼儿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比较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比较大小”、“比较高矮”等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比较概念。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长短、大小等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长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短概念,学会用目测和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长短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短概念的建立和比较方法的掌握。
难点:让幼儿在观察、实践过程中,能够准确、熟练地比较物体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同的铅笔、绳子、尺子、图片等。
2. 学具:长短不一的玩具、铅笔、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一根长绳子和一根短绳子,引导幼儿发现绳子的长短差异。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教具,引导幼儿认识长短概念,学习比较方法。
(1)出示长短不一的铅笔,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根长,哪根短。
(2)出示绳子,让幼儿用目测和比较的方法判断绳子长短。
3. 例题讲解:(1)展示图片,如:小猫和小狗的尾巴长短不同,让幼儿判断哪个长,哪个短。
(2)引导幼儿用尺子或铅笔比较图片中的物体长短。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比较学具的长短,并汇报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内容:(1)长短概念(2)比较方法(3)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找出家中的长短不一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
2. 答案:(1)物体1:长;物体2:短。
(2)比较方法:目测、用尺子或铅笔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物体的长短,培养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题二、比长短学科数学主备人审核课时 3 年级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进行“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条、细线、尺子。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法学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学,情境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物品,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
什么吗?倒出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短。
3.板书课题:长短
二。
组织研讨、引导建构。
1.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拿起你桌子上的铅笔、尺子、纸条、细线中的任意一件,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
观察一下,他们的长度一样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2.提问:你们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长短?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3.揭示比较方法。
不管是横着比较物体,还是竖着比较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把比较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三、反馈归纳,评价反思。
1.出示练习一第五、六题主题图。
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2.实践活动:一、学习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东
西。
2、全班汇报。
二、学会建构,探求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比较物体长短。
学生汇报。
(看出来的;放在桌子上比出来的)
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比较长短的。
三、学会运用,解决问题。
(运用)
(一)独立完成,互帮互学。
完成练习一第五、第六题。
并说一说比的方法。
2、我能做:
进行比长短游戏,同桌之间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3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比一比胳膊、手、脚等。
3同桌互说,汇报。
板书设计:
长短
长短同样长
物体有长有短
物体的长短是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