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亦歌亦泣 若悲若喜——浅谈土家族哭嫁歌
只有 利 用 这 种哭 嫁 的 合法 机 会 控诉 和诅 咒 。媒 人 ,就 是 哭嫁 者 诅 咒 的对 象 之 一 。媒人 是 婚 配 的牵 线 人 ,也 是 悲剧 的 促 成 者 ,是一 种势 力 的代 表 。在整 个 哭 嫁 过程 中 ,媒 人 以新 嫁 娘 的 对立 面而 出 现 。《 媒 人 的 歌 》这样 唱道 :“ 栗花 开 球对 球 ,背 时媒 人 想 猪 哭 板 头, 豌豆 花 开荚 对 荚 , 时媒 人 想 鞋袜 ” 背 ;为 了撮 合 婚 事 ,媒人 花 言巧 语 ,四处 游 说 ,“ 媒 人 ”对 其 唯利 是 图 ,贪得 无 厌 的 丑 态 , 哭 揭露 得 淋漓尽 致 ,入 木 三分 :“ 时媒 人是 条狗 , 背 这头 吃 了走 那头 , 土 家 族 哭嫁 歌 婆 ;新 嫁娘 一 怨 爹娘 的 糊 涂 ,二 土 家族 哭嫁 歌俗 称 “ 姊 妹 ” 哭 。新 娘 在 出嫁前 3 或 7 开始 , 娘 家 又 夸女 婿好 , 家 又夸 嫁妆 多 ” 天 天 哭 也 有 的前 半 个 月 ,一 个 月 甚 至 三 个 月就 已揭 开 了哭 唱 的序 幕 ,手 恨 媒 人 的巧 嘴 滑 舌 ,“ 媒人 ” 对 媒人 的斥 责 言 辞 直率 而尖 刻 : 树 岩 骗得 我 爹点 了头 / 得我 娘 骗 执 花 帕盖 住 脸 哭 唱 ,两 旁 有 几 位 姑娘 作 陪 。从形 式 上 来 看 ,土家 “ 上 鸟儿 骗 得 飞 / 坎 猴 子骗 得 走 / 族 哭嫁 歌 既 有 数 百年 来 沿 袭 不 变 的 固定 程 式 ,又 有 即 兴而 作 的 内 开 了 口… … ” 。 二 是 与 亲情 道 别 ,感谢 父母 养 育 之恩 ,难舍 兄 弟 姐妹 手 足 之 容 ,哭 中有 唱 ,唱 中有 哭 。句 式 自由 、长短 不 一 、语 言含 蓄 明快 、 明俗性 很 强 。 不像 汉 族 哭 嫁 歌 则句 工 工 整 、起 承 转合 分 明 、文学 情 。随着 时 代 的进 步 ,包 办 婚 姻逐 渐 减少 ,于是 ,倾 诉 亲 人 间 的 性 较浓 。土 家族 哭 嫁 歌 按 不 同 的 形式 可 分 为 :连续 哭 唱 、间 断哭 骨 肉分 离 便 在 土 家族 哭 嫁 歌 中被 表 现 的 淋 漓尽 致 ,其 凄 凉 哀 婉 , 唱 、抱 着 哭 唱 、跪 着 哭 唱 ,新 娘 领 唱 、众 人 一起 哭 唱 等 等 。 土家 催 人 泪 下 ,情真 意 切 ,感 人肺 腑 。如 《 家 人 》 我 的 哥 呀我 的 哭 :“ 爹娘 面前 同长 大 ,今 天 就要 分 别 了 / 堂上 爹 族哭 嫁 歌 都 是 由新 娘 、亲 属 和 陪嫁 女 自愿 、 自发 地 进 行 。 土家 族 嫂 ,你 的妹 妹 命 不好 , 妹 想 ” 哭嫁 歌 的 类 型 大致 有 这 么 几 种 :由新 娘 主 哭 ,接 着 亲 人 们 顶 腔接 娘 我丢 开 ,千 万重 担你 们挑 , 妹成 了远 乡 客 , 得 到来 做 不到 。 声劝 哭 ;你 一声 ,我 一声 , 自然 形 成 了一 种多 声 部 合 唱 。 由人代 离 别 哥 嫂 难 舍难 分 ,新 嫁 娘 向哥 嫂 哭诉 离 情 和嘱 托 ,亲 情 至 深 , 爹娘 若 有病 和 痛 ,全靠 哥 嫂来 照 料 , 问安来 早 哭 ,新 娘 陪 哭 ;这 种 类 型是 因 为新 娘 不 会 唱哭 嫁 歌 , 出嫁 时 ,请 活脱 脱 体 现 出来 :“ 山上 有 柴替 妹砍 ,水 井 有水 替 妹挑 , 寒 人代 哭 唱 ,新娘 在 一 边掉 泪一 边 跟 唱 。女 、娘 对 哭 ,出 嫁 时 ,新 夜 问好 ,要 替 妹妹 多代 劳 , 。 娘 和母 亲 又哭 又 唱 ,互相 告 别 ,表 达 依 依 不舍 的情 怀 。 土家 族 哭 天 洗 衣 替 妹 冷 , 白天 泡茶 替 妹 烧 … …” 三是 对 未 知 生 活 的隐 忧 ,惶 惑 。对 “ 日之 日不 可 留 ,今 日 昨 嫁 歌 的腔 调 大多 来 源 于 土 家族 山歌 ,其 中有 又哭 又 唱 、只 唱不 哭 和只 哭不 唱三类 。哭是 低沉 的 ,短 促 的 ,呜呜 咽咽 ,气 氛悲 切 、哀 之 日不 可知 ” 的 出嫁 女 子 ,于 未知 的新 生 活 充 满 了惶 惑 ,迷 茫 。 《 :“ 随着 自己 怨 、忧 伤 。声 调 是 舒缓 的 、 昂扬 的 ,接 近 于 朗诵 调 ,一般 多 用 汉 如 : 哭 父 母 》 太 阳起 来 三重 楼 ,我慢 洗 脸来 慢 梳 头 / 吃 语 哭 唱 。从 内容 上 看 ,土 家 族 哭 嫁 歌 通 常 唱 的是 土 家 族 姑娘 出嫁 的 父母 住 ,父 母 双手 煮来 单 手 递 , 完 早饭 碗 一 丢 ,想 到 哪去 到 ,在 父 母 的 庇 护 下 生 活无 忧 无 虑 ,如今 即将 出嫁 ,走 上 一 时与 亲 人 、父 母 分 离 的悲 伤 之 情 ,是 土家 族 妇 女 生 活感 受 的现 实 哪 去 ” 反映 ,包 括 有 “ 父 母 ” 哭 哥 嫂 ” 哭 伯叔 ” 哭姐 妹 ” 哭 种新 鲜 而 陌 生 的生 活 ,新 嫁 娘感 到 惶 恐 ,忧 虑重 重 ,因此 ,哭 嫁 哭 、“ 、“ 、“ 、“ 歌 的 内 容就 充满 了依 恋 ,矫 情 的特 色 :“ 刚 叫来 天 刚亮 ,我 快 鸡 媒 人 ” “ 梳 头 ” 哭上 轿 ” 等等 ,它 可 分 为 四 部分 : 、 哭 、“ 随到 别个 的父母 住 ,急 忙把 饭 煮好 递拢 去 , 今后 心 是 反对 包 办 婚 姻 的 怨 愤 。进 入封 建 社 会 时 期 后 ,哭嫁 歌 的 洗脸 来 快梳 头 , 。 基 调 逐 渐变 成 发 泄对 封 建 婚 姻 制 度 不 满 的情 绪 ,表 现 出 一种 强 烈 想 来 望你 ,二 姓 父 母 不 放 口… …” 四是 亲 人 用哭 对 新 娘表 示 祝 福 和劝 解 。 亲人 对 即 将 出嫁 的女 的控诉 ,地 位低 下的 土家 族 民间 女子 ,在封 建 势力 面 前无 力 抗 争 ,
浅析土家族文化及其哭嫁婚俗
浅析土家族文化及其哭嫁婚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多样化,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的流俗一种婚仪中,作为一种婚俗必然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之所以一直流传下来的社会基础。
作为土家族的女儿,她结婚后一定要哭。
有一种特殊的“哭嫁歌”,是一种具有深厚艺术特色的传统。
土家族的女孩一直从小十二、三岁就要求学会哭嫁,那哭嫁长鸣一声,哭了感人的,这女孩是个好妻子叫聪明。
相反,不哭的女孩是不允许结婚的。
“一哭我的妈,不该盘冤家,盘到冤家放婆家。
” “二哭我的爹,把奴盘成人,盘大又是别姓人。
”在当前的社会大家庭中土家族哭嫁习俗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意蕴。
作为一种无形文化教育的形式,哭泣婚姻对实施体制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和设计学校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它对于女性而言又是一种独特的家庭观念,值得我们探索讨论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使用例证法等论证方法一一简述土家族哭嫁的独特文化习俗,深刻揭示内涵,从而加深后人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标签:土家族文化;哭嫁婚俗;新娘与哭嫁歌一、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是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土地大娄山的千万平方公里主要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山,武陵山和总线山麓东端。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20.81万人口,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第六位。
文学:土家族文学最著名的是叙事诗、民歌和舞曲。
摆手歌有两种,分别是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歌曲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苦,情歌,抒情性作品。
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气息。
艺术:土家族人皆爱唱山歌,山歌又有情歌、哭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群舞,包括狩猎,军事和宴会等方面70多个动作。
它与祖先崇拜和乞讨丰收有关。
通常三天,五天,七天。
通常在第一个月的第九天或三月的第三天,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有节奏,优美的动作,简单生活,香味浓郁。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2、演唱形式独特
2、演唱形式独特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 独唱最为常见,演唱者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婚姻、家庭的和对自由恋 爱的追求。而对唱则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恋。
2、演唱形式独特
合唱则是一种集体表达的方式,通过众多女子的共同演唱,表达了对婚姻制 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哭嫁歌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推 断出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史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有“哭嫁” 之习。而现今的土家族哭嫁歌则主要流传于湘西、鄂西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
1、婚恋观的体现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内容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其中既有对婚姻的 不满和控诉,也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还有对生活的苦涩和幽默。歌词中常常 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歌词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歌词常常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哭嫁歌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等比喻,表达了新娘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对夫妻恩爱的期望。又如,“一盏盏黄灯笼,一阵阵白茫茫”,这样 的描述既表现了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目录
01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 历史渊源
02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 文化内涵03ຫໍສະໝຸດ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 艺术特色
04
四、土家族哭嫁歌的 传承与保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女性重要的民间口头表达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深入分析。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省的西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有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这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她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她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民族,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蕴育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生活习俗并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摆手舞、土家打溜子、毛古斯等。
在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上去考察研究土家族文化。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土家族文化以及相关艺术的论著,但笔者发现更多的是从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上去谈论土家族文化以及土家族的发展演变史。
而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发展水平,更能反映人们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笔者旨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音乐实践,从对哭嫁歌的产生背景、思想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
一、民歌的简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众所周知,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留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生活风俗等差异,使得各民族的民歌风格特点相距甚远。
所以,民歌的分类法可以按照其音乐体裁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我们首先可以从民歌的艺术特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感于哀乐,有感而发”的民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在语言上,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歌,自然就会使用当地方言的音、韵来演唱,听起来贴切自然,乡土气息浓烈,才更能体现当地民歌浓烈的地方色彩,给人以声调美的享受。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作 曲 家 谭 盾 的 《 图 》 样 巧 取 了 土 家 族 哭 嫁 歌 的 地 同 音 乐 元 素 , 找 到 了 一 种 最 原 始 的 音 乐 语 言 , 使 聆 听 他 能
者 感 到心 灵 的震颇 。在 古 老与 现代 、 方与西 方之 间 , 东
再 次 , 哭 嫁 歌 ” 现 形 式 的 多 样 美 。“ 嫁 歌 ” 式 “ 表 哭 形
感 染 力 , 得 观众 的喜 爱 。 赢
述 性 的 “ 唱 ” , 种 同 音 重 复 型 的旋 律 , 然 旋 律 性 歌 中 这 虽
不 强 , 它 乐 意 丰 富 , 现 实 生 活 结 合 得 十 分 紧 密 而 又 但 与 自然 巧 妙 , 似 新 娘 在 向 亲 友 们 倾 诉 。 好
唱 ; 有新娘哭一句 或唱一句 , 后 由母亲、 婆、 还 然 姑 姨 母 、 妹 、 嫂 等 人 来 接 唱 和 伴 唱 的 。 “ ” 一 般 为 女 姐 长 唱 者 声 、 伴 奏 。哭 嫁 过 程 中会 交 替 出 现 独 唱 、 唱 、 唱 以 无 齐 合
及 轮唱 等 多种 形式 。其 问 唱 中有 哭 , 中有 唱 , 哭 边 哭 边 唱 , 常 动 人 。哭 嫁 歌 ” 有 多 声 部 ( 体 ) 二 声 部 ( 非 还 群 和 对
/■——、 二
时 , 音 特 别 多 。 唱 “ 嫁 歌 ” , 有 歌 唱 者 必 须 掌 握 抖 哭 时 所
“ 腔 ” 能 , 时 声泪俱 下 , 至 “ 腔 ” 为 “ 腔 歌 ” 哭 技 唱 以 哭 成 哭
^
<= — 、 —
的 典 型Leabharlann 音 乐 特 征 , 哭 嫁 歌 ” 而 自成 一 声 乐体 系 。 “ 因 不 管 是 叫 “ 嫁 歌 ” 还 是 叫 “ 姊 妹 歌 ” 都 具 有 格 哭 , 十 , 调 流 畅 , 词 长 短 成 句 且 押 韵 的 特 点 , 经 过 无 数 人 代 哭 并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土家族《哭嫁歌》民俗文化研究
Ke y wo r d s : T u j i a ; w e e p i n g— ma r r i a g e s o n g; f o l k c u h u r e
在 我 国许 多 民族 的婚 俗 中都 流 行 “ 哭嫁 ” 传 统, 而土 家 族 的哭嫁 活动 最 为 典婚俗事象之 一 , 有着特 殊 的民俗风 格 , 鲜明 的地域特 点。从土 家族新娘 哭
嫁仪式的主要过程 , 可以窥见其哭嫁仪式 中的民俗 文化 内涵 , 揭示 土家族新娘哭嫁习俗的社会功能 。 关键词 :土家族 ; 哭嫁歌 ; 民俗文化
[ 中图分 类号 ]K 8 9 2 . 3
Q I A N N A N MI N Z U S H I F A N X U E Y U A N X U E B A O
Vo 1 . 3 4 No .1
F e b . 2 0 1 4
土家族 《 哭嫁歌》 民俗 文化研究
旷薇 薇 , 刘 自学
( 黔 南 民族 师 范学 院 政 治 法律 经 济 系 , 贵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基 金项 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 学校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 项 目( 大 学生项 目) 《 土 家族( 哭嫁歌>民俗 文化 研 究》 研 究成果
正是 我们 今天研 究 哭嫁 歌 的意 义所 在 。
1 土 家 族 新 娘 哭 嫁 仪 式 的 主 要 过 程
哭 嫁 是一种 曾经在 世界 各地 广 泛流行 的古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1 6
戚 中有 德行 、 有福 气 的长 辈妇 女来 给新 娘修理 额 头
旁的头发和眉毛, 把新娘的头发梳成 “ 盘盘儿” ( 用
长歌当哭——湖南湘两土家族婚嫁歌“哭”的艺术特征探析
土家族 的哭嫁 歌是极有土家族 民族特色 的一种艺术形式 。 在继 2 0 0 6年获得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 产保 护名录 以后 ,
又在国务院于 2 1 年 5月 l 01 3日公布 的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 上有 名。 通过对土家哭嫁歌 的研究 , 有利于对 土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景安东 《 南湘 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 征探析 》 湖 哭
客 数 当 哭
湖南湘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征探析 哭
景 安东
摘 要 :“ 哭嫁歌 ” 是我 国旧时许 多民族 的女子 出嫁前表达 自己与亲朋霹里感情的特有 形式, 也是在我 国特定历 史时期 ,
女性 出嫁 时宣泄心 中真情 实感的写照。其 中,土家族 的哭嫁歌 就是 一部展 示土家婚俗 的优 秀抒情长诗 , 是极有 土家族 民族特 色的一种 艺术形式 。 家族哭嫁歌 于 2 0 年和 2 1 年相 继列入 湖南省 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 土 06 O1
也 唱 出 了无 奈 与绝 望 。 3 “ ”诉 求 :是 哭 自己 的地 位 不 平 等 。 、 哭
-
2 “ ”委屈:是哭对 自己婚姻的不满 ,对 包办和 买卖婚姻 的反抗 ;女 儿在 哭 的过程 中 即对 父母 作 了委 婉 的 控诉 , 、 哭
4 “ ”希望 :是用哭来祝福未来 。 、 哭
骂媒 人 :韭 菜 开花 一 二 台, 背时 的媒 人 天 天 来。蚕 豆 开花 绿 茵 茵 , 时的媒 人 嚼 舌根 ……说 活 我 的爹 和 娘 , 人 背 媒 死 后 变 马牛 羊 …… “ 媒 ”是非 常 有 意 思 的,按 照 中 国 旧俗 有 “天上 无 云 不 下雨 、地 上 无媒 不 成 婚 ”之 说 ,尤 其 骂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方式传递思念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婚礼当天,新娘子要离开父母家,进入新郎家,这对新娘子和她的亲人来说是一个分离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亲人们会为新娘子唱出哀怨的歌声,表达出对她的思念之情。
而新娘子也会以歌声回应家人的思念,传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种以歌唱方式表达的思念和祝福,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哭嫁歌的音乐常常以悲伤的调子开头,表达出亲人们的离别之情。
接着,在高亢的音乐旋律中,歌曲逐渐转为庄重而祝福的调子,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
这种音乐节奏的变化,既能表现出离别之情,又能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期望,给人以鲜明而真实的艺术享受。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等寓意有关。
歌词通常会包含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祝愿她婚后幸福美满,生活富足。
歌词中也会表达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重视。
这种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不仅让哭嫁歌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湘西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氛围。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它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出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给人以真挚的情感体验。
其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既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又体现出对家人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浅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
浅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关键词:土家族哭嫁习俗民歌土家族,这个居住在我国的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主要从事农业,以织绣艺术作为妇女传统工艺,尤以“西兰卡普”闻名于世,爱唱山歌,热情好客的民族,其自身的文化真可谓丰富多彩而博大精深。
一谈起土家族的山歌,就不得不提被宋祖英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土家族山歌的代表作——《龙船调》,其轻快活泼的曲调和带有民族方言特色的歌词展现了土家儿女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和谐美满的生活氛围。
土家族山歌的种类五花八门而各具特色。
哭嫁歌作为其中文化内涵深厚的代表,也每每被搬上各地土家族旅游景点的舞台作为彰显土家族民族风情的代表作演出。
说起哭嫁歌,就得追根溯源分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
一、土家族哭嫁文化的表现说起这哭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在远古的母系社会时期,社会上形成了“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晓得阿娘”的风气,后来,在闹沧湖地方出现了一个蛮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个“吃雷公局火闪”的角色。
一天,这个狠男人看到一个女子在溪边岸上独自摘野果,吃得很开心。
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这个女子抢到屋里,强迫成了夫妻。
由于妇女不高兴,想起就伤心,常以泪洗面。
而从这以后沿袭成了“男婚女嫁”的风俗,所以,姑娘嫁出门之前,“都要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几天几夜。
”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出嫁本该是高兴的事情,新娘该是笑容满面的迎接它的到来,可土家姑娘却是用“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复杂而深厚的情感。
因此,土家姑娘在出嫁的时候会“哭”,便可从这几个方面解读。
一是伤感离别,思念亲人:新娘通过哭嫁来表示自己对父母养育以及亲友陪伴的感激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
即将离开父母远嫁他方,平日不曾给与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再现,回顾往事,新娘喜从悲中来,用哭起来表达自己的这份不舍与感恩。
二是为改变了身份而忧虑自身的前途,婚嫁的盛行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了媳妇,这种截然不同的角色改变,一方面让新娘为告别女儿角色而不舍往日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新娘为即将履行的媳妇职责而充满恐惧,在这双重忧愁下,土家姑娘选择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湖南省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是在婚礼仪式中演唱的一种悲伤的民歌,被称为土家族音乐的“千里镜头”。
它以其悲凉动人的旋律和深邃而真挚的情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
一、音乐风格独特哭嫁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风格,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
它曲调优美、伴奏简洁,演唱时主要是女性演唱,让人听后感到舒缓和安静。
又因为每句歌词含义感人,唱法婉转悠扬,听众常常会被歌曲所表达的的感人情感所打动和感动。
二、情感真挚动人在传统哭嫁歌中,通常不是新娘子自己去唱,而是由她的母亲或奶妈去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她们的情感。
哭嫁歌主要内容是讲述新娘离开自己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家庭中,离开亲人和父母的感受。
歌声之中透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感情真挚动人,令人潸然泪下。
因此,哭嫁歌的传唱往往是寄托着家乡和亲情的美好回忆。
三、文化内涵深厚哭嫁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情感和思想的代表。
哭嫁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女性命运和嫁娶制度的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唱歌来表达女性离愁别绪,表达了其对家乡的惦念和依依不舍的情感,也传达了社会对于丰厚的家庭饮食文化及宗教信仰观念的信仰。
哭嫁歌不仅具有音乐艺术的魅力,更潜蕴着生活和文化的丰厚内涵。
四、独特的服饰和舞蹈表演形式除了音乐形式,哭嫁歌还体现了土家族特有的服饰和舞蹈表演形式。
土家族哭嫁服饰以其简洁的剪裁和独特的工艺手法而闻名于世,服饰图案丰富、色彩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哭嫁歌的舞蹈表演则是以女性为主体,融入了大量的手势动作元素,让观众有一种视觉与听觉并存的特殊体验。
总之,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音乐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学习。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婚礼习俗,属于口头传承的文化形式。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歌曲艺术风格、歌唱技巧和歌曲表现手法等方面。
首先,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歌曲艺术风格上,具有悲壮、凄美的特点。
歌词表达
的是新娘身世清苦、离别乡土与亲人、面临丈夫家庭不友好待遇、而不得不离家出嫁的悲
愤情感。
因此,在演唱时,歌者往往会带有哭声、啜泣声、颤音等情感化的表现方式,以
表达出歌曲主旨。
同时,歌曲的音调悠扬、抑扬顿挫的特点,为歌曲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情感。
其次,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歌唱技巧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这种歌曲的演唱有其
专业化的技巧和要求,包括口型、音准、音质、语调节奏等方面。
在演唱时,歌者往往会
采用高亢而响亮的嗓音,把强烈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同时,演唱时声音带有强烈的颤音和
滑音,使其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其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的特点。
在演唱时,歌者会采
用分段、交叉呼应等表现手法,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一首“哭嫁歌”中,不同的聚焦点自然地形成小节和大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而交叉呼应的
演唱手法也使听众更容易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特征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64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特征王晓凤(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摘要: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出嫁时为宣泄心中情感,由待嫁新娘及其女亲友们演唱的抒情性歌谣。
土家族哭嫁歌有其特定的音乐特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对其音乐特征的研究,以期有利于唤醒人们传承发展优秀民族音乐的意识,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语言规律;哭诉形式土家族哭嫁歌,分布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本文研究主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聚居地区(龙山县和永顺县)为主线。
哭嫁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是土家族婚嫁礼仪的一种习俗,土家人民只有土家语言没有文字而导致的文化闭塞,使得土家族在婚俗方面依然保留着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家里女儿出嫁的时候,用哭来送女孩子出嫁。
土家族哭嫁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土家待嫁女性在出嫁时与其女亲友们所演唱的抒情性歌谣,是新娘为了宣泄离别之情或表达不满的一种演唱形式,土家族一直有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没人望”这样一种说法,土家族的姑娘出嫁不哭会被认为对父母没有依恋,不孝顺,这种包办婚姻的现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得到遏制,哭嫁相沿成俗,即使是文化开放、婚姻自由的现在,在偏远的山村,一些土家族的姑娘在出嫁前依然会为前来贺庆的亲戚朋友们献上一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表达对亲人恋恋不舍以及对女孩子出嫁后的担心,这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哭嫁歌又被称为“十姊妹歌”。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语言规律土家族哭嫁歌有描述为:岭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饰庙坐,少女亦盛饰夹辅之,互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
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
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亦歌以答之,颇穷中其家之隐匿,往往以此致争,抑或以此心许。
而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有《竹枝词》,作者彭秋潭是当时著名的土家族诗人,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土家族哭嫁歌浅论
哭别了 众姊妹, 就要哭 上轿, 新娘要边哭边进轿。
灯笼火 把两边排, 人家的 轿子闯 进来, 灯笼火 把两边分,
时媒人想鞋袜。背时媒人是条狗, 这头吃 了走那头。娘家又 人家的 轿子闯进门。 爹啊, 娘啊, 人家的 轿子我不坐, 坐在上
.
哭嫁是一种在大多数民族中 都存在的婚嫁习 而艺术 俗, “ 上星多月不明, 天 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 提 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 感 染力最强、 容最丰富的莫如土家族的哭嫁歌。哭嫁是土 起话头言难尽。一怕我们受饥饿, 内 人丑, 披星戴月费苦心。四怕我们无文化, 送进学堂把书 家 族文 化中 有特色的 一种文化事象。“ 桃天时节 卜 佳期, 比 无限 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 只 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 情谊绵缠泪如丝。 ” 这是一首 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 古老的 竹枝词, 它所展示的正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 哭嫁 差拿来口中 艰苦岁月费时E 挨冻受 衔; l , 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
维普资讯
*
*
*
第 2 卷第 5 6 期
绥化学院学报
Ju a fS iu nvri o r lo uh aU iest n y
20 06年 8 月
Au 2 0 g. 0 6
v0 . 6 N . 12 o 5
土 家 族哭 嫁 歌 浅 论
夸女婿好, 婆家又 夸嫁妆多。 树上鸟儿骗得多, 岩坎猴子骗得 面象 刀割, 人家的 轿子我不上, 人家的 奴才 我不" 3。 -
走。骗得我爹点了头, 骗得我娘开了口。
在前往新郎家的 路上, 娘坐在轿子里仍然唱 新 着哭嫁歌, 在土家 族姑 娘看 媒人是搬弄口 追求私利的势力 来, 舌, 小 直唱 到男方家能听 到哭声方止。《 溪洲竹枝词》 写道: “ 压侬 人。所以在哭嫁时总是痛骂媒人一场, 好像这一婚姻悲剧的 上轿 惨依情, 哭哭啼啼一路行; 报道郎家今在望, 悄悄才住唤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第八大少数民族,其特有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
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一、源起和历史渊源“哭嫁歌”是土家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源于土家族的远古民间传统。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土家族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这一文化传统。
在土家族传统的婚嫁仪式中,“哭嫁歌”是新娘在离别时由亲朋好友和族人共同为她送行、祈福的歌曲。
在这首歌里,既有对新娘的祝福和祝愿,也有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
二、曲调和表现形式“哭嫁歌”以其悲凉、激昂的曲调著称。
曲调多采用五音制,以“宫商角徵羽”为主要音域。
在演唱过程中,歌者往往会交替运用高音和低音,使得整个歌曲更富有层次感和情感表达力。
起始时节奏慢悠悠,唱到背后时,节奏逐渐加快,达到高潮。
整个过程中,歌者往往会间或加入高亢的哭腔,表现出对离别的深情不舍。
三、歌词和情感表达歌词是“哭嫁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表达情感和寓意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歌词中多以对新娘的祝福和祈愿为主题,同时也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不舍和思念。
歌词常常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歌词的篇幅通常很长,有的几百字甚至上千字,因此演唱者往往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和情感表达力。
四、承载的文化内涵“哭嫁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通过“哭嫁歌”,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可以了解到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可以感受到土家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家国情怀。
“哭嫁歌”在土家族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被人们喜闻乐见、传颂不衰。
五、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哭嫁歌”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歌”
“哭嫁”是一种婚俗仪式,在仪式中所唱的歌曲称为“哭嫁歌”,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存在着这种传统婚俗形式,其中土家族的“哭嫁”颇具代表性。
在土家族风俗中,“哭嫁”是具有典型和影响性的活动。
湘西州古丈县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何继光都出生于这片灵地。
在湘西州古丈县境内,长期以来盛行着用土家语演唱的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的“哭嫁歌”。
婚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新娘就要开始哭嫁,所有女性亲属会来帮哭及劝哭,新娘用哭唱的方式来迎接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种哭声哀怨悲切、曲调悲悯、唱腔独特,音乐形式及风格十分独特,还包含着土家女性丰富的思想感情:对父母的不舍、对媒人的谩骂、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痛斥及母亲对新娘的婚前教导等。
这种“哭嫁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风格别致,它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土家族妇女的智慧与思想。
笔者作为一名古丈县土家族女孩,怀着对本民族“哭嫁歌“的好奇与钟爱之情,有意对其进行考查和研究,将此作为笔者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笔者运用在校积累的理论知识及学习方法,通过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歌”的实地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例证、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试图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歌”的形式内容、音乐特色、渊源发展及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希望通过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内涵的分析,探讨哭嫁习俗研究的现实意义,以便获得积极有益的启示,以及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习俗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土家族哭嫁歌探究
由女声演 唱 , 无伴奏。除了新娘或亲人独 自哭唱外 , 也有新娘和亲人 “ 对哭 ” ——双方轮流交替哭 唱 , 及 众人 与新娘 同哭 同唱 ,此 时根据 哭唱者 的身份 不 同, 各人所 唱的 内容 是不相 同的 , 际是一 种多 人 实 混唱的形式 。演唱往往从新 娘的哭诉开始 , 引起 姐 妹好友及母亲 的不舍和劝慰 之情 , 歌者 的演 唱姿 势 为坐唱 , 唱者手 执手 帕 , 于擦 泪 , 用 或用手 挥动 , 借
以抒情 。陪唱者 围坐在一起 , 低头或相视而唱 , 为了 劝慰 对方 , 调节演 唱的起 止 、 节奏 、 速度 、 力度 等 , 唱
是边哭边唱 , 唱中有哭 , 中有 唱 , 哭 哭得越悲越好。
( ) 一 内容
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短 小精炼 , 内容充满生 活
气息 , 言浅显易懂 , 语 每句歌 词既具有独立 意义 , 又 可 串连一 起 , 成为一 首长歌 , 据演 唱者 的情绪 而 根
一
婆” “ 、妹哭 姐” “ 、姐哭妹 ” “ 、妹哭嫂 ” “ 哥哥” “ 、哭 、 哭 弟弟 ”“ 出菜” “ 、哭 、哭甩 筷子” “ 、 哭上轿 ”等 不胜枚 举, 这些 内容一般都 是诉说 父母 的养育 之恩 、 弟 兄 姊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 之苦 , 或是 表达 自己对 未来 生活的一 种担忧等 。
的 内容 比较丰 富 ,如 : 女哭娘 ” “ 陪客” “ 姑 “ 、哭 、哭
标准 。由于地理位置 、 交通条件 相对滞后 , 以及当地 文化环境 与民众 的需求 , 土家 族的哭嫁歌一 直保 留 至今 。随着社会文 明的飞速发展 , 人类 的不 断进 步 以及科学技术 的 日新月异 , 国家对 民族文化保 护与 传承越来越重视 , 这种被誉为 “ 中国式 咏叹调” 的哭 嫁歌也越来越得到社会 的关注 。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常常在婚礼上演唱,
歌声中充满着深情、哀愁和祝福之情,被誉为是传递婚姻情感、感人至深的委婉方式。
本
文将就其艺术特色进行浅析。
首先,“哭嫁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和细致,正因如此才显得特别感人。
歌词中涵
盖了从少女婚姻犹豫不决的深情表白,到离别的不舍和祝福,再到为了嫁入新的家庭而委
曲求全的无奈,这样的情感转换非常自然,体现出了湘西土家族的婚姻文化与情感传统。
其次,“哭嫁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歌词中常常出现湘西土家族地域性文化元素,如“黔中绿水清,洞庭姑娘情”,地面的景色与人物情感相长,将情感寄托于一定的
地理环境之中,更加耐人寻味。
再者,“哭嫁歌”的音乐元素极具传统性。
音乐节奏明快,调子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有些歌曲还可以口传心授,成为家族或者地区特色的文化传统。
同时,“哭嫁歌”通常会
传承一些古代传统乐器演奏,如琵琶、二胡等,音乐风格纯朴自然,富含浓郁的民居气
息。
最后,“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之一,也是传达情感、连接感情的方式之一,它通过音乐、歌词的表达,将家族、地域文化特征传递给新一代。
对于湘西土家族子
女而言,哭嫁歌既是重要的情感纽带,也是对祖先文化传统的一种表达和继承。
总之,“哭嫁歌”中传承着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音乐传统和情感传统,具有
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地域性特质。
这一文化传统的保存与弘扬,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
是对现代生活的富有态度和情感的宣泄。
解读湘西文化——土家族哭嫁习俗
解读湘西文化——土家族哭嫁习俗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土家族哭嫁歌,是民族文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
哭嫁的由来: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以后即有土家族人在此开垦耕耘、繁衍生息。
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并征得族中土老师的准许,便可订亲、婚娶。
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样,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
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
直至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得到基本遏制。
不管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地挥泪恸哭却亘古不变。
即使在民族交往频繁,文化渗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来贺庆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曲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
哭嫁内涵:土家族哭嫁歌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即哭嫁和哭嫁歌。
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开叹情”、“啼惨切”,是土家族新娘出嫁时履行的一种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歌就是在哭嫁这一哭唱仪式上所唱的抒情歌谣;是哭嫁仪式活动所构成的固定曲牌及固定词章。
其音调大都来源于土家族山歌,有又哭又唱、只唱不哭和只哭不唱三种。
哭声低沉、短促、呜呜咽咽,气氛哀怨、悲切、忧伤;声调舒缓、昂扬,接近于朗诵调;也有汉语哭唱和土家语哭唱两种。
哭嫁一般在晚上,届时和新娘要好的姐妹和亲邻少女妇妪邀约待婚姑娘家的住处陪哭,一直哭到娶亲之夜。
哭嫁流程: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
也有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
先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依次围席而坐,哭起嫁歌来。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文化极为丰富多彩,其中“哭嫁歌”是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该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情感表达
“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完美地表达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女性舞蹈者经常会拼凑出一些悲怆的故事,将其作为表演的基调,从而表达自己对于婚姻生活的期许和感受。
在歌唱过程中,舞蹈者们往往会模仿哭泣的声音和表情,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色彩,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舞蹈者内心的悸动和感动。
二、舞蹈形式
“哭嫁歌”是一种以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其中的舞蹈形式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女性舞蹈者往往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装,手持绸带或者铃铛,按照节奏跳跃。
在跳舞的过程中,女性舞蹈者不但要展现出华丽的舞蹈技巧,更要完美地演绎出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将舞蹈和歌曲结合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节拍
“哭嫁歌”在音乐节拍上有着明显的特点,以其独特的节奏形式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歌曲往往由快板和慢板组成,快板和慢板之间的转换比较突兀,能够很好地突出舞蹈者的跳舞技巧。
此外,在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中,旁边的观众会边跳舞边高喊着“哈欢音、哈欢音”,创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引领舞蹈者、观众以及音乐节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
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都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翟宇燕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0期
【摘要】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风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艺术文化特色。
本文从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艺术特色两方面入手,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一、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哭嫁”这种婚俗由来已久,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地方志上都不难找到关于女子“哭嫁”场景的描写。
“哭嫁”这种风俗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时代久远,资料匮乏,已经无法得到准确答案。
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清代彭秋潭的《竹枝词》,根据这首歌谣可以推断出“哭嫁歌”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在此之前,土家族并不直接受朝廷管束,婚姻也相对自由平等,因此,这时候“哭嫁歌”应该还没有出现在土家族中。
当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土司”归顺于朝廷,朝廷派流官管理土家族事务,于是土家族的政治、风俗等各方面都被清政府同化,其中也包括婚姻制度方面。
当时清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没有婚姻自主权。
要让自由的土家族少女接受这种婚姻,他们会哭嫁便也不难理解了。
“哭嫁歌”并非一个民族或地区所专有,汉族、藏族、壮族等都有关于“哭嫁”的风俗。
但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土家族“哭嫁歌”。
女子出嫁前的悲歌唱的越悲切越被认为是吉利的、是值得称赞的,反之则是愚笨的表现。
即将步入婚姻的女性出于对亲人的不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等种种方面的思虑而唱出悲歌。
经过人们代代相传,渐渐发展为当地的传统民俗。
二、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一)土家族“哭嫁歌”概述
“哭嫁歌”主要包括“哭嫁”和“哭嫁歌”两部分。
“哭嫁”指的是女子在出嫁时,运用哭唱表现出来的一种婚嫁习俗。
“哭嫁歌”指的是在“哭嫁”这一哭唱形式的基础上所表演的曲调独特、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悲伤歌谣。
其音樂的曲调大都来自于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的“哭嫁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过礼哭、娶亲哭和发亲哭,称之为“新娘三哭”,而“发亲哭”是其中最为隆重的一场。
(二)“哭嫁歌”的演唱形式
“哭嫁歌”的演唱者可以即兴作词,自由发挥。
演唱者多为即将步入婚姻的女子以及她的亲朋好友,在出嫁前几天甚至前一个月便开始歌唱。
演唱形式可为准新娘一人“独哭”,也可“对哭”“陪哭”和“众哭”,但均为女性演唱,且无伴奏。
而且由于人数众多,加之情感悲伤,所达到的效果往往非常震撼。
在唱歌时,女子边哭边唱,唱到悲切时还会加上一系列动作,比如说擦眼泪和挥手等,用来辅助表达情感。
陪哭者往往把新娘围起来,或者一唱一和,或者浅声齐唱,唱到悲切处亦会有即兴的动作来辅助表达感情。
在唱哭嫁歌时无论是新娘还是陪唱者的歌都是即兴发挥,但场面并不混乱,不会发生抢唱或冷场等状况,这应该与演唱过程中某些暗示性的动作或提示相关。
一人唱毕,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另一个人,或按照亲属关系约定俗成的接唱下去。
(三)“哭嫁歌”的音乐结构与旋律特点
从音乐结构上看,“哭嫁歌”是较长乐段的多次重复,在重复哭泣演唱的这一过程中,随着唱词的变化旋律也略有变化,但在旋律的变化过程中,其基音和终止音是保持不变的,旋律在每一句上均为从高音级向低音级变化,且旋律中较多的运用了装饰音,句尾多加入了抽泣声和呜咽声,通过以上声音来表达女性出嫁时悲痛及压抑的情绪。
“哭嫁歌”的语言简练质朴且内容丰富,押韵上口,通俗易懂,便于传唱。
(四)“哭嫁歌”中独特的哭腔运用
哭腔的运用是“哭嫁歌”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
“哭腔”是指在“哭嫁歌”中出现的带哭声的哭叹衬词,比如“哦”“啦”“喔呼”等。
由于边哭边唱,哭时的抽噎和颤抖便会体现在唱腔中,因此,“哭嫁歌”往往带有颤音或者抖音。
演唱者虽主要为青年女子,但是由于不住的哭泣,所以声音以低沉为主。
演唱者使用真声歌唱,声音往往悲切。
当情绪平和时较柔和,但不失力量,像是娓娓道来一个动人的故事;当情绪激动时声音便会急促高亢一些,甚至会出现变音或者吐字不清的现象。
哭泣声、抽噎声与歌声混杂在一起,这对歌者的歌唱能力亦是一种挑战,经过长久以来的摸索和传承,这些土家族的女子对哭腔的运用也到达了一种非常纯熟的地步,自成一派。
(五)“哭嫁歌”的内容及情感
土家族“哭嫁歌”的篇幅往往不长,内容短小精悍。
内容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但都是围绕对即将步入婚姻的迷茫,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对亲人的不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这几方面展开。
在“哭嫁歌”刚刚流传开来时,土家姑娘们往往使用土语演唱,后来逐渐掺杂了汉语。
汉语的加入使得“哭嫁歌”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像是一门独到的美学。
土家族“哭嫁歌”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哭开声”和“哭自己”。
“哭开声”是指在“哭嫁歌”中由女方家中的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哭的第一嗓子,一般于出嫁前一个月左右,寓意着美好和希望。
之后便是“哭自己”,新嫁娘哭诉自己对这种婚俗制度的不满,还会哭诉自己内心的悲情及离开父母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调怅。
第二个步骤则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亲友”。
在“哭亲友“时,亲人和朋友齐哭,既展现了新娘对众人的眷恋,也展现了众人对新娘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第三个步骤为“哭媒人”。
由于媒人说媒,使新娘要离开娘家,于是新娘的悲情立刻变为怒气,一改低沉忧郁,转而铿锵有力。
这时候的哭声高亢,节奏加快,充满对媒人的不满,把所有的压抑担忧全部都发泄在媒人身上。
这是“哭嫁歌”中女性最有力的反抗之声,当然这也是由于她们认识不到自己不由自主的婚姻的本质而把所有的不满转移到媒人身上的原因。
第四个步骤为“哭入席”“哭开脸”“哭祖宗”“哭穿衣”。
最开始婚礼入席,新娘向入席的亲朋好友开始哭。
然后“哭开脸”,又叫“哭上头”,是指新娘要进行绞面并将头发盘起来。
在土家族,女人盘发说明女子将从懵懂少女变为人妻。
接着新娘向列祖列宗辞别,此时的哭唱便称为“哭祖宗”,新娘会将内心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这里。
之后,新娘穿上新嫁衣,预示着自己将离开爹娘,此时的哭唱相当的悲伤与痛苦,这就是“哭穿衣”。
“哭嫁”尾声便是“哭上轿”,在即将离开娘家之时,新娘哭的是与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离别,此时除了悲伤的心情外还表达了新娘对亲人们的美好祝愿。
三、结语
“哭嫁歌”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婚礼歌,在表演上、内容上、情感上均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然而,这种优秀的传统民俗正在日益消亡,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和整理,使它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庭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常中文.土家族哭嫁歌研究[J].文化视野,2009(2).
[4]向烨炜.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点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5]李慧丹.土家族“哭嫁歌”—湘西古丈县实地考察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