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_孙德轩
我国住房市场、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关联性分析
作者: 孙德轩
作者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出版物刊名: 商业时代
页码: 54-5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住房市场 银行信贷 宏观经济 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贷支持的住房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对我国月度房地产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以此建立我国住房市场系统均衡函数和VAR模型,通过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信贷以及宏观经济间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影响银行贷款态度和企业及消费者的市场预期,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刺激信贷发放、刺激投资和消费,银行信贷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增加了产业风险。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健康发展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健康发展
孙德顺
【期刊名称】《新金融》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与经济金融发展进程相协调,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并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以稳步创新推动业务发展.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借助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等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理念和严谨的创新工作态度,以保证对创新工作的良性控制,防止金融风险通过银行体系的外部效应传导至其他国民经济部门.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孙德顺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3
【相关文献】
1.培养金融创新人才促进中国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 [J], 吴晓丽
2.以金融创新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以九江为例 [J], 杨重阳
3.正确把握形势稳步推进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J], 林敬耀
4.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稳步推进西宁市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J], 崔军
5.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平原林业建设健康发展——阜阳市开展林木确权发证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J], 朱学山;刘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住房市场、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以山东为例
住房市场、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以山东为例杨黎明;孙德轩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文章通过对信贷支持的住房市场进行系统分析和经济学分析,对山东月度房地产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山东住房市场系统均衡函数和vAR模型,通过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山东省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信贷以及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住房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态度和企业及消费者的市场预期,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刺激信贷发放,刺激投资和消费,银行信贷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增加了产业风险.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杨黎明;孙德轩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F830.5
【相关文献】
1.我国住房市场、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关联性分析 [J], 孙德轩
2.银行信贷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 [J], 王勇
3.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兼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与效果 [J], 江丽
4.住房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J], 韩延超
5.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问题研究——以山东为例进行分析 [J], 刘敏;耿进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树答案金融学(山东大学(威海))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金融抑制是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导致的扭曲答案:对2.金融深化的目的是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应资金供求状况答案:对3.金融体系,它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案:对4.企业的银行存款和仓库中的原材料都是企业的资金答案:对5.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体系越是完善答案:对6.金融体系的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答案:错第二章1.现钞是货币存在的一种形式答案:对2.货币通常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流量答案:对3.货币是由国家规定的、在商品与劳务交易或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答案:对4.代用货币的发行量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答案:对5.银行券属于()答案:代用货币6.金本位制不包括()答案:跛行本位制7.商品货币的形态包括答案:金属货币;实物货币8.关于货币职能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的货币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发展的结果9.关于纸币本位制描述正确的有()答案:纸币的流通完全取决于纸币发行者的信用;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社会公众接受,保证纸币的流通;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准备的限制;纸币的价值不取决于黄金的价值,而取决于其购买力10.关于电子货币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货币的非标准化;货币流通的国际化和网络化;发行主体多元化;大部分电子货币具有个性化特征,风险不一致第三章1.个别情况下的信贷利率有可能会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答案:对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均衡点。
答案:错3.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升时,债券价格将会下跌,投资者会抓紧卖出债券,增持货币。
所以,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正比。
答案:错4.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的货币持有动机不包括()答案:储蓄动机5.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有()答案:政府部门;在国内市场进行借贷的外国资金需求者;工商企业;消费者6.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
金融脱媒:动了谁的奶酪?__
丁安华何谓金融脱媒传统上,金融市场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方与资金的需求方之间的媒介,从而实现社会的闲散资金向实体经济的转移,而银行本身就是依靠存贷利差而生存。
而金融脱媒,就是指资金的供应方,不再通过银行中介,而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
金融脱媒,导致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角色和盈利模式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交易对手转变为经纪人,从利差收入转变成收费收入。
1979年1月美国圣路易斯联储局的一份研究报告记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美国的短期国债的收益率一旦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时,银行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
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类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银行的存款大量流失,出现了所谓“脱媒”的现象。
可见,金融脱媒的出现是与货币市场相伴而生的。
而三十多年来,金融脱媒成为全球性的现象,更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根本而言,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取代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体现了从银行主导的经济向市场主导的经济的转型。
金融脱媒会带来怎样的社会融资结构变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金融脱媒对社会融资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社会的融资体系趋向市场化,也就是说非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居民户的金融资产构成中,传统的银行存款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持有的资本市场工具越来越多。
我们以加拿大为例,来观察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加拿大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外部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60%,下降至目前的40%左右;债券融资的比重从15%上升至25%;权益融资从25%上升至35%。
我们再以美国为例,来观察居民户的金融资产构成变化:存款占住户部门金融资产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25%下降至15%左右,而权益资产(股票和基金)和保险资产(含养老金资产)在家庭户部门金融资产中占比的大幅上升。
金融结构理论及演变
个更为重要的位 置上 开始研究 ,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 尔首 次 要指标 , 同时他还综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 国际横向比较和历史纵 向来论述 F I R值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基本结论 ,提出了金融
系统对货币经济理论进行研究 ,还提 出了货 币金融对实体 经济
活动具有重要 实质性 的影 响。不过他 只是初步研究 了货 币金 融 发展在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 1 2 条定律 。
H a mi l t o n , 1 9 7 8 )就 已经察觉到银行已经成 为刺激经 济增 长的一 然 已经开始涉及到金融 因素在经济发展 中的定性分析 ,但是 很
个“ 令人愉快 的引擎 ” , 但是真 正全面研究金 融对经济 的作用 是 少有学者关注到单个金融 因素对经济发展 的促进作用大小。
论》 中明确系统 的分析 了货币 、 信贷 和利息等金融经 济变 量对经 研究 , 仅在实证研究 中则仅限于 3 5个 国家 , 研究对象相对狭 隘 ,
所谓 的技术创新 , 因为技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就 已经存在了。 专业 化和劳动分工 的角度去论断 了金融 因素对经济 发展的促进
到了2 0 世纪五六 十年代 , 有关金融体 系 , 即金融 中介 和金 作用 。这两篇论文 开创 了从采用基本模型论述金融 对经济发挥
融市场在社会经济 中作用和建立最优的金 融机 构体 系和金融政 作用 的新模式 。随后 的 t 9 6 0 年, 格利和 肖发表 了《 金融理论 中的
会中的重要性给予肯定 。 是金融结构的变化 。此外 , 戈德史密斯在此概念基础上首次对金
亚 当斯密在其《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 》 中提到银行 融结构的概念 和内涵进行 了界定 , 构建了金融结构理论研究 的总
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相关指标的国际比较
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相关指标的国际比较
孙德轩
【期刊名称】《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与国际市场比较,中国的存款/GDP比例显著高于样本中其他国家,而股票流通市值/GDP、股票市价总值/GDP、上市公司数/百万人口、股票筹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本国居民的市场参与率、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等指标均异常显著低于样本中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国股市发育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孙德轩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3
【相关文献】
1.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不宜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尺度 [J], 周源
2.影响住房金融体系差异的制度性因素分析:一个国际比较经验 [J], 倪风华
3.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J], 石全虎
4.构建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务实对策 [J], 王歆;邵四华
5.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国际比较 [J], 许涤龙;陈双莲;欧阳胜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通货膨胀策略研究_孙德轩
基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通货膨胀策略研究孙德轩(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摘 要: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
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 ranger 因果关系引起G DP 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 DP ,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 DP 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关键词: 适度通货膨胀;银行不良资产;利率市场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08)12-0103-04 一、不良资产、利率市场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利率市场化后,各国政府最大的忧虑是会不会导致利率在摆脱严厉管制之后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对利率暴涨的担忧,甚至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能减少银行的流动性,对银行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
在名义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实行了利率自由化的20个国家里,15个国家的名义利率出现上升,仅有5个国家的名义利率下降。
在我国,人们更加担心的也是利率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而通胀对经济的作用从来就有促进、促退、中性之说。
尽管众说纷纭,但本文仍对利用利率手段及通胀作用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作一番探析。
研究这一问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开放竞争的格局下,外资银行吸收存款的多大比例就会影响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对我国银行来说,一个潜在的威胁是利率市场化后,外资银行也进来了,是否引起流动性危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银行业竞争无序的混乱时期,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处于高通胀的时期,一些银行为维持流动性,时常以擅自提高利率或变相高息揽存作为手段,结果存款在各银行间频繁搬家,最终徒增银行利息负担。
在外资银行进入后,外资银行吸收存款的多大比例会影响国内银行的流动性?这可以用一个公式粗略地估计出来,即:每年新增存款-每年应补亏损-应上缴的准备金=净流动性(1)当净增流动性等于外资银行每年新增存款额时,国有银行的净增流动性即为零,这时就会有明显的流动性危机出现。
211244934_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快零售银行业务融合
金融论坛832023.05《中国信用卡》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来源亟待丰富,盈利模式亟待重塑。
面对经济增长方式和银行发展模式变迁,我国银行业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本文聚焦银行业大零售融合,探究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快零售银行业务融合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银行业大零售融合的趋势及背景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庞大的人口数量和逐步提高的居民收入意味着可挖掘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未来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抓手。
分析内外部市场环境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超越投资和出口成为第一驱动力。
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变革使得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消费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也为零售银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应紧盯市场动向,把握战略机遇,推动零售银行业务融合,加快大零售转型,打造多方共赢的零售生态圈。
二、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现状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业务结构、科技水平三个方面阐述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现状。
1.盈利能力零售业务转型成功的标准之一是零售业务营收占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明显上升。
得益于金融科技发展,银行活客和运营成本不断降低,部分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在利润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
早在2017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等就已出现零售业务利润反超对公业务利润的格局。
在营收方面,近年来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营收贡献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据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2020年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达42.33%,首次超过公司业务。
当前,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仍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从部分机构来看,占比提升幅度比较有限,业务转型只是量变而非质变。
2.业务结构从负债端来看,存款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基点,是业务开展的基石和保障。
金融改革的新起点:利率市场化
金融改革的新起点:利率市场化
孙龙才
【期刊名称】《新疆财经》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利率作为经济运行中灵敏的经济杠杆,有许多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可是在我国的运用却一直不尽人意.这并不是利率功能本身失效,而是我国不具备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要使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有效的、灵敏的调节杠杆作用,就必须推行利率的市场化.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孙龙才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我国金融改革 [J], 曹艳琦
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金融改革新起点 [J], 吴卫星;高申玮
3.金融改革中的逆周期监管——十二五规划金融业发展的新起点 [J], 贺阳广;贺茜
4.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我国金融改革 [J], 曹艳琦;
5.利率市场化下竞争与价值链流程再造——金融改革深化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抉择 [J], 黄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金融发展三个阶段
个性化
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挑战
信用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大量线上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 严重,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加。
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高度依赖互联网技术,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被 攻击,将对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可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可持续投资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法规与监管滞后
智能金融的快速发展给法规和监管带来了压力,如何制定合适的法规和监管政策 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一大挑战。
05
现代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对现代金融的影响
信息技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金融服务的 数字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金融科技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提 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发现市场机会, 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金融监管的加强与创新
监管科技的兴起
监管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监管效率 和准确性,降低监管成本。
跨境金融监管合作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日益重要,各国监管机 构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
智能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数据的日益集中和共享,如何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一大挑战。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当前智能金融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成熟度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智能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
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金融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显著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业的发展成为了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首先,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条路径是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在探索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在市场化改革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成长。
在实践中,我国银行业逐步完成了从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由此使得金融业更加现代化和市场化。
第二,资本市场的建设是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另一条路径。
资本市场的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健全化,这一趋势将继续得到增强。
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促进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市场之一。
第三,保险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保险行业也必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明显加剧。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将继续得到释放。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风险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现代化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信息透明、交易便捷等特点,早已成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选择。
同时,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相对较快,已经催生出了一批巨头企业。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业对于科技的逐步接纳,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得到加强。
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创新的路径研究
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创新的路径研究作者:代明泽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5期摘要:金融创新知识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包括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等,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金融运行的效率,通过创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推动市场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金融创新有着其本身的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等特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经济势必要迎来发展和创新才行。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创新;路径研究引言:“金融”作为新兴的行业,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和讨论,但事实上金融的概念早在北宋交子的出现,金融行业在我国就已经成型,传统的金融,也就是人们将钱存在银行里,银行与商家和企业合作发放贷款,而随着近年来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相应的,其中风险性也需要时刻注意才行。
一、金融经济的含义(一)金融经济用最简单的话解释金融经济,就是指通过对金融的流通以及运作,而提高金融的流通效率,并且带来显著的利益,而金融在流通过程中的各要素,就相应的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1]。
(二)影响金融经济发展创新的因素影响金融经济创新发展的因素众多,这里挑选其中最重要的几方面展开叙述。
1.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国家宏观调控会决定借贷利率、市场走向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应的,金融经济会随之进行调整,另外,国家对金融经济的监管会直接影响金融经济行业[2]。
2.金融风险因素:金融经济创新有着必然的风险性,无法对未来的风险有一个深入的评估,就自然会影响到金融经济的创新[3]。
3.技术因素:金融市场中,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以往人们的金融方式相比,现在的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借贷、投资、融资、保险等业务,涉及多方面金融领域,相比传统金融业务准入门槛更低,业务更加透明[4]。
4.市场因素:金融和市场是两个独立又联系的因素,金融推动市场的发展,市场寻求金融资助,为自我博求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效益,而金融经济与更多的市场行业相融合,寻找商机,寻找能产生效益的市场行业进行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业务,就是一种创新。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速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速信安中融集团董事长高龙吟近日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的范围。
目前推出了金融机构同业存单的发行,下一步,将推出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的发行。
最新数据显示,央行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炒金如何赚钱专家免费指导银行黄金白银TD开户指南银行黄金白银模拟交易软件集金号桌面行情报价工具“央行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在不断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教授曹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货币的发行投放虽逐渐扩大,但利率价格扭曲,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流向产生影响。
货币传导不到中小企业或者实体经济当中,说明利率市场化不够。
这也说明推动利率市场化更加迫切,预计政策会加快实施。
”曹啸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要小于因利率价格扭曲产生的影响。
大额存单的推出,说明央行把存款利率弹性放大,允许更多金融机构推出新的产品。
这意味着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更加自由开放。
经济步入新常态,与金融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调控相互作用,在体质机制方面的重要内涵就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大额存单的发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曹啸告诉记者,从中长期看,大额存单促使利率更加市场化。
同时,可以缓解利率扭曲,对经济有正面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不同风险项目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资金。
金融产品多元化以后,家庭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资金会流向不同的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资金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超预期,并创历史同期新高,M2增速创8个月来新低,实体经济依旧偏弱。
探析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
探析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引言金融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路径依赖是金融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路径依赖表明过去的决策和选择对当前和将来的决策产生影响,可能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与路径依赖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本文将探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路径依赖如何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路径依赖的概念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过去的决策和选择对当前和将来的决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发展中,路径依赖意味着一些历史上的决策和制度安排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换句话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无法完全从当前的制度安排中脱离。
路径依赖的出现是由于金融市场具有惯性。
特定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在金融市场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机制,使得市场参与者固守于既有的模式和利益格局中。
这种稳定性可以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
路径依赖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路径依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而言,路径依赖可能会限制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制约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首先,路径依赖可能导致利率市场的竞争性不足。
在历史上,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垄断地位或者垄断利益,这些机构可能对利率市场化抱有抵触情绪,并阻碍市场竞争的形成。
这种路径依赖导致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性,影响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路径依赖可能阻碍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在一些传统的金融体制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性,这使得市场参与者很难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
路径依赖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利益的错位,使得市场无法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再次,路径依赖可能限制政府的改革意愿和能力。
在一些国家中,政府的干预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具有路径依赖性的体制往往缺乏弹性,使得政府的改革意愿和能力受到限制。
《2024年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文献综述》范文
《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文献综述》篇一一、引言金融发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各国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综述,深入探讨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以期为金融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一)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等,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La Porta et al.(1998)通过对全球各国的法律体系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发现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程度等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贸易开放度等方面。
一方面,经济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基础,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和金融机构的壮大。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金融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如工业化的进程中,企业对于融资、并购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贸易开放度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技术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
技术进步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范围,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在改变着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四)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方面。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化传统和教育水平则影响着社会的金融意识和金融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结构类型
• 金融结构可以分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和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间接金融为主
• 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直接金融为主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 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 需要调整金融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方向与政策建议
金融改革方向
• 中国金融改革未来应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 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政策建议
• 政府应继续推动金融创新
• 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 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实证研究显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 金融深化对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05
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内涵与类型
金融创新定义
•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引入新的金融要素或对现有金融要素进行重组
• 金融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 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与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政策建议
• 政府应鼓励金融创新
• 提供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
金融风险防范
• 加强金融监管
• 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06
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德轩: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孙德轩(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我国金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存贷款利差扩大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
本文运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减少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关键词:金融利率市场化路径依赖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路径依赖的形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在其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又形成了一种惯性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在它产生的当初往往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是相容的,因而能支持经济的发展。
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依赖型的路径往往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旧的路径,或结合新的经济发展特点对旧路径进行改造。
当前我国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就面临着既有路径依赖的阻碍作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及整个金融业的改革都至关重要。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有两种形式,即诺斯路径依赖Ⅰ和诺斯路径依赖Ⅱ。
诺斯路径依赖Ⅰ:一旦一条发展路线沿着某一进程进行时,系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历史上关于这些问题所派生的主观主义模型就会增强这一进程。
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进轨迹将允许组织在环境的不确定下选择最大化的目标,允许组织进行各种试验,组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并保护组织的产权,从而引致长期经济增长。
诺斯路径依赖Ⅱ:一旦在起始阶段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在市场不完全、组织无效的情况下,阻碍了生产活动的发展,并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荣的组织和利益集团,那么这些组织和既得利益集团就不会推动现有制度的变迁,而只会加强现有制度,由此产生维持现有制度的政治组织,从而使这种无效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不断得到自我强化并持续下去。
因此,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
我国建国后计划体制下大一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在初期为迅速组织有限资源投入到重点建设中是十分有益的,但在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需求都发生明显变化后,这种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已难从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更不用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了。
其后虽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到目前仍然是以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及其它金融市场虽有发展但仍处于配角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仍相当有限。
根据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的经验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无一不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Maxwell,1995;Khalifa,2002)。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调整金融结构,提高非银行金融的比例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并且能分散经济增长中的风险(Maxwell,1978;Fase&Abma,2003)。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模式一旦确立,就会沿着既定的轨迹和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并产生不断自我强化的趋势,即使有更好的改革方案,也会因为昂贵的沉淀成本及其学习效应、网络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造成的收益递增效应,使既定的路径难以发生改变,形成路径锁定效应,并成为阻碍制度框架变革的保守力量。
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面对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既定金融体制下,既要维持经济增长,又要使银行不致因利率市场化改革而遭受损失。
然而一项成功的改革,不仅取决于目标选择是否正确,还依赖于初始时选择的路径,一旦路径出现偏差,有可能导致无效率的路径依赖发生(彭兴钧,2002),最终导致失败,并且金融行业改革失败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二、我国金融改革路径依赖对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分析(一)金融市场和融资渠道不发达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改革的突破口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
现阶段虽然已建立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但这一市场的利率并不具备权威性。
首先,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一个被分割的市场,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对进场主体资格和融资额度的限制,剥夺了一大批中小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参与这一市场的机会,而这些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是最需要通过市场融通解决资金矛盾的;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资金量相对充沛,理论上讲没有太大资金融通需求,却有资格参与这一市场,因而这一市场利率反映的只是一个在资金向来较充裕的、以大中型银行为主的半封闭市场的、低于市场真实水平的利率。
其次,正因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分割性,割裂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回顾历史,金融结构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手工生产时代的票据融资阶段、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货币融资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本市场融资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第二阶段以银行信用中介为主;第三阶段以证券融资作者简介:孙德轩(1965-),男,山东威海人,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116・学术版2006年第9期为主。
割裂二者的联系,就无法顺利地向资本市场融资过渡,使得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路径依赖得到自我强化。
每个细分的金融市场功能不同,服务的对象也有很大的差别。
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健保守的市场,它只能支持那些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定型的产业,对那些引领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因风险过高且一般没有资产可供抵押,不能提供银行贷款。
而后者正是资本市场的重点。
我国因资本市场不发达而缺少相应的金融支持,在科技创新和风险投资方面一直处于劣势,不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加速产业升级换代,与赶超型的金融发展战略不符,结果只能尾随发达国家,用银行信贷市场持续不断地支持那些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成熟、甚至落后过时的产业,最终沦为世界经济的加工厂,同时还易固化这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的路径。
(二)存贷利差过大从最近几年银行的业务和盈利结构看,银行利润来自于绝大部分存贷利差,中间业务和其它收费业务盈利很少,而国际银行业中来自存贷利差的利润一般不到50%。
按已设定的利率化路径,贷款利率保下限可上浮70 ̄100%左右;而被人为压低的存款利率却基本不动,最多可小幅上浮,在目前CPI指数已达5%左右的情况下,存款实际利率为负致使银行实际平均存贷利差不断扩大,而国际银行业的平均利差一般只有1%左右。
我国银行业如此高额的存贷利差,足以使银行失去创新的动力而更加专注存贷款业务,并想方设法将一切社会剩余金融资源引入进银行,既始终难以改变银行业务单一落后的局面,又不利于金融资源分流,抑制资本市场等其它金融业的发展,加剧了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业中垄断独大的局面。
高额利差还使得银行有倒逼政府的动机。
在当前资本充足率限制下,银行不抑制资本要求的贷款转而选择没有资本要求的政府债券,或替换至那些资本要求低于贷款的资产,宁可冒突破资本比率限制的风险也要发放贷款,原因是高利差诱惑,可稀释不良资产比例。
政府的初衷是让利于国有银行,让其通过高额的利差消化一部分不良资产造成的损失,但是造成了过分保护银行、导致银行业份额过大的落后金融业局面。
同时这种被锁定的金融路径依赖还使得居民没有太多的资产选择余地,只能将资金存入银行,持续不断的新增储蓄又维持了银行的清偿力和流动性,银行的安全性建立在广大资金存入者的利息损失上,并足以使银行对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丧失应有的警惕,反过来又自我强化了这种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依赖。
由此还衍生出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误区,不利于利率的市场化。
如“存款立行”,各分支行及基层机构为完成存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全行动员,完成任务后就给予高额奖励或按比例提手续费,完不成任务则相应扣减工资奖金。
结果是造成存款在各行之间转账,各家银行凭空多付手续费,增加资金成本,还易助长腐败;存款大增后,为追求效益弥补存款利息支出而盲目放贷,形成不良贷款,造成更大损失。
(三)产业导向形成的倒逼阻碍由于担心高负债的企业在利率升高的情况下负担加重,我国政府对贷款利率的放开采取了较谨慎的态度,这种做法虽然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但却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并形成强大的倒逼机制,阻碍了利率市场化。
低利率有利于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等,盈利空间有限但就业容量大,很符合政府短期内求稳定的期望,但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低层次产业的正常运作和维持就业,政府不得不在利率政策上权衡,尽量维持低利率。
RossLevine(1997)认为金融对经济的增长有两个重要因素: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目前我国有相对充足的资本但缺乏技术创新。
Masahiro(1990)模型证明,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应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同时有力地控制货币供给,在第二阶段则再逐步降低存贷款利率。
我国虽然没有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但也未能有力控制货币,相反却在目前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自主、固定汇率的“三难困境”中因外汇占款对冲而被动地投放大量的货币,同时利率调整也受制于美元利率政策而被迫维持低利率。
过多的货币主要流向了银行体系,银行又将其主要投向了这些低层次的产业,固化了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
(四)金融体系市场化低不同的初始条件决定了金融发展可能存在不同的路径依赖,Patrick(1966)区分为“供给引导型”和“需求引导型”两大类。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居主导地位。
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供给引导型金融的发展,为利用有限的资源支持那些国家急需的项目和更有效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当经济发展进程转为稳态增长阶段后,需求尾随型的金融发展会居主导地位,此时政府在金融活动的作用应及时淡出,让市场引导需求,否则会阻碍需求尾随型金融的产生,形成新的金融压抑。
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以银行为主的、政府主导的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路径,由于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因而作为商业银行本身既要控制信贷规模,又要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并且还要保证企业的发展与贷款到期时能按时收回。
这种路径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微观基础,依靠国家扶持和强制力。
由于政府对经济金融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型金融的自发产生,使得经济越发展越离不开供给引导型金融,但若短期内迅速放弃供给引导型金融,则经济可能会出现大的衰退,转轨成本会很高。
三、消除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路径依赖的措施(一)改善微观基础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是广大的企业和居民个人,应充分考虑其承受和适应能力。
最近几年,个人投资融资业务逐渐兴起,对利率变化的弹性较大,风险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而企业在强大的资金需求压力下,对利率变化的弹性较小,对银行而言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