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唐家坞组的微古植物及其时代_方晓思
浙江省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浙江省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通过总结分析矿区勘查工作成果,对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体地质特征,赋存规律,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化蚀变等特征进行了评述,对矿(化)体的成因及找矿标志和方向有了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找矿标志0 前言陶家坞钨多金属矿区属临安市於潜镇管辖,位于於潜镇北西15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19′45″,北纬30°12′45″。
通过普查工作,主要对矿区花岗闪长岩体、岩株内部及周围发现的含钨矿化体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对矿区的成矿模式、成矿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成矿有力部位进行了工程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华埠新登陷褶带中段的龙源村—陈村隆褶束一部份。
昌化一平公山向斜构造带南西段偏南东部。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中矿区位于“浙北成矿带岛石坞—仇山成矿区七里垅-乌金山钨钼金银C类成矿远景区(Ⅲ1-Ⅳ3-Ⅴ8)”东端,主要矿种为钨、金、银、钼。
该区花岗闪长岩类岩株是基本控矿因素,形成斑岩型钨钼(铜)矿床,泥质灰岩接触带部位形成接触交代型矿化和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带矿化。
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本区属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系的于潜组(O3yu)、黄泥岗组(O3hn)、砚瓦山组(O3yw)、胡乐组O1-2hl)、宁国组(O1n)、印渚埠组(O1y),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下奥陶统印渚埠组(O1y):为灰黄色-灰绿色钙质泥岩,上部夹数层瘤状灰岩小透镜体。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侧,本组在陶家坞一带见有绿帘石矽卡岩,分布在该组以及组内钙硅质岩中。
下奥陶统宁国组(O1n):为灰黑色含炭硅质页岩、粉砂质泥岩,,平行微细层理比较发育。
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东侧。
中下奥陶统胡乐组(O1-2hl):灰白色-灰黑色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东侧石井坞口一带,大致呈南北向展布,另在陶家坞出露,呈近椭圆形。
紫苏文化调查报告
01
从历史、文学、艺 术到日常生活,紫 苏都扮演着不可或
缺的角色
02
它不仅是一种有价 值的植物,更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象征
03
6
紫苏的现代应用 与未来发展
紫苏的现代应用与未来发展
紫苏的现代应用
在当代,紫苏除了在烹饪和保健 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外,还在其他 领域找到了新的应用。例如,紫 苏油被发现在护肤和美容产品中 具有保湿、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 果,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此 外,紫苏的提取物也被用于制作 香料和草药药品
结论
总的来说,紫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 忽视的。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赢得 了人们的喜爱,并在历史、文学、艺术和生 活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 ,紫苏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它将不仅继 续在烹饪和保健中发挥其作用,还将在其他 领域找到新的应用
-
THANKS!
xxxxxxxxx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67 LOREM
10 LOREM
4
紫苏的文化象征
紫苏的文化象征
0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紫苏被赋予 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既有清新的香气,又有强大的药
02
用价值,这使得它成为纯洁和力量
的象征
同时,紫苏的种子是顽强的,即使
03
在严寒的冬季也能生存,这使得它
成为坚韧和不屈不挠的象征
5
结论
结论
通过对紫苏在中国文 化中的多方面应用的 探讨,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
2
紫苏的历史与文 学
紫苏的历史与文学
紫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便描绘了妇女采集紫
"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_孙淑芬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孙淑芬(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摘 要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共500余粒,计18属34种,其中Pirea apertura 为新种。
其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田河组,由于光线充足、盐度正常、水能较高、营养物质丰富,单细胞浮游藻类大量繁衍,以个体较大,表面纹饰较复杂的分子为主,并伴有腹足类及海百合茎的出现。
吊床沟组,由于气温干燥,盐度高,微古植物仅适应那些结构简单,个体小,膜壳厚而坚密的种类才能繁衍。
本区微古植物特征表明与波罗的海区关系密切。
关键词 微古植物群 奥陶纪 湖北郧西1 前 言1992~1995年间在鄂西北从事1∶5万杨家村幅填图工作中,测制了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图1 化石产地图Fig .1 Sketch map show ing fossils locality 本文发表的研究成果系1∶5万杨家村幅填图成果的一部分。
参加研究的人员还有秦正永、王长尧、牛绍武、王俊连、袁桂邦和李长民等作者:孙淑芬,女,1949年生,副研究员,从事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邮编:300170地 球 学 报第20卷 第1期ACT A GEOSCI EN T IA SI NICA Vo1.20No .11999年 2月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eb .1999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图1),系统采集了古生物化石标本及微古植物样品。
其中微古植物样品采自新鲜露头,每个样品约500g 。
室内以浸解法为主、磨片法为辅分析处理样品,从中获得微古植物个体500余粒。
经鉴定计,有18属34种(表1),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探讨奥陶纪古地理环境及多重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证据。
表1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垂直分布及丰度Table 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abundance of micropalaeophytesof Ordovician in Yunxi ,Hubei统微组 古 植 物下统中统水田河吊床沟统微古植物组下统中统水田河吊床沟Ba ltis phaer idium dubium Volk .,1968a Pirea apertura sp .nov .r B .brevituberculatum Kjellstrom ,1971a Polythr ichoides lineatus Hermann ,1974rr B .c erin um Volk .,1968a c Ps eudozonosphaera nucleolata S in ,1978r Leiosphaer idia baltica Eisenack ,1958rr P .asperella Sin et Liu ,1978rL .tentativu m Volk .,1968c S atka colon ialic a Jankanskas ,1979c L .densa (Tim .)Sin et Liu ,1978r S iphonophycus capifaneum Nybery ,1984c rL .minor (Schep .)As .,1976c S .kesfron Schopf ,1968cLophom in uscu la pr ima Naum ,1960c S ymp lass ophaerid ium tu mid ulum Tim .,1959c Lophosphaeridium acietatu m Sin et Liu ,1978cS yns phaer idium c ong lutinatum Tim .,1959c c L .yichangens e Sin et Liu ,1978ccTrachymin us cula tenella Liu ,1978cMicrhystridium tornatum Volk .,1968a T .microrugosa Naum .,1961c M .m inu tu m Dow nie ,1982a Trachysphaeridiu m incrass atum S in ,1973c c M .henry Paris et Deunff ,1970aT .sim plex S in ,1962c c Microconcentrica subc oalita Tim .,1966c T .p lanu m Sin ,1973c M .indup licata Liu et Sin ,1973cr T .minor Liu ,1973r Nos tocomorpha prisca Sin et Liu ,1978r T .minor Liu ,1973Nuc ellos phaeridium foveu m Yin ,1985rTylosphaerid ium indu ratu m Sin ,1978ca -丰富,标本数>40;c -常见,标本数10~40;r -稀少,标本数<102 化石产出层位湖北郧西奥陶系由下而上分为下统水田河组(O 1s ),中统吊床沟组(O 2d )和上统两岔口组(O 3l )。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3(022)007【摘要】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tudoolithidae fam.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gen.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sp.nov.,Elongatoolithuschichengshanensis sp.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总页数】9页(P512-520)【作者】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浙江省天台县桐柏电力工程管理局,浙江,天台,317200;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5.81【相关文献】1.浙江天台盆地发现恐龙蛋一新蛋科化石 [J],2.为了恐龙蛋化石地质研究的完整性—西峡严厉打击盗挖贩卖恐龙蛋化石侧记 [J], 丁俊良;忻建军;等3.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J], 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4.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略论恐龙绝灭问题 [J], 周世全;冯祖杰5.略谈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的特点与价值──兼论恐龙绝灭的原因 [J], 君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的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
第42卷第4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42No.42019年12月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Dec.2019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的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任玥,时国*,乔丹,陶菁(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摘要: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上段产三叶虫化石3属6种:Hunanocephalus sp.,Hunanocephalus ovalis ,Hunano-cephalus (Duodingia)constricatus ,Sinolenus sp.,Shabaella jiangshanensis ,Shabaella convexa 。
Hunanocephalus 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Hunanocephalus -Husuaspis 带的典型分子,可以与同期湖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的Hunanocephalus 带、四川秀山水井沱组的Sichuanolenus 带进行对比。
Sinolenus 和Shabealla 两属则见于湖南龙山沙坝的水井沱组和石牌组,荷塘组和该两组的所属时代相当,属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
荷塘组结合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石煤层和磷块岩组成,含小壳化石和藻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静水滞留海盆地;上段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硅质页岩,三叶虫化石主要产于粉砂岩与硅质页岩中。
粉砂岩以及页岩主要呈灰色、灰白色或者灰绿色,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有连续的韵律层出现,三叶虫化石未见明显的弯折或破碎,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水体较深呈弱还原性,反映出早寒武世荷塘组上段为陆棚斜坡相台地环境。
关键词:三叶虫;寒武系;浙江江山;荷塘组;沉积环境中图分类号:Q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19)04-0282-09收稿日期:2019-05-08资助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XJG-17-6-19)”;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古生物学’课程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作者简介:任玥(1996-),女,硕士研究生,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E-mail:ry6105260720@;*通讯作者:时国(1978-),男,副教授,从事沉积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E-mail:gshi@。
发现于泰顺的5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发现于泰顺的5种浙江新记录植物刘西;郑方东;张芬耀;林莉斯;叶喜阳【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17(044)002【摘要】报道了近来发现于温州市泰顺县的5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f.)(兰科Orchidaceae)、钮子瓜(Zehneria bodinieri (H.Lév.) W.J.de Wilde & Duyfjes)(葫芦科Cucurbitaceae)、大齿报春苣苔(Primulina juliae (Hance) Mich.M(o)ller & A.Weber)(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果俞藤(Yua austro-orientalis (Metcalf) C.L.Li)(葡萄科Vitaceae)和圆叶母草(Lindernia rotundifolia (L.) Alston)(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Calanthe mannii Hook.f.(Orchidaceae), Zehneria bodinieri (H.Lév.) W.J.de Wilde & Duyfjes (Cucurbitaceae), Primulina juliae (Hance) Mich.M(o)ller & A.Weber (Gesneriaceae), Yua austro-orientalis (Metcalf) C.L.Li (Vitaceae) and Lindernia rotundifolia (L.) Alston (Scrophulariaceae) were reported as fiv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found in Taishun County.The voucher specimens are preserved in the herbarium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JFC).【总页数】4页(P198-200,227)【作者】刘西;郑方东;张芬耀;林莉斯;叶喜阳【作者单位】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浙江杭州310020;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办公室, 浙江临安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相关文献】1.发现于宁波的7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J], 傅晓强;马丹丹;陈征海;李修鹏;李根有2.发现于宁波的7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J], 傅晓强;马丹丹;陈征海;李修鹏;李根有;3.发现于宁波的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J], 叶喜阳;马丹丹;陈征海;金水虎;李根有4.发现于金华的浙江省卫矛科植物新记录 [J], 陈坚波;李根有;李华东;叶喜阳5.发现于浙江的2种归化新记录植物 [J], 郑子洪;陈锋;陈坚波;谢文远;陈征海;李根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浙江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考察
浙江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考察吴晓芹孙仁强尹仙沈梦薇(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通过对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的考察,我们小组就常见蕨类植物的进行了细致的认识,编制了西天目常见22种蕨类的检索表,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其中8种蕨类的光和效率及最常见的贯众在5种不同环境下的光和效率。
关键词蕨类植物西天目山环境光和效率享有“天然植物园”与“大树王国”的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物种丰富,蕨类植物大约有。
在现代植物中蕨类与种子植物相比只不过是一个较小的类群,所以很多人就忽略了其在自然中的重要的作用。
但蕨类植物曾有其辉煌的过去,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于演化过程中,蕨类植物是首先征服陆地生态环境的先锋植物类群,同时也为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奠定了种源与环境基础。
在现在,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仍有直接与间接的密切联系。
例如:药用价值(贯众),食用价值(蕨菜),农业(满江红—由于满江红通过与蓝藻共生作用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具肥田作用),园艺蕨类(翠云草),工业(石松的孢子),指示作用(盲萁等蕨只能在某种特殊环境生长)。
蕨类植物中的一些类群耐干旱、耐贫瘠,是荒坡绿化的先锋植物,也发现凤尾蕨植物Pteris spp具有富集重金属元素的作用。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自然概况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北纬30°20’,东经119°25’,是皖南黄山山脉的分支,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西天目山中汇集2000余种植物,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38种。
本课题主要就浮玉山庄到火焰山路段及太子庵、禅院寺等地蕨类植物的观察。
2.野外调查方法我们在实习第二、三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认识植物,第四天开始小组内小课题-常见蕨类植物的考察。
我们沿着浮玉山庄一直到火焰山的公路旁,及林间等地方进行实地取样考察。
我们对常见的22种蕨类植物做出了检索表,方便我们认识、了解蕨类。
映晚霞的诗句
《访李卿不遇》
钱起〔唐代〕
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
门前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莫春》
赵雍〔元代〕
绿阴庭院碧窗纱,半卷珠帘映晚霞。
芳草萋萋春寂寂,东风吹堕落残花。
《西湖春日戏赠潘景升》
柳应芳〔明代〕
武林门外正春华,十里空湖带浅沙。
夹岸楼台千佛地,隔城箫鼓万人家。
青丝游骑乘朝日,红粉回舟映晚霞。
莫讶刘郎归未得,六桥芳树半桃花。
《题山水图》
吴澄〔元代〕
远树疏林映晚霞,江心雁影度平沙。
谁人写我村居乐?付与岩前处士家。
《菊》
唐文献〔明代〕
西苑宸游地,东篱菊已花。
当年誇野色,此日丽天葩。
轻白凌寒露,深红映晚霞。
秋英疑可茹,无复楚人嗟。
《醉梅》
释函是〔明代〕
暗香偏在野人家,鹤过寒空映晚霞。
洁白却宜微著酒,不妨篱落自疏斜。
四川綦江观音桥志留纪微体古植物
四川綦江观音桥志留纪微体古植物
方晓思
【期刊名称】《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卷),期】1989(6)3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微古植物产于四川綦江观音桥志留纪剖面中的龙马溪组、桥沟组,石牛栏组、韩家店组,共有26属79种。
本文只描述其中1个新种Unellium hanjiadianense。
通过对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分析,揭示出该剖面各组所含藻类繁衍的特点,并根据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将龙马溪组、桥沟组、石牛栏组划归Llandoverian(兰多维列阶),韩家店组定为Wenlockian(温洛克阶)。
【总页数】10页(P301-310)
【关键词】志留纪;微体古植物;綦江观音桥
【作者】方晓思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3.84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第三系—白垩系古微体植物,动物群 [J], 金小凤
2.四川冕宁冶勒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微古植物的发现及意义 [J], 陈玉禄;邓强
3.前寒武纪微体古植物化石的采集和处理 [J], 孙淑芬
4.海南岛西部“军营群”发现志留纪微古植物化石 [J], 刘月清
5.河北宽城长城系下部页岩相微体古植物群及其与邻区的对比 [J], 阎玉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西早寒武世牙形类及高肌虫
浙西早寒武世牙形类及高肌虫岳昭;何圣策【期刊名称】《微体古生物学报》【年(卷),期】1989(6)3【摘要】浙江江山荷塘组下部发现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 cultrata Missarzhevsky,Jiangshanodus carinatus gen.etsp.nov.,J.triangulus(Mambetov et Missarzhevsky)等及具磷质壳的高肌虫化石。
在平行不整合于荷塘组之下的灯影组顶部发现Olivooides等化石。
荷塘组底部的动物群可与哈萨克斯坦小卡拉套下寒武统阿特达班阶上部的第4化石带(Rhombocornicullum cancellatum带,含Cambroclavus层)对比。
在时代上它应属早寒武世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
荷塘组中所含三叶虫Hunanocephalus ovalis Lee也可证实这一结论。
灯影组顶部的Olivooides等化石则应属早寒武世梅树村早、中期。
在荷塘组与灯影组之间缺失梅树村晚期至筇竹寺早期沉积。
【总页数】12页(P289-300)【关键词】早寒武世;牙形类;高肌虫【作者】岳昭;何圣策【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浙江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3.85【相关文献】1.早寒武世高肌虫的繁殖策略 [J], 段艳红;2.四川秀山早寒武世高肌虫新材料 [J], 李勇3.论中国早寒武世原牙形类和牙形状化石--分类评述和地层意义 [J], 钱逸;李国祥;朱茂炎;Michael STEINER;Bernd-D ERDTMAMN;冯伟民;蒋志文4.中国早寒武世高肌虫的最新研究——评介《A Monograph of Bradorrid Arthropod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of Southwest China》 [J], 蒋志文5.中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高肌虫Kunmingella douvillei的等比发育 [J], 焦德光;田应贵;赵云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良渚保护大事记
19591981195619612002浙江省文物考古所设立吴家埠工作站夏鼐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吴家埠遗址发掘全景良渚古城城内勘探塘山猫儿弄遗址良渚遗址群遗址分布图西城墙白原畈段发掘现场对城址区10.8 km 2范围进行全面勘探,确认良渚古城外城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大规模揭露莫角山、姜家山、池中寺等城内遗址,持续对城址区以外进行全面勘探2009201320142020水利系统高坝组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挂牌第一阶段(1936—1985年)单体遗址保护良渚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一等文物保护单位良渚遗址被浙江省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浙江省政府颁布《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浙江省良渚遗址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颁布《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199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遗址群——莫角山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渚遗址群——反山墓地杭州市政府公布《良渚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7—2035》浙江省政府颁布《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20132017施昕更(左)与董作宾(右)在棋盘坟遗址1987第二阶段(1986—2005年)大遗址保护2001年,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良渚保护大事记夏鼐(1910—1985年)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3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清理姜家山M1出土玉器20092015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良渚考古遗址公园被列为2010莫角山发掘现场反山遗址发掘现场瑶山遗址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图片来源: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我国森林薇菜研究进展
薇菜 , 学名紫萁( O s mu n d a j a p o n i c a T h u n b . ) , 紫
萁科( Os mu n d a c e a e ) 、 紫萁 属 ( Os mu n d a ) 多 年 生 真 蕨
植株。
2 薇 菜的生态学特征
类植 物[ 1 ] 。据 考 证 , 薇 菜 中 的“ 薇” 字 源 于《 本 草 纲 薇菜为东亚分布种 , 喜散射光 , 主要生 长于 山地 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土壤或沙壤 中E s - 6 3 , 常长于 目》 、 《 中国高等植 物图鉴 》 、 《 中国农 业百科全书 ・ 生 林荫下 、 物卷》 , 原指豆科植 物的大巢菜 ( V i c i a s a t i v a L . ) , 但 半 阴坡 或 阴 坡 沟 坎 边 、 林缘荒 地 、 田坎 边 、 沼 泽 区两 由于古 诗句 中曾将 “ 薇” 误称为紫萁 , 后该 名 称 就 被 一 侧 、 山洼 、 溪、 沟 边等 地 , 并常与杨梅、 山苍 子 、 芒萁 、 马 尾松 、 杜鹃、 狗脊 等伴生[ 7 ] 。罗 世 家[ 。 ] 指 出, 温度、 光 直延用下来I 2 ] , 现在人们俗称“ 薇菜” 即指紫萁。 有 关 薇菜 的研 究 和开 发 最 早 源 于 日本 , 我 国始 于 照强 度 、 土壤 酸碱 度 为影 响 薇 菜 生长 与 分 布 的主 导 因 2 0 世纪 8 O 年代初 , 是在 日本 大量进 口中国薇菜 的带 子 。有研究表 明, 薇菜主要生长于 p H值 5 . 7 ~6 . 3 、 动下发展起来 的。近 3 O 年来 , 国内学者对 薇菜生态 郁 闭度 0 . 3 ~0 . 6林下 L 8 j 。 学、 繁殖栽培等单方面 的研究较多 , 但有关 综述方面 从地理区划来 看 , 我 国薇菜大多分 布在南方 , 北 的报 道很 少 , 开 展 我 国森 林 薇 菜 综 述 性 研 究 非 常 必 至秦岭南坡 , 南至两广 , 西起 云贵交界 区和川西地区 , 要 。现针对我国森林薇菜生物学 、 生态学、 营养学、 药 东到沿海各地 , 均有分布 , 且尤 以湖北、 湖南、 江西、 贵 用成分与功效、 繁殖栽培 、 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作 州 、 四J i I 等省山区分布最多; 从海拔梯度来看 , 我 国薇 综述 。 菜在 3 0 0  ̄2 4 0 0 m 山 区均有 分 布 , 但尤以 8 0 0  ̄1 2 0 0 m海拔梯度 内生长最好、 品质最优 。 1 薇 菜的生物学特征 薇 菜植 株 高 3 O ~1 0 0 c m, 叶丛 生 , 有 营养 叶 和孢 3 薇菜 的营养成分 子叶之分[ , 营养叶较 大, 高6 0 " - " 1 0 0 c m, 具长柄 , 二 薇菜富含多种蛋 白质、 氨基酸 、 维生素及 K、 c a 、 回羽状复叶 , 深裂 , 长圆状披针形 ( 北方薇菜) 或 三角 P 、 S e 、 C u 、 Mg 、 Z n 、 F e 等微量元素 , 其人体必需氨基酸 状 阔卵形( 南方薇菜) , 簇 生于根茎顶端 , 直立或斜生 , 和蛋 白质 含量 堪 比香菇 、 木耳 、 竹 荪 等多 种名 贵 山 偶 有 叉状 分 枝 [ 4 ] 。孢 子 叶 生 长 粗 壮 , 羽 片 状 长 圆形 , 珍[ 9 ] 。研 究表 明 , 薇菜 干 制 品 含有 1 9种 氨 基 酸 , 其 中 叶背面沿 中脉两侧密生褐色孢子囊 , 囊内着生孢子 。 8 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 且以谷氨酸含量最高 , 微量元 薇菜生长要经过 2个世代 : 原叶体世代和孢子体 素中钾含量最高口 。 ’ 。吴三桥等【 n ] 亦指 出, 薇菜 中人
浙江古银杏
浙江古银杏
徐江森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
【年(卷),期】2000(000)006
【摘要】据《中国植物志》考证:银杏这一中生代的孑遗植物,地球上唯一分布点就在浙江西天目山。
又据前林业部统计,我国500年以上银杏仅180株,浙江就有近百株(江山市就有19株)。
1983年,据临安市林业部门调查,西天目山有240株古银杏,胸径在1米以上的银杏树有8株。
最大的一株在天目山腰,树龄1400年,树高达28米,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徐江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950.3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古银杏资源调查与生长特性分析 [J], 孙立民;刘晓静;邢世岩;吴岐奎;王萱
2.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八都岕“古银杏长廊”为例 [J], 荆新卫;许佳凤;马军山
3.浙江古银杏 [J], 徐江森
4.树干腐烂空洞古银杏移植技术——以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树干腐烂空洞古银杏移
植为例 [J], 曹金水
5.古银杏树的复壮与保护--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古银杏树复壮为例 [J], 武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淳安县古树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314淳安县古树资源调查与分析郑新建1汪圣礼1宋唯真1*刘敏1杨晓锋1华懿璇2吴迟庆1方根深3(1淳安县林业局,浙江淳安311700;2淳安县梓桐镇人民政府,浙江淳安311711;3淳安盛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淳安311700)摘要在对淳安县古树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古树资源总量、树种、生长因子、分布格局等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淳安县共有古树4744株,其中散生古树2260株,群状古树2484株;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294株,二级古树946株,三级古树3504株;古树隶属于39科65属96种,树种起源古老残遗成分多,地理成分多样,分布型以热带和温带为主,中国特有成分少,珍稀古树有10种459株;古树树高10~25m 区段共3865株(占81.47%),胸围100~399cm区段共3979株(占83.87%),平均冠幅5.00~14.99m区段共3255株(占68.61%);树龄100~299年区段共3504株(占73.86%),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树15株;古树水平分布以淳安县西南部和西部数量较多,乡镇分布以汾口镇古树最多;垂直分布海拔区域100~199m古树最多,共2107株(占44.41%)。
关键词古树;资源总量;树种特征;生长因子;浙江淳安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145-06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n Chun′an CountyZHENG Xinjian1WANG Shengli1SONG Weizhen1*LIU Min1YANG Xiaofeng1HUA Yixuan2WU Chiqing1FANG Genshen3(1Chun′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Chun′an Zhejiang311700;2Zitong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Chun′an County,Chun′an Zhejiang311711;3Chun′an Shenglin Forestry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Chun′an Zhejiang311700)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n Chun′an Count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n the locality,such as total resources,ancient tree species,growth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4744ancient trees in Chun′an County,among them,there were 2260scattered ancient trees and2484clustered ancient trees.According to protection class,there were294first-class ancient trees,946second-class ancient trees and3504third-class ancient trees.The ancient trees belonged to39 families,65genera and96species.There were many ancient remnants of origin,geographical elements were diverse,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mainly tropical and temperate.There were few unique ingredients in China,and there were459rare ancient trees belonging to10species.There were3865ancient trees(81.47%)in the height range of10-25m,a total of3979ancient trees(83.87%)in the chest circumference range of100-399cm,a total of3255ancient trees(68.61%)with an average crown width of5.00-14.99m.There were3504ancient trees in the age range from100 to299,accounting for73.86%,and there were15ancient trees over1000years old.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trees was the largest in the southwest and west of Chun'an County,Fenkou Town had the most ancient trees. There were2107ancient trees with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100-199m above sea level,accounting for44.41%.Keywords ancient tree;total resource;tree species characteristic;growth factor;Chun′an Zhejiang第一作者郑新建(1973—),男,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学期】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4月试题
【关键字】学期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4月)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郑培凯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到唐代,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
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会使表面的沫饽不匀。
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
江西省新元古界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_宋志瑞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第24卷 第2期2003年 RESOURCES SU RVEY&ENVIRONM EN T Vo l.24 N o.2文章编号:1671-4814(2003)02-082-07江西省新元古界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①宋志瑞,楼法生,文子才,黄志忠,徐顺国,凌联海(江西省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330201)摘要:江西省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近年来在1∶5万区调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资料。
通过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共计发现微古植物化石52属111种,按地层区划及不同时期又可划分为9个微古植物组合。
本文概述了各组合特征,同时结合区域地层及同位素年龄资料进行了对比讨论。
关键词:新元古代;微古植物组合;江西省中图分类号:Q913.84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江西省新元古代地层见于赣北、赣南及赣西地区,沉积物以碎屑岩为主,上部见碳酸盐岩及硅质岩。
江西省地矿厅(1997)将其分别归属于扬子地层区和东南地层区。
前人已对赣北地区和皖南部分地区前震旦纪地层中丰富的微古植物进行过整理总结[1~3]。
江西省及皖南青白口纪至震旦纪地层中采获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共计有52属111种,其产地见图1。
本文着重对该段地层中微古植物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并结合区域地层层序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划分为5个相对时期9个微古植物组合。
2 微古植物组合特征江西省新元古界微古植物分子的产出层位见表1。
以下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将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分别叙述如下:2.1 青白口纪晚期组合见于扬子地层区的广丰县罗村组及东南地层区的分宜县上施组中。
2.1.1 广丰县罗村组微古植物组合组合见有16属30种。
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坚密、薄壁)光球藻、雾迷山糙面球形藻,粗面球形藻多种(简单、厚缘、薄壁、厚壁)、瘤面球形藻、刘老碑球形藻、厚缘球形藻、拟环球形藻、巢面球形藻、片藻等;少量和个别为其它分子。
①收稿日期:2002-03-04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景德镇市幅南昌市幅上饶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01300002091)第一作者简介:宋志瑞(1964~),男,江西丰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层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在路上》之余杭塘栖琉璃叶底黄金簇
《在路上》之余杭塘栖琉璃叶底黄金簇
徐家钏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09(000)014
【摘要】@@ 说来也怪,还没哪一种水果是因了名字而让人心生欢喜的,唯此"枇杷"是也.而"枇杷"之名的由来的确叫人费解.难怪号称"江南四大才子"的明代大画家沈周也会留下"满城丝管尽开花"的笑柄而贻笑大方.当然,我们自不必去究结于此"枇杷"而非彼"琵琶"的争论中去,单是那"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的可人之处,就足以让我们趋之若鹜.于是,那离杭州主城咫尺之遥的余杭塘栖便成了一啖其味的首选之地.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徐家钏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杭州市余杭区塘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塘栖职业学校 [J],
2.体育中考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二中为例 [J], 余伟彦;
3.病死动物处置"升级版"——记余杭区塘栖镇病死猪处理模式转变 [J], 朱建芬; 朱建伟; 姚国忠
4.余杭塘栖:"以约定序"促成疫情联控精准化 [J], 郎一舟
5.余杭塘栖:“以约定序”促成疫情联控精准化 [J], 郎一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