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123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桃花源记》
2020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2020年长春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0分)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参考答案:11.晋代(东晋).陶渊明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1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2020年黔东南课改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8分)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 ⑵同“邀”邀请(1分)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020年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
第篇(东晋·陶渊明)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课;◎语文八下第课;◎苏教九上第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为桃源的出现做了充分而自然的铺垫。
(开端)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ǎ)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á),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写“桃花源”中的田园风光和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
(发展)第②段:写渔人所见桃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理想中的社会与现实生活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以此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第③段:写桃源中人初见渔人的惊异和后来设宴款待渔人的场景,反映了桃源中居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重庆市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要点
重庆市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古诗词,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
2.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文言文,并能正确的默写、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段)。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5.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10篇):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八年级上册1.三峡2.记承天寺夜游3.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1. 马说2. 送东阳马生序3. 小石潭记4.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1.出师表九年级下册1.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论语十则》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初二文言文部分)精读理解全国通用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初二文言文部分)精读理解全国通用咨询题梳理八年级上册1、«桃花源记»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觉——访咨询——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刻先后。
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点。
〔2〕豁然爽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模样。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受明朗。
〔3〕无人咨询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咨询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咨询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模样。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枯萎的暮春天气。
明白得背诵;〔1〕本文中描画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特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静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表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表达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咨询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咨询今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摸索、〔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讲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0《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0《桃花源记》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答案]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2.阅读全文,分条概括桃花源奇异在何处?[答案](1)景奇:桃花林的美景奇、桃花源内安宁富足;(2)人奇:桃花源人长期与世隔绝,衣着也跟外界相同;(3)踪奇:即使做了标记,也再也无法找到桃花源。
3.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而“未果”,有什么作用?[答案]①说明桃花源只是作者想象的,是作者心中向往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期盼可以找到像桃花源这般和平宁静、生活富足、没有战乱的地方;③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引入故事,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颇具神秘色彩。
4.有人说:“桃花源是世外桃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人人向往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美”在何处?[答案]第一,美在自然环境。
有“中无杂树”的桃花林,有潺潺的流水,有“仿佛若有光的山的小口”,给人一种神秘之感;第二,美在安静自足。
在这个小农社会里,生活安康,心情舒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三,美在人情纯朴。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利害的争夺,人情关系很是和谐。
对外人没有猜忌,没有戒备,来了外人,家家户户热情招待。
第四,美在神秘不可寻。
这样美好的境界,是神秘的。
刘子骥则实有其人,把这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写出来!强调其真实可靠,但就是这个刘子骥,也没有能进入世外桃源。
还有诸如:美在远离战乱,不知时事之祸;美在摆脱行政管理;美在从容自如的心态……1.作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当时能否实现?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能实现。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分析桃花源人看到渔人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x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
第10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9课;◎语文八下第22课;◎苏教九上第19课。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第三部分(第④⑤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可得其途的种种情景,表明桃源虽好,终是梦境。
(结局)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文章解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若有光(2)仿佛..古义:今义:似乎,好像(3)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邑人来此绝境(4)率妻子..古义: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魏晋(5)无论..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标记,在句中的意思为:(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4.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②中.无杂树(2)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闻:①鸡犬相闻.②村中闻有此人③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出:①不复出.焉②皆出酒食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迷(7)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5.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英:(3)渔人甚.异之甚:其林复:(4)复.前行,欲穷..欲:穷:(5)林尽.水源.尽:源:(6)便得.一山得:(7)仿佛若.有光若:人极:(8)初极.狭,才通..才:通:(9)土地平旷.旷:俨然:(10)屋舍俨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2)悉.如外人悉:垂髫:(13)黄发垂髫..(14)乃大惊.惊:(15)具.答之具:(16)设.酒杀鸡作食.设:食:咸:(17)咸.来问讯..问:讯:(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绝:间:(19)遂与外人间隔..隔:(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延:(21)停数日,辞.去.辞:去:(22)此中人语.云语:(23)不足.为外人道.也足:道:(24)既.出,得.其船既:得:(25)便扶向.路扶:向:(26)及.郡下及:(27)诣.太守诣:(28)寻向所志.志:(29)欣.然规.往欣:规:(3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津:6. 文言虚词(1)(2)之(3)其(4)屋舍俨然.(5)不复出焉.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八下10桃花源记(含解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品味作品的语言,抓住富有表现力并彰显内在情韵的语言,仔细揣摩,深入体味,感受文章的内在意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方面溪水虽长,但渔人一路行来,景致奇绝,所以并不嫌其长,一路上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便到了山前;另一方面通过溪水,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通过溪水之美之长,为桃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
“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中无杂树”,不难想象桃花盛开的时候,漫天铺开,如火如霞,绚丽美艳的景象,令人既陶醉又震撼。
“芳草鲜美”中“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望之身心俱醉。
在芳草的映衬下,“落英缤纷”,飘若红雨,美不胜收。
作者也正是通过层层渲染铺垫,有意识地一步步“成就”桃花源的意蕴。
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看似简单,意蕴却十分丰厚。
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故而只说“一一为具言所闻”。
后半句“皆叹惋”只三字,但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是安泰谐和……种种对比,蕴含其间。
愈读而感慨愈多,意味愈深。
故事复述渔人捕鱼发现了桃花源,进入后看到一派美丽祥和景象。
渔人做客其中,受到桃花源人的热情款待。
出来后再寻桃花源,已不见踪迹。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 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F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F______________②中.无杂树F ______________②屋舍.俨然F ______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F(《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④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⑤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______________(3)闻:①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②闻.之,欣然规往F ______________③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______________④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F ______________②设酒杀鸡作.食F ______________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④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⑤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5)出:①不复出.焉F ______________②皆出.酒食F ______________③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⑤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⑦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②遂.迷F ______________②寻.病终 __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__(2)夹岸数.百步数F:______________(3)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英:______________缤纷:______________(4)复.前行,欲穷.其林复F:______________穷:______________(5)林尽水源.源:______________2018(6)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___(7)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8)复.行数十步复F:_____________(9)豁然..开朗豁然:____________(10)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F: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2019(12)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__(13)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14)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15)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_(16)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F:_____________(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______________2017(19)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间:_____________隔: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F:_____________2013延:_____________(22)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2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_______足: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24)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25)及.郡下及:______________(26)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27)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28)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 (2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津: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________(1)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①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②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2)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④具答之. ______________⑤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①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3)其②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__(4)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5)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①乃.大惊 ______________(6)乃②乃.不知有汉20182014 ______________(7)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8)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9)问今是何.世 ______________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10)也②高尚士也. ______________(11)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全览(注意加点字的写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桑竹之属:类。
6.鲜美:新鲜美好。
7.缘:沿着,顺着。
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9.咸:全,都。
10.穷:尽。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延:邀请。
14.不足:不必,不值得。
15.扶:沿着、顺着。
16.向:先前的。
17.处处志之:做记号。
18.规:打算,计划。
19.寻病终:随即,不久。
20.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21.未果:没有实现。
22.诣:拜访。
23.叹惋:感叹惋惜。
24.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5.妻子:妻子儿女。
26.具:详细。
27.才:仅仅,只。
2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3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2020年《桃花源记》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2020年《桃花源记》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30广东省〔0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咨询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咨询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讲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咨询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郡下,诣太守,讲如此。
10.依照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觉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查找时依旧〝□□□□〞。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能够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3分〕答案:9.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觉桃花源的〕这番经历10.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假如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确实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2020 高分突破 中考语文--2.课内外文言文·考前抢分组合特训
课内外文言文组合特训(二)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 析问题,导致他们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B.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 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主观臆断。
C.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D.本文文笔简约精粹,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故 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陋室铭》开篇即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 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清,极为 简陋。
C.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 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 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D.用孔子的话收束全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 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答案:B 【解析】作者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喻恬淡之心,又 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 活状态。
亵: 亲近而不庄重 (9)陶后鲜.有闻 鲜: 少 (10)宜.乎众矣 宜: 应当
课内外文言文组合特训(三)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 分) 河中石兽 纪昀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07《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课文及课下注释(见文件末图片)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2、相关知识: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
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三、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二)、文章脉络1.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桃花源记》《南阳刘驎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桃花源记》《南阳刘驎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桃花源记》《南阳刘驎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一)古文阅读(11分)甲文:《桃花源记》节选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南阳刘驎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
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
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
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
②阳岐:村名。
③临江:指兵临长江。
④讦谟(xū mó):宏图大计。
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
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
⑦翛(xi 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处处志之志:②后遂无问津者津:③缘道以乞穷乏缘:④甚厚,为乡闾所安甚: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骅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20.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鳞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辚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答案:18.①做记号②渡口③沿着④非常;很19.①(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②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20.C。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6篇必背7 桃花源记(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陶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冲刺专题10 文言文阅读
语气词 之”“而已”等词,一般可以在其后面断开
“所谓……也”
专 题
文言虚词
固定句式
技
法
精
疑问 “何”“胡”“安”“曷”“奚”“盍”“焉”“
讲
“非惟……抑亦……”
语气词 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要在其前或后 “如……何”
断开 “可得……欤”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
“为……所……” 其他 在它们前后一般不断句。如果“而”字表转折且后
专 题
句子翻译的简要口诀是:名词要留,无义要删,省略须补,倒装要调,更多时候,用
技
换来整。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法
精
其六个关键词是:保留、对应、更换、补充、调序、删除。如下面的技法示
讲
例:
翻译方法
例句
译文
保留——古汉语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①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
中表示时间、地点、郡。(年号、时间词、人名、地名 京远调巴陵郡做知州
前面可以断开。
专 题
4.借助特殊句式、固定结构、骈句特点断句
技
(1)特殊句式。如:“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何……之有”(宋何罪之
法
精
有?)“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讲
(2)固定结构。如“有所”“无所”“孰若”“至于”“足以”“得
无”“无乃”“何以”“然则”等。
(3)骈句特点。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浙江专版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专 题
第1讲 文言文基本考点精讲
技
法
[2019·湖州]文言文阅读。(11分)
精
讲
[甲]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0篇 桃花源记
目录(安徽·中考 )
知识 拓展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考情速览 本篇目202X年与《醉翁亭记》以对照的情势进行考查。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 具: 要: 咸: 妻子: 绝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延: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 20.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皆叹惋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 于是、就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乃: 竟然,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 对、向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邀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26.处处志之 27.及郡下 28.诣太守
不足: 扶: 向: 志: 及: 诣: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39.欣然:高兴的样子。 40.规:打算,计划。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类
12.属:________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13.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阡陌:______________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答案】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 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 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 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注: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憩(qì):休息。 ③菽(shū)稷(jì):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ài):遮蔽。⑦俎(zǔ)豆 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8.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才.通人
仅仅、只
才:______________
仅容一人通过。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0.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齐的样子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统编教材8下第9课)(共49 张PPT)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统编教材8下第9课)(共49 张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9课;◎语文八下第22课;◎苏教九上第19课。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第三部分(第④⑤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可得其途的种种情景,表明桃源虽好,终是梦境。
(结局)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文章解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2)仿佛..若有光古义:今义:似乎,好像(3)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标记,在句中的意思为:(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4.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②中.无杂树(2)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闻:①鸡犬相闻.②村中闻有此人③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出:①不复出.焉②皆出酒食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迷(7)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5.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英:(3)渔人甚.异之甚:(4)复.前行,欲穷..其林复:欲:穷:(5)林尽.水源.尽:源:(6)便得.一山得:(7)仿佛若.有光若:(8)初极.狭,才通..人极:才:通:(9)土地平旷.旷:(10)屋舍俨然..俨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2)悉.如外人悉:(13)黄发垂髫..垂髫:(14)乃大惊.惊:(15)具.答之具:(16)设.酒杀鸡作食.设:食:(17)咸.来问讯..咸:问:讯:(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绝:(19)遂与外人间隔..间:隔:(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延:(21)停数日,辞去..辞:去:(22)此中人语.云语:(23)不足.为外人道.也足:道:(24)既.出,得.其船既:得:(25)便扶向.路扶:向:(26)及.郡下及:(27)诣.太守诣:(28)寻向所志.志:(29)欣.然规.往欣:规:(3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津:6. 文言虚词(1)为(2)(3)(4)屋舍俨然.(5)不复出焉.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内容理解1. 第③段桃花源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纷繁复杂,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美好的生活。
( )2. 第④段“诣太守,说如此”中“如此”包括渔人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和所见到的种种。
( )3. 文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活自由的社会,这直接反映了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4. 本文先写渔人偶然进入桃花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极力渲染神秘的气氛,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 )5. 本文以渔人的想象来反映桃花源人民古朴、好客的社会道德风尚,寥寥数句,将桃花源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
( )◆写作特色6. 本文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略写渔人进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的情形。
( ) 7. 本文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 )8.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沿用至今,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 )9. 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意蕴丰厚。
如写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时,因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故用“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
( ) 金题演练一、文言文阅读。
(10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欲穷.其林穷.冬烈风B.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学而时.习之C. 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 后遂.无问津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初极.狭感极.而悲者矣B. 并.怡然自乐二石兽并.沉焉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乡为.身死而不受D. 闻之.,欣然规往马之.千里者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读起来却真实可感,这是由于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实具体、桃花源里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等。
B. 第②段采用白描手法,平淡自然,所描写的都是很平常的事物,如土地、屋舍、池塘、桑竹等,经作者一一点染,组合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C. 第③段写桃花源中人自述来此地的原因、经过,表现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折射出作者对秦汉以来尤其是东晋黑暗现实的不满。
D. 文章写渔人偶然进入桃花源,从那出来后“处处志之”,但太守派人随他前往,却“不复得路”,结尾刘子骥去寻找桃花源亦“未果”,前后矛盾。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便舍.船同舍.生皆被绮绣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C. 遂与外人间.隔骈死于槽枥之间.D. 处处志.之恢弘志.士之气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忘路之.远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屋舍俨然.然.后能改C. 不足为外人道也.环滁皆山也.D. 得其.船如其.言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整个故事可分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五个部分。
B. 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桃花源做铺垫;②③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 第③段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写出了桃花源中人愿意与世俗交往的心态,同时也为下文写渔人不讲信用,报告太守埋下伏笔。
D. 作者先描绘了渔人所见的桃花源里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后又写他寻觅桃花源不可得,暗示了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地方。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B. 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幼时即嗜学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仿佛若.有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 乃.大惊乃.下令C. 具答之.舜发于畎亩之.中D. 遂与.外人间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文章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B.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作者通过渔人的嗅觉、视觉写景,描绘出桃花林优美的景色,色彩绚丽,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
C. 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之后,先是感到震惊,然后纷纷邀请渔人去家里做客,在听完渔人的述说之后都感到惊叹惋惜。
D. 作者在文中构想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战乱,也没有残酷的兵役制度,人人劳动而快乐富饶,民风淳朴热情。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虚词样板文乃:①于是,就;②竟然,居然;③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便”等;④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⑤表条件,结果,可译为“才”用法1:于是,就乃.大惊(《桃花源记》)用法2:竟然,居然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用法3: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便”等1.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2.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3. 乃.入见(《曹刿论战》)4. 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法4: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用法5:表条件,结果,可译为“才”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第10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一、1. 要邀邀请(语:不是通假字)2. (1)新鲜美好(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3)交错相通(语:互相通达) (4)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语:与世隔绝的地方;苏: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5)不要说,更不必说(语:不要说;苏:更不必说)3. (1)做记号(语:做标记) (2)向前、往前(3)对……感到惊异(苏:对……感到诧异)4. (1)①泛指一个时期内②中间(2)①舍掉②房舍③学舍、书馆(3)①听到②听说③扬名,闻名(4)①劳作②做③写④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5)①出去②拿出③升起④说,发出⑤指在国外(6)①于是、就②终于,竟(7)①寻找②随即,不久(苏:不久)5. (1)沿着,顺着(语:沿,沿着) (2)花(3)非常,很(4)再,又想要尽(语:尽。
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5)尽头源头(6)出现(7)好像,似乎(8)非常,很仅仅、只通过(9)空阔,宽阔(10)整齐的样子(11)类 (12)全,都(13)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4)吃惊,惊讶(15)详细(16)摆食物(17)全,都询问消息(18)带领与人世隔绝的(19)断绝,隔绝隔绝(20)其余的邀请(21)告辞离开(22)告诉(23)值得说(24)已经找到(25)沿着、顺着(语:沿,沿着;苏:沿着) 先前的(语:原先;苏:原来的) (26)到(27)拜访(苏:晋谒,拜见) (28)记号(29)高兴打算,计划(30)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