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初中物理_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常见事例了解弹力。
2.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支将化应用于初中、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学生实验用:学生4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铁丝、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昂贵的奥运跳板导入新课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好,开始实验。
(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处于好动的年龄,有强烈的动手欲望,一听到要做实验,立刻就会兴趣倍增,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生: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弹性的引出采取学生亲自实验、演示的办法完成。
学生能有机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这需要勇气和能力。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动手能力的锻炼,在同学们眼中这是才能的体现,都想有这样的机会、都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但勇气和能力的组合往往会导致很多同学退却。
初中物理_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通过生活实例来说明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会用速度概念去描述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4、会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沟通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用参照物确定物体的运动2、利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2、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机械运动小游戏:让学生仔细观察讲台上的教师。
闭上眼睛(这时教师移动位置),再睁开眼睛,观察教师有什么变化?同位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位置的变化”。
通过举例说明,知道物体运动的特点。
)二、参照物学生活动:将钢笔放在书上,用手缓慢推动书本,沿桌面缓慢向前移动。
思考:钢笔运动了吗?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物体有静有动。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反馈练习:1、小明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2、“亚洲一号”是地球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太阳来说,它是的。
3、我们一般认为行驶的车是运动的,而路边的树是静止的,这时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什么?三、速度概念的建立同位交流:你是怎样比较两个人跑得快慢的?创设情境:如果路程和时间不相同,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例:甲乙骑自行车比赛,甲在2秒内骑行10 米,乙在3秒内骑行12米,谁骑行得快?(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引导: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你能否给速度下个定义?(然后给出字母符号,总结公式)(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_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熟悉⽽陌⽣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师电⼦备课⼋年级物理学科第⼀册第六章第⼀课新授教案主备⼈附:板书设计第⼀节⼒⼀、⼒是什么⼒是⼀个物体对另⼀个物体的作⽤。
符号:F⼆、⼒的作⽤是相互的三、⼒的作⽤效果1、形变2、运动状态改变《⼒》学情分析临沂第⼗六中学本节教学内容是探究⼒。
在进⾏教学时,关键是组织学⽣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后,再组织学⽣⾃愿结合组成讨论⼩组,在班级内进⾏交流与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内容⾸先是学⽣的实验结果与他⼈结论的不同,对存在的差异要利⽤实验进⾏检验;其次是就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讨论。
为了达到这⼀效果,我在课前对学情进⾏了认真的分析。
在教学中引导学⽣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主学习、探究实验、产⽣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法,从⽽解决问题得出⼒的定义,效果的结论。
但学⽣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还较为薄弱。
这就要指导学⽣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
另外要学⽣充分利⽤⽣活物理帮助理解,拓宽知识。
《科学探究:怎样产⽣感应电流》效果分析本节课经过精⼼准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上我根据本节教学⽬标的要求,适时地对学⽣加以引导和点拨。
使学⽣进⼊教师导演的⾓⾊中,借助多媒体和⼩组合作学习,并采⽤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对⽐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法。
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情景和课堂效果。
结合新课标要求,课上我通过指导学⽣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
使学⽣了解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法,让学⽣充分利⽤⽣活物理帮助理解,拓宽了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的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内容的开篇,也是奠定学⽣⼒学基础的关键⼀节。
本节内容是⼒的概念,⼒的作⽤是相互的,⼒的效果三⼤块内容。
课标要求学⽣通过⽇常⽣活中的⼒的⼀些现象总结出⼒的概念认识⼒的作⽤效果,学会⽤⼒的作⽤效果来分析⼒。
《质量》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质量》教学反思质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密度的必备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性质、质量的单位、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等。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使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在讲解质量单位换算关系时,部分学生出现了混淆的现象。
这说明需要加强对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讲解,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
我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质量单位换算关系。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以不同的形式和难度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或者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交流思路,加深对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
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依赖教科书和课堂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我认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因此,我需要改变我的教学策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质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逐渐意识到我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工具,如动画、视频、模拟软件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我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我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首先,我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操作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技巧,我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来辅助教学。
其次,我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以便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第六章:质量密度希望大家通过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学有所获!二、探究流程本章在中考中所占分值约是5-6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近几年中考试题考查的热点有所变化!下面我们共同聚焦考点,以做到有的放矢!(找一位同学读)。
1.聚焦考点⑴中考热点: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天平的正确使用;对密度概念和定义式的理解;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等。
⑵考查新动向:设计表格、处理数据、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应用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实验探究和情境探究等。
2.知识建构本章共有四节内容,让我们共同建构本章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min)3.基础再现课前要求大家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排查清理,下面我们参照屏幕上的答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程度,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看哪些同学掌握的好。
(3min)4.典例探究⑴通过刚才的答案对照,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解题指导自主探究本章常考的典型例题。
时间..8.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最先完成。
(8min)⑵师巡回指导,捕捉信息,对疑难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⑶请同位交换导学案,参照大屏幕上的答案相互批改。
(1min)⑷①举手汇报答题情况②请同位或前后位交流、讨论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时间3min)③通过交流讨论后,仍然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2min)⑸教师点拨考点一:质量的估测【技巧归纳】⑴能够感知一些物体的大致质量,了解宏观或微观物质的质量的数量级。
比如:流感病毒质量的数量级为10-19kg、太阳的质量数量级为1030kg。
⑵对于不易直接判断的物体质量,可以把物体的质量单位转化为生活实际中常用的单位。
比如:千克、斤等。
考点二:密度概念的理解【误点警示】真正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初中物理_质量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天平的使用三、教学安排 1课时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小调查:节假日陪同爸妈上街买过菜的同学请举手?买完菜后,要付钱,付钱的依据是什么?引入质量概念1、请学生观察课件中出事的图片。
请同学们分一下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提问2、讲解:椅子、桌子、铁锤、铁钉、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橡胶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椅子、桌子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述新课一.质量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1)是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3)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感知生活中的物理,感知质量的单位(4)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二.质量的测量——天平(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上街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物体的质量。
那么我们是用哪些工具测出这些物体的质量的呢?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生活中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磅秤、电子秤;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对照课本的图形和实际的托盘天平让学生熟悉各个部分的名称。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四、教学资源教具准备投影仪、天平、砝码、橡皮泥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二、自主学习,认识质量的单位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总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三、合作探究,质量的测量1.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3.如何用天平正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4.引导学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量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四、知识拓展,理解质量1、问题:物体位置、冰化成水,质量变不变?微视频解决问题2、实验探究形态发生变化,质量变不变?用橡皮泥完成实验结论: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天平的使用。
(3)学会测量固体质量,并了解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平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客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质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质量。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应该在学生清楚探究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方法结合教师讲解动手做实验,然后做充分的交流得出结论。
效果分析学生能通过教师展示的不同物体认识质量的概念,通过天平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借助实验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能在不断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思考、讨论,在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练习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课堂组织有序,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让每个学生体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在物理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质量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做了重要铺垫,所以教材把“质量”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教会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找出规律,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效果分析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是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且用天平测质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由于质量的学习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通过《质量》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标分析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评测练习( )1.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C. 天平横梁平衡后,称量时托盘可以互换D. 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2.一个人在地球上的质量是45kg,则他在月球上的质量应是:A.小于45kgB.大于45kgC.等于45kgD.不能确定3.小雨用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m=_______。
初中物理_物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
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
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
(S=0)(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
根据前面的实例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初中物理_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一、引入课题通过“海尔兄弟”动画“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
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1.分析课本90页图5.1-1,结合所给的透镜和第二自然段,观察透镜,说出每种透镜的形状特点。
【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练一练: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2.分析课本91页图5.1-2,自己归纳出什么是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探究实验一:观察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并得出结论。
想想做做:探究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探究实验二: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三.小组合作探究(一)学生到有阳光的地方,分小组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前后移动白纸,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拿一个凹透镜(或近视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说课稿
《质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质量》是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根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根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根底,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拟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
二、设计思想:1、利用“最近开展区〞,提高探究活动的可参与性由赞可夫理论:教学要立足于“最近开展区〞〔即学生智力水平正在形成,但不能独立完成,还需经过努力和帮助才能完成智力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开展,教学的最正确效果产生于“最近开展区〞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达成的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将学生置于“由接近全知又不能全知〞的境地,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研究,教师的角色也将随着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拟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四、教学资源教具准备投影仪、天平、砝码、橡皮泥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二、自主学习,认识质量的单位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思考:质量有哪些单位呢?符号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关系?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总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三、合作探究,质量的测量1.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3.如何用天平正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4.引导学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量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四、知识拓展,理解质量1、问题:物体位置、冰化成水,质量变不变?微视频解决问题2、实验探究形态发生变化,质量变不变?用橡皮泥完成实验结论: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这一章的复习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以梳理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第二节,以讲授典型题目为主。
本次授课是第一节。
从教学大纲上来看,本章考点主要涉及“质量及测量”,“密度及测量”,所以我把这一章分成了三个主题,即“质量及测量”,“密度及测量”,“密度及应用”。
主题一“质量及测量”:首先请同学们复习课本第一节,注重概念和笔记的复习,同时复习课后练习第3、4题。
(5分钟左右)接下来,针对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合上课本,点名提问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托盘天平可以测量质量,使用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一环节,应该在放上物体之前,还是之后?4、测量质量的过程中,有两次调节天平,使衡梁平衡的操作,那么,衡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1、天平上放物体之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该把左侧的平衡螺母向那边调?调整完成后,如果指针仍然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该把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那边调?2、读数时,横梁上的游码,应该按照左侧读数?还是右侧读数?(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补充课件设计和复习课本的不足。
)接下来,领着同学们一起看课件上的第三张到第十张。
这里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和重量的区别(2)关于质量的单位换算(3)常见的物体的质量(4)天平的使用方法(5)对应的强化练习主题二“密度及测量”:首先请同学们复习课本第二节和第三节,注重概念和笔记的复习,同时复习116页第2、3、4题,和119页第4题。
(大约5分钟左右)接下来,针对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合上课本,点名提问以下几个问题:1、密度的含义是什么?密度的表达式是什么?1、由密度的表达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对不对?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请想一下,学过的物理量中还有那个量是像密度的?3、看着课件图片,说出固体密度的测量,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调整一下实验顺序,最终的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4、看着课件图片,说出液体密度的测量,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调整一下实验顺序,最终的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6、精选了一个密度测量实验题,一个密度大小比较的选择题。
初中物理_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的作用相当于()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都有质量,没有质量的物体是不存在的B.一个铜球放在空气中或放在水中,质量是不同的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克D.宇宙飞船里的苹果其质量为零5、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情景,明显的操作错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总结对照知识结构,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更系统。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课本P112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2、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质量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千克k g二、质量的测量三、天平的使用《质量及其测量》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看初三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从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来看多数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能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90%的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生活经验准备:学生在生活中对称量质量的仪器有所了解,在小学也学过质量的单位,但对质量的物理含义不太明确。
三、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观察不同商品的质量及单位,了解测量物理质量的工具,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家里的电子秤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天平的使用。
(3)学会测量固体质量,并了解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天平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客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质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质量。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应该在学生清楚探究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方法结合教师讲解动手做实验,然后做充分的交流得出结论。
效果分析
学生能通过教师展示的不同物体认识质量的概念,通过天平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借助实验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能在不断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思考、讨论,在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练习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课堂组织有序,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
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让每个学生体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在物理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质量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做了重要铺垫,所以教材把“质量”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教材中,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商店买东西有多有少引入质量的概念,并认识了质量的单位。
在测量质量的内容重点通过说明书的形式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实验方法及保养方法等知识,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到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评测练习
1.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D)把物体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G)记录称量结果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B、C、A、D、E、G、F。
2.小明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了左盘,砝码放在
了右盘,并调节了游码。
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
应的刻度值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67.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