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燃烧热能源教案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总结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究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多少也与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比如一摩尔固态碳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是两摩尔固态碳所放出的能量的二倍。
所以我们引入焓变即反应热。
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标准状况下,1摩尔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热量。
但是这样表达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所以我们引入热化学方程式。
H2(g)+ 1/2O2(g)==H2O(l) ΔH= —285.8kj/mol(对于这个化学反应体系来说是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减少了能量,所以用“—”号表示放出能量。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2热化学方程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1-1-2 热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过渡】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与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有关,即能量的变化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那么如何更准确的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下面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 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 2(g)+I 2(g) 2HI(g);△H= -14.9 kJ/mol【投影】例:H 2(g)+21O 2(g) = H 2O(g);△H=-241.8 kJ/mol ,表示 lmol 气态 H 2和21mol 气态 O 2 反应生成 lmol 水蒸气,放出 241.8kJ 的热量。
(在 101kPa 和 25℃时) H 2(g)十21O 2 (g)=H 2O(l);△H=-285.8kJ/mol ,表示lmol 气态H 2与21mo 气态O 2反应在101 kPa 和 25℃时,生成lmol 液态水,放出285.8kJ 的热量。
【小结】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那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板书】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讲解】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板书】(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习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或kJ•mol-1∆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节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符号和一般采用的单位。
3.认识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和生成物的质量。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第一讲)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2.符号:ΔH3.单位:kJ/mol知识点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关注反应前后的状态)ΔH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____热反应△H>0 ____放热反应△H<0拓展:物质三态间的能量大小2.分析键能(关注反应过程)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的物质。
形成新的化学键,故必然要破坏旧的化学键。
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
E 1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也表示反应的活化能。
E2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能量差E2-E 1表示反应热。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注:(1)某化学键键能 = 断开1mol该键需要吸收的能量 = 形成1mol该键能放出的能量(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3.常见吸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的反应④大部分化合反应(2)吸热反应①大部分分解反应②2NH4Cl(s)+Ba(OH)2·8H2O BaCl2+2NH3↑+10H2O③C+H2O CO+H2 ④CO2+C2CO注: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无关1.已知反应A+B 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总和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2.已知破坏1 mol H—H 键、Cl—Cl 键、H—Cl 键分别需要吸收436 kJ、243 kJ、432 kJ 能量,则由H2与Cl2生成1 mol HCl 总的过程需要( C )A.放热185 kJ B.吸热185 kJ B.吸热185 kJC.放热92.5 kJ D.吸热92.5 kJ D.吸热92.5 kJ3.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A→B+C 和B+C→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 是放热反应C.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 是吸热反应,则B+C→A 必然是放热反应知识点三、反应热大小比较(1)同一反应——生成物的状态不同时:A(g)十B(g)=C(g);△H1<0 A(g)+B(g)=C(1);△H2<0△H2<△H1因为C(g)=C(1);△H3<0(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H1<0 S(s)+O2(g)=SO2(g);△H2<0△H1<△H2因为S(g)>S(s);△H3<0(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C(s)+O2(g)=CO2(g);△H1<0 C(s)+ O2(g)=CO (g);△H2<0 定有△H1 < △H2。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燃烧热能源教案2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研究燃烧热的实际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3)教学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4)教学建议1、注意温故知新:学习本节时要复习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是KJ/mol。
人们为了更加清楚的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采用热化学方程式。
而本节学习的燃烧热,实际上是反应热的一种,燃烧热与反应热相比,专指燃料燃烧过程中放热情况,因此焓变的数值都小于0。
2、采用对比的方法:对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
如燃烧热与反应热、表示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热化学方程式等。
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对比:3、加强对重要概念(燃烧热)的深层次理解:对燃烧热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热一般由实验测得。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外界(如温度、压强)有关(如果未注明条件,就是指25℃、101kPa时的热量);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2)定义中“1 mol物质”是指1 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3)定义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氧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2《燃烧热 能源》上课教学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源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一)、反应热1、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燃烧热能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燃烧热能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燃烧热能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燃烧热能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过程: 【温习旧知】·回忆反应热 、焓变的知识,解答: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H 3OH(l)+23O 2(g) CO 2(g )+2H 2O(l ) ;ΔH =+725.8 kJ ·mol -1B. 2CH 3OH (l )+3O 2(g) 2C O2(g)+4H2O (l ) ;ΔH =-1 452 kJ ·mol -1C . 2CH 3OH(l )+3O 2(g) 2CO 2(g )+4H 2O (l ) ;ΔH =-725.8 kJ ·mol -1D. 2C H3O H(l )+3O 2(g )2CO 2(g)+4H2O (l) ; ΔH=+1 452 kJ ·mol -12、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燃烧热能源(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6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 mol O2
答案D
知识点二 能源
4.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3)规定物质不同:燃烧热是1 mol纯物质被燃烧;中和热是生成1_mol_H2O。
二、能源
1.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寻找新的能源,现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有污染。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1.01×105Pa时,1 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C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第一章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及计量方法2、能源及能源的分类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燃烧热的原理与操作掌握科学的推理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细节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结归纳*1农分析作图0 1! ■ 竺丿书打一一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生成(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知识与技能(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 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授课班级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板书】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讲解】化学键断裂或生成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键的键能。反应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H为负,反应之为正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思考】我们看看△H的单位是kJ/mol,这个单位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我们可以怎样计算△H的数值?
【讲解】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上述反应H2(g)+Cl2(g)=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184.6kJ/mol,与计算数据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184.6 kJ/mol。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考查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3分钟
2.承 接
结 果
提出问题
1热化学方程式概念
2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3中和热测定实验
4燃烧热概念
5盖斯定律的内容
就板书的本节内容灵活提问
1、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完成情况。
2、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3、质疑、解答。
1、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2、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
10分钟
3.
做
2.牢记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理由:
依据会考、高考考纲得出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核对答案
教辅
P95(1-15)
1巡视做答情况
2评价自学结果
3板书本节重点
1课代表公布答案
3互批、订正答案
1重点知识记忆
议
讲 评
教辅P11
(典例1/2/3)
1突出反应热和键能关系
2突出盖斯定律的内容
1、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准确的评价,总结。
1学生先核对
教辅P11
(典例1/2/3)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答案。
2派代表说答案
3其他组评价(主要是找错,纠错)
1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性质的使用。
2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10
4.
总
结
提 升
四 总结提升
1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
2反应热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燃烧热的定义及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创设真实情景,了解不同应用情景中燃料的选择,了解化工生产路线的选择等,组织学生开展根据能量利用需求选择反应、设计能量转化路径和装置等活动,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生活和化工生产中能源的利用情况,形成科学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一、燃烧热 1.概念25_℃、101_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 -1。
2.意义例如:C 2H 2的燃烧热为1 299.6 kJ·mol -1,表示在25_℃、101_kPa 时,1_mol C 2H 2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出1 299.6 kJ 的热量。
二、能源 1.定义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类型及特点 (1)化石燃料①种类:煤、石油、天然气。
②缺点⎩⎪⎨⎪⎧a.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b.利用率低c.污染环境,特别是会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③解决燃料枯竭的措施⎩⎪⎨⎪⎧a.提高燃料利用率b.节约现有能源c.开发新能源(2)新能源①类型: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3.地位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探究点一 正确理解燃烧热1.正确理解燃烧热(1)燃烧热一般是由实验测得的。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有关(如果未注明条件,就是指25 ℃、101 kPa 时的热量),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习过程1、燃烧热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 ,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
如: C→CO2(g)、H → H2O(l)、S → SO2(g)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A.C(s)+O2(g)===CO(g);ΔH=110.5 kJ/molB.C(s)+O2(g)===CO2(g);ΔH=-393.5 kJ/mol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 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kJ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
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3、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
3)要点①条件:稀溶液。
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例: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4、能源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解决的办法: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措施: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能。
3)相关思考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成什么后果?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煤在直接燃烧时会产生SO2、氮氧化物及烟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且易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故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势在必行。
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开发新的能源也是大势所趋。
教学反思: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OH-+H+=H2O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D.碳酸钡溶于稀盐酸中:CO32-+2H+=H2O+CO2↑2.实验小组从富含NaBr的工业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
已知:可能用到的数据信息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①的废水中出现红色B.②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C.用③进行萃取时,选择CCl4比乙苯更合理D.④中温度计水银球低于支管过多,导致Br2的产率低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7g由H2S与PH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 AB.90g果糖(C6H12O6,分子中无环状结构和碳碳双键)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为3N AC.1mol由乙醇与二甲醚(CH3-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为N AD.已知22688Ra→X+4He,则0.5molX中含有的中子数为34N A24.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放电时的反应为:Li x C6+Li1-x FePO4=6C+LiFePO4 。
某磷酸铁锂电池的切面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Li+脱离石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B.隔膜在反应过程中只允许Li+ 通过C.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FePO4-xe-= Li1-x FePO4+xLi+D.充电时电子从电源经铝箔流入正极材料5.铅霜(醋酸铅)是一种中药,具有解毒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其制备方法为: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以三层细布趁热滤去渣滓,放冷,即得醋酸铅结晶;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酸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
制备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萃取B.溶解C.过滤D.重结晶6.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B 检验Fe2+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C除去粗盐中含有Mg2+、Ca2+、SO42-的试剂加入顺序向该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BaCl2溶液,最后加碳酸钠溶液D 检验SO2中是否含有HCl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A.A B.B C.C D.D7.反应2NO2(g)N2O4(g) + 57 kJ,若保持气体总质量不变。
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B.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C.b、c两点的平衡常数:K b=K cD.状态a通过升高温度可变成状态b8.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P4(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N A个P-P键B.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 AC.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8 g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9.已知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为金属元素,则其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是1∶2B.若Z、Y能形成气态氢化物,则稳定性一定是ZHn>YHnC.若Y是金属元素,则其氢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X)>r(Y)>r(Z)10.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错误的是A.a、b、c的分子式均为C8H8B.b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c的二氯代物有4种D.a、b、c均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11.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人面鱼纹陶盆-无机非金属材料B.圆明园的铜鼠首--金属材料C.宇航员的航天服-有机高分子材料D.光导纤维--复合材料12.常温下,若要使0.01mol/L的H2S溶液pH值减小的同时c(S2﹣)也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B.通入少量的Cl2C.通入少量的SO2D.通入少量的O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糖、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C.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苯和环己烷D.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加入NaOH 溶液分液1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 溶液B.除去SO2中的HClC.实验室制取氨气D.观察Fe(OH)2的生成15.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酸性:A>B>CB.溶液B转化为溶液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Fe2++O2 =2Fe3++2H2OC.向B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可能会变为红色D.加氧化亚铁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营养液等,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2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CO2↑Ⅰ.制备碳酸亚铁(FeCO3):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
(2)清洗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A中加入盐酸,B中加入铁粉,C中加入NH4HCO3溶液。
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活塞的打开和关闭顺序为:关闭活塞_____,打开活塞_____,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当加入足量盐酸后,关闭活塞1,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_____,打开活塞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