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考点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选修1
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考查的主题不拘泥于国家《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教科书内容,其选取的标准主要源自《课程标准》——不是具体的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而是整个模块的学习指向——“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只要能承载这一目标的素材均可进入命题人的视野之中。
2.突出对“科学思维和学科方法”的考查。
由于试题材料选取的依据不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特定知识,而是随机选取的、学生普遍感觉陌生的、教材之外的不确定知识,因此题目重点考查的并非对特定陈述性知识的简单再认、再现能力,而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积累总结提升而来的程序性知识——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能力及规律性认识,也就是对历史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素养的运用能力。
3.从时段看,中国古代史是考查的重中之重,除2013年卷Ⅰ、2016年卷Ⅱ和2017年卷Ⅰ、卷Ⅱ涉及中国近代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现代中国改革及清末街道管理改革,其他9题均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关;从涉及的内容看,既有王莽改制、两税法、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法律改革、庙号改革,唐朝的币制改革、谱牒改革,清朝的盟旗制度和养廉银制度等相对冷门、专业性较强的历朝历代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的调整。
4.从材料呈现方式看,以文字材料为主,较少采用一手材料尤其是整段的文言史料,材料通常以缩写、改写、摘编的方式呈现,层次大多为“补充介绍背景-列举改革措施内容—交代结果影响”的三段式结构,不在阅读上设置人为障碍,重点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5.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改革的含义在含义上看,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宗教改革。
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那么,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的历史演进过程。
这与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有区别。
具体含义:从程度上看,改革有两种: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革命是对旧的事物或思想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一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改革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革命是对这些方面的彻底变更。
从性质上看,改革有奴隶主阶级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
当然,革命也包括这些。
从背景上看,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阶级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走向激化,社会相对动荡。
从方式、力量上看,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的变革方式;而革命一般是自下而上的、社会阶层广泛参加的暴力方式。
从根本目上看,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从对生产力影响上看,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
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革命往往是疾风暴雨、剧烈的社会变革。
(二)改革的历史反思①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习题
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的作用。
Evaluation only.
ted wit答hC案Aosppy(1or)si内geh容.St :2li0d朝0e廷4s-主f2o持0r1.修1N撰EA全Tsp国3o.总s5e谱CP;litey扩nLt大tPd入r.o选fi范le 5.2
内容。C第o(p2)y问ri,gh首t 先20要0认4-识20到1加1 强As皇p室os地e位P的ty作L用td。. 其次
要从政权稳定、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等角度简析作用。
K12课件
5
2.[2015·全国卷Ⅱ][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
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
高”等C信o息py,r从ig提ht高2官00员4收-2入0、11抑A制s腐po败s、e减P轻ty百L姓td负. 担等
方面分析。
K12课件
9
3.[2014·全国卷Ⅰ][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
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
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E加va,lu形a成tio《n九on章ly律. 》。汉武帝时,《九 ted章w律it》h之A外sp的o“se旁.S章li科de条s”fo迅r 速.N增E至T 335.59“C章lie”n,t 仅Pr关o于file死5.2
答案 (1)原因:E官va员lu薪a俸tio偏n低o;nl地y.方办公经费不足; ted各w种it税h 外As之p税os繁e多.S,lid官e员s 贪fo腐r .现N象ET普遍3.;5 百Cl姓ie税nt负P沉ro重fi,le 5.2
社会矛C盾o尖py锐ri;gh政t府20力0图4整-2顿01吏1治A。spose Pty Ltd.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1.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但凡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绩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7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二、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说到取消债务,说到本为奴隶而在实行解负令后得到自由的人们:“……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界标:指抵押地产的标识〕,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摘自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材料二〔1〕材料一、二分别表达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其内容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7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都涉及政权机构,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6分)(2)对上述观点一、观点二,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高中历史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
解答关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分析其内容和作用。
【解析】第(1)题,据“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据“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大入选范围;据“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据“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第(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的谱牒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使很多从草原迁移而来的新兴家族跻身“高门”之列,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从而有利于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同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将皇族排为第一等级则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统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1(2012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述当时的形势及“新”朝的统治利益出发,回答目的。
第(2)问,关键是总结材料。
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铸钱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
总之,这样的改革会适得其反,必然失败。
答案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2(2013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2019届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讲义课件:2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47张PPT)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二 商鞅变 法
考点三 北魏孝 文帝改革 考点五 欧洲的 宗教改革
考点四 王安石 变法
考点六 穆罕默 德·阿里改革 考点一 梭伦改革
考点七 俄国农 奴制改革
考点八 明治维 新
考点九 戊戌变 法
高考复习讲义 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情精解读 1
历史
考纲解读
欧洲的宗教改革 梭伦改革
2.进步性
3.彻底性
继续学习
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
不能比拟的。
高考复习讲义 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全通关 12
历史 考点二 商鞅变法
六、评价 1.积极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 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 秦国封建农业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 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变法中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消 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 时,变法也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局限性 (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 依然沉重。 (2)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上重大改革回眸
命题规律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纲解读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命题趋势
王安石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一)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8分)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附答案详析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
”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
”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
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
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
晚年的路德要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
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
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 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干利益。
……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评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小卷(十六)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朝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
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
“客户”一词在唐朝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这些人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和国家法律的保护。
宋代,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佃农和主户一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独立的户籍。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主户和客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
宋真宗年间,坊郭户作为户种正式产生,坊郭户即市民家庭,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坊郭户在宋代单列户籍,是古代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是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11分)(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影响。
(14分)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7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裁撤厘金(厘金:清政府专为镇压太平军而征收的商税),改征出厂税(即对工业品实行一物一税的原则,征收统一的一次性捐税)。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财政部据此于1930年12月15日电令全国裁撤厘金。
同时,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新的统税制度。
将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中央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
这样,在中国延续了近80年的厘金终于不复存在了。
从1928年到1936年,北京地区共废除税目31项,同时新创办了公粮、营业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税、娱乐捐、遗产税、车辆养路费、地价税等多种税。
对传统的房捐、契税、屠宰税、田赋四种税也分别颁了新法规。
……国民政府在国家预算中每年要负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占32%,军费支出占40%,建国经费只有20%。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典题精讲典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7分〕【解题技巧】第〔1〕问比较两那么材料的共同点,不难归纳出两者的共同点既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日本和英国政体的差异在于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第〔2〕问,本问主要考察日本近代宪政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总结出答案: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答案:(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历史考点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
解答关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分析其内容和作用。
【解析】第(1)题,据“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据“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大入选范围;据“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据“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第(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的谱牒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使很多从草原迁移而来的新兴家族跻身“高门”之列,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从而有利于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同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将皇族排为第一等级则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统治。
答案:(1)内容: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作用: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朝的军事改革。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并调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第(1)题关键是确立一些角度进行比较,如可从机构组成、军事训练方法、兵种变化、武器改进等方面入手分析。
第(2)题材料中已有所提及,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这是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然后再联系时代背景可概括出军事改革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可从近代化角度回答出有利于军事方面的近代化。
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军事近代化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
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答关键:获取关键信息,如“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等。
【解析】第(1)题概括内容注意语言精练,根据分值和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句号)来确定归纳内容的要点数,要抓住关键信息“拓跋珪以前”“儒家礼制”“非太祖子孙”等。
第(2)题改革的意义有课本依托,需要将课本内容与第一题相结合来组织答案。
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文化,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7分)4.(2016·江苏单科·T24A)(10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
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
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
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
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3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和评价。
【解析】第(1)题,农民不满的原因可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来回答。
第(2)题,据材料二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答案。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得出答案。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5.(2016·文综·T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王安石变法。
解答关键:正确理解材料提供的关于变法的内容。
【解析】选D。
材料的意思是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后,建议神宗开辟税源,加强财政管理,“以通天下之利”。
故D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分散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以及军事问题,故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内容。
6.(2016·文综·T21)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西方近代封建国家的改革、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以及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解答关键:认识近代西方封建国家的改革内容。
【解析】选C。
①是指德国,16世纪德国腓特烈大帝的改革未完成德国的统一,故A错误;②是指埃及,19世纪埃及阿里改革后阿里名义上仍然承认土耳其苏丹的统治地位,并未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故B 错误;③是指俄罗斯,19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正确;④是指土耳其,20世纪前期的改革使土耳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错误。
7.(2016·海南单科·T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
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
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湘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他又省并州,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逊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
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
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人物的改革——建文帝改革。
解答关键:把握材料的主旨,概括材料。
【解析】第(1)题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和段落,其中“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江、湘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撤并了许多州、和巡检司”“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等句子为重点语句,可以从中概括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