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蚜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尧舜其犹病诸B.问知C.举直错诸枉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项,知,通“智”。

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

D项,乡,通“向”,先前;知,通“智”。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

B.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承:承当。

C.在邦无怨.怨:埋怨,责怪。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约束。

知者利.仁利:利用。

项,归:称许、赞许。

B项,见:接见。

D项,约:贫困。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士不可以不弘.毅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项,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公正的人。

B项,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D 项,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表范围,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表比较,比;C项,介词,表对象,对。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论语〉蚜一课一练待贾而沽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语文版语文试题下载

〈论语〉蚜一课一练待贾而沽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语文版语文试题下载

〈论语〉蚜一课一练待贾而沽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语文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待贾而沽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山弗扰以费畔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归孔子豚【答案】C(A 项“畔”通“叛”,背叛。

B项“知”通“智”,聪明。

D 项“归”通“馈”,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 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B.仪封人请见(边界) 从者见之(拜见)C.韫椟而藏诸(藏) 涅而不缁(染黑)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 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答案】C(A.将:如果。

B.见:xiàn,使得以进见。

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守死善道 B.怀其宝而迷其邦C.则修文德以来之 D.好从事而亟失时【答案】D(A、B、C均属于使动用法。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焉能系而不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岁不我与C.遇诸涂韫椟而藏诸D.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答案】D(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②佛肸以中牟畔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⑤使民以时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⑦以勇气闻于诸侯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⑤⑦/③/④⑥/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答案】B(①②⑤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把”;④⑥中的“以”为连词;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至于斯也 B.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C.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D.有美于斯【答案】B(B项为判断句,其余皆为倒装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第7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 .⎩⎪⎨⎪⎧ 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B .⎩⎪⎨⎪⎧ 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C .⎩⎪⎨⎪⎧ 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D .⎩⎪⎨⎪⎧ 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解析】 A①②表推测,大概;B①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②句末语气词,表肯定;C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D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如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 .⎩⎪⎨⎪⎧不贰过.鲤趋而过.庭 B .⎩⎪⎨⎪⎧ 君子笃于亲.泛爱众而亲.仁C .⎩⎪⎨⎪⎧ 居.!吾语女居.无求安D .⎩⎪⎨⎪⎧ 言.而有信不学《诗》,无以言.【解析】 A 组,前一个“过”受副词“不”和数词“贰”的修饰,是动词,当“犯错误”讲;后一个“过”带了宾语“庭”,是动词,当“经过、走过”讲。

B 组,前一个“亲”作介词“于”的宾语,是名词,当“父母亲族”讲;后一个“亲”带了宾语“仁”,是动词,当“亲近”讲。

C 组,前一个“居”是动词,当“坐”讲;后一个“居”是动词,当“居住”讲。

D 组,两个“言”均当“说话”讲。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所指代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生而知之.者,上也。

之:指代知识和道理 B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之:指代“古”即古代文化 C .吾必谓之.学矣。

之:指能做到前面几条的人 D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其:指代君子自己 【解析】 B 项中的“之”并不是指代“古”,即古代文化,而应是指代知识和道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B )A .贤.贤易色 B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 .己欲立而立.人 D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解析】 A 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崇尚;C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D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课时跟踪检测六君子之风含解析选修论语蚜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六君子之风含解析选修论语蚜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六) 君子之风一、根底稳固1.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君子义以为质.质:根本,根底B.士志.于道志:追求C.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卑劣D.饭疏.食疏:粗糙解析:选C C项,“鄙〞是“庸俗浅薄〞的意思。

2.以下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哪一项( )A.礼以行之.B.曲肱而枕之.C.不知老之.将至云尔D.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代词,指事物;C项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HY性,不译。

3.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①人不堪其.忧②回也不改其.乐B.①贤哉,回也.②回也.不改其乐C.①曲肱而.枕之②不义而.富且贵D.①君子义以.为质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解析:选D A项,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他的;B项,助词,表感慨语气,呀/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听话者注意;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来/连词,表转折关系,却;D项,均为介词,把。

4.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①未足与.议也②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③仁以为.己任④何以文为.A.①②一样,③④不同B.①②一样,③④一样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一样解析:选C ①介词,跟;②语气助词,表疑问;③动词,作为;④助词,表疑问语气。

5.以下句子中属于主谓倒装句的一项是哪一项( )A.贤哉,回也B.叶公问孔子于子路C.仁以为己任D.何以文为解析:选A A项,主谓倒装;B项,状语后置;C项,宾语前置;D项,宾语前置。

6.补写出以下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时检测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时检测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5分钟,56分)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小人之过也必文D。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选C.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要求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变、改正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解析】选D。

舍:止息。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A。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

小人之.过也必文C。

子之.武城D.如日月之.食焉【解析】选B.B项与例句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代词,他;C项,动词,往;D项,结构助词,的。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夫子莞尔..而笑B。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选C.“然后”在句中指“这样以后”。

5。

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则远怨矣”的“远”不同的一项是()A.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D.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解析】选D。

D项,名词活用;例句及其余项为形容词活用。

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解析】选B。

B项,“而”,假设连词,如果;其余各项均是转折连词,却。

7.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能正视自己的无知的人,就是聪明的人,是智者.B。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2020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2020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绥.(suí)之喟.(wèi)然卓.(zhuó)尔诲.(huì)人B.莞.(wǎn)尔箪.(dān)食瓢.(piáo)饮曾皙.(xī)C.侍.(shì)坐饥馑.(jǐn)哂.(xī)之以俟.(sì)D.舞雩.(yú)户牖.(yǒu)哭恸.(dònɡ)铿.(kēnɡ)尔【解析】A.喟:kuì,C.哂:shěn,D.恸:tònɡ。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D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其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解析】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

3.下列句子中的“尔”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夫子莞尔而笑③吾无隐乎尔④以吾一日长乎尔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子路率尔而对⑦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⑧作计乃尔立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解析】形容词词尾/代词“你”/代词“这样”。

4.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AD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解析】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可使足.民。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C.稍稍宾客..其父。

D.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使动词,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当仁不让于师作业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当仁不让于师作业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当仁不让于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惑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隐:隐瞒D.伯牛有疾,子问.之问:探问,问候【答案】B(诱:引导)2.下列句子中,“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圣与.仁,则吾岂敢B.吾与.点也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D.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答案】A(A。

连词,表并列;其他三项都是动词,赞许)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一言以为知B.道之斯行C.其生也荣,其死也哀D.夫子矢之曰【答案】C(A.“知”通“智”。

B.“道”通“导”。

D.“矢”通“誓")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B.不吾知也C.加之以师旅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答案】C(C。

状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C.博.我以文D.三子者出,曾皙后.【答案】C(C。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二、课内阅读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吾与点也”,完成后面的题。

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B.以俟.君子俟:等待C.鼓.瑟希鼓:锣鼓D.因.之以饥馑因:继,接着【答案】C(鼓:弹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犊车,从吏卒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今齐地方.千里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天涯若比.邻【答案】C(A。

代词,有人;连词,或者。

B。

名词,车辆;动词,坐。

C.均为名词,方圆.D.动词,等到;动词,挨着)8.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循循善诱是他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检测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检测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5分钟,56分)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问知.子曰:“知人.”B.举直错诸枉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解析】选D.A项中“问知”的“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为仁由.己(依靠)B。

在家.无怨(古代大夫的家族)C。

举直错诸枉.(邪恶的人)D.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全部)【解析】选D。

D项中的“举”意为“提拔"。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句末语气词)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C。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到)D.能使枉者.直(……的人)【解析】选B。

B项中的“于”意为“给予”。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非礼勿言”中的“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名.之曰褒禅B。

六王毕,四海一.C。

素善.留侯张良D.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解析】选A。

例句中的“言”与A项中的“名”均为名词作动词:“言",说;“名”,命名.B项,“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C项,“善”,形容词作动词,对人友好.D项,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长处,以……为短处。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解析】选D。

D项为一般句式,A、B、C三项为状语后置。

6。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

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1-5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39分)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A、有道则见(xiàn)亟失时(qì)耦而耕(ǒu)耰而不辍(yōu)B、见其二子(jiàn)荷蒉(kuì)末之难矣(nàn)曾是以为孝(zēng)C、厩焚(jiù)有丧者(sàng)齐衰者(zī)瞽者(gǔ)D、虽少必作(shào)左衽(rân)颛臾(zhuān)近取譬(bì)2、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A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德(dǎo)既庶矣(shù)千乘之国(shâng)B焉用彼相(xiàng)盍彻(qiâ)必偃(yǎn)周监于二代(jiàn)C八佾(yì)盖阙如也(quē)先生馔(zhuàn)衣夫锦(yì)D韫椟(yùn)以费畔(bì)涅而不缁(niâ)匏瓜(páo)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己而去(一定)B.使民敬、忠以劝(勤勉努力)C.钟鼓云乎哉(说)D.克己复礼(约束)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自立)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C.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D.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5、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周监于二代C女安,则为之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6、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组()A阳货欲见孔子则修文德以来之B君子之德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守死善道D请事斯语矣子路从而后7、指出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现象的一项()A民免而无耻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C天之将丧斯文也D道之以政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于斯二者何先子将奚先B道之以政冉有、季路见于孔子C君子哉若人甚矣吾衰也D曾是以为孝乎岁不我与9、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有是哉,子之迂也C吾道一以贯之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0、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B末之也已子之往也C道千乘之国是社稷之臣也D百姓信之矣末之难矣11、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曾是以为孝乎子路行以告B则修文德以来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C公山弗扰以费畔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勇气闻于诸侯12、指出下列“诸”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韫椟而藏诸B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C而往拜之,遇诸塗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13、指出下列“徒”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夫召我者而岂徒哉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填空题1、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信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2、列出出自论语的成语五个、、、、。

3、课文默写(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子曰:“弟子入则孝,,,。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相为谋。

”(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丈人曰:“,。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7)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与()(2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等四人。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②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答:(三)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2分)答:(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

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开皇末,为奉礼郎。

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

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

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

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

”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它,罪已当死。

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

令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帝默然而罢。

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

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

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

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C.臣本事前宫本事:本来侍奉D.不以不肖不肖:没有才能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2分)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

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2)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3)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四、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加标点。

(3分)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A4、C5、A6、C7、D8、B9、B10、B11、D12、A13、B二、填空题(略)三、(一)⑴①并且你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

②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呢?(2)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二):⑴①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②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

(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三)(1)①对正道笃信不疑,勤奋好学,至死坚守,努力护持。

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2)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四)1B(顾问:咨询、询问)2D(①句是询问,不存在劝谏问题。

③说太宗的行为,与王珪无关。

⑥非进谏之意。

其余均可。

)3(“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4、翻译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善善”1分,“恶恶”1分,“所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