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

合集下载

民主集中制剖析报告

民主集中制剖析报告

民主集中制剖析报告民主集中制剖析报告1. 引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主集中制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原则。

它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保证了国家、政党、组织的高效运作。

本报告旨在剖析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应用,并探讨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民主集中制是指在党内、国家机关和其他群众组织中,既坚持民主原则,又坚持集中指导的制度。

它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实现集中决策和执行的统一。

3. 民主集中制的优点•有效集中决策力量: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了民主参与,又强调集中指导,可以迅速做出高质量决策,并迅速实施。

•提升组织效率:民主集中制下,可以充分发扬众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积极性,推动组织的高效运作。

•增强团结统一:通过民主讨论和集中决策,凝聚了广大成员的共同意志,形成了团结统一的力量,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民主集中制的不足•操作复杂:在实际操作中,民主集中制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共识,这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可能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些情况下,民主集中制可能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个别人可能滥用职权,破坏组织公平和公正。

•可能出现群体思维:在一些情况下,民主集中制下的决策可能会出现群体思维的问题,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5. 结论民主集中制作为社会主义组织的重要原则,具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的优势,避免潜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以上为本报告对民主集中制的剖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谢谢!6. 民主集中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政党•政党内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实现集中决策。

•重要决策通过集体讨论、表决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原则。

国家机关•国家机关通过选举或委任形式选举出领导人,实现集中决策。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在决策中体现民主原则。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内部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实现集中决策。

民主集中制的名词解释

民主集中制的名词解释

民主集中制的名词解释概要民主集中制是指一种组织结构和政府管理模式,既有民主的决策过程也有集中的执行权力。

它在各种组织和政府中广泛应用,旨在平衡权力、实现民众的参与和促进集体决策的有效性。

引言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组织原则,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演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民主集中制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定义、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在现实中的运作。

定义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它将民主和集中的两种原则结合起来。

在这种体制中,权力分散于广泛的参与者手中,并在特定的决策过程中集中于少数人或一个组织。

这种制度既保证了民众对于决策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又保证了决策的高效实施。

特点1. 广泛参与:民主集中制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广泛的参与。

在这种制度下,人民有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并对决策表达意见。

各个组织和政府部门设立了合适的机制,如选举制度和公民参与组织,以确保广泛参与的实现。

2. 权力集中:尽管民主集中制强调广泛参与,但权力最终集中于少数人或一个组织。

这样的权力集中有助于实施和执行决策,并确保在决策过程中的高效性。

这些少数人或组织通常是基于选举结果或符合特定条件的人员。

3. 决策的合法性:民主集中制强调决策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决策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并在适当的程序下形成。

通过这种透明的过程,决策的合法性得到确保,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支持这些决策。

历史背景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和罗马帝国的行政模式。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19世纪末,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首次在工会和政党等组织中出现。

然后,这种制度开始被国家和政府采用,以实现更加民主和高效的决策过程。

在20世纪,很多国家和政府采用了民主集中制作为其组织和管理模式。

这种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现实中的运作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的运作方式因国家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民主集中制是指以集中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在保证充分民主的前提下,尊重和贯彻党员自愿行使权利、共同参与决策、共同承担责任的一种管理模式。

它是实践中更为常见的模式,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管理方式。

但是,当前“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一、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缺乏制度性约束。

普遍存在的是,无论是党员还是干部,几乎都不会遵守该制度,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政治空谈,甚至将其忽略,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执行。

二、集中决策的问题。

集中决策的前提是有效的民主集中制,如果没有有效的民主集中制,集中决策就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三、贯彻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缺乏,使得贯彻执行无法得到充分落实,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政策理念不到位。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基本前提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思想,但是由于政策理念不到位,导致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有缺陷,无法充分贯彻执行。

二、执行机制不健全。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基本要求是要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然而由于目前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贯彻执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三、责任落实不力。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基本要求是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但是由于责任落实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要解决“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问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思想教育。

要加强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教育,增强全社会对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认识,使之融入到党员、干部、群众的日常思想中去。

二、健全完善机制。

要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贯彻执行机制,以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有效实施,以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的要求。

三、落实责任制。

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人,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有效实施,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

四、改进工作方式。

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作用,促进党的协商民主、自愿执行的有效实施。

民主集中制专题剖析材料

民主集中制专题剖析材料

民主集中制专题剖析材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运行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体现了党的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的要求,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保障。

在这个专题剖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剖析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和发展。

可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演变。

其次,我们可以从理论角度来剖析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深入解读党的民主和集中相互贯通、相互制约的关系,探讨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实践角度来剖析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建设和治理中的运行机制和效果。

可以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改革实践,分析民主集中制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效。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民主集中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比较角度来剖析民主集中制与其他国家或政党的组织制度的异同。

可以对比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与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度等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分析不同制度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效果。

这样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通过以上多个角度的全面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实质,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两种重要制度,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概念、实施机制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和实施机制1.概念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制度。

它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保持了集中,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制度保证。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含义是一切权力都属于全体党员,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关,而在决策实施时又必须严格遵循民主原则。

2.实施机制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坚持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核心地位。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作为全体党员的代表,必须牢固掌握权力核心,履行民主权力的集中,发挥好领导作用。

(2)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

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贯彻党内民主原则,倾听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组织决策和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3)强化全党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将全党力量集中在一点,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的机制,提高党的统一战线组织的辛勤工作,实现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发展。

(4)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制度。

切实加强纪委和监委的工作,严厉打击党内的腐败和其他违纪行为,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实施。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概念和实施机制1.概念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在履行职责中,必须全面负责、独立负责、直接负责。

其核心目的是激励和保证行政首长担起责任,并通过各种手段保障其独立性、直接性和全面性。

2.实施机制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施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明确责任范围。

对于行政首长来说,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责任领域。

他们需要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科技等领域中全面负责。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回复民主集中制是指在共产内部,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在集中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决策和集中执行的制度。

它是社会主义政领导方法的一种,也是中国共产确保的团结统一、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度健全有效运行的根本制度安排。

首先,我们来看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集中和民主的有机结合。

集中体现了员、干部必须服从的决策,集体领导和各级领导班子必须按照民主程序来产生和决策的原则,而民主则体现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多数意见、保障员和干部的知情权、参政权、选举权、监督权等。

这种制度安排既保证了的决策快捷果断,又保证了内干部的合法权益和群众的参与权益。

其次,我们来分析民主集中制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内领导方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它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要求,又适应了的领导地位和纪律性要求。

在实践中,民主集中制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民主集中制能够有效维护的团结统一。

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领导班子,能够代表员和干部的意愿,维护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避免了个别员和干部的利益过大化,确保了的团结统一。

其次,民主集中制有助于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通过广泛收集基层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避免内决策的盲目性和脱离实际性,提高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使的事业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再次,民主集中制能够保障员和干部的民主权益。

在民主集中制的框架下,员和干部有参与内事务的权利,能够通过选举和监督等手段,参与决策和干部选拔的程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发挥员和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领导班子,能够激发员和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然而,民主集中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民主过分”或“集中过分”的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可能片面追求个人民主权利,将内民主变成个人意志的表达,而忽视了的集中统一决策。

民主集中制执行方面不足之处

民主集中制执行方面不足之处

民主集中制执行方面不足之处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旨在平衡民主和集中的原则,以实现高效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

然而,民主集中制在执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1. 决策过程缓慢,民主集中制注重广泛的参与和讨论,这可能导致决策过程变得缓慢。

因为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达成共识,决策的制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影响执行的迅速性和效率。

2. 意见分歧和权力斗争,在民主集中制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见和利益,这可能导致意见分歧和权力斗争。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执行过程中的阻碍和耽误,甚至可能导致决策的偏离或瘫痪。

3. 责任模糊,在民主集中制中,由于权力和决策的分散,责任的界定可能变得模糊。

当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很难追究责任,因为责任可以分散到多个参与者身上。

这可能导致执行过程中的不负责任和推诿责任的情况。

4. 缺乏效率和灵活性,民主集中制强调广泛的参与和共识的达成,这可能导致执行过程缺乏效率和灵活性。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但民主集中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达成共识,从而无法及时应对问题。

5. 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在民主集中制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可能存在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情况。

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而其他人可能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决策的偏颇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 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理解和共识,促进决策和执行的顺利进行。

2. 设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机制,明确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力范围,避免责任模糊和推诿责任的情况发生。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责任的追究和执行的效果。

3. 简化决策流程,在必要时,可以简化决策流程,以提高执行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授权特定的决策者做出快速决策,同时确保适当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的组织原则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内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与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民主集中制进行检视和剖析,对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民主集中制的优势。

首先,民主集中制充分尊重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民主集中制组织中,员有权利参与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制度安排可以激发员的工作热情,动员广大员的积极性,并且形成内思想的多元化、活跃的局面。

其次,民主集中制能够保持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稳定。

在这种制度下,的领导机构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决策程序来处理内部矛盾与问题,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专断,确保内的稳定和团结。

再次,民主集中制有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当内决策机构能够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协商,能够集中员智慧为的事业服务,就能够减少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民主集中制也有利于员的个人成长。

在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中,员能够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

然而,民主集中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民主集中制可能导致决策过程冗长、混乱。

由于要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民主程序可能导致决策过程变得缓慢而复杂,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

其次,民主集中制存在权力滥用的风险。

在组织中,一些权力较大的领导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异议和不同意见,导致内思想的僵化和共识的缺失。

再次,民主集中制会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

在由多个决策组成的体系中,不同决策的实施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后续工作的困难和效率下降。

最后,民主集中制也存在过度依赖领导个人意志的问题。

在民主集中制组织中,一些领导的个人意志可能会对决策产生过大的影响,导致组织的方向和目标受到牵制,限制了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针对民主集中制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如何加以改进呢?首先,组织应建立健全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有序实施。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四篇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四篇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四篇1. 民主集中制的不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主集中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模式。

尽管民主集中制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真正的民主性。

虽然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但有些领导者往往把集中放在首位,忽视了民主。

他们可能会占有主导地位,尊重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倾听下属的意见,这样的做法不利于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成长。

第二,权力过于集中。

在民主集中制中,权力通常是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的。

如果领导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能力,整个系统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此外,在权力集中的情况下,下属的建议和观点可能被忽视,导致领导决策的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

第三,缺乏制衡机制。

在民主集中制中,制衡机制相对较少。

如果领导过分强调集中和行政指导,就容易忽视下属的自由和创新,阻碍个人的发展。

此外,对于少数领导者的错误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制衡机制也会导致问题的加剧。

综上所述,执行民主集中制需要科学适度的原则,并加强相应的制衡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点和避免其不足之处。

2. 民主集中制的不完善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的目的是实现民主和集中的原则有机结合。

然而,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民主集中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首先,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性不够。

由于领导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他们通常会占据领导地位,并优先考虑自己的方案和意见,而不是听取下属的意见。

缺乏真正的民主性,这个模式容易招致下属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满。

其次,民主集中制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在这种模式下,权力通常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容易导致制度的滥用和权力的滋生。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民主集中制无法充分发挥民主的机制。

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有时集体智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集体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会导致决策过程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权力集中: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集中权力,由少数人或一个组织来决策,这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滥权和专制。

如果决策过程中没有适当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就会使得权力被少数人滥用。

2. 决策效率低下:民主集中制注重广泛的民主决策,需要广泛讨论和协商,这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复杂化和决策效率的降低。

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对一些复杂问题做出决策时,可能需要更快速和高效的决策方式。

3. 基层民主不足:在民主集中制中,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高层领导手里,这容易导致基层民主的不足。

基层的普通员工或者居民的参与和发言权有限,他们的声音和意见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听取和考虑,这可能会导致决策与实际情况脱节,影响组织或社会的发展。

4.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民主集中制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以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如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就容易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问题,从而削弱民主集中制的效果。

5. 信息不对称:在民主集中制中,特别是在权力集中的情况下,信息的传递可能不对称。

高层领导和决策者往往可以获得更多
的信息和资源,而基层的员工或者居民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这可能导致决策不公平和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民主集中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力集中、决策效率低下、基层民主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和不足。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和民众参与,增加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公正性。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这一制度能否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采取新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起来。

从目前情况看,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

其表现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干部的任免,本来应该召开正式会议,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但有些领导同志却根本不召开会议讨论,或虽提交会议讨论,也只是走走过场,最终按自己的意志决定。

二是各行其是,不执行决议。

其表现是:多数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有些人我行我素,拒不执行,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致使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决议无法实行。

这里既包括委员会的成员不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决议,也包括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以至中央的决议、决定拒不执行。

三是程序倒错,运行机制紊乱。

其表现是:对于决策,本应按照正常程序,决定前认真调查研究,争取各方面意见;决策中反复酝酿,充分讨论;决策后无条件执行。

但事实上却是搞临时动议,未经充分酝酿讨论,仓促草率地作出决定,而在执行时又议论纷纷,使决策无法贯彻执行。

四是混淆体制,使用范围不清。

主要表现是:在实行委员会制的地方,应该按民主集中制的少数服从多数决策,但有些领导同志却把首长负责制的决策机制搬到委员会中来,搞重大问题书记拍板、一锤定音。

还有一种情况是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地方,决策时应该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首长及时拍板,但有些领导同志却一味等待多数人的意见统一。

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研究与探索

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研究与探索

民主集中制,不仅是集中集体智慧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制度,同时也是发扬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的根本保证。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一)、认识不深1.简单地把民主集中制理解为"民主+集中"。

认为民主就是让大家说话,集中就是"一把手"选择"正确"的意见拍板决策;发表意见是委员们的义务,拍板决策是"一把手"的权力。

2.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某些领导不让群众讲话,或者把群众的意见当耳边风,对群众的呼声不闻不问,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3.搞临时动议,未经充分酝酿讨论,仓促草率地作出决定,而在执行时又议论纷纷,使决策无法贯彻执行。

(二)、执行不力1.一些部门班子不够坚强有力,缺乏集中正确意见的能力、胆量和方法,因而领导集体无权威,令不行禁不止。

2.有的班子存在着责权不明确,分工不负责,集体领导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集体领导的制度已经建网立,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打了折扣。

3.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贯彻执行不好。

讨论问题时,委员们总是揣摩"一把手"的意图;进行决策时,常常是由个人或少数人做出决定,而很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投票表决。

(三)、监督不严1.存在"一劳永逸"的倾向,忽视决策执行中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偏差。

工作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程度不同地存在。

布置多、检查少,会议多、落实少,只部署、不检查的现象较普遍。

2.各行其是,不执行决议。

其表现是:多数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有些人仍然我行我素,拒不执行,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致使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决议无法实行。

3.分工不负责,遇事推诿。

显示政绩的事,邀功领奖的事,争相个人负责;排忧解难的事,承担责任的事,就强调"集体领导"。

关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关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01
加强领导能力培养
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领导干 部的领导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驾驭 团队、推动工作。
02
03
加强纪律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领导干 部的纪律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自 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定。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政府的民主集中制贯彻问题
总结词
该市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存在过度 集权、缺乏民主参与的问题。
02
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有时缺乏 充分发扬民主的程序,群众的 意见和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03
领导班子在涉及“三重一大” 问题时,有时缺乏充分发扬民 主的机制,群众的意见和参与 程度不够。
集中不足
01
02
03
在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有时存在意 见分歧较大、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
在重大问题决策时,有时缺乏科学、 规范的决策机制,导致决策失误。
通过民主集中制,使党员和干部在决策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集体讨论决定
《关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问题及 整改措施》
2023-10-27
目录
• 民主集中制概述 • 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的问题 •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整改措施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民主集中制概述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进行组织决策和行 动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 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集中决策和行 动,使组织更加高效、有序和协调的 制度。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回复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的领导制度,它的特点是通过民主程序来实现集中决策和执行,既体现了内的民主原则,又保持了的集中统一。

然而,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共产内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我将逐步回答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检视与剖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主集中制的定义和目的。

民主集中制是指通过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来决策和执行工作。

它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内的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和执行。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必须正视民主集中制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集中导致民主的缺失。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集中,但有时候过分强调集中就容易造成民主的缺失。

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过于僵化,导致民主发言和分歧意见无法得到广泛听取和尊重,从而损害了内民主氛围的建设。

二、领导者权力过大导致诸多问题。

在民主集中制中,领导者拥有较大的权力,主导着决策和执行的过程。

然而,一些领导者滥用权力、任由个人偏见决定事物的结果,导致了一些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

这不仅仅损害了员的权益,也会导致内的腐败现象。

三、民主程序执行不彻底。

民主集中制强调通过民主程序来完成决策和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民主程序并没有得到充分执行。

一些内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往往不够透明,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也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采纳。

这种情况下,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坚持内民主的基本原则。

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集中。

我们应该着重加强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鼓励员广泛参与决策和执行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民主程序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二、加强领导者权力监督。

在民主集中制中,领导者的权力是必要的,但是权力也容易导致不正当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制度,加强对领导者的监督和约束。

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说法

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说法

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说法
摘要:
1.民主与集中的定义和关系
2.民主与集中的优缺点分析
3.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实践
4.民主与集中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民主与集中的定义和关系
民主,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集中,是指权力和资源的集中管理,以便于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民主与集中,是两种政治管理方式,它们在不同层面和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二、民主与集中的优缺点分析
民主制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尊重个体的差异,使政策更具包容性。

而其缺点在于,民主决策过程可能较长,效率较低,且可能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导致政策不稳定。

集中制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高效地实现目标,快速做出决策,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而其缺点在于,权力过于集中可能导致滥用权力,忽视个体权利,政策可能缺乏包容性。

三、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实践
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是一种结合了民主与集中两种制度的优势,
适应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在我国,党的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核心。

在决策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人民意见,保障民主权利,又要保证决策的高效性和权威性。

四、民主与集中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与集中在未来都将不断演进和完善。

民主制度将更加注重效率,通过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而集中制度将更加注重民主,通过保障人民权利,提高政策的包容性。

总的来说,民主与集中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不足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不足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不足执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统一决策和执行。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要正视民主集中制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

民主集中制在民主议事和集中决策之间的平衡方面存在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集中决策的力度过大,导致民主议事的权力受到压缩。

这种情况下,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反映,容易导致决策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民主议事的重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的听取和采纳。

民主集中制在执行层面存在一些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领导层对下级的过度干预和指导,导致下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推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对下级的激励和支持,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民主集中制在执行层面的有效运行。

民主集中制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也存在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决策的基础不牢固。

同时,由于信息的滞后和不准确,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监督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党内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违纪违法行为。

同时,由于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因此,我们要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民主生活方面也存在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党内民主生活过于形式化,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

同时,由于党内民主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生活,注重发扬党员的主体作用,加强问题导向,确保党内民主生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 -回复

民主集中制检视剖析-回复民主集中制是指在共产内部的一种决策方式,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本文将以民主集中制为主题,逐步回答有关该制度的问题,全面剖析其优点与缺点,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式。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内的集中领导和民主决策相结合。

它要求在内决策过程中,既有集中的领导,也有广泛的民主参与。

员可以在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并通过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等领导机构。

这种制度可以促进内的团结和民主发展,也能保证的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民主集中制的优点。

首先,民主集中制可以体现内的民主原则。

通过广泛的内讨论和辩论,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形成多元化的决策参考。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集体主义、个人专断和少数人专权的问题,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民主集中制有助于加强内纪律和集中统一。

员通过民主参与决策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的决策,增强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

同时,民主集中制还能够加强内的纪律监督和执纪力度,保证的政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再次,民主集中制有利于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效能的提升。

通过内的民主讨论和辩论,可以充分调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内的智慧和思想力量。

这样能够提高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度,推动的事业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民主集中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的民主讨论存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问题。

有时候少数人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左右甚至操纵内的民主决策过程。

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民主的监督和规范,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民主决策需要时间、资源和成本的问题。

内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会影响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度。

因此,我们需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实践中,寻找平衡点,既要保证民主的广泛参与,又要保持有效的决策效率。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

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更加规范和透明的程序来推进内的民主决策。

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精)

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精)

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作者】李慧而【作者简介】李慧而中共广州市芳村区委党校【摘要题】探索争鸣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这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但长期以来,民主集中制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扭曲变形,出现种种误区和错误倾向。

在分析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时,通常只集中在执行者的主观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领导作风等上,很少触及民主集中制本身是否存在缺陷。

客观地认识民主集中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现实执行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贯彻执行。

一、民主集中制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对执行产生的影响由于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种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质疑、责难它并非科学的制度,甚至否定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的地位,这些看法虽然是错误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主集中制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

理论准备的先天不足,定义的不稳定性、模糊性,运行缺乏可操作性、程序性,给现实执行带来了障碍。

1.理论准备不足民主集中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工人阶级政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在他们指导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初步得到了体现,但他们并未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主张,工人阶级政党应按民主制的原则来建立。

当时,民主制和集中制是两种对立的组织原则。

马克思指出:“集中制不管对秘密团体和宗派活动多么有用,但是同工会组织的本质是相矛盾的。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83页,1995年版.)共产党不是秘密的宗派团体,和工会组织一样,也必须通过民主制的原则组织起来。

列宁在建设俄国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

俄共原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活动,采取集中制组织原则。

1905年后,俄共公开活动,列宁提出实行“民主的集中制”,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民主的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民主的集中制”成为国际及其支部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

浅谈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汇总

浅谈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汇总

党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这段论述表明,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党内政治活动和民主发展中必须坚持的非常重要的制度和原则。

正确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尝试从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以及正确运用等方面对这一重大制度和原则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 这一论断一般地阐明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实践中, 很多人并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不少人在解释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时,都坚持所谓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 将民主集中制表述成“ 民主和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民主和集中看成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实际上, 就“ 民主集中制” 这个词语的内部结构来讲, 民主和集中并不是两种实体的“ 对立统一关系” , 而是属性和实体的关系, 作为属性的“ 民主” 是规定“ 集中” 这个实体的性质的, 它表明, 这样的集中制是民主的而不是专制的, 是“ 民主的集中制” , 而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 专制的集中制” 。

所以, 准确地说, “ 民主集中制” 是“ 民主的集中制” 而不是“ 民主制加集中制” , 也不是“ 民主与集中对立统一的制度” 。

党的“ 七大”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三处所使用的提法都是“ 民主的集中制” 。

为了弄清民主集中制的准确内涵, 有必要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一般来讲, 民主集中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是有密切联系的, 但不能将它们等同起来, 混为一谈。

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是:“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容还是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相一致的, 它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原则方面的运用。

民主集中制情况报告 -回复

民主集中制情况报告 -回复

民主集中制情况报告-回复题目:民主集中制情况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历史背景、特点和实践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性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发展民主集中制所需加强的方面。

第一部分:概念与历史背景1.1 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民主集中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以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内民主和的集中统一为基本原则,通过民主决策、集中执行等方式实现内领导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1.2 历史背景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共产的组织原则,主要是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时确立的。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主集中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内政权运行的重要依据。

第二部分:特点与实践情况2.1 特点民主集中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充分发扬员民主权利,确保内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充分体现的集中统一,确保的意志的统一性和执行力;- 实行领导机关层层民主选举,确保领导干部的代表性和民主监督;- 实施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制度,确保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的特点;- 高度重视纪律性,确保执行的决策的一致性。

2.2 实践情况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内得到了全面贯彻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内实行了民主选举制度,通过充分发扬员民主权利,选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同时,内重视集体决策和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制度,以集体智慧推动的工作;在的纪律性方面,持续加强纪律教育,确保的意志的统一性和执行力。

第三部分:问题与展望3.1 存在的问题尽管民主集中制在内得到了广泛实践,仍存在以下问题:- 民主程度不够充分,对员参与决策的渠道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拓宽;- 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制度仍存在执行不够规范和纪律性不够强的问题;- 民主选举制度中可能存在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

3.2 加强方面的探讨为了发展民主集中制,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 加强内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员的主体作用,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制度,确保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的落实;- 强化纪律教育、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的决策的一致性和执行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制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根据党的历史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定一整套统一、规范的可以直接用来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规程。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包括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规则、基本步骤和基本环节。为区分不同的具体情况,还必须明确规定运行程序的必经程序即不可跳越程序。
(4)如何正确理解“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决策后的实施环节,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执行的,但在决策环节中,就很容易扭曲变形,先“压服”,再“民主”,以一把手的意见统一班子成员思想,按一把手的意见办,否则就是反对“正确的集中”。总之,民主集中制在定义上存在可塑性,这必然形成执行中的弹性空间。定义的模糊性,使执行者往往需要进行一番“揣测”和“猜度”,使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者的心理因素、个人素质和修养,这不仅难以最大限度起到制度约束人、规范人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制度执行中的人治色彩。制度执行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者对制度的认识,如果执行者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其执行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定义的可塑性是一项完备制度所应避免的。
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比单纯提高执行者的素质更带长远意义。其重要性,除程序是制度的题中之义外,还在于明确运行程序第一可以为执行者提供可操作的基本规范,第二可以为上级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检查督促、领导班子内部的评估总结、群众的监督提供参照和依据,第三可以为检测真假民主集中制提供标尺。在党的历史上尤其是“文革”时期,有许多重大决策失误和错误决定,都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经过表决“一致”或基本“一致”通过的。有人认为,当时绝大多数人对错误决定表示赞同,是出自“违心”。(注:《为何“不能以民主集中制冲淡民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5期.)但如果民主集中制有一整套完整规范的运行程序,运用全部程序尤其是不可跳越程序,而不是以其中某个环节(如举手表决)来检测,就可以发现,上述情形其实并没有遵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假民主集中制。即使是现阶段,某些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也常常出现违心附和一把手的现象。如果严格遵照运行程序特别是允许充分发表意见的“民主”环节来实施,那么,“违心”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4.缺乏可操作性
民主集中制缺乏可操作性,除来源于定义的不稳定性、模糊性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程序性。程序性是制度的特性,也可以说是制度的题中之义。如果一项制度缺乏能具体实施的具体规程和运行程序,那就意味着这项制度尚未成为严格的完善的制度。长期以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运行程序,在有关文件中也有一些规定,但只散见于并不配套的文件中;改革开放后,许多地方党委以党内文件的形式,规定了本地方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规则和操作程序,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民主集中制并未形成一整套统一、规范的具体制度和运行程序,这一方面增加了制度执行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3)如何理解“集中”的主体和内容?
集中的主体是领导者个人还是领导集体?如果将集中的主体理解为领导者个人,就很容易出现“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现象。集中的内容,是集中“正确的意见”还是“多数人的意见”?有人认为,集中的内容应为正确的意见,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有人认为,现实中“集中正确的意见”常常成为某些领导者个人搞“一言堂”的藉口和理由,为消除这一弊病,应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目前,即使在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在争议,未有定论。
3.定义的模糊性
对于制度的执行者来说,要正确地执行制度,首先必须对制度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但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执行者制还是集中制?
七大党章提“民主的集中制”,明确地规定民主集中制是一种集中制。但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均为“民主集中制”,至于是民主制还是集中制则未明确说明。十二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从含义上看,似乎是将其界定为集中制。从十四大起,不再提“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而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可见,对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制还是一种集中制,党内文件没有一贯明确的规定。
1.理论准备不足
民主集中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工人阶级政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在他们指导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初步得到了体现,但他们并未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主张,工人阶级政党应按民主制的原则来建立。当时,民主制和集中制是两种对立的组织原则。马克思指出:“集中制不管对秘密团体和宗派活动多么有用,但是同工会组织的本质是相矛盾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83页,1995年版.)共产党不是秘密的宗派团体,和工会组织一样,也必须通过民主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列宁在建设俄国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俄共原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活动,采取集中制组织原则。1905年后,俄共公开活动,列宁提出实行“民主的集中制”,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民主的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民主的集中制”成为国际及其支部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可见,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概念,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为“集中制”,“民主”是修饰限定语。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表明党将民主的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但中文翻译时,省略了其中的“的”字。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首次将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决议案第三章第十二条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决议案还规定了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若干具体办法,但对民主集中制的定义、内涵、基本原则、基本条件未作明确界定。直到七大党章才对民主集中制作出定义,但将民主集中制表述为“民主的集中制”。七大党章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党的组织机构,是按照民主的集中制建立起来的。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同时规定了“民主的集中制”的四个“基本条件”,第十五条至二十八条还规定了若干具体制度。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对民主集中制作出的最详尽的规定。1956年,八大党章重提“民主集中制”,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个“基本条件”和若干具体制度。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概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俄共的“民主的集中制”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民主革命时期,党处于严酷紧迫的战争环境,只能与俄共早期一样,采用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但这种集中制并非单纯的集中制,是强调在党内民主基础上的民主集中制。同时,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封闭、割据的条件下活动,不可能获得更多执行这一制度的现成经验或理论指导,只能根据自身实际,在不断摸索中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内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可以说,现在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民主集中制思想、俄共“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其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也是这一制度的中国化的过程。然而,中国共产党虽然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思想,但党成立之初,尚处幼年时期,随后又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长期的非法、地下党的地位和战争环境,党不可能在民主革命时期对这一制度进行充分的阐述和论证,对执行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来不及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建国后,由于战争年代的惯性,也由于巨大胜利带来的对战争年代领导经验的迷信和沿用,由于“文革”期间党内政治生活正常秩序被打破,党没有及时总结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和发展,未能从理论上充实和完善这一制度。因此,长期以来,民主集中制缺乏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准备不足,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民主集中制定义内涵的不稳定性、模糊性、缺乏操作性和程序性等,对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影响。民主革命时期,这些缺陷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因为战时强调全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强调党的“坚强统一”,民主集中制强调的是集中,甚至在特殊情形下等于集中。但随着长期和平时代的到来,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主客观因素都更加复杂,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不再只是“集中”那么简单,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就愈加明显起来。
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构想
1.深化理论研究,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作出更严密和精确的界定,即解决民主集中制“是什么”的问题
首先是对民主集中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强化其理论基础,以弥补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使民主集中制在现实执行中具有充分的理论指导作用。其次,要对民主集中制的定义作出更严格更科学规定。制度的执行是基于对制度的理解之上的,目前党内文件对民主集中制定义的规定,应该说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上,或者说,从民主集中制的定义看,它更像组织原则,而不是便于操作的制度。实际上,许多人对“民主集中制”含义的理解是笼统、抽象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前些年某省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中,对照检查个人在执行民主集中制中存在问题,是“三讲”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从个人剖析材料看,许多人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剖析起来往往泛泛而谈,点不到实质问题上,甚至文不对题,不着边际,更遑论检查存在问题、挖根源、提整改措施了。因此,目前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制度的定义作出更明确和严密的规定,消除弹性空间,使民主集中制真正成为一项刚性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
--------------------------------------------------------------------------------
论文标题:民主集中制定义及运行程序缺陷探析
论文作者 李慧而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党建研究,论文单位 武汉,点击次数 692,论文页数 44~47页2003年2003月论文网 /paper_49377181/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这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长期以来,民主集中制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扭曲变形,出现种种误区和错误倾向。在分析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时,通常只集中在执行者的主观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领导作风等上,很少触及民主集中制本身是否存在缺陷。客观地认识民主集中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现实执行产生的影响,将有利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贯彻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