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全部员工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组织第三条职责分工1.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和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订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培训员工、帮助订立应急预案等;3.有限空间作业责任人:负责确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督促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定;4.监督检查人员: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岗位设置1.企业应当设立专职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岗位;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岗位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要求1.企业应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新员工岗前培训应包含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第六条作业前准备1.有限空间作业责任人应在作业前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包含确定作业人数、作业时间、使用工具设备等;2.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畅通,无杂物堆放,且具备必需的通风设施。
第七条作业人员安全要求1.全部作业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作业资质和证书;2.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头盔、防护眼镜、防护服等;3.作业人员应接受必需的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情形适合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第八条作业设备和工具管理要求1.企业应对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2.严禁使用破损、老化或未经授权的设备和工具。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管理要求1.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清理;2.废弃物和不安全物品应妥当处理,防止对员工造成损害。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提高和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规范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行为,预防和控制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受限空间)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出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密闭、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设备、设施,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四条凡在公司生产区域内进入地下室、地下工程,深度大于1.2米封闭或敞口空间的沟、坑、井、池等有缺氧危险或有毒气体中毒或粉尘危害危险的,以及从事具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介质的设备、设施及场所作业时,受到场地限制和约束,作业场地狭窄、人员逃生受限制,施救受到制约,统称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第五条有限作业空间安全管理按照“谁发包、谁负责”、“为谁服务,谁负责安全管理”、“谁使用,谁负责安全监护”的原则,技术发展部负责安全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领导、技术、监督、现场四个归口管理责任。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范围内按作业的所有员工及承包商。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第七条凡是符合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必须具有审批程序,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工作票,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必须到现场核实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方可开工作业,安全措施没落实的禁止作业。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使用管理规定》。
第九条根据“谁发包,谁负责”、“为谁服务,谁负责安全管理”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和各级人员安全责任。
第十条技术发展部职责:(一)负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审批工作。
(二)监督、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正常生产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储罐、井道、管道、沟渠、矿井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安全文化建设、风险评估、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装备、应急预案等原则进行管理,确保作业的安全性、顺利性和高效性。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的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安全文化建设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标准,并进行动态更新和推广。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素养。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建立安全奖惩机制,鼓励安全生产,惩罚安全事故。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作业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第四章操作规程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需要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作业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进行作业指导和训练,确保作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第五章安全防护装备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设备、监控系统、紧急救援装备等。
(十四)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1.目的、范围1.1 为了使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熟悉现场安全作业条件,避免和预防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烫伤、窒息、中毒、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独山子区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2.定义2.1 有限空间定义:是指进出口受限制但足够容纳人员进入并执行作业,或自然通风受限,空间狭小,不适于作业人员持续停留的空间。
如进入或探入塔、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地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能集聚的场所。
2.2 非常规有限空间(或称特殊有限空间):是指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环境未达到或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能够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触电、爆炸等人身伤害的受限空间。
2.3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即为非常规有限空间作业(或特殊有限空间):2.3.1氧气浓度低于19%(V/V)或高于23%(V/V)的有限空间;2.3.2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高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的有限空间;2.3.3CO浓度高于30mg/m3的有限空间;2.3.4硫化氢浓度高于10mg/m3的有限空间;2.3.5温度大于40℃的有限空间;2.3.6从进入点计,距离超过20米的有限空间;2.3.7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伏电压的有限空间;2.3.8夜间进行作业的有限空间;2.3.9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危险有害因素的有限空间,如涂装、除锈或清理尚有残留物的反应釜、油罐和下水井等;2.3.10进入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
3.职责3.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开展工作危险性分析,制定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措施,确定作业人员,指定监护人员现场监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证。
3.2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拟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具、安全应急措施等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一、定义有限空间是指进入、操作和退出工作人员受空间尺寸和形状限制,以及通风、进出口限制的地方。
包括储罐、储槽、管道、沟坑、井道等。
二、管理目标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三、管理原则1.风险评估:在进行任何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包括空气质量、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作业设备等方面的风险。
2.许可制: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事先获得许可。
许可制应包括指定负责人、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程序等方面。
3.通风控制: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控制,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通风设备必须与工作条件相适应。
4.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5.个人防护装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安全带等。
6.培训教育: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7.紧急救援:必须制定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紧急救援程序。
8.监测和记录: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通风控制、气体检测结果、作业人员信息等。
四、操作步骤1.风险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空间尺寸、通风设备、危险物质等方面的风险。
2.许可申请:作业负责人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许可申请,包括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程序等必要信息。
3.通风控制: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控制。
通风设备必须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5.个人防护装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
6.培训教育: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明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及《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内的发生器检修作业管理。
3、法律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____号)3.2《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3.3《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____]____号)3.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____)4、控制程序4.1受限空间是指生产区域内炉、塔、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
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4.2受限空间的危害识别4.2.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4.2.2对《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有关安全措施逐条确认,并将补充措施填入相应栏内并确认。
4.3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办理程序4.3.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部门负责人,应持有施工任务单,到公司安全生产科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____公司安全员应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后,签发《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4.3.3施工部门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
公司和施工部门负责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督。
4.3.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完工后,在《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完工验收栏中,公司与施工部门现场安全负责人签名。
4.4作业安全措施____公司与施工部门现场安全负责人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
4.4.2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消防器材等,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设备的进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有限空间作业条件,防范中毒、中暑等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镇江分公司承建工程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述语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锅炉炉膛、循环水管、循环水泵进水间、水池、油罐、水箱等容器及坑井、遂道、深沟及密闭小室等不易通风的场所。
第三章职责第四条专业工地负责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的评价和改善,负责作业过程的监护。
第五条分公司安全保卫科负责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及作业过程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分公司工程管理科负责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措施及检修工作票安全措施的审批。
第四章作业规定第七条作业条件(一)专业工地需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应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措施,进入金属容器还须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进入已开始分部试运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检修作业票。
施工前应对参加作业和监护的人员进行交底,作业指导书中应含有应急救援措施。
(二)作业场所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如轴流风机等,容器内应设置良好的照明,金属容器及潮湿场所内应设置安全电源。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配置防爆灯具,防火花产生的特级安全工器具。
(三)高温天气时应有降温措施,如搭设遮阳棚、冲水等。
(四)进入密闭容器作业前,专业工地应组织班组长、专职安全员对作业条件进行评价并确认符合要求。
第八条作业管理(一)作业班组在安排作业人员时,应至少留一人在外监护。
对于高温天气及从事焊接作业,作业人员每2小时应轮流一次,且保持通风机器正常运行。
(二)从事防腐等有毒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严禁火种带入。
(三)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入口处应设焊机二次回路的切断开关,焊接中断时应及时切断焊接电源。
(四)严禁将漏气的焊炬、割炬和橡软管带入容器内。
工作间歇或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将所焊、气割工具拉出容器,严禁用氧气作业为通风或纳凉的气源。
(五)监护人员每15分钟应与作业人员通话一次,工地安监人员应对密闭容器内的作业加强经常性检查,高温天气时应对容器内的温度、氧气、有毒气体含量等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停止容器内作业或间隔进行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相关培训人员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具有限制进入和通风透气条件,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风险、优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等。
第六条作业方案应由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合理、可行、安全。
第七条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八条作业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对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在作业前,应向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确保其了解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提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佩戴防护装备、检查通风设备、测试有限空间的气体浓度等。
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及时与外界联系和求助。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运用专业工具和设备,进行作业操作,禁止使用非专业设备。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方法正确、安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在有限空间发生人员伤害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同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急救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进一步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2.范围
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厂区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均需按此规定执行
3
3.1
3.2
表”
4.
4.1
1.2 m
4.2
4.2.1
4.2.2
A
B
C
D
E、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4.3本公司涉及有限空间作业范围
聚酯区域各反应釜。
4.4安全技术要求
4.4.1检测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项目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
4.4.2
控制危
第1
4.4.3
检测
检
4.4.4应急救援装备
施工单位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4.4.5其他技术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
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4.5安全管理
4.5.1 作业前准备
A、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
B、对有限空间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C、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D、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格式见附录A。
E、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F
G
H
A
B
C
D
E
A
B
C
D、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
E、检测制度。
4.5.3.2应按作业工种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4.5.4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4.5.4.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
4.5.4.2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A、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B、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C、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4.5.5 现场监督管理
4.5.5.1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4.5.5.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A、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B
C
A
B
C
D
A
B
C
D
A
训;
B
C、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者撤离有限空间,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施工负责人:
D、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E、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F、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4.5.5.6作业人员的职责:
A、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B、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C、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D、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4.5.6 应急救援措施
4.5.6.1 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4.5.6.2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A、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