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创意影子游戏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具、积木等)。
2. 学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形成原理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光线而产生的现象。
(2)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分析。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探索活动,用手电筒、物体等制造影子,观察、描述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卡片、画笔等制作自己的影子卡片,开展创意影子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3. 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4.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答案:幼儿需记录至少三个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树下的小狗影子、太阳下的建筑物影子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的影子卡片,与家人开展影子游戏。
答案:幼儿需用卡片、画笔等制作一个创意影子卡片,与家人进行互动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幼儿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继续探索影子现象,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神奇的影子》这一主题,内容涉及光与影的奥秘。
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变化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画笔、若干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手电筒在教室内制造影子,让孩子们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变化,引发他们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白纸、卡片等制作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游戏(10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影子追逐”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5. 影子画(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剪刀,在白纸上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2. 影子的形成3. 影子与光的关系4.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影子现象,进一步探索光与影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影子游戏4.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教案:探究光影影响
《神奇的影子》教案:探究光影影响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明确阳光是光源和阴影是光的影响形成的。
2. 能够精确观察和体验光影的变化,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
3. 能够了解不同的光源和阴影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4. 能够通过亲自体验、探究光影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阳光是光源和阴影是光的影响形成的。
2. 精确观察和体验光影的变化,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能够了解不同的光源和阴影影响,探究其原理。
2. 通过亲自体验、探究光影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制作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影子工具。
2. 准备放大镜、手电筒、投影仪和屏幕。
3. 为幼儿观察光线、阴影和光源等现象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1. 认识光的基本性质先让幼儿通过观察阳光照射下的光线,了解光的基本性质,探究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形成阴影的原因。
2. 观察和体验光与影的变化利用影子工具,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光与影的变化,体验阳光和阴影的对比。
3. 探究不同的光源通过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让幼儿了解和探究不同的光源,发现它们对光影变化的影响。
4. 创意与互动让幼儿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光线和影子,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操作技能。
六、教学总结《神奇的影子》教案,通过让幼儿亲自体验、观察和探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光线的传播、阴影的形成,以及不同光源的影响等知识。
通过这些切身体验,让幼儿感受和了解身边事物中的神奇之处,提高了幼儿的感性认知水平和探究精神。
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为幼儿今后更加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奇的影子》中班优质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神奇影子》中班优质教案探究光与影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神奇影子》这一主题下,探究光与影奥秘。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二节,详细内容涉及光传播、影子形成、以及光与影互动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光传播原理,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光与影现象好奇心。
3. 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解释。
2. 教学重点:观察光与影关系,动手实践,体验光与影互动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透明胶带。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带领学生走进教室,关闭灯光,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观察墙壁上影子。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光和影子有什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光传播原理,解释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现象。
3. 互动游戏(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改变光线方向,影子也会发生改变。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利用剪刀、画笔,将卡片剪成不同形状,观察影子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不同形状物体,影子也会不同?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物体,用手指模仿手电筒光线,观察影子位置和形状。
六、板书设计1. 光传播原理2. 影子形成原因3. 光与影互动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不同物体影子,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为什影子会发生变化。
2. 答案:影子发生变化原因是光线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互动游戏、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解光与影奥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利用手电筒和物体,观察影子,进一步探索光与影奥秘。
2024年《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2024年《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材《神奇的影子》,涉及章节为“光与影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产生、光与影的关系、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探索影子世界的趣味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探索影子世界的趣味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与影的关系,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影子的产生原理,观察和描述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各种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产生。
(2)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影子为什么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强调光与影的关系。
(2)展示不同物体在光线下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1)分发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剪下来。
(2)将剪下来的物体放在白布上,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3)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影子与物体的关系。
4. 小组活动(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共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2)小组内讨论:如何使影子变大或变小?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的关系影子与物体的大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剪下来。
将剪下来的物体放在白布上,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2. 答案:影子画的答案因幼儿个体差异而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神奇的影子》班级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影子总是让人觉得神秘而美妙,尤其是在我们小时候,每当太阳晒热了大地,我们便开始玩起了影子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变得特别高大、特别矮小、特别胖、特别瘦,它仿佛是我们身体的另一种自然清晰体现。
那么,在影子之中,我们又能否了解其中寓意着的奥妙呢?本次的班级教案以《神奇的影子》为例,分析并学习了影子的故事背后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一、探究光和影的分离在影子的故事中,有一个主要的变化,那就是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光和影是可以分离的。
故事开始的时候,作者借助太阳光,解释了影子是因为光线受到遮挡,形成投射于地面的黑影。
这是一种非常具体、易于理解的现象:当户外有阳光,我们便能在地面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将角色的视角转移发生了变化。
当主角成为涂山村的村民时,他们发现太阳消失了,但是地面上仍旧有黑影。
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影子的产生必须依赖于光的存在,但是光与影是可以在某些情景下分离的,这种感受在阴天、雨天及微弱光线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成为影子漫步涂山村时,主角加入了一家影子工坊,开始制作影子。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可以成为其中一部分,便很快地淹没其中。
即便是当他离远点近了一步,他的身体也变得不可辨认,并成为了始终存在于那里的影子之一。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影子工坊的经历来得出:影子可以成为一种比人更为持久、不变的自然存在。
而人类的生命只有短暂的时间,因此在影子存在的时间里,成为了它的一部分,可以更加放松、耐心地体验生活。
三、影子的慰藉在故事的结尾处,主角受到了乡村人们的爱与友谊。
起初,出于寂寞与挫败的他逃离了城市,但是过去的记忆和压抑的情感却总缠绕在他的心中。
然而,当他和其他人一起体验和制作影子的时候,沉闷的情绪得到了放松和宽慰。
这个过程不仅让他忘却了过去的担忧,也真正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和简单。
然而,在他面临选择时,他仍选择了回城市,并带上他制作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教案
教案名称:《神奇的影子》
课程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度,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影子游戏道具(如手电筒、玩具等)
3. 简单的故事剧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动画片,引导孩子们思考“影子是什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教师展示PPT,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同时,让孩子们尝试用手遮挡阳光或灯光,观察自己的影子变化,加深理解。
2. 讲述一个关于影子的小故事,如皮影戏的起源等,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影子。
三、实践活动
1. 设计一些简单的影子游戏,如用手电筒投射影子、利用物体制作各种形状的影子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组织一场小型的皮影戏表演,由孩子们自己创作剧本并进行表演,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总结
邀请几位孩子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验,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影子的有趣性和科学性,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课后作业
请孩子们回家后找寻家里的物品,观察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并尝试用画笔描绘下来,下节课时与大家分享。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影子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学生准备:观察过影子,对影子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2.邀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手的影子。
3.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产生的影子。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产生原理。
(三)探索影子的变化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
2.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动手操作,制作影子游戏1.教师发放白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影子游戏。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影子游戏制作。
3.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影子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探索影子产生原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影子大小和形状随着光源距离和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幼儿园《神奇的影子》教案:培养幼儿科学思维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越来越被重视。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教育者和引导者。
《神奇的影子》教案就是一种优秀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能够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一、教案的背景和目标《神奇的影子》教案旨在引导幼儿对影子这一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案的方法1.带领幼儿观察影子。
教师可以利用阳光或灯光,让幼儿在墙上观察自己的影子。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影子形状和大小会随着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引导幼儿分析影子的原因。
教师可以利用小实验,让幼儿将物体放置在不同光源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影子,并分析影子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能够理解影子是由于光线遇到障碍物后,被挡住的部分无法到达地面,形成的一种视觉现象。
3.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应用。
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手中物品,观察和探索影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特点。
并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板、照明设施等。
三、教案的评价1.切合实际,容易操作。
《神奇的影子》教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
自然界中有影子,幼儿们能够容易地获取并观察影子,这使得教案的实验操作性很强。
2.引导幼儿探究精神。
《神奇的影子》教案是一种具有探究性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究问题,帮助幼儿发展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3.精彩互动,激发兴趣。
《神奇的影子》教案中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亲密互动,让幼儿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亲密关系带来的愉悦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
四、教案的启示与展望幼儿科学教育应通过实践,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为幼儿未来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幼儿科学教育上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不断将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神奇的影子》教案作为一种优秀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一)
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一)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一活动目标: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
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依次将人偶变化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二张一哲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1、镂空小鱼若干条、手影戏视频一段。
2、白色幕布一块。
3、手电筒、蜡烛、镁光灯或应急灯各五个活动过程:一、感知“影子的形成”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实验主题是《神奇的影子》。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第一章,探索影子的产生;第二章,了解影子的变化;第三章,创造有趣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内含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实验探索(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一:探索影子的产生学生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影子的产生。
实验二:了解影子的变化学生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实验三:创造有趣的影子学生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各种有趣的影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例题,如“找出隐藏的影子”、“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影子的变化”、“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一个有趣的影子”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创造有趣的影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描绘出你在课堂上创造的这个有趣的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2. 请家长帮忙拍照记录下孩子在家创造的有趣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教材《神奇的影子》,涉及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源与影子的关系、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手影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理解光源与影子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手影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光源与影子的关系。
难点: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画纸、画笔。
2. 学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关闭教室灯光,打开手电筒照射一个不透明物体,观察产生的影子。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讲解光源与影子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变化。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手影作品,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知识点。
5. 创意活动(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创作影子画。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光源与影子的关系:光源位置、影子方向、影子大小。
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画出影子。
2. 答案示例:太阳照射到树木上,产生树影。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光与影”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并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现象。
(2)邀请幼儿尝试用手电筒和玩具制造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认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预测它们的影子形状。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发现。
(2)组织幼儿讨论影子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等。
5. 创意活动(1)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影子画。
(2)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请幼儿观察并记录下生活中见到的影子现象,与家长一起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了影子现象。
但在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特点与变化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并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奇妙的影子》教案篇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奇妙的影子》教案(3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3篇)《奇异的影子》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究、观测过程中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盛有水的脸盆假设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假设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觉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测、查找,通过观测,沟通,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究,了解哪些物体能援助我们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援助我们找到影子?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想在记录卡上记住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想,并和其他小伙伴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2、试一试:究竟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究,一边把试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比一下,是否一样?3、讲解并描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伙伴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觉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的发觉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援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
老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究: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自己查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阅历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讲解并描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现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活动延伸:影子中还有很多的小奥秘,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查找,然后把你的新发觉告知大家,好吗?《奇异的影子》教案2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爱看电影吗?看过什么电影?2、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特别的电影。
〔播放视频〕3、这个微电影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个微电影和我们平常看的电影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板书:奇异的影子二、合作探究,认识影子:1、你们会用影子表演吗?试一试。
《神奇的影子》幼儿园中班教案教
《神奇的影子》幼儿园中班教案教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能够理解并初步使用“影子”这一概念。
2.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幼儿感受“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并能够描述影子的特点。
4.通过各种游戏与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和认知“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神奇的影子》2.幼儿园教具:灯光、玩具、纸板、剪刀、黑色色纸3.幼儿影子游戏道具:球、积木、布偶、水果、动物等4.背景音乐:轻快欢快的音乐5.教学大纲:包含教学内容、活动安排和教学重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神奇的影子”,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2.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展示故事《神奇的影子》(15分钟)1.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神奇的影子》,讲述主人公通过影子的神奇魔力,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提问、讨论故事情节,并询问他们对影子的理解和看法。
三、活动与游戏(30分钟)1.游戏1:影子跟随教师在墙上用灯光投射出不同形状的影子,让幼儿模仿影子的形状和动作。
例如,影子变成圆形,幼儿模仿成圆形的动作。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受影子的变化和特点。
2.游戏2:找影子教师随机出示一些物品,让幼儿观察物品的影子,并找出与物品相匹配的影子。
例如,出示一个球,让幼儿找出球的影子。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加深对影子的认知。
3.游戏3:影子剪纸教师引导幼儿用黑色色纸和剪刀剪出自己的影子形状,然后将自己的影子张贴在纸板上,创作“我的影子”作品。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影子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影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3.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情况,并与家长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幼儿初步认识了“影子”这一概念,增强了对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神奇的影子》中班教案探究光与影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神奇的影子》,该内容属于中班教材《科学探索》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探究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以及影子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子与光源、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影子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影子与光源、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板、各种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学具:手电筒、画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品,让学生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与光源、物品形状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结合教材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品,观察并记录影子的特点。
4. 影子应用(10分钟)让学生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影子画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形状关系影子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包括影子现象、光源、物体形状等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思考如何利用影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影子的形成原因。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或大白纸、画笔。
学具:每人一份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b. 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形成的影子,描述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给出不同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的影子形状。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b. 讨论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影子的特点:形状与物体相同,方向相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不透明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利用影子进行创意绘画或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随堂练习的设计,如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文《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
(一)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一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
么呀?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
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
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依次将人偶变化
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二
张一哲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活动准备:1、镂空小鱼若干条、手影戏视频一段。
2、白色幕布一块。
3、手电筒、蜡烛、镁光灯或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2、教师寻找影子(表演一个小节目),引导幼儿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关闭镁光灯,影子还有没有?
3、老师已经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①谁找到了影子?愿意来上面试一试么?
②是什么让影子留在这里的?
③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
④用三种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同一样东西,影子有什么变化?
⑤哪种光、最亮?在哪种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光越强,影子越清晰,光越弱,影子越模糊?
2、教师变魔术,将小鱼从小放大,幼儿观察后进行实践。
3、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①你变魔术成功了么?
②变魔术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影子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
④谁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影子的秘密,一会儿出去活动时,咱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不好?以后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闪亮亮小舞台”,你们可以到那里进行手影戏的表演!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影子》优选教案案例三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
么呀?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
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
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依次将人偶变化
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