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学
2.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3.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4.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教学内容
1. 高等教育概论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
-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比较
2. 高等教育管理
- 高等学校组织管理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 高等教育融合发展
3. 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
- 高等教育教学理论
-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4. 专业实践
- 参观高等学府,了解高等教育实际运作
- 撰写高等教育论文,学术研究与交流
第三章:教学方式与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高等学府,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 论文指导:指导学生独立撰写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
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定主题完成高等教育学论文
第五章:教学参考书目
1. 陈昌文.高等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晓东.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吴华山.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0032 开课学期:3-秋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师范方向学时:28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教育学》是师范方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学的价值和机制,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探索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学的价值,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性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研究能力。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原理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是教育学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作用,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
教育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知识层面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力层面包括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素养层面包括教育情怀、教育伦理和教育责任感等。
2. 课程设置: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安排。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设置应包括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选修课程。
3.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评价:明确教育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教育学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评价,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二、教育学教学大纲的作用
教育学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1. 指导教学:教育学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明确了教育学课程的
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思路。
2. 促进学习:教育学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纲要和目标,有助于学生理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2.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评价等。
3.教育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包括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由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法:通过分析典型教育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
4.研究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撰写小论文、进行实验设计等方式,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
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
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
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4060002〕承担单位〔师范学院〕
制定〔〕制定日期〔2022.11 〕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
批准〔二级学院(部)〕批准日期〔〕
2.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初等教育专业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研究探讨小学教育学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师范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条件之一。
3.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适当吸取国内外教育经验和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实际,联系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学以致用。
③力求适应教师教育现状和培养提高的需要,适合教师职业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适当精简集中,突出重点、重视能力培养。
4.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与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分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
②应用目标
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
课程性质:
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
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
绪论(2课时)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通过对教育度量、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
论和方法的指导。本课程将全面介绍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
研究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教育研究
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 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教育问题的分
析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领域
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
1. 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
1.1 教育学的含义和特点
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
2.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2.2 发展心理学教育理论
2.3 联系主义教育理论
2.4 思维导图教育理论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法
3.2 访谈法
3.3 实验法
3.4 文献研究法
4.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
4.1 教育改革的动机和目标
4.2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3 教育改革的评估与调整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教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展示教育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考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占40%: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占30%:要求学生针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育学原理(课程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Pedagogy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
课程代码:1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设学期:2
课程学分:3
课程负责人:待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32
后续课程:小学教育学
二、课程目标及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教育问题与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现状,掌握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深入了解出现的教育问题,并能利用
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自主研究、课堂讲授、提问、章节测验、课后作业等环节共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初步掌握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形成教师职业情感,具有教师职业认同的信念和情怀,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观念。通过自主研究、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汇报、小论文等环节共同支撑,依据课后作业与分组讨论来评价。
达成途径:通过自主研究、课堂讲授、提问、章节测验、课后作业等环节共同支撑,依据期末理论考试、章节测验与平时成绩来评价。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指标点4-1:精通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较好的掌握所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哪些教育学基础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2.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教育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
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
3.教育学的方法论:介绍教育学的方法论,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教育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如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等级或分数。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31Q09B 学分:2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2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ducation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
课程修读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位课
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所
二、课程简介
教育学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和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先期课程。教育学原理是关于教育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其它相关教育课程的起点,也是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教育信念和培养基本教育情感的基础课。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掌握教育基本原理,养成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幼教工作的基本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育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掌握学前教育学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教育学知识与现实幼教生活的关系,学会用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理解和分析幼儿教育中的教育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素质目标:使学生掌握“教育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会用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分析儿童教育的各种现象,在教学中懂得遵循儿童教育的规律,为将来从事幼
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年月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
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儿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确保小学教育的质量,制定一份全面而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制定。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三、课程设置
1. 语文课程
a.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b.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
c.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数学课程
a.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b.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
c.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自然科学课程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b.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c.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 社会科学课程
a.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合
作能力。
b. 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
问题。
c.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丰富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教育科学的一门总论性质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的制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它集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育基本原理,又从应用的视角切入时代问题,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形成教育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育事实,掌握并发现教育规律,形成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能够从看似普通的教育现象发现深层的问题,积极的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
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学重点】
1.“教育”的概念。2.教育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教育学发展阶段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及其主要学术观点。2.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2.能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并分析负向功能出现的原因。
3.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负向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学重点】
1.教育对社会、个人的正向功能2.教育功能类型。3.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教学难点】
1.教育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其功能。2.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意义。
3.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价值取向。4.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教学重点】
1.教育目的及类型。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
1.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3.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现代教育制度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教学重点】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特点。2.终身教育概念的出现和发展。
【教学难点】
1.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和改革方向。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
1.知道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作用与特点。2.明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途径。
4.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5.领会师生关系的意义。6.了解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二、学生的地位三、学生的发展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过程与途径。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
1.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与途径。2.理想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第六章课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识记几种主要的课程定义。2.能用自己的语言就每种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做出述评。
3.能举例说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国家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利弊。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二、课程理论流派
第二节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类型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
第三节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教学重点】
1.课程类型。2.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3.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教学难点】
1.课程即学习经验。2.经验主义课程论。3.存在主义课程论。
第七章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2.了解教学产生与发展的线索。3.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依据,并能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概说二、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
1.现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4.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