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3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根据材料“农民暴动”“大规模农民起义”可知,苏维埃政权面临农民的起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对分子的进攻,故A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是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A[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A项正确;“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故B项错误;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解决住房问题,故D项错误。

]3.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苏共领导人在总结某项政策时说:“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这项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3.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做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

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4.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5.“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6.(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1921年11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石棉矿区的协议。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轻巧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思维升华——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弊端[史论术语——填后背诵]“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地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易误指正①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苏联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②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④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1.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

下列能体现列宁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上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商业上取消一切自由贸易C.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重工业上有计划优先发展解析:选C 材料中体现了列宁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贸易的思想,由此可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一些企业交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体现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解析:选D 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模式设立的目的是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模式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高优指导】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高优指导】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选择题1.(2021海南海口一模)1920年初,红军挫败敌人的两次联合进攻,取得打算性成功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再次把社会主义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下列议案在当时最有可能被通过的是()A.《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B.《关于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草案》C.《关于废除某些货币结算的决议》D.《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挂念集体农庄建设的方法》答案:C2.(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1921年春天,农村发生大规模饥荒,随即集中到城市。

……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

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荡积聚着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心情……最终导致了反苏维埃政权的骚乱和暴动。

”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缘由是()A.自然灾难导致农业歉收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苏俄政策严峻脱离现实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答案:C解析:苏俄严峻的自然灾难是反苏维埃政权骚乱和暴动的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苏俄没有准时调整,忽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导致苏俄政权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这是反苏维埃政权骚乱和暴动的主要缘由,故C项正确;B、D两项依据时间信息即可排解。

3.1920年,奥格涅茨省一农夫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在这一背景下,苏俄坚决实施的政策是()A.统一安排生活必需品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优先进展重工业D.大规模开荒种植玉米〚导学号13300926〛答案:B4.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

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功。

”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阐明白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阅历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列宁糊涂地生疏到,社会主义不行以长期地建立在落后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因此他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通史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通史版

课时规范练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2021·山东临沂二模)苏俄(联)一位领导人曾表示:只有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

现在人民、全体劳动群众,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赤贫和饥饿,使他们看到情况确有改善,而且符合农民的需要和习惯,农民熟悉市场、熟悉商业。

为此他( )A.颁布了《土地法令》B.废除了余粮收集制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实行粮食义务交售制2.(2021·宁夏银川17校5月联考)苏联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的力量,他们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城市培育了“商人”,在农村复活了“富农”,是向资本主义的倒退,是搞资本主义。

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实质是反对( )A.战时共产主义的存续B.私有制以及市场经济C.改革背离马克思主义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2021·山西太原模拟)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广大居民中大力提倡住房公社居住形式,“住房公社”由单独的房间以及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浴室、理发馆等公共场所组成。

这一居住形式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B.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活C.国家强化对民众的控制D.民主平等原则得到贯彻4.(2021·河北邯郸三模)1929年,斯大林曾指出: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未能发挥作用B.领导人未能全面评价新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确立5.(2021·北京丰台二模)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重要经济政策,列宁说它曾对农民做了让步。

对“让步”理解正确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全部交给农民所有B.允许农民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C.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由支配D.建立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6.(2021·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1927年,苏联制订了五年计划,规定发展速度为年增4%,此后又提高为9%。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达标检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版)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达标检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版) Word版含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2·安徽黄山模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仆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训练,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生疏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斗的成功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2. (2022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进展3. (2021潮州二模)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争辩》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毁灭更简洁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简洁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方案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见用市场调整作用取代国家集中方案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方案B.由市场打算产品价格C.削减对企业的行政干预D.鼓舞私营企业进展5. (2021汕头质检)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始终把农夫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逝,主要缘由是( )A.十月革命的爆发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6. (2022黄山联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仆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训练,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2021高考浙江(选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12 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21高考浙江(选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12 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考点必考内容考试要求加试内容考试要求1.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初期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立道路“斯大林模式〞c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b5.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①欧元的诞生b④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c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b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 b立和开展6.经济全球化的世界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b ②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b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c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经历与教训考点1| 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领域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流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给,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②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和自然灾害使苏俄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内容领域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工业国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局部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流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意义①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②使工农联盟得到稳固,克制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有效地稳固了苏维埃政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2.(2013·广东汕尾摸底)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

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年时间。

这一政策的实施( )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4.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的措施有( )A.国营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B.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合作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5.下表反映的是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年份项目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22.1334.5544.24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6.(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巩固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巩固人民版

考点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推行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题干中举措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

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式确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压抑了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2.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 苏维埃政权面临农民的起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对分子的进攻,故A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是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故C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充二模)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

材料说明苏俄( )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品生产分配的信息,故排除D项。

]2.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 )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A[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说明苏联承认私有和利用外国资本,故选A项;材料“租让合同”说明是租让不是援助,故B项错误;大萧条是1929-1933年而不是材料“1921-1927年”,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说明没有封锁,故D项错误。

]3.(2019·合肥一模)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C[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而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故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苏联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故排除B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必然形势,故排除D项。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新人教必修2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新人教必修2

②工业:企业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 中管理政策。 ③产品分配:取消__自__由__贸__易__,实行 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 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 ①积极影响:a.适应了战时需要,为 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b.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
②消极影响:a.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 多弊病和错误。b.导致经济危机和政 治危机。
证明,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这一体制也导致 了严重后果,因而不是发展社会主义 有效的、唯一的模式。
2视角
关注新史观,学会知识 迁移
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经济
政策的演变
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 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 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着时代实践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
本专题考查的能力注重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主要涉及十月
角 革命后至苏联解体前苏联经济政策的 度 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策、斯大林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 苏联的改革历程是高频考点。
立 意
本专题仍以选择题的考查方式为主。 考查内容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纵向联
系,并注意与国际政治格局联系。
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 由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
形式 平均主义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对象 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新经济政策
评价
对国家经济造成 不利影响,引起 工农群众不满, 不是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使工农业生产逐 步恢复到战前水 平,受到广大工 农的欢迎,是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 D
尝试命题1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 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必修2第十六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必修2第十六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十六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背景:政治: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

经济: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 目的:巩固苏维埃政权。

(3) 内容:①农业:实行。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高度集中管理。

③商业:取消。

④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规定“不劳动不得食”。

(4) 评价:①适应战时需要,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严重损害了和工人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该政策,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 理解新经济政策(1) 时间:1921~1928年(2)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3) 目的:解决经济和政治危机(直接),巩固苏维埃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根本)。

(4) 内容:①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②工业:解除了小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实行按劳分配的。

(5) 作用:①经济:提高了人民的,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②政治: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和新政权。

③理论: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2) 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

(3)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苏联建立起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时间:1918—1920 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人力和物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主要内容: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实行义务劳动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3))评价:积极作用:它是战争环境下的非常举措,保障了红军的军备需要→结果粉碎了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局限性:①它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②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活的正确途径;③内战结束后继续推行,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2.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②列宁从国情出发,决定调整政策。

(2))内容:(首先从调整农业开始)农业: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余粮归个人支配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转给外国或本国资本家经营(租借制、租让制);允许恢复小型么人企业。

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

(3))作用:①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5 年,经济基本恢复)②为落后的俄国找到通过“市场价值规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4))特点:①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价值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斯大林模式”1. 形成标志: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基础上,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1936 年,苏联新宪法公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2. 经济表现——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2))管理方式:行政命令、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3))经济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停滞)(3)资金积累:牺牲农民利益,为了工业化积累资金3. 评价:(1))积极作用: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解析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

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为苏俄赢得国内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的信息,排除A项;该政策的实施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B项;该政策带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

] 2.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A [从材料信息看,苏俄政府平均分配市有住房,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极其相似,即该政策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选A项;这一住房分配制度与推动经济恢复无关,故B项排除;当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材料中政策属于行政手段,故D项错误。

]3.1923年初,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流通,通过市场买卖关系,使全体居民参加合作社,实现合作化,从而组织起与传统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能够保证‘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体制。

”这说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权宜之策B.列宁尚未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C.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D.列宁主张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根据题干中“1923年初”“苏维埃政权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流通……能够保证‘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体制”可知,列宁认为通过发展市场和货币关系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可以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目的,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B项;列宁认为“组织起与传统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主义体制”,即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主张完全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充二模)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

材料说明苏俄( )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品生产分配的信息,故排除D项。

]2.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 )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A[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说明苏联承认私有和利用外国资本,故选A项;材料“租让合同”说明是租让不是援助,故B项错误;大萧条是1929-1933年而不是材料“1921-1927年”,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说明没有封锁,故D项错误。

]3.(2019·合肥一模)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C[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而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故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苏联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故排除B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必然形势,故排除D项。

]4.(2019·洛阳、许昌二模)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由材料“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帮助集体农庄”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给集体农庄优待,并不一定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故排除A项;给农庄优待与挫伤农民积极性相矛盾,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推动集体化的发展,故排除D项。

]5.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

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D[1930年苏联模式逐渐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故选D项;苏联的计划经济跟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危机影响不大,故排除A项;“模式僵化与衰退”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故排除B项;“取消自由贸易”是1918年开始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排除C项。

]6.(2019·德阳二模)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D[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到1940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原因在于建立了苏联模式,故选D项;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而B项是在陈述事实,故排除B项;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

]7.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

这一模式( ) 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D[由材料“1929年……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是建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选D项;国内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苏联模式压制了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B项;1929年,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排除C项。

]8.(2019·洛阳一模)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苏联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B[由材料可知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策略,即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故选B项;材料强调苏联模式的弊端而非成效,故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粮食增产下降,故排除C项;1930年新经济政策已被苏联模式所取代,故排除D项。

] 9.(2019·株洲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

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苏联( ) A.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B.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C.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D.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C[苏联工业化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及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这样势必使民众缺乏获得感,故选C项;题干没有提及工厂管理僵化问题,故排除A项;通过题干“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可知没有涉及工业与农业的失衡问题,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工人工资长期处于低位,故排除D项。

]10.(2019·南通一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

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

这些现象表明( )A.苏联模式弊端初步显现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C[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项;苏联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后期,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故排除B项;戈尔巴乔改革是在1985年之后,故排除D项。

] 11.美国人的研究认为,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第三世界政策上出现新动向,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要盟国提髙自力更生程度等。

这种动向的出现( )A.源于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B.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C.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D.彰显了苏联的大国战略A[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实力下降承担不起更多的义务与承诺,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的崛起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问题,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的霸权衰落,故排除D项。

] 12.(2019·武汉调研)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D.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D[由材料中漫画内容可知漫画反映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改革导致苏联全面解体,故选D项;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没有缓解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故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非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故排除B、C两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严重的剥削。

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功,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

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

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

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

(15分)[解析]第(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

第(2)问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因此不太认可苏联的成就;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其羡慕学习的对象。

[答案](1)原因: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