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暮江吟(教案)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暮江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景色的宁静与美丽。通过此诗的教授,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还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古典诗词,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词语解释:诗句中包含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需要详细解释和举例,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2. 情感把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傍晚江景的细腻描写。

教具学具准备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图片和朗诵音频。

- 文本资料:准备相关的诗词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 练习册:供学生做课后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傍晚江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暮江吟》的学习。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词朗诵:播放专业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诗句的个人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6.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江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7.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调诗词学习的要点。

板书设计

- 诗歌标题《暮江吟》

《暮江吟》教案(优秀9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9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9篇)

读写结合,加深理解:篇一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教学过程:篇二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品读探究,深入理解:篇三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暮江吟》教案 3篇

《暮江吟》教案 3篇

《暮江吟》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

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与傍晚和江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然后提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3.精读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3)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语

言表达。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傍晚江边,用自己的话描述

所看到的景色。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课堂总结

(1)回顾课文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美好。

(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8篇)

明确背景,体会情感:篇一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暮江吟》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景。全诗共四句,通过对江面、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所处的唐代文学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意解析: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所用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诗歌韵律: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文化内涵: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如“暮江吟”的寓意,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和意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 意象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江”、“天”、“山”等,并把握其象征意义。

2. 韵律掌握:古诗的韵律规则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3. 文化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展示江景图片等。

2. 教材:《暮江吟》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份。

3. 诗歌鉴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介绍、诗歌解析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江景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江景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江”指江边,交代了

地点。“吟”,即吟诗。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1暮江吟》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1暮江吟》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1暮江吟》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词《暮江吟》的大意。

2.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语,如“潮声”、“暮色”等。

3.了解《暮江吟》的作者刘禹锡。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提升学生对中国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学素养。

情感目标

1.通过诗词《暮江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义。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古文辞藻的意义。

2.领会作者刘禹锡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暮江吟》的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课堂小道具:如代表江水的蓝色布和树木模型等。

3.学生课本和习题:供学生在课后巩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暮江吟》。

2. 学习《暮江吟》(15分钟)

1.播放录音,一起聆听《暮江吟》的朗读。

2.师生一起朗读《暮江吟》,学生可以跟读或齐读。

3.解释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大意。

3. 分析诗文(20分钟)

1.分组讨论,探讨《暮江吟》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激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4. 后续活动(10分钟)

1.学生背诵《暮江吟》的一部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关于江边暮色的描写。

5.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同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让江水受光处呈现出一片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这首诗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是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习该诗拟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占诗大意,找出比喻修辞,赏析古诗重点字词句,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与积累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古诗晦涩难懂,对古诗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需要教师积极恰当的引导才能顺利理解诗的意境和韵味。本课是一首写景诗,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观察能力,教师应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并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

《暮江吟》的教案设计

《暮江吟》的教案设计

《暮江吟》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暮江吟》。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暮江吟》。

2.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

3.1 教学材料

《暮江吟》文本、相关注释资料、多媒体设备。

3.2 教学环境

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4.2 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解析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残阳”、“江水”、“露珠”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4.4 讨论与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4.5 背诵诗歌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暮江吟》。

第五章:教学评价

5.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背诵效果。

5.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回家后的诗歌背诵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

6.1 户外观察

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景物,如江水、夕阳等,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6.2 绘画创作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诗意的诠释。

第七章:作业设计

7.1 回家背诵

学生回家后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

教案一:《暮江吟》阅读与解析

【教案概述】

本节课主要以解析明代元好问的《暮江吟》为目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和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明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2.学习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方法

2.明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明代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诗歌《暮江吟》的复印件

2.项目or白板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明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明代诗歌有初步了解。二、呈现(10分钟)

让学生默读《暮江吟》全文,然后师生共同朗读诗歌。

三、理解(10分钟)

1.针对学生对诗歌听读的感受,开展集体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受。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并让学生总结出诗歌

的主要内容。

四、解析(15分钟)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让学生理解明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五、实践(20分钟)

1.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首明代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认识

水平。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解读,并与其它小组共同讨论。

六、讨论(15分钟)

1.总结学生的解读意见和见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明代诗歌的特点和

发展规律。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扩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七、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以《暮江吟》为题,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暮江吟》的教案

《暮江吟》的教案

《暮江吟》的教案

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解读《暮江吟》,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夕阳下江面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1.3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暮江吟》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可能对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还不够熟悉。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内容

(1)解读《暮江吟》的诗意和画面。

(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欣赏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2.2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暮江吟》的诗意、画面和韵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法:播放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4)写作法: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

3.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唐代诗歌有什么印象?

3.2 讲解《暮江吟》

(1)讲解《暮江吟》的诗意和画面。

(2)讲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欣赏《暮江吟》

(1)播放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邀请学生上台朗诵《暮江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4 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4.1 课堂小结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较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篇二

之三

聂学敏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在解读“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瑟瑟”所表达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江水在残阳映照下的动态美。在诗歌写作技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让学生通过对仗的方式仿写,从而突破写作难点。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诗歌中的情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然之美”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作为引导者,努力帮助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够积极参与。为了鼓励他们,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词语理解与运用: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暮”、“吟”、“残阳”等,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描绘景象。
-诗歌意境的把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诗歌写作技巧的认识:学习诗歌的对仗、夸张、拟人等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关于《暮江吟》的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暮江吟》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暮江吟》的诗歌韵味。

1.2 教学内容:

介绍作者杨万里和《暮江吟》的背景。

朗读《暮江吟》并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境。1.3 教学方法:

讲解和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1.4 教学步骤:

引入《暮江吟》的作者和背景。

朗读《暮江吟》并让学生跟读。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章:诗歌解析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暮江吟》的意象和表达。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2 教学内容:

分析《暮江吟》中的意象和表达。

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2.3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

2.4 教学步骤:

分析《暮江吟》中的意象和表达,解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创作背景探究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暮江吟》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创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

介绍《暮江吟》的创作背景。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

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4 教学步骤:

介绍《暮江吟》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的影响。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暮江吟》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风格。

4.2 教学内容:

分析《暮江吟》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风格。

4.3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暮江吟》,能正确流利的阅读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能通过细致观察和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色简单的描写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并且能简单的拓写出诗中的美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了解诗人、了解写作的背景

教师准备:课件

[教法]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观察联想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写作法——加深理解,锻炼写作。

[学法]自主、观察、联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感受诗,进入学诗的环境

1.解题。

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边)

体裁:吟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②读对,并读出节奏。

二.走进诗,赏析诗中美丽的画面

(一)整体感知。读一读,找一找,这首诗作者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美丽景色?

傍晚夜晚

(二)读古诗前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残阳和江水

(三)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为什么?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的面积广大而均匀。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照的面积大这一特点。

(四)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并能按语句的意思有声调起伏的阅读两句诗。

(五)读古诗后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明月和露珠

(六)寻找诗中蕴藏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好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露珠的晶莹透亮,以及月亮的精致形状。

(七)了解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八)欣赏吟唱式的《暮江吟》,再次感受它的美。

三、拓展:观察、联想、写作

(一)示范:(前两句诗)

1.找出前两句诗中已有景物(残阳江水)

2.观察图,还有哪些景物?

3.把观察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罗列出来。

(上——下)(远——近)

发挥想象,按顺序写出相应的景物。(出示例子)并阅读发现。

(二)半放手式让学生进行观察联想

找出后两句中已写的景物。

观察图中诗中未写的景物。

按照相应的顺便,把景物罗列出来。

(上——下)(远——近)

出示半填鸭式范文,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填写。

作业展示

四、再读诗,体会它的美

五、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残阳——→江水

月——→露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