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流动壁垒凸显留守儿童难题待解.doc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升留守儿童的福利保障和心理健康支持。
通过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未来发展,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多的关爱。
未来可通过政策倡导和社会组织参与等途径,持续关注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走向更加健康、快乐的未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城镇化进程、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社会支持体系、解决方法、未来展望、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社会问题、儿童保护、教育发展、社会支持、关爱体系、农村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涉及到农村人口流动、家庭结构变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复杂因素,影响着我国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指父母为了谋生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的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同时也面临较差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这些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提升他们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理清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保护体系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个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保障其基本权益。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照顾而留守在农村,面临着缺乏照顾、缺乏心理关爱、缺乏教育等诸多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城镇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据调查,留守儿童中有超过70%的孩子没有参加过幼儿园,初中以下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中比例非常小,他们只能在家或传统农村小学完成初中以上的教育程度。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差,他们心理问题明显,缺乏自信和独立性,这往往会让他们在学校里面感到孤独和较大的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要尽快加强大力度优化城乡教育设施建设和改进乡村教育的管理,从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益处,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助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聚焦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建设更多的教育生态,减轻乡村教育匮乏和质量问题。
2. 倡导社会关爱:社会应该改变对留守儿童的态度,积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教育。
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中,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接受教育。
3. 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应该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4.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师资力量的问题已经构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问题,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高素质教师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增加招募教师的福利和招聘名额。
总的来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个复杂而紧急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在农村地区的学校内校外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他们面临着监护、生活、心理、社会融入和教育等诸多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加剧,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地区学校面临着师资不足、校园设施落后的现实,孩子们在学校内外缺乏必要的监护和关怀。
而父母长期外出工作,不能亲自照料孩子,导致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孤独和自卑,以及教育上的发展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问题愈发凸显,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1.2 问题意识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是指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校就读,但因父母长期工作在外地或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团聚,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学校或亲戚家中的儿童。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留守儿童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感、易受欺凌、心理孤独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正文2.1 监护问题监护问题是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很多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人,容易陷入安全风险之中。
监护不到位可能导致留守儿童遭受虐待或意外伤害的风险增加。
没有成年人的监督和照顾,孩子们无法及时应对潜在危险,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离开家乡,留下儿童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
随着城乡发展差异的加剧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因为家庭关系的缺失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常常面临很多问题与困惑,甚至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留守儿童因家庭贫困和学校条件的不完善,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2. 家庭教育不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缺少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指导。
他们往往缺乏自律意识和学习动力,无法获得家长的情感支持和教育指导,容易走入学习和生活的误区。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对策探究1.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境况,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辅导机构,由专业人员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增强心理韧性,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的孩子。
这个问题涉及到农村教育、健康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留守儿童在农村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可以组织志愿者或教师到农村开展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还存在着健康问题。
由于父母无法时刻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易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检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可以提供适宜的营养餐,确保留守儿童的饮食均衡。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条件,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心理问题。
他们长期处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空虚。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心理抵抗力。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关爱,减少其孤独感,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教育、健康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健康和心理工作的投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应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关爱。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而农村地区逐渐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园。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他们在农村中被亲戚或是其他成年人照顾,而未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然而,由于缺乏家长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小学和初中规模小、教师素质低等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地区还存在因人口流失导致学校停办的情况。
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自学或买几本课外书,由此导致的知识质量和数量的不足就成为了教育上的瓶颈。
其次是教育质量的低下。
即使有学校,也存在教育具体质量不高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教育环境和教学设施都很简陋,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些都会影响到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效果。
此外,由于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留守儿童很少能够接受全面高质量的教育。
第三是教育规划的缺失。
由于在父母的缺乏的陪伴下,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必然受到影响,身边没有人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指导。
他们的未来很可能因为教育上的问题而受到影响,比如缺乏职业规划、文化教育等。
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未来的能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双重支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其中,家庭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人的成长和教育问题,积极参与并建立强有力的家庭支撑体系;社会也需要充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立起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服务体系。
政府需要在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以及健全教育帮扶机制的基础上,争取更多教育资金。
同时,还需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指导,同时加强家长的培训和教育。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汇报.doc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为留守儿童守住一片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编者按2012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
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
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再上演。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图1)。
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千万,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
大多数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有老人在家帮助他们监护未成年子女,只有极少数的进城务工者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可以信赖的亲戚照管。
在留守家庭中,祖父母或亲戚成为教育儿童的主体。
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有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大的精力;代理家长处于情面不便管孩子。
这就造成了教育主体的弱化。
正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
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影响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又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的核心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家庭教育主体交由父母在家的正常儿童比有了弱化,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精力、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缺陷。
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本来应由父母担负的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交给了祖辈、兄弟姐妹、甚至邻居,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不能陪伴在身边,留在农村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看的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足,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1. 缺乏家庭关怀和陪伴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面临缺乏家庭关怀和陪伴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缺乏家庭关怀和陪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缺乏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培养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难获得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父母长期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缺乏指导和规范,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 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陈旧,教学设备简陋,对教育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整体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1. 社会关爱机构的建设和服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可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和交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应该尽可能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家附近就业,减少外出务工的次数和时间,使其能够更多地陪伴孩子成长。
也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减少父母外出务工的需求。
3. 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提高师资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
构建资源共享的方式,让城市教育资源流入农村,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或他乡谋生,而被迫留在农村的儿童群体。
他们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1.身心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身心健康问题。
长期的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会导致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问题行为,例如欺负同伴、吸烟、酗酒等。
2.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法与父母在一起,无人监管,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
而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他们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难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仿的教育机会,使得他们的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3.心理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面临与父母长期分离的情况,他们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引。
这些孩子通常面临着与同伴的交往困难、自尊心低下等问题,形成了心理封闭的倾向。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加大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和社会保险待遇,减少他们长期外出打工的必要性。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
2.加强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待遇,并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大关注力度,组织志愿者、社工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照顾他们的良好氛围。
同时,可以利用研学旅行、夏令营等活动,开展文化体验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培养家庭教育意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意识的培养,提高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让父母明白陪伴是最重要的,引导他们在家庭中更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指导,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家陪伴儿童,造成他们生活在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下。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农村地区有数百万留守儿童,他们通常由老人、亲戚或其他村民照看,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
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留守儿童容易面临诸如教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支持和教育指导,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等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个人发展,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
研究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2 问题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许多孩子被迫留在家乡由父母或亲属照料,这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心理健康问题等。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急需采取措施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个体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
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路径,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状况,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改善关乎我国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现实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这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这一现象中的受益者,他们的父母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留下孩子在乡村由老人或亲戚照顾。
这一现象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显,他们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教师、教材等教育资源都存在不足的情况。
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又更加恶劣,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精神生活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也增加了他们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早婚早育、失学、犯罪等。
3.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制度相对城市来说还不够完善,对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政策,应该更加完善和细化,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特殊保障。
2. 加强两地教育协调采取措施加强城乡教育协调,建立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识、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关爱,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帮助,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改善,吸引了大量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
然而,这一现象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增加。
本文将对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首先,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父母离乡务工而留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面临着心理和情感上的孤独感。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生活在贫困地区,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面临着营养不良、缺乏安全保障和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
其次,城乡流动儿童指的是家庭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
他们通常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但由于在城市的落户政策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城乡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家庭关爱不足、适应城市生活的压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状况。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和焦虑情绪。
同样地,为城乡流动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需要推动落户政策和城乡融合,改善城乡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
然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问题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贫困和落后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和社会支持。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普遍较差,需要推动公平教育政策和资源的均衡配置。
再次,父母外出打工也造成了家庭分离和亲子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也随之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离乡务工、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顾的儿童。
他们通常生活在偏远、贫困的乡村,面临心灵和身体的健康问题,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逐步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经费短缺,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长期的孤独感、不安全感容易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孤独等。
留守儿童的职业发展面临困难,教育水平低导致其将来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路径。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条件,吸引优质师资,增加教育投入。
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
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通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员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加强留守儿童职业教育,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拓宽其职业发展路径。
在执行上述改善路径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利。
学校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支持。
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供志愿者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留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未成年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着家庭监护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隐患等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本文即将探讨城乡结合部学校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监护问题1. 家庭监护不足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长期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不足,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2. 社会监护缺失由于留守儿童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社会监护也较为薄弱。
在诸如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社会监护的不足使得留守儿童易受外部危害影响。
1. 教育资源匮乏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生活,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2. 心理健康隐患长期的家庭监护不足和社会监护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监护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成立留守儿童的监护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力度,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
2.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学校可通过开设相关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父母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3.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4.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联合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完善监护制度,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关怀和支持,享受到与其他孩子平等的成长环境。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至少一方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由其他家庭成员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人,占农村儿童总数的15%左右。
这一现象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心理、社会交往等多方面问题,亟待得到关注和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条件艰苦、心理健康隐患增加、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心理压力大,易受外界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改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与老人同住的儿童。
这些孩子通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健康问题、身心发育不良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心理压力。
他们缺少家长的引导和关怀,往往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
他们所在的村庄或小镇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受限。
农村留守儿童也容易饱受性侵犯、虐待和其他安全隐患,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保障这些孩子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其背后反映出了中国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等深层次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在,探讨城镇化背景下的挑战以及教育改善路径,旨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城乡发展过程与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城乡发展过程与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2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但城乡发展不协调,在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扩大,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从家庭演化为关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因此,应统筹城乡发展与留守儿童之间的相互协调,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同心协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城乡发展、留守儿童、教育1城乡发展过程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但就人均GDP而言,我们还是滞后的,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生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与城市数量、规模的快速膨胀,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典型的特点,城镇化速率稳步提升。
1.1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过程,城乡人口资源、技术资源、发展潜力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经济建设、社会资源、文化教育、生态发展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即城乡一体化。
在城市化的基础之上,要实现国家整体的发展,还得进行城镇化。
要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以城市为主体,乡村综合发展的模式,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促进城市与乡村在政策制度、规划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服务待遇上的一致、产业结构发展上的互补,让广大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政策与待遇,使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生态发展。
1.2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新兴现代化的大工业、高科技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传统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建设、通信服务和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广大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保障设施欠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流动壁垒凸显留守儿童难题待解-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04年的约2000万增加到目前的6100多万。
亲情关怀缺失、教育缺位等问题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孩子有诉不尽的思念,父母也有说不完的无奈。
留守儿童难题,该如何破解?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缺位
“我很想念妈妈,但是她都没有时间想起我。
”一位留守儿童失落的独白一直萦绕在李行健的心头。
李行健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他在四川省荣县玉章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所带高一班级一共有60人,几乎一半都是留守学生。
“与父母空间上的疏远也造成了情感的疏离,他们拿着父母给买的苹果手机,等到父母电话的时候却不多,也不善于主动向父母表达思念。
”据李行健了解,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们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日常情感生活的关心、与人相处方式的教育等,往往力不从心。
“这就导致了他们很敏感,也很脆弱,禁不住诱惑,也受不了委屈。
我们班里交男女朋友的现象很多,因为他们渴望关心和陪伴,希望有人一起玩,彼此说说心里话。
”
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而言,这种团聚往往要以一家人经济收入陷入困境为代价。
因此,他们不得不从现实出发,做出他们认为更“理智”的选择。
“哪个父母不想跟孩子守在一起呢?但是得出去挣钱养家呀。
”来自山西省永济市赵伊村的刘晋军和妻子目前在北京经营着一间小面馆。
8年前,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夫妻俩就外出打工,想趁年轻多挣点钱。
5年前,刘晋军的儿子开始在老家上寄宿小学,基本上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据刘晋军的妻子介绍,孩子刚上寄宿小学的时候,胆小、害怕,“冬天尿裤子了也不说,湿冷湿冷地坐着,硬是把裤子焐干了……”回忆起这些,刘晋军的妻子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即便这样,刘晋军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
“生活中总要做些取舍,不能陪伴、照顾孩子的确很亏欠,可要想改换门庭,得先有经济基础。
在农村,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干啥都需要钱”。
刘晋军的妻子说:“结婚盖房子欠下很多债,后来孩子要上学,乡下的教育都荒了,我们想让他念城里的学校……光靠种地哪能行?”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对江西、湖南、四川、安徽和河南等省的4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50%以上的留守儿童,其父母每年只在春节时回家一次;近20%的留守儿童,其父母不能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外出后一直没有回过家。
“可以说,在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里,他们几乎成了父母不在场的‘事实孤儿’。
”叶敬忠说。
留守农村问题重重,城乡流动壁垒凸显
叶敬忠自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他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父母缺席”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常态,留守儿童长期面临亲情关怀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农村学校上移、
乡村教育衰落,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愈发恶劣;空心化的凋敝乡村难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社区支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性格问题和价值观念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生活无保,成为亟待救助的“困境留守儿童”。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与研究所研究员吕开宇看来,除了家庭教育,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都会对其人格发展形成消极影响。
”
李行健觉得,如今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家庭将很多责任转嫁到学校,但撤点并校以后,学校规模太大,照顾学生也力不从心。
“我所带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天从早上6点半忙到晚上10点半,周六也不能放松,反而自己的孩子经常成为没人陪伴的‘留守儿童’。
”
随着青年人的外流和村庄活力的渐失,爱幼敬老等传统互助伦理逐渐衰落,留守儿童成长风险加剧。
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几乎都将流入城市,有些将成为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留在农村,孩子的成长状况堪忧,可城乡二元结构下,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也是难题。
去年夏天,武汉某高校附近生意红火的复印店突然停业了,复印店老板霍祥提起他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摇头叹气,“我们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在学校总是打架,老师的管教也不顶用。
虽然我没有文化,可我知道孩子教育是大事,店铺附近的学校都很难就学,为了孩子只能关店回乡。
”可今年3
月,这间复印店又开张了,“在家乡挣不到钱,出来了又没人管孩子。
”老霍说自己左右为难。
叶敬忠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快速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非农村家庭的个体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的原因,是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挤压了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空间,这是以农村家庭幸福为代价来汲取乡村资源、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留守儿童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化发展之殇。
”叶敬忠说。
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
在叶敬忠看来,这些年来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其实都在努力,但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原因在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以城市繁荣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实质性改变。
“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化解,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建立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
叶敬忠认为,对于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造成的监护缺少,要慎言监护补位或监护转移。
几年前有的地方推广的“代理家长”做法,把孩子成长中的监护工作转移给政府或其他人,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补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今年过年时,打拼多年的刘晋军夫妇靠小店的收入买了辆车。
“这两年家里通了直达北京的动车,我和妻子都尽量保证轮换着两个月回一次家。
现在自己有了车,有空的时候就争取开车回家多陪陪孩子。
”刘晋军说。
让孩子们不再留守,或许还有其他破解之道。
来自贵州遵义的何庄磊在深圳打工3年,如今家乡的有机
茶产业如火如荼,他便决定返乡创业。
“有龙头企业带动,还成立了合作社,挣钱也不比外头少。
”据了解,何庄磊的女儿刚刚中考结束,“孩子小时候在家不小心打翻暖壶烫伤了脚,我心里一直有阴影,最近贵州发生的几起留守儿童悲剧,也坚定了我在家乡踏踏实实做事的想法。
不能只为了钱活着。
”
吕开宇认为,从深层次上,解决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合理的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政策联动,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如何提高本地劳动力消化水平?吕开宇认为,在全国层面上,需要基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均衡地区人口分布,减少不合理的区域间劳动力大迁移。
而在地区层面上,各地应基于劳动力禀赋选择产业和技术,制定支持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丰裕劳动资源的优势。
完善哪些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首先是修改不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其次是出台新的政策治理好流动人口。
”吕开宇说。
“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首先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制度性壁垒,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
其次要改革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流动人口市民化。
”
“对现有的涉及留守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修订完善。
”吕开宇说,目前《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内容只是原则性规定,太过笼统,可执行性差,政府职责并不明确,在法律层面上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保护。
“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推动形成重视儿童权益保护、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舆论和管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