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

1.新能源汽

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

●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

紧缺

●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

学时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趋势与分类

●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

2

●掌握能源的分类

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

结构特点

●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

4

本结构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结构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

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新能源;

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

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

1.新能源汽车概述;

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第二章纯电动汽车

教学要求

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课程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前修课程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认知与应用》《新能源汽车高安全与防护》等;同修课程为《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辅助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含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充电系统(含低压电源系统)的结构原理,能够分析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常见的故障,通过查阅技术手册,使用专用诊断仪器,进行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有:新能源汽车维修安全防护、工具设备使用、高压中止与检验;动力电池认知、更换、分解与组装、性能检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认知、检测与更换;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系统)认知与检修;低压电源系统认知与检修;充电系统认知、检修以及充电桩的安装与调试。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高电压部件检修必备的安全知识与操作规范,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低压电源系统、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桩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学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认识、检测及总成更换,低压电源系统、充电系统的结构认识与检修的技能。

(三)素质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以下职业素质: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2.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制定单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制定时间:2017年9月13日

目录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研究目标

三、研究项目设计

四、研究任务划分

五、考核方式

六、教学媒体资源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针对新生入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先导课程。研究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能源汽车体系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研究的兴趣,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结构,为以后研究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以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研究规律为导向,基于认知建构规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运行以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课程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能够阐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发展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2)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驱动电机类型及特点,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3)能够说明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类型及特点,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

4)能够画出纯电动汽车的构造示意图,说出其能量传递及能量回收的路径;

5)能够说出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及各自结构,混合动力项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研究项目设计

待完善。

四、研究任务划分

待完善。

五、考核方式

待完善。

六、教学媒体资源

待完善。

3.能够概括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

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

步能力、教高〔2000〕2号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

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

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

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或驱动能源的汽车,如纯电动车、混

合动力车等。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培

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

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一、课程介绍

新能源汽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有

深入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行

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课程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动力系统、

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与标准、维修与保养等。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

前景。

2.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动机、整车控制系统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管理、能量回

收等技术。

4.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与标准,包括电池的安全性能、碰撞安

全等。

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包括故障诊断、维修工具的使

用等。

三、课程设置

1.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标准

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电池技术与管理系统

-电动机与变速器技术

-整车控制系统

3.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

-电池充电管理技术

-电池放电管理技术

-能量回收技术

4.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

-电池安全性能

-碰撞安全技术

-火灾与爆炸防护技术

5.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

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

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

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

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

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

汽车相关专业

授课系部**系

开设学期2~3 学时/学分48/2.5

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

编写日期审定(修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认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认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认知、电动汽车充电认知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原理

4.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

5.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6.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和基础设施

7.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

8.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9.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10.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市场前景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环节:通过教师讲授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概念,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验,如电池性能测试、模拟驾驶实验等,以增加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践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四、考核评价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

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三)素质目标

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

4.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科学创新的意识。

五、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表2 新能源汽车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二)课程内容要求

1.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

表3 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

2.电动汽车基础

表4 电动汽车基础

3.纯电动汽车

表5 纯电动汽车

4.混合动力汽车

表6 混合动力汽车

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表7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其他新能源汽车

表8 其他新能源汽车

7. 电动汽车的维修与保养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能力导向、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具备沟通技能、调查和分析问题技能、对电动汽车简单问题实际处理能力,以便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工作,把课程学习内容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教学实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电动汽车知识竞答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使学生对电动汽车有更深入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

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堂操作示范。课堂上示范讲解。

2.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3.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4.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任务引领式集教室、车间一体化。

2.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法:

(1)基于工作过程例分析教学法;

(2)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

(3)基于工作过程角色扮演教学法;

(4)基于工作过程现场体验式教学法;

(5)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科技创新教学法。

手段:

(1)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播放视频扩大学生视野;

(3)软件仿真教学补充实验室资源不足;

(4)网络教学及时反馈学生信息。

七、考核与评价

表2 课程考核与评价

八、建议教学资源

表3 推荐教材

九、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注重过程教学。

(二)教学评价建议:注重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

(三)教材编写建议:以本校教师合编教材为主。

(四)教学参考书:以偏于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多的教材为主。

(五)期刊杂志:通过相关杂志,了解最新技术进展。

(六)网络资源:精品课程、新技术等。

(七)社会服务(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此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