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报告规范及工作要求(2015.08)

合集下载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则

1.1 目的与依据

本工作制度的目的是明确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的相关流程和规范,提高死因登记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本工作制度依据《卫生健康管理法》、《疾病预防控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

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二、工作流程

2.1 死因登记报告的收集与整理

2.1.1 收集基本信息

在死亡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收集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2.1.2 收集死因信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收集死者的死因信息,包括直接死因和基本死因等。

2.1.3 整理报告文档

将收集到的死者基本信息和死因信息整理成报告文档,包括死因登记表和死因报告书等。

2.2 死因登记报告的审核与审批

2.2.1 审核报告文档

由专门的审核人员对报告文档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且符合相关标准。

2.2.2 审批报告文档

经审核合格的报告文档送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由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审批。

2.3 死因登记报告的归档与保存

2.3.1 归档报告文档

审批通过的报告文档归档,按照标准进行编号和档案分类。

2.3.2 保存报告文档

归档的报告文档按照规定的时限保存,确保信息及时、完整地保留。

三、工作责任与权限

3.1 工作责任

3.1.1 收集基本信息的责任

相关人员负责及时、准确地收集死者的基本信息。

3.1.2 收集死因信息的责任

相关人员负责及时、全面地收集死者的死因信息。

3.1.3 整理报告文档的责任

相关人员负责将收集到的死者基本信息和死因信息整理成报告文档。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本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联、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

一、背景介绍

死亡是人类生命的终结,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面对的事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死是自

然规律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必须正视和接受的现实。而对于社会来说,死亡是一个重要

的信息,对于政府机构、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各种机构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死亡报告是记录和通知死亡事件发生的文件,对于各种机构和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是指对死亡报告的生成、提交、存档、查阅、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和要求的制度。建立健全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死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

时性,还可以保障死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健全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死亡报告的管理

流程和操作规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完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提供一些

参考和借鉴。

二、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的必要性

1. 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死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对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及时准确地记录和统计死亡信息,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2. 保护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包括死亡信息。建立健全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可以有效保护个人死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杜绝信息泄露和滥用,保障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 规范死亡信息的流通和使用。死亡信息涉及到许多单位和个人,如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等。建立健全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可以规范死亡信息的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一、目的

为了规范死亡登记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三、职责

1. 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和维护死亡登记报告系统。

2. 医务人员负责准确、及时地填写和提交死亡登记报告。

四、死亡登记报告流程

1. 死亡确认:医生在确认患者死亡后,应立即进行死亡登记。

2. 填写报告:医生需填写《死亡登记报告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

- 死亡时间:具体到小时和分钟。

- 死亡原因:根据医学判断填写直接死因和相关疾病。

- 医生签名:负责医生需在报告上签名确认。

3. 提交报告:医生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整的《死亡登

记报告表》提交给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

4. 审核与录入: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审核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48小时内完成信息的电子录入。

5. 报告上报:医疗机构需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定期

将死亡登记信息上报至卫生信息系统。

五、隐私保护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六、监督管理

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死亡登记报告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法律责任追究。

七、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卫生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XX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控制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为了做好全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对死亡报告卡报告、审核、查重、订正、监控制度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信息管理专职人员要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上午、下午及时、完整、准确报告死亡卡片,对直报系统内的死亡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应及时通知报卡单位核对;对核实无误后的个案信息通过网络确认上报。

2、审核过程中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办理。

3、每天查重。各报告单位间重复报告的卡片和经订正报告或个案调查后否定的卡片。

二、对死亡报告报告信息定期分析、应用和反馈制度

1、按照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对死亡报表、汇编、分析图表、文字材料和电子文件等载体资料进行归类、编目、集中保管。

2、《死亡报告卡》、死亡登记簿、和死亡漏报调查的原始资料要归类整理,保存3年。死亡月报表及其电子报表,保存5年。

3、《死亡报告卡》的电子文件,死亡年报表,月、年死亡动态分析,定期趋势分析,死亡管理文件(包括技术方案和死亡漏报调查结果通报等,及其电子文件),应永久保存。

4、定期进行死亡分析:按月作出动态分析简报,并上报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反馈到各医疗机构。

死因工作规范

死因工作规范

死因工作规范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的科学指标,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以下简称《死亡证》),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使用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一、死亡登记

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不同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1)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证》。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

死亡上报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死亡上报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死亡上报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绪论

为了规范和保证死亡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上报质量,减少事故隐患,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目的

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死亡上报工作的责任、程序和要求,提高死亡上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防范和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单位所有涉及死亡上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基本原则

1.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进行死亡上报工作。

2. 及时准确:死亡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上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 责任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落实死亡上报工作责任。

4. 保密安全:死亡上报工作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应当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

第五条工作程序

1. 发现死亡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死亡事件发生,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

2. 上报流程: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死亡事件上报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完成死亡上报。

3. 报告内容:死亡上报应当包括死亡人员的基本信息、死亡时间和地点、死亡原因等详细信息。

4. 处理措施:根据死亡事件的性质和情况,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的进行。

第六条责任制度

1. 责任人员:单位应当设立死亡上报工作的责任人员,负责死亡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工作。

2. 分工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死亡上报工作。

3. 监督检查: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死亡上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

进行。

第七条纪律处分

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严肃

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死因登记报告行为,提高死因监测水平,预防和控制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及时、准确的原则,实行单位负责、个人负责和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

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第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殡葬服务机构、公安派出所等有关单

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二、死因登记报告

第五条死因登记报告范围包括:

(一)医疗机构死亡的病人;

(二)家庭死亡的病人;

(三)其他需要进行死因登记报告的病人。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按照规定将死亡信息报告所在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收集到的死亡信息进行登记、核实和分析,按照

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将死因信息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实现死因

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报告。

三、死因调查与核实

第九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对死亡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死因信息,并

对异常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第十条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死亡的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

核实死因,并按照规定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一条对于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现场勘查,查明死因,并将调查结果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资料保存与利用

第十二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殡葬服务机构、公安派出所等有关单位应当妥善保存死因登记报告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真实、准确。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公司名称】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做好员工死因登记报告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是公司对员工死因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的重要工作。死因登记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公司将建立完善的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支持,确保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死因登记报告的收集和统计

第五条死因登记报告的收集应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员工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每名员工和相关部门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死因登记报告。

第六条死因登记报告采用统一的报告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死因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信息、事故原因、应急措施等。

第七条死因登记报告将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应包括死因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信息、事故原因、应急措施等。统计报告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按照要求保密。

第八条死因登记报告应定期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三章死因登记报告的保密

第九条死因登记报告的内容属于公司机密,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外传。公司工作人员在处理死因登记报告时,应严守保密要求,不得私自使用或泄露。

第十条严禁将死因登记报告用于个人攀比、攀权、追责等行为。对于违反保密要求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解释和修改

第十一条对本制度的解释和修改权归公司所有。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

公共卫生科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欢迎阅读。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1

一、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卡第一联由公共卫生

科进行保存管理。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疾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二、公共卫生科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三、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四、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2

为保证死因文件的完整,便于查找利用,做好收集、立卷、保管、等工作,维护文件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管人员工必须切实做好文件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凡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资料等都要齐全完整地收集、整理、立卷、保管。

三、专管人员要做好各村居民死亡的收集、整理、上报、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

四、文件资料档案的保管、查阅。

1、所有档案必须入框上架,科学排列,便于查找,避免暴露或捆扎堆放。

2、文件柜要保持整洁卫生,要定期检查、经常核对文件档案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文件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为了规范死亡信息报告的管理工作,掌握和统计人口死亡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死亡数据,促进政府公共卫生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卫生规划,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控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节报告内容和程序

一、报告内容

1、个体信息:报告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报告时间等;

2、死亡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

地点、死因等;

3、报告方式:电子邮件、电话报告、纸质报告等。

二、报告程序

1、个体报告:发现死亡情况的个人或单位应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向所在地属地的卫生计生部门进行报告;

2、属地卫生计生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完成死亡信息的登记和录入,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部门汇报;

3、上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汇总和分析死亡信息,并及时向国

家卫生计生委报告。

第三节报告与隐私保护

一、报告保密原则

1、死亡信息报告属于公共卫生行为,应保证死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2、对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应保密,仅供报告审核、统计和相关

卫生计生部门使用。

二、报告人隐私保护

1、对于个体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卫生计生部门应严格保密,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

2、卫生计生部门应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教育,严禁私自泄露

死亡信息。

第四节报告统计与分析

一、报告统计原则

1、报告统计应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标准和方法进行;

2、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部门提供死亡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报告。

二、死亡信息分析

1、卫生计生部门应对死亡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死因分布和趋

势,提供科学决策和卫生规划的参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

工作。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报告和处理死亡信息而

建立的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尊重死者和其家属的感情,同时能够更好

地服务于社会和公共事业。

二、目的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死亡信息的报告、收集和处理,确保死者的隐私权

和家属的利益得到保护,同时能够协助司法机关及时查明死因,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善后工作,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和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

社会团体等。

四、相关法律法规

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五、报告和记录要求

1. 接到死亡信息报告的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供死亡信息报

告的真实情况,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报案。

2. 接到死亡信息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勘验,认真核实死亡信息,掌握

死亡原因和相关情况。

3. 对已确认的死亡信息应当及时做好记录,包括死者的基本信息、死因、勘验结果等内容。

4. 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死亡信息,应当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六、协调和通报要求

1.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死亡信息报告的协调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死亡信息,保障各方及时掌握死亡情况。

2. 得知死亡信息后,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进行协调,做好善后工作,包

【参考文档】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优秀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优秀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死亡报告档案管理规范

篇一: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一、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卡第一联由公共卫生

科进行保存管理。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疾控中心按档案

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二、公共卫生科要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等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三、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资料统

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四、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篇二: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证死因文件的完整,便于查找利用,做好收集、立卷、保管、等工作,维护文件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管人员工必须切实做好文件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凡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资料等都要齐全完整

地收集、整理、立卷、保管。

三、专管人员要做好各村居民死亡的收集、整理、上报、管理工作,确保资料

完整。

四、文件资料档案的保管、查阅。

死亡报告规章制度

死亡报告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死亡报告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死亡报告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所称死亡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对死亡病例进行登记、调查、分析、报告的活动。

第二章报告范围与分类

第四条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死亡病例,均应进行死亡报告:

(一)因疾病死亡的患者;

(二)因意外伤害、中毒、创伤等非疾病因素死亡的患者;

(三)因不明原因死亡的患者;

(四)因疾病或非疾病因素死亡,且需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五条死亡报告按照以下分类进行:

(一)传染病死亡报告;

(二)非传染病死亡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报告。

第三章报告程序

第六条死亡病例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的初步调查,填写《死亡报告卡》。

第七条《死亡报告卡》填写内容应包括: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死亡原因及诊断依据;

(三)死亡时间;

(四)死者家属联系方式;

(五)报告单位及报告人信息。

第八条医疗机构在填写《死亡报告卡》后,应及时将报告卡报送所在地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死亡报告卡》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审核,对需要上报的死亡病例,及时上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十条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上报的死亡报告进行审核、汇总,并按月、

季度、年度上报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二、科室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应按照规范要求填写,字迹工整,易于辨认,项目填写完整、正确,死亡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主要致死原因(不明原因死亡的应填写主要病史和症状体征)、诊断依据等.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制度十)
根据自治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特制定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期借此提高《死亡医学证明》的填报质量,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
死因监测工作自查制度(制度四)
一、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收集的《死亡医学证明》,进行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了;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并予以纠正.
二、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医学证明》进行核查,若是住院死亡以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应根据救治医生、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行死因调查。
二、死亡报告卡按卡号、按年进行长期保存。
三、急诊留观病历由所在科室进行保管,不得销毁。
四、死亡通知书、死亡记录,住院的保存入病历,门诊的由所在科室保管.
五、对网报后的数据进行电子文档备份和打印备份。
六、由医务科负责对死亡信息资料进行长期管理、保存。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要求(制度八)
一、专职人员收集《死亡报告卡》及《死亡医学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报告工作规范及 工作要求
充分认识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死因监测信息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评价人群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规范的死因登记报告对制定
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死因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共卫生工作,是实践公共 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工作目标
村街死因的年度报告率100%,年度报告率≥户藉人
口的6‰,无漏报现象,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以下,
编码错误率5%以下
乡镇 城关
人口数 57066
死亡病例报告任务数 342
截止至8月1日,城关镇共计上报 死因病例151例,距离上级要求 340例,工作任务艰巨,各村街近 期做好死因摸底排查工作
1.1信息收集
1.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
记报告的对象。
2.村级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村街卫生室。 (2)报告人:各村街乡村医生,以卫生室法人为主要 责任人。
1.1 信息收集
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将死亡
信息定期报告至城关防病站,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 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 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 报告卡》。
工作流程图
3.考核评估
1. 死因上报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2、考核以县卫生局调取的民政局和公安户籍部门的数据
为主,缺报1人,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罚
4. 工作要求
1. 提高死亡病例报告率


粗死亡率不能过低(6‰)。
死因报告率低。
4. 工作要求
村(社区)级
1. 定期参加例会:由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站组织辖区
村医参加。 2. 村医定期摸底死亡信息。
2. 报告程序、时限
•县级医疗机构: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
审核和网络报告。 •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 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及网络报告。
1.3 信息管理
3、死亡信息的补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漏报及时补
报。村医(社区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发现漏
报及时补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死亡信息的查重: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 报告信息确认后删除。
1.4 资料保存与管理
1. 本村街死因个例详细信息记录在死因登记本,并保管
在传染病档案盒
村级医疗机构的职责
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
收集辖区内死亡个案信息,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并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医生进行入户调查与核实。
1.1 信息收集
涉法死亡个案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
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根据死 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报告 卡》。
1.1 信息收集
4. 报告内容
《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
对于死因不清楚的,要入户调查。
1.2 网络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