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四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四原文和译文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公元四三一年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丙申,檀道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
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
城中大饥,人相食。
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
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籓镇重任。
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仇!”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
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
”楷乃筑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馀人。
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
二月,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馀日间,前后与魏三十馀战,道济多捷。
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
道济军乏食,不能进。
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
硃修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
辛酉,魏克滑台,执修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馀人。
谟,钟之曾孙也。
癸酉,魏主还平城,大飨,告庙,将帅及百官皆受赏,战士赐复十年。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
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
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
”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
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覆其上。
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馀,以降者为妄而斩之。
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原文:《资治通鉴》者,宋司马光之所撰也。
光字君实,陕州夏阳人。
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
光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史。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登第,授将作监丞。
后因直言进谏,被贬为谏议大夫。
哲宗即位,召还,官至宰相。
光在相位,屡次上疏,力陈国事,劝进仁宗。
仁宗嘉其忠直,赐金帛以旌其节。
光尝言:“吾欲撰史,当以事实为本,以义理为宗,以文辞为辅,以考订为要。
”于是,乃博采群籍,考订异同,择善而从。
始作《资治通鉴》,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讫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其书分纪、表、志、传四部分,纪以年月为序,表以事类为次,志以典章制度为纲,传以人物为经。
全书共294卷,计有五百余万字。
光撰《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至元祐元年成书。
书成之后,仁宗赐名《资治通鉴》,意谓此书可资君主治国之用。
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事实确凿,论断公允,文辞简练。
书中记载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译文:《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司马光,字君实,出生于陕西夏阳。
他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出生,哲宗元祐元年去世。
司马光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史学研究。
他在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后来被任命为将作监丞。
由于他直言进谏,被贬为谏议大夫。
哲宗即位后,将他召回朝廷,官至宰相。
在相位期间,他多次上疏,力陈国事,劝进仁宗。
仁宗赞赏他的忠直,赐予金帛以表彰他的节操。
司马光曾说过:“我想撰写一部史书,应以事实为依据,以义理为宗旨,以文辞为辅助,以考订为关键。
”于是,他广泛收集书籍,考订异同,择善而从。
开始撰写《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
全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纪按年月顺序排列,表按事类分类,志以典章制度为纲,传以人物为经。
全书共294卷,约五百余万字。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至哲宗元祐元年成书。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294卷,收录了从周代至南唐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治通鉴的原文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史传体”为基础,通过对史书材料的搜集整理,以编年纪事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全书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各个时期和朝代都有详尽的记录。
每一卷以相应年份为题,紧密串连,能清楚地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
她语言运用简练,突出事实,辞藻虽不华丽却严谨,表达精湛,这为学者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便利。
然而,因为文化水平的不同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资治通鉴的原文阅读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仍然存在巨大的难度,更不用说是对于西方人士,这些困难也同样存在。
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一份优秀的翻译显得异常重要。
在历史上,资治通鉴的翻译译者很多,但由于时代的差异,许多译本已经被新的文化和知识所淘汰而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研究需要。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比较优秀的翻译版本,如戚其章版本、钱穆版本、裘锡圭版本、刘知几版本、刘权平版本等,这些版本对原文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翻译,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戚其章版本是资治通鉴最为流行的翻译版本之一,戚其章先生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对于古代史学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并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了全部译稿。
他的译本翻译准确、清晰、易读,用通俗、明了的语言,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体验。
钱穆版本是另一份优秀的翻译,钱穆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教育家、哲学家。
他的翻译在语言表达上显得更加华丽优美,让阅读者有了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同时,他的译文还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朝代政治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各方面的记载和特点。
裘锡圭版本是在20世纪末由台湾学者裘锡圭所翻译的,他对于原文的翻译受到了古典文学的影响,其语言表达更富有文艺色彩。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5篇】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5篇】篇一:评析篇一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三分晋国土地。
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这篇"三家分晋"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踌躇满志的智瑶以为攻下赵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却没有考虑到韩、魏两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和赵氏合作。
当智瑶正沉浸于独霸晋国的美梦之中的时候,自己反而成了众矢之的,落得家破身亡。
篇二:翻译篇二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祸乱,你不要嫌尹铎的地位低,不要嫌晋阳地方远,一定要以他那里作为依靠"。
等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智瑶继位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
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
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道:"主公,您不加提防,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别人的生死祸福都取决于我。
我不降灾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并不是您说的那样。
《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屡次犯错,人们的怨恨往往克制着不表露出来,所以要在不显著时谨慎提防。
贤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避免招来大祸。
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得罪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事后又不加戒备,还说别人不敢兴风作浪,这恐怕不行啊!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智瑶不听。
篇三:读资治通鉴心得篇三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
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
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宋纪-开宝四年十一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宋纪-开宝四年十一月》(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开宝四年十一月,癸已朔,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
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太祖,太祖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
”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
”乃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
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初.,帝问赵普曰:“儒臣有武干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对。
于是召见,面试射,帝曰:“汝见王明乎?朕已用为刺史。
汝颇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当为牧伯也。
”仲甫顿首谢。
帝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馀,分治大籓,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
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终宴。
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B.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C.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D.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始去唐号”与“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资治通鉴宋纪的翻译
资治通鉴宋纪的翻译资治通鉴宋纪的翻译 1《资治通鉴·宋纪》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
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逐荷九锡。
今年将衰幕,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
日晚,坐散。
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亮入。
但曰:“臣暂宜还都。
”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直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
”即时奉辞。
亮出,已夜。
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验矣。
”亮至建康。
夏,四月,征王入辅。
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镇寿阳。
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
王甚重之。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
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
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书赤纸为诏。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
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
与之更始。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注】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
拊髀:拍大腿。
译文:宋王刘裕希望以接受禅让的方式获得帝位,却难于启齿,于是召集手下朝臣饮酒欢宴。
他若无其事地说:“当年桓玄篡位,政权已被篡夺。
我首先提倡大义,复兴帝室,南征北讨,平定了天下,可谓大功告成,业绩卓著,于是承蒙皇上恩赐而有九锡之尊。
如今我的年纪也快老了,地位又如此尊崇,天下的事最忌讳装得太满而盈溢出来,那样就不可以得到长久的安宁了;现在我要将爵位奉还皇上,回到京师颐养天年。
”群臣不理解他的真正含意,只是一味盛赞他的功德。
这日天色已晚,群臣散去。
中书令傅亮走出宫门,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真正用意。
但是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叩门请求见宋王,宋王立即下令开门召见他。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二原文和译文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二原文和译文旃蒙大荒落,一年。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巳,公元四六五年春,正月,乙未朔,废帝改元永光,大赦。
丙申,魏大赦。
二月,丁丑,魏主如楼烦宫。
自孝建以来,民间盗铸滥钱,商货不行。
庚寅,更铸二铢钱,形式转细。
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更薄小,无轮郭,不磨鑢,谓之“耒子。
”三月,乙巳,魏主还平城。
夏,五月,癸卯,魏高宗殂。
初,魏世祖经营四方,国颇虚耗,重以内难,朝野楚楚。
高宗嗣之,与时消息,静以镇之,怀集中外,民心复安。
甲辰,太子弘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日皇太后。
显祖时年十二,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专权,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中。
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治疾于代郡温泉,乙浑使司卫监穆多侯召之。
多侯谓丽曰:“浑有无君之心。
今宫车晏驾,王德望素重,奸臣所忌,宜少淹留以观之;朝廷安静,然后入,未晚也。
”丽曰:“安有闻君父之丧,虑患而不赴者乎!”即驰赴平城。
乙浑所为多不法,丽数争之。
戊申,浑又杀丽及穆多侯。
多侯,寿之弟也。
己酉,魏以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代人和其奴为司空。
殿中尚书顺阳公郁谋诛乙浑,浑杀之。
壬子,魏以淮南王它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凉州。
六月,魏开酒禁。
壬午,加柳元景南豫州刺史,加颜师伯丹阳尹。
秋,七月,癸巳,魏以太尉乙浑为丞相,位居诸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浑。
废帝幼而狷暴。
及即位,始犹难太后、大臣及戴法兴等,未敢自恣。
太后既殂,帝年渐长,欲有所为,法兴辄抑制之,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邪!”帝稍不能平。
所幸阉人华愿儿,赐与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恨之。
帝使愿儿于外察听风谣,愿儿言于帝曰:“道路皆言'宫中有二天子:法兴为真天子,官为赝天子。
’且官居深宫,与人物不接,法兴与太宰、颜、柳共为一体,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
法兴是孝武左右,久在宫闱;今与它人作一家,深恐此坐席非复官有。
”帝遂发诏免法兴,遣还田里,仍徙远郡。
文言文《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引言《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汇集了从西周至北宋实际统治时期的历史记载,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通史。
本文将以文言文《资治通鉴》的原文为基础,提供翻译作为参考。
原文及翻译以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原文及其翻译:原文:会稽山,环镇海,越阡陌之间,著有志盈千载者,当告昔人之斯迹。
正始中,岩穴巅侧,殷荐碑识,颂曰:“中和岁月,再建康邑;寄治身焉,悲吁斯息。
”碑自刻于孔氏世殷之记,及存亡阙实叶泽之盛论。
君臣教化,悠悠焉,其遗迹可盈其中矣。
中和六年,阳翟郡太守邴原开碑读之。
信之者以《呜乎哀哉》为谶,瑞气将来。
郡守郑充等解读,别问当于时议;盖元和大中之昌运,果逢其盛者矣。
翻译:会稽山位于环绕镇海的地方,其间有连绵的田野和道路。
这里有着被记载了千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值得告诉后人。
在正始年间,山顶旁的岩穴侧面,刻有殷殷嘉言,称颂道:“中和的岁月中,两次建立康邑;将治理身世,叹息不已。
”这块碑刻自孔氏时代开始,记录了存在与消逝,也载有叶泽盛论的真正内涵。
君主与臣民的教化历程,流传已久,其遗址堪称丰富。
中和六年,阳翟郡太守邴原开碑读之。
相信此碑的人将《呜乎哀哉》视为预言,认为祥瑞即将降临。
郡守郑充等人解读碑文,另行详加讨论,这恰逢元和大中盛世繁荣运的真实体现。
总结通过提供《资治通鉴》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历史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的翻译仅供参考,原文的解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请以权威研究为准。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加翻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我们看看下面的吧!周纪三家分晋(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智果别族[1]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2]呼?抑为保障[3]呼"?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注解)[1]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2]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
[3]保障:指待民宽厚,少敛取财物,犹如筑堡为屏障一样。
(译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
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
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
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
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
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全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对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每个重要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记述,涵盖了从周朝初建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的全注全译。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根据明代蒋廷锡的《资治通鉴集解》所著的,全书分为经、纬两篇。
经纬总计292卷,纪传体叙述了从周朝初建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涉及的事件和人物众多,内容相当丰富。
这使得《资治通鉴》成为明清两代最流行的史书之一,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历史学家和学者。
《资治通鉴》的优点之一在于其简明扼要的文字风格。
司马光以极富哲理的笔触,对历史人物的行事举动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评述。
他在书中忠实地呈现了历史事件的全貌,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者还以中庸之道为准绳,对历史人物进行了以人性为纲的评价,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全注全译的《资治通鉴》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通过对每个事件的详细注释和解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背景和原因,从中汲取智慧和教益。
例如,在谈到唐朝的玄宗时,司马光详细解读了杨贵妃失宠的原因,阐述了宦官专横的弊端,从而使读者对唐朝末年的政治困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全译的《资治通鉴》还能更好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每个朝代的兴衰起伏进行全面的翻译,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变迁趋势。
例如,司马光详细译述了五代时期的战争与统一,揭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使读者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程,但却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
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具有丰富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当代学者若能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历史素养,精心进行全注全译工作,必将为后人提供一部史学经典,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
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
时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然失图。
臣伏思大宋幵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
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译文:南豫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但是性情轻浮,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
刘义真曾经说:有朝一日我当上皇帝,就任命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道人为西豫州都督。
”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性情傲慢偏激,不遵守法令及世俗的约束。
当时朝廷只把他放在文学侍从之臣的位置上,却不认为他有从事实际工作的才干。
而谢灵运却自认为他的才能应该参与朝廷机要,因而常常愤愤不平。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文言文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文言文时内臣有左飞龙使李承进者,逮事后唐。
帝问曰:“庄宗以英武定中原,享国不久,何也?”承进曰:“庄宗好畋猎,务姑息将士,每出次近郊,禁兵卫卒必控马首,告儿郎辈寒冷,望与救接,庄宗即随其所欲给之。
盖威不行,常赉无节也。
”帝抚髀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得天下,不能用军法约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御,诚为儿戏。
朕今抚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若犯吾法,惟有剑耳!”十二月,癸酉,辽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己丑,辽皇子隆绪生。
是冬,辽主驻金川。
江南以汤悦为司空,判三司、尚书都省。
开宝五年辽保宁四年春,正月,丁酉,禁铁铸浮图与佛象及人物之无用者,虑愚民毁农器以徼福也。
前郓州卢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诣匦言:“父琼年九十九,长兄年八十一,次兄年七十九。
乞近地一官以就养。
”庚子,召见琼于便殿,问以近事,琼历历能记;因厚赐之,即授永鄢陵县令。
壬寅,吏部尚书致仕陈国公张昭卒。
戒其子曰:“吾事数朝,无功德及人,勿请谥及立碑,以重吾过也。
”北汉攻方山、雅尔两寨,击却之。
乙巳,罢襄州岁贡鱼。
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
庚寅,以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刘熙古守本官、参知政事。
帝既平广南,渐欲经理江南,因郑王从善入贡,遂留之。
国主大惧,是月,始损制度,下令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吻。
闰月,壬辰,权和贡举扈蒙奏合格进士安守亮等十一人,诸科十七人。
帝召对于讲武殿,始下诏放榜,新制也。
癸巳,以江南进奉使李从善为泰宁节度使,赐第京师。
国主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兵,阴为战守计。
帝使从善致书风国主入朝,国主不从,但增岁贡而已。
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潜使人画仁肇像,悬之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
”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
”又指空馆曰:“将以此赐仁肇。
”国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
陈乔叹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矣!”初,平岭南,命太子中允周仁浚知琼州,以儋、崖、振、万安属焉。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作者:司马光起昭阳大渊献,尽阏逢困敦,凡二年。
孝惠皇帝中之下◎ 太安二年癸亥,公元三零三年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
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馀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
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
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以军中粮少,乃分六郡流民于诸坞就食。
李流言于特曰:“诸坞新附,人心未固,宜质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备不虞。
”又与特司马上官惇书曰:“纳降如待敌,不可易也。
”前将军雄亦以为言。
特怒曰:“大事已定,但当安民,何为更逆加疑忌,使之离叛乎!”朝廷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帅水军三万以救罗尚。
岱以阜为前锋,进逼德阳。
特遣李荡及蜀郡太守李璜就德阳太守任臧共拒之。
岱、阜军势甚盛,诸坞皆有贰志。
益州兵曹从事蜀郡任睿言于罗尚曰:“李特散众就食,骄怠无备,此天亡之时也。
宜密约诸坞,刻期同发,内外击之,破之必矣!”尚使睿夜缒出城,宣旨于诸坞,期以二月十日同击特。
睿因诣特诈降。
特问城中虚实,睿曰:“粮储将尽,但馀货帛耳。
”睿求出省家,特许之,遂还报尚。
二月,尚遣兵掩袭特营,诸坞皆应之,特兵大败,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流民大惧,李流、李荡、李雄收馀众还保赤祖。
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保东宫,荡、雄保北营。
孙阜破德阳,获B120硕,任臧退屯涪陵。
三月,罗尚遣督护何冲、常深等攻李流,涪陵民药绅等亦起兵攻流。
流与李骧拒深,使李荡、李雄拒绅。
何冲乘虚攻北营,氐苻成、隗伯在营中,叛应之。
荡母罗氏擐甲拒战,伯手刃伤其目,罗氏气益壮;营垂破,会流等破深、绅,引兵还,与冲等战,大破之,成、伯帅其党突出诣尚。
流等乘胜进抵成都,尚复闭城自守。
《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
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
时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然失图。
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
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
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
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辑类的史学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界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主要介绍《资治通鉴》的原文和翻译,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史学著作。
一、《资治通鉴》原文《资治通鉴》由宋朝史学家司马光所编纂,共分为294卷,涵盖了中国从周到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历史,主要是以朝代为单位,记录了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
该书用简练、明晰的文笔,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系统化、全面化、条理化的记录和阐述,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资治通鉴》的原文使用了古文,严谨、繁复的语言、长句、多音字的使用、传统的典故和成语的运用,让人读起来颇有些困难。
例如,“自孝宗时已来,莫不殊制贞观”(《贞观政要》卷二)和“乃许述笏而进,出次门,又反,独见人曰”(《唐书》卷四十八)。
这类语言表现了古代文化的韵味,但也让一些读者望而却步。
二、《资治通鉴》的翻译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翻译版本也相继出版,主要有清朝胡三省、赵翼、唐顺之等著名学者的翻译本,而今人李昉的《资治通鉴译注》也是广受欢迎的版本之一。
《资治通鉴》的翻译面临着语言、文化和词语等方面的巨大难度,如何准确、流畅地翻译古代汉语文本,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在翻译中,应该注重还原原文的语言风格,但也需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难度。
因此,翻译者往往需要进行艰苦的工作,比如经常使用注释、加入现代用语、适当使用标点符号,以便让读者对原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资治通鉴》的翻译不仅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困难,还存在历史学理解方面的难题。
由于《资治通鉴》篇幅广泛,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些事件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历史学知识才能够理解。
因此,翻译者必须在掌握了足够的历史知识后,才能够完成对原文的准确翻译。
三、结语《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文《资治通鉴宋记》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
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
‛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
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
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
‛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
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
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
时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
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然失图。
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
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
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
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记》)
译文: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但是性情轻浮,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
刘义真曾经说:“有朝一日我当上皇帝,就任命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道人为西豫州都督。
”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性情傲慢偏激,不遵守法令及世俗的约束。
当时朝廷只把他放在文学侍从之臣的位置上,却不认为他有从事实际工作的才干。
而谢灵运却自认为他的才能应该参与朝廷机要,因而常常愤愤不平。
颜延之是颜含的曾孙,喜爱饮酒,放荡不羁。
徐羡之等对刘义真与谢灵运的交游,十分厌恶。
刘义真的旧部范晏曾婉言规劝刘义真,刘义真说:“谢灵运思想空疏不切实际,颜延之心胸狭窄,见识浅薄,正如魏文帝曹丕所说的‘古今文人,多不拘小节,呀!然而,我们凡人性情相投,不能像古人说的互相理解而忘了言语那样。
”于是,徐羡之等认为谢灵运、颜延之挑拨是非,离间亲王与朝廷的关系,诽谤朝廷要臣,贬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
刘义真来到历阳之后,不断向朝廷索要供应,掌权的朝臣每次都裁减,不完全给予。
刘义真深怀怨恨,经常有愤懑不平的言论,又上书朝廷请求回到京师建康。
谘议参军庐江人何尚之多次进言劝陋,刘义真拒不接受。
此时,徐羡之等已经在密谋策划废黜少帝刘义符,但废黜刘义符后,身为次子的刘义真依照顺序,应当继位。
于是,徐羡之等便利用刘义真与刘义符之间早已存在的宿怨,先上疏弹劾刘义真的种种罪行,将刘义真贬为平民,放逐到新
安郡。
前吉阳县令堂邑人张约之上疏说:“庐陵王从小就得到先帝优厚慈爱的待遇,长大后又受到陛下和睦友爱的恩宠,所以心里有什么话,一定要说出来,内心想什么,一定会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
或许在某些地方违背了为臣之道,招致骄傲放纵而带来的灾祸。
但他聪明早熟,确有过人的才华,应该对他宽容教养,发挥他的长处,宽恕他的缺点,以恰当的方法训戒引导,升降都不应该过急。
如今朝廷突然剥夺了他的爵位,把他放逐并幽禁到边远的地方。
对上伤害了陛下手足之情,对下使远近民心仓皇失措。
我认为,我们大宋刚刚建立,宗室枝叶未繁,应该广泛树立藩属屏障,互相之间,敦厚和睦。
人谁能无过,可贵的是能够改过自新。
刘义真是武皇帝的爱子,是陛下的品德美好的弟弟,怎么可以因为他一时之过,就长期地舍弃放逐!”奏疏呈上后,朝廷任命张约之为梁州府参军,不久,便把他杀了。
徐羡之等因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是刘宋武帝时代的大将,威望震慑朝延内外,而且掌握强大的军队,于是,便征召檀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
五月,二人先后抵达京师建康,徐羡之等就把废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当时,少帝刘义符在皇家华林园造了一排店铺,亲自买入卖出,讨价还价;又跟左右佞臣一起,划船取乐。
傍晚,刘义符又率左右游逛天渊池,夜里就睡在龙舟上。
乙酉(二十五日)凌晨,檀道济引兵开路,徐羡之等随后继进,从云龙门入宫。
刑安泰等已先行说服了皇家禁卫军,所以没有人出来阻挡。
刘义符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入,杀掉刘义符的两个侍从,砍伤刘义符的手指,将刘义符扶持出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
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行,由军士把刘义符送回他的故居太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