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1.
专题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36.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词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忽然像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
雪花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穿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丝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硬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以穿上。
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
主帅在营帐里摆设酒宴送别即将归京的客人,宴席上还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的胡地音乐助兴。
傍晚大雪纷飞,落在辕门上,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也不再飘动了。
在轮台东门外送别武判官离去,分手时大雪已覆盖了天山的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武判官,生平不详。
②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③〔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④〔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
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⑤〔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⑥〔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⑦〔控〕拉开(弓弦)。
⑧〔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⑨〔着〕穿。
⑩〔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暗淡。
〔中军〕指主将。
〔饮〕宴请。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2.文题解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官归京”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
七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七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七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⑴:① 喧:吵闹的声音。
② 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辨:说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人的自然本性。
⑷: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当堂背诵。
《行路难》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1)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对这首诗的前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卷”和“折”分别从侧面和正面写狂风之猛烈,遍地肃杀的景象。
B.第二句中的“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
C.三、四两句诗人将将雪花比作梨花,颇具浪漫色彩。
D.三、四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和主观感受,表达出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3.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化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B.“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表现出场面的热闹。
C.“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
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和“折”分别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大意及感情基调。
3、抓关键诗句,理解作品内涵,领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析诗歌意境之奇绝,揣摩写作手法之奇妙,领悟作者情怀之奇伟。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诗句,体味诗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语雪,大自然的骄子,人们灵魂的伴侣,它洁白美丽。
或纷纷扬扬,或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给我们的世界增姿添彩。
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雪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感受一番在大雪中送别的深情。
二、预学交流1、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太宗朝功臣岑文本重孙。
代宗时,曾任嘉州(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数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
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2、背景资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在西北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
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此时,他的同僚武判官要回京述职,诗人便在军帐中设宴为武判官送行,于是有了这首咏雪送人的名作。
这首诗可以说是唐代中期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意1、朗读诗作,注意字音、停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选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一类生字,10个二类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熟读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背诵古诗。
2、区别形近字。
3、认读一类字,正音。
教学难点:1、指读,开火车分句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一)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之中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送:半包围结构字义:1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2赠送3送行,陪伴人到某一地点扩词:送信欢送归:左右结构字义:1返回,回到本处2趋向3归并合并4由属于5珠算中称一位数的除法。
扩词:归国物归原主归本还原众望所归官:上下结构会意字反义词:兵字义: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
一定登记以上的公职人员。
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
字谜:没有各个管。
扩词:官方官司官员官腔官逼民反官运亨通折:左右结构形生字字义:1折断2损失3弯曲4佩服5转变方向字谜:撕去中间/一边接,一边断,接起来,还是断。
扩词:折合折回折旧折扣折中折子百折不挠胡:左右结构形声字字义:1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
2乱,无道理3文言表示疑问的词,为什么、何故扩词:胡同胡子胡儿二胡如:左右结构字义:1依照2像,相似3到,往4连词扩词:如果如今树:左右结构字义:1木本植物的总称2种植、栽培3立建立梨:上下结构木部形声字字义:1梨树2梨树结的果实字谜:封山育林/木制犁断扩词:梨花梨树梨园梨汁白梨(二)学习二类生字(三)小结,熟读古诗本节课选的这四行诗主要是写景。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1 / 11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2 / 11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理解与赏析。
难点: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悟和欣赏。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本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结合诗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6.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作业: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一篇赏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如背诵情况和赏析短文,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综合素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第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材说明】人教社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感受边塞雪景的壮丽和奇寒。
2.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感悟诗人以奇寒为美的豪迈乐观情怀,理解诗人对友人回京的惜别与惆怅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培养欣赏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离愁别绪乃人之常情,或悲痛,或洒脱。
柳永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长澈是“荷苙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那么,唐代大诗人岑参送别好友武判官又会是什么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走进作者【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曾做过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岑参善于写诗,尤其善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位于新彊)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三、初读感悟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岑(cén)参(shēn ) 散(sàn)入锦衾( qīn )薄狐裘( qiú ) 冷难着( zhuó ) 都( dū ) 护瀚海( hàn ) 阑( lán ) 干中军置( zhì )酒饮( yìn )归客琵( pí )琶 ( pa ) 羌(qiāng) 笛风掣(chè)红旗辕(yuán) 门2、分析诗题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3、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咏雪(1-10);一部分是写送别(11-18)。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课稿一、选文背景介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唐代女词人李冶所作的诗歌作品。
该诗歌描述了唐代时期武判官由京城外征战归来的情景,通过描绘白雪纷飞的冬天景象以及女主人公对武判官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家国情怀和深情厚意。
本次评课将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篇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学习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
通过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隐喻意义;3.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重点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具体地把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内容1.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首先,通过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李冶的诗歌创作背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首诗歌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的篇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通常由若干句子组成,每句有固定的字数和韵脚,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标题的含义和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3.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白雪纷飞的冬天景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女主人公对武判官的思念之情,以及思念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情厚意。
4. 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和隐喻意义通过讲解并示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向学生介绍修辞手法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感和深意。
5.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针对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如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衔接等。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板书设计:(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部编版最新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1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新课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雪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这首诗能让我们在盛夏感受到丝丝凉爽。
二、文学常识1、介绍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汤显祖》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汤显祖》2岑”。
岑参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时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
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
9年级语文 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6单元第24课诗词曲 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目标1.提升朗读能力,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昂扬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昂扬乐观的精神。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咏白雪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之四)》二、作者简介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背景介绍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素宗至德二年春夏之交东归。
这是他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此诗。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五、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狐裘.(qiú)衾.(qīn)都.护(dū)着.(zhuó)瀚.海(hàn)掣.(chè)六、精读课文,把握文章1.开头两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气候特征?明确:描写了边塞风狂雪早的气候特征,“卷”“折”形容风势之猛,“即”,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经典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经典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是一首咏雪的送别诗。
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在边塞诗和送别诗中很具有代表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经典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设想: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从学生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谈起……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
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
有《岑嘉州集》。
三、诗文赏析聆听感受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2、男女齐读本诗。
——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读本诗。
——再次感知。
整体把握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
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咏雪部分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学生合作在咏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诗句,教师适度评价。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九年级语文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五首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五首9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五首 1学生浏览熟悉网页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前让大家通过网页中的“课前预习”部分进行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生:完成了——师:很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首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发现这首诗有哪些特点?生1:是在描写雪天场景的。
师:哦,也就是“咏雪”,对吧?生2:我从“送”“归”两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好,你真敏锐。
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融合了“咏雪”、“送别”两个主题的边塞诗。
从初一至今,大家学过不少“咏雪”或“送别”的诗,能否举例说说你所学过的“咏雪”、“送别”诗中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1: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
生2:柳宗元的《江雪》,他把自己比喻为渔翁,表现出一种独立寒江的傲慢。
师:傲慢这个词用得不够好,我想把它换成清高自诩是不是更贴切些呢?生3:李白的《赠汪伦》,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深挚的友情。
师:两人的感情真比桃花潭水更加宽广、深厚啊!还有同学举例的吗?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传达出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大家能用心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歌咏白雪,如何抒写朋友间的送别的。
二、内容理解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文吧。
岑参作为唐代最突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打出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来感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在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
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美和送别友人的深情。
这首诗以白雪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边塞风光的魅力,感受到诗人真挚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容;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雪景的壮美,体会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2. 诗人情感的把握和诗句的赏析。
四、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诗句赏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感受诗人的情感。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情,感受友谊的珍贵。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9. 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雪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教材分析】
北风席卷大地,冻僵的白草被风折断,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飞舞茫茫大雪。
好像一夜里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树上的积雪如梨花盛开。
本来让人心生寒意的严冬,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如此富有生机!那梢头的片片积雪哪里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拥的梨花啊!诗人送别朋友归京,本是让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但作者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一别,明年开春定会重逢,既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天高歌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
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
(板书:岑参(加拼音)。
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
(简介作者)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
想知道是哪两句吗?
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
[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
[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3.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2.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3.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
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