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
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栏 目 链 接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 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我国从 1957 年到 1966 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 140 万
人,为 1950 年到 1956 年 7 年间的 4.9 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
是( )
栏 目 链 接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栏 目 链 接
结束后
全面发展方针;两种教育制度;恢复高考制度;“三
八大措施 个面向”方针;《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211工
程;科教兴国战略 本
课 要
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2.“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 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
基础教育发展。 (5)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 职业教育 并举。
学位 (6)高等教育:增设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_____
制度,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
20世纪90年 代
211工程 (7)高等教育:着手实施 “__________”计划 科教兴国
(8)发展战略:实行“__________”发展战略
栏 目 链 接
对策: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 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 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②把基 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特别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旧教育全面改造和社 会主义教育的奠基时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24张PPT)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吴虞(1872—1949),四川新繁(今 新都)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 大力抨击旧礼教与封建文化。1921年起,他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 大学,1933年,因遭尊孔复古派打击,被迫 去职;著有《吴虞文录》及《秋水录》诗集。
吴虞 吴虞看了《狂人日记》后,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 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白话文
胡适在写作
《胡适文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使吾人不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及时代之精神,日夜埋头故纸 堆中,所目注心营者,不越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 达,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 …… 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 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原载1917年2月1日 《新青年》2卷6号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潮》
《少年中国》
《晨报副刊》
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和《湘江评论》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 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 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 ——毛泽东《湘江评论》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 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17张PPT)
如何评价当时的高校院系调整?
有利于培养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但照搬苏联模式, 忽视中国实情;忽视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目标过于狭窄, 不利于“通才”的培养。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4:20:14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问题:从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最迫切任务 及解决措施。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
“白卷英雄”张铁生 1973年6月,张铁生被县里推荐考大学工农兵学员。 在物理化学考试时,大部分考题不会回答,但他在卷子 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最终他的考试成绩 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 铁生的信,张铁生的命运从此改变,后被铁岭农学院畜 牧兽医系录取。
——美国总统 杰弗逊
材料二:国家教育部称:教育投入占GDP 4%份额的 硬性指标,自从1993年写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已20 年,但仍未兑现。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教育投入 占GDP 4.7%至7.4%。 ——摘自互联网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1965年,教育事业在艰难中前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接
教育体系。②遭遇挫折:“大跃进”时代,“教育大跃进”

接受义务教育。
(4)1989年,启动“_希__望___工__程__”,促进贫困地区
20世纪80年代 基础教育发展。
(5)实行普通教育与_职___业__教___育__并举。 (6)高等教育:增设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_学__位__
制度,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
20世纪90年 代
(7)高等教育:着手实施 “__2_1_1_工___程__”计划 科教兴国
2.后果: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温馨指引:高考制度的废止使得公平、公正的选拔
人才机制无法落实。
三、教育的复兴
1.主要措施:
时期
主要措施
“文革”结束后 (1)_1__9_7_7_年恢复高考制度。
(2)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栏 目
(3)制定《_义__务__教___育__法__》,从法律保障适龄儿童 链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
建设时期。“大跃进”时期教育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做法,
出现教育大革命。
应用 思考
1.1949—1966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 因是什么?
提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栏 目
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 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的教育(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的教育(共22张PPT)


1978年9月,考入

北京电影学基院础摄层影系
探究活动三:
1、“文革”结束后,党和

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教
育复兴?取得了哪些成就?
2、通过张艺谋的曲折求学
特长生
老师引导:
之路,谈谈你的体会?
从个人来看:教育改变了他个人命运,实现主题升华
从国家来看: 理解教育关系国运兴衰,突破本课难点
感 悟 篇
西部和农村教育相对较弱

(1)依据材料和你的理解谈谈我国教
育面临的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你有何对策?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2、他们----我们----



1、你认为现中国教育还存在哪 些问题?你有何好的对策?
2、他们----我们



1、你认为现中国教育还存在哪 些问题?你有何好的对策?
168100 所
1949年的 4.9倍
奠 基 篇
中国煤矿工人在速成中学学习(1952年)

1968---1971 初中毕业
折 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 劳动
1971---1978 在陕西咸
阳国棉八厂当工人。

探究活动二:
1、张艺谋初中毕业后中断学业, 及未能推举上大学的原因?
极大设 对2、破计推“坏意荐文图的上化:表大大相现学革和机认命影引”响识导期?的纠间误正教区部育。受分到学生
质量方面存在极大差距,我国处于第43位, 低于人口大国巴西(33位)和印度(38位), 科技创新的劣势和不利地位尤为突出。
-- 《全球竞争力报告》

(1)依据材料和你的理解谈谈我国教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1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1张)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 中华民族素质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基础教育受害十分严重,出现人才断层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⑶组织编写新教材; ⑷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 ⑸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教育受冲击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
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 开,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 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 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 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趋势
奠基蓬勃发展挫折来自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课堂测评
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 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动乱中的教育
2.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 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 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 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 后来被称为“七二一指示”。 请回答:这样的办学方针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提示: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1949 34万所 2400万 年 2001 49.13万 1.25亿 年
5219所
127万
205所
11.7万
10.09万 9115.31万 1911所 1175.05万
请回答: (1)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 现象? (2)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来加快发展? 答案 (1)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 全面发展。 (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 行;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3)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 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体制。
பைடு நூலகம்
角度 从教育重要作用的角度突破 【示范3】►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 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 本依据是 ( )。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应该从问题的本质方面的考 虑,科技在人才,人才在教育,体现教育的重要地位。 答案 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共6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共68张PPT)

(US 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 总排名为世界第56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 位,位列大中华地区高校第6位。依据2005年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公布的世界 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62名, 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位列大中华地区高 校第6位。目前该校教师当中,有诺贝尔奖获 得者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4人(其中外籍 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全校固定 资产总数为271,268万元,在中国所有大学中 居第2位。
导入新课
教育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现代中国教育的 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 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 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资料分析法分析和理解我国教育的三
经过两年的过渡,已与2008年秋季在全国范围 内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目前,我国的义务的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主要 有“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 “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制、中学四年制)和 “九年一贯制”三种学制。适龄儿童、少年按 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9年的义务教育学 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2、 过程
(1)拉开序幕
①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 育;
②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 ;
③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 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2)制定方针
①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将德育 放在重要位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

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有文化 的劳动者
扫盲 教育
为教育发展 奠定基基础
挫 折
文革时期
1966年废除高考; 招收工农兵学员。
使教育受到极大破坏; 人才缺乏; 民族素质下降; 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复 社会主义现代 恢 “三复个高面考向;”;“制科定教《兴义国务”教;育法教》育蓬勃发展;
兴 化建设新时期 “211”工程; “希望工程” 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海 南 知 青 武 装 训 练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 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 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 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二 动 乱 中 的 教 育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C.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 D.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 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 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 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 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 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A、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
——毛泽东
这种教育方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比旧中国 最多时增

1965年在校 生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 增长
高等学校
434所
1947年的 67.4万人 1.1倍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所
1949年的 1432万人 14.1倍
1949年的6.9倍
小学
1681000所 1949年的 11626.9万人 1949年的3.9倍 4.9倍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一)经过 (二)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针对这些问题,1957年11月 8日,刘少奇建议试办半工半读学校。”
根据材料思考:既然新中国已经建立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那么 为什么还要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思之窗】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文化史)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 (共30张PPT)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文化史)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 (共30张PPT)

B、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这种教育方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3、倡导并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2、表现
A.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 “走资派”, C.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 D、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 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 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 联系在一起。
决定“以 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吸收 助 苏联经验 ”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旧教育有用经 ,借 验
(一)经过
1、拉开序幕
(1)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并 进行初步改革。 (2)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 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3)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20C80年代“三个面向”,促进教86年颁布《义务教育 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动乱中的教育(1966-1976) 1、表现 “文革”时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 坏,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 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学校 一度停课,教育秩序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废止;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 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1966年5月29日,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部分学 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 卫兵组织。图为清华大 学附中红卫兵的旗帜。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D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
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A)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请回答:新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 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3、成效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 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 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③奠定了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的思维 方式解 决学习 上的问 题和生 活中 学生的 创新意 识。 对 学生进 行阶段 性训练 ,巩固知 识,提 高 能力。 更 新教育 观念,更 新知识 结构,探 索课 堂模式 , 好 思想上 和技术 层面上 的准备 。 要求 1.做到 “四统 一”。 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依据《共同纲领》,各级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接管原属国民党统治下的各 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初步改造,确立国民的道德素 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目标。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中小学等 学校改为公办,初步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 教育主权回到人民手中。
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 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 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中国教育应该思考些什 么?
8、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
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国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 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增长为1100 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 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究生人数 增长了约45万。 高等教育资源扩大, 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 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其中普通高校 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 校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 院校1047所。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课学习, 我们要知道我国从建国到当今教育发展方面的 相关史实,其中包括各个不同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教育发展的 表现、新时期教育的政策调整、对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导人等 等,并通过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来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的深刻道理,即教育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间相互促进的密 切关系。由此来分析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措施,并激发 同学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以报效国家,以此激 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Z`x```xk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西藏拉萨大学培养的硕士生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提出的战略是 (A)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
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
(B)
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3.成就 (1)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 (2)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4、意义: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
备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坚决实施”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方针和义务教育 法,依法治教
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基础教育的 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 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3.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 育的“211工程”计划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2.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3、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教育的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1)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2)恢复高考制度 (3)组织编写新教材 (4)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 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 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 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 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 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 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 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 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 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65年 比旧中国最 1965年 比旧中国最 学校数 多时增长 在校生 多时增长
高等 学校
434
1947年的 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 倍
中等 学校
8099 3
1949年的 14.1倍
1432万人
1946年的6.9 倍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
小学
1681 000
1949年的 4.9倍
1得16什26么.9成就1?94为6年什么的?3.9
万人

田头识字学习 Z`xx````k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文 革
二、 冲 动击 乱 中 的
教 育危

1.学校停课,师生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 动 2.废除高考制度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70年代初期,高等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3.坚持“三个面向”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制定《义务教育法》
5.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
实施“211”工程计划,建设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
6、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 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1) 社会力量办学 (2) 希望工程
7、20世纪末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 文盲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