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af08f3700abb68a982fbb8.png)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栏 目 链 接
课 程 标 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刻含义。
栏 目 链 接
目 标 分 解 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措施和成就。 2.归纳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结合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2.受挫表现: 扫四旧 (1) 很多师生卷入“_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教育战线 一片混乱。 (2) 高 等教育严 重破坏: 1966 年 高考制度 ________ 被废止;招收 工农兵学员 “___________”。 2.后果: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温馨指引:高考制度的废止使得公平、公正的选拔 人才机制无法落实。
栏 目 链 接
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
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栏 目 链 接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 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链 接
2.成果: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____________ 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温馨指引: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发展离
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科技发展的 前提。
应 用 思 考 2.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有何意义? 提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成为中国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 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栏 目 链 接
课 程 标 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刻含义。
栏 目 链 接
目 标 分 解 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措施和成就。 2.归纳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结合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2.受挫表现: 扫四旧 (1) 很多师生卷入“_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教育战线 一片混乱。 (2) 高 等教育严 重破坏: 1966 年 高考制度 ________ 被废止;招收 工农兵学员 “___________”。 2.后果: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温馨指引:高考制度的废止使得公平、公正的选拔 人才机制无法落实。
栏 目 链 接
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
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栏 目 链 接
简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 方法点拨: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要结合重大史实 的得失剖析,对策要针对当前国家趋势和国内困境思考。 精讲阐释:(1) 发展历程:①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栏 目 链 接
2.成果: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____________ 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温馨指引: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发展离
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科技发展的 前提。
应 用 思 考 2.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有何意义? 提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成为中国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 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c0270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a.png)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 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有机会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培养高 素质技能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 展历程:从最 初的职业学校 到现在的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 点:注重实践 操作,强调技 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产 业紧密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 需求的人才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1950年代,推行普及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19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校 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1990年代,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世纪初,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化教育。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优 势:教育国际化 可以促进文化交 流、提高教育质 量、增强学生的
国际竞争力。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问 题:教育国际化 也带来了一些问 题,如文化冲突、 语言障碍、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等。
添加标题
教育国际化的挑 战:教育国际化 需要面对各种挑 战,如如何平衡 本土化与国际化、 如何提高教育质 量、如何培养学 生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03 现 代 中 国 教 育 的 特 点 04 现 代 教 育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05 未 来 中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01
添育的特点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颁布,规定适 龄儿童和少年 必须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f43bee650e52ea541898a0.png)
如何评价当时的高校院系调整?
有利于培养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但照搬苏联模式, 忽视中国实情;忽视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目标过于狭窄, 不利于“通才”的培养。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4:20:14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问题:从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最迫切任务 及解决措施。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
“白卷英雄”张铁生 1973年6月,张铁生被县里推荐考大学工农兵学员。 在物理化学考试时,大部分考题不会回答,但他在卷子 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最终他的考试成绩 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 铁生的信,张铁生的命运从此改变,后被铁岭农学院畜 牧兽医系录取。
——美国总统 杰弗逊
材料二:国家教育部称:教育投入占GDP 4%份额的 硬性指标,自从1993年写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已20 年,但仍未兑现。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教育投入 占GDP 4.7%至7.4%。 ——摘自互联网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有利于培养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但照搬苏联模式, 忽视中国实情;忽视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目标过于狭窄, 不利于“通才”的培养。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4:20:14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问题:从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最迫切任务 及解决措施。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
“白卷英雄”张铁生 1973年6月,张铁生被县里推荐考大学工农兵学员。 在物理化学考试时,大部分考题不会回答,但他在卷子 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最终他的考试成绩 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 铁生的信,张铁生的命运从此改变,后被铁岭农学院畜 牧兽医系录取。
——美国总统 杰弗逊
材料二:国家教育部称:教育投入占GDP 4%份额的 硬性指标,自从1993年写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已20 年,但仍未兑现。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教育投入 占GDP 4.7%至7.4%。 ——摘自互联网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40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57e777f01dc281e53af0b0.png)
巩固练习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 表述,不属实的是 (D)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 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巩固练习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 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 A )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田头识字学习
扫盲学习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 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学校向工农开门, 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2.制定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3.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 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
1968年12月,毛泽东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 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2.5 2 1.5 1.5 1 文盲人数 文盲数
2.5
0.5 0.5
00
1962年
1962年
1982年 1999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0年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 于停滞状态。
二.动乱中的教育
2、危害: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2).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3).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1d1c3df01dc281e43af034.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三、教育的复兴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 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一角色。教育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三、教育的复兴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 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一角色。教育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1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7a97fa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d.png)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 中华民族素质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基础教育受害十分严重,出现人才断层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⑶组织编写新教材; ⑷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 ⑸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教育受冲击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
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 开,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 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 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 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趋势
奠基蓬勃发展挫折来自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课堂测评
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 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三、教育的复兴
1、70年代末: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
⑴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⑶组织编写新教材; ⑷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 ⑸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教育受冲击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
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 开,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 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 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 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趋势
奠基蓬勃发展挫折来自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课堂测评
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 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d8a7c2bceb19e8b8f6ba56.png)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3)发展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我国的“211工程”院校和“985”院校
北京(23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 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 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 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 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9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天津(3所):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大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 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 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湖北(7所)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大、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大、西南财大 陕西(7所)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军事院校 (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另外:甘肃(1所) 兰州大学;新疆(1所) 新疆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贵州(1所) 贵州大学;云南 (1所) 云南大学 ;广西(1 所) 广西大学;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浙江(1所) 浙江 大学;福建(2所)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山西(1 所) 太原理工大学;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 学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21课_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21课_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a442acbceb19e8b8f6ba98.png)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4)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形成规模,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促 进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不仅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都是必需的,而 且有利于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辉煌的科技成 就。 (5)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加快我国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的进程。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促进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点拨“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 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轨道上来。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三
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 1.表现 (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 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 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影响 造成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2.学习要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 (2)“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 (3)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共6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共6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831447b7360b4c2e3f64ca.png)
(US 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 总排名为世界第56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 位,位列大中华地区高校第6位。依据2005年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公布的世界 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62名, 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位列大中华地区高 校第6位。目前该校教师当中,有诺贝尔奖获 得者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4人(其中外籍 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全校固定 资产总数为271,268万元,在中国所有大学中 居第2位。
导入新课
教育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现代中国教育的 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 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 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资料分析法分析和理解我国教育的三
经过两年的过渡,已与2008年秋季在全国范围 内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目前,我国的义务的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主要 有“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 “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制、中学四年制)和 “九年一贯制”三种学制。适龄儿童、少年按 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9年的义务教育学 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2、 过程
(1)拉开序幕
①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 育;
②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 ;
③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 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2)制定方针
①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将德育 放在重要位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b64bfee2f121dd36a32d82c9.png)
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有文化 的劳动者
扫盲 教育
为教育发展 奠定基基础
挫 折
文革时期
1966年废除高考; 招收工农兵学员。
使教育受到极大破坏; 人才缺乏; 民族素质下降; 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复 社会主义现代 恢 “三复个高面考向;”;“制科定教《兴义国务”教;育法教》育蓬勃发展;
兴 化建设新时期 “211”工程; “希望工程” 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海 南 知 青 武 装 训 练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 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 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 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二 动 乱 中 的 教 育
文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文化史)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 (共30张PPT)
![优秀课件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文化史)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8911741eb91a37f1115ce6.png)
B、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这种教育方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3、倡导并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2、表现
A.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B.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 “走资派”, C.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 D、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 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 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 联系在一起。
决定“以 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吸收 助 苏联经验 ”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旧教育有用经 ,借 验
(一)经过
1、拉开序幕
(1)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并 进行初步改革。 (2)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 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3)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20C80年代“三个面向”,促进教86年颁布《义务教育 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f83512b8f67c1cfbd6b808.png)
第十五页,共21页。
3.迎接挑战
(1)背景 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
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 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才能(cáinéng)迎接国际竞争的 挑战。
第十六页,共21页。
(2)措施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gènjiā)重要的战略地
第四页,共21页。
3.成果(chéngguǒ)
(1)逐步形成比较(bǐjiào)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chénɡ rén jiào yù)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 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第五页,共21页。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 (láodòng)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二页,共21页。
2.过程(guòchéng)
(1)拉开序幕
A.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育; B.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 主义教育的转变 ; C.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 业(shìyè)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第三页,共21页。
(2)制定(zhìdìng)方针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 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 教育的发展;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服务,为人民(rénmín)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的接班人。
第十七页,共21页。
第十八页,共21页。
(2)推动(tuī dòng)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
第十九页,共21页。
(3)加大对西部地区(dìqū)教育发展的力度。
3.迎接挑战
(1)背景 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
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 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才能(cáinéng)迎接国际竞争的 挑战。
第十六页,共21页。
(2)措施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gènjiā)重要的战略地
第四页,共21页。
3.成果(chéngguǒ)
(1)逐步形成比较(bǐjiào)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chénɡ rén jiào yù)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 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第五页,共21页。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 (láodòng)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二页,共21页。
2.过程(guòchéng)
(1)拉开序幕
A.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育; B.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 主义教育的转变 ; C.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 业(shìyè)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第三页,共21页。
(2)制定(zhìdìng)方针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 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 教育的发展;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服务,为人民(rénmín)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的接班人。
第十七页,共21页。
第十八页,共21页。
(2)推动(tuī dòng)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
第十九页,共21页。
(3)加大对西部地区(dìqū)教育发展的力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fe5d2a90c69ec3d5bb7576.png)
动乱中的教育(1966-1976) 1、表现 “文革”时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 坏,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 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学校 一度停课,教育秩序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废止;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 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1966年5月29日,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部分学 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 卫兵组织。图为清华大 学附中红卫兵的旗帜。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D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
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A)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 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请回答:新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 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3、成效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 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 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③奠定了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的思维 方式解 决学习 上的问 题和生 活中 学生的 创新意 识。 对 学生进 行阶段 性训练 ,巩固知 识,提 高 能力。 更 新教育 观念,更 新知识 结构,探 索课 堂模式 , 好 思想上 和技术 层面上 的准备 。 要求 1.做到 “四统 一”。 在备